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賞析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W 次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賞析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賞析

安西,安西都護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庫車縣。

本詩為贈別而作,後由樂人譜曲.其曲名為《陽關》,又名《渭城》;作為送別曲,流傳很廣。

我們這個民族自古重離別。歷代留下來的贈別送行的詩文多得不可勝計。南朝江淹專門寫了一篇《別賦》,賦的一開頭就説。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送別曲也很多,漢橫吹曲有《折楊柳》、《小折楊柳》,相和大麴有《折楊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節折楊柳》等。

詩開頭渭城一語點出詩人餞別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個所在,是餞別的具體地點。並説這是一個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陣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為春雨,這種寫法叫做互文見義。這可以使語言更精煉。

寫離情別緒。詩人筆下的景物也往往成為有情之物。代人傷心,為人垂淚。本詩寫春朝兩,下襄輕塵三字,表明兩不大,只是沾濕了地皮。接着又説,環繞客舍四周剛剛放葉的柳樹。經春雨洗過,益發顯得青翠嫩綠。這裏描繪的是一個空氣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種寫法。似與送行的`氣氛不十分諧調。然而。詩人心甲已先裝着一個別字。雖有良辰勝景。也無心流連。別意正是以潛意識的形式籠罩景物、環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觀情感在一篇抒情詩中的決定性作用。

其中的關鍵詞語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習俗。漢代長安城東郊有一條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橋名灞橋,人們在這座橋上送別親友,要折下橋頭的柳枝送給行人,這就是所謂折柳贈別。從漢魏到隋唐,這一習俗相沿下來。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離別之意。這種不同的心理反應,是長期文化積澱的結果。因此,作為文化標誌的一事一物寫入詩中,就使詩具有十分豐厚的情感意藴。柳色新三字在詩中有雙重含義:既是寫時令節候,也是離情別緒的心理映現。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後二句的關節。

後二句直接寫離別之情,全部感情都傾注在一杯酒中。此時主客彼此可能有許多話要説,由於離別在即,心情複雜,卻一時不知從何説起,因而,飲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離別飲酒,自不同於久別重逢那樣的痛快酣暢,總不免有些苦澀的味道。但是這一斟一酌,情意卻格外重。詩中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即寫出了主客依依惜別的心情。兩人對飲,一杯又一杯,主人總覺得似未盡意,總是勸客人再飲一杯。這類常情寫在此處,讀來特別樸實深厚,緊相呼應的第四句西出陽關無故人,使這杯酒具有極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腸。唐代由於國力強盛,對外的交流往來也空前頻繁,因此經常有人西出陽關,或出使,或經商。出陽關向西,面對異域山川,風俗不同,語言有別,而且要涉足杳無人煙的大漠,所以將出陽關的入,內心無限淒涼。前來送客的親友自然也懷有同樣的心情。本詩中的元二的心情,當不勝故國他分之感。此時的故人之情,較之尋常情況下,彌足珍貴。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可謂筆力千鈞。

白居易《對酒》詩: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注云: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可見此詩打動人心的力量。正因為這首詩説出每個出關、送行人的內心感情,得到許多人的強烈共鳴,成為廣泛傳唱的出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