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15篇)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6W 次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語文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15篇)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1

這個學期的學習已經過半,我們在昨天完成了我們這個學期的期中考試,這是對我們上半階段的一個檢驗,也是在通過這場考試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學期的下半場的學習開始了,告訴我們要做好下半學期的好好學習了。

現在期中考試的成績雖然還沒有出來,但是各個班級的上課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老師上各自課的時候都是在講試卷了,也公佈了自己這一科的答案了,朋友之間拼拼湊湊的的也大概的算出自己的成績了,我也大致的算了自己的考試成績,總的來説還是可以,至少是穩住了上一次的月考成績,如果按照上一次月考的成績的話,應該能進班級前五,不過個別的科目來看還是有不少的'問題的,下面具體的分析。

這次的考試按照我算的來説再加上我考試的時候的感受,我覺得語文、歷史和英語這三科是考的比較好的,應該能夠麻煩優秀的成績,其它的科目中也還行,但是數學和政治在所有的科目中應該是比較拖後腿的,我對照了下答案數學和選擇題錯了兩個,然後後面的大題目最後一題沒有做出來,然後選修題裏面我選擇的向量那一道,然後也自己做出了前面兩個小題,沒有拿到全部的分數,至於政治這一科我的主要失分點在選擇題,尤其是後面的幾個哲學題那裏,我應該錯了三個選擇題,主要是我對哲學知識內容的理解不夠透徹,所以在做題的時候總是覺得題目模稜兩可的,答案選項也總是有一兩個覺得都可以的選項,然後一猶豫就選擇了錯誤的那個,最可惡的是有一個題目是我交卷的時候不放心給改的,結果把正確的改成錯誤的了。當然,並不是其它科目就沒有問題了,也是有的,不過只是少部分,比如這次的語文考試裏面我在文言文的翻譯裏面就做錯了,把一個古今異義的詞翻譯錯了,然後詢問也應該是拉胯的,立意是對的,但是自己的文筆不行,估計也就是40多分的樣子。然後英語上面就是聽力這一塊的問題了,是我一直以來就有問題,這麼長時間的練習也沒有什麼大的進步。

每一次的考試都不是為了知道我們能打多少分,而是希望通過分數讓老師知道我們最近的學習情況,知道我們在哪些方面沒有學習好,從而加強我們這一塊的講課,再就是通過考試讓我們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從而讓自己對學習的態度更加端正起來。我現在就是通過其中考試認識到了自己在數學和政治兩個科目的薄弱處,讓我對自己下一步的學習有了更新的計劃,在下半個學期的學習,我也會在保證所有科目的學習的同時,加強這幾科的重點查漏補缺工作,爭取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取得一個耀眼的成績。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2

一本書的智慧並不在書內,而是在書外,經過過讀一些書,使我們瞭解並掌握了平日裏我們不知的大悟大徹,從而能夠結合自身靈活運用在生活中,才讀懂一本書。

就説寫作吧!它就來源於我們平時的積累。“一口吃不成哦胖子”的確如此。寫作文就是例子。在平時我們要積累了。寫作文的時候,必須能利用上,自我積累的詞語、成語、名人名言等,就會使白開水似的作文變得栩栩如生。可是隻積累是不行的,要學以致用。可是隻學習不思考也是不行的。正如孔子所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雖然明白讀書,但不如懂書的人。人雖然懂讀,可是不如以書為樂的人。這也是孔子以往説過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温故而知新”我們不要像狗熊掰梆子那樣,撿一個丟一個,我們要把這些知識,放在我們的腦海裏,把他鎖住,不要讓他“飛”走了等到再用的時候,打開那把鎖,取出知識。你讀的書多了,在寫作的'時候,就會輕而易舉的寫出十分完美的一篇作文,不會絞盡腦汁的想。

這才是讀書的真正含義。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3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4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我也往往感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學習熱情不高,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甚至產生厭學心裏。

對於這種情況,我認為除了幫助其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之外,還應改革教學方法,將組織教學的着眼點從傳授知識轉移到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上來,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教學活動能帶給學生一種美好的情感體驗,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和情感需求。情感是教學教程中頭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為傳授知識的教師來説,應抓住情感,寓情於教,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水平。那麼,在教學中應怎樣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呢?

一、準確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個承載多種情感信息的載體。教師就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細心地體味感情,必須吃透教材。教師要把知識和感情傳授給學生,必須在備課時首先增強自身對課文的真切感受,應擁有豐富的知識和飽滿的思想感情,然後將這種情感融入到教學當中,引發學生的共鳴,使教學情境進入最佳狀態。

二、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如果能以靈活多變、新穎獨特的導入語,或是有意識地創設一些能引起學生精神活躍的問題,把學生帶入新鮮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撥動學生的心絃,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預先設計一些與教材有關,同時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創設能激發學生表現慾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卡羅納》一文。

在講解課文,學習語文知識前,可先介紹一本書《愛的教育》。這本書曾在19世紀轟動了意大利文壇,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裏邊的故事《卡羅納》。進一步誘導學生展開聯想,並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人們對卡羅納的真切關愛。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學生由此及彼,就更能理解課文中“關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帶着一種情感需求去學習課文,並在學習過程中去滿足這種情感需求。

三、在朗讀中體會情感。

朗讀是語文學習中的最基本的一種閲讀方式,是語文學習的物質外殼,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

俗話説:“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朗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重要任務之一。感情朗讀又是以理解課文為基礎而進行的,使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薰陶;同時感情朗讀又反作用於課文的理解,當學生能夠把本來毫無生氣的文字符號通過朗讀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則説明已經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調。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有許多學生不願張口,或張口就錯,這樣的朗讀是不能滿足語文學習的需要的。在課堂中創設輕鬆有趣的課堂氣氛,創造靈活多樣的朗讀情景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

1、演讀配合。

所謂“演讀配合”其一就是要邊讀邊演,通過表演簡單的舞蹈、舞台動作,讓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體會,以達到感情朗讀的效果,一般適用於童話教學。其二就是在學習課文時或學完課文後,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自編自演,適合童話故事式的課文即《幸福是什麼》、《小木偶的故事》等課文。小學生特別是四年級的學生,天性活潑、愛模仿、愛遊戲、愛表演,可以通過表演動作和表演課本劇的朗讀形式來滿足他們的天性。學生在課本劇的情景影響下,既訓練了朗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2、音樂情景朗讀法。

我國傳統文學常與音樂交融一起,顯示出音律文章的優美。因此在朗讀優美的、或是感情摯深的.、又或是具有氣勢磅礴的文章時,配上恰當的音樂,將會收到非常精彩的效果。例如在上《觀潮》一課時,配上一段時而咆哮,時而温婉低語的音樂。會讓文中的景物更完美地浮現出來。學生也在朗讀中不知不覺地體會到文中的意境,從而領悟出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想象情景朗讀法。

“想象情景朗讀法”就是師生通過運用語言、音樂和圖畫等教具進行渲染氣氛,再現課文情景,發揮想象,領悟人物情感而進行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朗讀方法。它能讓學生有身臨其景的感覺,而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適合情景^對`話式、童話式和描寫優美風景的文章,如:《鳥的天堂》等課文。

四、層層設疑,創設競爭的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可有意識地層層設疑,創設一種探討問題的情境,以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當然,問題難度需適,過易的問題,迎刃而解了,學生不能從中體會思維活動所帶來的愉悦;而過難的問題,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也無法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完短文,學完幾首唐詩,不防用三五分鐘讓學生背誦。看誰記得最快,最好。在課文講解過程中,也不防故意出一個關鍵性錯誤,以引起爭論,使學生在爭辯中更好地理解課文。這種競爭。能使學生的思維運轉到最佳狀態,從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5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有意義的課外——《愛的教育》。它是你盪滌心靈的一泓清泉。

這是一本以日記形式寫的書。它不但可以給你帶來温暖,而且可以驅散你的種種不快。只需一個簡簡單單的“愛”字,不需要令人厭煩的説教,就能讓你學會愛——愛家長、愛老師、愛同學、愛祖國。這本書最為神奇的是作者以一個四年級小學生的視角,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小夥伴們——品學兼優的'德羅西、正直的卡羅納、熱情的科列帝、刻苦的波列科西等人。而書的另一部分則是爸爸、媽媽和姐姐寫給這位四年級學生的信。信的內容十分豐富,每封信都透出家人那份真摯的愛,讓你感到家的温馨。除此之外,老師佈置的“每月故事”又是盪滌心靈的優秀作品。從一個個故事中,讓我們和主人公一起,學會勇敢、學會堅強、學會熱愛自己的祖國。

這裏有個故事很讓我感動:是講一個“小抄寫員”,因為他的家境很貧困,儘管父親多年來一直辛苦工作,也沒改變。他的父親除了白天在鐵路上工作以外,晚上還從別處接一些抄寫文件的活,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有一天,作者讓父親歇歇,並説自己可以代他抄文件。父親不讓,怕影響孩子的學業。於是,每次等父親睡熟時,他就悄悄地起牀,幫父親抄寫文件。時間一長,父親就知道了,他沒説什麼,只是摸了摸孩子的頭。是的,一切盡在不言中啊!

一成不變的閲讀,會讓生活變得枯燥無味,而有選擇地閲讀一些有意義的書籍,會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更會給人帶來全新的面貌,終身受益。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6

怎樣才能學好語文?這是每個中學生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並希望老師為自己提供一個答案,指出一條門徑以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具體地説,就是在聽説讀寫特別是在讀寫方面能夠出類拔萃。

那麼,怎樣才能學好語文,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呢?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學生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要打好紮實的基礎。中學生學習英文的主要任務是打好基礎,開發智力,培養聽説讀寫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中學語文的基礎主要是字詞句篇的基礎,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工具性及其特點必須積累大量的語言感性材料,字詞句篇都要有比較豐富的積累。

首先,基礎識字量要達到兩千五百字至三千字以上。識字量過關,在組詞造句連狙成片上就不會有太大的障礙和困難。現在的中學生識字太少,因而在組詞造句連狙成片上困難重重。因此,多識字,寫好字是中學生應該繼續加強的一個重要環節。不管人的思維水平有多高,科技手段有多發達,他都需要文字作為載體,出文字之外再無其他更為便捷有效的物質手段,因為文字是基礎中的基礎,工具中的工具,是任何信息載體的最基本因素。

其次,要有豐富的語彙。儘管語言的發展變化比較快,但傳統的基礎語言材料是必須要掌握的,入城與這種高度凝練、言簡意賅、節奏感強、表達有力的固定短語,積累得豐富就會運用得靈活自如,表達得準確生動。又如名句、格言,警句積累得多表達就會充分有力。語言材料豐富,基礎紮實,思維才能敏鋭靈活,才能思路廣闊,語言表達才能左右逢源,才能準確、鮮明、生動。

最後,要有比較大量的、優秀的古今中外詩詞、散文、小説的篇章片段的背誦、默寫的積累。著名作家茅盾能通背《紅樓夢》,毛澤東同志憑記憶書寫的古詩詞就有好幾百首,他評點過的古詩詞就有二千多首,其功底可想而知。有關專家指出,“五四”作家的作品只所以勝過當代作家的而膾炙人口,久傳不衰,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了完美的統一,首先就是因為他們古典文學的功力非常深厚,藝術涵養很深,其作品凝練深厚,能夠力透紙背,濃縮人生精華,穿越時空界限。所謂“熟記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這種必要的、豐富的積累不但能鞏固和擴大識記字詞句的分量,而且能夠養成規範化的語言習慣和敏鋭的預感,從而能夠出口成章,揮筆成篇,妙語連珠,能夠從背誦默寫的篇章中體會到文章思想感情的美和藝術形式的美,使自己能夠辨別語言的正誤、文野、美醜、工拙以及不同的色澤、風格、情趣和藝術涵養。優秀篇章中有些名句、警句、格言既能使學生得到思想的啟迪和道德的教化,又能強化語言文字基礎,受到語言美的陶冶。這都完全有助於聽説讀寫能力的養成。實踐證明,中學生這種大量的字詞句篇的積累使他們完成了由語言基礎向自由表達能力的過渡,使他們的語言越來越豐富、規範、純潔和精練,使他們的表達越來越準確、鮮明、生動和優美。因此這是至關重要的,必須加強的。

第二,要在閲讀積累中培養較強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就是培養所謂“悟性”和“靈氣”。“悟性”和“靈氣”是一個人心靈豐富睿智的特質,這個特質可以保證一個人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一個人的感受、理解、想象和表達等能力全靠聰穎豐富的心靈,全靠豐富的知識經驗,因此,閲讀的篇章片段和句子詞語,不但要讀得字句落實,聲情並茂,更要體會情感,發揮想象,理解含義甚至鑑定優劣,這樣經過思維的再創造,才能起到吸收其營養精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同時也能夠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把自己的眼光和才情體現在閲讀中,把讀之所得體現在表達中,從而使説話和寫作都富有才氣。

第三,要勤奮。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工具性決定了無論是識記字、詞、句或者背誦大量的篇章,還是寫作訓練,都要經過長期的、平時勤奮的積累。因此,有關專家指出,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艱辛的過程,是一個慢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靠平時的勤奮積累,通過反覆温習,深刻理解和實踐運用,才能逐步鞏固提高,因此,絕不允許偷懶,必須勤奮好學,刻苦認真,仔細精微,一點一滴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收穫。荀子《勸學》所謂“積土成山,積水成淵”,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神鋸木斷”等,都説明了勤奮和恆心是成功地主要條件。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都表明,一個人的成功是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這80%的情商中就有意志這個重要因素,有堅強的意志可以使人勤奮進取,持之以恆,可以剋夫人的惰性,使人“學而不厭”。“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天才出於勤奮”,這些至理名言都深刻道出了學習必須勤奮刻苦的道理,而語文學習尤其如此。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上述要求呢?這當然要講究科學方法。方法決定成敗。科學的方法使學生少走彎路,事半功倍。要學好語文,我認為在方法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上課要專心聽講。語文課是獲得語文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是獲得知識的感性認識階段。上課專心聽講知識點就會認識深切,銘記在心而不會忘記,聽課若不專注認真,知識點就不能留下深刻印象,以後就會生疏以至淡忘,在運用知識時就聯繫調動不起來,更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第一步就落空了,正如認識一個人一樣,如果第一眼印象不深,抓不住特徵以後就模模糊糊,似曾相識,似是而非,記不清楚,回憶不起來了。因此第一部顯得尤為重要,課堂上學生要按老師的指導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的思維要和老師的講解、引導、啟發同步合拍,要全神貫注,否則,將會出現“思維滯後”的狀況,得不到有效認知。學生的思維應當超前,意識應當超前,課堂上學生閲讀課文,就應當讀得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積極思考、主動回答,資料、結論和聯想到的知識點,既要在課文中有關字、詞、句、段的旁邊或空白處做好批註,又要記好系統的語文筆記,語文筆記是對語文知識的全面整理和記錄,是思想的結晶,是思維的花朵,是完成作業和課後複習的依據,具有寶貴的資料價值,因此,要記得條理清楚,字跡清爽,乾淨整潔。學習生字生詞,要通過運用工具書做到“四會”,即會讀、會寫、會講、會用。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重要句子和重點段落要深入理解其含義和在全文中的邏輯作用

,也要理解其藝術形式和美學意藴(價值)。要按照教師的指導從思想內容上弄清楚文章寫了什麼,表達了什麼,又從表達方式上做深入細緻的鑽研,弄清楚怎樣寫,為什麼這樣寫。要從文章的內容,表達的中心,材料的選擇,寫作思路,層次結構的安排,語言文字的運用等方面做深入細緻的研究,而且要把這些問題始終和自己的作文聯繫起來,要聯想到自己的哪一次作文應該這樣寫而沒有這樣寫,今後要運用這種方法,運用這些詞語等等。要改變讀寫脱節的狀況,要把動老筋、動口、動手結合起來,把聽説讀寫結合起來,把積累知識與培養聽説讀寫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結合起來,實現課堂教與學的統一。

第二,要認真獨立完成課堂和課後練習。課堂和課後練習是編者按照課文訓練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的有針對性的問題,認真完成課堂和課後練習學知識的比較系統的理解、消化和運用,它具有將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文能力,開發智力和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作用,是對所學知識的理性認識。通過完成作業,使學生無論是在字詞句方面,還是思想內容、寫作技巧、文章的審美價值方面,都作一次循文求意、披文入情的比較深入細緻的考察和關照,從而使學生對所學過的範文在宏觀上有整體把握,又在微觀上有深入研究。在掌握了方法並對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之後,就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別開洞天。這樣日積月累,不但能夠掌握了知識,打好了基礎,培養了能力,而且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語文歷練這一環節十分重要,務必要獨立思考,認真鑽研,精心完成,做到答案准確,甚至有新見解,書寫工整,字跡清晰,標點正確,格式規範,紋面乾淨,賞心悦目,絕不能龍鳳鳳舞,敷衍塞責,這是一箇中學生應持的態度。如果照抄別人的答案,這麼重要的一步也就落空了,就像鏈條斷了一個環節,後一環就無法銜接得上,也就無法繼續前進。

第三,要加強課後複習。課後及時複習是鞏固知識、熟練掌握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在認真聽課紮實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消化、吸收、鞏固知識的重要環節,它保證了掌握知識的連續性和知識的有效積累以及能力的鞏固提高。因此課後進行系統的、紮實的、認真的複習是加強積累、鞏固提高的重要一環,顯得舉足輕重,學生不可等閒視之。複習要根據前面課堂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聽課的筆記和作業問題進行,把課文、筆記、作業緊密聯繫起來,對前面講過的內容再思考,再理解,對做過的作業在審視,再練習,要邊讀課文邊對照筆記要點進行思索檢查,並提出新問題,得出新結論,如內容含義的新解、藝術方法的新探、典故詞語的出處、情感文脈的體驗、形象情景的想象、知識要點的聯想等等,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從基礎到技能,從個別到一般進行必要的`整理貫通,使之條理化、明確化、技能化,從而形成一個基礎充實的知識能力構架。

第四,課外要多讀多寫,積累提高。課外多讀多寫是課內學習的延展和補充,前面講了,在經過上述三個環節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之後,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語文的學習得法語課內,提高於課外,要把課內學習和課外補充結合起來,課內從課文到課堂教學只是一個示範,課文只是一個憑藉,,因此,僅僅靠一本《語文》是不夠的,語文學習“正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魯迅《致嚴黎民的信》)。

課外的功夫必須要下在多讀多寫上,在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同時,再能獨立自主地解決有關語文問題的基礎上,以教師的正確指導為依據,擴大閲讀量。只要是健康有益的各種文體的作品都要讀,尤其是古今中外經典的詩、詞、曲、賦、散文、小説等都要讀,要背誦積累要以欣賞的心情和眼光去讀,要邊讀邊想象情景,體驗情感,品味意境,感悟妙理;要做批語、點評,對每篇作品既能整體把握,又能提出探索性問題,能夠具體分析,深刻理解,歸納總結,爛熟於心。在書讀、背誦和理解中體悟語言規律、思維規律和表達規律。要聯繫自己的作文,始終考慮自己應該如何運用這些規律寫好作文,閲讀背誦中,精彩的詞句和片段要整理摘抄,反覆體味,重點記憶,要有專門的筆記,並以“思維的花朵”或“智慧的火花”為題名,長期積累精美詞句和格言警句,以擴大知識視野,加深體會和感受,豐富思想情感,積累良好的語言感性材料。因此要利用一切課餘時間多讀書,多好書,多經典。多寫,就是多寫作,多練筆。把閲讀得到的情感體驗和妙理心得以及對生活的各種美感,釋放表達出來,學以致用。要通過經常性的、大量的、不同方式方法的表達訓練,摸索口頭表達和文字寫作的經驗和規律。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和獨立些寫作的能力。首先要傾注全部精力認真完成老師不知道每一篇作文,獲得直接的成功的經驗或者失敗的教訓。其次還要通過寫日記或者週記和牆報稿、校園廣播稿等加以勤奮訓練。當然,觀察日記、週記不能記流水賬,要記自己對自然、對社會生活觀察所領略到的最令人感動的一幕,記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的獨特發現和感受,這必須要有選擇,或人物肖像、人物對話、人物心理、人物動作、人物神態,或自然美景、事物狀貌、事件場面、感想心得等等,可以“自然人生的日曆”作為題名,內容不限,體材不限,健康即可。要把日記寫得像文章一樣精彩,要把文章寫得像日記一樣真實。這樣堅持練筆,天長日久,不但能養成良好的勤奮寫作的習慣,而且能養成獨立寫作的能力,既能迅速進入寫作狀態,文思集中敏捷,暢通清晰,又能妙筆生花,一氣呵成,達到寫得又快又好的目的。魯迅、郭沫若、朱自清、巴金,還有俄國的托爾斯泰等文學巨匠都有這種練筆日記。

多讀與多寫之間是相互為用的辯證關係,讀需要寫來體現,才能達到與人交流的目的;寫需要讀來補充,才能寫得豐厚凝重、博大精深,才能匠心獨運,風格獨具,文質兼美。

讀寫之間是相輔相成的,讀與寫的環節是一一對應的,只要學生能夠很理智的把讀和寫聯繫起來,就能找到讀和寫各環節的契合點,通過這種良性循環就能很自然地提高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總之,上述條件與方法是學好語文的重要因素,條件與方法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個因素都不可能學好語文這門學科,只要學生充分有效的利用上述四個條件和四種方法,就能夠打好紮實的基礎,養成較強的語文能力,就能夠學好語文這門課程。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7

記得衡中少年張錫峯的演説“有一條路人煙稀少寸步難行,但不得不堅持前進,因為它的盡頭是夢想”。還有,“沒有人想在年少時成為一個普通人”。是的,這世上唯有青春與夢想,前途與父母不可辜負。夢想是燈塔,指引人生前進的方向,也是最好的信仰,它使我前行,讓我不再彷徨。就算前路充滿荊棘,困難重重,我也會披荊斬棘大殺四方。開出一條寬闊明朗的路,而路的終點將會是到達那個關於夢想的地方。“我們的夢想很美很大,不是一個普通人就可以通達的地方,所以我們必須拼盡全力勇敢的去追去闖,去乘風破浪,往前吧,少年大鬧一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苦心人天下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在追夢的過程中,我們會付出時間,汗水淚水,但是我們永遠記住,我們的身後有一個堅強的後盾。他們就是我們的親人,老師,父母,朋友,我們不僅是為了他們而奮鬥,更是為了自己而奮鬥。

不知不覺中我竟悄悄地愛上了那夏日的黃昏,我靜靜的倚在窗邊,看着那黃昏,我愣了許久。為什麼奮鬥?為什麼努力?為什麼要考重點高中、重點大學?因為我們嚮往的城市,因為我們嚮往的未來,因為我們家長的期望,因為自己的尊嚴與顏面,也許這個答案膚淺且庸俗,卻也很現實。

因為我們要做最好的、最有實力的自己,我要讓他們説出三個字:你贏了!我們要超越自己的懶惰,疲憊睏乏,整裝待發的`前進。哪怕這條路將會風雨兼程,荊棘遍佈,哪怕這條路崎嶇無比,坎坷不平,我們依然砥礪前行。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若乾坤一定,那我便扭轉乾坤。

不負青春,不負韶華,走風跑馬,向陽前進,世間明朗,萬物可愛,未來可期。

這個暑假,我讀完了《童年》這本書,書中主人公的悲慘命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童年》講述了阿廖沙悲慘的童年生活:從小時候失去父親,寄居在外祖父家,經常受到不明不白毒打。然而阿廖沙不被苦難打到,機智頑強地與黑惡勢力作鬥爭,也向我們展示了當時沙皇統治下普通羣眾的悲慘生活。回到現實中,與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呀!有父母的呵護,有老師們的辛勤教育和關愛,是多麼的幸福呀!我想,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應該學習阿廖沙面對困難敢於拼搏、百折不撓的精神,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敢於面對困難、敢於面對挫折,不輕易向困難挫折低頭,刻苦學習,細緻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學好本領、積累經驗,在成功的道路上勇敢面對一切困難挫折,勇往直前而不是半途而廢。

想起自己上學期期中考試考得不好,但我沒有被失敗擊倒,沒有陷於失敗中不能自拔,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暗示自己,對自己説:“加油!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考好!”之後,我上課專注聽講、多做習題、考前認真複習,終於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不小進步。

這更使我深刻認識到:人生道路上只要我們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樹立必勝的信心,每個人都能抵達成功的彼岸!成為生活的強者!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8

在這個假期,我精讀了《讀者》這本雜誌的其中一期。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生活中的實事。文章都以情動人,以理悟人或以人悦文,淺顯易懂,使得我們仔細品味,認真學習。每一篇作文都有其獨特的視角及寫作方法,讓人愛讀,有的甚至催人淚下或開懷大笑。我還悟出一個道理:知識是我們藉以飛上天堂的羽翼。一開始我總是很快的瀏覽一遍,囫圇吞棗,頗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總人物的命運遭遇,他們的悲歡離合常常使我牽腸掛肚。後來,父母告訴我文章要仔細品味,理解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想得到知識的羽翼飛向天堂,那麼就一定要有閲讀方法。莎士比亞説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既然是營養品,就更要仔細體會、琢磨。於是,我如飢似渴地仔細讀了起來,養成了只要手中一有書,我就成了忘了吃忘了睡的“書呆子”。從此以後,再練習寫作的時候,都要拿出我的好夥伴《讀者》翻一翻,其中的好詞佳句和思想感情,大大增加了我的.想象力,使文章經常得到老師的好評,這冊雜誌對我而言好處太大了,我總是認真地感悟,真是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是《讀者》給了我知識王國前進的腳步。

讀了《讀者》,我真正感受到了一撇一捺組成了一個“人”字,撇是知識,捺是理想,這樣的人生才是充實有力的,鳥會飛翔時因為有翅膀,人會飛騰是因為有智慧。這樣有益的課外書使我受益匪淺。等着吧!知識太空,我會乘坐着《讀者》製成的飛船去那裏遨遊的!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9

生命不是一張永遠旋轉的唱片,青春不是一幅不老的容顏。——題記

若是將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人生之路分做幾段,我想、無論怎麼分,“青春”都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時期。

不經意的摸了摸下巴,感覺非常“粗糙”,到鏡子前面一看,才知道居然平添了許多鬍鬚。是啊!現在,我也長達啦。

不知道自己是在哪天開始變化的,只覺得在家中的也與往日不同了。家裏的大小事情、父母也都來問問我的意見。最令人膛目結舌的是,每次姐姐的新同學到我家時,就會問:“小敏你什麼時候有個哥哥了啊”!總會讓大家哈哈大笑。

説起我的成長曆程,我從一開始就感到很慶幸。因為家裏的人壓根兒就沒有把我當做小孩,只要是我喜歡做或者是能夠做的事情一般他們都不會阻止我。媽媽常説:你有點少年老成吧!我總是笑嘻嘻的答道:是啊!不是有句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媽媽則説道:小鬼頭,咱家的生活條件很差嗎?我總是笑而不答。

而在學校中,有許多人説:“你這個人很奇怪,我們都不知道你是怎樣想的”。也許是因為我留級的原故,有些事情我確實想不明白。比如説,學校裏有不少的同學在“談戀愛”。在那方面我是非常反感的,因為我們既然都生長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該做的事情。誠然,有時,我也會對異性有一些朦朧的感覺,但我會適時的.調控自己的感情。用一句很經典的話説,就是那符合我們這個時期的心理特徵。

青春之歌,因奮鬥更加激昂;青春之畫,因努力更加精彩。青春之門,不是幻想就能打開。

拿着家族的祝福;帶着父母的期望;放飛自己的夢想,去為自己的青春奮鬥吧!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10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提出了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並強調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什麼是語文素養呢?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使全體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但是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能力中心論的影響,過於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教學活動單一,忽視了教學中“人”的的主體地位,造成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不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語文知識面狹窄、語文能力比較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文化修養及主動積澱吸收能力差等。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反思,尋找能夠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方法。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也有了一些心得。

一、興趣是基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學生心中才能產生學習的慾望,才會主動去探究、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説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同時,我也採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興趣和情感,進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播放了一段哀樂,孩子們帶着悲痛的感情讀着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到了血色很難過的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遊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説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鍊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説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説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紮實過硬的。

二、習慣是關鍵

好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教師要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既要正面引導,也需要強制養成。

對於小學生來説,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一、主動、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説普通話,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例如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我在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在本子上寫字時必須清楚整潔,有速度。每週一次評比,做得好的同學,我會在他的本子上貼上一個小的紅五星以示獎勵。每月一次總結,全部優秀的換成一個大大的黃色的五角星。這樣,在全班形成了一種風氣,學生也逐漸養成了認真書寫,整潔有序的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就穩步提高了。

三、課堂是主陣地

語文課堂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有着不同凡響的意義。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如何創設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的課前精心準備,課上靈活機智,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嚐到探求知識的樂趣,並努力把外在的興趣引向內在的興趣。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他們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如學習童話時,我總是讓學生們自選角色表演課本劇,另外,我還經常採用猜謎語,分角色朗讀,小話劇表演等方式創設生動的文中情景,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將個人愛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既呈現出語文教學的共性,又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自己的教學設計能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一定要給學生説話的機會,鍛鍊其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寓言二則》時,我讓學生結合註釋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要求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講故事,再互評出故事大王。每個學生都渴望當故事大王。自學時就非常用心,討論也異常熱烈,全班同學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內容已瞭然於心,關鍵詞彙也掌握了,為下節課深入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平時,只要涉及到啟示感悟的問題,我總是告訴他們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孩子們暢所欲言,並給與他們肯定的評價。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樂於也善於表達了。

四、綜合實踐活動是催化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活動突破了課堂教學的侷限,成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藴,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起着催化劑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每日一句、每週一詩”活動,古詩名句、歇後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學生在積累展示的過程中發現了漢字裏藴含的審美價值,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經典誦讀活動。結合我校的“誦讀經典,文化健身”的主題活動,我在班內開展不定期的誦讀活動、朗誦會。結合新課標,精選優秀古詩文作品,涉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求學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並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經典詩文,又鍛鍊了朗讀記憶,還陶冶了性情,培養了審美能力,深層次加深了學生的文化積澱。

3、開展閲讀文學經典子籍活動,倡導國學育人。指導學生閲讀名著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精選古代經典子籍,指導學生閲讀。

4、還可以指導學生辦手抄報、進行調查訪問等。辦手抄報可以鍛鍊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媒介的能力,調查訪問則可以實地演練學生語言表達學會交流,讀書報告會是一種讀講結合內化閲讀體驗的實踐活動。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着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紮紮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藉着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11

莎士比亞説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古人也雲:“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可見閲讀習慣的養成,是多麼的重要。那如何讓學生養成閲讀的習慣,博覽羣書,愛上閲讀呢?下面我來談談個人的一些做法:

一、激發內需閲讀的興趣

新課標閲讀目標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的確,只有讓閲讀成為一次快樂的經歷,學生才會感悟到讀書的快樂,徒增閲讀的興趣。

兒童進入小學就意味着從現實的雙向對話進入一個較多的與文字符號單向獨白的神奇世界。閲讀將成為學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然而,低年級的學生思維能力相對低下,再加上靜不下心來,對讀書不可能像看電視那樣專注,必須循循善誘,逐步培養興趣。

在教學中,我常常會開展一些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接收更多的信息,從而激發閲讀的興趣。如每週五的班隊課舉行“小小故事會”或者美文誦讀比賽,比賽結束後,我會讓孩子們評出最佳表演的前五名學生,這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閲讀的積極性,還讓孩子從容自在地吸收、沉澱、積累,在不經意間寓教於樂,最終達到厚積薄發。

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興趣、原有的情感與生活積累被調動被喚醒、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時,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我們可以遵循以上客觀規律,投其所好,有意識地選擇教學策略,增強學生閲讀的意識,激發閲讀的慾望。

二、體驗親情閲讀的快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孩子耳濡目染都看在眼裏,感受於心。因此家長只要有時間,就要信手拿本書來閲讀,讀到感觸之處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感悟。當孩子們看見父母陶醉於書香時,他們對書籍就多了一份好奇,這種好奇會讓孩子向書籍靠近。和孩子一起閲讀,這不僅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親情閲讀的快樂,還讓孩子與父母之間超越“距離”的和諧之美。

為了能讓每位孩子感悟到這份快樂,在開學初,我會給每位家長一封信。信中講述了課外閲讀的重要性,並要求家長每週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到書店或圖書館,讓孩子暢遊書海,為孩子們選購一些故事書和繪本,並在書的扉頁給孩子寫上一句激勵的話。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為孩子買一個書櫃。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指導孩子安排合理的讀書時間,堅持每天睡前讀書20至30分鐘。

每個星期規定一天為“親子閲讀日”,在這一天裏,不管自己有多累,也不管自己有多忙,家長必須放下手頭所有的事,與孩子一起閲讀。孩子一邊看着精美的圖畫,一邊入神地聽着你的故事,並時不時還問上幾個問題,這時的你會完全忘了白天的疲憊,一股幸福的感覺不覺湧上心頭。相信只要每個家長堅持與努力,孩子的成長你會感到欣慰。

三、營造書香閲讀的氛圍

一句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一句名言、警句或許能讓一個不愛看書的孩子從此與書結下不解之緣。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室裏有限的學習園地,讓它説話。每週我都會更新一句名言警句,如: “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高爾基”;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託斯泰”; “讀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培根”……每當我一遍一遍地帶領學生朗讀、分析、背誦這些生動有趣的名言警句時,孩子們對書籍就多了一份親近感,自發讀書的孩子也日見增多。

接着,我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徵,本着“趣味性”和“資源共享”原則,我在教室裏開設了一個充滿趣味的小“書櫃”。 要求每位孩子捐贈圖書2-3本,到學期結束拿回家中,在我的'發動下,孩子們都高興地把書放到小書櫃。為了讓小書櫃更漂亮,我和孩子們還一起買了彩紙,把廢棄的包裝盒子重新改裝成大小可以放五、六本書的小書架,而且還用水彩筆在盒子上畫上一些很醒目的圖案和文字,讓學生自己做圖書分類,把自己挑選的書放進去,保證“資源”充足,形成資源共享。每天中午閲讀的時候,由組長分發給孩子們,要求孩子們一週看完一本,第二週換一本。

此外,每天的晨會課,第一件事情就是“美文共賞”,由我向孩子們推薦一篇美文,接着再請一位孩子把自己最近看的圖書中的其中一個故事用幾句話來講出來,從而讓沒看過這個故事的孩子也有個瞭解,起到交流共享的作用。俗話説:“近朱者赤”,在濃濃的書香氛圍中,學生的閲讀興致有了極大的提高。

四、分享快樂閲讀的成果

課外閲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老師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閲讀質量,把班級讀書會引向深入,每學期要進行閲讀展示並給予及時地評比、表揚。

每個月老師給學生一個主題,學生按老師的要求製作手抄報,然後將優秀手抄報帖在教室裏展示;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平時要求學生把課外書上看到的好詞、好句寫在自己的採蜜本上,後對自己的採蜜本進行裝飾;開故事會,展示孩子們在閲讀收穫中帶來的樂趣。每次評比後,要及時地評獎、及時地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當看到孩子們臉上燦爛的笑容,或羨慕的神情時,可以看出班級讀書會已成為一塊磁鐵,牢牢地吸引着學生。

閲讀是無止境的,班級讀書會作為課內閲讀的延續和補充,極大的開拓了低年級學生的視野,豐富了低年級學生的學識,培養了良好的讀書習慣,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找到一個支點,讓學生愛上閲讀,讓學生徜徉在書海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12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

——歌德

書藉是人類知識的結晶,是社會進步的階梯,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強盛民族、進步社會、健康人生須臾不可或缺的巨大支撐。讀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閲讀中藴含着重要的內涵。閲讀可以不愛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思接千載、出入六合,與大家巨擘攀談、泰斗耆宿交流、巨人英雄對話、嚮導領袖請教。他們高屋建瓴的'奇妙哲思,波瀾壯闊的人生軌跡,氣勢恢宏的豪邁事業,感染你、引導你站在高山之巔,開闊你包容萬物的胸襟,培養你崇高人格的大度、大氣。

書藉是人類的知識寶藏。它存儲着政治理論、歷史、哲學、文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儒學、道學等包羅萬象的人類智慧。時代的飛速發展,使我們每個人面臨着本領恐慌的危機,只有涉獵書藉寶藏,才能在各種難題和挑戰面前獲得解難題和取勝的錦囊妙計,從而使我們產生辦每件事、思考每一個問題,都有大師在前面引路的感覺,創新思維脱穎而出。

讀書與思考結合。每每讀到好書我總是愛不釋手,並能激發思維的火花。我不會看打不動我心的書。我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我覺得,如果沒有思考,記了筆記相當於搬一塊石頭到家裏,石頭再多也終究是石頭;而如果與思考結合,相當於口渴時喝了水,儘管沒有物質的積累,可它已成為生命的組成部分。現在想想這也許不是好習慣,如果思考後又有記錄應該會更好。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13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

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麼門當户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着的痛楚。

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為它垂淚,讓多少人為它感動啊!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14

昨天,我參加xx工作室組織的小學作文公開課活動,聆聽不同年級、不同老師的課,收穫良多。

當我聽着教師們的課時,我想我們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温平日鄉間生活的點滴,深入孩子的心靈深處。老師們在教學時,讓學生一邊觀看PPT,一邊聽老師的啟發式的語言,勾起了學生興趣。喚起學生的鄉間生活的熱情。

我們的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教育孩子們留心鄉村生活的每個角落,正確的引導,留下他們真正的童年生活和體會, 各位老師的講課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專家和教師們的點評,更是使我受益匪淺,

活動之後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要説真話,指導學生仔細觀察。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我們還作文教學一個“真”字。要寫出真情實感,老師們的習作課,選題用心,很有意義,所以在引導學生説真話表真情方面卓有成效。

要想讓學生寫得好,教師更要準備好。鄉土資源很多很廣,但要學生寫好,教師更要了解,什麼是最貼近孩子們生活的?比如:我們江南水鄉的孩子見的多是河水中的魚蝦,田間的青蛙,山上的`鳥雀,林中的知了,而不是北方的高粱地。合理整合,多方位收集素材顯得格外重要。

聽了他們的課,我覺得我更應該多讀書了。作為語文教師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藴是多麼重要呀,牧主任最後總結時説我們要讓學生“加強積累,讀寫結合”我覺得我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老師更應該有深厚的積累。都説“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如果我能用詩一般的語言去描繪鄉間的美好,能出口成章,就能引領學生在廣闊的田野裏奔跑。對比我自己的課堂,語言蒼白無力不説,面對學生的困惑時我也可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因此,我想,多讀書,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像專家他們那樣有更豐富的知識。在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讀文學作品,和學生一起靜靜地看課外書。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學生語文心得體會15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恆地去培養學生聽、説、讀、寫、思等方面的能力。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以及主體發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五個方面:

一、閲讀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少年時期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時期,老師應該培養學生愛閲讀的習慣,採取多種方式刺激學生樂讀、善讀、願讀的興趣;採取多種活動鼓勵學生保持閲讀的好習慣併成為他們的生活習慣。我常常不讓學生做大量習題,而把時間用來讓學生看書,並且看整本整本的書。這既可以讓學生了解作者的佈局謀篇並效仿之,又可以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譴詞造句。新學期,我都會利用第一節語文課,開一個新學期閲讀動員大會。學生沉睡了一個假期的閲讀夢,被我這一呼籲,個個興趣盎然,紛紛制定新年學期閲讀計劃。有的説,這學期我要看五本書,有的説這學期我要看十本書。當他們宣讀完自己的閲讀計劃後,我順勢將自己本學期閲讀計劃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個個張開大嘴説,老師你也有閲讀計劃啊!我和學生相視一笑,閲讀動員大會在我們的笑聲中結束了。接下來,我每天都會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課外閲讀半小時。每月的製作閲讀卡成了學生分享、展示自己閲讀情況的平台。每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我都會在班上開一個隆重的讀書分享和總結大會,讓學生談談本學期閲讀的心德體會。我還對學以致用的同學,大力表揚並頒發獎狀。通過以上四個環節,一學期下來,學生逐漸養成了閲讀的好習慣,聽、説、讀、寫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二、抓住重點

有時老師們總覺得課時不夠,常常二個課時上不完一篇課文。糾其原因是老師沒有抓住本單元和課文中的重點,沒有明白編者的意圖。單元導讀常常是學習本單元的線索。只要老師抓住了它,就抓到了本單元學習的重點。我在備課時總喜歡鑽研單元導讀,而且鑽研導讀後迅速讀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從中我發現了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我們有的老師在備課時,總是先喜歡研讀教參,對其中提出的知識點、注意點以及自己認為的考試點作了標記,以便上課時一一與學生探討。其實這樣做會禁錮我們的思維,束縛我們鑽研教材的能力。在一兩課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想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學生的語文基本技能的形成,也不是學習一二篇課文就能實現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內化的過程。如我在執教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先鑽研單元導讀,然後才抓住了本課兩個教學重點:一是靜態描寫大榕樹和動態描寫鳥的部分,讓學生對比品讀這一靜一動,學習此寫作方法。二是有感情地朗讀重點段落,感受作者對鳥的天堂的喜愛。因此,我們語文老師要善於抓單元重點,抓課文重點並集合兩方面的重點,整合課堂教學內容,集中教學時間,實實在在地進行“聽、説、讀、寫、想、思”的訓練,真正實現“聽得認真,説得完整,讀得投入,寫得相似,想得充分,思得深入”,堅持不懈地這樣下去,學生的語文基礎一定會夯實。

三、語言積累

“語文教學就是要強調記憶、積累、而理解是在積累的基礎上大腦自動調出,匹配和整合的過程”。“只有當學生的閲讀量達到了相對較高的量時,才有可能形成語言語文的自學能力。”語言積累,首先要談課內語言的積累。選入教材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既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也包含了豐富的語言教材和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好教材的作用,挖掘教材語言資源:課文中精彩優美的描寫語段、運用精彩的修辭手法,甚至運用一個極其準確的成語、字詞、標點……凡是書中要求記憶的,一個不放。同時還對學生提出對書中好詞、好句摘抄和背誦的要求。在寫作文時看誰用得多,寫得多,以提高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其次是課外語言的積累。有時在課堂上我會一篇帶多篇的讓學生學習,其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與課文相關內容的文章是如何組織語言的。常常在課前將課外的文章發到班級QQ羣裏,第二天要求學生上課前準備好,對課外文章寫得精彩的部分,採取課內品讀,課外摘抄、背誦的方式讓學生積累語言。時間一長,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想象創造

“學會想象才會學會創造。”《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第一學段側重考查學生通過朗讀和想象等手段,大體感受作品的情境、節奏和韻味。因此,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千方百計地抓住契機,相機引導學生去想象。教材中,有很多看起來沒有的空白處,其實滲透極為豐富的內容,為學生的想象留有極大的空間。如執教二年級下冊《醜小鴨》一課時,我採用想象教學法,讓孩子們讀完課文第四自然段後,想象離家出走後的醜小鴨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在課堂上我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想。學生不僅想得好,而且説得好。不用我多講,學生就明白醜小鴨離家出走之舉是大錯。我準確地發現想象點,適時地組織學生去思考、去想象,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情感得到了昇華。除了挖掘課文中的想象點外,我們還經常組織學生去看課文中的插圖(每幅插圖都是對文章重點內容的體現)。如我在執教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時,讓同學們看書中的插圖,想象周此時對傣族人民在説些什麼呢?學生會心一笑,各個開動腦筋,説得是有聲有色,這樣圖中的人物就變得鮮活多了。

五、習慣養成

語文學習習慣包括上課聽講習慣、認真做筆記習慣、規範寫字的習慣、認真傾聽的別人發言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先想後説的習慣等。葉聖陶曾説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説,只須一句話,這是要養成好的習慣。”要想學好語文,習慣可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想培養好全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師仔細觀察本班學生日常學習行為,對普通存在的不良習慣,採取相應的方法來解決。經我細心觀察,本班語文素養不高的學生大都語文學習習慣不好。集中存在讀書不動筆,不認真傾聽別人發言的問題。針對上述兩個問題。首先,我在課堂上對語文學習習慣很好的同學即時表揚。其次,在學生髮言時,讓其他同學不僅要聽,還要動筆。如聽別人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應該邊聽邊將讀錯音的字圈出來。對朗讀好的同學還要其他學生,説説讀得好在何處。最後,請聽得認真,説得精彩的同學示範讀課文。一學期下來,本班學生兩大不良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觀。在教學中,每個年段都有相應培養學生習慣的要求,老師應做到心中有數,並有意識地加以習慣上的指導和提醒,引導學生自覺地按照要求去做。

不管是家長朋友,還是教師、還是出版社,“打鐵還得自身硬”,除非了花功夫分析兒童閲讀現狀、花心思去研究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閲讀、高效閲讀外,還需要加強自身的閲讀習慣的培養,這樣一來,家長和師長以身作則,出版社則為孩子提供更優秀的圖書,多管齊下,達成目標更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