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愛》讀書心得

《愛》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7W 次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讀書心得

《愛》讀書心得1

愛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東西,就像誠信一樣。如果一個人什麼都沒有了但愛不可以事情,世界上有很多愛,如果你想了解愛,就可以去看一本書《愛的教育》。

我感觸最深的那篇要數《卡羅拉的母親》。那篇作文體現了卡羅拉的母親是多麼多麼的疼愛卡羅拉,可是,就在這時,卡羅拉的母親因病而死,卡羅拉悲痛欲絕。在他來學校的前一天,老師告訴同學明天卡羅拉來學校,你們不可以跟他開玩笑,不可以在他面前開懷大笑!第二天,卡羅拉來學校,不僅受到了老師的安慰,還得到了同學的幫助。卡羅拉就這樣漸漸好了起來。這個故事正體現了老師和同學同情弱小的心情!中間的卡羅拉媽媽死去的時候,我讓我感受很深,我這才明白,當失去親人的時候是多麼的痛苦。我也感受到了卡羅拉的老師同學對他的關愛,讓他漸漸走出自卑的世界。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説對卡羅拉説:卡羅拉您死去媽媽十分的痛苦,可是你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把你從自卑的世界拉了回來,我只想再囉嗦一句話,請你把對母親的悲傷化作你學習的動力吧。

讀了愛的教育,我想到了一個故事,在故事書上看到的:有一個婆婆,每天都給自己的孫子撥一個雞蛋,孫子也每天讓婆婆喂。有一天,婆婆起晚了,眼看時間來不及了,就煮了一個雞蛋,讓孫子帶到學校吃。下課了,那個孫子拿出雞蛋,喊了一聲:“太不可思議了,雞蛋是硬的。”同學圍了過來,議論紛紛,“我的天,他不會撥雞蛋。”那個孫子回到家,罵了婆婆一頓:“婆婆,你整麼搞的呀,雞蛋沒有撥皮就給我了,你害我成了全班的笑柄了。”我想這個人應該讀一下《愛的教育》,婆婆是愛你的,你怎麼可以這樣教訓你婆婆呀。

愛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東西,就像誠信一樣。如果一個人什麼都沒有了但愛不可以事情,世界上有很多愛,如果你想了解愛,就可以去看一本書《愛的教育》。

《愛》讀書心得2

“新課程”為學生的閲讀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身為教師的我們,作為學生學習閲讀的指導者,既要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閲讀動機,使他們樂於讀書,又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閲讀方法,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根據今天的學習,並結合自己以往的教學,現將培養學生會讀書、愛讀書的方法總結如下:

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閲讀的動機,激發讀書的樂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但由於他們年齡小,缺乏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讀書的動機模糊,閲讀的盲目性大。因此,教師指導閲讀首先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閲讀動機。

1、指導學生明確閲讀的目的。閲讀的目的就是要在閲讀中學習什麼。閲讀的目的定得合理、明確,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閲讀動機。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級和認知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具體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實踐證明,閲讀的要求越具體,學生對閲讀的目的就越明確。學生一旦有了確定目的的能力,就能夠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個人的目的。

2、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

(1)調動情感激發興趣。對學生閲讀情感的調動,是形成正確閲讀動機的重要一環。閲讀教學過程是情感交流、活動的過程,在閲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入情入境,以情動情,教師要善於將自己的教學情感、教材的創作情感、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合而為一,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們學到知識和技能,但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不可能使他們始終如一地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斯卡特金)可見,利用情感的力量,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對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閲讀動機,使他們樂於讀書,是有重要意義的。

(2)開展比賽激發興趣。學生進行閲讀,既希求讀有所得,有期望所得的收穫外顯,得到老師、同學和家長的認可與讚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閲讀實踐中開展多種競賽活動,來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如組織“閲讀大王知識競賽”、“讀書心得徵文”、“故事大王演講賽”、“讀書經驗交流會”等,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閲讀的信心與熱情,其閲讀的興趣從而得以日趨濃厚。

二、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使他們善於讀書

1.精讀。精讀是培養閲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它可以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增強語言修養。

2.略讀。略讀的目的是力求迅速準確地從全局上把握讀物的脈絡和主旨,明確主要內容。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閲讀中不要在細枝末節上多耗時間,要善於抓主幹,遇到生字新詞,只要不影響對大意的理解,則可以跳過不讀。

3.摘讀。即在閲讀過程中摘抄有關內容或重要詞句的閲讀方法。當然也可以在閲讀過程中邊讀邊批註,勾畫圈點或寫上幾句心得,閲讀完後再把採摘的內容記於摘記本中,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4.探究。在閲讀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和體驗。在學生認真閲讀了課文之後,可以讓他們提出自己的疑點。對於其中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他們各抒己見,自己去尋找答案。

5.推想。推想是指學生藉助有關信息的提示。

《愛》讀書心得3

愛是恆久的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計算他人,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書》

對於愛和自由這個話題似乎一直都有很多話要説,可是這個話題太大太大又讓我不知從何説起,不是一一媽的督促,還不知道這個作業什麼時候能交呢,呵呵。

愛,是什麼?無數人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每個心靈對愛的認識都是不同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同的,無法用語言説清,愛是生命的祕密。父母對於孩子的愛那更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這種愛更需要的是一種正確的表達方式,讓埋藏在孩子內心深處的種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自由,又是什麼?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對自由的定義和愛一樣,是沒有確切答案的,翻了翻字典,自由的定義在不同的領域又是不同的,簡單地説在心理學上,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就是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自己的行為。在我看來自由是人類智慧的根源,自由可以説是人類生存的一種最高境界了,好向往!在這本書中的自由可以説是一種尊重吧,尊重生命原本的樣子,不給孩子太多的規則和束縛,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可説實話,面對孩子,有時我卻很難把握自由和原則的尺度。我相信也也是困擾很多父母的問題吧?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尺度不好把握,話扯遠了,談談我對這本書裏感受最深的二點吧!

一、《愛和自由》裏表達的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對孩子的愛和尊重。中國很多父母都喜歡把自己很多觀念強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把自己的很多遺憾和未曾實現的夢想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為自己夢想中的那一個,孩子揹負着父母沉重的寄託,生活的好累,真的能理解孫老師曾説過的同情兒童的苦難!讀過這本書的父母應該都有所收穫,能更寬容面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從孩子的立場為孩子着想,從而更理解他們的想法,理解是溝通的最直接的橋樑。

二、書中説到其實教育的整個目的就是為了發展人自身的潛力,我們總是把掌握某種技能作為智力發展的標準,實際上技能不重要,六歲以前兒童根本就不用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他所要學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對此觀點我是贊同的,為人父母,應該清楚知道對於孩子來説什麼東西是對於孩子的未來是最重要的?通常偉大的人物後面都有着了不起的父母,《宋氏三姐妹》我看過二遍,每看一次感受都很深,之所以宋氏三姐妹能有如此的成就,是和她們有個偉大的父親分不開的,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環境下,她們的爸爸宋查理就經常告訴她們:我宋查理的女兒都是將來是要做大事業的人!,玫lin凱的媽媽,從小就一直告訴她寶貝,你一定行!,就是這樣一種信念一直伴隨她走過了很多人生坎坎坷坷,如果父母能把夢想、自信、積極樂觀的心態傳遞給孩子,孩子的將來一定會是美好的,他會學會享受生活給他的一切經歷,把困難當成挑戰,把挫折看做是磨鍊,天堂和地獄其實都在我們的心智之間。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人的成功、升遷、成就85%是來自於我們的態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情商吧,而只有15%是來自於我們的技能,今天很多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整個教育體系教會我們的都是技能,卻沒有人教會我們如何做的比平常人更好,90%的教育在於事實與數字僅有10%在於感覺與態度,花90%的時間來研究只有15%和我們幸福相關的東西,我們的教育體系是不是有點問題呢?個人成長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課題,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着在心理成長上的。我認為的成長是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挑戰,從而慢慢走向成熟和優秀,再邁向卓越。

還有如何把蒙氏教育的精髓和我們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而不僅僅是生搬硬套,也是我們要探討和摸索的'。

《愛》讀書心得4

世界需要愛——讀了《愛的教育》有感山東省青島市重慶南路第二小學徐雅倫《愛的教育》是十九世紀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寫的小説。我讀了這本小説,從中悟了一個道理—————世界需要愛,我們要把愛獻給這個世界。

《愛的教育》以一個小學生日記形式來寫的,描寫了主人公恩里科三年級時的所見所聞和感想。通過大量的人物形象刻畫、心理活動描寫,以及富有激情的敍事,謳歌了愛的崇高和心靈的純潔,教育青少年愛祖國、愛軍隊、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希望學生更加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敬師長,孝敬父母。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來説,《愛的教育》不僅僅是一本小説,而是對我們的一種愛的教育。作為獨生子女,我們都是被愛得多,而付出得少。

這個世界需要愛,需要我們去愛,去付出,而不是坐享其成,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從小要愛祖國,立志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我們應該尊敬老師和父母,努力學習,以實際行動回報老師和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應該團結同學,互相幫助,做親如兄弟姐妹的好朋友……。我相信如果每個人都獻出自己的愛,

我們的世界會更加美好!

《愛》讀書心得5

《愛的教育》,當我看到這本書時,心中便會有一種暖暖的感覺,感覺身邊充滿了温暖,大家都是互相幫助的好朋友。

書中的那些同學們,讓我感到他們是那麼可愛,可敬,讓人感覺到這個世界是多麼温暖。真高興我能認識你們,雖然只是在書中。真想跟你們交朋友,和你們暢談。

親愛的羅貝蒂,你真了不起,不愧是一名軍人的兒子,我為你叫好,為你感到自豪。雖然你為了救那名即將要被碾於車輪下的學生而失去了自己的腳,因此而不得不拄着枴杖走路。但就是你,挽回了一個鮮活的生命。你,是偉大的!

英勇的倫巴第小哨兵,你真是好樣的。你能像貓一樣敏捷,你的頭髮像金子一樣閃光,而你那英勇無畏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畏。

堅強的馬爾科,你真棒。只有十三歲的你為了尋找日夜思念的母親,孤身一人離開家鄉前往遙遠的美洲,在大海上漂泊了27天,歷盡千辛萬苦,度過了一個個難熬的日日夜夜。錢被偷,流落街頭,腳上磨出了泡,你沒有停下腳步;他人的折磨和欺辱沒有讓你停下,寒冷、飢餓、病痛和精神上的折磨更是沒有讓你停下尋找母親的腳步。這是怎樣一種鋼鐵般的意志啊。這種意志讓你一路追尋着母親走過的足跡。你經歷的痛苦、失望和恐怖也都被都被你這種鋼鐵般的意志戰勝,一次次地重新燃起走下去的希望。正是這種意志讓你最終找到了千思萬想的母親。

這本書裏的小主人公們都是那麼令人敬佩,他們善良、勇敢、堅強、熱情,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摯的愛國情感讓我久久回味。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如果你做錯了,要有勇氣承認並承擔責任。發現不公平的事,要見義勇為、打抱不平等等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撒丁島的小鼓手了。

庫斯托扎戰打響的第一天有六十人在樓房裏被敵人圍攻。指揮這六十人的是一個上尉和兩個下級軍官,小鼓手和上尉形影不離,他們成了好朋友。圍攻了幾天,他們快堅持不住了,上尉就問小鼓手有沒有膽量,小鼓手自信的説:“有”。上尉就讓他去找人求救,小鼓手順着窗户下去就向前飛快的向前跑去。突然,小鼓手的腿被子彈打住了,可是小鼓手忍住傷痛一邊繼續向前跑,一邊想:“我一定要堅持住,一定要找到救兵。”正當上尉説援兵來不了要自盡時,下士匆忙趕來説:“援兵到了,援兵到了”。他們又重新振作起來,把敵軍打敗了。上尉在醫院看見小鼓手説:“你肯定也流了許多血。”小鼓手微笑的回答:“豈止流血,你看!”小鼓手掀開被子,上尉驚呆了,小鼓手的左腿從膝蓋上面截掉了。一位軍醫走過來説:“這孩子太不幸了,要不是他硬撐着跑,他的腿可以保住的。不過,這孩子是好樣的,一滴眼淚都沒有流,一聲也沒有叫喚,我真為有這樣的意大利孩子感到驕傲。這孩子真有種。”

看到這我真為小鼓手感到驕傲,併為自己感到慚愧。想想自己曾經為手上腿上受了一點點傷而嬌氣的不得了。小鼓手雖然中了槍,可是他仍然想到的是大家,想到的是國家。想想電視上那些叛徒,敵人的皮鞭一舉就把戰友、國家拋到腦外,真的連小鼓手都不如。小鼓手這種捨身為國、堅強、勇敢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愛》讀書心得6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裏的一篇故事,名字叫:《愛國少年》。

故事講的是一個貧窮的意大利少年,每天被戲班子虐待,他忍無可忍的逃出了戲班子,坐上了意大利的船。和他坐在一起的乘客,非常同情他,三個喝酒和西班牙人給了少年一點錢,少年很感激他們。正當少年盤算着錢該怎麼花時,喝酒的三個西班牙人開始肆意的説意大利:“愚蠢的國民!”“卑鄙的民族!”少年聽了很是憤怒,他不能接受別人侮辱自己的祖國。“嘩啦啦!”銀幣砸在西班牙人的頭上,少年説:“拿回你們的臭錢,你們這些可惡的傢伙,侮辱我的祖國,你們的錢我一分也不要!”

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我們的祖國是最神聖的,也許每個人愛國的方式不同,但愛國的心,都是一樣的!

《愛》讀書心得7

我選擇讀《愛的教育》雖然起初帶着任務的意識,,但讀完覺得收穫頗多。《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著作,是一本啟迪人們如何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的書籍。整部小説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愛是整篇小説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此書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

《愛的教育》雖然是一部有關愛的教科書,但通篇沒有一句乏味地説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作者通過一個個小人物,一段段的小故事,詮釋着愛的真諦,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在引人入勝的閲讀中,我走進了賣炭人、小泥瓦匠、鐵匠的生活,和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老師一起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和融融愛意,目睹了他們怎樣相處,怎樣去愛;如何寬容謙讓,如何珍惜親情友誼。

讀完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愛的教育的重要性。常有家長拽着自己不聽話的孩子,激昂大方的對老師對老師説:他(她)要是不聽話,你就痛打。時代發展到21世紀,我只能把這話理解成為善意的謊言。教師不適合充任暴力實施者,面對一羣素質參差不齊的學生,我們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場持久戰,師生之間的一次促膝長談恐怕對

部分學生見效甚微,所以在師生之間建立一條有情有意的愛之路,則更行之有用。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温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愛究竟是什麼?愛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其實,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因為它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要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世界中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你就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以後的教育中,我想我應該關注每一個孩子,愛每一個孩子,不能隨意的給他們分等級,更不能將愛分等級。《愛的教育》帶我的不僅僅是這些感受而已,我想在今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會越來越體會愛的重要,愛無處不在。

《愛》讀書心得8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着作。這部書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個小學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在《我們的老師》、《爸爸的老師》、《我弟弟的女老師》這幾篇日記中描繪的師生之間的愛是那樣的親切、自然。在《我們的老師》一文裏,作者用一種非常口語化的語言描寫了老師在迴應學生的問候時的神態、關心孩子時手的動作、批評孩子時的語調等,給我們勾勒出一個慈祥的、感性的、親切中不失威嚴的好老師形象。《倫巴底的小哨兵》是一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位流浪的小男孩給一支騎兵小隊當哨兵,為了看清楚敵軍的情況,他不顧危險,勇敢地爬上樹梢,最後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宣揚了普通的人對祖國的熱愛之心,從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忠誠,感受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愛國》是一篇爸爸寫給恩里科文章,爸爸在恩里科聽了一個愛國故事以後,用這個故事的內容教育、啟發恩里科。

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説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

《愛》讀書心得9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令我收益匪淺。 我覺得安利柯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是個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潑、好動,在他生活中有許多關懷他的好朋友,時常鼓勵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順利成長,也可以從中獲取經驗。 給我記憶最深的是二年級的學生羅貝蒂,他為了保護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朱利奧不被馬車撞到,自己卻來不及躲開,被馬車把腳骨壓碎了,今後只能靠枴杖行走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幫助別人的同學是有的,但像他這樣了為保護別人而犧牲自己的同學,我們就不一定有幸遇到了。看到這一個故事,令我想到了報紙上的一則報道: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太太倒在人行道上。20分鐘裏,竟沒有一個路人上前攙扶。等到120急救車趕到時,老太太已經去世約20分鐘了。同樣是兩個值得幫助的人,但是遇到的結果卻完全不同,一個得到了別人捨命相救,一個去世了很久才被人發現。

這些行人跟捨身救人的羅貝蒂簡直是差之千里。 正是因為安利柯身邊有這麼多善良的夥伴,他才可以明白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愛。這讓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意義,讓我體會到什麼是同學之間無法摧毀的友誼,什麼是師生之間無微不至的關懷,什麼是父母永無止境的愛!我相信如果有了這些品質,知道了什麼是真、善、美的人,一定是世界上生活的最美好的人!

《愛》讀書心得10

我在書店買書時,第一眼便相中了這本《愛的教育》,於是我馬上捧起來讀。

顧名思義,就是用愛去教育每一個人。作者亞米契斯將原來這本日記的原作者所寫的內容加以修改,從而記述了一篇篇動人的故事。

與朋友的友誼、相處,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並且非常值得我們改正,都寫的非常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需要耐心傾聽父母教誨,而不是不耐煩的回到房間;老師批評我們的時候,要反思自己為什麼做的不好,而不是一味的沮喪;同學和我們偶爾有些擦碰,不要去辱罵他,而是平心靜氣的做好朋友。

這本書,對於我來説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這本書中平凡的故事,細膩的文筆,體現的無一不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愛。人類之間的愛就是最為真誠並且最容易懂得的教育方法,而教育也同時在愛的殿堂中得到靈魂的昇華,讀了這本書,心靈猶如獲得了愛的洗禮。這本書中的內容舊曾相識,所以讀起來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因為這是從一個小學生的日記裏改編的,而裏面純真的友情、血濃於水的親情、至高無上的師生情誼,無一不讓我們感動。

這本書啟發我們對愛的思索,這是一本對我有很大影響的好書。

《愛》讀書心得11

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大家都非常喜歡用它。因為愛對大家都非常重要,每個人都再在尋找,找到愛你就得到了辛福。沒有愛就沒有了希望,這個世界將不再美好。

但這個世界並非一直很美好,像512汶川大地震以及玉樹地震、雲南地震,特別是日本2003、2004、2008、2011年都發生地震……就讓人很痛苦和無奈。

沒什麼比得到愛或者獻出愛,更讓人開心的事了。我知道有兩首歌叫《讓愛傳出去》和《快樂天堂》,它們教我們如何獲得或者獻出愛,讓世界更美好。

讓我們一起為災區小朋友獻出我們的愛心吧!。

《愛》讀書心得12

其實我早就想要有這本書了,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我。我想看看,這愛的教育是一種什麼教育。

帶着這個疑問,我得到了這一本書。

這本書中記錄着一個意大利小學生每天所過的生活與接觸到的人,發生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描寫了他們對祖國和人民,對父母和兄弟,對老師和同學深厚真摯的愛……

我最喜歡是這本書中的“賣炭人和紳士”,它裏面寫了:人和人都是同等的,沒有貧富之分。不能因為一點小小的差距而貶低他人的等級。就算是再富有的人也犯錯,而不能因為他富有就縱容他。文中諾比士的父親就是一個不因為富有而欺負窮人的紳士。只有你去尊重他人,他人就會尊重你。要養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世界和生活,是起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課。

愛,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它並不是來逼迫你去什麼,而是一種加以行動上的教育。沒有了煩惱,沒有的精神上的脆弱。這就是愛的教育,這是我的理解。

但是,這個問題是解決了,我又有了一個值得我思考的問題:愛,是什麼呢?

有人説被愛是一種幸福,有人説愛是一種動力……到底愛是什麼呢?我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知道我是爸爸媽媽愛着的,而未對他們説過我愛你們。我不知道我對爸爸媽媽的愛是什麼?學習上,我有對老師的愛;友情上,我有對朋友的愛;親情上,我有對遠在天國的爺爺的思念的愛……但是我對爸爸媽媽的愛是什麼呢?是空虛的嗎?

空虛的愛,又是什麼呢?

沒有想到,一本小小的書,會給我極大的思考,這應該我讀完後的感受吧。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自己沉浸在愛的海洋中。從中,我領悟了;再壞,再可怕的人也會被受融化。遇到可憐人應當伸出救援之手。愛能挽救一切,愛是黑暗中的一束陽光。只要你願意付出,得到的就是驚人的收穫。

《愛》讀書心得13

是啊!“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不該認為這件事小就不做,這是錯誤的行為。安利柯不幫助貧困的女乞丐與瘦弱的小孩是錯的,因為那位不幸的女乞丐如果繼續沒有人肯施捨的話,她和她的孩子就會餓死,與其看着她們餓死,不如獻上我們一份愛心,去拯救不幸的人民,不因該袖手旁觀。可能那位母親是從災區來的,一路上,她受盡風霜雨露,已經疲憊不堪,而且飢寒交迫。這更應該讓我們去幫助她。

《愛》讀書心得14

暑假裏,我用一個月的時間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採用日記的形式,小説記述了主人公恩里科在三年級整整一學年中所經歷、觀察和感受到的一切,其間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寫給他的話及老師給學生抄寫的每月故事,通過他們來頌揚愛的美德、和高尚的心靈,教誨青少年愛祖國,愛人民,愛大自然,愛學習,愛勞動,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保護弱者,同情不幸的人。讓我感受到了愛無處不在。

讀着《愛的教育》,我思緒萬千;合上《愛的教育》,我心潮起伏。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彷彿正站在我的眼前,時時感動着我,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日記就是《爸爸的教誨》了。是爸爸告訴“我”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而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失去媽媽,媽媽對我們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親人之間的愛,是人世間所有感情中最神聖的感情。雖然有的人是殺人犯,但只要他還愛媽媽,心裏就會有一段美好的記憶留着。相反,即使有的人是名人,只要他不愛媽媽,那他就是可鄙可賤的人。

我,一個泛泛之輩,有許多朋友,但真正的好朋友屈指可數,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但讀完《愛的教育》後我懂得了我的好朋友為什麼很少的原因了,要做一對好朋友不應該分貧窮貴賤,更不能因為自己朋友的學習差了而認為他不是你的朋友,而作為真正的好朋友應該在朋友困難是幫助自己的好朋友,這樣才算是好朋友。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來説,《愛的教育》不僅僅是一本小説,而是對我們的一種愛的教育。作為獨生子女,我們都是被愛得多,而付出得少。這個世界需要愛,需要我們去愛,去付出,而不是坐享其成,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從小要愛祖國,立志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我們應該尊敬老師和父母,努力學習,以實際行動回報老師和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應該團結同學,互相幫助,做親如兄弟姐妹的好朋友……。我相信如果每個人都獻出自己的愛,我們的世界會更加美好!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愛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父愛,母愛,友情,還是師生之情,愛國之情都伴隨着我們。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永遠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但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並付出愛,就能真正體會到愛與被愛的滋味,因為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朋友們,讓我們學學卡羅內、洛貝諦他們吧,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打開人們的心扉,那麼陽光將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愛》讀書心得15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歌聲落幕的時候,我慢慢的合上了《讓世界充滿愛》讀本,這是一本教育青少年不做社會上的不和諧因素,同心共建和諧社會的好書。

讀着《讓世界充滿愛》我思緒萬千;合上《讓世界充滿愛》我心潮起伏。書中用大量事例和數據向我們講述了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愛是關心、是理解、是包容、是尊重、是責任,因為有愛才使我們的世界充滿朝氣和活力。讀本通過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六個方面來闡述了社會和諧安定的基本要素和特徵。我們需要發展經濟來增強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需要發展民主來加強和諧社會的政治保障,需要發展先進文化來鞏固和諧社會的精神文明。

在看完了讀本後,又有太多太多的事蹟讓我感動不已。馮艾、林海燕、還有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小護士的形象深深的烙入了我的心底,讓我知道了原來我們生長的大家庭中處處有温情,處處洋溢着愛。馮艾,一個復旦大學的女大學生,遠離繁華熱鬧的大都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4年內兩度赴西部基層艱苦地區從事志願服務,給當地的孩子帶去了知識和改變的希望,孟子曰:“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生活在世界上,我們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別人也同樣需要我們的幫助,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它在給人幫助的同時,也讓幫助人者獲得快樂和欣慰。只有毫不吝嗇地幫助他人的人,才可以享受這種幸福。

和諧的社會處處充滿着愛和温情,愛是人生活的動力,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進化。愛自己,你會認真學習,朝氣蓬勃;愛他人,你會樂於奉獻,不怕吃苦;愛祖國,你會理想遠大,服務社會;愛生活,你會勇於挑戰,熱愛人生。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正是千千萬萬個像馮艾一樣的志願者,用他們的愛、心血和汗水辛勤播下的種子,會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綻放成燦爛的花海。

我們需要一個和諧的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標,從我國西周時代的和諧觀念起,古人就提出了“大同社會”的構思,並從一種認識觀發展成為政治、經濟、倫理、價值目標及其和睦均衡的和諧社會觀念體系。十六世紀起歐洲一些思想家展示了對未來和諧社會理想模式的構建,如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康帕內拉的“太陽城”等。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構建和諧社會”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提出來。是我們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昇華。

我們需要一個和諧的社會,國家的安定和諧,給企業的成長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對於XX公司來説,和諧可以解釋為生產安全、隊伍穩定。作為青年,如何創造安全的環境,在安全生產中發揮生力軍作用,這需要我們站在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到抓好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樹立起安全理念,切實擔負起本崗位、本班組的安全責任,認真研究制定安全的具體辦法,對新情況、新問題,能夠主動的思考對策,築起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沒有企業的穩定發展,就沒有社會的和諧。

XX公司的發展歷程,譜寫的是一曲曲艱苦創業、團結奮進之歌。作為新時期下的XX公司青年,無論是在崗位上,還是在生活中,要注重團結,做到創造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要尊重同事,要理解同事,要幫助同事,待人真誠、為人守信、與人為善;要團結人,尊重人,使自己在利益訴求多樣化的社會中擺正位置,率先建立一種新型的人際關係,積極實踐科學、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爭做一代團結向上的好青年,讓和諧之歌高昂嘹亮。

中國要真正強大,創建一個和諧社會是當務之急,也是必由之路。面對新的世紀,面對新的挑戰,創建和諧社會,這不僅僅是我們的一種責任,更是我們肩負的使命,而且任重道遠,是我們必須不懈追求的目標,讓我們繼續高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描繪出和諧共存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