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中學體育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中學體育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5W 次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體育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學體育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中學體育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

隨着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一些新興體育項目,諸如攀巖、輪滑、滑板、飛鏢、滑雪等開始進入了校園,這當中滑板、攀巖是奧運會新增項目,凸顯了當前我國校園體育對競技體育的支撐作用。

課程標準要求,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當依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面向全體學生,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注重“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所以要對體育課程提出新的要求,體育教育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絡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受環境影響較大,因此,義務教育體育課程必須與時俱進,進行修訂完善,全方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在校園體育中加入新興體育項目,甚至是一些小眾項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校園體育場地設施的不斷完善,具備了開展更多新興項目的水平,代表着校園體育教育的進步。

長期以來,我國校園體育的教育主要以廣播操、田徑、足球、籃球等大眾項目為主,由於場地、教學實際和師資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小眾項目在學校體育課程中長期處於缺失狀態。

而如今隨着新課程標準的發佈,校園體育也正式迎來了改變。新課程將過去以外在與學生的體育運動知識技術戰術作為課程研製邏輯起點改變到以培養內在於學生核心素養作為邏輯起點,從根本上改變了學校體育教育。

《課程標準(2022)》開宗明義指出:“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具有基礎性、健身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點,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新的體育項目,尤其是奧運項目的加入,正是學校體育思路轉變的體現。首先,奧林匹克教育秉持的核心價值觀與新時代學校體育“四位一體”目標殊途同歸。奧運項目能夠很好融入體育教學、課外體育、競技體育、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大體育工作格局,其次,奧林匹克教育核心載體競技運動是實現新時代“四位一體”學校體育目標不可替代的獨特資源,最後,奧林匹克教育倡導基於競技運動的跨學科、跨課程融入,是新時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促進學校整體發展的有效途徑。

目前,奧運會競技項目也在日趨年輕化,年輕項目的加入,是奧委會對年輕羣體的挖掘。近幾年年輕人對奧運會的關注度逐年下降,諸多項目已經不符合當前年輕羣體的審美,舉重、拳擊和現代五項被剔除後,滑板、衝浪和攀巖進入,無一例外的都是極具年輕元素。

滑板和攀巖都屬於小眾項目,參與羣體較少,且參與難度較大,而通過校園體育提前讓青少年接受訓練,這對於擴大運動羣體將是重要保障,同時也為我國在新興運動項目中爭金奪銀,提供了羣眾基礎。

校園體育的開展,還能夠為我國競技體育人才輸送人才,當前我國競技體育選材面不斷萎縮、學校運動隊效率不高,難以輸送後備人才,如今新的校園體育課程或將逐漸改變這一現狀。

更為重要的是,一些普通的中小學,通過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全面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奧林匹克寶貴的經驗,在教育中得以傳承和發揚,對於培養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具有重要作用。

新興體育項目進入校園,既符合新時代要求,也符合新的體育教育理念。引進較為流行、成熟的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新興體育項目,能夠重新激發青少年參與運動的熱情,進而真正讓青少年愛上體育,提升身體素質。

中學體育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2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xx年版)》於4月21日正式公佈,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比例的設定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未來可以斷言這些設定都將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中得以實施。

探索一條適合目前中小學生的培養方式和方法,也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家長們都在共同探索的方向。但是即便新課標公佈,我們依然知道,讀書仍然是學生的發展方向,和進入社會的門檻條件。即便是新課標發生了內容上的比重變化調整,也不會改變這一社會現實。

一、體育上位成主流?

最為顯著的就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比重調整到10%-11%,超過了英語的比重,成為了第三大主課?

雖然從數據上看是這樣的.,但是還要考慮課程中健康課程的存在,所以體育課程大致跟英語比重持平應該更為合理。(試想如果是體育老師去給孩子講解健康課,畫面感十足啊)而藝術課程的9%-11%的比重,也要分成音樂和美術兩項,所以這兩門課程的比重提高,但是並沒有影響到英語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新課標除了在球類、田徑、體操等項目基礎上的基礎上進行了體育課程的覆蓋。還將時下流行的水上、冰雪、飛盤、滑板、輪滑等項目也收入其中,目的在於鼓勵學校突破原有基礎教育課標對於運動項目的限制,讓孩子們從個人興趣出發進行體育鍛煉。

不過如何引導和不讓家長揹負更多的經濟負擔也是值得思索的方向,畢竟這些流行的項目每一類都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才能做到精通,並不是適合所有的孩子。

二、英語主科地位下降成定局

降低英語在教學中的比例早有各種流言和説法,此次新課標的公佈無疑實錘了將英語比重降低的現實。從課程上看,確定了開設的年級和對學習基礎的把控,意圖扭轉在很多家庭中,讓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接觸英語教學,額外給孩子童年增加的負擔。力圖實現英語零基礎入學。而語文和數學分別在20%以上和13%以上,對比外語的6-8%,比重下降明顯。(為何説外語而不説英語,因為在某些學校外語可能是日語或者俄語等其他語種)。

三、課時減少,英語難度未必下降

這也是很多老師和家長的內心想法。“新課標”已經寫明是一項十年的教學調整,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參考,從今年秋天起實行,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長學生和老師學校,也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

也預示着未來培養學生的基本步調,這次將會從20xx年秋季學期開學後,進行落實。但是會給學生們適應的時間。也不能因此理解為英語不重要,可以不學或者忽視。

四、未來高中教育是否會實行類似的模式

這一點其實是很多家長所關心的,但是目前看來短時間內並不會如此,假如也如此調整的話,不如跟義務教育階段同時並行。這樣反而更容易銜接。

但可見的是未來高考英語為主科的地位仍然沒有動搖。

雖然課程佔比在義務教育階段明顯縮減,未來的考試難度應當不會有所降低,反而更加考驗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校的教學能力和家長的重視程度了。

英語和體育這兩門學科比重的增減,無非是義務教育階段體現素質教育的嘗試,目的就是改變學生們機械化、填鴨式的學習方式,為未來人才培養提供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分高低能的考神考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