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精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集錦9篇

【精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3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心得,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集錦9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近來,我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鋭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鋭,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麼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為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必須注意幾點: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學生人格;三、懲戒應合理並公正;四、懲戒要符合相關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羣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説現在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己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現在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內容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書中的第九章《什麼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讓我感觸最深,一直以來怎樣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讓我很困惑。我們固然很愛我們的學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為愛就放縱他們,也不能以嚴格為藉口就過於苛刻的對待他們,這個度很難把握。書中的這個章節寫了老卡爾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爾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他説:"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將兒子在花園舞劍時不小心將一束花砍倒後如何處理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導的過程在書中寫得詳詳細細。老卡爾的做法讓每一位讀者欽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師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理解為專制,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變成暴君,把孩子變成唯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為孩子不聽話就應該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這種做法的後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反而使孩子對父母、老師甚至對於所有人產生怨恨,使性格與人格產生扭曲。

邊讀這本書邊對照自己教育學生的過程和方法,感受頗深。夏曦尊説:教育不是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

沒有教育。我覺得教育學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應給像老卡爾教育孩子那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給孩子最博大的愛,用智慧和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爾並不是一味的嚴厲,讓我感受更多的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嚴與愛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帶女兒的這段時間裏自己就有這樣的感受。

剛把女兒從丈母孃家接回來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讓我感到責任很重大重,女兒跟自己已經快3年沒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時候在想自己虧欠女兒的太多了。長輩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擔心女兒現在是不是已經有了很多壞習慣。因此在開始的幾天自己都非常嚴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女兒的行為,幾天以後我感覺到女兒都不敢正眼面對自己,跟我講話的時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來正遇上春節的幾天我就妥協了,什麼事情都放任着她,結果所有的問題又開始暴露起來了,變的嬌氣任性一不開心就嚎啕大哭,大人們都要圍着她轉由着她就開心了。在春節過後我開始嘗試自己獨立跟女兒相處,跟老婆商量要漸漸的培養她自己的獨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獨立完成,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表揚的時候表揚,漸漸的感覺在很多時候她自己也願意接受這一切,也變得更加懂事了。

當我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時,對怎樣從愛出發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用心去感受,並付出真心地關心和愛護,用自身去影響他們,這才是教育和愛的本質所在!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早就聽説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細閲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鑑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閲讀。下面就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的體會:

在第二條建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中,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如果你還要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中你才能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你不會將你的工作當成一種負擔。看到這條建議,我回想一下自身,畢業後參加工作到現在,自己真正讀過幾本書呢?除了教學必備的幾本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外,其他的書可以説是屈指可數......

在第三條建議裏,蘇霍姆林斯基反覆強調學會觀察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他説,觀察對學生來説的重要就像空氣、陽光、水分對於植物生長一樣不可或缺,他説觀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還形象的將觀察比作是思考知識和識記知識之母。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往往發現,個別學生之所以學習跟不上別人,就是缺乏觀察或者不會觀察的緣故。比如我們的物理,很多的題目就來源於生活實際,如果每個學生都學會留心觀察,注意思考,那麼很多題目就會顯得非常簡單,而恰恰在這方面,許多學生過不了關。這裏面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還是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

實際上樂於觀察世界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們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我們許多成年人沒有看到的細節,他們會為花的無聲開放而欣喜,會為雨後躺在地上的一條蚯蚓而擔憂。可隨着年齡的慢慢長大,卻逐漸失去了這種興趣。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善於觀察,注意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多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條建議“興趣的祕密何在”是談興趣的,關於興趣,我們當老師的,有太多的話要説,誰都知道,興趣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看看我們現在實際的教學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己教課也提不起興趣。那麼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根本問題。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主要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有趣,何為有趣?就是: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種對課的描述很令人嚮往,説實話,要想使每一節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也是不可能的。那麼,這樣説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裏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學生沒有興趣,我想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自問一下,你自己對所講的知識有興趣嗎,你有沒有想過辦法去創設情景去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這裏面我引用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這裏,我想到這一條建議更多地是促使我們思考,教師如何保持對知識的興趣,並且有強烈的責任感,只有我們首先做到了,才會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才會不去做傷害學生心靈的事,才不會對任何事情漠不關心。

第二十二條建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大量的事實證明: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方向或者發展,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説,在教學的過程中,你首先要有這個意識,希望老師們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他還指出,你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有你所教的學生,例如一個班,兩個班等,還應該有“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於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當成自己將來所從事研究的方向,當成一門科學來攻讀。對這一類學生,教師要採取要善於動腦筋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方法來保持他們的興趣,來促使他們在這門學科上更深入的思考。但不管怎樣説,我們總會碰到在教學中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經常會聽到老教師講這樣的話: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落後、考不及格,這並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態度。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作為教師碰到這樣的學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麼促使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麼方法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要使一個人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感和規律性的心情。

第三十三條建議是寫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年青教師的。歸納一下大概有三點:

1、必須點滴地積累起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2、要培養自己有一顆敏感的心靈。

3、要積累起一定的習題集。

這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給我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特別強調閲讀的重要性,在這條建議裏,他又提出了讀書對於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青教師的意義。他建議大家每個月要買三本書,一種是關於自己學科的,一種是關於人物傳記的,還有一種是關於心理諮詢學方面的書。這三種書對於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買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讀,那麼讀又是為了什麼呢,除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之處,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智力大廈。讀到這裏,我有些慚愧,也有些後悔,參加工作以後我買了幾本書,又真正讀了幾本書呢?如果從參加工作以來都像蘇霍姆林斯基説得那樣去做的話,那麼,現在我的書架上也應該有近百本的書了。

第四十三條建議“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這個問題不論是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還是其它教師都是應該掌握的。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們應該像哪些教師學習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在不熟悉、不瞭解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哪些老教師呢?他給了我們一條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你先看看學生的練習本。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裏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當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當然,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教師除了參與、促進學生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指導,應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忠實的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的"教書匠"。新課程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三級管理,這意味着原來屬於國家的課程開發的權利部分地下放給學校和教師,從而使課程開發不再僅是學科專家和課程專家的專利,教師也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這樣教師不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新課程還使教學內容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隨着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給教師留有的餘地加大。這些都意味着課堂就不僅是課程的實施場所,而且也是進行教育教學實驗的實驗室。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同時,教師更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有人評價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兩強、兩弱",即基礎知識比較紮實,應試能力也比較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比較弱。我們要努力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

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不少教師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新課程在改革現行分科課程的基礎上,設置了分科為主、包含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由於課程內容和課題研究涉及多門學科和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綜合型教師。綜合課程的提出和發展緣於對分科教學的批判。長期以來,課程整合的理想和學科割裂的現實困擾着中小學教學。我們不可能囫圇吞棗的傳授、學習或探索科學知識,對其進行分類和分析加以識別是必然的選擇。但是各種分門別類的教育在一個學生身上最終應該發生整合的作用。就課程與教學而言,分析與綜合是認識世界的兩種不同的方式,沒有孰優孰劣之分。總之,綜合化將給學校課程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面貌。教師要努力去適應這一變化,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博學悦教的人。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廣泛的學習興趣,經常學習新的科學知識,並善於把自己的學習與對學生的教學結合起來,善於將新知識吸收到教學中,用新的科學知識充實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21世紀的信息社會所需的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有賴於教育的信息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學從觀念、思想、理論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變革。它需要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隨着信息網絡的擴張和教育信息化發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本領,將學生培養成"信息化人"。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善於將信息網絡上新的知識信息與課本上的知識信息有機結合起來,不斷了解和掌握學科發展的新動向,以新的知識信息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同時教師還必須具有較強的獲取信息、儲存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篩選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創造信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現就是教學技術的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教師還要能正確的指導學生進入信息高速公路檢索信息獲取知識。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日益在學校領域應用的局面,給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新的變革。而教學方式的變革可能是這個時代教育將要發生的變化中最突出的特徵。

在班級授課的情況下,教師面對的是眾多既有共同的身心特點,又有不同的遺傳素質、家庭環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兒童的身心發展又處於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中的學生。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向他們提出統一的要求,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採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做到因材施教。

新課程從課程目標到教材內容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髮展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應該注意到,實施個性化的課程和教學的條件正在逐漸形成。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在學校中應用範圍的日益擴大,給課程個性化和教學過程的因材施教帶來了新的機遇,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採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尤其是基於Internet的多媒體教育網絡中的教學,可以將個別化教學與整體性教學結合起來。課程個性化的時代內涵就是要利用新技術帶來的可能和機遇,為各種不同特色的學校和不同程度的學生,開發和提供相適應的課程和教材,促進教學過程中的因材施教。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寒假中,我認真拜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學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為是否與説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説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

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説: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説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為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為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老師們,讓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説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裏?”“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後,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裏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於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後,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並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鑽研。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科課堂的主人。學生是班級的主人,他也應該是班級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級時,他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就像學科教學一樣,班主任不應該成為管理的主力,而應該是班級管理的引導者,監督者。從班級管理的實踐來看,一個幾十人的小學班級,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管理是不行的,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使每個學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對象,又是實施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

這學期,我就是把班級的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從培養學生管自己能力開始的。《班主任大全》一書中就指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

由於家長的溺愛,這些“小太陽”們在家庭中失去了培養獨立性的機會,他們更多的依賴成人的幫助和照料。對於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三個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等,向學生正面宣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學生從認識上加深對獨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級中安排“人人崗位責任制”,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崗位負責。第三方面,聯繫學生的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培養學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養一支班幹部隊伍。利用管理班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級小幹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認真選拔小幹部,同時要精心培養小幹部。

第一,幫助小幹部樹立威信。對於學生自己選出來的班幹部,要尊重他們的權利。每天的值日先由衞生委員負責評比,然後,由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供他們參考。

第二,鼓勵小幹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

第三,嚴格要求小幹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

第四,培養幹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幹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級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以即“以面帶面”。同時也要注意及時召開班幹部會議,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後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幹部成員之間的合作,同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鍊和培養他們的能力。這樣培養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於人人都能管人,而在於人人都能管自己,培養學生對自己、班級、家庭的責任意識。

確實,《班主任大全》一書,在班級管理這個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對班級管理有了新的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我們人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而我們知道的東西顯然太少了。有人説,“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應該有一桶水。”這句話很有道理,但是教師自己的一桶水如果不經常添加的話,也有用盡之時。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往自己的桶裏添水。前一段時間我讀了《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新課標》這本書,通過閲讀,使我深刻感受到:“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新課標”裏有非常多好的觀點和建議,使我獲益匪淺,又從新認識到有關教學和評價的建議。

一、教學建議:

課程的改革不僅是內容的改革,也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為了更好地實施本《標準》,提出如下教學建議。

1、美術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

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而應當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鑑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2、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於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通過思考、討論、對話等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3、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9

在當今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做教師?好多人都覺得現在當老師太難了,常常內心茫然,手足無措。因此,我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今天怎樣做教師》這本書時,如獲至寶,認真捧讀,自感獲益非淺。

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個德育教育者,又想當好一個學科老師。可是這樣的兩手抓,似乎在實踐當中沒有收到我想象的結果,往往顧此失彼!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認為我是負責任又盡心盡力的。對於每一個學生,一開始的時候我都給予平等的愛,但是後來我發現我的愛漸漸的變了:對於好學生聽話的學生,我是打從心裏喜歡他們;而對於那些老是犯錯誤而且屢教不改的學生,我甚至有點消極的情緒,我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違反了師德,是不是不配當一個老師?有一段時間我因此而陷入了困惑的狀態,也影響了自己的工作。

是李老師通過這些案例指導了我今天怎麼去應對這種困惑。李老師説“教師首先是一個教育者,然後才是一個學科老師”。師愛是教師應盡的師德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這是一種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教師的愛是一種關心,一種關切,一種理解,一種寬容,一種幫助,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一視同仁地把這樣的愛獻給學生的。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們是無法強求的。比如説對於一個説謊成性的人,如果我們還打從心裏喜歡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有問題的教師了。我們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有一點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並不防礙我們關心和幫助他,也不是代表我們已經放棄了他們,我們還是要儘自己的力量來教好他們,這才是人性的師愛!我明白了自己並不是放棄了學生,正是這個“矛盾”的愛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個好教師!我相信經過時間的磨練,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愛學生,做到怎麼樣的愛學生才能更好的讓他們健康成長。

在教學方面,雖然我們標榜素質教育,但是到現在為止,恐怕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中國的教育中應試教育還是佔有重要的地位。形勢和現實所迫,我們不得不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的提高,這是我們教師壓力的根源之一。

可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貪玩的、不愛學習的;學生所感興趣的並不是課堂上的東西,而是課外的東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學生令人頭疼的分數,一定會令我們心裏充滿了壓力。我們有時候都會困惑為什麼學生的素質越來越差,為什麼那麼難教。其實這個當然有學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師的原因。也許我們的課堂沒有接近學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許沒有教學的藝術。李老師指導了我們,學生的因素是我們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師的因素則可以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要當一個合格的學科教師,一定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用自己的知識魅力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與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課堂,認真備好課,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作為一名老師,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學這兩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會找到平衡點,經驗和不斷的反思會讓我不會顧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變成一個優秀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