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説課稿 >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4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4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4W 次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4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國標版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關於環境改造與保護的課文—《沙漠中的綠洲》,課文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種植並精心侍弄花草樹木,建設綠洲,營造良好生存環境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文結構清晰,重點突出,間接敍述與直接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可見,這是培養學生語感,強化學生寫作技巧的佳篇。

阿聯酋屬西亞國家,它的地形特點及環境對於學生來説比較陌生,所以學生體會“沙漠如何變成綠洲”這一過程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根據四年級教材的實際特點及新課程理念,我初步擬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瞭解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目標3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將採用“質疑讀、合作讀、評價讀”等多個層面的讀來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新課前,我激活學生已有的積累,交流對沙漠的認識。繼而指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放手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接着,結合初讀檢查,指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重點對多音字“漂”進行指導,瞭解它的兩個讀音,運用多重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查詞典來理解“不毛之地、縱橫交錯”;通過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侍弄、惡劣、源源不斷”等詞語的意思。在讀的過程中,可以採用指名讀、小組讀、評讀等多種方式,着重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初步瞭解本文間接敍述與直接描寫相結合的寫作特色。我還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課堂作業,找到“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的”的句子讀一讀、抄一抄,為下節課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以課文中心句為品讀文本的切入點,通過“複習導入,整體感知”“

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拓展延伸,讀寫結合”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複習導入,尋找切入點

上課伊始,我首先出示一組阿聯酋各城市的圖片,配以生動的解説詞,請學生邊看邊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並談談沙漠的綠洲留給自己的印象。這時我適時進行引導:“阿聯酋人民是怎樣把沙漠變成綠洲,使沙漠中的人們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呢?”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尋找最能概括阿聯酋人民做法的的句子。學生不難發現第七節中那兩句話“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着這些花草樹木。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我相機出示這段話,啟發學生讀中質疑,教師梳理為兩個主要的問題:“從哪裏可以看出阿聯酋人民侍弄花草樹木很精心?他們為什麼那樣愛護花草樹木?”並以此為切入點,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圍繞着以上兩個問題,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的2—6自然段,邊讀邊想,課文向我們展現了幾幅畫面,鼓勵學生為每幅畫面起一個名字。如“城市風光”“培養孩子”“愛護孩子”等等,並找到相應的段落,旨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而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用心地讀一讀,抓住重點的詞句圈一圈,畫一畫,邊讀邊想象,並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組內議一議,談談自己獨特的體會。為交流彙報作好充分的準備。

(一)回顧“培養孩子”的歷程,體驗那人們堅定的信心。

這幅畫面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一個重點部分,考慮到學生理解能力和理解層次,我着重對這部分進行了點撥。首先,引導學生找到這一段的中心句,相機出示“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在這裏,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通過指名讀、齊讀,引發學生的疑問:為什麼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呢?鼓勵學生再讀這一段,抓住重點的句子彙報自己的感受。在學生的彙報中,我相機出示幾個重點句。如:“原先這裏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鹼,好像罩着一層硬硬的殼。這裏,土是鹹的,水也是鹹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閲讀方法來體會,可以結合書中插圖,可以抓住“白花花的”“硬硬的”等詞語,可以抓住“!”可以通過朗讀再現等等,來感受那“不毛之地”的一片荒涼的景象。再如:抓住“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鹹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並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中的“買來……買來……買來……挖去……填上……埋下……”採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體會那巨大的困難,巨大的代價,大到培養一課樹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這時,再來回讀這一段,學生能夠更深地體會到阿聯酋的人民不怕困難,改造環境,建設綠洲那堅定的決心。

(二)再現“愛護孩子”的畫面,感悟“精心侍弄”的場景

相信在重點點撥第三自然段的基礎上,學生掌握了更多的閲讀方法,所以這一畫面,我鼓勵學生以小組彙報,其他組補充的方式進行自學交流

其中,我重點安排了了一個想象的情境,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那公園裏的小樹,小草,小花,

“呼呼呼-------”一陣狂風吹過,黃沙漫天飛舞,沙子迷住了眼睛,弄髒了臉和頭髮,這時覺得怎麼樣?想幹什麼?好,我就是園林工人,讓我拉出大皮管,打開水龍頭,“沙沙沙------”一陣雨霧灑下來,把你們淋得乾乾淨淨,感覺怎麼樣?這麼一灑,樹葉更綠了,小草更翠了,鮮花更豔了。你們就更漂亮了。你們想對我説些什麼?讓學生交流後,通過朗讀再現這一畫面,學生的理解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

(三)走入“城市風光圖”,感受迪拜的美麗、潔淨

“有了艱苦的開發,園林工人的精心侍弄”自然有了好的環境。這時,我將以“只有園林工人才這麼愛護花草樹木嗎?你從哪裏看出?”引領學生走入如今的迪拜。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學生在感悟“城市風光”時難度不大,這裏仍放手讓學生自學,學生可以結合課前所看的圖片,抓住“綠樹成陰”、“鮮花遍地”“沒有一片綠葉”等詞句來體會,也可以朗讀來再現畫面,在前後的對比中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迪拜這座城市的美麗、潔淨及人們環保意識。

三、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在總結課文時,學生再一次看到阿聯酋那美麗的綠洲,感受到這兒的人民對花草樹木像孩子般的精心呵護,一定深有感觸。此處,我安排了這樣的小練筆:此時此刻,對阿聯酋人民、對自己、對同學、對那些破壞環境的人……你最想説些什麼呢?請你寫一寫。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此外,我為學生布置了這樣幾個多項選擇的作業:如仔細觀察題頭照片,以“迪拜街頭風光”為題,寫一段話,寫有關環保的公益用語等等。

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教學中,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及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板書設計:

19 沙漠中的綠洲

花大代價

不毛之地———綠樹成陰、鮮花遍地

精心侍弄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準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在閲讀的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背課文和識字寫字。

二、説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作為目標,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覆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讓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為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打開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為自主、更為開放。

三、説教學教學流程。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歸謬激疑,探究學文。

讓孩子們帶着“秋姑娘給她的好朋友都寫了什麼?”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着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封信互相交流,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讀秋姑娘寫給——的信”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説完整通順的話。

2、讀信説信,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秋姑娘給大雁的信,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誠至愛的美好心靈,而且躍出文本,讓孩子初步感受書信的基本格式,有機地拓寬知識面。

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樣子説一説秋姑娘在信中會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説些什麼,為孩子搭建一個語言實踐的舞台,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要冬眠?松鼠喜歡吃什麼?(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詞)小樹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麼?為什麼要裹?(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4、感情朗讀,整體迴歸。

在學生了解信的內容後,我設計“換位朗讀”,告訴孩子:“你現在就是秋姑娘,你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關愛(cn—teacher。com)之心呢?”孩子在品讀“多加小心”“蓋好被子”“彆着涼生病”“充足的食品”“別忘了”“裹上冬衣”等詞句的過程中,把秋姑娘的內心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感情朗讀了2——5小節後,我引讀: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吧?借這個問題引讀文章的第七小節,讓孩子的感悟與文章的內涵更吻合,讓孩子的體驗與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後我利用多媒體指導孩子背誦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

(二)拓展延伸,昇華情感體驗。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考秋姑娘還會對其他朋友説,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瞭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慾,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後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作業如下:(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

讓學生採集落葉觀察,並動手做一做樹葉標本,也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板書設計:

秋姑娘的信

大雁南去

松鼠要冬眠

青蛙準備食品

山村孩子給小樹裹“冬衣”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首先,説説我對都教材的理解。

《我們愛祖國》是西師版四年級(下)的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8小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1—4節,圍繞“什麼是祖國”這個問題,詩人以行去流水般的文字,展現了祖國各個方面的風貌,視野開闊一氣呵成;第二部分為5—8節,圍繞“什麼是對祖國的愛”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中去捕捉,實現自己對祖國的愛。全詩語言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極富感染力,易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我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結合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框架,我為第二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A類:熟讀詩歌,理清詩歌的結構。

B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C類: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為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學重點:

通過誦讀、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並有意識地學着仿寫詩句。

教學難點:

將優美的詩句通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化為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第三、説説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蒂惠斯説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迷法、質疑引探等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説説教學程序

《語文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閲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為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以“愛”為基調進行着。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4

一、説教材

《第一次抱母親》是小學語文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愛心”這一主題,編排了《永遠的白衣戰士》、《“番茄太陽”》、《第一次抱母親》和《我不是最弱小的》四篇文章,分別從不同層面探討愛的內涵。其中,本文主要通過“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以及回憶,表現了母親為孩子和家庭的辛苦操勞和無私奉獻,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語文《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的作用”,“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第一次抱母親》文章內容簡潔,行文明快,於平白如水的字裏行間細膩生動地體現了人世間的濃濃親情,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學習語言的好教材。

二、語言特色

這篇課文以情動人,往往讀了幾遍後就能被字裏行間的親情所打動。細細品味,“我”、母親和護士三人的語言中透露的情感樸實而又真摯。

“我”説的話:

(1)我趕緊説:“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2)我説:“我沒想到我媽這麼輕。”

(3)我説:“我以為我媽有100多斤。”

(4)我説:“如果你跟我媽生活幾十年,你也會看不準的。”

(5)我説:“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裏拉着我,背上揹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後,可以幹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

(6)我突發奇想地説:“媽,你把我從小抱到大,我還沒有好好抱過你一回呢。讓我抱你入睡吧。”

護士説的話:

(1)護士在後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説:“你使那麼大勁幹什麼?”

(2)護士問:“你以為你媽有多重?”

(3)護士説:“虧你和你媽生活了幾十年,眼力這麼桊。”

(4)護士問:“為什麼?”

(5)護士動情地説:“大媽,你真了不起。”

(6)護士把舊牀單拿走,鋪上新牀單,又很小心地把邊邊角角拉平,然後回頭吩咐我:“把大媽放上去吧,輕一點。”

(7)護士説:“大媽,你就讓他抱一回吧。”

母親説的話:

(1)母親説:“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2)母親笑了笑説:“提那些事幹什麼?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3)母親説:“快把我放下,別讓人笑話。”

在課上,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這其中的情感變化,感受母親對“我”的愛以及這種愛對護士的感染。

三、説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中年段語文學習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會用“輪流”造句;

2、掌握課文主要內容,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母子間的真摯感情,感受到文章中母親的艱辛和偉大;

3、學完課文後,能體會到自己媽媽的愛與辛勤,根據自己的真情實感給自己的媽媽寫一封信。

由於學生生活的環境和作者的相距甚遠,所以我把體會文章中母親的艱難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把體會自己媽媽的愛設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我設定兩課時上完,第一課時重點解決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二課時重點解決第二、三個教學目標。

四、説學情

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通過語言文字感受情感的能力,在之前的學習中,他們也學過《雪兒》《永遠的白衣戰士》《“番茄太陽”》這樣的抒情類文章,應該來説對《第一次抱母親》流露出的情感並不難把握。但是,文章中作者母親所處的生活環境與學生的生活還是有一定距離的,所以在課堂上,要引導孩子通過文字的敍述想象文中母親的艱辛,並能遷移到自己的媽媽身上。

五、説教學環節

我設計的教學環節主要是:1、導入新課,質疑激趣;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4、回顧總結,昇華情感;5、學寫書信,拓展延伸。

其中,我重點説一説第3和第5個環節。

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課標》指出,中年段的學生應能夠“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因此在理解課文的時候,我設計了兩個問題“‘我’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如何?”“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第3、4自然段尋找相關句子,通過朗讀、抓關鍵詞、想象的方法,藉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文字表現出的母親的愛和艱難。其中,在理解“翻山越嶺”和“重擔”時,我讓學生想象母親在撫育兒女時可能面臨着怎樣的困難,並適時補充詩句:“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幹就濕卧娘身。”“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讓學生感受此處的“重擔”不僅僅指身體上的壓力,更有心理上的壓力,從而使母親的形象高大起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拉進了。

理解課文離不開朗讀,在一開始我就配樂範讀課文,接着讓學生自由讀、帶着問題讀,在本課對話比較多的情況下,我還請學生分角色朗讀,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充分表現出來,有的句子不需講解,通過朗讀學生便自然而然理解了其中的深情。

5、學寫書信,拓展延伸

在課的尾聲,我播放《母親》和《燭光裏的媽媽》視頻,伴着音樂,我讓學生以書信的形式寫一寫對自己媽媽的心裏話,並且請自己的媽媽寫一寫回信。也許學這篇課文得到的感動只是來源於作者母子間的深情,那麼寫信讀回信收穫的便是屬於自己的一份親情了。孩子們寫得真摯動人,媽媽們回覆的同樣情真意切,字裏行間都是對自己孩子的愛和無悔。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就是如此:工具性與人文性並重,在體會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時,也收穫一些情感的體驗。

六、説板書設計

無數次流淚

13、第一次抱母親

原因?感受?

難過

}沒想到母親是以80多斤的身體承受這麼重的擔子

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