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小學日行一善活動方案大綱

小學日行一善活動方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3W 次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日行一善活動方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日行一善活動方案

小學日行一善活動方案1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進一步豐富學校德育活動內容,學校實施“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

一、實施原則

1、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

2、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

3、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重在實踐的原則。

5、堅持突出特點、體現特色的原則。

6、堅持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原則。

二、活動內容:

尋善源、存善心、發善言、行善事

“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它是一個從學善、行善、思善到揚善的過程。學生通過長期的觀察、記錄、感受、體驗,在頭腦中逐漸形成善的道德觀念,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

“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活動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尋善源:就是培養和引導學生從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尋找善念,發現善源。

存善心:就是培養和教育學生向善、從善、行善的心理品質,擁有愛心、富有同情心、懷有感恩之心等。

發善言:就是培養和教育學生語言文明,會恰當使用禮貌用語,會理解別人、安慰別人、鼓勵別人。

行善事:就是培養和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覺為他人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與人和睦相處等。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識和行為,凡是一切有利於學校發展、有利於學生個人健康成長的意識和行為,都屬於“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

三、活動對象: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環境

善待自己:正確認識自我,積極上進,珍愛生命,熱愛生活,追求美好,快樂成長,心理自調,行為自律、情感自控。

善待他人:正確認識別人的長處與不足,接納他人,樂於助人,寬容他人的過失,忍讓他人的過激,能為別人的快樂而快樂,能為別人的憂愁而憂愁。

善待環境: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活動範圍:

善在學校、善在家庭、善在社會

善在學校: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做合格的學生。

善在家庭:孝順父母,生活自理,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待人熱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會:正確認識和麪對社會,主動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愛護環境,追求和諧,做合格的公民。

五、活動過程:

“日行一善”是一個從想善、言善、寫善到行善、思善、揚善是一個不斷髮展與昇華的`過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每天説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舉、善言;一層是語言文明。要會安慰人、會鼓勵人、會理解人等,不斷送給他人温馨與熱情。

寫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説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點一滴記錄下來,是形式上積德、厚德的一個過程。

行善:是善的落腳點。能積極為他人做好事,對人有禮貌,與人和睦友好相處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諧社會。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點,修正已有的錯誤。

思善:是想善、言善、寫善的思想昇華,是自己內在品質提升的重要過程,自己通過對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將善變成自己優秀品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變成一種自覺的道德意識,從而支配自己的行為。

揚善:就是不斷地利用各種機會向周圍的人宣傳行善的好處,講古今中外行善積德的名人故事,宣傳行善積德對自然、他人、社會以及諸事眾物的相生關係,引導大家都明白行善於人於己都有利的道理。

六、活動措施及要求

1、宣傳發動。要深刻認識開展“日行一善”活動的重要意義,充分利用宣傳欄、校園電視等媒體,充分利用班會、通過講座、家長會等形式在學生當中認真做好“日行一善”宣傳教育工作,營造開展“日行一善”活動的良好氛圍。

2、全員參與。積極組織各班學生將學生身邊一點一滴的好事,利用每週班會進行總結,表揚堅持每日做好事的學生,從而引導學生從部分——大部分——全體學生全部參與教育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學生積極投入到“日行一善”活動中去,努力形成“知行善、學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3、有機結合。尋善源與思想品德、語文課的讀國語精典、綜合實踐課結合。存善心要與音樂、美術、體育及日常行為規範結合。納善言與語文的摘抄、週記等結合。行善事要與平時的一舉一動結合。總之要把“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活動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堅持把“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活動貫穿教育教學工作始終,不斷擴大社會效應,增強影響力和覆蓋面,營造“學校主抓、學生參與、社會支持”的濃厚氛圍。

4、活動推動。為了進一步培養廣大學生從小養成做好事、做善事、助人為樂的良好習慣和優秀品質,學校將經常性地開展以“日行一善”為主題的徵文、演講比賽和事蹟報告會。

5、成果展示。少先隊大隊會要在全校各年級舉行“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活動的總體情況和取得的效果。

6、總結表彰。為了倡導“人人向善、人人崇善”良好道德風尚,激勵廣大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學校將定期總結表彰一批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學生和班集體。

小學日行一善活動方案2

  一、指導思想

根據《小學生德育綱要》、《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行為規範》要求,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教育合力的作用,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得到提高,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二、活動目標

“日行一善”教育活動要求學生“莫以善小而不為,莫小惡小而為之”,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樹立起“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的道德觀念,逐步培養他們“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活動要求

“日行一善”以“善心、善言、善行”為主要活動內容,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環境”為活動對象,以“善在學校、善在家庭、善在社會”為活動範圍。

  四、活動內容

  1.學習先進人物。

(1)尋找自己心中敬仰先進人物的優點加以學習。

(2)蒐集自己喜歡的“做人格言”,並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實踐。

(3)學會愛自己身邊的人,愛憎分明,日行一善。

  2.回報父母之恩。

(1)回家向父母問聲好,離家向父母説聲再見。

(2)為父母倒一杯水或拿一雙鞋子。

(3)吃飯之前請父母先吃,然後自己動筷。

  3.懂得尊敬師長。

(1)理解老師;(2)體諒老師;(3)尊敬老師。

  4.學會寬容他人。

(1)欣賞同學;(2)尊重別人;(3)寬容他人。

  5.告別不良習慣。

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養成教育活動,督促自我、幫助別人告別壞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習慣和學習習慣)。

  6.關愛自然。

(1)認識到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處的重要性。

(2)積極參加綠色學校的創建。

  五、活動措施

1.引導動員

(1)積極宣傳。班級、學校通過各種形式向學生宣傳什麼是“日行一善”,如何“日行一善”。

(2)樹立榜樣。各班樹立古今中外以及班級中的“日行一善”的典範,充分發揮其榜樣作用。

2.分層要求

根據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跨度大,認知能力層次多,個性特徵差異大等特點,將活動按年級進行分層要求。

(1)低年級重在培養和教育學生語言文明,會恰當使用禮貌用語,懂得“一句好話暖人心”的樸素道理,懂得要保護自己的人生安全和身體健康。

(2)中年級重在培養和教育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能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覺為他人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能感知善的快樂。

(3)高年級重在培養學生為他人奉獻的精神,形成善的心理品質,讓社會成為他們一生踐行善行的廣闊天地。

各年級各班則據此提出具體的踐行方案。

3.開設活動

學生層面:

1.集。收集有關“行善”的典型人物和事蹟,以此為榜樣,激勵自我。

2.行。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在校園、社區、家庭,主動“行善”。

3.記。學生人人建立“日行一善道德手冊” ,每天將自己的“善行”記錄在手冊上,並且摘錄一句自己喜愛的“做人”格言或撰寫一句“做人”的話,並寫下“行善”感言;每週撰寫“‘愛心超市’週記”。

班級層面

1.評。利用晨會組織學生交流日行一善事例,交流“做人”格言,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利用班會進行“‘愛心超市’週記”交流、評比,召開“日行一善”故事會。

期末,根據“道德手冊”裏的“存款數”評比愛心隊員,學校根據各班情況評比愛心中隊、愛心小隊。

2.展。將“日行一善”活動情況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展現出來。如在“班級特色欄”內張貼學生活動的照片、有關活動的文章、活動積極分子的介紹;將活動的有關情況上班級黑板報等。

3.活動

開展主題班隊活動。如:“與壞習慣告別,同好行為結伴”活動,徵集“日行一善”宣傳語活動,爭當“環保小衞士”活動。

學校層面

開展“愛心接力”活動。學校通過愛心志願者發放“愛心接力卡”讓愛心在學生間、孩子與大人間傳遞。

“三結合”層面

暢通各種家校聯繫渠道,積極與家長聯繫;帶領學生走向社會,積極“行善”。期末,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區家校溝通。整合了區家校育人力量。

小學日行一善活動方案3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推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引導學生感恩社會、奉獻愛心,徵長小學決定開展“日行一善”主題實踐活動,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活動目標

通過全面開展“日行一善”主題實踐活動,教育學生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使學生充分體驗知善、習善、行善、揚善的快樂,逐步實現由“日行一善”到“時時行善”,最終實現“善行一生”。同時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其他成員共同參與,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會道德新風尚。

  二、實施原則

1、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

2、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

3、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重在實踐的原則。

5、堅持突出特點、體現特色的原則。

6、堅持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原則。

  三、活動內容

“日行一善”道德實踐活動,是一個從學善、行善、思善到揚善的過程。學生通過長期的觀察、記錄、感受、體驗,在頭腦中逐漸形成善的道德觀念,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具體活動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尋善源:利用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思品課等課堂主渠道,培養和引導學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善念,發現善源。

存善心: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尋找身邊的好人好事等活動,培養學生向善、從善、行善的心理品質,擁有愛心、富有同情心、懷有感恩之心等。

發善言:在學校學習生活中,通過設立監督崗、文明哨等形式,培養和教育學生語言文明,會恰當使用禮貌用語,會理解別人、安慰別人、鼓勵別人。

行善事:通過開展每天做一件好事的形式,培養和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覺為他人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與人和睦相處等。

  四、活動對象:

善待自己:正確認識自我,積極上進,珍愛生命,熱愛生活,追求美好,快樂成長,心理自調,行為自律、情感自控。

善待他人:正確認識別人的長處與不足,接納他人,樂於助人,寬容他人的過失,忍讓他人的過激,能為別人的快樂而快樂,能為別人的憂愁而憂愁。

善待環境: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五、活動範圍:

善在學校: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做合格的學生。

善在家庭:孝順父母,生活自理,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待人熱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會:正確認識和麪對社會,主動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愛護環境,追求和諧,做合格的公民。

  六、活動過程:

“日行一善”是一個從想善、言善、寫善到行善、思善、揚善是一個不斷髮展與昇華的過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每天説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舉、善言;一層是語言文明。要會安慰人、會鼓勵人、會理解人等,不斷送給他人温馨與熱情。

寫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説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點一滴記錄下來,是形式上積德、厚德的一個過程。

行善:是善的落腳點。能積極為他人做好事,對人有禮貌,與人和睦友好相處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諧社會。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點,修正已有的錯誤。

思善:是想善、言善、寫善的思想昇華,是自己內在品質提升的重要過程,自己通過對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將善變成自己優秀品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變成一種自覺的道德意識,從而支配自己的行為。

揚善:就是不斷地利用各種機會向周圍的人宣傳行善的好處,講古今中外行善積德的名人故事,宣傳行善積德對自然、他人、社會以及諸事眾物的相生關係,引導大家都明白行善於人於己都有利的道理。

  七、活動時間安排

20xx年7月——8月暑假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