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5關於空巢老人社會支持現狀調研報告

2015關於空巢老人社會支持現狀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W 次

  篇一

2015關於空巢老人社會支持現狀調研報告

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使社會流動人口迅猛增加,這直接導致了城市家庭結構的變化,大量空巢家庭出現,空巢老人的照料問題日益明顯。根據走訪調查的結果,可以將老人生活支持劃分為經濟支持、生活支持和精神支持,又根據社會支持的來源將其劃分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不同社會支持對空巢老人呈現出不同的作用和特點。

 【關鍵詞】空巢老人 社會支持 體系研究

  空巢老人與社會支持概述

隨着社會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重,中國的老年人所佔人口比例也越來越高,2011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13.7% 。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稱,2013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2億,未來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進入快速增長期。“空巢家庭”指無子女或雖有子女,但子女長大成人後離開老人另立門户,剩下老人獨自居住的老年家庭。①空巢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一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隨着我國城市的不斷擴張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自己的家鄉和親人,選擇到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地方工作、生活,這就導致了空巢老人的現象愈演愈烈,由此引發的“空巢老人綜合症”愈發嚴重。空巢老人綜合徵通常表現為心情沮喪、鬱悶失眠、食慾減退甚至流淚哭泣。有的會認為自己有對不起子女的地方,沒有盡到父母責任;有的也會責備子女,認為他們對自己不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忽視父母的感受。有數據顯示,空巢老人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達到60%,而達到疾病程度,需要醫學關注、心理干預的空巢老人,比例佔到10%~20%。預計到2050年,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佔54%以上。②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也再次引發關注,而城市老年人面臨的問題尤為嚴重。年輕子女思想開放、個性張揚,他們喜歡獨立自主,嘗試新鮮事物,大多數子女要麼外地工作,要麼離開父母另立門户,剩下老年父母相互扶持。長時間下去,城市老年人面臨着生活、疾病、經濟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壓力,生活質量下降,主觀幸福感降低。目前老年人空巢問題的社會支持系統尚未完善健全,針對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空巢老人現象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因此社會關懷和社會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支持對維繫正常的社會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而人們生活中所遇到的許多問題往往也是由於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造成的。社會支持在社會學、心理學、人口學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概念界定,但大體含義分為兩類:一類是將社會各個網絡資源所提供的支持統稱為社會支持;還有一類是社會成員運用一定的物質和精神手段對社會弱勢羣體進行無償幫助行為的總和。本文的社會支持是指城市空巢老人從社會網絡資源所獲得的各種社會支持。按照功能劃分,社會支持可分為經濟支持、生活支持和精神支持。經濟支持包括生活消耗以及生存消費方面的支持,生活支持包括日常生活照顧等方面的支持,精神支持包括幸福歸屬感、心理調節等方面的支持;按照支持者的不同,社會支持可分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包括政府、單位和社會的支持,非正式支持包括親朋好友的支持。本文利用筆者近期對唐山市116名空巢老人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為依據,從支持者的角度出發,從經濟支持、生活支持和精神支持三方面對空巢老人進行闡述和分析。

  城市空巢老人社會支持研究與分析

經濟支持。經濟支持分為貨幣和實物支持。貨幣支持包括離退休金、醫療保險等,實物支持包括食品、衣物等。調查發現,城市老人多有退休金或社區補助,子女平時多多少少也會給老人一些贍養費。另外,城市老人多有醫療保險,保證他們在醫院就醫時能夠承擔大額的醫藥費用。從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空巢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於離退休金,佔總人數的64%,而依靠配偶和子女分別僅為9%和22%,這説明社會支持中正式支持佔了主要地位。另外,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相對較高,而私有企業退休金相對較低。有的老年人由於企業退休福利待遇不好,或是已經停產關閉,靠社區救濟養老,每月不到1000元,這對於體弱多病的空巢老人來説很難維持生活。調查還發現,受社會經濟結構發展的影響,年輕人喜歡離開父母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庭,這就需要在房產、生活中投入大筆資金,而子女剛進入社會無法承擔高額的購房款,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就承擔起了這筆費用,也為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了負擔。

正式支持對空巢老人的支持。通過走訪調查得知,對空巢老人的正式支持主要包括政府、單位和社區三方面。城市老年人之前基本都有工作單位,並繳納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這對於老年人來説是最受益的,養老和醫療保險能夠在老年人遇到困難和生病時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社區的經濟幫助主要是針對那些因為企業經營不善停產倒閉導致沒有了養老金來源的老人,這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困苦,社區採取資金支持幫助他們,但是社區提供的僅是最低生活保障,在老年人生病的時候就無法提供支持。

非正式支持對空巢老人的支持。調查發現,老年人對家庭的依賴是最大的,受中國傳統家庭模式的影響,老年人都認為子女是他們最大的希望,雖然現在的年輕人由於工作或是性格原因和老年人不住在一起,但是當老年人希望得到幫助時,他們首先選擇的就是子女的支持。訪談中,大多數子女通過為父母增添衣物、購買保健品和藥品,形成家庭對老年人的支持。98%的老年人選擇向自己的配偶或是子女尋求支持,可見,家庭支持在對老年人的支持中所佔的重要性。

生活支持。在生活支持中,一般包括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顧和活動照顧。日常生活照顧包括身體料理(洗澡、上廁所等)和家務勞動;日常活動照顧包括生病時的醫務護理等。調查發現,大部分老年人能夠自己完成簡單的家務勞動,部分老年人由於疾病原因需要他人料理,在需要得到支持時,老年人大多選擇配偶和子女尋求幫助,在無配偶或是子女幫助的情況下會尋求親戚的幫助,之後才是保姆,有的老年人身邊無人照顧,或是老年人身患重病無法自由活動而身邊人不能照顧時,都需要花費資金去僱傭保姆照料。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老年人都會找尋親情的支持和幫助,但隨着社會流動性的增加,子女在身邊的老年人的數量會越來越少,當老年人真正需要照顧的時候卻發現周圍的人力不從心,而正式支持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多見,社區僅對困難老年人進行幫助。目前看來,正式支持對老年人的幫助還處於探索階段,如何與老年人的家庭銜接,更好地照顧空巢老人,還需進一步探討。

精神支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一般來説,人類的需求層次是從低級到高級逐漸遞增的,只有在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後,才會要求更高層次的需求,並且這種需求會越來越強烈。當前,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開始增多,尤其是空巢老人,他們希望得到子女的關心和重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稱心如意,希望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希望他們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空巢老人與身邊親近人的交流並不多,他們內心的情感長期無法得到正常的發泄;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在逐漸下降,做起事情有時會顯得力不從心,長期自我價值得不到認可。因此,空巢老年人的精神狀況是非常需要社會大眾的關注和支持的。

  影響空巢老人社會支持的因素

年齡因素。隨着年齡增長,老年人對社會支持逐漸增加。低齡老年人剛從工作崗位退下來,精力旺盛,在經濟和生活方面不僅能夠自給自足,還能扶持子女一部分。但同時老年人的體質逐漸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經濟支出水平逐漸上升,生活方面日常照顧需求增多,對配偶、子女的依賴明顯增多。

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是影響空巢老人社會支持的主要因素之一,老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社會覆蓋面越廣,社會支持方面越好。經濟支持上,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收入水平越高。生活照顧上,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依靠配偶、子女、社區、工作單位和社會組織等多方面的社會支持,而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則主要依靠配偶、子女和鄰居。精神支持上,受教育程度高者主要通過參與老年活動等方式消遣,受教育程度低者則主要通過聊天、看電視等方式消遣。因此,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層面和高度。

退休前的職業。退休前的職業是影響老年人社會支持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因為退休前的職業奠定了老年人的社會地位、影響力、經濟能力以及社會人脈資源。職位越高,社會支持面就越廣,得到的相應支持就越多。其中,大多數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老人要強於其他職業退休的老人,他們資金穩定,擁有強大的社會關係網,不僅能夠依靠社會各項福利享受自己的餘暇生活,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子女的生活。

經濟收入。經濟收入越高,老年人的社會支持越廣,經濟水平低的老年人只能依賴家庭、親戚、朋友和鄰居,而經濟收入高者可以利用手中的經濟資源為自己換取更好的支持條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資源,能夠更好地服務於自己。

  空巢老人社會支持存在的問題

養老保障體系不健全。正式支持體現了一個國家對於國民的人文關懷,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目前,我國對於有正式單位和經濟能力較強的老年人社會支持較多,而對於那些一般企業員工和失業老人來説,他們受到的社會支持較少。他們不僅在經濟上艱難地維持着生活水平,而且享受到的社會福利待遇少之又少。還有少部分無業老人,他們沒有固定的收入,只能依靠配偶或子女。物質生活方面的差距造成了老年人生活質量偏差。

醫療保障水平低。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發展較慢,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老年人體質較弱,患病機率較大,但目前高昂的醫藥費用往往使老年人因為治病貴而延緩治療,導致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從而引發更大的危機。因此,針對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問題急需解決。

社區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當前我國大部分社區雖然提供了老年活動室,但老年陪護、老年飯桌等這些服務是需要付費。對於經濟水平低的老年人來説則不能享受這類服務,社區在對老年人的生活支持方面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缺乏相應的關懷支持。

非正式支持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空巢老人由於其家庭的特殊性導致老年人對配偶的依賴性增強。空巢老人對於子女的要求大多都是常回家看看,能和自己的子女和隔代孫輩在一起吃飯、聊天已然成為空巢老人盼望已久的高興事,而對於配偶基本上是事事依賴,在生病或心情鬱悶時起了極大的作用。

  完善空巢老人社會支持的建議

政府應完善空巢老人養老保障制度,提升老年人退休金水平,增加老年人的經濟收入,改革現行醫療保障制度,縮小一般企業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的收入差距,擴大老年人的社會支持面。強化社區作用,提供政策、資金、場所和人員服務老年人,增加社區服務支持項目,對經濟困難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務,引進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社區支持中來。加大正式支持對老年人的人文關懷,發揮政府、社區的作用,促進老年人間的交流,進行老年人心理諮詢,加強對老年人的精神撫慰,更好地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方面的服務。

  篇二

隨着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建設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據人社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城市流動人口達2.67億人,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獨守空巢,絕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極少數老人跟隨子女進城生活。空巢老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大化瑤族自治縣都陽鎮都陽村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及入户典型調查的方法,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生活需求、醫療及社保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户典型訪問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況

大化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全縣幅員面積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45.87萬人,瑤族佔21.95%,全縣轄13鄉3鎮。都陽鎮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50公里,地處丘陵。鎮人民政府駐地在都陽村都陽街。東接七百弄鄉,北連北景鄉,西鄰巖灘鎮、江南鄉,南接百馬鄉、古河鄉。2006年全鎮總面積189平方千米,總人口24244人。轄都陽、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滿江、雙福等7個村。都陽鎮耕地面積883公頃,其中水田443公頃,旱地440公頃,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等,農產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這裏説的老年人指的是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據不完全統計, 全縣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達40369人,佔全縣60週歲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數為17244人,女性人數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況,其中文盲的佔老年總人數的61.7%,受到小學教育的佔33%,受到初中教育的佔4.6%,受到高中教育的僅佔不到0.7%;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從事較輕農活的老年人佔老人總人數的78%,半喪失勞動能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15%,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7%;經濟來源情況,靠子女供養的佔81.9%,自己供養的佔9.7%,社會扶助的佔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大部門留守老人仍需要體力勞動

子女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於他們的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計。據調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還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一方面,從事農業生產可以增加家庭經濟來源,基本解決柴米油鹽的日常開支,減輕子女的負擔。另外一方面,絕大多數老人不想給自己的田地丟荒,所以堅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重農活要僱人,成本比較高,老人們只進行日常的田間管理。

  (二)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慰藉單調

隨着大量子女外出務工,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於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節或清明節能回來幾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與老人團聚,有的甚至好幾年沒有回家,老人們難免有孤寂之感。通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時,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更顯得孤獨無助。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三)留守老人的醫療衞生狀況仍不容樂觀

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農村老人也基本不進行體檢,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制度,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但是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由於經濟收入不高,有病不醫的情況不在少數,由於支出習慣和現實經濟能力的考慮,“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數老人的選擇。他們在生病時往往就這麼拖着,只有少部分會去看醫生。有一些子女因為工作忙或是路途遠而沒有回來,只是打來電話詢問。農村偏遠山區曾發生老人病死在家而無人知曉的悲劇。

  四、解決留守老人問題的建議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台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政府應該出台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助,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 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 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創建美好的生活。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讓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讓他們不再擔心生活無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讓老年人歡歡樂樂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建議採取以下措施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

1. 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受訪者中覃克陽老人,生育1男1女,女兒已出嫁,兒子已外出務工近5年,母親已是94歲高齡,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馬河兩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還有黃玉林老人,平時酷愛跳廣場舞,但是場地有限,希望政府幫她們硬化場地等等。因此,政府應因地適宜加大農村健身活動場所投入,讓喜歡運動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鍛鍊身體。多組織娛樂活動,比如組織舉辦晚會,開展適合老年人在文體活動等,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作為子女,應該多抽些時間常回家看看養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給家人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2. 還應加強孝道宣傳。一是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增強老年人的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子女們的思想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使他們真正明白關心老人,尊敬老人,贍養老人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提高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實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贍養老人等醜惡行經。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對於這些行為進行調解,必要時還應求助於法律手段來解決。二是弘揚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加強農村家庭美德教育,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典型,讓村民真正樹立起尊重、關心、幫助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繫;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

(六)安全知識

留守老人們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電安全的常識,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員走村串户,瞭解農村用電情況,向老人們講解安全用電常識和當前電價執行標準,使老人們真正用上“明白電”、“放心電”。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裏,查看線路,發現異常,就地解決,消除安全隱患。同時鄰里之間要相互幫助,發現有安全隱患存在要及時消除。

  結束語: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直都在倡導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留守老人是我們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他們很多都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前後的心酸歷史,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社會發展繁榮的今天,我們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們,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全社會都應一起努力,幫助、關心他們,設身處地為他們的晚年生活着想,讓他們衣食無憂,有病得到及時治療,臨終得到關懷,使他們能幸福、快樂、健康地度過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會、家庭、兒女給予他們的親情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