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愛彌兒讀後感範文通用

愛彌兒讀後感範文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1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彌兒讀後感範文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彌兒讀後感範文通用

愛彌兒讀後感範文通用1

看盧梭的《愛彌兒》,書中倡導自然主義教育。什麼是自然主義教育?就是按造物主對人的安排與設計即按孩子的身心規律去教育孩子,不可以把孩子當成小大人,也不可以拔苗助長。朱永新説兒童的祕密遠遠沒有被發現,這句話是有時代意義的,不會過時。我如果是清朝乾隆就會説這些思想我泱泱大國過去就有,即把老子的無為而治變成無為而教。今天看到了第二卷,共五卷。這本書翻譯成白話文有800多頁,我不知原著多少頁。在我看來,德國幼兒園不教知識也是深受盧梭影響。按人的自然規律幼兒還不會用理智思考,因此教知識不合適。此書寫於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

看這本書即盧梭的《愛彌兒》到第二卷完,我有個感想,盧梭告訴我們幼兒有幼兒的規律,兒童有兒童的規律,青少年有青少年的規律,青年有青年的規律。不過這些知識變成了全人類都知道的常識。因為當代人都是從幼兒園讀到大學。

西方學者稱柏拉圖的《理想國》、盧梭的《愛彌兒》和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寶。如果你沒看過,怎好意思説自己懂西方教育。要想自己懂西方教育這三本名著都要看過,不管是走馬觀花還是精讀,起碼要遊覽一遍。我《理想國》看完了。《愛彌兒》已看完二卷,共五卷。《民主主義與教育》潦草的看過。於是説自己懂西方教育底氣有點足了。

盧梭的《愛彌兒》教導人類採取自然主義教育法,希望我人類根據造物主對人的不同階段不同的設定和安排來教育。説的簡單點,不要對一個三歲孩子講愛情。既然盧梭此書本意如此,那書中就有人類各個不同階段的不同規律。此書從幼兒講起一直到青年,所以書中介紹了人類各個階段的規律。有些規律已經是人類的常識,有些規律我們注意到但是無意識,看了盧梭的書會大吃一驚渾然大悟,所以盧梭説出了我們説不出的感覺。我們只要把這些規律在教育實踐中融會貫通就不虛看此書了。

《愛彌兒》第四卷看完了,想寫點什麼。突然想到就算你讀後感寫的再好也不如翻譯的人寫的《出版説明》,《出版説明》是翻譯人讀原著的讀後感。譯本共五卷。第四卷第五卷其實內容多得可以單獨成書,都有200多頁。第四卷給人震撼是一個牧師的自白,他對自己如何走上牧師之路的反省是驚天地泣鬼神。我在想有沒有人把我為什麼當老師的自白也寫的如此驚天地泣鬼神。這個牧師找到了自己,當牧師是他一生的志業。那有這樣的老師嗎?有沒有老師找到自己,覺得自己天生就是教書坯子,覺得教書是自己一輩子的志向?如果這老師是基督x他會直覺到他當老師是上帝的旨意。這樣的老師有嗎?

盧梭把《愛彌兒》寫得很有文采,所以翻譯成中文後也很有文采,如詩如歌,文筆優美。自然主義教育法其實與道家的順其自然幾乎一模一樣,無為而教就是順“其”自然而教。這裏的“其”指學生。第五卷是婚煙教育的指南。盧梭講了理想的`婚煙中男女是怎樣的。這種理想的婚煙在當代也有許多人孜孜追求。我喜歡這樣的婚煙。蘇菲、愛彌兒都是理想的伴侶。當男人應學愛彌兒,當女人應學蘇菲。

遇到愛情,人會怎樣,及愛情是什麼?盧梭在《愛彌兒》第五卷有深刻的揭示。看了震撼心靈醍醐灌頂。

我國有像孔子一樣教書的老師。我在看盧梭的《愛彌兒》時想到能不能像盧梭教愛彌兒一樣教書?看書知道盧梭這老師有種非常強大的教育能力,他能預見自己這樣教將來會產生什麼後果。我們當老師有這種能力嗎?有這種能力的老師都是好老師。比如許多老師知道如果教書就是刷題會產生什麼後果,所以他教書就不刷題而是教素質。不過有種老師是假裝睡着的,這沒辦法。我們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他知道教書如果只是刷題的後果但他還是刷題。盧梭博聞強識,教育能力卓越非凡,按當代講就是可以從幼兒園一直教到大學,這樣的老師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盧梭既是幼兒名師也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名師。怪不得有人把此書當小説。

在第五卷快看完時我有個心得。上帝創造亞當夏娃,盧梭創造了愛彌兒和蘇菲。

不看附錄愛彌兒蘇菲的愛情真讓人感動。那附錄告訴我們什麼?是人生無常會導致愛情變質嗎?人生無常會導致雙方背叛對方嗎?在附錄中盧梭寫了一個妻子背叛丈夫那丈夫會有什麼反應。愛彌兒的書中自白就是反應,自白的如訴如泣。

愛彌兒讀後感範文通用2

《愛彌兒》是盧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獻。它是盧梭20年苦心撰寫3年才完成的,發表於1762年是一本小説半論文體形式的著作。全書共5卷,以一個出身顯貴的男孩愛彌爾的教育培養為線索,全面揭露了當時封建教育的荒謬和醜惡,設計出了順應自然和發展兒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藍圖。

在《愛彌兒》中,字裏行間都透露着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教育應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使教育對象成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這些思想不免有其侷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展”,兒童是無法學到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的。但瑕不掩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願,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不難看出,《愛彌兒》的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尤其是與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歸的。

他認為對兒童進行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的要求,順應人的天性,反對成人不顧兒童的特點,按傳統偏見強制兒童接受違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兒童的自由和發展。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自然人。盧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體強壯、心智發達而又感情豐富,能愛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權的掘墓人。他認為當時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無法自然發展了,使人屈服成為現有制度和風尚的犧牲品。

盧梭認為人們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後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結果。而這種教育來源有三個方面,即來自自然的,來自周圍的和外界的事物。我們的本能和器官的內在發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如何利用這種發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對影響我們事物獲得良好的經驗,是事物的教育。當三種教育的方向一致時,有能夠圓滿地配合時,兒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三者之中,自然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人的教育時光全由我們控制。因上,盧梭要求後兩種教育必須同“自然教育”配合起來,按照兒童自然發展的要求和順序去進行教育。他説“大自然希望兒童珍視短暫的童年生活,關心兒童的遊戲,允許兒童充分地進行自由活動,而不應強制兒童像苦役似的不斷讀書。盧梭從觀念和先天道德出發重視教育的作用並要求教育遵循兒童天性,考慮自然的教育必須是自由的教育,因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權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須保護兒童善良的個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發展。他堅決反對壓制兒童的個性,束縛兒童的自由,強迫服從,強制灌輸,嚴酷紀律和體罰等封建的經院主義的教育。盧梭還認為勞動對人的生存意義重大,只有自食其力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另外培養自由的方式也應該被動地接受成人的説教,或單純從書本上進行學習。他認為教師的職責在於引導兒童直接從外界和周圍環境中進行學習,幫助兒童審慎地選擇,避開無知和荒謬的東西,獲得有用的知識與合理的教益,而不在於教給兒童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點。

書中還有這麼一段話,挺值得借鑑:“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盧梭的這段話有三個關鍵詞,那就是“興趣、方法、習慣”。的確,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幾個詞。沒有興趣,就不會有動力

盧梭這位劃時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驅,不曾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也未曾長久地從事教師工作。但通過頑強的自學和吸收前人先進的思想,通過對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深刻觀察與思考,在深刻批判封建教育不合理性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自然教育的理論;抨擊了封建教育的目標,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標——培養自然人,找出教育的出發點——兒童的身心特徵,強調教育應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依次實施,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和兒童的興趣,反對教師、成人的干涉等,這些在當時都是極不平凡的見解,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一定的科學性。雖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其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偏激性,片面性、保守性和落後性,但無數深刻的教育觀點,現在讀起來仍具有建設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