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桂花雨讀後感範文

桂花雨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7W 次

《桂花雨》看似作者寫她母親對桂花的喜愛,其實質是借用桂花,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與思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桂花雨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桂花雨讀後感範文

  篇一:桂花雨讀後感

八月,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聞到陣陣桂花香,彷彿進入了秋天的畫卷。

中秋節期間,落桂花了,我隨手撿起一片,一聞,啊!好香。香花往往讓人沉醉在大自然的色彩當中,彷彿有了生機,有了生命!

我愛桂花,因為它可愛,我愛桂花,因為它純潔如玉,我愛毀花,因為它讓我魂牽夢縈,我愛桂花,因為……種種原因,讓我的生活更有光彩。

中秋節到了,我看月亮,裏面彷彿有一棵桂花樹,我便稱它為桂花月,這時,下起了毛毛雨,我有一次聞到了桂花香,便稱它為桂花雨,天上還有幾片桂花雲,桂花星。頓時,感覺到這一天,我是為桂花而活的,嬉戲在桂花的世界裏,賞月在桂花的懷抱裏……

雨停了,桂花香依在,惟獨桂花雨在一瞬間消失了,那麼匆忙,那麼遺憾。真想對桂花雨説,我們還沒有欣賞夠呢!

過去了,一切都過去了,桂花香像和我們捉迷藏似的躲了起來,但我知道,它還會在金色的秋天裏出現。

站在無花的桂花樹下,我等待着,等待着一度輪迴……

  篇二:桂花雨讀後感

今天,我學了一篇課文,叫做《桂花雨》。

《桂花雨》是一篇散文,作者主要講的是故鄉童年那個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字裏行間瀰漫着作者濃濃的思鄉情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我沒有搖過桂花,但讀了作者的描述後彷彿身臨其境,眼前出現了作者小時候搖桂花,收桂花時的情形。

讀了這篇課文,我也喜歡上了桂花。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俗話説“桂子花開,十里飄香”,那股迷人的香氣直往人心裏鑽。不信?到了八月份,你可以去縣政府廣場轉一轉,總能聞到一股迷人的香味。桂花還不與繁花鬥豔,有一種謙讓的品質,更讓我喜歡。

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它沒有野菊嬌小可愛的模樣;它沒有玫瑰萬紫千紅的顏色;也沒有玉蘭引人注目的美貌;更沒有臘梅頂天立地的氣節。可在萬花之中,作者卻還忘不了桂花,因為桂花是她童年時代一道不可抹去的風景,所以桂花雨一直埋藏在心裏的某個角落,雖小,但永不磨滅。

在文章的結尾,作者寫道母親常常説:“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字字都飽含着母親對家鄉的熱愛與懷念之情。難怪詩人李白説:“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啊,金家銀家,不如自己的窮家,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狗窩。誰能不愛自己的家鄉呢?

  篇三:桂花雨讀後感

上星期,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課文的名字是《桂花雨》。

這是一篇散文,作者主要講的是故鄉童年那個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字裏行間瀰漫着作者淡淡的思鄉情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我們沒有看到過桂花雨,但看到了作者的描述後彷彿身臨其境,彷彿看到了作者小時候搖桂花,收桂花時的情形。

同學們,你們見過桂花嗎?我雖然沒見到過桂花,但是我在書上看到過桂花。桂花也稱木犀。屬於木犀科,常綠喬木,高度可達15米,樹冠卵圓形,葉對生,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花簇生葉腋式或生聚傘花序,黃色或白色花,特香,你們聽懂了嗎?你們喜歡桂花嗎?

桂花的香氣香飄十里,特別迷人,桂花樹的樹枝枝葉繁茂,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麗而不嬌,清雅高潔,香氣濃郁。

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只要仔細觀察每一景物,就能寫出好文章”。我想起了一首詩,《詠巖桂》亭亭巖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我想:看到作者把這篇文章裏的桂花寫活了,寫的惟妙惟肖。我心裏不禁流出了對桂花的欣賞,我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向作者一樣“搖桂花”。

  篇四:桂花雨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了《桂花雨》這一課,課文是我很受感動,特別是母親常説的話,“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裏的金桂。”

老人家的這一番話,深深地表達除了她對過去時光的一種思念,對兒女的一種牽掛。作者小時候一直陪伴在父母身邊,陪着父母搖桂花,做桂花滷,做桂花糕,如今長大成人,外出工作,不能陪在父母身邊,使老人家失去了子女在生變得樂趣。桂花再香,也不急子女在身邊的好,老人家的這句話也表露出了老人家到晚年後,對親情的渴望,對子女的思念和牽掛。

讀完這篇課文使我懂得了父母對子女的一種愛護,我暗暗下定決心,從此以後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再也不和爸爸媽媽頂嘴了,做個聽話的孩子。

  篇五:桂花雨讀後感

《桂花雨》這篇文章是我最喜歡讀的,因為文章裏包含了深刻的道理。

《桂花雨》文中寫道:“桂花樹不像梅花那麼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裏找細花。桂花不與繁花鬥豔,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這句話表面上似乎是説:桂花沒梅花美。是的,桂花很小,在百花叢中,桂花確實是小得可憐,甚至是微不足道。但是,《桂花雨》又繼續寫道:“桂花不與繁花鬥豔,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是啊,桂花不像月季、牡丹那樣炫耀自己的花朵,它只是憑藉自身濃郁的香氣來美化人們的生活。這讓我聯想到社會上有些人能説會道,但缺乏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精神,做一點事情就自以為了不起,整天像蟬一樣叫。而有些人,雖然不善於言談,卻一心關注事業,苦幹、實幹,成為有用的人。《桂花雨》這篇文章中所揭示的哲理就是提醒我們不要做華而不實的人,而要做一個不圖名利、對社會有用的人。

  篇六:桂花雨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桂花雨》,作者很巧妙地運用借物喻景這個修辭手法抒發了對家鄉的感情。文中的每一個字是那麼扣人心絃,讓人一讀起來就捨不得放下,文中的內容使人蕩氣迴腸,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前後是桂花盛開的季節。作者琦君的故鄉的家裏,有一棵枝繁葉茂的桂花樹,八月,她家的桂花開得異常旺盛,仰頭望去,那點點黃花,有如天空中那點點繁星。她們家裏的這棵桂花樹的香味,不説是十里飄香,也足以將前後幾十户人家全部浸在香氣裏了。可是,八月也是個颱風多發的季節,風一吹

來,枯萎了枝葉和花瓣的還好,沒有枯萎的花瓣被吹下來,落入泥土之中,就再也沒有以前的新鮮的味道了。這天,媽媽正盤算着收穫這些桂花,“如果不刮颱風,我就可以收幾籮筐。送一籮給胡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奶奶,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這時,她抬頭一看,天上烏雲密佈,就知道要刮颱風了。於是,她馬上招呼大家搖桂花了!這下可把琦君樂壞了,因為,這是她童年裏最快樂了的一件事。

後來,作者琦君搬到杭州讀中學時,那裏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樹,那才真是香飄十里。作者每天都要去那裏賞花,回家時,總要給母親帶滿滿一袋子桂花。可母親總是説:“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這句話,令我陶醉不已,回味無窮,並不是母親覺得兩處的桂花不太一樣,而是向我們展示了母親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家鄉院子裏的那棵桂花樹,傾注了全部心血,已經成為她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這正是這篇文章使我們激動不已之所在。

  篇七:桂花雨讀後感

我覺得《桂花雨》這篇課文寫的很好,把作者想搖桂花的心急寫得恨不得馬上就搖,還把母親的那種擔憂寫得好像很怕颱風現在就來把桂花給吹走。

作者把桂花的香味寫的我好像都聞到了,“好香啊!”雖然作者把桂花的缺點寫了出來,但絲毫沒有讓作者對桂花的喜愛減少。另外還説了桂花的優點,有桂花很香,桂花能泡茶和做桂花糕的材料,這些優點,讓作者對桂花的喜愛只增無減。

作者寫搖桂花的樂趣時,感覺好好玩,我都想去搖一搖桂花了。作者還説桂花可以泡茶和做糕點,想到這裏,我的.口水就溢出來了。

作者去杭州讀書時,那滿山遍野的桂花樹,結成花時,説十里飄香,讓我特想去那美麗的地方玩耍幾天。

讓我流口水的桂花糕和桂花茶,讓我戀戀不捨的搖桂花的樂趣,讓我想去遊玩的桂花林,這些都讓我戀戀不忘,想去痛痛快快的玩耍幾天,再回來。

  篇八:桂花雨讀後感

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寫了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

課文先寫小時候對桂花的喜愛,寫為什麼要搖桂花,接着主要描寫了“我”幫大人搖桂花、收桂花的快樂情景,最後寫“我”對童年時代“搖花樂”的懷念。作者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純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桂花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是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是體會母親説的“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方面是為了繼續培養學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課文內容,另一方面是激發學生對自己的童年生活、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培養熱愛生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