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閲讀《格列佛遊記》有感大綱

閲讀《格列佛遊記》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69W 次

閲讀《格列佛遊記》有感1

閲讀《格列佛遊記》有感

這本書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訪問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實了仁慈、誠實和友善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裏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最特別的要數飛國島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

讀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同的人,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衝動。作為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隻,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遊世界,到處冒險。

這本小説不但抨擊了社會現狀,還在更深的層面上,直接諷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裏,關於“錢”的那段議論就是如此。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慧駰國,向他的馬主人解釋説:“我們那裏的野猢認為,不管是用還是攢,錢都是越多越好,沒有個夠的時候。因為他們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富人享受着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們的人民大多數被迫過着悲慘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純粹的金錢關係。並由此對人性產生了疑問。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漸漸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過幾遍之後,就越喜歡看這本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遊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去看它吧!總有一天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閲讀《格列佛遊記》有感2

每當我執筆寫完一篇文字時,就會望着本該有着題目的空白處,茫然而不知所措。回頭,想着多少年後才會再來這個地方?問,是荒漠中水草豐美的綠洲,始終激勵着飢渴地穿越在荒漠中的旅人。

這裏的國王和大臣貪婪、殘忍而且野心勃勃,黨派之間相互傾扎,與鄰國之間戰爭不斷。第二次格列佛乘坐一艘名叫:“冒險號”的船再次出海,又意外的來到了另一個國度,這裏的居民在格列佛的眼中身高猶如鐵塔,這就是我們常説的“大人國”,這裏雖然沒有一套完整的文明體系,但民風淳樸,處於完全自然的狀態。格列佛的第三次航行乘坐的是:“好望號”,這次航行他先後到過“飛島國”、“巫人島”等地,見識了許多新鮮的東西,後經日本、荷蘭又回到了英國。格列佛第四次航行是受聘為“冒險號”的船長,這次他來到的國度是“慧駰國”,在這裏馬是一種高貴而又理性的動物,也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而另一種長相像人,名叫“耶胡”的動物則貪婪、嫉妒,是罪惡的化身,這部分實際上是也是作者對人類文明的反思。

《格列佛遊記》是一部奇書,它不是單純的少兒讀物,而是飽寓諷刺的批判的文學傑作,在這些虛構的國度裏可以找到當時英國社會的痕跡,看似荒誕不經,實則寓莊於諧,以冷淡掩深摯,從荒誕出辛酸,從這種意義上説,《格列佛遊記》也是“現實一種”。如果斯威夫特對自然狀態下的宗法社會的讚美屬於“浪漫的倒退”的話那麼他對“慧駰國”的描述,則指出了文明社會對於人類的腐蝕,表明只有生活在自然啊把狀態下的人才是純潔高尚的。這一觀點後來被法國的盧梭發揚光大,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發端。作品集中反映了十八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種種矛盾,對英國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諷刺。

如小人國裏的高跟鞋代表的是輝格黨,而地跟鞋代表的是託利黨;關於打破雞蛋是從大的一頭打還是從小的一頭打的爭論反映了宗教戰爭。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個英國外科醫生,後升任船長;他受過良好教育,為祖國而自豪,在職業和政治兩方面似乎都頗有見識,他勤勞、勇敢、機智、善良,可是他本質上卻一個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這種侷限達到了最充分的諷刺效果。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淫慾、陰險和野心。總之,在十八世紀早期,只需更迭、物慾張揚,政界敗壞等等共同構成了英國生活的主旋律,斯威夫特敏鋭的抓住這一點痛加諷刺。

除了關注了社會,他還關注人性。他挖苦的描述了忍受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髒臭、貪婪刁鑽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遊記》之後,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以這樣一句話來作總結恐怕是再合適不過了:以誇張渲染時代的氛圍,借荒唐痛斥時代的病弊;看似超脱,然而在諷刺和悲觀背後,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