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7篇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6W 次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7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體驗物體沉浮現象。

2、初步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能夠根據沉浮現象將物體進行分類。

3、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滲透環境保護意識。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塑料、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老師這裏有一副美麗的圖畫,(出示圖畫)敍述,在蔚藍的大海里生活着好多各種各樣漂亮的魚,有些魚在大海里遊得多開心呀!可是有一天,這些小魚都傷心地哭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有一些遊客來遊玩,把好多廢舊垃圾丟到了水裏。這些垃圾嚴重污染了水裏的環境,使小魚生命受到了威脅。

2、"你們想知道人們扔到水裏的都是些什麼嗎?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你們認識這些都是什麼物品嗎?(展示桌子上的物品,引導幼兒認一認,説一説)

3、師:環境遭到破壞,小魚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小朋友你們想幫助這些小魚嗎?那我們今天就趕緊組織一批打撈隊,去幫助小魚把水裏的垃圾打撈上來好嗎?

4、可是,這些垃圾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到了水底,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打撈隊分成兩隊才行,一隊去打撈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隊去打撈水底的垃圾。你們説好嗎?

5、猜測活動,師:小朋友,那你們知道哪些物品會沉到水底,哪些物品又會浮到水面上來嗎?(教師操作演示,引導幼兒觀察)

6、操作活動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樣?(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請小朋友對照自己的猜測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

7、師:小朋友你們猜的到底對不對呢?現在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在此環節中,教師採用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讓幼兒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和物體大小沒有關係。)

8、師:對,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小朋友,你們真能幹!發現了這麼多的祕密。真棒!

9、分類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幫小魚把垃圾打撈上來之後,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呢?老師有個提議,我們把它們裝進垃圾箱裏好不好?(出示兩個帶有上浮、下沉符號的紙箱。)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指導幼兒認識沉浮標誌,然後把下沉和上浮的物體分類放在兩個箱子裏,讓幼兒對物體的沉浮現象有所鞏固。)

10、小朋友們學到了這麼多知識,能當一名合格的環保小衞士了,現在讓我們動起手來幫小魚把水裏的垃圾打撈上來吧!大家要記得一定要把打撈上來的垃圾分別放在不同的兩個垃圾箱裏。大家準備好了嗎?開始行動吧!

活動反思:

應該注意到幼兒的這個學習特點,課前讓幼兒能在平面的圖上分清上下,那麼就不會出現分不清這種情況了。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內容和材料,進行自主愉快的遊戲。

2、發展幼兒的動手和想象能力。

3、養成物歸原處的收拾整理習慣。

活動材料:

語言區:1、所需的娃娃家的玩具材料

2、所需超市的玩具材料

3、理髮店的玩具材料

探索區:1、小不點跳舞(磁鐵,塑制操作板,空心膠囊,各類輔助材料)

2、甜酸苦辣嘗一嘗(各類圖卡)

美工區:1、小小包裝員(各類盒子,包裝紙,雙面膠,剪刀)

2、降落傘(馬家袋,細繩,泥工)

3、玩泥(泥工用品)

益智區:1、火柴拼圖

2、小小修理工(螺絲螺帽,有洞的紙盒和紙板)

3、動物王國(別針,小動物圖卡)

我認同這樣的教育觀“每個幼兒都是可塑之才,教育應關注每個幼兒的發展,為他們營造適宜的環境。”比之於集體活動,區角活動提供給孩子們更多的個體活動空間,它關注孩子們各自活動的過程,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在最近的遊戲活動中,孩子們在遊戲活動中的投入表現給了我啟發和震撼.讓我從重新認識了遊戲的作用和意義。

實錄一:角色活動的時間到了,娃娃家,菜場,理髮店等都在孩子們自己的佈置中很快開始了正常的營業,我如往常一樣在孩子們的遊戲中充當着一個觀察者,提醒遊離於遊戲之外或不遵守遊戲規則的孩子,當我經過娃娃家的時候,婷婷怯怯地對我説"老師,我想請你到我們家來吃飯,今天我妹妹過生日,我們燒了很多菜,你有空嗎?"雖然孩子們的遊戲每天都在玩,但是,還從來沒有孩子主動地邀請我進入遊戲裏的任何角色,我覺得很感動也好奇,我詫異感動於孩子的熱情。吃好飯我説要走的'時候,婷拉着我的手説"老師,你下次還來好嗎"我忙連連點頭,走出了娃娃家,我似乎突然有一種回到了現實的感覺,看着理髮店,超市裏忙碌的孩子.我突然覺得這是一個小社會,不再象平常一樣,用一種遊戲眼光來看待這些忙碌的孩子。

實錄二:區角活動的時間,孩子們都各自操作自己手裏的材料,鑑於昨天的角色活動,我試圖改變着一種遊戲的角色和指導方法,我來到了探索區,由於有水的主題活動,於是在區角里我們設置了一個遊戲,在三個杯子裏裝不等量的水,讓孩子自己探索發現由於水的量的不同,用棒棒敲出不同的聲音。只見齊齊小朋友用那三個杯子玩水玩得特別開心,甚至把玩具放到水裏,地上被玩得到處都是水.見我走過來齊齊眨着大眼睛表現出做好批評的準備。如果是在平常,也許我首先要好好批評他一下,但是,今天我走過來,拿起了一樣的另一份的材料,也不看他,津津有味地自己玩起來,當我的三個瓶子敲出了不一樣的好聽的聲音時,我看見鍾貴川已經急不可待地開始操作了,見狀我悄悄地走開了並繼續觀察,同樣的做法他重新做了一遍,突然他把一個滿瓶的水倒了在不停地敲,敲了一會他叫起來"老師,裏面沒有水敲起來聲音更脆,你來聽",我走過去一聽果然是聲音很脆。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目的要求

會躲閃跑,提高動作的靈活性。

學習遊戲的玩法及規則。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準備

物質準備:自制尾巴若干

環境創設:選擇適宜,安全的活動場地

詳見第二階段的第二次指導

體育遊戲:《猴子揪尾巴》

1、師以遊戲的口吻帶領幼兒做準備運動

2、師介紹遊戲的玩法:將自制的尾巴塞在幼兒身後的褲腰上,幼兒兩人面對面站立,數一二三,數到三時開始左右躲閃,相互抓對方的尾巴,先揪下來的為勝者

3、交代規則:不能推拉對方

4、幼兒遊戲,師觀察指導

5、放鬆活動:幼兒聽音樂做放鬆動作入室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很多孩子對於線是很感興趣的,他們都很喜歡玩,教室們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為幼兒上一堂關於線條的美術課,讓幼兒體會線條的多變性與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利用線條畫畫。

2、增進幼兒的動手能力及想象能力。

3、感知線的特性。

活動準備:

各種線(尼龍線、棉線等)水彩顏料、繪畫紙。

活動過程:

1、展示各種各樣的線,請幼兒自願到前面給同伴展示線的用途(綁東西、串球子,編辮子……)

2、引導幼兒線除了以上的用途還可以畫出美麗的圖案。

3、老師示範“線條畫”的方法。

①先將毛線沾上調勻的水彩顏料

②將有顏料的線放在繪畫紙上,壓住,還可以將線彈在紙上,就可以畫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4、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不同的線的特徵,例如,毛線,棉線彈性比較好一點,所以就可以用彈的方法進行創作。

5、活動後,將幼兒作品進行展示,晾乾後可以與同伴互相欣賞,看一看,説一説自己畫的什麼?

幼兒園兒童線畫教案,線條畫對於兒童來説是一種比較新穎的繪畫方式,幼兒通過線條畫可以增進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幼兒喜歡上特殊的美術課程。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自己從哪兒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祕的好奇心。

3、教育幼兒尊敬、熱愛長輩的情感。活動準備:子宮及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視頻儀、錄音機、磁帶、碟子,幼兒每人一張作業卡,鉛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想一想觀察圖片,教師提問:“你們想一想,這位阿姨遇到了什麼高興的事?小寶寶在出生以前住在什麼地方?幼兒議論並按自己的意願回答。

二、觀察視頻儀,瞭解寶寶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看一看

1、在每個媽媽的肚子裏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寶寶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裏。

2、出示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擺放)。

3、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麼長大呢?組織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還不會吃東西,可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寶寶。寶寶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寶寶了,這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幼兒議論)“每個媽媽的‘子宮’房子都有一個通向外面的門和走廊,寶寶把媽媽的肚子撐得很疼的時候,就走到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寶寶就沿着走廊出來了。”

三、看碟子,觀察寶寶在媽媽體內長大的實況過程:——議一議討論:“寶寶出生以後不會説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為寶寶做哪些事情呢?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教師小結。

四、幼兒做練習,鞏固加深印象:——做一做教師分發作業卡,幼兒標出順序號,以表明寶寶在媽媽體內的生長變化。

五、聽音樂表演寶寶的生長、出生過程:——跳一跳最後師生共跳《猜拳舞曲》結束。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由來:

户外散步時,兩名幼兒為魚池內螞蟻爬上葉子這一現象發生爭論,並圍繞“螞蟻會不會游泳”討論不停,這一爭論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好奇。為滿足幼兒對螞蟻探究慾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不同材料,創設不同情境,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培養幼兒自己尋找科學答案的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培養幼兒喜歡對身邊現象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幫助、友好協作。

活動準備:

1、小碗、水、小棒、石頭、紙等。

2、螞蟻較多的場地。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帶着問題參與實驗並尋找出答案。

難點:幼兒運用多種現場材料救助螞蟻。

活動過程:

1、討論:螞蟻會不會游泳?

教師七次有的幼兒認為螞蟻會游泳,有的説不會,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呢?

幼:小螞蟻不會游泳,它停在葉子上是求生呢!

幼:螞蟻會游泳,不然它怎麼會游到葉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見,並且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多數幼兒贊同螞蟻會游泳的看法。

2、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帶着疑問拿着小碗開始進行探索。

“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呢?”我問幼兒。小朋友説:“我們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裏呢?”我反問,幼兒説:“拿個小碗吧。”於是幼兒帶着疑問拿着小碗來到操場上迫不及待地開始實驗了。他們將螞蟻輕輕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螞蟻會怎樣。

幼:小螞蟻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們和在地上爬得一樣快。

幼兒全神貫注地關注自己碗中的螞蟻,並且邊觀察,邊和旁邊幼兒交流着……我問幼兒這樣看,能知道小螞蟻會不會游泳嗎?幼兒説,“不行,碗裏沒有水。”我又問:“那怎麼辦呢?”幼兒輕輕地説;“我們在碗裏放上水就知道了。”於是……

3、把螞蟻放在裝水的碗中再次觀察尋找答案: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

教師引導幼兒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後再觀察螞蟻的活動。看着,看着,一名幼兒激動地把小碗舉到我面前説:“老師你看,小螞蟻會游泳,它們正在水裏快樂地扭動着身體呢。”

另一名幼兒揮着手招呼旁邊小夥伴:“快看,我的螞蟻會潛水,它們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螞蟻在水底爬呢。

於是,幾個幼兒聚集在一起討論着:“小螞蟻肯定會游泳,你們看它E水裏遊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點像放大鏡,螞蟻變大了,看它的身體有六條腿,嘴像鐮刀一樣,眼睛小小的,沒有睫毛。”

之後,多數幼兒激動地呼應起來:“我們贏啦!小螞蟻會游泳。”

這時一名幼兒皺着眉頭説:“我的螞蟻不動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話,提醒了其他幼兒。於是,大家紛紛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螞蟻,似乎都不動了。最後,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螞蟻都倒出來了。

4、引導幼兒一起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

師:剛才我們看到螞蟻快要死了,我們小朋友都把螞蟻和水倒出來,幫助螞蟻逃生,那如果螞蟻在湖中、海里落難了,又沒有辦法把水0出來,咱們應該用哪些辦法落水的螞蟻呢?

幼:上次在池塘裏我看見小螞蟻爬上了葉子,往水裏放些葉子,螞蟻不會累也不會淹死了。(隨後孩子們開始找葉子往裏放)

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葉子怎麼辦呢?你們再仔細想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來救助小螞蟻。

第二輪的探索活動開始了,幼兒有的放小石頭(讓螞蟻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紙,有的放木棒……

幼兒:老師,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把一根長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頭在水裏、一頭在外面,螞蟻順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對於這個建議,大家都比較贊成,於是,幼兒再次投人救助螞蟻的活動中。

5、: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師:螞蟻剛到水裏是什麼樣子的?

幼: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泳。

師:螞蟻在水裏待了一會兒之後又是什麼樣子的?

幼:做掙扎,然後動作就慢了下來、運動小了。

師:如果放進一片葉子(紙、棒等)會怎樣?

幼:螞蟻會自救。

師: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回去後,通過上、看圖書等方式尋出答案。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此次探索活動源於幼兒一次意外現象的發現,產生了“螞蟻會不會游泳”的疑問。由於問題是幼兒在活中發現的,所以幼兒探索時興趣濃厚。老師能適時引導,通過猜想、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使幼兒從剛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的無依據猜想到根據客觀依據進行猜想,培養了幼兒求真的學習態度和科學。

2、活動中的不足:

幼兒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發現螞蟻在水中待一會兒後,活動越來越少。由於怕螞蟻死,於是就把它們放生了,為了保護幼兒純真的愛心,因此探索活動也就此停止。因此,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還是沒能通過本次實驗找到科學的答案,最後只能引導他們通過上查資料、從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遺憾。

主要內容:

1、質疑:到底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

有的教師認為:如果可以這樣實驗,幼兒以後對什麼發生興趣,就對什麼進行探索、實驗,那麼,是不是會有很多的小動物會喪生或殘疾?可以通過一些資料、影像來解答幼兒的疑問。

有的教師認為應該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發現螞蟻不能在水中待長時間,他們也是有愛心的,立刻便把螞蟻放生了。這不是一次愛心教育的契機嗎?

2、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要親自動手的機會,但是也要重視愛心教育。

只有幼兒親自參與探索,才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次不讓幼兒實驗而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看一些資料,幼兒只是對螞蟻有一些膚淺的瞭解。但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實驗,他們可以從中尋找出答案還可以瞭解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引發幼兒為探索確立目標。尤其所探索的內容是從幼兒的疑問中來,所以幼兒的探索興趣濃厚,以至於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

幼兒對萬物都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探索,還要相信幼兒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兒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兒。但在有一定難度的探索活動進行前,老師要講出注意事項,如在探索螞蟻到底會不會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如果螞蟻在水中不會游泳,快死了,我們該怎麼辦?”從而讓幼兒心中樹立愛心意識,必要時候還可以請老師幫忙。

綜合評析:

“發現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發現新的問題”這一過程和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相一致,幼兒發現池塘裏螞蟻爬上葉子,便對這一現象產生興趣,紛紛就螞蟻會不會游泳進行猜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親自拿實驗工具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過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由此可見,教師這一選題對幼兒有意義,不僅培養幼兒科學的探究,而且也培養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本活動很好地體現了預設和生成的結合,事先預設的目標本來是通過觀察探索並尋找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這一答案,但當幼兒發現螞蟻在水中快死的時候都把水倒出來時,教師馬上引導幼兒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並了相應的材料,雖然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但生成的活動對幼兒發展有更大的價值。

小組合作反思緊緊圍繞“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這一問題展開,中心突出,研討較深入,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表達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鮮明的兩種對立觀點:一方認為只有親身實踐,幼兒的認識才會更深刻,所以應該讓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小螞蟻探究。另一方則認為,不能因為幼兒對什麼感興趣就對其進行探索、實驗,否則會有很多小動物喪生或殘疾。通過深入探討,大家最後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應支持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究,但在必要情況下,教師應在之前做一定的價值判斷,並對探究內容做一定篩選。不僅有聚焦的問題,又有交鋒的過程,最後又形成一致的認識。這是一個觀點碰撞及同伴互助的過程,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研討。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爬行方式,瞭解蝸牛的生活環境與習性。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和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放大鏡、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種食物等。

活動過程:

一、捉蝸牛

雨過天晴,帶領幼兒到野外捉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喜歡住在什麼地方。提問:你是在哪兒捉到蝸牛的?捉了幾個?

二、採用多種方法觀察蝸牛

1、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説出其特徵。

2、用手觸摸蝸牛的身體和殼,輕觸蝸牛的“角”,看有何反應。

3、將蝸牛分別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觀察留下了什麼,從玻璃板的背面觀察蝸牛的身體。

4、遊戲:蝸牛賽跑。每個幼兒選取自己的“最佳選手”參賽,看哪個蝸牛獲得冠軍,從而觀察蝸牛的爬行方式。

5、讓蝸牛相互揹負着爬行。觀察大蝸牛馱着小蝸牛、小蝸牛馱着大蝸牛爬行有什麼不同,小蝸牛馱闐大蝸牛是怎樣爬行的。

6、讓蝸牛在豎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斷調轉木棍的方蝸牛(大班科學)向,看看蝸牛會怎樣,蝸牛為什麼掉不下來?

7、幼兒自由觀察,引導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方法。

三、喂蝸牛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食物喂蝸牛,觀察一下它們愛吃什麼。

四、養蝸牛

和幼兒一起討論飼養蝸牛的條件。

創設下列不同條件,讓幼兒觀察,動腦思考:你想將你的蝸牛放在哪個“家”裏飼養?為什麼?

1、將蝸牛放入空瓶中,瓶中蓋上玻璃。

2、將蝸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蓋上紗布。

3、將蝸牛放入有幹沙的瓶子裏,瓶口蓋上紗布。

4、將蝸牛放入有濕沙的瓶子裏,瓶口蓋上紗布。

鼓勵幼兒想辦法為蝸牛創設更好的“家”。

幼兒在歡快的“蝸牛與黃鸝鳥”的樂曲中,模仿蝸牛爬行的動作,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一)、準確把握教材本課是觀察蝸牛這樣的小動物,在活動中,我從動物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入手,在環境佈置和材料選擇上有的放矢,考慮較為周詳。由於蝸牛具有膽小、怕受驚擾、喜歡黑暗潮濕的環境等生活習性,在環境佈置上,我利用窗簾遮擋光線,要求學生較為安靜,不能驚嚇我們的動物朋友,營造了一個適宜蝸牛出來爬行的物理環境,課堂上的蝸牛表現得很活躍。在材料選擇上,蝸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張明膠片,底下襯一張白紙。白紙是為了防止桌子與蝸牛相近的顏色混淆學生的觀察判斷,明膠片的利用有兩大作用,第一是減少磨擦,利於蝸牛的爬行;其二是讓學生能多角度地對蝸牛進行觀察。在材料中還用到了紙杯,一方面是蝸牛會亂爬,會影響到課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把蝸牛套入紙杯中,減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學生就會集中注意力傾聽同學的發言。

(二)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核心。本課在教學中力求體現這樣的理念。課堂中第一個活動,學生小組觀察研究蝸牛用時13分,彙報交流6到7分鐘。第二個活動學生小組觀察蝸牛殼用時6分,彙報交流9分。從時間上來説,保證了學生探究的時間,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使探究的理念較好地落實在了課堂上。從學生的反映來看,學生對蝸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每個小組觀察描述的方法並不雷同,學生有了自己的觀察和思想。學生對蝸牛的觀察也不侷限於課堂,通過教師送給學生的蝸牛食物,學生對蝸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課外,通過課外對學生的觀察,我發現學生對蝸牛依然是興趣盎然、氣氛熱烈,令我頗為欣慰。

(三)對本課以及科學教學的一些探討

1、對教學重點的把握過去的教學是一個個知識點的連接,而現在的科學教學強調的是一個個活動的連接,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經歷,去體驗,從而獲得兒童成長所需要的經驗。因此他關注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活動以及活動的價值。在本課中如果我把觀察的重點放在學生對蝸牛殼的觀察上,對學生的發展會更有利。因為學生對蝸牛柔軟部分的觀察是他們平時就會注意的內容,沒有必要在課堂上重點展開。而對蝸牛殼的觀察是學生原來忽略的,如果在課堂上作為重點觀察對象的話,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對動物身體細節觀察的經歷,進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細節的觀察,產生更多的發現,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兒童的角度去思考,去發現,去尋找對兒童來説價值更大的活動。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在科學教學中,不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師都會感覺時間不夠。要讓學生活動,沒有時間的保證,活動是不會有效的。但要給學生時間,我們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就產生了問題。如何解決這對矛盾呢?唯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效率可從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小組活動結束了,該停就得及時停下,不然一等一兩分鐘就過去了,幾次活動下來,僅40分鐘的課堂已浪費了好幾分鐘了。在培養習慣方面還應包括記錄的有效性,組內分工的快速,活動開始的及時等。二是對觀察活動的組織。組織觀察活動時,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把學生當成白紙,什麼都去指導,時間自然不夠用。當然也不能高估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學生的實際,讓我們的教學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裏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

3、如何引導學生生成新問題來源於學生內部的問題更能促進學生主動地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產生學習的內驅力。科學教學中學生如果能不斷地發現,在新發現中也許新問題就會不斷地產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良好情境,讓學生不斷有新的發現,並在發現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比如,在一個觀察活動結束時,有意識地提問:“在觀察過程中,你還有什麼新的發現?”“你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儘管只是一句話,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經常這樣的教學,學生會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活動,從而得到更多的問題,從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決問題,開展後續活動, 不再是教師要求學生去做,學生的主體性就能得到真正的發揮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