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通用21篇)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通用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4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通用21篇)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學習按照古詩的韻律、節奏朗誦。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學會體貼、孝敬母親,激發心中熱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

《遊子吟》視頻,《遊子吟》背景圖,歌曲《遊子吟》。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遊子吟》,滲透古詩意境。

1、聽故事引題

從前唐朝有個詩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他的母親忙着給他縫製着衣裳,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逢着,她想,兒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第二天清早,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兒子説;“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髮,眼睛濕潤了,孟郊無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視着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裏想,母親的慈愛就象春天裏太陽的光輝,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母親的愛孟郊永遠銘記在心理,就在他五十歲那年寫成一首著名的古詩叫《遊子吟》。

2、提問理解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裏有誰?他們都幹了什麼事情?

古詩的題目叫什麼?是誰寫的?

二、藉助視頻、古詩新唱,初步欣賞、理解古詩。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把握古詩的韻律、節奏,請幼兒欣賞。

提問:你在古詩裏聽到了什麼?(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完整的詩句迴應)

2、藉助視頻再次欣賞古詩,熟悉理解古詩。

幫助幼兒理解“遊子、寸草、三春暉”等詞語的含義,幼兒嘗試跟念古詩。

3、欣賞古詩新唱《遊子吟》,幫助記憶古詩內容。

三、通過朗誦古詩《遊子吟》,進一步理解古詩。

1、根據圖片,引導幼兒完整朗誦古詩。

2、請個別、分組、集體等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

3、根據圖片,教師給幼兒解釋古詩《遊子吟》的意思。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孟郊寫的,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説,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四、聯繫生活,情感遷移。

1、情感遷移,師幼互動,幼兒説説母親關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幫母親做什麼。

2、結束語: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詩作為禮物朗誦給媽媽聽,並向媽媽説:“媽媽您辛苦了,謝謝媽媽”等話語表達對媽媽的愛。

附《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活動反思】

本次期中開課是開展古詩教學,我選擇的是《遊子吟》,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幼兒樂意欣賞古詩《遊子吟》,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遊子吟》的意思,從而教育幼兒從小學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在活動過程我首先對古詩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詩內涵,然後設計適合自己班的教學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瞭解古詩《遊子吟》詩中意思及作者的表達的母愛思想感情。用欣賞古詩《遊子吟》的情感,誦讀《遊子吟》,然後師生互動説説母親的關愛及自己以後怎樣報達母親。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知道母親的母愛是偉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兒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報達母親。活動中對於多媒體的有效運用還值得深入去挖掘,對於如何讓幼兒理解古詩也是有待改進。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古代書籍的閲讀方式,對古詩誦讀活動有興趣。

2、會有表情地朗誦七言絕句,初步有順序地擺放詩句。

活動準備:

1、大圖書一本,《山行》音樂磁帶,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兒大拇指上畫紅娃娃(綠娃娃),大號字四份。

活動過程:

1、小朋友,這兒有本有趣的書。我們一起來看!

你覺得什麼地方有趣呢?

教師小結:古時候的書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書時從後面一頁頁往前翻。

2、告訴你們,這本書裏還藏了一首古詩呢!我們再來看一遍。教師翻書並念古詩《山行》。

這首古詩的名字叫什麼?是哪一個大詩人寫的?描寫了哪個季節的景色?

3、你們想來學這首古詩嗎?

出示大號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聽的聲音來念。(第二遍)

我們連起來念,會念的小朋友聲音響亮一點。(第三遍)

我們再來一遍。

4、這張紙上還有幾幅圖畫。你們猜猜看,這些圖畫裏藏的是哪個字寶寶?(認識“山、石、白雲、車、花”)

5、現在我們來做個遊戲,看顏色標記念。

我是黃娃娃,黃顏色畫的字寶寶我來念。那紅顏色的字寶寶誰來念?綠顏色畫的字寶寶呢?(四張紙)

6、紅娃娃、綠娃娃真能幹!

這兒還有字卡,你們會把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詩嗎?那請你來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給後面的老師聽。擺對了,念得好,老師還會獎你一個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將字卡收起來,坐在椅子上,跟着錄音機一起唱《山行》這首詩。(放音樂磁帶)

附: 古詩《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讓幼兒學會這首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2、培養幼兒對古詩文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磁帶,字卡。

活動過程: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了些什麼?

2、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你們有沒有詩興大發呢,請小朋友自己來編一編。 你們編得真好,從前李白老爺爺也到過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提問:

你聽到了什麼?(幼兒説一句,師出示卡片)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師解釋難解詞。

3、跟着卡片,大家練習朗誦一下

4、遊戲

老師想考考小朋友,師念一句,請你們找出相應的卡片。

5、老師這兒還有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我們跟着音樂來念這首詩,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嗎?

附: 古詩《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

活動準備: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

2.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瞭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羣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於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前兩句採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老師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象畫出這兩句的意思,並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2.後兩句採用看大掛圖的形式,理解其詩句的內容。

(1)“窗含西嶺千秋雪”。西嶺: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從窗户裏向外望去,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裏一樣。幼兒用手勢當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裏了。

(2)“門泊東吳萬里船”。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裏有幾萬里路,

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裏;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泊”;門外停着將要駛向幾萬裏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

3.老師示範朗誦並演示操作活動教具,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4.教師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上:飛上;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裏一樣;泊:停泊、停靠。

5.知識拓展: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的景色? 你是

從哪裏知道的?作者是誰?他為什麼要寫這首古詩?

三、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4

目標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理解古詩中有關詞的含義,如:出塞、擒賊。

通過學習古詩,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培養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準備

相關的音樂;板書

活動流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四幅特別美的畫,請小朋友們仔細的觀察,並試着講講上面都畫有什麼?

請幼兒説説畫上都有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不斷引導啟發。提問:圖上有什麼?箭長嗎?人怎麼樣?戰馬怎麼樣?用一句話把內容講出來。

教師在幼兒充分講述的基礎上加以小結並引出古詩的含義。(拉弓就應當拉強硬的弓,用箭就應當選用長箭。要射敵人,先得射中敵人騎的戰馬:馬射中了敵人也就摔下去了;要捉敵人,先要捉敵人的頭兒:頭頭被捉住,敵人就會潰退、投降。)

二、欣賞古詩

古人把這四幅畫按意思寫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一直流傳至今,下面就請小朋友聽這首詩。

三、放錄音

提問:首古詩共有幾句?

古詩的每句話寫了些什麼?

四、幼兒和教師一起朗誦

五、跟隨伴奏唱古詩

活動延伸

聽一些歷史故事。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古詩在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長卷中是絕妙的華章,也是人類文化瑰寶。(望廬山瀑布) 是一首七言絕句詩,詩人李白運用誇張的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這首詩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寫了煙雲冉冉上升;“掛”字化動為靜,讚頌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飛”字生動寫出瀑布噴湧的景象:“落”字則描畫出巨流傾調的氣勢。“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此詩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誇張。教師在活動中可通過課件、視頻等手段,讓幼兒感知“銀河”與“瀑布”的壯美之處,充分理解“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的新奇比喻,進一步感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瞭解古詩大意,理解“銀河從天上泄落到人間”的比響,體會詩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並有感情地朗通古詩。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廬山瀑布視頻,古詩《(望聲山瀑布》,銀河與瀑布的圖片,教師自備幾首古詩的簡單圖片,《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 9,“幼兒學習資料”一一《我愛你中國》

【活動建議】

1.播放廬山瀑布視頻,引導幼兒認識瀑布,感受廬山的美。

提問:你覺得布像什麼?來到這麼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廬山是我國的名山,是一個風景秀麗、令人嚮往的地方。

2.教師完整朗通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幼兒欣賞、理解詩意。

(1)指導幼兒表達自己對古詩的感受和理解。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麼?你聽懂了什麼? 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象?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含義,重點理解關鍵詞語:“生看”、“掛”、“飛流直下”。

(3)播放銀河與瀑布的課件,引導幼兒感受銀河的壯美,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兒嘗試隨着音樂欣賞圖片並朗通古詩。

(1)教師結合圖片朗通古詩,幼兒小聲跟念。(請幼兒説説詩人李白當時的心情。)

(2)請幼兒閲讀《我愛你中國》第 32 頁,指讀古詩《望聲山瀑布》。

(3)請幼兒配樂朗誦古詩。

4.請幼兒玩遊戲“詩畫配對”,感受中國古詩的魅力。

分別出示《靜夜思》、《古朗月行》等幾幅古詩的畫面,讓幼兒觀察,教師朗通古詩,請幼兒進行配對

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結合圖片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感受詩歌的內藴美。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古詩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古詩詩句相關圖片、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引出題目。

1.教師講述賈島《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引出題目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賈島寫的一首古詩,叫做《尋隱者不遇》。

3.初步瞭解題目大意

二、初讀古詩,理解古詩大意

1.播放音樂,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朗誦古詩

3.幼兒嘗試跟着教師一起誦讀古詩

4.教師解釋古詩大意

我們已經一起朗誦過這首古詩,下面來聽聽這首古詩説的是一件什麼故事。

詩人在松樹下問一童子,你師傅在哪,去幹什麼啦?童子認真的回答説,師傅採藥去了。但我只知道,師傅在這座山裏,具體在哪個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讀古詩,分段理解

1.(出示插圖).圖上畫的這兩個人是誰?(詩人和童子)

2.詩人是在哪裏碰到這個童子的?從古詩中的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松下”指出了事情發生的地點。

教師小結:在一棵松樹下面,詩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問童子一些事情

幼兒一起朗誦古詩第一句。

3.這個童子與隱者是什麼關係?他是怎麼回答詩人的?

教師小結:童子説他的師傅上山採藥去了。

幼兒一起朗誦古詩第二句。

4.童子的師傅到底在哪裏呢?古詩裏的那一句説到了?

教師小結:童子的師傅就在這座山裏

師幼一起朗誦古詩第三句。

5.最後詩人有沒有找到童子的師傅呢?答案就在最後一句裏。

教師解釋第四句古詩的意思:山上的雲太濃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裏。

師幼一起朗誦古詩第四句。

四、創設情境,表演古詩

1.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古詩數遍

2.請幼兒扮演詩人和童子表演古詩,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3、通過閲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瞭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瞭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動畫視頻,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欣賞古詩。

1、觀看動畫或PPT,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裏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後,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捨不得李白,於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裏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或PPT,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着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誦讀。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着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繫生活,情感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動吧!

附古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活動反思:

古詩教學對學生來説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生能比較流利地背誦,但對古詩的背景、詩人的感受是很難理解的。對教師來説古詩教學不好把握,講解多了,學生不樂意接受,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着深刻意藴、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這次的古詩教學,一開課,我巧妙地利用學生喜歡的歌曲進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很快便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意境。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學生的情感。我運用故事引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本次教學中,我還藉助音樂、課件,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去看、去想、去説、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澱、不斷昇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課堂上我緊緊圍繞“離別”這一線索,去渲染、去感受,讓學生深深地去體會這離別之情。有人認為“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的始終,第一步先自讀詩歌,懂得詩歌的大意;第二步進行解詞析句再品讀;第三步感情朗讀,最後熟讀成誦。

教學中,我努力的創設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除了讀還是讀,我通過指名讀、引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由難過轉為驚喜,再由驚喜轉為感動不已,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藴含的感情。不斷努力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送別是我國古詩一個永恆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上我還提供了幾首送別詩讓學生欣賞、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結合課前收集到的離別詩進行交流,最後我設計了“課外積累,個性飛揚”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一節課下來,老師不能平復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緒激動的不是那些學生。我不是學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後學生究竟有了怎樣的情感。是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有了情感的變化,在老師的指導下,也有了立竿見影的朗讀效果。那學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動了?看看學生的表情,聽聽學生的話語。歷史遙遠而又不遠,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學生應該能夠被打。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通過欣賞誦讀《小池》《江南》,感受古詩所描寫的意境,欣賞兩首詩的異同。

2、認讀有偏旁的漢字,知道相同偏旁的字都有相關的意義。

活動準備:詩文圖、字卡、CD碟、教材、古典樂曲。

活動過程:

一、朗讀表演:《山居秋瞑》

二、導入新課:

1、閲讀教材,聽錄音欣賞《小池》《江南》,跟讀、模仿讀詩文。

2、看詩文畫面欣賞理解詩文內容:

(1)《小池》寫了什麼?泉水、樹蔭、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緻畫面。

(2)《江南》是怎麼寫蓮花和水中的魯的?

蓮葉何田田,魚戲蓮塘的東、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變化生動傳神地描摹出

魚戲蓮戲水的動態。

(3)告訴幼兒蓮花、荷花是同一種花。兩首詩寫的都是荷花,讓幼兒仔細讀一讀,在描寫上的有什麼時候不一樣?

(4)請幼兒找到詩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師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讀出來。

《小池》:蜻蜓、荷、蔭《江南》:採蓮

根據偏旁給字歸類:蜻蜓、荷、蔭、蓮

(5)教師小結“蜻蜓”是“蟲”字邊的字,“蟲”字旁字都與昆蟲有關,請幼兒説説還認識哪些“蟲”字旁的字。教師將幼兒説出的字寫出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認讀。

(6)“蔭”和“荷”是“艹”字頭的字,“艹”字頭的字都與植物有關,幼兒説説還有哪些字是有“艹”字頭。教師將幼兒説出的字寫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認讀。

三、教師帶領幼兒在音樂伴奏下,誦讀、背誦古詩。

四、活動結束。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頭。

江南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獻,

魚戲蓮葉北。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梅花》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北宋詩人王安石。這首詩從神態、顏色、香味3方面描寫了梅花的特點:牆壁角落裏的幾枝梅樹冒着嚴寒獨自開出了雪白的花朵,遠遠看過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花香飄了過來。全詩雖僅有20字,卻寫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色潔如雪、幽香清遠的特點,讚美了梅花高潔、堅強的性格。此詩意境幽遠,為詠梅之佳作。大班幼兒的語言結構敏感性有了明顯的發展,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朗通,感受古詩的語言節奏和韻律,體會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和梅花的特點,知道“凌寒獨自開”的寓意。

2.能按照古詩的的律、節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活動準備】

自制課件《梅花》、古等曲(漁舟唱晚)、“幼兒學習材料”一一《擁抱冬天)。

【活動建議】

1.結合課件,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古詩的意境,瞭解古詩的作者。

(1)引導幼兒討論畫面內容。

提問:畫面中是什麼季節?梅花盛開在哪裏?它是什麼樣子的?看了這幅畫,你有什麼感覺?

(2)簡單介紹古詩的名稱、作者。

教師:這首古詩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詩人王安石

2.請動兒傾聽古詩,感受古詩特有的的律,瞭解古詩的主要含義。

(1)教師有感情地朗通古詩,引導幼兒感受古詩特有的的律和節奏。

(2)組織幼兒交流、討論,瞭解古詩的主要含義。

提問:嚴寒中盛開的梅花是什麼顏色的?它有沒有香味呢?你是從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詩突出了梅花的特點?怎樣理解這句詩的含義?結合幼兒的回答講解古詩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詩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氣裏,幾枝梅花在牆角堅強地挺立着,遠遠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花香飄了過來。

3.鼓勵幼兒嘗試按節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感受古詩的的律美。

(1)引導幼兒嘗試模仿教師朗誦通的的律、節奏,和教師一起看圖朗通古詩。

(2)引導幼兒再次嘗試朗通,運用表情、動作等大膽表現古詩所表達的感情。

(3)組織幼兒通過個人、小組、集體、配樂等形式進行朗通表演,體會古詩的意境。

(4)組織“小詩人朗通會”,鼓勵幼兒大膽朗通古詩。

4.引導幼兒感受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請幼兒圍繞“你認為梅花是一種怎樣的花、為什麼”進行討論、交流,感受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活動延伸】

幼兒自主閲讀《擁抱冬天》第14頁,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韻律美。

梅花

北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小資料

梅的生長很有特點:先開花,後長葉。它的花也很有特色,如果你仔細地數一數,就會發現它的花是5解,或者是5的倍數,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有的梅果,有的不結果,如果它的花只有一層,那麼它有很大可能鮎果,它的果子味道酸;如果它的花有兩成兩層以上,就很少結果,只能供人觀賞了。梅花有大紅、紅、白色、黃色等多種色,植物學家們還新培育了其他順色的梅花呢。梅花在百花調本的冬天給大家帶來更多美的事受

中班奧爾夫音樂歌唱《小黃鴨合唱隊》優質課視頻+課件+教案+音樂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10

活動設計背景:

1、現在正值冬季。寒風凜冽,臘月到來,緊接着就要過年了,跟孩子們恣意地想象年景,暢談過年的欣喜。引出許多遊子過年“過節”漂流外地的心結。描寫這一景象的詩歌、故事也有很多,《靜夜思》是選自語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較經典的詩歌,之所以選擇它為教學內容,是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抒情敍事詩,它還有着一種引人入勝的情節,刻畫出了季節的蕭瑟、冷清,符合幼兒的欣賞特點,更容易激發幼兒的欣賞願望、學習興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鳴。

2、利用本詩激發孩子孝順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關愛長輩。

3、以此談論家中“唯我獨尊”的現象。

4、計劃過年。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色,感悟詩人的心境。

2、初步學習按古詩節律吟誦。

3、通過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使幼兒充分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養成背誦古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能入情入境的通順、流利的朗誦詩歌。

2、激發積累古詩的願望,主動學習、積累古詩。

難點:基本理解詩中意境,體會詩人思鄉情結。

活動準備

1、有關古詩的現代散文及古詩大掛圖。

2、瞭解冬季植物、天氣特點。

活動過程

1、邊聽音樂《靜夜思》邊進教室,感受歌曲的優美。

——歌曲裏描寫了霜、月光等景物,隨着作者思緒飄動着,好美啊!

2、談話活動,引出話題。

——清秋季節,你們和爸爸媽媽出去遊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秋天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呢?

——教師小結:秋天來了,涼風習習,讓人倍感寒意,那麼夜幕降臨,李白獨在夜裏,從月光中也看到了霜,想到了很多。教師邊朗誦散文邊出示大掛圖。

3、引出古詩。

創設情境:教師模仿古代詩人大聲朗誦古詩《靜夜思》。

剛才老師在朗誦時,你聽到了什麼呀?出示古詩大掛圖。

教師再次朗誦。

4、教師朗誦《靜夜思》古詩,並幫助幼兒理解古詩。

——哪一句古詩的意思你不懂呢?請知道的幼兒告訴其中的意思,或教師可根據幼兒提出不懂古詩在現代散文中用不同顏色畫出來讓幼兒進行理解。

和幼兒一起來朗誦古詩。

再次一起來朗誦古詩。提出要求:大聲、慢、要有古代詩人的感受。

教師小結:秋天給我們帶來了寒意,給詩人帶來了憂思。和幼兒一起感悟古詩朗讀。

5、教師與幼兒試着再次朗誦,學會古代朗誦時的神態。配樂

——小朋友可以回憶剛才教師模仿古代詩人朗誦古詩的樣子,一起來模仿着進行朗誦古詩。

附:靜夜思

李白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註釋】

1、題目:靜靜的夜裏,產生的思緒。

2、牀:五種説法。

⑴指井台。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

⑵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牀。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牀,説明井和牀有關係,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説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牆之意。

⑶“牀”即“窗”的通假字。

⑷取本義,即坐卧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説,講得即是卧具。

⑸馬未都等認為,牀應解釋為胡牀。胡牀,亦稱“交牀”、“交椅”、“繩牀”。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牀”或“牀”所誤。至遲在唐時,“牀”仍然是“胡牀”即馬紮,一種坐具。[4]

3、疑:好像。

4、舉頭:抬頭。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牀前的窗户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賞析】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教學反思

古詩對幼兒是一種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種文學活動,但作為一種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對孩子來説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詩的含義。所以在教學中我夾着現在的、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幼兒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記憶。我運用幼兒已經學會的歌曲《靜夜思》進行導入活動,讓幼兒感受古詩很美,可以和着音樂演唱。在記憶古詩時,加上相應的動作,使幼兒能形象的進行記憶,更好的對古詩進行理解記憶。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瞭解古詩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感受詩中初夏的美麗。

2. 在剪貼遊戲中理解、欣賞、學習古詩。

活動準備:

小魚頭飾,用幼兒自畫自剪的小魚及許多蓮葉佈置成“蓮池”的場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盤。

活動過程:

一、模仿小魚游來游去,情緒愉快地參與遊戲。

幼兒扮演小魚,在音樂聲中自由、歡快地遊戲。

二、參與情境表演,在遊戲中感受並嘗試理解古詩中的詞句。

1.欣賞“蓮池”場景,體驗首句:江南可採蓮。

欣賞 “蓮池”的場景,併為幼兒簡單介紹江南美景,同時輕柔地朗誦首句“江南可採蓮”,請幼兒欣賞。

2.“小魚們"欣賞“蓮池”中的蓮葉,感受蓮葉茂密的樣子,體驗第二句:蓮葉何田田。

教師用豐富的詞彙描述“蓮池”中的蓮葉,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3. “小魚”們在蓮葉中間遊戲,體驗第三句:魚戲蓮葉間。

可愛的小魚們,讓我們一起在這碧綠的蓮池中游來游去,自在地遊戲吧。

三、聽指令,做遊戲,鞏固古詩。

1.幼兒自畫自剪小魚,每人一條。

2.分別出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盤,請小魚們在方向盤的指示下向四個方向遊戲,體驗後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四、完整地欣賞、學習古詩。

1.在音樂聲中,老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請幼兒欣賞。

2.師幼共同朗誦古詩。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採蓮歌,反映了採蓮時的光景和採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迴旋反覆的音調,優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領略採蓮人內心的歡樂,激發幼兒對江南美景的熱愛。活動中“東南西北”的遊戲幼兒非常感興趣,但是幼兒對方向感的初步形成較為生疏,拖慢了遊戲的進度,可將這個遊戲放在區域中讓幼兒多玩玩。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活動準備

圖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

二、欣賞古詩《登樂遊原》,理解古詩大意

1.播放音樂,教師有感情誦讀古詩

師:小朋友,老師唸的這首古詩好聽嗎?我再來念一遍,説説你最喜歡的那一句,好嗎?

2.教師再次朗誦

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喜歡的詩句

3.教師解釋古詩大意這首古詩寫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讓我來告訴你!

傍晚時侯,詩人覺得心裏不太舒服,於是她想了一個辦法,駕着馬車車去登樂遊原。等她登上樂遊原的時候,他看到了夕陽,夕陽多麼美麗啊,只是黃昏將近了,太陽馬上就要落下了。三、品讀感悟,分段理解詩意1.品讀詩人心,理解前兩句古詩。詩人何時駕着馬車去登古原?心情怎樣?你心情不好時會怎麼做呢?詩人心情不適時是怎麼做的?我們一起來讀讀前面兩句古詩吧。

出示圖片,師幼共讀。2.感詩景美,理解古詩第三句。介紹樂遊原,登上古原,全城風光、景色都能看到,可美了。

等詩人登上樂遊原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她看到了美麗的太陽

教師創設情境,請幼兒閉上眼睛想象夕陽美景我們一起讀一讀第三句古詩。

出示圖片,師幼共讀3.悟詩人愁,理解古詩第四句。面對美景,詩人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美麗的景色短暫的感受呢?夕陽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點了沒?您還有什麼不高興的地方呢?

師小結:原來因為黃昏將近了,太陽馬上就要落下了,美麗的景色馬上就看不到了。

我們一起讀一讀第四句古詩。

出示圖片,師幼共讀四、讀詩韻。深入朗讀。教師示範朗讀,幼兒模仿朗讀。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蜂》,理解詩的意思。

2、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中所表達的蜜蜂把辛苦歸自己,甜蜜送別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蜂》的課件、兩隻蜜蜂教具、漢字蜂、四幅圖。

【活動過程】

一、複習鞏固古詩。

古詩接龍遊戲。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過渡語:小朋友講得太棒了!嗡嗡嗡,誰也被我們吸引來了?(出示兩隻蜜蜂)

2、玩兩隻小蜜蜂的遊戲。

三、看圖講述,理解圖意。

1、欣賞一組圖:

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觀看課件:蜜蜂採蜜的圖片,觀察蜜蜂是靠什麼來採蜜的?

分角色表演蜜蜂採蜜。

2、蜜蜂這麼辛苦是為了誰呢?

教育幼兒要保護小蜜蜂,不能傷害它。

3、看圖連貫講述圖意。

四、學習古詩《蜂》

1、過渡語:其實這四幅畫裏還藏了一首古詩,有個詩人名字叫羅隱也非常喜歡小蜜蜂,看了小蜜蜂辛辛苦苦採花釀蜜,就寫下了一首詩來讚揚小蜜蜂,題目就叫《蜂》。

2、看課件欣賞古詩兩遍。

3、看圖分析古詩,瞭解古詩內容。

4、注意語氣,完整學説古詩。

5、配上身體動作學説古詩。

4、結束:今天我們學了一首羅隱的古詩《蜂》,也瞭解了小蜜蜂是怎樣採蜜的,那我們小朋友喜歡小蜜蜂嗎?為什麼?

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小蜜蜂,仔細觀察一下它是怎樣採蜜的,好嗎?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14

活動目的:

1.通過學習古詩,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理解古詩中有關詞的含義,如:鳴、青天、泊。

活動準備:

投影機、有關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四幅特別美的畫,請小朋友上來選出你最喜愛的一幅放在投影儀上,並試着講上面有什麼?

二、幼兒上來任取一幅畫放在投影儀上,啟發幼兒講述

請幼兒按圖意的內容試着講講畫上有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不斷引導啟發。

1.請口語能力差的幼兒講出畫上簡單的詞語(柳樹、小鳥),能力較強的幼兒講出連貫的話語,並介紹鳥的名稱叫黃鸝。

提問:圖上有什麼?柳樹上長出了什麼?小鳥在幹什麼?(叫、唱歌……)小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一句話把內容講出來。

2.教師在幼兒充分講述的基礎上加以小結並引出古詩中的一句話。

師:柳樹長出了翠綠的新葉,兩隻黃鸝在枝頭歡樂的唱歌,我國古時候的人很聰明,他把這句話變得還要短,仔細聽聽古人看了這幅畫,是用幾個字説的?

3.放錄音(兩個黃鸝鳴翠柳),後提問:

這句話有幾個字?他是怎麼説的?鳴、翠柳是什麼意思?

用同樣的方法,讓幼兒按圖意自由講述剩餘的三幅畫,老師小結引出古詩中的句子,並對較難的字進行解釋。

三、欣賞古詩

古人把這四幅畫按意思寫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一直流傳至今,下面就請小朋友聽這首詩。

四、放錄音——-古詩一遍

提問:

1.這首古詩共有幾句?

2.古詩的每句話寫了些什麼?(並請幼兒把四幅畫按古詩“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順序排序)

五、幼兒和教師一起朗誦

六、教師利用投影儀簡單介紹杜甫

這首詩是誰寫的?他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

杜甫看到我們祖國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動,出於對祖國的熱愛,寫下了這首古詩。以後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到外面旅遊時,看到我們祖國美好山河,也可以試着編首詩。只要不斷努力,等你們長大,也許有名的詩人就會在你們中間出現。

七、跟隨伴奏唱古詩。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讓他們初步瞭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景象。

材料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素材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圖片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請幼兒找出圖片中都看見了什麼?(兩個人,坐在一起飲酒聊天)他們在幹什麼?請幼兒討論。

教師小節:《過故人莊》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人,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舉杯飲酒,閒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二、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古詩,請幼兒欣賞。

2、幼兒數一數古詩有幾句,每句詩裏有幾個字。(讓幼兒知道所學古詩是五言詩)

3、請幼兒找一找古詩裏學過哪些漢字。

4、幼兒隨老師一句一句學古詩並加入動作。

5、教師大聲讀古詩,幼兒跟讀。

6、教師指導幼兒點讀古詩。

三、教師請幼兒上來表演,邊讀邊情景表演,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

活動延伸

請家長指導鼓勵幼兒學古詩,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結合課後註釋及及工具書,自學古詩,瞭解詩的大意.

2.誦讀古詩,讀悟結合,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感悟詩歌博大的人性美.

3.課內外結合,激發對詩歌的興趣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大體把握詩歌含義,想象詩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

在賞析中瞭解我國悠久燦爛的古詩文化,激發學習古詩興趣,培養自學古詩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

教學準備:

課件資料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為主,點播為輔.

課時:一

課前遊戲:賽詩會,看誰背誦的古詩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激情: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裏,詩歌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閃耀在文學的王冠上.“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讀詩,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浪漫多彩;讀詩,能夠把我們帶入古代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現在,我們就隨着詩人王昌齡的筆跡到古代多事的邊塞去看看吧!

2、導入《出塞》,板書課題,解題,瞭解“塞”的意思.

簡介作者:王昌齡(698——757),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授汜水尉。之後又先後擔任過校書郎、江寧令、龍標尉等職,後世稱為王江寧或王龍標。他的詩激昂慷慨,深摯凝練,表現軍隊生活的邊塞詩尤其感人。他特別擅長五言古詩和七言絕句,其中以七言絕句成就為最高。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出塞》、《從軍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詩近180首。

過渡語:熟讀古詩,初步讀懂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詩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學古詩,瞭解詩意

現在誰能説説這首詩的意思?學生談説詩的意思.個別字意指導.

教師小結:我們是怎麼初步讀懂古詩的?

學習古詩的方法:藉助課文的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説出來.然後通過朗讀,進上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併力求在朗讀中表達出這種感情.

三、感悟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感受古詩意境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活動準備

字卡、幻燈片、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春天來了,你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變化麼?(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小草發芽了,花都開了,小蝴蝶小蜜蜂都到花園裏做遊戲。)請小朋友看黑板上老師畫的這幅春景畫,你看到了什麼,能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麼?看誰説得又完整又全面而且聲音洪亮。(我看到了火紅的太陽,有云朵,還有很多草,還有五顏六色的小花,真漂亮,還有小蜜蜂落在花上面。)你猜一猜小蜜蜂在幹什麼,它在玩麼?(不是,小蜜蜂落在花上面是在採蜜呢。它整天在花從中飛來飛去,到處採蜜,釀出的蜜很甜,吃了對身體有好處的,還能治病呢。)對了,小蜜蜂每天都很辛苦,為了釀更多的蜂蜜它不怕累不怕苦,為人們的健康作出了很多的貢獻。小朋友,我們應該向小蜜蜂説些什麼呢?(謝謝你小蜜蜂,你釀的蜜真甜。你真辛苦。你在花從中飛來飛去真可愛。)

小朋友説的真好,小蜜蜂的辛勤勞動被一位大詩人看到了,他非常喜愛小蜜蜂,為了讚美小蜜蜂,於是寫了一首古詩,你們想聽聽麼?

二、學習古詩

1、聽錄音範讀。

2、向小朋友介紹詩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寫作背景。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讀。

認識生字“蜂”。指導讀古詩的語氣,要抑揚頓挫,有詩的韻味。

4、小朋友齊讀古詩。

5、指名讀古詩,讀的好的給與鼓勵。

6、指導小朋友看黑板的圖畫背誦古詩。

三、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學會這首詩了麼,把它教給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好麼?背給爸爸媽媽聽好麼?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18

目標:

1、 在欣賞與遊戲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古詩的意境。

2、 能用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圖畫。

準備:

相關圖片,樹林、蟬等背景圖。

過程:

一、 引導講述

1、師:今天我班要來一個小朋友,我們一起看看是誰好哇。(出示牧童圖片)

2、提問:認識嗎?和我們一樣嗎?哪裏不一樣?(引導幼兒從服飾、頭髮上辨認)。教師講解:這是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所以和我們的穿戴都不一樣。

3、(出示牧童騎牛圖)提問:這個小孩在幹什麼?教師解釋什麼是牧童。並引出第一句:牧童騎黃牛。

4、他開心嗎?從哪裏看出來?你開心了會幹什麼?

5、出示第三幅圖片,引出第二句:歌聲振林樾。師小結:這個牧童騎着黃牛也很開心,大聲的唱着歌,把樹林裏的小鳥也驚醒了。師念:歌聲振林樾。

6、出示第四幅,師:突然,牧童看見了什麼?認識蟬(播放蟬鳴的聲音)。哎呀,鳴蟬唱得這麼好聽,你想不想去抓它?抓了它幹嘛?

7、師:牧童也想去抓這隻鳴蟬呢,抓住了養在家裏,讓它天天給牧童唱歌。引出第三句:意欲捕鳴蟬。

8、怎麼去抓?你有什麼辦法?(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表述去要輕輕地沒有聲音的去抓)。讓幼兒學學怎麼樣才是輕輕地沒有聲音的。引出第四句:忽然閉口立。

二、學念古詩

1、師: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剛才的故事也是一首古詩,名字叫《所見》,聽陳老師念一遍。

2、師完整念古詩,引導孩子一起念2—3次。

三、情景遊戲

1、(播放鳴蟬叫聲)聽,我們這裏也有鳴蟬,快找找在哪裏?引導幼兒觀察樹林背景圖,上面也有許多鳴蟬。

2、想不想抓住它們?要怎麼抓?(引導幼兒説出輕輕的沒有聲音的去抓、或者捂住嘴巴等)

3、師幼一起邊念古詩邊把椅子當黃牛遊戲,唸到最後一句時下椅子站立,沒有聲音,輕輕地走向背景圖去抓鳴蟬。分享抓住後成功的喜悦。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19

學習目標:

1、認識2個字。

2、正確流利的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和主食瞭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寂寞心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瞭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寂寞心情。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簡介詩人

王維是盛唐詩壇上極負盛名的詩人,他多才多藝,詩話書樂無不精通,詩畫作品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安史之亂以後,由於王維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墜入空門,作品的風格也充滿了空靈的色彩,後任因此稱他為詩佛。

2、引出詩題

傍晚,王維來到鹿柴附近,在空曠的山林中看不見一個人影,只偶爾聽得見山中迴盪着人説話的聲音,夕陽的餘暉射入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映照在綠的青苔上。這空山的沉寂,這深林的幽暗,不禁勾起了詩人的寂寞之情,於是他提筆寫下了《鹿柴》。(教師範讀古詩)

二、讀古詩

1、由讀古詩,讀完後同桌合作識字。

2、反饋識字情況,瞭解生字的意思。

3、再讀古詩,注意把句子讀流利。

4、指名、齊讀古詩。

三、品讀古詩

1、結合教學掛圖、註釋自學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講古詩,相機指導朗讀。

首句“空山不見人”直接描寫空山的寂寥靜謐,次句“但聞人語響”以局部的有聲反襯整體的寂靜;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用夕陽返照來反襯深林的幽暗清冷。

3、嘗試背誦古詩。

4、教師小結反襯法的美學價值。

四、結語

用聲音來表現寂靜,用光亮來表現幽暗,往往比直接描寫寂靜、直接描寫幽暗效果更好,你們可以將這一手法運用到寫話中。

板書設計:

鹿柴

空山人語響寂靜

深林返景幽暗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20

一、活動目標

1. 理解詩意,學習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 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二、活動準備

1. 詩歌範例。

2. 人手一份紙、筆。

3. 古代江南水鄉秋夜美的景色圖及配樂詩磁帶。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理解詩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活動難點: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詩人的思鄉情懷。

3.指導要點:通過觀察圖片,聽聽説説,引導幼兒充分感受詩中描繪的秋夜美景和詩人的思鄉情懷。

四、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導入提問:這是什麼地方?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所反映的時間、地點、人物、景物、季節,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小聲與身邊的同伴交流)

2. 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配樂教師示範朗讀。

提問:聽這首詩,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結合掛圖理解古詩的意境。提問: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美麗的景色?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幼兒跟讀2.瞭解古詩結構教師:這首古詩共四句,每行七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七言絕句"。

3.分句理解古詩。

(1)月落烏啼霜滿天--月亮落下了,遠處傳來幾聲烏鴉的叫聲,寒氣陣陣,秋霜彷彿滿了天地間。

(2)江楓漁火對愁眠--望着岸邊的楓樹和江面上漁船的燈火,詩人想起家鄉,難以入睡。

(3)姑蘇城外寒山寺--姑蘇城外那座寒山寺傳來了沉悶的鐘聲。

(4)夜半鐘聲到客船--半夜裏,鐘聲傳到了詩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師: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寒風習習,彎彎的月亮落下了。詩人坐在船上聽着遠處傳來烏鴉低沉的叫聲、寒山寺沉悶的鐘聲,望着岸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4. 學做小詩人。

(1)感受古詩的韻味。

教師抑揚頓挫地、有感情地吟詩。

(2)學做小詩人。

集體吟誦古詩,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韻味和意境。

請個別幼兒念。

(3)作畫。

過渡語:剛才我們做了一回小詩人,現在我們來當個小畫家,讓我們聽着配樂詩畫出江南水鄉秋夜的美景。

五、評價要素

1. 是否理解詩意,並能有感情地吟誦詩歌。

2. 能否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畫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活動建議在其他時間段反覆播放這首詩,並把詩歌範例和幼兒的繪畫作品貼在牆上,供幼兒欣賞、認讀、吟唱。

附:古詩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 篇21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詩。

2、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3、引導幼兒在古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詩歌範例。

2、人手一份紙、筆。

3、古代江南水鄉秋夜美麗的景色圖片。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難點: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詩人的思鄉情懷。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導入。

提問:這是什麼地方?你發現了什麼?

2、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教師示範朗讀。

提問:聽這首詩,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

結合掛圖理解古詩的意境。

提問: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美麗的景色?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幼兒跟讀。

3、瞭解古詩結構。

教師:這首古詩共四句,每行七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七言絕句”。

4、分句理解古詩。

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寒風習習,玩玩的月亮落下了。詩人坐在船上聽着遠處傳來烏鴉低沉的叫聲、寒山寺沉悶的鐘聲,望着岸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學做小詩人。

(1)感受古詩的韻味。

教師抑揚頓挫地、有感情地吟詩。

(2)學做小詩人。

集體吟誦古詩,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韻味和意境。

(3)欣賞畫

欣賞江南水鄉秋夜的美景畫。

活動反思: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秋天的深夜,詩人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聽所感。整個畫面給人孤獨、寂寞、憂愁、寂靜的感覺。教學設計中,抓住“愁眠”這個關鍵詞展開教學,讓幼兒説説這個愁眠的夜晚,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感受到了什麼。再結合詩人的心境,讓幼兒展開想象,力求想象出畫面,入情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