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大全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大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1W 次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大全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閲讀了解一些簡單機械工具的名稱和用途,感受使用工具給人們帶來的省時省力和方便。

2、理解圖意,嘗試完整講述故事,體驗小矮人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快樂。

3、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4、能仔細傾聽,理解主要的情節。

活動準備:

PPT課件;幼兒用書人手一本

活動流程:

介紹小工具——看看説説解讀圖意——自主閲讀完整講述——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介紹小工具

教師出示各種小工具圖片,説説名稱,引起幼兒猜測:它們能做什麼呢?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看到的都是一些簡單的小機械,它們都很有用。

森林裏的小矮人要做一件大事情,這些小機械能幫上忙嗎?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看看説説解讀圖意

1、出示圖一:小矮人想幹什麼?遇到了什麼困難?怎麼辦呢?

2、出示圖二:小矮人想到了什麼辦法?

鋸子是怎麼回事?(出示鋸子的圖片,模仿拉鋸的動作)

3、出示圖三:木頭又大又重,有什麼辦法讓它移動呢?

4、出示圖四:小矮人是怎麼做的?

教師小結:原來一根棍子加上一塊石頭就可以讓又大又重的木頭移動哦,這就是槓桿。

5、出示圖五:小矮人想把木頭般到樹樁上去,可是木頭好重哦,搬不動怎麼辦?

6、出示圖六: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教師小結:用兩塊木板擱在樹樁上,斜斜的,就像小橋一樣,再把木頭推上去就省力多了。這就是斜面。

7、出示圖七:需要的木頭又多又重,抱着走好累哦,怎麼辦呢?用什麼辦法可以把木頭運到很遠的地方去呢?

8、出示圖八:有輪子的小車真好用,可以很輕鬆地一下子運很多木頭。小矮人很快就把木頭運完了。

9、出示圖九:這個小矮人在幹什麼?他為什麼揹着木頭爬樹呢?樹太高了,木頭運不上去怎麼辦呢?

10、出示圖十:是什麼小機械讓小矮人把木頭運到樹上去了?用滑輪可以把木頭拉上樹。

我們幼兒園也有滑輪,想想看在哪裏見到過?(升旗的時候)

11、出示圖十一:小矮人要爬到樹上去,有什麼辦法?這個辦法方便嗎?那用什麼辦法可以方便又省力地到樹頂上去呢?

12、出示圖十二:是什麼辦法?這個辦法比繩子的辦法好嗎?好在哪裏?

教師小結:用木板繞着樹幹一圈一圈地往上走,就好像樓梯一樣,這個辦法叫螺旋。

13、出示圖十三:小矮人在樹頂上幹什麼大事呢?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他們能成功嗎?為什麼?

教師小結:因為有了小機械工具的幫忙,還有小矮人之間的互相合作,所以這件大事一定能完成。

14、出示圖十四:樹屋完成了嗎?小矮人喜歡自己造的樹屋嗎?為什麼?

教師小結:樹屋可真好,住在上面很安全,而且可以看很遠的地方,小矮人們住在樹屋裏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

(三)自主閲讀完整講述

教師:剛才我們看的這個故事,名字就叫小機械立大功,桌子上有書,請你從第4頁開始看,一直看到第19頁,邊看邊講,等會講給大家聽。

1、幼兒自主閲讀,教師個別輔導。

2、請一個幼兒帶領大家邊看書邊聽故事。

(四)活動延伸

教師出示高樓圖片:小機械真有用,它們可以省時省力,讓操作變得很方便,有了機械工具的幫忙,小矮人造出了小樹屋,那麼我們現在的高樓大廈是怎麼造出來的呢?建築師使用了什麼機械呢?

出示現代機械圖片,説説名稱和用途。

教師結束語:肯定還有許許多多的機械工具等着我們去發現去發明,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教學反思:

從實施過程來看,第一部分幼兒的已有經驗比較豐富,説明生活當中幼兒與這些小工具是有接觸的,能知道幹什麼用的,卻不一定知道確切的名稱。第二部分的解讀圖意中,幼兒對導入部分的工具印象很深刻,馬上就聯繫起來了,這裏表明這個環節的作用在於啟發幼兒的思路。通過解讀幼兒能用語言把過程與方法比較連貫清楚地表達出來,教師在小結中強調了槓桿、斜面、滑輪和螺旋這些名詞,同時還強調了簡單、省時省力,這是小機械工具的作用,這個部分中教師忘記了一個環節,在説滑輪的的'時候,沒有聯繫實際,讓幼兒想想幼兒園裏也有滑輪,這樣可加深幼兒對滑輪的印象。第三部分完整講述前,教師沒有説故事的全稱。這部分中由於圖片較多,完整欣賞部分交給幼兒有些難度,沒有將小矮人的動作描述得很詳細,這是情有可原的,可改為教師敍述故事梗概,幼兒敍述故事中的重點動作部分。本次活動最成功的地方是在情感的隱性提升上,教師的一個提問,引發了幼兒對團結合作等意義的理解。第四部分的延伸讓幼兒發散了思維,從故事情節聯繫到了實際生活,選擇的這幾個接卸由小到大,功能各有所不同。整個活動時間較長,如果更加精煉緊湊一點的話會更讓人滿意。

小百科:機械是指機器與機構的總稱。機械就是能幫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工具裝置,像筷子、掃帚以及鑷子一類的物品都可以被稱為機械,他們是簡單機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收藏品的含義,將心中的情感投入到幼兒園的一草一木上。

2.對有意義的收藏充滿期待。

活動準備:

罐子、裏面裝有石頭、樹葉、畫、橡皮、尺子、瓶蓋等,人手一張收藏卡。

活動過程:

一、豆豆的收藏品

1.提問引出課題

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收藏過東西呢?為什麼要收藏呢?

小結:原來你們是因為喜歡一樣東西,或者是為了美好的回憶而收藏的,有一個叫豆豆的小朋友也收藏了東西,我們來看看這兒收藏家都收藏了什麼東西。

2.逐個展示罐子裏的東西

你們猜豆豆為什麼要收藏這些東西呢?

(小朋友們猜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這些可都是豆豆的寶貝啊,每件東西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們來聽一聽吧!)

二、收藏家的故事

1.分段講述故事

提問:豆豆為什麼要收藏石頭?樹葉?畫?

(原來是看到石頭就能想起幼兒園裏的.滑梯,看到樹葉就能想起和小夥伴一起講過的悄悄話,看到畫就能想起最喜歡的老師。)

2.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3.等豆豆畢業了,離開幼兒園,他看到石頭、樹葉、畫會怎麼想呢?

4.我們大班的小朋友很快也要離開幼兒園了,大家在幼兒園裏度過了那多美好的時光,有沒有讓你最難忘的回憶呢?

三、你想收藏什麼

1.幼兒園裏有太多好玩的地方,有趣的事,我相信小朋友都很愛自己的幼兒園,也想把幼兒園留在心裏,那麼你最想收藏什麼?怎麼收藏?

(我們大班的小朋友對幼兒園都有很深的感情,以後看到這些收藏品就能想起幼兒園裏的小朋友、老師對嗎?)

活動延伸:

看時間和課堂的一些安排,可以做些調整,比如可以讓幼兒可以自己拿着書看一下,也可讓小朋友把自己想要收藏的東西畫在收藏卡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科學現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2、在實驗中發現鹽溶於水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能實驗操作,並能運用相應的詞彙表達自己的發現。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大小土豆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PPT。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教師出示一塊土豆塊,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裏,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沉)那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師演示。出示兩隻注滿水的杯中(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鹽水)師先故意將土豆放在自來水中,土豆沉於杯底,再將土豆放於另一杯鹽水中,土豆浮於水面。

二、小組合作,操作探索—實驗:鹽能使土豆塊浮起來。

1、説明實驗規則:出示鹽、糖、味精。

逐一介紹:紅—鹽,黃-糖,綠-味精。在這三種東西里有一種可以使土豆塊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分組合作進行實驗。先把碗裏的鹽、糖、味精分別舀進和它們相同標記的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後,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然後把你觀察到的現象用喜歡的圖畫或符號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來用(√)。

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現問題。

3、彙總幼兒實驗情況,請幼兒説説在實驗中發現了什麼?

實驗結果:從剛才的實驗來看,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土豆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土豆塊浮起來。

那為什麼鹽能讓土豆浮起來呢?

師生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土豆才能浮起來,説明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擴展經驗:死海

看一段有關“死海”的介紹。師邊給幼兒看邊進行解釋。

幼兒邊看課件邊聽老師介紹: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後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一段影片: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裏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麼樣?可是有一種神奇的海叫死海,聽説過沒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看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麼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教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科學區繼續探索鹽的奇妙之處。在我們的科學區域裏,有土豆、鹽、玻璃球等材料,遊戲的時候你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整個的土豆浮起來需要加幾勺鹽?有什麼辦法讓浮起來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雞蛋也能浮起來嗎?

【活動反思】

對於科學實驗活動,孩子的興趣永遠是那麼高漲。在教師演示環節,孩子們都感覺到有些不可思議,對老師提出了很多問題。也是因為他們這些問題,使得他們在接下來的探索實驗環節中,表現得很認真。但由於教師在交代注意事項時,有些幼兒已經被實驗材料吸引,聽不清楚注意事項,使得在操作實驗時出現了把三種調料倒在一個碗中的情況。今後如果再出現類似情況,教師應該把全部幼兒的注意力先吸引到自己身上,再明確交代,讓孩子在正確的方法中去實驗探索。但換一個方向思考,那些孩子可能會因為他們前面的出錯,後面會更加認證努力。總之,不論什麼情況,重在教師的正確引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讓孩子們知道通過熱力的影響食物發生了哪些變化。

2. 培養孩子們的探求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雞蛋, 鹽, 廚房用品

教學具圖片

■ 活動過程

[導入]

1. 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雞蛋。

- 它是我們喜歡的食物。

-它是雞生出來的蛋,它是什麼呢?

[展開]

1.談談吃熟雞蛋的經歷。

- 你吃過熟雞蛋嗎?

- 在哪兒和誰一起吃的呢?

- 吃熟雞蛋的時候心情怎麼樣?

2. 談談把雞蛋做熟的工具以及製作的.順序。

- 把生雞蛋做熟需要什麼呢?

- 是什麼順序呢?

3.按照料理順序把雞蛋做熟。

① 摸摸雞蛋,談談感觸。

② 研究把雞蛋打碎後的蛋清和蛋黃。

③ 把水燒開來煮雞蛋。

④ 過10分和20分鐘的時候分別把雞蛋撈出來看一看。

⑤ 觀察蛋清和蛋黃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什麼變化。

4. 一邊看活動紙一邊討論。

- 你看到什麼?

- 我們來畫畫鍋裏金黃色的煎蛋怎麼樣?

5. 把蛋黃規則的打在鍋裏。

①把雞蛋打破,把蛋黃的部分分出來。

② 摸摸蛋黃,研究一下它的味道。

③ 在圖畫裏蛋黃的位置上面塗上真的蛋黃。.

④ 觀察隨着時間的變化,蛋黃有什麼變化。

[結尾]

①讓孩子們把自己完成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②總結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目標:

1、通過電腦課件和動作,理解詩歌的語言,並初步學會朗誦詩歌。

2、初步感知詩歌中的比擬手法。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運用圖片和已有經驗進行詩歌仿編。

準備:

1、電腦課件。

2、圖片。

3、背景圖:藍天、大地、小河、單個動物圖樣:小魚、小草、月亮、小鳥等。

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時候,你們的爸爸、媽媽是怎麼哄你們睡覺的?現在老師這裏還有好多寶寶也要睡覺,他們都是誰呢?讓我們來聽聽吧。”

二、出示課件,理解詩歌內容:

1、欣賞第一遍錄音:

——“詩歌的名字是什麼?搖籃裏都有哪些寶寶呢?”(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2、出示課件,欣賞第二遍詩歌:

——“剛才小朋友聽的可認真啦!現在,我們來看着圖再欣賞一遍吧。”

欣賞後提問:

——“這些寶寶都睡在搖籃裏,他們的搖籃是什麼呀?”(根據幼兒回答出示背景圖)

三、初步學習朗誦詩歌:

——“這首詩歌這麼好聽,剛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學了,還做好看的動作呢,你們想不想學呢?那我們邊看圖邊輕輕的'説好嗎?”

“小朋友説的真不錯,會説的小朋友聲音再大點,我們再來説一遍吧。”

“為什麼詩歌中説‘白雲、浪花、風兒、歌兒’都是輕輕的呢?”(引申午睡的時候小朋友們也要動作輕輕的,在家裏,爸爸媽媽睡覺時也要輕輕的)。

“小朋友真聰明,一學就會了現在,我們開始比賽了,看看誰説的最好聽,最有感情。”

四、運用已有經驗仿編詩歌:

1、小結:

——“這首詩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寶寶,把小魚比作小寶寶。你們想想還可以把什麼比作小寶寶呢?”(幼兒回答)

“老師想把月亮比作小寶寶,還把它編到了詩歌裏。你們想聽聽嗎?”

“藍天是搖籃,搖着月亮寶寶,風兒輕輕吹,月亮寶寶睡着了。”(邊説邊出示月亮圖片)

“你們能把剛才想的編到詩歌裏嗎?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動腦筋編了。”

2、幼兒創編,教師指導鼓勵。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今天真是能幹,編出了這麼多好聽的詩歌,有的小朋友還想編呢,請你們回家後編給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聽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了解區分磁鐵可以吸的物質,感知磁鐵特性。

2、瞭解磁化現象。

活動過程:

1、課前讓幼兒瞭解磁鐵可以吸什麼,再讓幼兒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體可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行。引導幼兒進行分類。

2、組織幼兒討論:這些不能被磁鐵吸的是什麼材料的?能被磁鐵吸的是什麼材料的?

3、讓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能?

4、磁鐵不能放在什麼地方?瞭解磁化現象。

磁力可以穿過什麼

活動目標:

讓幼兒操作、探索、發現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現象。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猜想磁力可以穿過什麼,並在活動室裏尋找磁力可以穿過的物品。

2、幼兒分類驗證材料:紙、木頭、玻璃、布、瓷、植物葉子、橡膠等。

3、教師小結: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動過程:

1、準備布、被子帶領幼兒觀察實驗:磁鐵能穿過布,但不能穿過被子。

2、引發

幼兒討論:為什麼磁力可以穿過布穿那不過被子?

3、師生再次實驗:用磁鐵透過木盒蓋使別針動起來,引導幼兒認識到,隨木盒蓋的加厚,磁力最終動不了別針。

4、幼兒自己做實驗並記錄:

為幼兒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鐵和別針,讓幼兒記錄大小磁鐵一次分別可吸多少別針。

好玩的電動玩具

活動目標:

1、通過玩電動玩具,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2、讓幼兒瞭解電池的正負極會影響玩具的啟動或靜止。

活動過程:

1、準備一些電動玩具先讓幼兒玩,並讓幼兒思考:電動玩具為什麼會動起來?

2、師幼共同探索。裝反電池的正負極,啟發:“老師這裏的玩具也有電池,誰來試試電動玩具能動起來嗎?”

3、教師總結:電池的正負極的不同,會影響玩具的動或靜。

4、引導幼兒瞭解不同的玩具裏面裝的節數也不一樣。

好玩的摩擦起電

活動目標:

1、探索什麼東西能摩擦起電。

2、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過程:

1、指導幼兒用尺在絲綢、皮毛、頭髮上做摩擦起

電的實驗。

2、提出問題:尺在別的地方能摩擦起電嗎?

3、幼兒自由實驗。

4、小結。

分散和聚集

活動目標:

1、知道顏色聚在一起深,擴散開來淡。

2、培養幼兒愛做實驗的興趣。

活動過程;

1、出示滴管,介紹滴管的用法。

2、提出問題:如果用滴管吸一滴紅墨水滴到餐巾紙上,會發生什麼情況/

3、幼兒做實驗。

4、小結:當紅墨水聚在一起時顏色很深,當紅墨水慢慢擴大,它的`顏色就淡了。

探索各種聲音

活動目標:

1、知道物體振動會產生聲音。

2、通過操作各種材料,體驗聲音的產生。

活動過程:

1、課前做實驗“會跳舞的娃娃”,交代任務。

2、幼兒自由操作,體驗物體振動而產生聲音的現象。

3、用多種材料嘗試,體驗它們發出的不同聲音。

4、師小結。

玩鏡子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己觀察、探索,知道各類鏡子的特點及作用。

2、發展幼兒觀察力,提高求知慾。

活動過程:

1、交代任務:玩有趣的鏡子,提醒大家要愛護這些鏡子。

2、操作一:每個

幼兒自選一種鏡子,探索怎樣玩的有趣。討論:各自玩時,發現了什麼?

操作二:幼兒另選幾種鏡子,觀察照出的物體發生的變化。討論:各自玩了哪些鏡子?照出來的物體是怎樣的?

操作三:根據不同的鏡子照出物體的不同變化,讓幼兒尋求答案。討論:為什麼鏡子不同,照出的物體和原來的不同?

3、老師總結。

玩磁針

活動目標:

1、瞭解磁針轉動的原理――指南針。

2、培養幼兒對科學產生興趣。

活動過程:

1、交代任務:玩磁針,並提出要求。

2、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3、老師小結。

使球停在斜坡上

活動目標:

1、探索使物體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培養幼兒的合作性,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過程:

1、提供多種材料,讓小朋友自由探索。

2、小朋友相互討論探索結果。

3、再次操作。

4、師生共同討論探索方法、結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2、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分析:

重點:是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

難點:幼兒在感受過程中關鍵點是對於不同圖形中共用邊的感知與理解。

活動準備:

火柴棒若干根、記號筆、紙。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大家想不想學呀?

2、出示兩個三角形,提問:它是由幾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師變魔術

(二)教師啟發幼兒用火柴棍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徵。

1.請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兩個三角形。

2.請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3.請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

(三)幼兒操作活動,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1.出示記錄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進行指導。

3.活動評價。

(1)幼兒評價:拼得是什麼圖形?誰拼得好?為什麼?

(2)教師評價:表揚會應用公用邊的原理、注意用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較多圖形的幼兒。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班級進入區域繼續利用我們的棒來繼續變魔術,好嗎?

活動反思:

1.讓數學變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為什麼學生喜歡這節活動課,因為這節課直觀形象,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數一數,像玩遊戲一樣,有趣好玩。所以,數學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數形結合,用動畫片中的人物創設情境,聯繫生活中的數學等就是讓數學變得好玩一點,學生積極性才高。數學教學應該向語文課學習,讓學生能感知數的靈動,讓數學教學變得豐富多彩。

2.數學要多讓學生操作。

數學教學中,儘量讓學生多操作,多動手。學生在操作中感受會更深。滾一滾,如果要對低年級的學生説是很難説清楚的,但學生動手滾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就是讓學生多操作。

3.要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

有人説感覺器官用的越多,記得就會更牢固。這節課讓學生動手操作,用手去摸,動手去堆,用眼睛觀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器官。

4.瞭解學生,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

低年級學生在用語言表達數學問題時,有時候不太準確,這時候就不要強求學生記住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可以等一等,現階段只要讓學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讓學生討論。

不要小看這些小孩子,他們思維活躍,想法多樣,只要你給他們一個舞台,他們就會精彩演繹。在搭一搭這個活動中,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可以搭出哪些物體,學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給與了肯定和表揚。

小百科:趣味,漢語詞彙。意思是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興趣的特性;愛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繪本閲讀帶來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並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3、引導幼兒體會小黑魚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情,感受繪本中表達的勇敢、智慧、團結的精神,激發幼兒互愛、互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製作《小黑魚》PPT

2、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 伴隨音樂,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活動。

師: 如果你是一條小魚,生活在湛藍的大海里,會看到什麼? 幼兒利用已有經驗進行回答。

師: 大海真是一個奇妙的世界!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一個發生在大海里的`故事。

二、 根據提供的情節線索分段欣賞,尋找答案。

1、 觀看PPT圖1,認識小黑魚。

問: ①看到了什麼?

②誰最特別?

③這麼多小魚在一起心情怎麼樣?

2、 觀看PPT圖3,引導幼兒發現圖1與圖3畫面的不同之處,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發生了什麼事?

3、播放PPT圖 2,“一個可怕的日子,從海浪裏突然衝出一條又快、又兇、又餓的金槍魚。他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紅魚都吞的肚子裏,只有小黑魚逃走了。”

4、想一想,説一説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黑魚,你所有的好朋友都被兇惡金槍魚吃掉了,現在只剩下你一個人了,你的心情怎樣?”(引導幼兒説出害怕、孤獨、恐慌、傷心)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黑魚他是怎麼做的!小黑魚他逃到了大海的深處,既害怕,又孤獨,傷心極了。”(再看PPT圖3)

5、播放PPT圖 5 ,“大海里到處是各種各樣的奇妙生命。小黑魚遊呀遊,碰見一個又一個奇蹟。於是,他又高興起來。他看到了,水母像彩虹果凍······

師:“小黑魚怎麼一下子又高興起來了?”(引導幼兒説出:大海還有許多的朋友,小黑魚不再覺得孤單了等)

小結:小黑魚他很勇敢,當他失去了朋友時,雖然很害怕,帶着傷心的心情他沒有退縮,而是勇敢的繼續向前遊。

6、 猜一猜:“我們先不往下看,請你來猜一猜,小黑魚還會遇到誰喃?(指名幼兒回答自由發揮想象,教師給予恰當的評價) 師:“是不是和你們想的一樣呢,我們接着往下看吧。”

7、觀看PPT圖 6——PPT圖9

師:小黑魚都看見了誰?他們是什麼樣的?教師通過語言和身體

動作,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話來説。

8、播放PPT圖10

師:“看一看,小黑魚再次遇到誰了?”

師:“再次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小黑魚是怎樣的心情?他會和好朋友説些什麼?”

9、 播放PPT圖11,感受友誼

師:“我們來看看小黑魚是怎麼説的。”

10、 猜一猜:“如果你是小黑魚,你會想出一個什麼樣的好辦法,把大魚嚇走?”(鼓勵幼兒猜測,拓展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説:“如果我是小黑魚,我會??”)

11、 播放PPT圖12, 體會勇氣

師:“我們來聽聽小黑魚,想的什麼好注意。”

小結:“小黑魚和我們小朋友一樣都愛動腦筋,這個辦法真不錯!”

12、 播放PPT圖13,感受合作成功的快樂

師:“小朋友們,好好看着喲!,一件偉大而奇妙的事情就要發生了!”“小黑魚呢?”(引導幼兒説出最神奇的一幕,小黑魚變成大魚的眼睛了)

13、 播放PPT圖14,欣賞故事結局。

師:“小黑魚和他的朋友們在清涼的早上游,在陽光燦爛的中午遊,把大魚都嚇跑了。”

三、體會朋友之情,昇華情感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這本小黑魚這個故事嗎?” 師:“你們喜歡小黑魚嗎?為什麼喜歡他?”

師:“你們認為小紅魚有可愛的地方嗎?” (引導幼兒説出,小紅魚他們給小黑魚配合的很好,很默契)

小結:小黑魚他很聰明,當他遇到困難遇到難題的時候,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它.最後終於靠大家團結合作的力量,把金槍魚給嚇跑了,不管我們遇到怎樣的困難,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忙,相互鼓勵??!

四、情境表演中結束活動。

一名幼兒扮演小黑魚,其他幼兒扮演小紅魚,教師扮演金槍魚。當小魚們再次碰到兇猛的金槍魚時,緊緊地團結在一起,變成海里最大的魚,嚇跑了金槍魚。突出故事主題“雖然我們很小,但團結起來力量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