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教案集合四篇

精選幼兒園教案集合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63W 次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教案集合四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水的基本特徵,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離不開水。

2、激發幼兒樂於親近水,接觸水,熱愛乾淨水環境的美好願望。並能關注周圍的水環境。

3、鼓勵幼兒發動身邊的人一起積極參加節約用水活動。

4、知道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瞭解解水的基本特徵,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

2. 教學難點: 激發幼兒保護水資源的願望,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表明水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的圖片。

2.小水滴圖片,一杯水。

3.水污染圖片,故事《魚兒哭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我們的好朋友:“小水滴”想和小水滴成為好朋友嗎?説説生活中你見過的水是什麼樣的。

(幼兒自由交流)

二、活動進行

1.認識水,瞭解水。

(1)出示一杯水

請幼兒喝一下,説説水是什麼味道,什麼顏色

引導幼兒感受水的狀態(無色,無味,的液體)

(2)水是從那裏來的呀?

(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水從地下來,地球上儲存的水是有限的

2.感受水的作用

(1)水能為我做什麼呢?

幼兒回答(洗衣,做飯,每天喝水,小樹要喝水)

教師引導:生活中離不開水,人每天必須要喝水

(2)討論沒有水會怎樣呢?

幼兒自由討論

3.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觀看圖片 (局部地方缺水造成乾旱……)

聽故事《魚兒哭了》

幼兒説出“要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小結:如果沒有水地球上將沒有生命。所以我們要怎麼做呢?

怎樣做到節約用水呢?(自由交流)

三、活動延伸

音樂遊戲:魚兒水中游。

製作“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宣傳標語。

 小百科:

純水可以導電,但十分微弱(導電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屬於極弱的電解質。日常生活中的水由於溶解了其他電解質而有較多的正負離子,導電性增強。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認識一些安全標誌的基礎上,嘗試為幼兒園設計標誌。

2、明白標誌在人們安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領幼兒觀察、瞭解生活中常見的安全標誌。

2、安全標誌牌4套:禁止標誌、警告標誌、指令標誌、提示標誌圖片各3~4張。

3、小鼓、鼓槌一套;盒子一個。

4、多媒體教學資源:常見的禁止標誌、警告標誌、指令標誌和提示標誌。活動過程1、我會帶給各種圖片、照片、標誌等,讓孩子找出哪些是標誌,為什麼?並説一説這些標誌表示什麼意思,在哪裏看到過的?那裏我帶給的表示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多已經在前階段的活動中給孩子們認識過了。

(1)我會出示一個預設的標誌,比如:畫了一個小朋友在樓梯上奔跑,再畫上一條斜線的標誌,然後我會問問孩子這是在什麼地方啊,小朋友在幹什麼啊,這個標誌告訴我們什麼呢?奧,這個標誌就是要提醒我們在上下樓梯時不要奔跑。我設計這個環節的意圖就是讓孩子們透過找標誌、説標誌,明確標誌的特徵。

(2)教師要幫忙幼兒小結:標誌就是要能讓別人一看就明白、明白在什麼地方不能做什麼事情或者是能夠做什麼事情的。其實這是為後面的環節讓孩子設計標誌作鋪墊,起到一個暗示作用。

2、我會先讓孩子們看一段錄像,錄像中會有孩子們在上廁所時、上下樓梯時奔跑、推拉、打鬧的情景,還有在户外活動中孩子們做危險動作等情景,讓幼兒找找錄像裏危險的地方。

(1)看錄象、找危險,這個環節貼閤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因為錄象中有具體的事件和直觀的場景,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載體,它能充分調動起幼兒主動發現問題的用心性。找完錄象中有危險的地方後,我還會引導孩子們進一步討論在這些地方有哪些事情是能夠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夠做的,還有哪些地方可能會發生危險,需不需要標誌?為什麼?

(2)比如:在上下樓梯時可能會發生不安全的狀況,我就會讓孩子想一想設計標誌的話能夠設計哪些標誌,要畫些什麼,讓別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目的是為了幫忙幼兒,再次暗示幼兒把握設計標誌的重點和難點,激發幼兒設計標誌的慾望。教師這時也要及時小結:你設計出來的標誌是要幫忙別人一看就能明白它表示什麼意思;有的時候,同一個地方能夠設計出不同的標誌;有的時候,同一個標誌能夠出此刻不同的地方。

(3)然後就是幼兒設計標誌了。我思考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性,我會帶給給孩子三個層次的材料:對潛力較弱的孩子,我會帶給現成的、真實生活中出現的標誌,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就能夠直接運用到幼兒園裏了;對潛力一般的幼兒,我會帶給一些簡單、常見的圖片,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剪剪貼貼或者再添畫一些資料就能完成一個標誌了;對潛力較強的幼兒,我會帶給蠟筆、記號筆等材料供幼兒自己畫畫設計標誌。在分享與交流的環節中。

3、我會採用兩種方式:

(1)幼兒自己直接表述,説説我設計的標誌表示什麼意思能夠貼在什麼地方,然後讓大家來評判我設計的標誌對不對。

(2)讓大家來看,猜猜這個標誌是什麼意思,能夠貼在哪裏。之後教師要幫忙幼兒歸納小結出安全標誌的實際好處:是要讓別人看的懂的、能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的標記。從而起到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作用。

活動延伸:

我會讓孩子把設計好的標誌貼出去。還能夠搞一個“安全小衞士”的宣傳活動,讓全園的小朋友都能注意安全,人人來做安全小衞士。幼兒還能夠在午餐後、自由活動時再去找找幼兒園裏可能不安全的地方,再設計標誌;甚至到家裏、到社區裏去看看,為自己的家、為社區設計標誌。這樣一個羣眾活動就基本結束了。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知刺蝟的特徵以及秋天的特徵和秋天的水果。

2、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講述,大膽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看法。

3、體驗故事表演的樂趣。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認識蘋果、梨子等水果;

2、課件;

3、圖片、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水果嗎?你喜歡吃哪些水果呀?(小結:寶寶們喜歡吃的水果可真多)

師(出示背景圖):秋天到了,果園裏的水果也豐收了,我們來看看果園裏有哪些水果呀?

(小結:果園裏的水果真多,有蘋果、梨子、桃子、櫻桃,小朋友想不想去果園裏採水果啊?有一個小動物也想去果園裏採水果給它的寶寶吃,小朋友們想知道它是誰嗎?)

教師出示圖片(刺蝟媽媽):刺蝟媽媽是怎麼樣子的?

二、採用邊看圖邊提問的方式,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師:今天,刺蝟媽媽要到果園裏去為它的寶寶採水果吃,讓我們們來看看(出示圖片)

師:刺蝟媽媽走啊走,走到了哪棵樹下啊?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撲通,一隻蘋果掉下來)刺蝟媽媽嚇了一大跳,哈哈,刺蝟媽媽接住了這個蘋果。

師:刺蝟媽媽繼續往前走,它走到了哪棵樹下?看看又發生了什麼事情?(撲通,一隻梨子掉了下來)正好掉在刺蝟媽媽的背上。

師:刺蝟媽媽又繼續往前走,它走到了哪棵樹下?看看這回又發生了什麼事情?(撲通,幾棵櫻桃和一隻桃子掉了下來)也正好掉在了刺蝟媽媽的背上

師:現在刺蝟媽媽身上長滿了各種水果,小朋友覺得刺蝟媽媽現在像什麼呢?(會走路的水果樹)

師:現在刺蝟媽媽可開心了,它揹着各種水果要帶回家給它的寶寶吃呢,小刺蝟在家門口等媽媽回來,咦!小刺蝟看見一棵會走路的水果樹,小朋友這棵會走路的水果樹是誰啊?(刺蝟媽媽)

三、帶領幼兒看課件完整講述故事。

師:小刺蝟看到刺蝟媽媽可開心了,小朋友們開不開心啊?想不想再來聽聽這個好聽的故事啊?這個故事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刺蝟媽媽採水果》,讓我們豎起小耳朵聽老師再講一遍吧。(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四、表演遊戲。

師:故事講完了,刺蝟媽媽身上揹着各種水果,它是怎樣走回家的?哪個小朋友願意來學下刺蝟媽媽走路的動作?

教師請全體幼兒學刺蝟媽媽的動作走回家。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區分物體的大和小,懂得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3、尋找發現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重點難點

重點:能區分物體的大和小。

難點:幼兒能用“大”和“小”來表述。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

音樂《大巨人和小矮人》;視頻;大小不同的兩個盆;大小不同的蘋果、汽車、絲瓜、紙盒、球等。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

教師:“大巨人有多大,小矮人有多小呢?讓我們用身體來表現他們的大小吧。”播放音樂《大巨人和小矮人》引導幼兒在情境中感知大和小。

二、感知物品的大與小1、幼兒觀看視頻,教師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圖中的大和小。

2、教師逐一出示實物,如:蘋果、球等物品,請幼兒比較教師出示的物品並鼓勵幼兒説一説該物品的大和小。

3、小結:進行物品對比時要兩個以上的物品進行對比,不能一個物品來比較,分大小。三、遊戲:“大”、“小”寶寶找家。

小朋友們今天的表現都很棒,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吧。遊戲規則:幼兒選擇兩個物品進行比較,分出大和小後把它們送回相應的大家和小家。

四、延伸:户外遊戲《吹泡泡》組織幼兒户外進行《吹泡泡》

活動總結

為孩子創設情景化、遊戲化的教學環境,這是個從基礎入手形成大小相對概念的教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感知大小後,掌握大和小概念。在教學上打破了過去數學課的傳統模式,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寓數學教育於遊戲之中。

《綱要》指出“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探索的對象。”圍繞孩子剛入園的特點,讓幼兒在情境中感知大小,在比較中獲得概念,在玩遊戲中,藉着律動《小矮人和大巨人》和遊戲《大小寶寶找家》中感知大小不同的變化這一特徵的表象記憶,讓幼兒體驗大和小的不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注意到

了發展性原則,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從觀察、實踐、感知等方法入手,開展了一系列的與大小有關的活動,並取得良好的效果。調動幼兒己有的對生活環境的瞭解和生活經驗、情感體驗,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在整個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有所欠缺,使活動時間有所延長,同時有部分幼兒沒有機會來表現自己。總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對知識理解還是非常準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