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67W 次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汽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孩子們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怪車軲轆轆”,讓幼兒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欣賞、理解和學説短名,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主要情節,感受故事帶來的“滑稽”感。

2.學説短句:軲轆轆,軲轆轆,這是XX車。

3.願意參與操作活動並能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

活動準備

教具:故事課件、水果圖片。學具: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創設場景,激發傾聽興趣1.師幼跟着歌曲《汽車開來了》做律動進入活動室。

2.美麗的森林到了,我們把車停好坐下來吧!

3.你剛剛是開什麼車到森林裏來的?

二、理解故事主要情節(一)介紹主要角色明確傾聽重點。

1.森林裏有什麼?

2.今天森林裏真熱鬧,小猴子、小貓和小兔也來玩了。看!它們在森林裏發現了什麼?(它們發現了西瓜、南瓜和蘿蔔。)3.小猴子、小貓和小兔發現了西瓜、南瓜和蘿蔔會怎麼做?

(二)傾聽故事內容,理解“怪汽車”

1.請小朋友幫小動物們想想辦法,怎樣才能把西瓜、南瓜和蘿蔔帶回家?

2.你們想的辦法真好!小猴子也想了一個辦法,看小猴子想了什麼辦法?小貓和小兔呢?

3.狐狸警察在做什麼?它們會説什麼呢?

4.學説句式;小猴子想了個好辦法,把西瓜變成了一輛西瓜車,狐狸警察看到西瓜車在馬路上開很奇怪,心想這是什麼車?我們一起來告訴狐狸警察這是什麼車吧。

幼兒學説:軲轆轆,軲轆轆,這是西瓜車。

5.嘗試改編小貓想了一個什麼辦法?(幼兒學説:軲轆轆,軲轆轆,這是南瓜車。)小兔想了一個什麼辦法?(幼兒學説:軲轆轆,軲轆轆,這是蘿蔔車)。

(三)完整欣賞故事《怪車軲轆轆》,感受故事帶來的“滑稽”感。

三、變怪汽車

1.明確操作任務:

小兔、小貓和小猴子開着怪汽車高高興興地回家嘍。森林裏的其他小動物也想變出怪汽車開回家,我們現在就來幫助它們,好嗎?

2.你想變什麼怪汽車?(幼兒自由想象、講述想變的各種怪汽車。)3.幼兒操作(請幼兒自由拼裝怪汽車要求邊拼邊説)。

4.交流鞏固句式(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汽車,嘗試用短句説出汽車的名稱)。

你變了什麼怪汽車?

四、活動延伸:

讓我們開着怪汽車送給森林裏的小動物。

附:怪汽車今天森林裏真熱鬧,小兔、小貓和小猴子也來玩了,它們在森林裏發現了西瓜、南瓜和蘿蔔。小猴子想把西瓜帶回家變成一座西瓜房子,小貓想把南瓜變成南瓜房子,小兔想把蘿蔔變成蘿蔔房子,它們就滾着“房子”在馬路上走。狐狸警察看見了,説:“停!停!馬路上不能滾東西。”哎呀,那可怎麼辦呢?怎樣才能把西瓜、南瓜和蘿蔔帶回家呢?

小猴子想了一個辦法,它想如果把西瓜變成汽車就好了。它在西瓜上裝上輪子,把西瓜變成了西瓜車。小貓把南瓜變成了南瓜車,小兔把蘿蔔變成了蘿蔔車。它們開着車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大班投擲類遊戲教案:《投沙包》【1】

遊戲目的:

發展投擲能力,提高靈敏素質;培養投擲興趣,養成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

遊戲方法:

在場地上畫兩個8米長、6米寬的長方形。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每隊再分成甲乙兩組。甲組在長方形或圓形場地內,乙組站在兩端線或圈外(圖)。發令後,乙組用小沙包投擊甲組隊員,甲組隊員在場內機智地躲閃,如果被擊中,就退到界外。甲組隊員如接住投來的沙包,則可救回一個退出場的同伴。遊戲進行到一定的時間,甲乙兩組交換位置。最後,以被擊中少的組為勝。

遊戲規則:

1、投擲隊員不得進入長方形內投擲,裏面的隊員也不能出界。

2、界內隊員可以接投來的沙包。接住後,可以救回一個被擊中的同伴;如沒有接住,則算被擊中,應退到界外。

  幼兒園蒙台梭利教案:《投沙包》【2】

在心裏發展的過程中,身體運動的重要性應該給予強調。

目標

使寶寶感知沙包的特性,學習投擲的技巧。

準備

沙包兩三個,狼、狐狸或其他動物的圖片若干。

方法

1.出示沙包,請寶寶捏一捏、拋一拋、搖一搖、聽一聽,家長和寶寶一起玩沙包。

2.將動物圖片掛在場地的上方。

3.井解、示範投擲的方法(正面投),鼓勵寶寶將沙包投擲到狼或狐狸的圖片上,激發寶寶投擲的興趣。

4.反覆練習以上動作。

5.家長還可以依次示範頭頂沙包走、雙膝夾沙包、把沙包放在背上爬等動作,請寶寶模仿。

指導

投擲時重點讓寶寶練習單手臂投物,家長要耐心地邊講解邊示範,指導寶寶進行多次練習,從而使其掌握正確的投擲方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樂意與別班的孩子交朋友,體驗交朋友的快樂.

2、嘗試有動作有節奏的念出自己和新朋友的名字。

二、活動準備

1、櫻桃、草莓、蘋果貼紙若干,活動前貼於孩子額頭。

2、動物胸卡若干活動前貼於孩子的胸前

3、孩子們已經會做“找個朋友”這個遊戲

4、學習過有節奏的念名字

5、場地佈置:把位子刻意得擺放成兩個兩個一組的愛心形

三、活動過程

(一)迎新朋友

——小一班的孩子歡迎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引導孩子們用各種方式打招呼,如“你們好!”、“HI”、“HELLO”等。

——請小客人入座,各班猜測對方所在的班級,相互用響亮、有節奏的聲音來講述。如:一方孩子説:“他們是**班的”,另一方馬上回答到:“對,我們是**班的”。

(二)大家認識一下吧

——你們想和我做朋友嗎?那我們怎樣可以成為朋友呢?你們知道我是什麼班的老師嗎?知道我叫什麼名字嗎?

——老師示範有動作有節奏的説出自己的班級和名字,如:“我是小一班的,我叫***”,並拍三次身體的不同部位。

——老師也想和你們做朋友,你們也來介紹一下自己,象小珠珠老師那樣用有動作有節奏的話來介紹,讓老師和其他的小朋友都認識你,好嗎?

——老師和孩子在一起,用誇張的動作重複模仿剛才介紹自己名字的幼兒,以表示關注和應答。

(三)咱們交個朋友吧

——你們想不想和別的班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啊?你會怎麼和他交朋友啊————音樂遊戲《找個朋友》,引導孩子們尋找和自己胸卡一樣的小朋友做朋友。如:佩帶小鴨胸卡的孩子去尋找同樣佩帶小鴨胸卡的孩子,找到後做一些友好的動作,如握手、擁抱、微笑等。和好朋友聊一聊,相互詢問對方的名字

——用配合動作有節奏的話語來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新朋友。如:他叫***,他是**班的,並做不同的身體動作

(四)和新朋友做個遊戲

——集體舞《幸福拍手歌》,引導孩子們根據胸卡上的動物特徵和新朋友合作做動作,由老師評比出哪組或哪對好朋友合作做得最好,讓他們進行有節奏有動作的介紹彼此,然後大家就模仿他們的動作。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五、活動延伸

孩子根據老師提供的信封上的班級名稱及將要認識的新朋友的照片去各班尋找,然後請新朋友帶上胸卡,帶回活動室相互交談、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遊戲目標:

1.體驗參與科學認知活動的樂趣。

2.能認真仔細觀察事物。

3.瞭解小象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遊戲準備:

小象頭飾若干、大象等若干種動物頭飾一個。

遊戲過程:

一、導入

模擬小象喊:“媽 媽,媽 媽。”引起幼兒興趣。(出示玩具小象)

二、展開

1.引導幼兒觀察並説出小象的名字及外形特徵。

提問:“這是誰啊?”(小象)“你怎麼知道這是小象啊?”

教師逐一提問小象的耳朵、鼻子、毛皮、身體、尾巴四肢像什麼,發揮幼兒想象,幫助幼兒記憶。

教師小結:“小象的身體又高又大,有兩隻小眼睛、兩隻像扇子一樣的大耳朵、一個長長的鼻子、兩個大而長的象牙,身體後面有一條細細的尾巴,身體下面有四條很粗的腿。”

2.根據已知的特徵幫小象找媽 媽。

(1)指導語:“小象為什麼喊媽 媽呢?你們知道它的媽 媽上哪兒去了嗎?我們一起幫它找找吧!”

出示有許多動物的圖片,請幼兒從中找出小象的媽 媽。

(2)提問:“你從哪兒看出這是小象的媽 媽?”

請每位回答問題的幼兒説出2-3種大象的特徵。

(3)請幼兒將小象送到媽 媽那裏,引導幼兒模仿小象説“媽 媽好!”

教師模仿小象媽 媽説:“你跑到哪裏去了,餓了嗎?媽 媽給你帶來了好吃的。”

提問:“小朋友,你們猜小象的媽 媽給它帶來了什麼。”(幼兒根據經驗回答)

教師小結:小象喜歡吃青草、西紅柿、甘蔗和香蕉。請幼兒取卡片送給小象。請幼兒模仿小象吃東西的樣子,瞭解小象是用鼻子將東西捲起來送進嘴裏的。

3.遊戲:

(1)請幼兒説出圖片上其他動物的名字。

(2)遊戲:找媽 媽。

方法:請幼兒戴上動物頭飾,扮演“動物寶寶”迅速找到自己的“媽 媽”(動物卡片)。請“動物寶寶”説出“媽 媽”的名字。遊戲反覆進行。

三、結束

“動物寶寶”與“媽 媽”一起聯歡,感受歡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在説説找找玩玩的過程中,嘗試關注細小差異。

  教學準備:PPT、洞洞鞋若干雙(大小、顏色、花紋)、音樂:兔子舞、跳舞毯

  教學流程:

一、找找洞洞鞋,比較大小、與家庭成員配對

1、師:今天來了位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洞洞鞋,他躲在一個鞋櫃裏,請你來找一找。(出示鞋櫃)

2、師:這麼多的鞋子,哪一雙才是洞洞鞋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3、師:那你們猜猜這雙洞洞鞋是誰穿的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小小的)這裏還有沒有寶寶的鞋?

4、師:大大的鞋子是誰的?這裏有沒有爸爸的鞋子?爸爸的鞋子大大的像什麼?爸爸穿着運動鞋去幹什麼呀?爸爸愛運動所以力氣大。

5、比寶寶的大一些,比爸爸的小一些是誰的鞋子?你們覺得媽媽的鞋子怎麼樣?(漂亮、時髦)

洞洞鞋2:瞧!我家的鞋子可真多,爸爸力氣大穿大大的鞋,媽媽愛漂亮穿高跟鞋,寶寶最可愛穿小小的鞋。

二、幫媽媽找一隻鞋,體驗從整體到細節的觀察方法

今天媽媽打扮得漂漂亮亮要出門,她拿出新皮鞋,咦,怎麼了?

1、觀察媽媽的鞋子,感受一雙

師:媽媽穿這一隻鞋可以出門了嗎?為什麼?

2、教師小結:對呀,鞋子有兩隻,我們叫它一雙鞋子。媽媽要穿一雙鞋才能出門,那怎麼辦呀?快點媽媽快要急死了,我們來幫媽媽找找。

3、引導幼兒先關注整體,在關注細節

教師小結:終於幫媽媽找到鞋子啦!原來我們在找鞋子的時候不但要看他的顏色、大小,還要看看它的花紋。

三、遷移運用,整理洞洞鞋(進一步觀察比較進行配對)

1、師:這些洞洞鞋都只有一隻,他們也想要好朋友,快來幫忙找朋友。

2、互相檢查:

他們都是草莓的為什麼不能做朋友呢?

們是不一樣大的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眼睛真厲害。還有什麼好辦法讓他們比一比?(站站好,背靠背)我們來試一試。

這兩隻鞋子是一樣的嗎?我們先來看看前面,再看看後面,旁邊呢?喲!找的時候連小小的地方都不放過仔細看,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

3、用兒歌總結:《洞洞鞋的歌》

四、遊戲:踩泡泡

根據腳印、花紋踩泡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喜歡泥工活動。

2、學習團球,表現蘋果的特徵。

3、體驗幫忙小動物的樂趣。

4、鞏固紅、黃、綠顏色的匹配。

二、準備:

1、紅、黃、綠橡皮泥若干。

2、小動物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兔媽媽:"兔寶寶,秋天來了,樹上的蘋果都已經長大了,我們一齊去採蘋果,好嗎?"兔寶寶:"好呀!"大家一齊在音樂的伴奏下,來到蘋果樹下。

兔媽媽:"呀,蘋果長得可真多!來,找個地方站好,我們一齊來採蘋果。(聽音樂邊唱邊採)來,寶寶們,找張小椅子坐下來休息一下。

兔媽媽:"寶寶們真能幹,都採到了大蘋果。看一看,摸一摸,蘋果是怎樣樣的?"兔寶寶:"我的是紅顏色的,我的是黃顏色的,我的是綠顏色的,是滑滑的,圓圓的等。"2、引導幼兒學習幼兒用團球的方法表現蘋果的特徵。

兔媽媽:"今日,我們班還來了三位小客人,誰呀?(小黃貓、小紅貓、小綠貓),跟小客人打招呼。他們都想來吃蘋果,可是樹上的蘋果沒有了,怎樣辦?我們就用橡皮泥做一些圓圓的蘋果,送給他們,好嗎?"教師邊講邊示範,先取一支橡皮泥,放在手心,用力團呀團,揉呀揉,看一下,圓圓的、滑滑的,那就能夠了,最終插上一個蘋果柄。啊!一個大蘋果做好了,真香呀!

兔寶寶們,我們一齊來做大蘋果吧。

幼兒操作,教師適當指導。

3、分享活動歡樂,積累經驗。

兔寶寶呀真聰明,做了這麼多的蘋果,這些小客人口水都快流出來,趕緊來餵給他們吃吧,注意,小紅貓喜歡吃紅色的蘋果,小黃貓喜歡吃黃色的蘋果,小綠貓喜歡吃綠色的蘋果,誰來,(啟發幼兒用語言大膽表述,練説,"-----,我給你吃紅蘋果。")4、共同遊戲,感受助人的愉悦之情。

小客人的肚子都吃的飽飽的,來,讓我們一齊跟他們唱唱歌,跳跳舞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幼兒雖然每天都刷牙,可是他們不太瞭解刷牙的好處和刷牙的方法。因此我們安排了這一有意義的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門牙,尖牙和槽牙。

2、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活動準備:

1牙齒的模型,正確刷牙的方法的掛圖。

2教師事先和家長共同備課.

3小朋友刷牙的錄象.

活動過程:

一、互相問候,公佈

幼兒在家中每天刷牙的人數。及時表揚。

二、出示牙齒的模型,引導幼兒.

1、引導幼兒認識牙齒模型。從外型上了解牙齒的不同,並説説牙齒的作用.

觀察牙齒的模型,從外形上認識牙齒的不同。

2、觀看錄象,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三、刷牙方法。

1、統計班級中每天刷牙的人數,及時表揚。

(1)出示掛圖提問:這樣刷牙對嗎?

(2)邊指掛圖邊講解刷牙的方法。

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刷牙?

(3)幼兒練習

用食指做刷牙的動作練習。

(4) 幼兒練習兒歌,

(5) 邊讀兒歌邊刷牙。

(6) 鞏固練習

1、分小組上講台表演刷牙的方法,下面的同學念兒歌。

2、表揚刷牙方法正確的幼兒。

活動反饋:

通過活動和幼兒認識了,門牙,尖牙和槽牙,並初步學會了正確的刷牙方法,家長和幼兒都十分的開心。

家長走進教學校

武術散打(大班)

(重點領域: 體育)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都十分喜歡看武打片,對裏面的一招一勢更是模仿的十分起勁,因為武術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可以訓練人們的反映和力量,恰巧我班顧苗苗的爸爸有這一個特長,小朋友們能充分的調動出自身的興趣和積極性。

活動目標:

1、學習武術散打的基本要領。

2、宣傳武術為中華民族千年的精華積累,發揚全民上下健身的精神。

活動準備:

聯繫好散打運動員,配合幼兒園提高這次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導入活動。

“你們好,我是苗苗的爸爸,我是一名散打武術教練,你們看過武術片嗎?好下面請這兩個小哥哥表演武術給你們看。”

二、幼兒觀看武術表演。

1、請兩位小哥哥表演武術給你們看。(幼兒觀看武術表演。)

2、剛才兩位小哥哥做了哪些動作?

三、幼兒模仿學習武術散打的基本動作。

1、請武術小哥哥示範武術散打的動作。

2、剛才這兩位小哥哥做了哪些動作。

3、誰來跟着兩位小哥哥學一學武術的動作。

(請一名幼兒來嘗試)

4、跟着哥哥一起來學習武術表演。

5、幼兒重點學習武術中的出拳動作。

6、請個別幼兒示範表演。

四、放鬆遊戲

幼兒自由的放鬆手臂腿腳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圖片觀察,大膽想象,並進行表達。

2、知道不能一個人亂跑,不隨便離開集體。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説完整話的好習慣。

4、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圖片。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聽聲音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新朋友,請你聽一聽是誰來了。嘰嘰嘰嘰。是誰來啦?

二、教師依次出示圖片並引導提問。

1、出示圖片二:

這是一隻什麼顏色的小雞?那我們就叫它小黃雞。

這隻小黃雞張開着翅膀,它在幹什麼?它為什麼要跑?

小黃雞在幹什麼?(出示老貓)

這是誰?貓咪在幹什麼?

小黃雞邊逃嘴裏還會怎麼説?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貓咪看見小黃雞逃跑,它會怎麼説?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連上小雞説的話。

這隻小黃雞怎麼會在這裏玩?它的媽媽在哪裏?

我們一起來找找小黃雞的媽媽。

2、出示圖片一:

小黃雞的媽媽和其他的雞寶寶在哪裏?在幹什麼?

你們看小黃雞在做什麼?

你們説雞媽媽能聽見嗎?它會來救小黃雞嗎?

雞媽媽會怎麼做?

3、圖片三:

雞媽媽來了嗎?噢,它真的聽見了。

雞媽媽是怎樣救小黃雞的?(引導幼兒做動作來想象雞媽媽是怎麼趕走老貓的,請幼兒表演。)

你們説這隻小黃雞聽話嗎?

雞媽媽會怎麼樣?

4、出示圖片四:

雞媽媽會對小黃雞説什麼話?

小黃雞它幹什麼了?它的頭怎麼樣?為什麼?(因為小黃雞覺得自己很難為情,自己太不聽話了)小黃雞會怎麼説?

三、教師總結性講述。

1、這四幅圖畫組成了一個故事,叫《不聽話的小雞》。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完整講述。

3、小結。

教學反思:

這節活動主要是通過一張張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作為引導者,通過教師的提問引導幼兒一步一步的進行講述,然後再完整的講述故事。幼兒對這些圖片很感興趣,引起了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認真的去想去説,然後完整的講述故事,同時還明白一個道理,幼兒知道了不能隨隨便便的離開集體,否則會發生危險,要學會保護自己。這節活動,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能夠看圖完整的講述故事,還有個別幼兒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整的講述。 活動是通過小黃雞不聽媽媽的話,離開集體自己獨自出去玩遇到了危險,大花貓差點把小黃雞吃掉,最後雞媽媽把大花貓趕跑,救出小黃雞的故事。意在教育幼兒不能獨自離開集體,否則會有危險。以後要聽媽媽的話,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欣賞名曲,感受小草在春天成長的喜悦。

2、通過律動、道具感應曲式ABA’B’。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説説歌曲意思。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

1、 故事圖片:主題1、2

2、 道具軟墊、紗巾

教學隊形:

坐時半圓形、遊戲時散型。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名曲,感受小草在春天成長的喜悦。

難點:通過律動、道具感應曲式ABA’B’。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寶寶感覺到春天來了,高興地跑到花園看花,可惜一朵花也沒有,寶寶覺得好失望喔!突然間聽到一陣細微的聲音,原來是小草要長大了!我們來聽聽小草是怎樣長大的!

(二)、創意造型:肢體意識——曲式ABA’B’

1、幼兒靜坐欣賞音樂,教師隨音樂做簡單的動作示意。

?????? 提問:小草是怎樣長大的?(慢慢長大)需要什麼?(陽光、雨水)

2、肢體延展活動

? (1)幼兒嘗試創編小草慢慢長大的動作。

(2)教師小結並示範做動作,幼兒模仿老師肢體各部位做出小草長大狀。

師:“小草在土裏待了一個冬天了,它好渴望快快長大,它努力地長啊長,慢慢地它一點一點的長大了。我們讓手指學學小草慢慢長大。”(教師邊引導邊用手指演示)

A:手指伸展(小草長大)

B:全身飛舞(陽光明媚、風和日麗)

(3)即興動作

師:“剛才,小朋友編出許多小草長大的動作,現在,我請你們聽着樂器聲和指令來表演小草長大的過程

幼兒依老師指定的肢體部位做小草長大狀。

(三)、感應曲式:音樂律動

1、律動:肢體感應

師:小草鑽出泥土一看,原來是春風姐姐和陽光仙子在幫助它,它才能順利的鑽出泥土,才能長那麼大,小草真開心,讓我們和小草、春風姐姐、陽光仙子一起來跳跳舞吧。

(1)教師逐段講解動作,幼兒學習。

(2)幼兒聽音樂做律動:

A段:肢體慢慢高舉再縮回,4/8來回2次。

尾句突強和絃:一躍而起。

B前段:揮動雙臂,如春風起舞

B後段:指尖四處輕彈,如陽光仙子(語詞:陽光仙子來做伴)

2、道具

(1)軟墊花盆

師:花盆裏還有一顆小種子沒有長出來,我們一起來幫幫它。

① 教師逐段講解動作,幼兒學習。

② 幼兒聽音樂做律動:

A段:小草造型移動感應輕巧的8拍樂句。

B前段:春姑娘翩翩起舞

B後段:陽光仙子灑陽光(可以用腳尖來灑陽光)

A’段:腳步堅定大聲,雙手彎舉,做強壯模樣感應強的8拍樂句。

B’段:同上B段

(2)紗巾小草

師:“這裏還有一顆紗巾小草沒有長出來,我們再來幫助它。”

① 教師逐段講解動作,幼兒學習。

② 幼兒聽音樂做律動:

A段:紗巾塞在手掌中,另一手隨音樂輕抽紗巾,突強和絃全部抽出。

B前段:揮舞紗巾

B後段:紗巾在空間四處點灑。

A’段:有力度的輪手抓紗巾。

B’段:同上B段。

(四)、結束:“輕輕”的小草

師:“小草們在慢慢的、安安靜靜的長大,我們別打攪它們,輕輕的踮起腳尖……。”

教學反思:

在奧爾夫音樂—小草的春天教學活動中,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僅感受到了音樂神祕感及突出表現的強力度帶給人的驚愕、震撼的感覺並且學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力度的變化,本節課的順利完成,是因為在活動中我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在教學過程中,以故事為引導,使幼兒在故事的情景下,學習用肢體動作創造造型,大膽地表現小草長大和風和日麗的情景,在活動中,我注重情景的創設,運用了嘗試、鼓勵的方法,讓幼兒大膽地創編,表達自己的情感;注重了幼兒的想象和創造,並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地選擇,又根據所選擇的內容與老師和同伴交流。整個活動引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滿足了幼兒探索的需要。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是: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湊,課堂氣氛過於活躍,缺乏一定的情景感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己音樂的素養,更好更美地用音樂的語言感染幼兒,真正使藝術活動是美的薰陶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