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3W 次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夜色》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歌,本文以小朋友對夜色的情感變化貫穿全文。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以學生為主體,依據學生的學情特點,儘可能給學生創設豐富的情境,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夜色中。

教學時,由於是第二課時,我先讓學生朗讀,然後指名學生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接着我讓孩子們自讀第一小節,並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體會感悟自己對夜晚的感受,並仿寫句子,同時指導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讀課文,讀出害怕的語氣。然後,我讓學生們讀第二小節,引導學生在自由讀,指名讀等形式的讀來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看看課文中的我有什麼變化,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於是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戰勝了對黑的恐懼,發現了夜晚也很美麗。“從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見小鳥怎樣在月光下睡覺……”是一幅多麼寧靜的圖畫呀!小鳥在潔白柔和的月光下靜靜地睡着,好像還做了個美夢呢!多麼美麗的世界啊!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夜景,並通過課件播放“美麗的夜景”圖片讓學生體會夜晚的美麗。接着指導學生抓住這些主要句子通過讀來體會夜晚的美,最後,我讓學生並帶着自己對夜色的理解齊讀課文,讀出我的膽子由小到大的原因。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麗,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獨特的風景,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從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時間安排的不妥,在教學第二小節時,學生沒有充分讀的時間,所以對第二節的感悟理解不夠到位。另外信息技術運用比較單一,沒有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的巨大力量。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能力,努力學習信息技術並運用於教學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畫家鄉》一課在新課標語文第二冊的第六組課文中的第三篇課文,讀着《畫家鄉》,好像置身在一座百花盛開的大花園裏旅遊觀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傾波濤,海底藴藏着豐富的寶藏。你看,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別有風光。你看,連綿羣山,威武雄壯;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雲霄。你將再次感受到我們祖國是那麼偉大,它像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東方,像一隻高昂着頭的雄雞在放聲歌唱。歌唱壯麗的河山,秀美的風光,歌唱富饒的土地,豐富的寶藏;歌唱勤勞智慧的各族兒女,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這難得的閲讀材料,應該讓學生好好感悟,讓孩子們好好欣賞,使他們從小熱愛我們的祖國,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讓他們提起畫筆,用絢麗的色彩,把祖國大花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更加妖嬈。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怎麼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從以上《識字2》這一課的教學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主動質疑,學會質疑,善於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從而使整堂課充滿着活力。

(一)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創新

首先,我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努力營造寬鬆、和諧、愉悦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讀、敢説、敢問、敢答。如“你們也想讀一讀這麼好聽的兒歌嗎?(生:想!)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話語,無不在激勵學生。有了一個輕鬆、和諧、質疑的環境,孩子們才會大膽地想、盡情地説,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其次,教師少問,鼓勵學生多問。課堂上,讓學生多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教師的提問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兩處重點提問──“你從這篇韻文裏讀懂了些什麼?”和“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質疑,讓他們學會提問。例如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提出“你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雖然一年級兒童年齡小,但是他們的好奇心卻是最大的,也最愛問“為什麼”。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後,我又提供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他們説説: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提的問題雖然涉及到詞語的理解比較多些,但這也反映了他們的真實學習情況。而葉健斌小朋友提的問題着實讓我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他是個很好問的孩子,平時上課總喜歡給大家提些意見和建議。對於他的好問,我一直鼓勵和支持。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給韻文加題目”的建議,這也得益於平時我經常鼓勵學生質疑。學生敢於質疑,説明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了。有時即使是離題或“冒犯”老師的問題,也應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有問有答。

再次,要善於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他們的腦子裏裝着許許多多奇異的火花,只要得到一個小小的思維空間他們就會發揮想象,開始創新。上述案例中,當一個學生提出要給韻文加標題的建議後,我就抓住這個閃光點,引導全班學生去深入思考,開闊思維。於是,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歪着腦袋在思考到底取什麼名字好。接着,個個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還説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説──我想給它加個“懂禮貌”的名;有的説──我想讓它叫“三字歌”,因為這則韻文跟我們念過的“三字經”很像,都是三個字三個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還有的説──我想給它取名為“好孩子”。最後經過討論,決定採用“好孩子,人人誇”這個題目。

(二)用“活”教材,不斷生成課程資源

《識字2》是一篇識字課文,它是以識字寫字教學為重點的。但由於本篇課文思想教育意義強,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學生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自行發現,自主質疑,自行建構了文本的意義,這就是課堂教學不斷生成的課程資源,我們老師就應該用心引導,使這部分課程資源被利用起來。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本課教學中,這個創新點是由學生自己挖掘的。沒有葉健斌小朋友的“好問”,就沒有了“給韻文加標題”的“創舉”。而我只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和諧、質疑的環境,讓他們大膽地想、盡情地説,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有生機,才有活力。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核心提示:《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敍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語言比較零...

《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敍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語言比較零碎,語言缺少感染力。我覺得正是自己對學生的預設不足,課前沒有備足學生,才導致課堂生硬缺乏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學習第四節時,我可以先承接上一節引導學生想象,現在兩隻鳥蛋正舒舒服服地躺在鳥窩裏,你猜,在鳥媽媽的孵化下,過幾天這兩隻鳥蛋會怎樣?雖然它們現在還是蛋,但我們可以想到,(放鳥叫聲)聽!——説説你彷彿聽到了什麼嗎?(擊出示鳥兒在藍天中飛翔圖)看!——説説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嗎?然後邊讀邊想象,把自己當作小男孩讀詩歌第四節,再播放幻燈展示鳥兒自由生活的畫面、人與鳥和諧相處的照片進一步激發孩子熱愛鳥類、熱愛自然的情感,從而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識字1》是一篇向小學生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詞串。全文字數不多,僅4行12個詞語,24個字,讀來琅琅上口、韻味十足,讀後覺得了解頗多,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覺得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説非常有學習的必要。

為什麼這樣説呢?回顧教學中的一些細節,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學中當我問到:“孩子們,你們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日嗎?”孩子們爭相發言:情人節、聖誕節、萬聖節、兒童節、婦女節、國慶節、元旦節、春節。此外再也無人回答。看着他們安靜的小臉,我知道孩子們再也不知道其他的節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們回答出來的節日名稱,就覺得心有點隱隱作痛。

當我在學習這四個傳統節日的時候,又問了他們,這四個節日分別是哪一天?僅有個別孩子知道中秋節是8月15日,大多數的孩子竟然是一臉的茫然。

我知道這怪不得孩子,因為我們國家只是最近幾年才把那些傳統節日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們才有時間帶着孩子及全家去慶祝、去歡度。“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孩子們是幸運的,今後他們一定會在度過這一個個傳統節日之後熟悉並牢記這些節日的。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還隱約感覺到家庭傳統教育的缺失,現在的家庭,有幾位家長不知道這些節日的?為什麼孩子不知道?原因應該就是家長只顧帶着孩子慶賀,滿足孩子的願望,卻不知道在慶祝的那一天告訴孩子這個節日的相關知識。試想,如果每一年的傳統佳節都能夠告訴孩子一遍,孩子現在大多8歲,也應該在這些年中耳熟能詳了吧!今天回答不出這些節日的時間的尷尬應該不會出現。

這種現象還透露出孩子留心觀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過這些節日的時候,家庭、學校、社會、媒體,都會有一些慶祝活動的,為什麼他們只留心於這些慶祝活動,而不去關注活動是慶祝什麼的?

看來,教學並不是全部,在教給孩子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教給孩子一些觀察生活、瞭解生活的技能,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孩子情感的目的,才能有效的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遊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談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沒有夥伴和朋友的生活才會孤獨。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才會很快樂。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識字、寫字,用“聯繫上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圍繞教學重點,我這樣展開教學:

在識記生字時,我重點指導學生認讀有困難的生字:鳥窩、孤單、鄰居、招呼。我先讓學生説説你用什麼方法記住了哪個字?再作總結:結合圖片識記“窩”,認識子字旁、倒八。接着指導寫“招呼”: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口字旁寫得小而靠上。

在精讀課文時,我指導學生感受樹和喜鵲的孤單和快樂。

1.指名分段讀課文,填空:樹和喜鵲一開始______,後來_______.

2.樹和喜鵲一開始為什麼孤單?

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三個“只有”、“一棵樹、一個鳥窩、一直喜鵲”,體會“孤單”的意思,明確聯繫上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3.樹和喜鵲後來為什麼快樂起來了?

讀第3、4、5、6自然段,體會小樹和喜鵲有了鄰居之後會做什麼?小樹小樹,當你長出第一片葉子的時候,你想對鄰居説什麼?喜鵲喜鵲,你有了那麼多鄰居,可以和鄰居一起幹什麼?

師總結:有夥伴才快樂!

我的不足之處: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面,學生課文讀得不夠充分。對於讓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我有些模糊,不知到底如何用具體的方式指導學生讀課文。以後在這方面我會多思考、多努力。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司馬光》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學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並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人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光想到的是缸裏的水離開人。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小學低年級閲讀教學中,如果能夠發揮想象空間的內容太少,學生的想象力發展會受到嚴重影響。錯過了機會,以後再彌補會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這篇課文中,不僅藴涵着思維發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我通過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如: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激發學生的情感。可以看出,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在閲讀中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

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語文教材藴含的創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特地在課前安排了兩則腦筋急轉彎。在結尾處設計了發散思維的訓練“如果你是這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怎樣做?”為了證明的聰明,都踴躍發言。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儘管小朋友想的辦法在當時當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這閃爍着求異思維的火花,我們教師一定要讓它燃燒起來。倘若用批評、訓斥來澆滅它,簡直是一種犯罪。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

我覺得這課時我做的不夠好的是缺少了寫的環節,雖然第一課時裏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後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節:一()假山,一()缸,一()(),我只要求口頭填,其實後來才想到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裏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儘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着、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儘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在教授《畫家鄉》一課時,我隨機讓孩子們説一説自己的家鄉在哪裏,很多孩子回答“清怡小區”“宣家小區”等家庭住址,看來他們根本就不懂什麼是“家鄉”。於是,我給孩子們做了簡單的講解,然後又讓孩子們進行了回答,這次孩子們的答案回答到了點子上,他們有的説自己的家鄉是沾化,有的説自己的家鄉在青島,有的孩子甚至能夠説出自己家鄉的一些特產。通過這種説話訓練,孩子們樂於表達了,也為他們進一步瞭解和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更激發了孩子對自己的家鄉的熱愛。

接着,我即興介紹了自己的家鄉。我的家鄉在內蒙古,我介紹了我們那裏的風景和特產,孩子們一直認真聽着,興致勃勃的樣子,接下來學習的這整個的一節課,孩子們的狀態都很好,整節課下來效果非常好。

平時的授課中,我常常會以教材為中心,教材中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就直奔主題,把很多説的環節討論的環節都省略掉了,為了給複習鞏固和練習留出更多的時間。可是實際上,有時候孩子們對課文無法做到很好的理解,或者產生不了一定的興趣,那麼孩子們這一節課勢必對課文和生字的掌握和理解都不夠好。教授《畫家鄉》我隨機介紹了自己的家鄉,使孩子們產生了對祖國各地不同“家鄉”的嚮往和興趣,使得接下來的授課順理成章。

在《語文園地六》的學習中,讀讀背背這一部分內容,我又聯繫了地圖,向孩子們介紹祖國各地不同時間的不同景象,使孩子們進一步體會到了祖國的神奇,接下來的背誦就越加輕鬆了。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明白了聯繫生活實際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後的教學工作要多運用生活引導教學。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胖乎乎的小手》這一課,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爸爸媽媽和姥姥讚美蘭蘭的話後,老師總結:“蘭蘭會幫爸爸、媽媽、爺爺做很多事,所以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畫的小手。”這時,課堂上傳來吃吃的低笑聲。我才猛然醒悟,説漏嘴了!文中沒寫爺爺,説的是姥姥!怎麼辦?我索性將錯就錯,連忙擺擺手説:“別笑!別笑!蘭蘭跟你一樣也有爺爺啊!你能猜猜,她為爺爺做過什麼事嗎?”這下,學生勁頭來了,有的説:“她為爺爺買過啤酒。”有的説:“他為爺爺拿眼鏡。”有的説:“他為爺爺敲背。”……師説:“你們猜的都不錯。蘭蘭確實是個孝順的乖孫女!你們説的她都幹過。”老師緊接着問:“蘭蘭跟你們一樣讀一年級了,她為同學,為老師做過什麼呢?”同學們又踴躍發言。其中有個上課老走神的小男生高高舉起小手,説:“老師,我來!我來!”他笑着説:“我想,她會為同學拾起掉在地上的鉛筆,因為我就為後面的同學撿過。”聽到這話,我心裏一樂!小傢伙,居然能設身處地地替別人想。看來孩子們已深刻地領悟了課文,蘭蘭的形象已引起了他們的共鳴……不知不覺下課了,我正坐在講台前與一個學生談話,這時,“蹬蹬蹬……”跑上來兩個女孩,來到我背後,“咚咚咚……”一聲不響地幫我敲起背來。我好激動,情“”自信眾信!緣來有你!不自禁地説:“舒服!”同時又生出無限的感慨。

教學反思:

課堂上一個不經意的小插曲,引起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功效。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學應該是充滿親和力的過程,課堂是師生對話、共同成長的綠色生態課堂。要是我們的課堂禁錮學生的自由,當學生聽到老師説漏嘴,不敢笑出聲,也就不會有此精彩的片段。因此我們的課堂應該關照到學生真實的生命存在,關照到他們的心靈成長。

二、教學需要預設,但應更注重於課堂上的即時生成。如果當時教師説錯嘴後,只是承認錯誤説:“哦!對不起!老師説錯了,應該是姥姥。”然後繼續按照原來的預設教學。這樣做,也許你給孩子一個朋友式的印象,同時也會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但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將錯就錯的教學更深入人心。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

三、《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正是課堂上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才會有學生設身處地地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才會有學生爭着上來給老師敲背,演繹出濃濃的師生情。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為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導入新課時,我先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接着再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猜這是什麼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這課的導入方式是為了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閲讀期待。

2、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着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閲讀境界。

研究課《咕咚》反思

《咕咚》是第二冊一篇圖文並茂的童話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淺易易懂,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那麼,如何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學訓練課,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指導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設疑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理特點,形象有趣,富有懸念性的東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於是,我採用了實物作了一個實驗,用木瓜在高空仍進

水桶裏,發出咕咚的'聲音,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什麼聲音,你想知道嗎?接着板書:咕咚,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二、圖文結合,感知課文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我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幫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聽錄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3 幅圖,把3 幅圖連起來問: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圖文對照

,學生自學討論:哪些自然段寫了1 、2 、3 幅圖。這樣圖文對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討論自學,很快地理解了課文的意思以及它們的聯繫,並能看着圖,用自己的話把課文的意思説出來。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

本文的重點是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讓學生在看懂圖意,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當聽到咕咚聲音時,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樣做?誰做的對?為什麼?接着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重點,因勢利導,指導朗讀,如:小猴兒,大夥兒説的活要讀出驚慌緊張的語氣;野牛説的話應不慌不忙,表現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別人跑,弄清事實真相。這樣,通過多次反覆朗讀品味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四、角色演評,滲透德育

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昇華。教學《咕咚》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展開想象,進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強調對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後,可讓學生進行角色獨白,並對角色進行評點,使學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評點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學生要學習野牛做事弄清事實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導方法的結合運用,我的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情操也得到陶冶。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這節課給了我啟發,我覺得朗讀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讀中激發了學習興趣,在讀中自學了生字詞,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在讀中獲得了自己的感悟。朗讀,使學生嘗試了自我學習;朗讀,也讓我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1、把“讀”作為教學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實踐了一個樸素的思想——重複—重複—再重複。在螺旋遞進的重複中,學生對於課文中出現的字、詞、句進行了感知,在不斷地詞句“拼裝”中,巧妙地實現了課文內容梳理、字詞鞏固、理清脈絡等三大目標。也許,這就是語文教學中整合思想的一種體現吧。

2、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閲讀的獨特感受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惜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創新的閲讀。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張揚個性,如“讀了這句話你想問什麼?”“我們家的電視還會變頻道嗎?為什麼?”這些開放性的問題。都使學生對課文作出了各自獨特的思考,因此,學生對問題作出了多元化的解答,也從中學會了自己品讀、揣摩、推敲課文。

3、多元朗讀,培養學生能力

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努力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課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讀、演、議中體會“關愛他人”這一中心。在默讀、合作讀、引讀中探究課文內容,在表情朗讀、讀中想象,讀讀背背中深化課文中心。

我在想:如果每一節課都象上這節課那麼成功,那我的語文教學將會上一個新的台階,孩子們也會在這樣的教學中,如魚得水!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紀念》是以“愛護”為主題主體課文,這篇課文借動物給自己造小亭子留什麼紀念為故事,告訴學生:最珍貴紀念不是刻上什麼字,而應像小刺蝟那樣在亭子周圍種上花草,愛護它、美化它。讓學生從小樹立愛護公物、愛護建築物的良好習慣,同時掌握課文中優美的詞語和認讀部分生字。本篇課文有兩幅插圖,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為了達到教學目的,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利用教師談話和觀察圖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觀圖中很有興趣進入課文的學習。在觀察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在聽、看、認、貼的活動中,借圖認識部分生字,滲透看圖識字,並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學生熟讀課文和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在識字遊戲中,充分利用動物卡、鮮花識字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讓學生在享受中體會識字的樂趣,從內心激起自主識字是願望,達到識字是目的。

3.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在互讀、互學、互評中,進行互相幫助,互相評價。在互讀、互評中發現別人的優點,指出不對的地方,使學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技巧。

4.在課後拓展中讓學生收集有關動物、植物的圖片製作剪貼報,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瞭解有關動物、植物的知識,滲透環境保護的教育,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5.在參觀公園,為公園的動物、植物寫保護的標語,是結合實際教育學生,保護環境,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一、在情境中學文,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課堂上我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一開始我創設情境,介紹大自然媽媽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欣賞春夏秋冬的四幅圖,欣賞圖片;接着讓學生讀準讀通兒歌,然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後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象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二、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帶着拼音跟生字寶寶打招呼、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摘桃子游戲。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三、重視學法,學以致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上課時着重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一是在識字時讓學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然後全班交流總結方法,對識字方法進行總結,並板書,如編兒歌,加一加,形象識記等方法。二是在指導課文朗讀時,讓學生先觀察教師朗讀時的表情,然後總結,這就是想象讀;接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演,並告訴大家這是表演讀。

設想得總是比較好的,實際操作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學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課,比較新鮮,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學生開火車讀生字時,居然有個學生不敢站起來讀,這讓我覺得很為難。由於課堂沒把握好,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以説促讀,説中激情。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欣賞完大自然媽媽禮物後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四季還有什麼會説,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説我是秋天”。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快樂的節日》是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的一首詩歌。這首詩歌共三節,通俗易懂,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孩子們在過節時的快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獨立認識文中的三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熱愛生活、享受快樂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利用課程的整合手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開始。”,這句話一點不假。如在這節課上,我利用播放與課文內容相符的音樂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讓學生隨着《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由於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之間也存在着個性差異,因此他們的體驗也會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用“你心情怎樣?你想怎樣去讀?”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説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摸索、體驗。再次、重視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時,我建議學生們自己摘、讀好詞好句;模仿文中的其中一句話,自己説一句。這一環節讓學生覺得自己是本堂課的小主人,學習的積極性更加高了,同時模仿寫句子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他們的想象空間,從知識、能力方面進行了學習。由於前面的摘記好詞好句,我們在平時的彈性作業中也有做,所以這一環節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當然,這節課上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讀中體驗,在讀中學習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去完成,可以讓學生具體説説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體會到了快樂,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去品讀句子,昇華感情!又如:聯繫生活實際不夠,可以讓學生通過回憶生活中使你感到快樂的事情,讓學生帶着這份體驗去品讀文本,可能學生在朗讀時,更有激情。

《快樂的節日》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語言優美,適合朗讀。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視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學會生字,讀好課文。同時,就發揮文章語文特點,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感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激發學生實現未來的理想和願望。

這節課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歌曲導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課堂氣奮,對學習本節課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體現了自主學習與同伴互助的教學理念。通過自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進一步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在自主學習後我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進一步讀準字音,互相糾正錯誤的發音,這又體現了同伴互助的教學理念。學生在小組內表現的積極主動、學的輕鬆、學的愉快。

四、讓學生充分的説。學語文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會説,所以在這節課上我通過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的讓學生充分的去説、儘可能的去説,以次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達到學習語文的最綜目的。

五、在展示中體驗成功的快樂。為了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我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寫字成果,從而起到相互學習的目的。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文中通過小朋友畫家鄉體現出小朋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小朋友畫的家鄉是美麗的,同學們在讀的時候能讀出來,但是還沒有完全投入,特別是在讀“那麼……那麼……”句子的時候,經過反覆朗讀之後才有所體會。最後讓孩子們也畫自己的家鄉,可是實實在在帶着美好的熱愛家鄉的心情去畫的寥寥無幾。難道我們的家鄉不美嗎?畫不好,怎麼會寫好呢?反思我們是否缺乏對孩子家鄉美的教育,在閒暇的時候,我們帶孩子走近大自然,讓孩子感受家鄉的美,有嗎?在十五年前,我曾經多次帶着孩子們走進自然,他們感受到了家鄉的美,也感受到了接觸大自然的快樂,而今天我們缺少的教育太多太多了,只是課堂上的感受而無生活實踐中的感受同樣是缺憾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