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大海睡了》教案設計四

《大海睡了》教案設計四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7W 次
《大海睡了》教案設計四
教材簡析
《大海睡了》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9課。本課涉及的主題聯繫學生生活積累,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使學生們在對大海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感受詩歌的語言、情境。
學生分析
本課是一年級的語文課並涉及到一些自然常識。一年級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讀課文、能用簡單的語言描繪畫面內容,能根據畫面內容展開想像,還可以根據一定的目標收集相關的資料、圖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及背誦課文。
2.能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範字,按筆順正確書寫生字,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通過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美,體會詩句描寫的大海夜景,展開聯想、想像,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嘗試圍繞一定的主題收集信息,並對相關信息進行表述。
設計思路
1.本次教學活動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採用“悟讀組合式”的方法組織教學。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使學生們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的目標。(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蓮山課件)地址 )
2.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故本課教學活動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注重實踐的過程中探究新知,培養創新能力,在小組討論中學會與人合作。
教學輔助手段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直觀展示海的不同形態,觀察體驗大海的美,增強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充分發揮電腦課件在構字方面的優勢,規範學生的書寫,體驗漢字的美。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收集有關大海的錄像資料,設計識字的相關課件。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設計引導性的問題。
2.學生準備。
收集有關大海的圖片及資料。預習課文,自己嘗試學習生字。
二、課堂教學過程 。
1.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教師啟發性談話。
教師通過出示大海夜景的畫面,創設情境,激發情趣,讓學生初步感受大海的美。
教師範讀課文。
【學生能積極投入到學習氛圍中,興趣濃厚。】
2.閲讀理解。
(1)教師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指導學生分小組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互談感受。學生分小組自由朗讀,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在小組內互説感受,體會情感。
(2)教師指導學生細讀課文。指導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朗讀、體會詩的意境美。學生理解詩文,體驗重點詞義(動作、表情、換詞、朗讀等方式)。
(3)教師提供電腦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抱着”、“揹着”的意思,並組織進行交流。教師給予相應的朗讀指導,對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給予及時的評價(集體與個體),提醒學生們注意傾聽他人的發言,並給予肯定。學生組與組之間進行情感朗讀交流,並進行評議。表情朗讀,背誦全詩。
3.拓展延伸。
教師提供有關大海的錄像資料,引導學生自編簡單的詩句並對學生必要的指導。學生分小組合作自編詩句。(模仿所學詩文,創作簡單的詩句。)
4.指導寫字。
教師出示字卡,正音;根據學生的識字情況,提供識字的相關課件,直到學生們能規範書寫較難的漢字。學生們認讀字卡,注意讀準字音,並能説出自己認識漢字的方法。讓學生認真觀察範字,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
三、課後活動。
拓展延伸我認識的大海。
教師提供有關大海的資料,組織學生活動,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圖片、實物等。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評價。
1.通過學生互評、師生共評以及激勵性的語言和自制的圖標給予評價。
2.學生能互相合作,模仿所學詩文,創作簡單的詩句,展示收集的相關資料並進行表述。
3.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中,興趣濃厚、感情充沛,能認真傾聽他人發言,願意表達自己的感受、見解。
4.學生在小組中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課後總結(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蓮山課件)地址 )
《大海睡了》是一篇詩歌。描繪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色。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嘗試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採用師生互助、小組討論等學習模式,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在小組互談詩歌的感受時,有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大海像媽媽一樣很温柔,但為什麼説她抱着明月、揹着星星呢?”我當即對他積極提問進行了鼓勵,並請他上台來主持這個問題的討論,此時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高漲,大家都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最後,我又請主持人對問題作出總結,他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針對同學們的發言,作了合理的解釋。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參與、主動探求知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實屬難能可貴。
二、注意了學生的想像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這首詩歌言簡意賅,他所描寫的是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色。在學生對原文理解的基礎上,我帶領學生們到“海邊”,觀看了白天大海的景色,隨着視野的改變,音樂的起伏,學生的思維也跟着浮想聯翩。為了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我讓學生模仿所學的詩文,創作一首描寫白天大海的詩歌。學生們在展開想像的同時,又聯繫文中的語言,創造性地把所寫的詩歌有感情地讀了出來,使抽象的文字頓時“活”了起來。正如整合學習理論所説:“惟有將他們所有的感覺、情緒和智慧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才能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三、注意了以讀為主的訓練主線。
閲讀教學以讀為本,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學生更不能做過多的講解,而應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學生反覆朗讀,注於目,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就能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學習這首詩歌時,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並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同時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接着嘗試研讀,在此之前,我提出要求:談談你讀了這首詩的感受。然後分小組進行研讀,共同討論,教師則深入到小組進行指導,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提高朗讀水平,從而體會夜晚大海的平靜、温柔。最後嘗試品讀,通過初讀、品讀,學生對詩歌已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使形象與情感融合,達到學生情感與詩歌表達的情感融為一體的境地。
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
根據本課主題,聯繫學生生活積累,藉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感受詩歌的語言、情境。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新授課伊始,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談話,學生初步談了自己對大海的感受,為了進一步激發情感,我向學生展示了夜間大海的畫面,學生在觀察畫面的基礎上,爭先恐後地發言:(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蓮山課件)地址 )
——大海很安靜、很美麗。
——大海風平浪靜。
——大海累了,像是睡着了。
由此,學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中,興趣濃厚。
2.利用電腦課件,突破難點。本課語言流暢、優美,但有幾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她抱着明月,她揹着星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點呢?我根據學生認知的特點,設計了“兩步走”的電腦課件,先出現了一幅空中懸掛的明月與繁星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看法、談見解,學生的認識各不相同:有的説大海很大,像是把明月和星星抱住;有人説夜晚天是深藍色,大海也是深藍色,向遠處看,天和大海彷彿是一體的,所以説大海抱着明月,揹着星星;還有的説明月、星星倒映在水中,像是大海抱着明月,揹着星星……這時,我不急於作答,而是發揮電腦優勢,屏幕上出現了“明月”和“繁星”在水中的畫面,讓學生再觀察、再體會,通過自己初步感悟,再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這點,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利用電腦課件,幫助學生認識漢字。生字教學本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信息技術的介入卻為識字注入了活力。在識字教學這一環節中,通過提供相關的電腦課件,改以往教師的板演為電腦演示,生動、直觀,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漢字的結構特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