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關於一年級語文端午粽教案

關於一年級語文端午粽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2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一年級語文端午粽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一年級語文端午粽教案

  一年級語文端午粽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等十三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午、節、葉、米、真、分、豆”等七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3、通過圖文結合,理解“箬竹葉、糯米、裹着”等詞語,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紅紅的棗”等詞語。

4、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粽子的樣子、味道等,瞭解端午節習俗和來歷。瞭解傳統節日和習俗。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

教學難點:課後生字的書寫。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總結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生:端午節。

師:端午節都做什麼?

生:吃粽子,賽龍舟。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端午粽》這篇新課文。(板書課題:端午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講了什麼事情?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指名讀。

(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最佳認字小組。

2、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午、節、葉、米、真、分、豆”,指名認讀、領讀。

(2)教師範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書空。

書寫要領:“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後一豎不要寫出頭。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課裏,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一年級語文端午粽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朗讀好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瞭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教學重點:積累"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教學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説説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聽寫詞語。

中午分開葉子大米節日

2、指名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聽寫字詞,觀察圖片,回憶課文內容,儘快進入到課堂中。

二、品讀課文

1、品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讀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外婆總會煮好了盼我們回去)

(3)從"一到""總會""盼着"你體會到什麼?(外婆濃濃的愛)

(4)指導朗讀,讀出外婆端午節的期盼。

2、品讀第2自然段。

(1)同桌相互讀一讀,讀好長句子。

(2)外婆包的端午粽看起來怎麼樣?誰來讀讀相關的句子。(指名讀)

課件出示: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裏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①你能把表示顏色的詞圈出來嗎?你有什麼感覺?(美)

②我們來欣賞一下吧。【課件出示粽子的圖片】

③美美地讀一讀這句話吧。

(3)這粽子不僅看起來好看,聞起來也很香,從哪兒能看出來?

課件出示:

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

你覺得這清香是什麼樣的味道?(箬竹葉的味道,糯米的味道,棗的味道)

你能用"一……就……"説個句子嗎?(我一回到家就寫作業)

(4)現在來看看粽子吃起來味道怎麼樣?(又黏又軟,十分好吃!)

課件出示:

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同學們,你們吃過的粽子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課件出示:

看起來——美

聞起來——香

吃起來——甜

(5)指導朗讀。讀出粽子的香甜。

3、品讀第3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

課件出示: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樣也多。"

(2)讀讀這句話,你覺得文中哪兒寫了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哪兒又寫出了花樣多?

(第2自然段寫了粽子十分好吃,第3自然段第2句話寫了花樣多)這樣的句子就叫過渡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3)外婆包的`粽子有哪幾種?這幾種你都吃過嗎?

【課件出示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的圖片】

課件出示:

"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4)仔細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什麼?(外婆不僅勤勞能幹,而且質樸大方)

(5)指導朗讀。讀出粽子的花樣多,讀出外婆的勤勞能幹、質樸大方。

4、品讀第4自然段。

(1)自讀這一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麼?

課件出示:

"人們端午節吃粽子,據説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同學們,你知道屈原是誰嗎?

【課件出示屈原相關圖文資料】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創造出新體詩"楚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於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3)據説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五月五日設為端午節,並在這一天互相贈送粽子作為禮物。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了嗎?

(4)原來,這小小的粽子,不僅包含着外婆的愛,還寄託着我們中國人這麼豐富的感情,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4自然段吧。

【設計意圖】逐段分析文章,可以從多角度把握內容,包括文章的結構、文章的內容、還有涉及課本之外的知識的,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總結拓展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品嚐"了外婆包的端午粽,感受到濃濃的親情。我們還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認識了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是收穫多多。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課文吧。

2、你還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傳統節日嗎?你能説説這些傳統節日都有什麼習俗嗎?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習俗:熬年守歲。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習俗:看燈、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

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習俗:起火燒飯、吃冷食。

清明節:農曆三月初八(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那一天,公曆4月5日左右);習俗:掃墓、踏青。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習俗:吃粽子、賽龍舟。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習俗:穿針乞巧。

重陽節:九月初九;習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習俗:賞月。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習俗:喝臘八粥。

【設計意圖】總結端午節的來歷,同時拓展我國傳統的節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掌握文章內容、掌握傳統節日,更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四、課堂練習

插入動畫"端午粽節日與美食"。

五、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跟父母交流我國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