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母校》優秀教案

《母校》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96W 次
《母校》優秀教案
 教材分析
  (一)課文簡析
  作者在闊別母校十多年後回到母校,觸景生情,勾起了作者對自己童年學習生活的甜蜜回憶,抒發了作者對母校無比熱愛之情。課文以作者行進的地點:進校門--到操場--出校門為線索分為三大段。第二段為重點內容,第一段與第三段前後呼應為點題之筆。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兩個方面,即作者回到母校時的所見所聞及由此引起的回憶與感想,隨着所見所聞的變化,作者產生多種感情,先是興奮,後是喜悦,最後是留戀。感情逐步加深又互相交織在一起。
  文章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容易引起即將告別的五年級學生的共鳴。
  (二)語句簡析
  1.“像開閘後湧出的歡騰的潮水,學生們歡笑着從教室裏湧出來,湧向寬闊的操場。”
  把學生們歡笑着走向操場的場面生動地比喻成開閘時的潮水,且把喻體置前,強調學生們走向操場時的熱鬧場面。
  2.“我漫步在操場上,欣賞着花木,撫摸着幼苗,傾聽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在操場上,作者由所見所聞把自然聯想到的五年小學生活感受生動地比喻成天鵝扇動着雙翼翩翩飛來。使上下文連接自然。
  教學目標
  1.按地點的轉換理清課文的結構,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母校的熱愛,對童年學習生活的留戀之情。
  2.根據語言環境,選擇合適的動詞並體會準確用動詞的重要性,積累有關的語句。
  3.能根據語言環境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寫比喻句
  4.根據課文結構特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結構,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母校的熱愛,對童年學習生活的留戀之情。根據課文結構特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3兩課時
  教學準備
  1. 讀準下列黑體字的音,讀通課文。
  弧度( )石砌( )甬道( )迤儷( )( )松柏(  )
  2. 詞語積累:
  ① 寫出帶有“情”字的成語,並理解詞語
  、 、 、
  ② 表示心理十分依戀不捨的詞語
  、 、 、
  3. 讀課文,口頭填上恰當的動詞,把句子熟讀通順
  ① 大門, 石砌的甬道, 秋菊傲放、松柏長青的花園, 寬寬的石階, 了寬闊的操場。
  ②我 在操場上, 着花木, 着幼苗, 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4. 熟讀全文,寫出課文按地點的轉換進行描寫的不同地點是 、 、 。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題
  (一)時間過得真快,再過一個月,你們即將離開母校升入中學,用幾句話説説此時此刻你的心理感受。
  (二)是呀,母校是你成長的搖籃。當你第一次邁進校門時,你還是個充滿稚氣的頑童,當你邁出校門時,你已經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母校》,看看作者闊別母校十年後,再次返回時,感受又如何呢?
  (三)出示課題, 母校 一齊讀題。
  設計意圖:這一課的學習正是學生面臨小學畢業的時刻,內心有一定真切的感想:怕與好朋友從此分別,與熟悉的母校説再見;高興自己將成為一名中學生。學習之前寥寥數語激發內心情感,有利學生較快投入學習狀態。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自己輕聲朗讀課文,讀準課文中生字的音,初步填空
  (二)指名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板書。(主要講清課文的順序,其餘的學生能説多少就多少)
  (三)根據上述表格的內容,在文中找到相應的小結,看這篇文章重點寫了哪一部分?(操場上看到、聽到、想到的2——8節)
  (四)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學生回顧全文交流。
  出示:地點的轉換句子:
  “走進大門,沿着石砌的甬道,穿過秋菊傲放、松柏長青的花園,踏着寬寬的石階,來到了寬闊的操場。”
  “我慢慢來到拱形校門下……”
  找到句子中的一系列動詞。讀一讀,體會幾個動詞的作用
  設計意圖:在閲讀、交流、填表活動中整體把握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為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三、學習課文重點部分2——8節
  (一)默讀課文2—8節,哪句話可以看出這部分內容是由所看所見而產生的聯想。
  (二)指名交流,指導朗讀。
  (三)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我 在操場上, 着花木, 着幼苗, 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1.填上合適的動詞。
  2.“我漫步在操場上,欣賞着花木,扶摸着幼苗,傾聽着琅琅讀書聲。”句中將“欣賞”與“扶摸”調換,可不可以?為什麼?
  3.讀讀句子。
  4.想象: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除了像“天鵝”還可以像什麼?(像夏天陣陣的風 ;像百花的清香 ;像南歸的大雁,排着長隊 。)
  5.把句子説完整具體。
  設計意圖:重點部分按“觸景”與“生情”兩部分寫的,比喻句把所見所聞與聯想到自然地連接。閲讀、體悟、想象説話使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深入透徹,不僅學習了知識,更懂得了寫作技能。
  四、初步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初步閲讀了課文,知道作者在離開母校十多年後回到母校,看着熟悉的校容和學生,按照地點的轉換勾起了學生對對童年生活的一連串回憶。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課文詞語。
  第二課時
  一、回顧引入
  1.課文是按哪兩部分進行描述的?(從“觸景”與“生情”兩個方面敍述。)
  2.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二、繼續學習課文2——8節
  (一)過渡:漫步在操場上,欣賞着花木,撫摸着幼苗,傾聽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那作者看到了什麼?
  (二)出示:
  看,操場中間在舉行長繩比賽,十幾個精神抖擻的小男孩正準備呢,身上的運動服特別顯眼。長繩剛一擺動,中間的一個男孩的腿就絆住了繩,周圍的小學生善意地鬨笑起來。被絆住的男孩低着頭,紅着臉,使勁搔着後腦勺。又重新開始跳起來。
  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當年,為了集體的榮譽,我們也努力過,奮鬥過。
  (三)想象填空:
  1.被絆住的男孩低着頭,紅着臉,使勁搔着後腦勺,心想: ,於是又重新跳起來。
  2.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那是因為 。
  3.小組學習,大組交流。
  4.指名一學生朗讀,其餘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
  5.從小男孩與我的動作、神態中,可以看出什麼?(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5、6節,感興趣的同學練習背誦。
  7.我由此想到了什麼?四年級時的那次拔河比賽,大家的表現如何?(同樣積極努力地為班級爭光)
  找到有關的句子與詞,交流讀。
  自己自由讀,將大夥的表現傳達出來。
  指名讀,學生點評。
  8.全班齊讀2——8節。體會作者的喜悦之情。
  9.下面兩句比喻句意思一樣嗎?為什麼文中用第一句?
  ①像開閘後湧出的歡騰的潮水,學生們歡笑着從教室裏湧出來,湧向寬闊的操場。
  ②學生們歡笑着從教室裏湧出來,像開閘後湧出的歡騰的潮水,湧向寬闊的操場。
  10.小結:作者在操場上,欣賞着花木,撫摸着幼苗,傾聽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
  隨後寫下了下課鈴聲一響,操場上沸騰的長繩比賽情景,由此聯想到四年級時的拔河比賽。這些描寫特色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觸景生情)
  設計意圖:比喻修辭手法在單元中多次出現,但在表達時句式和以前學習的有所不同,學習過程中要弄懂比喻句為了表達的需要,本體和喻體的順序可以有變化。
  三、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一)作者除了寫操場上看到的、聽到的,以及由此聯想到的情景外還寫了什麼?
  1.輕聲讀課文的開頭,。
  2.交流:看到“翠綠色的拱門”
  聯想到“我似乎又嚐到了和小夥伴們手拉手歡呼着跑入拱門的喜悦,似乎又聞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湧起最後一次邁出校門時的留戀之情。”
  3.教師引讀,從中體會作者當時的興奮心情。
  4.根據課文內容,再仿照這樣的句式説一句。
  望着 ,我似乎 ,似乎 ,似乎 。
  (二)再讀9——11節。
  教師學生交流,朗讀,體會作者的留戀之情。
  四、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一)課文的寫作順序是什麼?結構特點是什麼?(按地點的轉換以進校門、在操場、出學校門為線索,從“觸景”與“生情”兩個方面敍述。)
  (二)提示概括:我回到母校觸景生情。進校門,看到 ,想到 在操場,看到 ,想到 ;出校門,看到 ,想到 。
  (三)自由説説,個別交流。
  設計意圖:閲讀課文,因文而異地選擇適當的方法、正確、熟練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單元訓練的重點。根據課文的寫作順序和結構特點(按地點的轉換以進校門、在操場、出學校門為線索,從“觸景”與“生情”兩個方面敍述)進行概括,循序漸進提高這一方面的能力。
  五、佈置作業
  設計意圖:作業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激發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慾望,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生需求,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