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人教版《荷塘月色》説課稿(通用11篇)

人教版《荷塘月色》説課稿(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荷塘月色》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人教版《荷塘月色》説課稿(通用11篇)

《荷塘月色》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荷塘月色》這篇課文選自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一篇。本單元是在學習第一單元詩詞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散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

《荷塘月色》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既承接了師詞單元語言優美精練傳神、景色如詩如畫的特點,也為學習本單元的其他文章中的形象打下了基礎。

2、説教學目標:

在《荷塘月色》中,我把教學目標定為“掌握寫景散文的特點”。依據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散文教學的説明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會學生文中抒情的方法。《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這類散文的特點是“情”與“景”的交融。怎樣才能領會文中的情,感受文中的景,是學生學習寫景抒情散文的關鍵,並且學會“景”與“情”互生,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鑑於此,我把教學目標定為“掌握寫景散文的特點”。

3、説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我把這一堂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兩個。一是領會課文情景交融,“景語”“情語”渾然一體的特點。二是本文中的“月”與“荷”是一種怎樣的感情載體。難點確定為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確定本節課中重點的依據是:《荷塘月色》是寫景抒情的散文,在理清本文的情感脈絡,欣賞本文如詩如畫的景色後,“情”與“景”怎樣交融形成渾然一個整體,就成了一個重點。而散文中的情,打上了作者個性人格的印記,具有真實性、獨特性;同時又是社會生活、時代風雲在作者心底留下的痕跡,具有社會性、時代性,所以選擇“月色”“荷塘”這樣的景來寫的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瞭解了景,就瞭解了人,同時讀懂了作者,也就更深入的瞭解了文章,所以我把“月”與“荷”這一載體再進一步分析,分析出它的獨特意義,從而更深入的瞭解作者其人。所以把領會課文情景交融,“景語”“情語”渾然一體的特點,和本文中的“月”與“荷”是一種怎樣的感情載體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確定難點的依據是:散文中的“景”我們可以看到,散文中的“情”我們可以感受到,而意境是景與情高度融合後,通過學生的審美體驗,通過學生積累的人生經驗與情感體驗而感受出來的,它可以意會,卻難以言傳;又加以學生的審美能力、人生經驗是有限的,感受意境比較困難,所以我把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確定為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與學法

1、本節課我選用的教法是“披情入境法”“拓展遷移法”“課下練習法”

選擇教法的依據是:在《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線索比較分明,情感的發展變化也是波瀾起伏。運用“披情入境法”,既能把着作者感情的脈搏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又能更好的掌握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選擇“拓展遷移法”,是在掌握了本文情景交融的方法後,學會去分析其他文學作品中的景與情,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學法是“語言揣摩法”“講練結合法”“課外閲讀法”

根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散文的教學要求談到“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感受力”,另外,根據本文的特點,認真揣摩本文的語言,才能感受到情的真,景的美,才能更深入理解課文。

《荷塘月色》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閲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本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作者描繪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動、語言優美、典雅,藝術技巧純熟、自然,是一篇經典的美文。鑑於以上分析,根據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瞭解作者尋求寧靜、嚮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

2、知識目標:學巧妙的語言修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3、能力目標:訓練朗讀、分析、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點

鑑賞語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藝術手法

(四)教學難點

通感的學以致用

二、説教法

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年齡、心理特徵(感性思維為主),擬採用誦讀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討論法。聲情並茂的配樂誦讀法:此法可使聽眾漸入佳境,引起共鳴。圖文並茂的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打出荷塘月色圖幻燈片,配合語言描繪,視聽結合,調動人的多種感覺器官和想象,使學生多角度感受到美。合作互動的設疑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中探討。

三、説學法:教學相長,學生又是學的主體,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以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的興趣和主動性為目標,有針對性的引導他們自學自我提升。

1、課前預,明確課堂任務,提高效率;課後拓展,多渠道閲讀相關文章,廣開眼界,鍛鍊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閲讀能力。

2、多模仿示範朗讀,是提高朗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3、深入研讀課文,課堂上積極參與,提高思辨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2分鐘)

1、擬用舊知識導入法,讓學生列舉關於“荷”“月”的古詩詞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頭”“月兒彎彎照九州”,等等。

2、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為賞析語言美,感受畫面美。

(二)4、5、6段課文分析(33分鐘)

先介紹作者是為了排遣不寧靜的心情,選擇了獨遊荷塘,然後自然過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學。(一兩句簡單的過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點,又保證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

1、朗讀訓練(8分)

課前預已整體感知文章,課堂設計配樂朗誦,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選學生代表與老師一起聲情並茂的朗讀,並進行點評。

2、賞析語言美,品味畫面美(25分)

提問:這幾段寫了什麼?都説它美,它美在何處?

理論依據:美感是一種心理現象,美感產生的生理基礎有視、聽、味、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品味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的想象,這種美的想象屬於心理學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進行的想象。一句話,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想象,給予學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間,才能深刻品味到這種美。

⑴語言美

本文語言突出特點,運用大量修辭手法,神采飛揚,其中的博喻、疊詞、通感為重點,對此學生卻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覆設喻去説明一個本體,又叫連比,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如此光潔、瑩潤、精緻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幾眼嗎?

學以致用:發揮想象,仿寫或擴寫,寫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寫、擴寫是高考考察的語文能力之一)

②疊詞

切入角度:用音樂的擊鼓打節奏方式領略疊詞獨有的韻律感,如“曲曲/折折”“陰/森森”“脈脈”節奏分別是……(學生會用手指叩響桌子去感受疊詞帶來的音樂美感,荷塘月色的靈動飄逸。)

課外拓展:《詩經》中的大量疊詞,如“關關雎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③通感:

明確定義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典型例句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讓讀者通過聯想、想象得到了嗅覺、聽覺上的雙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隱若現、撲朔迷離。

課外拓展: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大量的通感現象,注意積累。如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

學以致用:當堂造句,鞏固消化,鍛鍊文筆。

⑵畫面美

語言的美即表現出了畫面的美,詳見板書。

根據學生對美的體驗以及老師的總結,列出本堂課的主板書,見第3頁。

3、課堂小結(5分鐘)

心理學“注意規律”的教學運用:展出幾幅荷塘月色圖幻燈片,讓學生用原文中的句子進行描述。此法的作用一可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二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進行自檢;三可實施啟發性教學,如下:

教育學“啟發性教學原則”的教學運用:引發學生思考並討論,“圖片的荷塘月色與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你覺得哪個更美?”引導學生領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表現力,最終落實本課教學目標,品位語言美,從而感受語言背後的畫面美。

4、課後練學以致用,運用本課語言技巧“疊詞”“通感”等,以“沙灘月色”為題寫一片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荷塘月色》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荷塘月色》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屬於散文閲讀與欣賞課,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是典型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的核心意義分析是教學活動的邏輯起點和歸宿,核心意義須通過審美形式表現出來。“教材是個例子”(葉聖陶語),《荷塘月色》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學生是學的主體,多數對散文有一定了解,從朱自清的《匆匆》到《威尼斯》,對語言美意境美有所領會,但由於我們的學生認識問題膚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閲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見於此種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具有寧靜的、適宜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依據學生學特點、教材特色以及大綱要求,制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出示課件)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誦讀品味,體會本文景物的柔和美、結構的迴環美。語言的音樂美。

2、品味語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賞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荷塘月色》的重點是通過4—5段賞析,品味文章語言美,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難點主要有兩個:一是作者為什麼會有“頗不寧靜”的心情,二是寫江南採蓮舊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採蓮賦》片斷,語言較難理解,但註解詳細,學生可以據註釋自行解決。

目標定位賴於教材分析,學情瞭解清,而教學目標的完成則有賴於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過程的實施,

如何完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見於本文特點,我的導語設置從創設情境入手,採用音樂配置畫面,渲染氣氛,引導學生接納美的薰陶。抒情的格調為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奠定良好的基調,作者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經歷會深深感染學生,增加學生求知慾望“題好文一半”對<<荷塘月色>>這一課題從荷塘入手,揭開荷塘是原清華大學荷花池的真面紗,再援引“老清華”眼中昔日的荷花池,引導學生去領會朱自清妙筆回春之神奇,從而由解題自然過渡到課文分析。課文分析至關重要,教學目標要在這裏實現;難點要在這解決;教學重點要在這強調;提問式、講解式、討論式、朗讀式、比較等教學方式要在這充分使用。為了讓學生更好欣賞這篇美文,我分二個課時來講析,這裏着重闡述第一課時,

遵循散文教學規律,在整體感知課文基礎上,從4—5段切入,品味語言,賞析課文,體會景物的美。首先把握讀。播放範讀錄音,示範中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閲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也為後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其次賞析4—5段,品味語言妙處,體會景物特點。對月下荷塘部分採用賞析式教學。

1、藉助圖片形象直觀的品味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表達效果,體會語言的美。(出示課件)作者描寫荷葉,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寫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寫荷香,把荷香若有若無、遠遠才能聞到的這種感覺與渺茫歌聲相通,作者就這樣抓住荷塘景物特點運用比喻等修辭形象逼真的寫出景物形態美、靜態美、動態美。

2、採用比較閲讀體會本段景物柔和美。出示孫犁《荷花澱》片段,並比較閲讀本段與之景物的不同點,品味陽剛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別。

3採用刪除、替換法體會語言和諧美。將“曲曲折折”“田田”“縷縷”“脈脈”等刪去,將比喻、擬人換成一般描寫比較閲讀,以突顯本文語言的和諧之美。

荷塘月光的賞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礎上由學生自由討論品味幾個動詞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表達效果。教師可出示課件幫助學生體會。經過探討,荷塘月光朦朧和諧美便也呈現於眼前。

小結本課必不可少,教師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再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最後再對這兩個畫面閲讀賞析,伴着音樂使學生整體融入作者所給出的至高藝術境界。至此第一課時便結束。

第二課時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閲讀欣賞4—5段基礎上以討論形式完成教學內容。(課件展示)

討論一:回想4—6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討論二:結合時代背景思考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於何?

討論三:作者引用《採蓮賦》《西洲曲》中寫採蓮的事情,有什麼作用?

明確問題後,將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請學生配樂朗誦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通過課堂練來檢測,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把練定位於記憶;

限時背誦第4段,效果可由學生自行評判

如果説練是教學檢測,那麼板書則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本課板書設計遵循簡明精練,突出重點,形象美觀原則。(課件展示)第一課時主要突出“荷塘月色”的特點。

《荷塘月色》説課稿 篇4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荷塘月色》,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現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説教材

1.單元教學要求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閲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位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本文是學生進入高中後學習的第一篇散文,所以要引導學生去鑑賞文學作品,為今後的閲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課文特點及地位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裏,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月色下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

3.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認了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①德育目標:本文寫於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②知識目標:本文構思巧妙,寫的是月下荷塘,荷上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幽雅、朦朧、幽靜的物境之美。語言優美,恰當地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學生要學習體會本文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

③能力目標:學會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分析什麼是通感以及本文比喻的妙處何在。

(2)教學重點和難點

課文第4,5,6自然段的賞析。本文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體會語言運用的妙處,是本課的重點。通感的修辭手法學生第一次接觸,所以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説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我們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所以,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誦讀、設疑、討論為主線,培養學生的閲讀和鑑賞能力。

這裏我主要採用了誦讀法和設疑討論法。

1.誦讀法。教學中要加強鞏固和發展學生的誦讀習慣,訓練美讀。本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美,教師應當努力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當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設疑討論法。散文重在寫景抒情,但這種抒寫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精巧的構思、優美的語言在寫景狀物中體現的,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三、説學法

學生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和鑑賞能力。這是一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體現學習主體的朗讀鑑賞課。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步驟的學法指導:

第一,課前要讓學生利用參考書,瞭解作者、作品等相關知識和背景。

第二,通過多媒體聽讀、朗讀,感知作品。

第三,深入研讀課文,適時討論,探究其情景相融的藝術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作品語言。

第四,拓展課堂,進行研究性學習。

四、説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擬定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佈置學生利用網絡或參考書瞭解作者,作品等相關知識和背景。

(一)導入部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鑑於本文特點,我的導語設置從創造情境入手,採用多媒體播放古箏〈〈春江花月夜〉〉,同時展示幾幅荷花圖。通過渲染氣氛,引導學生接納美的薰陶。欣賞完畢,我問:“從以上的音樂和畫面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然後讓學生暢談感受。最後,由我揭開荷塘是原清華大學荷花池的真面紗,再援引“老清華”眼中昔日的荷花池,引導學生去領會朱自清妙筆回春之神奇,從而從題解自然過渡到課文分析。以上課文導入,儘量控制在5分鐘之內。

(二)課文分析

遵循散文教學規律,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採用“中間開花”形式,首先研讀4、5自然段,帶領學生品味語言,賞析課文,體會景物的美。

首先播放範讀錄音,示範學生聽讀。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來齊讀4、5自然段,指導學生注意解決三個問題:

1.寫了什麼?2.怎麼寫?3.勾勒了怎樣的意境?

第一步:解析第4自然段

1、本段寫了月下荷塘。按“荷葉——荷花——荷香——流水”的觀察角度,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的順序來寫。引導學生分析荷葉,荷花,荷香,流水各有什麼特徵,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2、層探究作者的匠心:

①抓住靜與動的結合,把荷塘寫“活”。作者筆下的景物都是“動”的。“靜”不過是“動”的瞬間表現。物靜而情動。花,葉,流水的人格化表現了情與景的交融,潛在的韻致也就流動起來了。如,把葉子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等。

②抓住可見與可想的結合,通過合理想象,把不可見的景物寫得很有風采。如最後一句:荷葉田田看不到塘水,作者卻斷定那葉下的水是脈脈含情的,這是由葉子的“風致”引起的合理想象。

從“視覺——嗅覺——聽覺”角度來欣賞作者如何描繪荷塘之後進而解決一個問題:第四自然段是“人在景外”還是“人在景中”,這實際上是情景交融的問題。

第二步:按照前面分析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分析第5自然段。

注意解決三個問題:

1、寫了什麼(月光,青霧,花葉,樹影,光影)

2、怎麼寫,引導學生找出比喻句、通感句。

3、解決什麼是通感,明確通感的定義和用法。

藝術的語言是相通的,文學和音樂可以產生共鳴。分析完這兩個自然段後,我用三段音樂來給這兩段文字配樂,讓學生判斷哪一段音樂可與荷塘月色產生共鳴,從而體會文章柔美,和諧,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體會平靜的,淡淡的喜悦之情。

(三)佈置下次課的預習任務

附板書:

荷葉

荷花形態美

月下荷塘荷香動態美柔美恬靜

荷波靜態美

流水

月光

青霧

塘上月色花葉素雅朦朧

樹影側面描寫

光影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首先由我總結上節課的學習內容:“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直接描寫荷塘月色的第4、5自然段。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種朦朧的意境,主要表現他在得到片刻寧靜之後的淡淡的喜悦之情。”

板書:“觀荷塘得寧靜”

之後,我接着説:“接下來,我們看文章中還有怎樣的情感。”

(二).具體分析,主要採用設疑討論法。

1.對比分析2、6自然段

在這裏,我假設異議,認為朱在這篇課文中有一處敗筆,即,他在觀荷塘前寫了四周,觀後也寫了,重複而多餘,刪掉會更好。問學生是否同意自己的觀點,通過討論説理,明白這是一種詳與略的對比。

2.對比分析3與7——9自然段

此部分,我將聯繫背景知識引導學生解決:為什麼作者把這些景物對比起來寫呢?它反映了作者心情產生怎樣的變化?

提示:第三段主要寫了內心的苦悶、不自由。正因為這種苦悶,所以作者想出來尋找寧靜,暫時逃避一下。

板書:踱小路尋寧靜

但觀荷塘之後,作者有沒有逃避、超脱?從哪看出來?

板書:賞四周失寧靜

3.對比分析1、10自然段

先從第1段中找到文眼“這幾天頗不寧靜”,通過文眼捕捉到作者情感的觸發點,它為下文奠定情感基調,觀荷塘後,作者又回到現實中,屋子了很寧靜,妻兒都睡熟了,從而反襯出自己心裏的苦悶,茫然和矛盾。

板書:出家門不寧靜

最後總結:從板書中,我們可以看出,《荷塘月色》的結構是環形的,內外結構均如此。從外結構看,正常作品從作者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夜遊。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從不寧靜、尋寧靜、得寧靜、失寧靜,也構成一個環形。內外結構的一致性,恰到好處地展現了作者的一段心理歷程。

附板書:

出家門

不寧靜

得寧靜

觀荷塘

(三)、解釋文中的疑難問題

①朱自清面對白色恐怖,苦悶徘徊,為什麼不能像魯迅先生那樣拿起筆來向敵人宣戰呢?

提示:個人的顧慮和羈絆,個人的兩面性。

②課文還有哪些寫作特點?

提示: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從多角度描摹景物,優美生動的語言,遣詞生動精確,疊詞大量運用,新鮮貼切的比喻。

板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探究性學習

學習了這篇寫景抒情的散文,欣賞了作者優美生動的語言,學生一定會有所收穫和共鳴,然後讓學生來練一下筆,模仿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來寫一個“景”體現自己的“情”。在此,我設置了兩種情,一種是愉快的,一種是失落的。比如考試不理想或文藝匯演得了獎之後的心情等。讓學生用幾句話來描繪景物,借景抒情。

(五)、佈置作業

五、自我評析:

對譽為“美文”的散文采用誦讀教學是恰當的,授課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誦讀——品位——感悟”的思路清晰,問題台階的設置引導學生有步驟的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由於文章寫作年代較遠,學生對朱自清先生在那樣一個特殊時代背景下抒寫的情感,感受和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時代背景及作者當時的經歷是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可讓學生課前自主蒐集這方面的資料,相信學生能更好體會“這幾天頗不寧靜”。自高中語文教材選入此篇,大家多是將目光落在個人與社會間的現實矛盾上,其實《荷塘月色》又何嘗不是朱自清先生在他人生路途上一個驛站的寫照,一段內心的獨白,引導學生感悟人心,或許更能走入作者心中,體味“文學借文字表現思想情感”的魅力。

《荷塘月色》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今天説的課題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過程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説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一課《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本單元是散文單元,要求要展開想象的翅膀,力求身臨其境,感受作者心靈的搏動,體會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進入一種審美境界。對文中精彩的語句,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對美妙的段落,反覆朗讀,熟讀成誦,逐步增強對散文的鑑賞能力。《荷塘月色》是(文章體裁)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主要寫了(主要內容)作者在荷塘月色中尋求寧靜,表達了作者(中心思想)內心的壓抑、沉悶之情,也體現了他追求美好、自由生活的理想。語言典雅、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寫作特點)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瞭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4、品味重點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這4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二、説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建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4、討論法——團隊合作,積極思考。

5、---------------------------------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説,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説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讀寫的良好閲讀習慣。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觸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着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點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説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荷塘月色》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語言典雅,意境朦朧。

“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髮問:“同學們,你們讀完這篇文章有什麼樣的感受?”根據學生的回答,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後討論作者是如何尋找寧靜的?且把握作者情感的變化,瞭解作者創作的心情以及這種心情的普遍意義。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劉勰説得好:“觀文者批文以入情。”閲讀教學中應該像葉聖陶先生説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採用班級小組討論的方法,指導學生讀中悟情。

《荷塘月色》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荷塘月色》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課書第一冊第1單元的第1篇課文。本冊書現代文閲讀共三個單元,每單元不分文體組織課文,但圍繞培養學生理解、分析現代文的能力,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揣摩語言。它是閲讀理解分析現代文的基礎。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發情懷。文中所寫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處是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了物境之美。之所以能如此巧妙,歸功於傳神的動詞,巧妙的疊詞,以及通感等修辭。傳統語文數學僅把課文當作學習的對象是不恰當的,正確的認識應是把課文當作借鑑的範例,因此不必面面俱到而應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細思,從而積累知識,培養能力。所以本課的學習重點我擬定於領悟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和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而後者也是難點。

二、説教法

散文的教學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傳統的分析法教學會破壞文章整體韻味和優美的意境,所以我打算把傳統的散文分析課變為鑑賞課,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鑑賞散文的能力。本文作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語言方面有許多值得鑑賞的地方,因文章不長也適合鑑賞。

從學生角度分析,傳統的分析法重分析較鑑賞忽視了學生對美的需求和束傅,久而久之,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學鑑賞能力的提高。其次,這階段的學生從初中畢業已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散文,具有散文方面的理論知識也能夠鑑賞。

三、説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通過揣摩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能力目標:

(1)培養訓練學生揣摩語言的能力。

(2)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注社會、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學生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四、説課時

依照目標分為兩課時。

第1課時引導學生通過揣摩語言體會作者感情

第2課時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五、説準備

1、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佈置預習內容。(生字詞、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2、準備好多媒體電腦,投影及相關軟件。

六、説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欣賞不同的寫荷的詩句和畫面(有日下荷花,雨中荷花,月下荷花,作者借景抒發的喜悦和哀傷,引出朱自清的《荷》)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採用多媒體形式導入新課,能夠直接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處於愉悦的狀態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看配套的畫面聽配樂朗讀、思考。

(1)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感情的語句,並分析其含義和作用

(2)從哪些語句中還可以瞭解到作者的情緒?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

1、創設情境

2、在散文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藉助文章的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此處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感情。

(四)分小組討論,限時作答

設計此環節目的:調動學生參與,完成知識目標。

(五)對於本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根據你的學識閲歷,或許你會有新的見解,把你的見解寫下來(100—150字)然後討論—辯論。

通過質疑這種形式,不僅能澄清文中一些模糊的認識,更有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六)小結

(七)佈置作業

1、作者是通過什麼樣的景來表述這種情?

2、畫一幅《荷塘月色圖》

第二課時

(一)課前檢測上節課內容,出示目標

(二)投影學生習作《荷》

分析圖畫和文中描寫的區別及產生區別的原因。

設計:鼓勵學生在畫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形象經過文學到圖畫的轉變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三)分析區別及原因

(1)“畫中景”和“文中景”

(2)圖較直觀,文多含蓄(文中有一些精美傳神的語句)

(3)人的學識,生活經歷

(四)速讀課文,畫出文中你認為的精美傳神的語句,説出你認為的理由及在文中的'作用,

(五)分類彙總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動詞、疊詞、通句。

教師示範分析一種,其餘學生分組操作、交流。

(六)作業

課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特定時辰,如朝霞中、烈日中、秋雨中某處事物投入真情實感,學習朱自清的遣詞用句,寫短文一篇。

《荷塘月色》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用他獨特的視角描繪“夏夜荷塘”:田田的荷葉、星星似的荷花、流水般的月光,令人嚮往,誘人探究。今天我將從五個方面向各位闡述《荷塘月色》的教學思路,具體為: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最後進行小結。

一、説教材

《荷塘月色》這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出自山東省技工學校統編語文教材第四單元第一課,它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是現代優秀的文學作品之一。文學作品核心意義的分析是教學活動的邏輯起點和歸宿,核心意義需通過審美形式表現出來。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荷塘月色》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習描繪景物的方法及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學習陶冶性情,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分析學情確立重難點:因為我們學生這一階段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荷塘月色》是學生進入技校第一次接觸現代文的學習,因此把抓住景物特點多層次多角度形象生動地進行描繪確立為教學重點;《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由於時代久遠,作者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獨特感受,不易被學生理解,曲折地表現作者矛盾苦悶的心情是本文教學難點。大教育家孔子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

三、説教法、學法

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景,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境界,自主閲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設想。在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穿課堂始終,輔以講授法、啟示法。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採用“情景導入-整體感知-精讀品析-欣賞體味-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從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學法指導: 多維聽記法、探究式學習法、擴展閲讀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讓學生參與和互相學習。同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概括為一句話:由表及裏,循序漸進。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分二學時,五個步驟講析。

(一)情景導入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鑑於本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採用音樂配置畫面,渲染氣氛,引導學生接受美的薰陶。從初中時學過抒情散文《春》的欣賞,過渡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從而引出本次課《荷塘月色》。這樣設計導語,利於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理解同一作者,不同時期作品特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為教學設計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抒情的格調為引出作者及寫作背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勢利導讓學生出示查找到的朱自清情況,互相補充資料,利用多媒體講故事的形式進行點撥,讓學生明白作者“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品質,凸顯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地求知慾,為課文教學做了情感鋪墊。

簡介背景時讓學生知道本文滿載着作者矛盾苦悶的心情,使學生準確地把握那個時代的脈搏,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知識鋪墊。

(二)整體感知

在音讀、意讀後讓學生聆聽名家朗誦全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聽……這樣學生閲讀有了遵循,誦讀有了美感。

(三)精讀品析

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調的基礎上,讓學生誦讀課文找出自己最有體會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並提出自己的疑問,我會在學生容易困惑的地方設疑:本文的線索是什麼,你是如何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學生思考後,播放課件,引導學生完成環型層次結構圖並進行講解。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心,理解課文,理清思路……講解……這個設計遵循漸進的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做了鋪墊。

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提倡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請學生朗誦四、五、六自然段點評後設疑:你能給自然段起上名字嗎,請説一説描寫了那些景物,又是如何描繪?在學生回答後向他們展示第四個自然段的板書,作必要地牽引:名字叫月下荷塘,描寫了這樣一些景荷葉像裙、荷花似星、荷香比歌、葉顫似電、波痕凝碧、流水含情用比喻、擬人、通感的手法繪出了景物的形態美、動態美、靜態美。為增加興趣,設計為向學生“求助” :你能幫我完成五、六段的板書嗎?分組討論派代表板書, 完成後看課件彌不足。這是第……這樣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就形成了多維態勢地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了“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最後我進行小結,強調重點:告訴學生本文抓住素淡、朦朧的特徵多層次多角度形象生動地刻畫了荷塘月色,並強調“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是本文的重點段落,要求學生進行背誦。至此第一學時結束。

(四)欣賞體味

是在第二學時完成的,首先檢查學生背誦的情況,接着引導學生再次聆聽名家朗誦,感受《荷塘月色》的寧靜美、朦朧美、素雅美,以及在文章的淡淡的喜悦裏夾雜着淡淡的“哀愁”之美。

聽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為什麼喜歡這幾段,從而完成了學生從意會“美”到“言傳美”的過程,我會在學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利用多媒體進行點撥,增加學生的形象感知能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接受美的薰陶,僅舉幾例:

1. 曲曲折折(曲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明確:括號中的詞語不帶文采,只是客觀地描繪事物的狀態。重疊詞地使用不僅繪出了事物的狀態,而且使語氣舒緩,能產生音韻和諧的美感。

2.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含苞欲放)的……明確:“羞澀” 本來是描摹女子的姿態、神情的,這裏用來寫荷花,繪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着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讀者的想像,而“含苞欲放”只是客觀地陳述,感情色彩不強烈。

3.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照)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明確:“瀉”有傾瀉意,與“靜靜地”配合在一起,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有形而無聲的特點,顯示了月光的幽靜之美。“照”字太直白,缺少藴含。

設置這三道題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疊詞、修辭,煉詞的角度去賞析散文。

以下所啟發引導的地方,在備課之時皆已儲存,到了課上就要隨機使用。這些問題有學生未發現的,有已發現而仍用心不細的,可從不同角度發問:從揣摩語言角度,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從情感的角度點撥,滲透德育教育。

為突破難點,讓學生思考:1.4-6段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理解作者情感)2.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於何?(結合時代背景思考)3.文章引用《西洲曲》中寫採蓮的事情,有什麼作用?這一過程也主要是學生在活動,我運用控制論的定向控制原理,使學生始終圍繞着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來發言,展開討論。最後以討論的形式完成教學內容。

(五)拓展遷移

語文學習源自教材,但不可侷限於教材,應當向生活延伸,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和獨立思考精神的引導。藉助剛才提到的三個思考題,給學生補充相關的知識,給學生深層次的閲讀和思考提供建議或意見。譬如關於朱自清的“不平靜”,我應當告訴學生可以參考閲讀朱自清的《哪裏走》、《一封信》、錢理羣的《關於朱自清的“不平靜”》、孫紹振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等文章來解釋“不平靜”的原因。這樣一來,語文課為學生課外閲讀也提供了建議與方向,對提高學生語文基本功與語文修養都是有好處的。

教學過程的最後兩個環節是小結全文,佈置作業:根據學情分層設計了三道題:1. 引導學生從內容到形式進行總結; 2. 寫一篇描寫校園景物的短文; 3. 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繪出文中的“月色荷塘圖”並製成板報,課後對完成情況進行評比,讓學生分享合作地快樂。學生理解探索問題有一個心理髮展過程,這個設計分理解--鑑賞--評價--創造四個層次,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一道題在課上完成,學生回答後,我進行課堂小結,至此第二學時結束。最後,我把本次課的教學思路進行小結。

五、小結

過去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累,教師教得更累,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單純的接受教師灌輸的一切。這次在教學設計時,我儘可能考慮技校學生的求知特點和新課標倡導的理念來做。那就是: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教師地分析來代替學生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巧妙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造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這樣學生就張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自由地翱遨。

我的説課完畢,感謝各位評委!

《荷塘月色》説課稿 篇8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裏,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

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閲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位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本文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篇課文,這是學生進入高中後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所以要引導學生學會賞析文學作品,為今後的閲讀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一、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本文寫於1927年,領導叛變革命,中國陷於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2、知識目標:本文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雅、朦朧、幽靜的物境之美。語言優美,恰當地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學習本文體會本文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

3、能力目標:學會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判斷什麼是通感,本文比喻的妙處何在。

二、教學重點:

  課文四五六三段的賞析。本文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體味語言運用的妙處,是本課的重點。通感的修辭手法學生第一次接觸,也要作為一個重點來講。這兩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

本文準備採用講解式、啟發式、朗讀式結合的教學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重點訓練學生精讀的方法,所以採用講解式的教學方法。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是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採用啟發式教學。本文語言優美,從培養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以朗讀式的教學方法。

四、學法:

指導學生如何鑑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

五、課時:

  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釋題,簡介作者,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構思的巧妙。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找出感情線索,簡單介紹時代背景,。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品析作品的語言,比喻、通感、疊字的運用,感受語言的典雅和充滿詩意。

第一課

教學內容及步驟:

1、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在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輪圓月,我們的主人公心情鬱悶,想散散心,於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靜謐、安詳、優美的圖畫。作者將這幅畫給我們描摹了下來,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們讀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畫一樣。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二、釋題,簡介作者,並範讀課文。

要求:

1、標出自己讀得不準字音。如曲,讀第一聲;似,與似的在一起時讀捲舌音。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三、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

1、課文主要在哪幾段寫荷塘和月色的。

2、其餘段落起什麼作用?

3、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三、再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

1、課文集中寫荷塘與月色的是四、五、六三個自然段。説説每一段都寫了什麼?

第四段:主要寫荷塘。作者哪幾方面來寫的:從荷葉、荷花、塘上的微風、塘下的流水。

第五段:主要寫月光。有沒有寫荷塘?月光是無形的東西,但作者通過寫荷葉、荷花、寫樹影等,將月光寫得可知可感。月光與荷塘融合在一起。

第六段:主要寫荷塘周圍的樹。好象沒有寫荷塘和月色?樹是月光照耀下的樹,寫荷塘裏的蛙聲,寫樹上的蟬鳴。此段即是寫荷塘又是寫月色。

2、其餘各自然段的內容:

第一段:交待時間及寫荷塘的緣由。是夏季,月圓的夜晚,作者心情欠佳,想去荷塘看看。

第二段:寫去荷塘的小路。荷塘的四圍是樹為下文第六段做鋪墊。同時點出月光是淡淡的月光,為後文做鋪墊。

第三段:寫作者去荷塘的目的是散心,享受荷塘月色。

第七、八段:作者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並想起江南來。與段與主體有何聯繫?荷塘月色具有詩意,使作者想起與荷塘相關的詩來。聯想自然。結尾照應前文。

四、本文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那抒了什麼情?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淡淡的憂愁,又有淡淡的喜悦。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那些景色體現了這種情?

線索即是這樣一種情緒。也是全文的基調。

五、簡介寫作背景。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本文運用了什麼方法把荷塘月色寫得那樣美?找出你認為寫得最好的句子,談一談好在哪裏。

《荷塘月色》説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説的課題是著名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下面我將根據我的備課思路和設想,一一展開講説。

一,説教材,學情

(一)説教材特點

《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中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作者在《荷塘月色》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相互映襯的美麗圖景,語言文字優美、典雅,藝術技巧純熟、自然,是一篇著名的美文。也是高中語文教科書中歷年來重點保留並解讀的文章,因此相當重要。

(二)説學情

本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目前高一年級的學生多數都對寫景抒情的散文有所瞭解,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所領會。但由於知識水平和年齡限制,閲讀多停留在粗讀和泛讀。思維能力,審美能力還尚待形成。尤其對作者在寫景狀物中所流露的情感還不瞭解。所以在引導閲讀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創設適當的情境,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靈敏的語感。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為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本課內容特點,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欣賞荷塘月色的美景,學習情境交融的寫作手法,感悟作者的語言運用技巧,體會作者感情。由於本篇課文較為重要,對高一年級學生理解起來較難,因此我將本篇課文分兩課時講解。

第一課時:學生閲讀,整體感知,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對四,五自然段深入分析。

第二課時:深入理解感情,品味文中語言,賞析第六自然段,理解《採蓮賦》作用。

以下為第一課時講解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欣賞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2,體會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一定的賞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二)教學重,難點

1,走進作品,理解本課寫景特點,通過重點語段分析,品味作者的語言運用技巧,體會文章語言美。

2,走進作者情感世界,體會作者苦悶彷徨,內心矛盾的情感。

三,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都説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但為了響應新課標改革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教師不能以自主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獨立閲讀。因此,這一堂課,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入文入情入境,在師生、生生等多重對話的基礎上,走入本文意境,品味作者語言,感悟作者情感。

1、朗讀體味法。本文語言文字優美,適合反覆朗讀。形式多樣的讀,大量的讀。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通過有感情的反覆朗讀課文,可以直接地品味到文中語言,進而有助於情感的理解。如閲讀前自由朗讀,賞析前的部分內容配樂範讀,賞析中的個讀、配樂齊讀,賞析後的配樂領讀與齊讀相結合。通過反覆朗讀,在讀中生悟,在悟中促讀。

2、媒體輔助法。運用媒體的語音播放功能,播放部分精彩段落的配樂朗有助於同學們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調,領悟作者情感。通過畫面播放功能再現相關歷史畫面,更容易使同學們體會文中意境,進而更好的理解課文。

3、設疑討論法。由於本文情感地理解是本文理解的難點,對於高一年級學生來説自己解決相對困難,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和團體協作的精神,在合作自行解決中加深印象。俗話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充分綜合意見中,在羣體中做到“跳一跳,夠的着”,活躍課堂氣氛。

(二)説學法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在本課中,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朗讀和質疑討論等,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走入文中意境,體會文中語言,體悟作者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積累中有多少關於荷花的詩句呢?(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還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等。)這些詩句都有一個共同的時間特點,就是描寫白天的荷塘,白天的荷塘是如此的美不勝收,那麼夜晚呢?同學們,月亮這個意象又代表什麼呢?(是思鄉,寄託哀思,由月的陰晴圓缺引發人生喟歎等等。)那麼,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腳步去領略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的美景。來看看作者是否用月亮寄託了你們剛剛所説的情感呢?(我採用的是問句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為課堂講解做一個良好的鋪墊。)

(二)學生自讀,初步感知課文。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是這一堂課中佔時較多的一部分。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讀是讓學生體驗這篇文章最好的辦法。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就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最直接體現。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這一部分大約分這樣幾步:

1,學生自由讀,之所以不要學生齊讀,是因為我覺朗讀是一種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再創造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每個學生的對文章的理解不一樣,他朗讀時的輕重緩急是不一樣的。

2,播放課文中4——6段課文範讀錄音,聽後請同學們描述一下自己想象中文中描寫的荷塘,並進行發言。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此後用PPT放映讓學生欣賞荷塘美景,帶領學生走入文中情境。

3,學生再次自讀課文,仔細品味文中語言。

(四)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經過幾次閲讀,學生們對課文有了初步感知,引導學生們理清課文情感發展脈絡把握文章結構。為此我將提出如下幾個問題:

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課文分為幾部分?結構有什麼特點?

可能學生們剛被問到都會覺得有點困難,在此我將會進行適當點撥。

2,分組討論

我將學生們六人為一個組,俗話説: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討論法可以激發學生們的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在意見的相互交流之下,共同進步。為此我將提出如下問題:找出文章中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並進行分析,找出作者情感發展脈絡。(由於情感理解是本文的難點,在此之前我將插入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本文寫於1927年,作者當時29歲,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由於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在這樣的社會,作者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個自由的知識分子等等。這樣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做到知人論世)

感情變化是:“心裏頗不寧靜”→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發出“我什麼也沒有”的慨歎→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作者在文中體現的複雜的思想感情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的喜悦”。這從景物描寫中也能看出。

(五)仔細品讀語言,把握情感。

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調的基礎上,在此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賞析課文精彩語段四,五自然段,引導學生欣賞朱自清筆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色。教師作必要的啟發指點,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處,以下僅舉幾例:揣摩語言A、“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為什麼?(引導學生用比較法揣摩語言)B、荷香與歌聲有什麼可比的共同點?(領會通感手法的運用)C、一個人在這月夜,能夠如此細緻地欣賞這樣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體會借景抒情)D、此段運用那些修辭手法(重點講博喻和通感的修辭手法運用)

這些問題的設置,主要引導學生從修辭、的運用,融情於景的手法這方面賞析文章。這些問題有學生未發現的,有已發現而仍用心不細的,可從不同角度發問。

通過對第四段的這種分析方法,可以讓同學們沿用此法對本文五自然段進行分析,讓同學們學會這種方法,這便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體會到這篇文章的佳處,而且掌握一些賞析散文的手法,學會自己賞析文章。

五,作業佈置

仔細品讀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試着圈點文中的精彩語句,體會作者所描繪的美景,進一步體會作者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六,板書設計

行蹤:出家門——去荷塘——觀荷塘——回家門

情緒的變化:不寧靜——淡淡的喜悦——超脱——不寧靜

《荷塘月色》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荷塘月色》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第一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高中第一冊的閲讀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本單元承擔着提高學生對中國現當代散文和外國散文的欣賞能力的任務。所以本單元學習重點是在整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發情懷。文中所寫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處是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了物境之美。之所以能如此巧妙,歸功於傳神的動詞,巧妙的疊詞,以及比喻、通感等修辭。我個人認為課文只是借鑑的範例,因此課文分析不必面面俱到而應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細思,從而積累知識,培養能力。所以根據《大綱》要求、本單元學習重點和本文的特點,我擬定本課的學習重點是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而後者也是難點。

二、説教法

散文的本質是審美的,所以散文教學很適合鑑賞活動的展開。本文作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語言方面有許多值得鑑賞的地方。由此我個人認為本文教學宜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鑑賞,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同時,培養其鑑賞散文的能力。

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往往是作者心靈的絮語,很適合於朗讀,本文就是這樣一篇文章。根據本文的特點和《大綱》要求,教學時要加強誦讀指導,通過誦讀讓學生感受作者心靈的律動,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很重要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過程中來,通過自主學習、互相討論、探究學習內容等形式發展獨立閲讀的能力。

三、説目標

1、知識目標:

⑴能通過感知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能力目標:

⑴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散文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⑶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四、説課時

依照目標分為兩課時:

⑴第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感知全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⑵第二課時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五、説準備

1、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佈置預習內容。(生字詞、作者生平、寫作背景、全文感知)

2、準備好錄音機、錄音帶、學習目標小黑板。

六、説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設計此環節目的:採用開門見山直入課題方式有利於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對象及任務,使之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播放錄音,指導學生誦讀。設計此環節目的: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受作者心靈的律動,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訓練學生用普通話流暢朗讀,落實《大綱》要求。

(四)、檢查預習情況

⒈交流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等資料;

⒉討論交流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

設立此環節目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落實能力目標

⑵,同時也為落實知識目標⑴作準備。

(五)先自主思考,再分組討論,限時作答。設立此環節目的:調動學生參與,完成知識目標⑴,落實能力目標⑴、⑶。

(六)小結

(七)佈置作業:思考並完成課後練習二、三,為下節課落實知識目標⑵作準備。

第二課時

(一)出示目標

(二)引導誦讀,為德育目標作準備。

(三)檢查作業,為落實知識目標⑵作準備。

(四)引導學生結合課後練習討論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落實知識目標⑵

(五)小結

(六)總結全文,從結構、語言、意境等三方面審美賞析,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落實德育目標。

(七)佈置作業:預習新課。

《荷塘月色》説課稿 篇11

一、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裏,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新的中專語文教學大綱在閲讀上的要求是“在初中語文的基礎上,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瞭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初步掌握欣賞文學作品的方法;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及藝術手法的表現力,具有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編者正是按大綱要求把散文的閲讀與欣賞安排在中專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本文是第一篇課文,屬於精讀文,但對於本課,教師不宜過多地繁瑣地分析,點到為止。重在引導學生仔細閲讀,反覆品味,領悟滲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獨運的構思,以及語言藝術的魅力。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本文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雅、朦朧、幽靜的意境之美。語言優美,恰當地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

(2)能力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3)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悶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嚮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本文寫於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陷於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淡淡喜悦淡淡哀愁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課借景抒情的手法。

2通過品讀語言,尤其是精彩語段4—5段的賞析,品味文章語言美,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難點: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複雜的感情。

二、説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中專一年級學生,多數對散文有一定了解,從朱自清的《匆匆》、《春》到《威尼斯》,對語言美、意境美有所領會,但由於我們的學生認識問題膚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閲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鑑於此種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具有寧靜的、適宜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

三、説教學方法:

採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適時的啟發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四、説學習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此,我設計如下學習方法: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質疑法等指導學生如何鑑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體會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五、教學設計: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釋題,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重點賞析4-5段,品味作品的語言和比喻、通感、疊字的運用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通過討論、質疑重在理解作者情感,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六、説過程:(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激趣

1、創設情境,導入課文。(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初中時我們學習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曉出淨慈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白天的荷塘如此美不勝收,那麼夜晚呢?讓我們跟隨朱自清的腳步去領略月下荷塘迷人的景色。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力求創新,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被毛澤東稱為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這一故事介紹,激發學生興趣,凸顯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尤其是作者那不食嗟來之食的高尚品德深深的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今天我們就帶着深深的敬意走進清華園的荷花池,去領會朱自清先生妙筆回春之神奇。(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瞭解。)

(二)感知

1、首先把握讀。

播放範讀錄音,示範中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閲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讓學生如身臨其境,接受美的薰陶,也為後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

要求:

(1)標出自己讀得不準字音。如曲,讀第一聲;似,與似的在一起時讀捲舌音。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輕聲朗讀,配以輕音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做好鋪墊。)

教師引導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發現問題、獲取感受和認識,並用精練準確的語言加以概括。同時教師可提供以下問題供同學思考:

(A)文中所寫的景物有哪些?

(B)文中內容直接與題目相照應的段落有哪些?

(2)分組交流討論各自的認識及相關問題,教師巡迴指導,參與交流討論。

(3)教師主導,師生互答。(視具體情況,就討論未決的問題在更大範圍之內展開討論,仍以學生為主。)

主導問題:

(A)、文中最能體現作者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哪一句?

(B)、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作者感情發展的脈絡是怎樣的?(明確這些問題後,從4-5段切入)

(三)品讀--賞析

賞析4—5段,欣賞朱自清筆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色。

1、對月下荷塘部分採用賞析式教學。

請喜歡第四自然段的同學有感情地朗讀,並談談自己為什麼喜歡這一段。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作必要的啟發指點,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處,以下僅舉幾例:

(1)“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為什麼用裙來比喻葉子?(引導學生用比較法揣摩語言)

(2)如果把“曲曲折折”換成“曲折”好不好?(引導學生用替換法揣摩語言)

(3)這裏寫的是月下的荷塘,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月亮的影子?(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結合)

(4)作者對月光下的荷塘僅僅是做靜態的描繪麼?(理解作者動靜結合的寫法)

(5)荷香與歌聲有什麼可比的共同點?(領會通感手法的運用)

(6)一個人在這月夜,能夠如此細緻地欣賞這樣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體會借景抒情)

(以上所啟發引導的地方,在備課之時皆已儲存,到了課上就要隨機使用。這些問題的設置,主要引導學生從修辭、疊字疊句的運用,融情於景的手法這三方面賞析文章。)

2、荷塘月光的賞析。

在第四段分析基礎上由學生自由討論品味幾個動詞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表達效果。經過探討,荷塘月光朦朧和諧美便也呈現於眼前。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希望語文教學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體會到這篇文章的佳處,而且掌握一些賞析散文的手法,學會自己賞析文章。)

小結: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體會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點明在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並告訴學生作者描寫的細,來自作家對客觀物象觀察的細,體味的細。

課堂練習: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通過課堂練習來檢測,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把練習定位於記憶;

限時背誦第4段,效果可由學生自行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