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書》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自序大綱 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台駘。台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帝顓頊嘉之,封諸汾川。其後四國,沈、姒、蓐、黃。沈子國,今汝南平輿沈亭是也。春秋之時,列於盟會。定公四年,諸侯會召陵伐楚,沈子不會,晉使......

  • 《宋書》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五行三 《五行傳》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謂火失其性而為災也。又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舒,厥罰恆燠,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裸蟲之孽,時則有羊禍,時則有目痾,時則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裸蟲,劉歆傳......

  • 《宋書》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三◎張茂度 子永 庾大綱 張茂度,吳郡吳人,張良後也。名與高祖諱同,故稱字。良七世孫為長沙太守,始遷於吳。高祖嘉,曾祖澄,晉光祿大夫。祖彭祖,廣州刺史。父敞,侍中、尚書、吳國內史。茂度郡上計吏,主簿,功曹,州命從事史,並不就。除琅邪王衞軍參軍,員外散騎......

  • 《宋書》卷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二兇 元兇劭,字休遠,文帝長子也。帝即位後生劭,時上猶在諒闇,故祕之。三年閏正月,方雲劭生。自前代以來,未有人君即位后皇後生太子,唯殷帝乙既踐阼,正妃生紂,至是又有劭焉。體元居正,上甚喜説。年六歲,拜為皇太子,中庶子二率入直永福省......

  • 《宋書》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州郡一 ○揚州南徐州徐州南兗州兗州唐堯之世,置十有二牧,及禹平水土,更制九州,冀州堯都,土界廣遠,濟、河為兗州,海、岱為青州,海、岱及淮為徐州,淮、海為揚州,荊及衡陽為荊州,荊、河為豫州,華陽、黑水為梁州,黑水、西河為雍州。自虞至殷,無......

  • 《宋書》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五行二 《五行傳》曰:"好戰攻,輕百姓,飾城郭,侵邊境,則金不從革。謂金失其性而為災也。"又曰:"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咎僣,厥罰恆晹,厥極憂。時則有詩妖,時則有介蟲之孽,時則有犬禍,時則有口舌之痾,時則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介蟲,劉歆......

  • 《宋書》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天文一 言天者有三家,一曰宣夜,二曰蓋天,三曰渾天,而天之正體,經無前説,馬《書》、班《志》,又闕其文。漢靈帝議郎蔡邕於朔方上書曰:"論天體者三家,宣夜之學,絕無師法。《周髀》術數具存,考驗天狀,多所違失。惟渾天僅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

  • 《宋書》卷八 本紀第八◎明帝 太宗明皇帝諱彧,字休炳,小字榮期,文帝第十一子也。元嘉十六年十月戊寅生。二十五年,封淮陽王,食邑二千户。二十九年,改封湘東王。元兇弒立,以為驍騎將軍,加給事中。世祖踐阼,為祕書監,遷冠軍將軍、南蘭陵下邳二郡太守,領石頭戍事......

  • 《宋書》卷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殷孝祖 劉勔大綱 殷孝祖,陳郡長平人也。曾祖羨,晉光祿勛。父祖並不達。孝祖少誕節,好酒色,有氣幹。太祖元嘉末,為奉朝請,員外散騎侍郎。世祖以其有武用,除奮武將軍、濟北太守。入為積射將軍。大明初,索虜寇青州,上遣孝祖北援,受刺史顏師伯節度,累......

  • 《宋書》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孫處 蒯恩 劉鍾 虞大綱 孫處,字季高,會稽永興人也。籍注季高,故字行於世。少任氣。高祖東征孫恩,季高義樂隨。高祖平定京邑,以為振武將軍,封新夷縣五等侯。廣固之役,先登有功。盧循之難,於石頭捍柵,戍越城、查浦,破賊於新亭。高祖謂季高曰:"此賊行破,應......

  • 《宋書》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顏延之大綱 顏延之,字延年,琅邪臨沂人也。曾祖含,右光祿大夫。祖約,零陵太守。父顯,護軍司馬。延之少孤貧,居負郭,室巷甚陋。好讀書,無所不覽,文章之美,冠絕當時。飲酒不護細行,年三十,猶未婚。妹適東莞劉憲之,穆之子也。穆之既與延之通家,又聞......

  • 《宋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庾悦 王誕 謝景 庾悦,字仲豫,潁川鄢陵人也。曾祖亮,晉太尉。祖羲,吳國內史。父準,西中郎將、豫州刺史。悦少為衞將軍琅邪王行參軍、司馬,徙主簿,轉右長史。桓玄輔政,領豫州,以悦為別駕從事史,遷驍騎將軍。玄篡位,徙中書侍郎。高祖定京邑,武陵王遵......

  • 《宋書》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恩幸 夫君子小人,類物之稱。蹈道則為君子,違之則為小人。屠釣,卑事也;版築,賤役也,太公起為周師,傅説去為殷相。非論公侯之世,鼎食之資,明揚幽仄,唯才是與。逮於二漢,茲道未革,胡廣累世農夫,伯始致位公相;黃憲牛醫之子,叔度名重京師。且......

  • 《宋書》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天文三 晉簡文鹹安元年十二月辛卯,熒惑逆行入太微,二年三月猶不退。佔曰:"國不安,有憂。"是時,帝有桓温之逼,恆懷憂慘。七月,帝崩。鹹安二年正月己酉,歲星犯填星,在須女。佔曰:"為內亂。"五月,歲星形色如太白。佔曰:"進退如度,奸邪息。變......

  • 《宋書》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王僧達 顏竣 王僧達,琅邪臨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錫,質訥乏風采。太祖聞僧達蚤慧,召見於德陽殿,問其書學及家事,應對閒敏,上甚知之,妻以臨川王義慶女。少好學,善屬文。年未二十,以為始興王浚後軍參軍,遷太子舍人。坐屬疾,於楊列橋觀鬥鴨,為有司所......

  • 《宋書》卷九 本紀第九◎後廢帝 廢帝諱昱,字德融,小字慧震,明帝長子也。大明七年正月辛丑,生於衞尉府。太宗諸子在孕,皆以《周易》筮之,即以所得之卦為小字,故帝字慧震,其餘皇子亦如此。泰始二年,立為皇太子。三年,始制太子改名昱。安車乘象輅。六年,出東宮。又......

  • 《宋書》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隱逸 《易》曰:"天地閉,賢人隱。"又曰:"遁世無悶。"又曰:"高尚其事。"又曰:"幽人貞吉。"《論語》"作者七人",表以逸民之稱。又曰:"子路遇荷蓧丈人,孔子曰:隱者也。"又曰:"賢者避地,其次避言。"又曰:"虞仲,夷逸,隱居放言。"品目參差,稱謂非......

  • 《宋書·郭原平傳》節選閲讀大綱 子原平,字長泰,又稟至行,養親必己力。性閒木功,傭賃以給供養。性謙虛,每為人作匠,取散夫價。主人設食,原平自以家貧,父母不辦有餚味,唯飧鹽飯而已。若家或無食,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要須日暮作畢,受直歸家,於裏中買糴,然後舉爨。父抱......

  • 《宋書·王曇首傳》節選及翻譯賞析 王曇首,琅邪臨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業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財,曇首唯取圖書而已。闢琅邪王大司馬屬,從府公修復洛陽園陵。與從弟球俱詣高祖,時謝晦在坐,高祖曰:“此君並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曇首答曰:“既從神武之師,自......

  • 《宋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柳元景 顏師伯大綱 柳元景,字孝仁,河東解人也。曾祖卓,自本郡遷於襄陽,官至汝南太守。祖恬,西河太守。幾憑,馮翊太守。元景少便弓馬,數隨父伐蠻,以勇稱。寡言有器質。荊州刺史謝晦聞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敗。雍州刺史劉道產深愛其能,元景時居父憂,未......

  • 《宋書》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臧質 魯爽 沈大綱 臧質,字含文,東莞莒人。父熹,字義和,武敬皇后弟也。與兄燾並好經籍。隆安初,兵革屢起,熹乃習騎射,志在立功。嘗至溧陽,溧陽令阮崇與熹共獵,值虎突圍,獵徒並奔散,熹直前射之,應弦而倒。高祖入京城,熹族子穆斬桓修。進至京邑,桓玄奔走......

  • 《宋書》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樂四 漢《鼙舞歌》五篇:《關東有賢女》、《章和二年中》、《樂久長》、《四方皇》、《殿前生桂樹》。魏《鼙舞歌》五篇:《明明魏皇帝》、《太和有聖帝》、《魏歷長》、《天生烝民》、《為君既不易》。魏陳思王《鼙舞歌》五篇......

  • 《宋書》卷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氐胡 略陽清水氐楊氏,秦、漢以來,世居隴右,為豪族。漢獻帝建安中,有楊騰者,為部落大帥。騰子駒,勇健多計略,始徙仇池。仇池地方百頃,因以百頃為號,四面斗絕,高平地方二十餘里,羊腸蟠道,三十六回。山上豐水泉,煮土成鹽。駒後有名千萬者,魏......

  • 《宋書》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州郡三大綱 ○荊州郢州湘州雍州梁州秦州荊州刺史,漢治武陵漢壽,魏、晉治江陵,王敦治武昌,陶侃前治沔陽,後治武昌,王暠治江陵,庾亮治武昌,庾翼進襄陽,復還夏口;桓温治江陵,桓衝治上明,王忱還江陵,此後遂治江陵。宋初領郡三十一,後分南陽、順陽......

  • 《宋書》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王鎮惡 檀韶 向靖大綱 王鎮惡,北海劇人也。祖猛,字景略,苻堅僣號關中,猛為將相,有文武才,北土重之。父休,為河東太守。鎮惡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繼疏宗。猛見奇之,曰:"此非常兒,昔孟嘗君惡月生而相齊,是兒亦將興吾門矣!"故名之為鎮惡。年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