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中考作文 > 關於語文期中考試作文彙編五篇

關於語文期中考試作文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81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期中考試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語文期中考試作文彙編五篇

語文期中考試作文 篇1

今天上午,隨着“叮鈴鈴……”一陣上課鈴聲響起,老師走進了教室,把卷子發下來,期中語文考試開始了。我拿到卷子,一看作文。天哪,是“告訴你一件新鮮事”,這題目我可沒寫過,腦袋一下子懵了,寫什麼新鮮事呢?我絞盡腦汁地收集着素材,以往看到過的、經歷過的事情象放dvd碟子一樣次序播放着,可我總覺得它們不夠新鮮,這怎麼辦?急得我抓耳撓腮,哦,幾天前,我在中央二套電視節目“為您服務”中,看到人們在玩的高跳板,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呢,主持人叔叔介紹這是剛剛從國外流入我國的新玩意。那麼我一會就寫一寫它吧。

我又把試卷翻到了前面,開始做試題,很快就風捲殘雲的做完了。我回頭檢查了一下做完的題目,有沒有漏做的。接下來,我就按剛才的思路寫作文了,寫完的時候,考試時間到了,沒來得及檢查作文,就把試卷交上去了。

這次考試可能不怎麼好,作文語句不夠生動,字數少。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以後,我要多看、多背一些作文書, 多積累課外知識。總之,我要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努力學習了!

語文期中考試作文 篇2

(一)這段記憶,值得

剛剛上初一的時候我十分膽小,連看人都是怯生生的。那時的同桌小娜十分活潑開朗,是一個愛笑的小姑娘。第一天上課時我不小心踩了她的腳,慌忙地道歉,她頗有興致地看着我,眯着眼睛,慢慢地笑了。“我叫小娜。”她這樣介紹自己。我卻不敢和她講話,攤開課本的第一頁給她看。這樣我們就算認識了。小娜是我在初中認識的第一個同學。

放學後我收拾好書包要走回家。到了路口又看見小娜。她驚喜地朝我撲過來,高興地拉着我的手,“你也往上走?那咱們以後一起回家。”我答“嗯”。我的心中也很高興,以後不用一個人回家了,而且小娜看起來不像一個壞人。

慢慢地我們漸漸熟悉了。看我的幾何不太好,老師講過的題沒聽懂又不敢再問第二遍,這時下課小娜就幫我講,她很有耐心,總是問我聽沒聽懂。原來小娜還想在下課時預習一會兒,時間卻被我佔用了,我覺得不好意思,不肯再問她。小娜發覺了,就問我老師上課講過的題。如果我吱吱嗚嗚的就再給我講。

轉眼到了“十一”假期,我邀小娜到公園玩。我們一起玩坐過山車一類驚險的遊戲。然後又去划船。天氣很晴朗,有朵朵的白雲。陽光充沛,使我覺得很温暖。我和小娜一邊聊天,一邊划着船,前面有一座橋,眼見着船就要朝橋墩撞去,我大驚失色。“別慌,別慌,不要動,我劃!”她很快地就讓船過了橋洞,我佩服極了。

太陽已經斜掛在天上,我們仍意猶未盡。遠處不知是誰放着歌曲“因你今晚共我唱,來日縱有千千晚星,亮過今晚月亮。都沒有今宵更美麗,亦不可使我更難忘……”晚風帶來陣陣清涼。

記憶中的往事自然有許多,這一刻我願把它刻在三生石上,永不能忘。

(二)窗外之景

春天的日子是鬆弛的,下午的陽光,澄黃一片,有窗櫺漫到教室裏,晶瑩的的光滑的在課桌上散落,平鋪起一種安然恬靜。,三月的風在窗外悠閒的掠過,使那窗外的細枝輕微的顫起。

難得享受一下在學校抽出的空閒時間,和那百色的花兒一起。坐在這麼一個臨窗的位置有許多的風景是可以享受到的。比如那一樹樹的花開。

忽然間竄出的温暖。讓那一樹樹的小苞也忽然開放。不只是在哪個時間開放的,但看見它們時,是在一個同樣温暖懶散的下午。那白色的花瓣還想剛剛睡醒的嬰兒一般,迷迷糊糊的伸着懶腰。陽光就交織着不同的絢麗色彩,追逐着他們流動,讓那本就瑩白的花瓣變得幾乎透明。暖風包裹着它們,輕輕地搖動。雙眼被陽光矇住了,濛濛朧似乎看到了一隻雪白的手臂在揉着雙眼。

純淨,白嫩只屬於三月初的花兒,懶懶的午睡時間過去了,那花兒也終於是清醒了?花影在眼前,映着玻璃浮動,心裏便傳上了一股淡淡的清香。窗外,一樹樹花開,白色也會這般的濃厚的鋪開?在那纖柔的花瓣上留下了深深地一筆。花兒似乎終於找到了力量,花瓣終於舒展了,伸開了,像天鵝優美頸象的弧度,有力卻十分優美的伸展開。一片,兩片……一朵,兩朵……綴在窗外那幾支細枝上,交錯有致的,自然而然的。片片澄黃的光暈,灑下來,給它們披上一層明亮的淺淺金沙。

你是否願意?在午末的時候,從書中抬出頭來,趁着一點休息的時間,來看看那一樹樹的花開。你又是否會留意某一扇窗?窗外有澄黃的陽光,在這暖暖的三月中,去尋找那一樹樹花開。

就像這樣,在校園裏,在座位上,細細的看一眼那已蓬勃的春天。

(三)温暖就是那麼簡單

春風吹散了嫣紅柳綠,卻帶不走你給的温暖;歲月斑駁了朱門高牆,卻掩不掉你給的温暖;時光模糊了往日記憶,去抹不卻你給的温暖。——題記

終日奔波在兩點一線之間的我們,似乎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細細品味來自父母、老師的温暖。駐足回首,或許我們會發現,温暖其實就是那麼簡單的存在於我們周邊。

考試過後,獨自一人彷徨在十字街頭,夕陽籠罩着這座美麗的小城。畢竟是秋日,落葉紛紛從樹上落下,微風拂起,發出輕歎似的聲響,彷彿是感知了我的心事,在替我悲哀。又一次考試失利。不知怎地,竟漫步到了街心公園。這時,一個滿臉稚氣的小男孩來到我身邊,用柔軟的聲音同我説:“小姐姐,你幹嘛愁眉苦臉的?是怎麼了嘛?來,給你糖吃,很甜的,吃了就不會再傷心了。”我被他水汪汪的大眼睛感染到,竟失聲笑了出來。忽然覺得天空一下晴朗起來。在這個快樂、天真的小男孩面前,什麼煩惱都不值得一提。我的心因為這個小男孩的糖竟不覺得温暖起來,彷彿現在並不是落葉知秋的季節,恰是暖陽當空的三月。其實,温暖只是一根糖那麼簡單而已。

不知名的小男孩給我無限的温暖,陪伴我靜看春華秋實的父母,亦是給了我無限的温暖。

臨近模擬考,又開起了“夜車”。不知不覺,竟累的趴在桌上睡着了,模模糊糊中,爸爸抱起了我。記憶中,小時候的我很是調皮,總喜歡纏着爸爸抱,而爸爸也總是寵溺的抱着我。長大後,爸爸便很少再抱我,只是很懷念爸爸的環抱,現在覺得,爸爸的懷抱還是一如既往的温暖,讓我宿於其中。其實,温暖只是一個懷抱那麼簡單而已。

縱使歲月洪荒,我依然記得那顆糖,那簡單的温暖;縱使年華不復,我依然記得那個抱,那簡單的温暖。

温暖,其實就是那麼簡單而已。

語文期中考試作文 篇3

對面街道的商店玻璃上掛着一幅海報,一輛吉普車停靠在懸崖邊,懸崖下是滔滔的江水,洶湧中帶着殺氣,似乎隨時都跳躍起來把一切襲捲了的姿態。每當看到它時,我總會記起我生命中最令我震憾,也許終生也不會忘記的那次旅行。

“晃當晃當---”一塊形似泥土的大石頭侵入我們的汽車底盤,毫不客氣地撕咬着。也許是沒注意,也許是來不及躲避,爸爸早已顧不上那麼多,他的雙手緊緊握着方向盤,心裏也許默唸着腳踩剎車的力度,眉頭微微皺着。又是一個大陡坡。

這樣充滿泥濘,像是垂老人的皮膚一起起伏的千溝萬壑,對於一路走來的我們,早已見怪不怪了。這是由川藏線進入***的必經之路,又因為其地形險惡,路況危急而被人稱為“通麥天險”。

這條匍伏在山旁的狹窄小路,僅由一車通過,又因為汽車數量之多使前後車距不及半米,是的,毫不誇張,不及半米。這個大陡坡似乎很危險,我們的車底盤又低,那起伏百態的泥土受陽光朗照已經發硬。“往右打一點兒,慢慢的,掛二檔”。媽媽在副駕駛上神色緊張地指揮着爸爸。我也是第一次見媽媽能心平氣和地同爸爸講話,並且兩人如此默契。

有時路況實在太險惡,我與媽媽只好下車步行,似乎昨天才下了雨,道路有積水,走幾步就容易陷進去。步行的時候,河水就在我耳邊咆哮。因為路實在太窄,車子都寧願緊貼山被刮擦也不願陷入河底粉身碎骨。那時我才曉得什麼叫萬丈深淵----右腳邊是路,左腳邊是天空,如果你只會走直線的話,經過三秒你便會聽見自己與巖石或江水融合的聲音,並且從此浪跡天涯,消失不見。

我不知道自己與爸媽是如何走出那僅十四公里的鬼地方的,我只知道我們與那隨時都會塌陷的山體,那咆哮的江水,那危險的泥濘路,確是遠去了。

後來我們到達夢之城***後歸家的第四天,在新聞上看到我們幾天前才剛走過的“通麥大橋”坍倒了。

有人很佩服我們一家三口自駕去***的旅行。其實我想説,這不僅是現實意義的旅行,更是一段生命的旅程。在狹窄的小路上,我們彼此信任對方,與對方默契配合,共渡難關,是對我們親情的考驗,亦是對生命價值的提升。

我敢説,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旅程比我所經歷的這個更棒,這個旅程讓我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與愛站在一起,與信任站在一起,一起獲得重生。

語文期中考試作文 篇4

選擇題是標準化考試裏的超級法寶,以其考查信息量大、答案標準、閲卷快捷而受到急功近利之中國教育界的青睞,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美國作為糟粕拋棄了的時候,我們卻把它當作“真經”取了回來,以行政手段在全國轟轟烈烈地推廣起來。實行了二十多年,標準化考試的弊端早為各界有識之士聲討不已。儘管有所收斂,但其陰魂依然不散。尤其可笑的`是,現在的語文高考試題裏,第一卷還是選擇題,題數有10個,分值有30分之多。可別小看了這30分,在一定程度上它決定着考生高考語文分數的高低。

為了獲得一個理想分數,各路語文考試專家紛紛主張高中語文學習要夯實基礎,而這基礎説白了就是字詞句,就連首都的語文專家來傳經送寶也是這麼説的,“知識就是字詞,能力就是詞句”,而要掌握這狹隘的語文知識,具備這淺薄的語文能力,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訓練訓練再訓練。這訓練呢,不過就是做題的同義詞而已。這種做題,從學生上高中的第一次語文考試就開始了,嚴格與高考接軌,嚴格按高考的標準訓練;到了高三,這種訓練就成了立體式、密集式、轟炸式的。儘管學生對語文做題不是很積極的,但在語文老師的高壓政策之下,學生們也是做得一佛出世二佛昇天。

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對這種肆無忌憚的做題深惡痛絕,並不是我對現行教育制度不滿,就對學生的高考前景也漠不關心了。我雖然大力提倡學生讀書,主張在讀書中學習語文,但到了高三,我還是會教學生一些應試技巧的,但這大量的做題只是一種死笨的方法,不是什麼高明的應試技巧,説得不客氣點,這是在飲鴆止渴,不但止不了渴,還會斷送了自己。所以,在高三的平時複習中,除了做一些必須的經典題目外,我寧願讓學生去看幾篇好文章,去關注天下大事,也不願讓學生機械重複地做那些呆板的試題。但學校和年級裏發的題太多太多,怎麼辦呢?我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壓住不往學生手中發。這樣做,雖然那些題可能當了垃圾,學生要多花一些冤枉錢,但總不至於因為做這些無聊的垃圾題而浪費了寶貴的光陰,失去了做其它科目提高分數的機會。總體看來,還是得多於失。

許多事實證明了我的這種做法是正確的。今年高考前班上的一個學生和我交流語文學習上的事,他給我講了語文選擇題考試上的困惑:去年剛升入高三時,選擇題沒做多少,但選擇題的錯誤不多,只錯一兩道;高三練了一年的選擇題,可是越練錯誤越多,有時候能錯四五道五六道。他問我怎麼辦,我説,你不要再做選擇題了。可惜為時已晚,高考中的損失慘重已不可避免。這並不是個別的現象,高考完後,學生們紛紛向我訴苦,選擇題錯的太多,錯三四道四五道的是平常之事,有的學生竟然錯了六七道,有一個學生錯了八道。而這些學生都是班上的好學生。年級裏經常考第一的女學生平時語文總是高分,高考竟也錯了五個選擇題,只能痛失衝刺清華北大的機會,縱然以淚洗面也無濟於事。要知道,這些學生在高二參加高考的時候,選擇題只錯了一兩道,有的甚至全對了。奇怪的是,有一個學生沒上高三,今年的語文選擇題只有一個記不清答案,其它的全對了。

嗚呼!這種語文選擇題能考查出學生什麼樣的語文能力呢?!不上高三,不用訓練,錯誤率極低甚至不錯;上高三訓練了一年,反而錯誤劇增。語文選擇題,你真是誤盡了天下考生啊!

這樣的語文選擇題為什麼還不從高考試題中剔除出去啊?就象中考一樣,考一下閲讀和作文,如果能改革徹底的話,就只考一篇作文,那也完全能夠考出學生真實的語文水平。

趕快把這語文選擇題丟進歷史的垃圾堆裏吧!

語文期中考試作文 篇5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鏤刻金石,本是大自然的神力所致,卻可人為之,這等奇蹟,可遇可求,只因鍥而不捨而已。奇蹟的存在,也不過是勤勉的必然結果。

富爾格姆説“要承認奇蹟”。人的生命如葦草般脆弱,卻能繁衍龐大至此,在自然的嚴格篩選中存活至今,堪稱奇蹟。這個奇蹟是千百年來人類用智慧和微薄之力永不言棄地抗爭的結果,説起來只是最基本的求生本能,但產生的影響卻令人歎為觀止。水可穿石,冰可凍三尺,蚓可上食埃土,下飲黃泉,這些超越本身的能力所致成的結果都是存在的奇蹟。

奇蹟在達成之前只是一個虛無飄渺的目標,一個堪稱好高騖遠的夢想。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艱辛難以想象,所以,中途放棄的人將他們看做“不可能的任務”,能力的巔峯。然而“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實現了,就成為了奇蹟。”沒有人覺得馬雲和俞敏洪會是奇蹟,在他們廣為人知之前是公認的絲。他們完成了出眾的人也做不到的事後,就有了“神話”的光環,但他們不相信奇蹟,只把奇蹟當做夢想。萬一實現,有機遇性,但還是可遇可求的,因為不相信,所以覺得腳踏實地,日積跬步是可以到達遠方的。“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説的就是奇蹟的可能性吧。

但是沒有行動,目標就不過是空想。空懷壯志而不付諸行動,以為相信奇蹟的存在,只會為人恥笑。那個心懷天下不拘灑掃庭除的少年得到的只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哂笑質疑,而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任何令人驚歎的存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學者陳書凱勸解“不要相信奇蹟”,也是提醒人們腳踏實地,不可操之過急。揠苗助長的結果是一無所獲,而終日而思不過是黃粱一夢,無益反殆。

反觀當下,埋頭苦幹者有之,無所事事觀望他人幻想人生者亦有之。心靈雞湯自從出現以來長久不衰,勵志的故事總是讓人振奮,熱血沸騰。而我認為,自信的人不需要逆襲的故事,他們承認別人的優秀,也不會妄自菲薄,他們承認奇蹟,也不相信自己的夢想是不可到達的高度。因為如此有追求,所以有不同於常人的勤勉,對他們而言,人生的低谷只是更好地位置,邁步就是進步,因為有夢想,所以不相信奇蹟,因為自信,所以勤勉得充滿希望,永不言棄。這對於那些敢於“平淡無為”,滿足於勵志故事和望向填充生活的人們形成強烈的對比。也就有了驚豔世界的哥斯達黎加球隊和被驚豔的我們。

金石可鏤,我們要承認奇蹟;鏤刻金石,我們不要相信它是奇蹟,二者不矛盾,只有不相信,才會被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