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中考作文 > 書裏有個“我”中考滿分作文

書裏有個“我”中考滿分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82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書裏有個“我”中考滿分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書裏有個“我”中考滿分作文

書裏有個“我”中考滿分作文1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在生活的此岸出發,我泛舟湖上,到達書的彼岸,與書相逢,融我於書。

書裏有個我,有關於生死的追問。21歲的青春年華,史鐵生切被命運永遠地釘在了輪椅上,再也沒有站立的可能。他不安焦躁,他悲觀絕望,一次次,他走向歷史詢問着關於生與死的祕密。終於,他走出了山重水複的煩惱,走進了柳暗花明的喜悦。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人有時候太看重了我們要回到虛無裏去,結果忘了我們本來從虛無裏來。是的,不知死,安知生?死是歸宿,生是過程,生死同一,過程即使歸宿。死亡,本是帶着回家的温馨。

書裏有個我,有對自然的感激。祭壇石門裏掉落的餘暉,偌大的地壇裏恣意生長的參天古樹,一天天,一年年,陽光一次次用髮絲掃去黑夜的陰塵,它們依舊不急不躁,不慢不快地行走在陽光裏,佇立在大地上,像是要待到永恆。是在這樣的肅穆與淡然間,史鐵生從悲觀的小我中掙扎出來,把命運帶來苦痛化作對地壇飽蘸熱情的讚頌,對萬千民眾的激勵。

千絃斷,天眼開,大抵是在哪葱蘢的綠意裏才能寫就如此精煉的字句。人的身體屬於大地,魂魄屬於天空,在歲月交替的無窮變化中,自然才是人類的歸處,真正需要感激的是母親。

書裏有個我,有面對艱辛的信念。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姓名的昭示。他沒有沉浸在對生活無休止的怨念之中,始終坦然接受風雨,並用頑強的姿態迎接命運突如其來的轉彎。詩篇裏,我們看到的不是輪椅上蓄積的疼痛,而是一個鋼鐵般強壯的巨人。

我要看着自己,一直在寫作着的心魄。不言棄,不放棄,生命是跌撞的曲折,唯有長風破浪,才可濟滄海。

走進《我與地壇》,疼痛中的執着切膚般感同身受。正視生命,感激自然,直面艱辛。

——書裏有個我,這是我與鐵生的對話,更是我與自己的對話!

書裏有個“我”中考滿分作文2

李娟的文字像一陣阿勒泰草原上狂野而又温柔的風,直吹得我這顆生活在江南水鄉的安寧的心猛烈地顫抖起來。

我多麼渴望像李娟一樣,用一整天的時間,躺在一望無際的像翡翠一樣的.草原上。

我眼裏滿滿的全是藍的發亮的天和大塊大塊潔白無瑕的雲。在草想和牛羊的呼喚聲中美美地踏入夢鄉,好像可以一直這樣睡下去的舒適與安逸。即使來了一場急雨只要將頭和身子用外套藏好,任憑那暴風驟雨、風吹雨打也不能將我喚起,繼續在睡夢中編織糖果色的夢。幾時歸家的羊羣緩步踱過我的身邊,我也不願意挪動一下我的身子、我的腳。只是偶爾睜開一隻眼睛,視線剛好撞上一隻正在觀察我的綿羊,又或剛好看到那個騎在羊背上,把背脊挺得直直的少年,像一個得勝的將軍騎着他的白馬逆光凱旋。

這樣自由自在隨意而衝動的生活像一股新鮮的,帶着花香的風吹進了我的心裏,彷彿我也曾經在書中的阿勒泰生活過。

我多麼渴望像李娟一樣,那麼貼近遠古的森林,透過層層霧障,看見大地的血液源源不斷地輸向那些綠色的巨人,用最古老的方式將生命展現在我的眼前。

我用耳朵敏鋭地感受到一滴水濺下的輕脆;一朵花綻放的絢麗;一片葉子生長的強勁;一聲蟲鳴的遼遠。清幽、靜寂、純淨。這些美好的詞語為它們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留在我的記憶裏揮之不去。那種除了自然變剩下自己的巨大失落感和自卑感,使我們不由自主感謝森林、自然的偉大力量,使我們得以正確地認識到渺小與平凡,從而獲得一次身心的洗禮。看到這樣的文字,彷彿我也曾步入那樣的森林,心中寧靜、安詳。

這樣鮮活、靈動的文字是我不曾見過的,它帶領着書裏的另一個我在文字築成的海洋裏暢遊戈壁、荒漠、森林與牧場,收穫心靈的感動,讓靈魂在字符之間找到寧靜的棲之所。

書裏有個“我”中考滿分作文3

境明,千里皆明。

林清雲的文字一如他的名,彷彿是幽靜山寺中靜靜流淌的清冽的泉水。掬一捧喝下,澄澈了肺腑。

喜愛偷懶的人大抵是這樣的,在某個假日的午後,隨意翻動珍愛的書。撫摸它泛黃褶皺的封面,嗅着油墨的香氣,摘錄一段鍾愛的文字。直到心靈與書本契合,才停下這一次愉悦的旅程。

我與林清雲相距幾十載的年華。他説他早已經過了在橋上看風景的年紀,而我卻在執着地尋着自己的風景,在學業與家庭瑣事間兜兜轉轉,不覺已深陷其中,迷失了方向

他的書裏迴盪着晨鐘暮鼓,浸潤着微小而又細緻的禪理,未微未間見證人生的痕跡。得意時,我讀者它,它能給與我喧鬧後的冷清,讓心情沉澱,變得更加醇厚;失意時,我讀着它,他能向我展示另一番寬廣的天地,帶來心靈的撫慰。

偶然,讀到一則小故事,説的是日本的神童鼓與山寺中的暮鼓。在日本,有這樣一種表演藝術名為神童鼓,是一名靈秀的少年在在一面大鼓前用盡全身的力量與技巧。完成一項人力之高峯的表演。場面自然是極其壯觀與震撼的。而山寺中的比丘尼則是靜靜站在一面大鼓前,時間一到,則揮動手中的鼓,一下又一下地敲擊在鼓面上,他神情安詳,泰然自若,好像融入了這山寺中,而手中的不過是最自然的動作。咚咚整整一百二十下,瘦小的比丘尼這才放回鼓,再悠然自得地離去。山寺中的暮鼓或許沒有神童鼓稍遜一籌的原因了。

合上書本,我不禁苦笑,自己不就是那名鼓童嗎,努力用盡所有去攀及心中那個高峯,卻不知是將自己永遠得困在那裏,尋不到出路。倒不如將心放寬廣一些,平淡一些,笑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

然,歲月流轉。我依然站在橋上看風景,攜着那本書,書裏那個小小的我已在敲着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