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佛教聖樹閻浮樹散文隨筆

佛教聖樹閻浮樹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14W 次

孩提時,我家有一個小小的山園。它是我家的命根子和希望。

佛教聖樹閻浮樹散文隨筆

園中山丘樹木混生,溪水穿流,風光秀麗。野果樹很多,諸如海南有名的山竹子、水翁、桃金娘、烏墨樹等等林林總總,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烏墨。少年放牛時,我和小夥伴都喜愛爬上樹去採野果來吃,特別是烏墨果,吃後滿口皆墨色。爺爺説,這是一種聖果,吃後能識字。時過境遷,他年山園已經變成村落,但園中的烏墨樹至今仍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裏。前幾年在進行古樹名木普查時,我在三亞東部田獨鎮一個山寨發現一株烏墨古木,經鑑定,古木高20多米,直徑1.5米,已有300多年的樹齡,是三亞市第一烏墨古木,當地人把它當作樹神敬奉。又在樹底修一個小廟,逢年過節進行祭祀。無獨有偶,天涯文門、落筆洞和南山一帶也生長着一大片烏墨古樹林。此情此景萌發了我對烏墨樹的思考。近期,我閲讀1993年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先生題字的《佛教文化百科》,發現書中有個“閻浮樹”的條目。條目釋義是植物。梵文Jombu的音譯,為桃金娘蒲桃屬的植物,中國稱“海南蒲桃”,別名“子棟樹”。烏墨樹,是一種高達七八米的喬木,葉闊,橢圓形,對生,開白色花,有芳香,漿果大如雀卵,熟時為紫黑色,味甘酸。木材質地堅實細密,樹皮可作褐色染料。據馬鳴所撰《佛所行贊》載:釋迦牟尼為太子時,曾在閻浮樹下第一次默想到“人生是苦”和“人生無常”的'道理,似乎有了出家的預感。後來太子出家成道,創立佛教後,閻浮樹成為佛教聖樹之一。看完後,我如獲至寶,大喜若狂。條目講的烏墨樹就是佛教聖樹,這説明不僅印度有聖樹。三亞也有佛教聖樹。2005年4月24日上午10時,三亞南山海上觀音聖像開光大典,鐘聲一響,成千上萬的信眾,在藍天白雲下向聖像頂禮模拜,印證了三亞與佛有緣,也是佛教聖地。

烏墨樹是因其果液紫黑似墨水而得名。華南各地又稱“烏口樹”、“墨水樹”、“海南蒲桃”等,三亞人俗稱為“山門”。總之,它的每個名字都與其固有的主要特色相關。三亞人喜愛烏墨樹,在鄉村至今留傳着許多美麗的傳説和故事。

人們讚賞烏墨,因為它高大壯幹,挺拔昂然,樹皮深厚而粗糙,狀似飽經蒼桑。根部膨大,形貌雄壯,既展示了熱帶雨林的特徵,也呈現着樹木世界神奇的丰姿。園藝師都爭相先把它栽植成優美的行道樹、美麗的景觀樹、希望的經濟樹。烏墨樹壽命長,人們譽之千年古木。當你走上三亞解放路,會看見臨街兩側的烏墨樹傍着酸豆、榕樹,亭亭玉立,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人們喜歡烏墨,因為它的樹冠美,四季常綠,枝葉濃密,色彩青翠且帶光澤,時而露着透明小腺點,揉之可聞到香氣。觀賞其葉也是一種享受。烏墨花開時節,香氣溢然,因此人們也把它譽為香樹。在鄉村裏,人們喜歡在烏墨樹下乘涼,話家常,享受温馨的香氣。

人們熱愛烏墨樹,因為它花美氣香。它季春開花,其冠形似絨球,盛開時節滿樹皆白,彷彿朵朵白雲飄在綠色的樹冠上。其果卵圓,季夏成熟,初生青皮,熟時紫黑色,似黑珍珠、黑葡萄。烏墨碩果累累,站在大樹下欣賞,可見滿樹掛着黑金,文學家説是“碧葉藏黑金”,與綠葉扶紅花形成鮮明對照,別具一格。烏墨果味好,清甜可口,是當地人非常喜歡吃的水果。縱觀海南幾百種野果,烏墨應是當之無愧的野果王。

人們熱心種植烏墨樹,是因為它萌芽力強,喜歡高温,愛濕潤,適水濕,抗污染,防大風,耐火性。無論是長在高山,還是河海岸邊,落地生根,隨種隨活,在植物王國實屬罕見。烏墨樹慣於散生依山丘陵地形的疏林處,在我國產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南部,在海南島火燒跡地常常與楓香厚皮樹、木棉樹、重陽木、紅椿等組成次生疏林羣落。只要你走進三亞細心閲覽,就可看到黎村苗寨、海濱、港岸烏墨高大壯美的丰姿、碧綠常青的倩影。怪不得人們都説三亞是烏墨樹的家園。

烏墨樹,材質堅重緻密,是高級用木。工人用其皮提取栲膠,村民用樹脂作染料,栽植為經濟樹價錢好,因此人們都誇它一身皆寶,名符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