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過年的優美散文

關於過年的優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3W 次

過完正月十五,空氣中瀰漫的爆竹味道日漸平息。萬物復甦,民間也恢復了繁盛,似乎預示着年的將盡。下午吃過飯,和同事一同到東坡礦洗完澡。返回所裏途中,聽到到處是噼裏啪啦的爆竹聲,好似年尚未走遠,正沉浸在喜慶之中。我聽熟悉民俗的同事介紹,這是民間習俗“燎幹”。要把鋤頭、鐮刀、擀麪杖等工具放在火中烤烤,門前燃燒起高高的柴火,預示着來年的興旺和喜慶。

關於過年的優美散文

看到這,使我想起在南方旅行中看到的另一幅圖畫。過年時節,江南人家在悠悠的歲月中,門前用塊狀木炭壘起中空的高台,燃起旺旺的火,烈烈的火焰昭示着來年的人財兩旺,誰家壘的越高,燃的時間越長,生活就越美好。此時,家家門前的“燒旺火”成為夜裏一道靚麗的風景,似乎和北方的“燎幹”有着異此同工之處。年完了,要烤烤火,收收心,把閒擱一年的農具升升温。“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燎過幹,就要為新的一年謀劃、操勞、墾地、撒種,播下未來的希望和收穫。

看着這門口歡騰的笑臉,跳躍的火苗,讓我又回想起遙遠的故鄉的新年。月如鈎,牽動着對故鄉的思念。小時候,時常仰頭觀望,北斗七星如勺,明晃晃閃動着對天空的憧憬和嚮往。三十年春秋寒暑,而如今,夜涼如水,北斗依舊在深邃浩渺的夜空中璀璨奪目,牽動着兒時的記憶。悠久的黃河孕育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我的家鄉就坐落在九曲十八彎的最深處。“雄雞一唱三省聞,起更搖櫓擺客忙”。面朝黃河,默默的水流唱響的依舊是黃土般的貧瘠和落後。父母親長年勞碌在黃河邊的沙土地裏,刨食着一年的生機和艱辛,養育了我們姐弟三人。過年了,“穿新衣,戴新帽,拿花花,過家家……”在孩子們是最期盼的日子。少時,家貧,過年無力購置新衣。為了省錢,父親要騎車五十餘里,過黃河到遙遠的平陸縣城農家中購買豬肉。年三十夜裏,我們早早穿上乾淨的粗布衣服,貼對聯、放花炮、吃過餃子。父母親把備好的零食吃頭滿滿的裝上一海碗,頂上放上棗花饃,下面壓上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不等的紙幣。孩子們便歡天喜地地跑東家、逛西家、給伯伯、叔叔、姨姨、娘娘、左鄰右舍送上新年祝福。回拜的碗裏必定裝滿甜甜的吃食和厚厚的歡笑,最重要的是回拜的錢可以算作壓歲錢的。因此,鬧年成為了孩子們最樂意的事情。

吃罷年夜飯,蜷縮在沙發裏看春晚,家家户户窗櫺上飄蕩着歡笑。年三十要守夜,是不能早睡的,等十二點鐘聲響起,院裏屋外到處響起陣陣爆竹聲,一浪高過一浪,如大海的巨濤,詭異多變,靜若死潭,聲鬧喧天。累了、困了,就窩在暖暖的土炕上。清晨,陽光擦亮眼睛,炕頭枕邊便奇蹟般變幻出精緻的棗花饃和壓歲錢。壓歲錢理當是自己的,棗花饃(又叫早高饃,意欲長輩盼望兒孫們早日長高)是很別緻的。若干年後,來到陝西工作,看到陝西人做工精巧,造型別致的花饃,更懷念家鄉樸實無華,滋味醇厚的棗花饃。河南豫西的棗花饃造型簡單大方,樸實無華。圓圓的麪餅上紮上幾顆豔紅的大棗;再摞張麪餅,夾縫中穿插着幾粒紅棗,最上層的麪餅上紮起簡單的花樣,樹顆紅棗。圓圓的棗花饃象徵着闔家團圓,吉祥如意。顆顆紅棗觀望着家中的生計和來年的活力。按照當地的風俗,大年初一要全家人一起吃棗花饃,吃完饃,即便走的再遠,依舊是家中的`人,故鄉的土。

如今的新年漸漸淡化了親情,疏遠了關係。短信、電話、QQ視頻取代了傳統面對面的拜年。家如無形的線,一頭牽着遠方,一頭牽着遊子。因工作原因,我已兩年未歸家,長長的思念藉助網絡飛翔在天之盡頭。年關裏,此起彼伏的短信和電話聲聲震動着我,那頭,是段久久難以化解的親情、友情、愛情……

警察的新年是別樣的,自從幹上了這個行當,年似乎遠離了人間。過年值班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聽着窗外的歡慶,唯有冷清和孤寂為伴,帶上行頭,在大雪飄飛的年裏。我們穿梭在大街小巷,如魚兒泛起快樂的波浪,衞護着眾人的安寧。是的,我們失去了與親人團聚的機會,卻換來了更多遊子能夠團聚在家的懷抱裏,無憂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