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划龍舟的日記

划龍舟的日記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5W 次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划龍舟的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划龍舟的日記

划龍舟的日記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太陽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但這高温天氣阻擋不了我去金沙灣看賽龍舟的熱情,我催着爸爸媽媽,早早就來到了金沙灣。

金沙灣人山人海,彩旗飄飄,鑼鼓喧天。我和爸爸媽媽擠進人羣裏,找到了一個觀賽的好位置。只見寬闊的江面上並排着六艘龍舟,龍舟的龍頭刻得栩栩如生,綁着代表勝利的紅綢。選手們統一服裝,頭上綁着鮮豔的頭巾,他們精神抖擻,整裝待發。

響徹雲霄的鼓聲令下,比賽開始了!六艘龍舟像離弦的箭,直向對岸飛奔過去!它們時而齊頭並進,時而爭先恐後……只見紅隊遙遙,黃隊緊跟其後,奮起直追!看好紅隊的觀眾們大喊:“加油!紅隊加油……”看好黃隊的觀眾也不甘示弱:“黃隊加油!黃隊加油……”加油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紅隊和黃隊的選手聽到加油聲,像加足了油的賽車,飛一般地在水面上行進!突然,半路殺出了程咬金——綠隊,綠隊不知哪裏來的力量追了上來!在距離終點還有兩米時,全場觀眾大喊:“加油!加油……”這聲音驚天動地。綠隊奇蹟般奪冠!紅隊和黃隊一下子蒙了!這次綠隊真神了!綠隊的選手擊掌歡呼,觀眾也沸騰起來!

龍舟賽結束了,人羣慢慢地散去,但那激動人心的場面、選手勇爭第一的精神,深深地銘刻在我心中。

划龍舟的日記2

賽龍舟是中華民族端午節的傳統活動,這個活動的起因是為紀念我國古代時的偉大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今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我有幸和爸爸觀看了一次賽龍舟。儘管當時是早上7點鐘,岸上已經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比賽還沒開始,兩岸已經是掌聲雷動,吆喝震天。爸爸拉着我左衝右突、前推後擠,我好不容易才擠進人羣中,站在這人羣中,我真有一種唐僧師徒步入火焰山的感覺。

一條條精美的龍舟停泊在江邊,龍船狹長、細窄,一個個龍頭非常漂亮,栩栩如生,龍尾也像蟒蛇的尾巴和獅子的尾巴熔合在一起。從遠處看,就像幾條蛟龍在水面上整裝待發。每一條船上賽手的衣服樣式整齊、顏色鮮豔,只是顏色不同,有的紅色,有的黃色,有的藍色……真是絢麗多彩,好看極了。

賽龍舟開始了,每隻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衝,每隻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會兒紅色1號,不一會兒藍色8號又追上了。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氣大增,每一隻龍舟的速度更快了。這時,擊鼓手開始鳴鼓了,划船手頓時很有節奏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來助威,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真是鼓聲!人聲!助威聲!

龍舟的速度越來越快,彷彿龍羣在江水中急速飛騰。漸漸的,漸漸的。1號,5號9號構成了集團。100米!50米!20米終點越來越近,只見5號的力量一發不可收拾的爆發了!把後面的兩條龍舟遠遠地甩在後面,然後衝線了!

通過這次賽龍舟比賽,讓我明白只有團結合作、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會取得勝利!

划龍舟的日記3

端午節是一個有着悠久文化歷史的民俗節日,距今已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主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相傳是專門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皇上聽信了奸臣所言,把屈原投到了汨羅江裏。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會划着龍舟往江裏仍粽子,意在:讓江裏的魚蝦吃粽子,而不要傷害屈原。在北方,端午節還有綁花繩、戴香包的習俗呢。瞧。媽媽把幾根彩顯捻在一起,就出現了彩虹的顏色,然後,把這些繩輕輕地、鬆鬆地綁在我的脖子上、手腕上和腳腕上,這些喜慶的繩立刻給我增添了幾分神氣和英俊,就像三頭六臂的小哪吒。

另外,端午節還有一個插艾的習俗,這個習俗來原於一個古老的傳説:在唐朝末期,黃巢帶領着起義大軍,浩浩蕩蕩、南征北戰,一路上殺富濟貧,可是,由於當時通訊條件落後,,農民根本無法和黃巢、起義軍取得聯繫,最後,黃巢想出了一個辦法,在起義那天,讓農民家家户户以艾為信號,插在門上。後來慢慢地,插艾就有了“驅魔辟邪”的説法。

其實,經過千百年的演變,這些風俗雖然流傳了下來,但與它本來的意思已有了出入:粽子變成了人間的一道美食;賽龍舟變成了娛樂活動,它既鍛鍊了人的身體,陶冶人的情操,又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和交流;你看。高高插在家家户户的門沒處的艾,不正告訴我們,家家友愛、處處有愛。讓我們一下子想到:愛國、愛家、愛護、愛心、關愛、友愛、喜愛、鍾愛等等這些美好的詞語。

端午節是一個愛(艾)的節日。讓我們生活在愛(艾)的氣氛中,讓世界充滿愛(艾)吧。

划龍舟的日記4

過端午節必然是少不了吃粽子和賽龍舟了。上午,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包粽子,午飯我們就吃粽子。

吃過粽子,才十二點,我們全家就出發去看賽龍舟了。我們本想早點去佔個好位子,沒想到已經來滿了人,把這條几里長的湖圍了個水泄不通。這時,比賽還沒開始,我們全家在茫茫人海中擠了半個多小時也沒擠進去。人來得越來越多了,想要擠進去也越來越難了。有些人擠不進去,索性跑到人家房頂上去看。我們隨後也跑到房頂上去。

一點多,比賽就要開始了,賽場邊上擠滿了無數的男女老少。鱗次櫛比的房屋頂上也擠滿了人。就連不遠的小山坡上也擠滿了人。在這人的海洋中,我看到了人們那不肯退讓,即使再小的縫隙我也要擠進去的心;那不肯屈服,不肯退讓的精神。看着這人的海洋,我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多壯觀的場面啊。’’

比賽開始了。先是男子預賽。雙方隊員準備好,裁判員一聲令下,雙方立刻劃起來。比賽進行地非常激烈,湖中的水被船槳拍得滿天飛,還有啦啦隊在湖邊助興,鼓號隊打起鼓吹起號。人們在岸邊吶喊。在這震耳欲聾的人聲中,我隱約聽見人們在喊;‘‘龍馬隊,加油。’’這時,龍舟已快到岸了,雙方隊員還是各不相讓。忽然間,‘‘龍馬隊’’一個箭步衝了上去,超過了另一艘龍舟。‘‘龍馬隊’’果然不負大家重託,在預賽中得了個冠軍。

接着進行的是女子預賽。正當比賽進行地非常激烈時,天空中下起了傾盆大雨。這大雨似乎是老天賜給隊員們的考驗。但隊員們還是毫不示弱,反而速度更加快了。

划龍舟的日記5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也是漢族在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方很流行,在北方也有劃旱龍舟的習慣。關於其起源,有多種説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是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戰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賽龍舟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賽龍舟前會舉行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一般都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説,“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划龍舟的日記6

端午節到了,今天父親帶我去母親河看賽龍舟。

一到母親河邊,我就看見在平靜的水面上有兩艘彩色的龍船在水中搖來晃去,好像兩隻小鴨在走路。岸邊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大家冒着酷熱的陽光來觀看精彩的賽龍舟比賽.。

過了一會兒,比賽就開始了.只見紅龍順利地游出了起點線,而青龍的人們一時反應不過來,所以晚了一步,被紅龍漸漸甩在了後面。

青龍中的人不甘心落後,努力向前追去,打鼓的人敲一下,划船的人就用力劃一下,他們齊心協力,還不斷髮出:“加油!加油!‘‘‘‘”的鼓勁聲。此時,岸兩邊的人,也拼命扯着嗓子喊加油。有的人還一邊喊一邊打手勢,紅龍中的人見青龍追了上來,趕緊向前劃。這時候,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紅龍和青龍的遊行速度不分上下,一會兒你前面,一會兒我前面,大家誰也不讓誰,岸上的喊聲響得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千萬不能輸,打敗他們!‘‘‘‘青龍似乎已感受到了人們對他們的希望,竭盡全力,終於,在觀眾的期待中,青龍遙遙領先了,紅龍不服輸,拿着船漿還在划行。一把把船漿一上一下,在他們的手中上下翻飛。可這時候,青龍已經到了終點,岸上的人們立刻歡呼起來,成功屬於青龍!

今天的賽龍舟比賽,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懈,齊心協力,成功一定屬於他們!

划龍舟的日記7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我們是要吃粽子的,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而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米中摻雜、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而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而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划龍舟的日記8

六月六日 星期五 晴

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全家懷着興奮、激動的心情來到龍巖龍津河。這天天氣放晴,在龍津河兩岸桅杆邊早已經人山人海,站滿了黑壓壓的人羣。有的站在樹蔭下,有的站在橋頭上,還有撐着傘,有些較小的孩子坐在了大人的肩上……遠遠望去,龍津河兩岸人羣就像兩條長龍盤踞在岸邊。我和父親好不容易擠到觀看賽龍舟的有利位置,大家都擁擠着,連空氣都變得十分悶熱,大家等呀!盼呀!總希望賽龍舟馬上就開始,有些人焦急地從遠處相擁而來,就是為了看這場龍舟賽。

大約3點半了,賽龍舟終於開始了,大家的表情既是興奮又是高興,只見水面上停泊着兩艘船,每艘船都像一條威武的龍,龍頭和龍尾微微向上翹起。船上的水手們都穿着紅色或黃色的救生衣,船上有16個水手,有男的,有女的,船頭是一個擊鼓的鼓手,船尾是一個掌舵的舵手,形成了一個盤大的隊伍。只聽一聲“啪”槍響,只見兩艘船的水手們齊心協力地向前劃去,他們時而站起,時而坐下,鼓手就像指揮家一樣,興奮異常,縱身躍下,雙槌齊下,有節奏的一上一下,水手們也使出全身力氣,奮勇揮槳,兩岸的人羣都在吶喊着:“加油!加油!……”,吶喊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聲音俞來俞大,都想給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快要到達終點了,兩條龍舟像離弦的箭,劃得越來越快,在大家看得出神的時候,突然下起了一陣雨,看龍舟的我們還是熱情地為我們喜愛的隊伍加油打氣,最終中城蠃給了北城。後面還有好幾組分別進行了比賽,那個場面,格外熱烈,讓人振奮!

這次比賽,充分展現了龍巖兒女團結拼搏、奮發向上、勇於爭先的精神風貌。

划龍舟的日記9

昨天,我坐車回家,突然看到灰橋哪邊有一條龍船,心想一定是端午節又到了。回到家裏,我把這事告訴爸爸,爸爸説:“好呀,明天正好是雙休日,我帶你去看賽龍舟。”我聽完高興的差點暈倒。

今天一早,我們帶上自己包的粽子,就向三垟出發。三垟是温州的濕地,哪裏河網縱橫,每年都有許多龍舟在哪裏竟賽,可熱鬧了。在路上,爸爸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原來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祭奠日。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國君非常昏庸,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國家也已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為了挽救國家,屈原向君王提出了許多治國的良策,但是君王一點也聽不進去,屈原不想當亡國奴,就在汨羅江投河自盡。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和劃龍船的習俗。

當我們到了三垟的時侯,河岸邊早已是人山人海了。各河道上也正有許多龍船向這兒靠攏,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運動員們都在磨拳檫掌,躍躍欲試。第一輪上場的是紅、黃、黑、白四艘龍船,我看中白船,我要為他鼓勁。這時一聲槍響,突然龍鼓齊鳴,號聲連天,四艘龍船像箭一般射出,岸邊的觀眾沸騰了,我也為白船開始亡命地鼓勁:“加油、加油、白船加油。”比賽結束了,雖然我看中的白船隻得了第二名,心裏有點遺憾,但我還是為他們能在落後的情況下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的精神所感動。我覺得今天的端午節過的真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