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生活是美好的》閲讀題參考答

《生活是美好的》閲讀題參考答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7W 次

生活是美好的

《生活是美好的》閲讀題參考答

埃及)艾哈邁德·哈桑·齊亞特

生活是美好的,只有被稱為人的這類動物歪曲生活之美。因為人類並未像其他萬物生靈那樣循着天定正途、大自然的引導生活,而是按其自定法則生活,這些法則乃是其依據唯我主義、狂妄自大和個人好惡所隨意制定的。所以,他常對同類行惡,與異類為敵。

或許獸類會為食色而相互殘殺,鳥類會為食色而相互撕咬,但那種殘殺和撕咬只是短暫的行為,既無預謀,亦無後仇,更沒有伴隨其後的罪惡。而人類與之不同,他是平安之中的渾濁,生活之中的灰塵。他有記憶力,所以對往事念念不忘,將仇惡牢記在心;他有洞察力,所以常為自己製造佈滿恐懼的未來。他的現在是永無休止、永不消歇的激烈廝殺,他要麼為記憶中昨天的舊恨復仇;要麼為預見中今天的食物而不擇手段地攫取;要麼為想象中明天的恐懼而小心防範。

生活是美好的,比之更美好的是生靈,是能夠感受、品嚐、體會到這種美好並以其點綴自身的萬物生靈。鳥兒關於花園,因為它懂得怎樣將花園中的五顏六色裝點到自己的羽毛上,將花園中的樂曲集於自己的囀鳴;獅子美於森林,因為它能夠使森林的威嚴活生生地體現在它的成嚴之中,將森林的雍容和莊重體現在它的雍容和莊重之中;駱駝美於沙漠,因為它將自己存於大漠之間,使大漠中的山丘化為它的形體,將大漠的黃沙描繪在它的膚色之中;鯨魚美於大海,因為大海是它生命的一部分,平靜的海水、洶湧的波濤和湍急的水流便是構成它這部分生命的內涵。

生活是美好的,它的美並不侷限於某個民族而不惠予另一個民族,亦不侷限於某個階層而不惠予另一個階層。讓我們全身心地去追尋,盡情地去享受吧!凡有聽覺、視覺和感覺的人,都會在每一個景緻中發現美,都會在每一個地方感受到美。那些對生活之美熟視無睹的人,生活的自然之花在他們身上已然枯萎,他們的感官已經麻木,所以,存在於他們和世間萬物之間的真實和正確的思維紐帶也已然斷裂。

生活是美好的,美的感受,其表現是歡樂與幸福。你會看到:哪兒籠罩着暮氣與憂傷,哪兒的生活便是被疲憊所困擾,被醜惡所蝕化,被邪惡所敗壞。那裏生靈的悟性便會死亡,或者美醜被倒置,善惡被顛倒。大自然之美須由心靈之美去感應,生活的清純須由心靈的清純與之對應。對於那些感覺陰暗、暮氣沉沉的人來説,他們是永遠品嚐不到生活的醇美的。

要成為心靈美的人,方能視萬物皆美,包括原本醜的'東西。何時你意識中充滿了美的感覺、美的感受,世界便會在你心中顯得無比美好,苦味在你口中便會變得甘之如飴,苦釀便會在你口中變成玉液瓊漿,你會情不自禁地嚮往去尼羅河、花園島和鄉村一遊,同鳥兒一道鳴唱一道飛舞,同魚兒一道戲水。你可同富翁們比富有,同他們賽歡樂。你可以自豪地對他們説:美好產生出來的幸福遠遠超過金錢產生出來的幸福,金錢屬於你們,你們只能自己享用,而美好則屬於主,可把它施與眾人!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之子啊,你是這美好的繼承者,你為何將頭扭向別處,對它視而不見,將忌妒和仇視的目光投向那些生活奢侈的人們?他們終日沉湎於享樂,或上山行獵,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君不見,開羅市區和郊外,有着不可勝數的天然美景,向生靈撒播着無限的享受,這些美景和享受足以遏止你對富有的嫉恨,足以平緩你對生活的憤怒。這美麗的尼羅河在它神奇的兩岸之間奔湧向前,為兩岸平添了許多嬌媚。有誰能阻止平民百姓在尼羅河中泛舟蕩槳,又有誰能阻止他們乘舟劈浪戲水,又有誰能阻止在尼羅河兩岸舉行各種比賽盛會和娛樂集會?你可以任意在早晚哪個時分在尼羅河岸邊徜徉,都會感到在籠罩着岸邊和水中的無邊靜謐之中,尼羅河彷彿在人煙罕至的曠野上奔流。

(選自《外國散文百年精華鑑賞》,有刪改)

15、下列對散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4分)

A.作者認為,與人類相比,獸類之間為食色而相互殘殺,鳥類之間為食色而相互撕咬,都只是短暫的行為,既無預謀,亦無後仇,更沒有伴隨其後的罪惡。

B.鳥兒美於花園,獅子美於森林,駱駝美於沙漠,鯨魚美於大海,作者認為,只有來自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萬物生靈才能夠感受、品嚐、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C.在作者看來,凡有聽覺、視覺和感覺的人,都會在每一個景緻中發現美、感受到美,人們對生活之美之所以熟視無睹,是因為他們的感官麻木,不善思維。

D.如果一個人將忌妒和仇視的目光投向那些生活奢侈的人們,就會終日沉湎於享樂,或上山行獵,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就看不到那不可勝數的天然美景。

E.文章以排比的方式進行架構,層層遞進,“生活是美好的”成為每個層次的引領性語句;以議論、抒情為主,也有概要的敍事,全文藴含着濃厚的哲理意味。

16、導致生活不美好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歸納。 (6分)

答:

17、文章最後一段概述了開羅市區和郊外的美景、尼羅河的美景,寫這些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6分)

答:

18、文章圍繞“生活是美好的”這一中心,從認識生活之美、發掘生活之美、感受生活之美等不同方面來談。請你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認識。 (6分)

答:

15、AE A.理解恰當。B.基本準確,但“又高於自然”不符合作者意思。C.“不善思維”這一分析錯誤。原文的意思是因為“他們的感官已經麻木,所以,存在於他們和世間萬物之間的真實和正確的思維紐帶也已然斷裂”。D.理解錯誤。“終日沉湎於享樂,或上山行獵,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的是那些生活奢侈的人的做法。E.對散文的寫作手法分析恰當。

16、①人類依據唯我主義、狂妄自大和個人好惡隨意制定生活法則,對同類行惡,與異類為敵;②人類對往事念念不忘,將仇惡牢記在心,為了復仇而相互廝殺;③人類常常因眼下的利益和未來的恐懼而不擇手段或小心防範。

(評分標準:每點2分,意近即可)

17、①作者意在指出人世間不是沒有美好的景緻,只是因為某些原因對它視而不見;②這些美景人人都可以欣賞,它不會像個人的財富那樣為某個人所有;③欣賞這些美景可以平緩一個人對生活的憤怒,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評分標準:每點2分,意近即可)

18、(示例一)生活之美需要人類去認識。①對於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心靈去認識;②人類應該充分認識到大自然的萬物生靈之美;③對於生活的美好要打破民族、階層、貧富的界限去認識。(示例二)生活之美需要人類去發掘。①要認識到美的感受,其表現是歡樂與幸福;②要認識到大自然之美須由心靈之美去感應;③要認識到生活之美屬於每個人,它不受金錢地位的影響。(示例三)生活之美需要人類去感受。①應該感受到大自然的萬物生靈之美;②只有用心靈之美去感受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③只有拋開嫉妒、仇視等各種雜念去感受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評分標準:觀點2分,理由闡釋合理、有層次4分。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種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