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生物教學設計(15篇)

生物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81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物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生物教學設計(15篇)

生物教學設計1

摘 要:在中學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聯繫具體實踐就如何設計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和課外實驗提出一些新建議。

“新課改理念”,就必須面向全體中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中學生物實驗教學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定的儀器設備或藥品的處理,對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和生理功能進行觀察和探究,使學生獲得、驗證或鞏固知識,並掌握有關操作技能,進一步發展智能的過程,稱為生物實驗教學。生物實驗教學的類型可分為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和課外實驗。在此,本文聯繫具體實踐就如何設計中學生物實驗教學提出一些新建議。

1.演示實驗

所謂演示實驗就是教師使用演示的方法,根據課堂教學計劃進行的生物實驗。演示實驗是中學生物教學中最常用的直觀手段之一。演示實驗比分組實驗容易開展,既節約耗材,又節省時間,更便於組織教學。因此,中學生物實驗教學中特別要加強演示實驗的開展,以便提高教學效果。演示實驗的類型主要有:

1.1傳授新知識的演示實驗

在以獲得新知識為目的而進行的演示實驗中,教師預先把實驗器材準備好,在課堂上邊講授邊演示,並對所用到的器材名稱進行介紹,講述實驗的目的、原理和條件,準確操作,規範動作,以達到預期的演示效果。當學生觀察到一個或多個現象時,教師通過談話啟發學生對所見到的現象進行解釋,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例如,在“鑑定骨的成分”時,教師把骨煅燒後所剩下的物質用鑷子打碎,問學生:“骨裏含有什麼成分?”學生可能回答含有“無機物”。此後,用清水沖洗15%的鹽酸浸泡過的骨,將其打結或折彎,又問學生骨裏含有什麼成分?學生又可能回答骨裏含有“有機物”。最終,教師才叫學生總結骨裏含有哪些成分?無疑,通過這樣的演示實驗來傳授新知識,就具有較強的真實感和説服力。

必須注意到,由演示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特殊性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特殊性的結論推廣到一般性的原理。例如,用魚骨來鑑定骨的成分,同時可以推廣到鑑定其它動物骨的.成分。

1.2驗證、鞏固知識的演示實驗

以驗證、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為目的的實驗,從邏輯上看是從一般到特殊的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先使用各種直觀教具講授新知識,待學生掌握了有關知識之後進行演示實驗,以驗證和鞏固所學的知識。例如,為驗證“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將遮光葉片和不遮光葉片作脱綠處理,用“滴加碘液”的方法加以驗證。若葉片變成藍色,説明葉片中含有澱粉。反之,則説明葉片中不含有澱粉。這樣,通過演示,學生鞏固了已初步掌握的知識,並加深了印象,進而提高了課堂鞏固率。

1.3指導性的演示實驗

它是指導學生進行正確實驗、實習等實踐活動的演示實驗。例如,當指導學生第一次使用顯微鏡時,教師先用一台顯微鏡向學生介紹各部分名稱,並演示取鏡,安放、對光、觀察等。此後,在講授“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中,教師演示擦載玻片、蓋玻片、向載玻片上滴清水、取實驗材料等具體步驟。這種邊演示邊講述的教學方法,就比紙上談兵、抽象的講授效果好得多。

2.分組實驗

把學生帶進實驗室或教室,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操作而進行的實驗,稱為分組實驗。分組實驗更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培養操作技能,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應該指出,分組實驗既可以在新課教學之後進行,又可以在新課教學之前進行。長期實踐表明,分組實驗在新課教學之後進行,有利於學生驗證和鞏固知識。而分組實驗在新課教學之前進行,則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感性知識和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技能。

2.1分組實驗的準備

2.1.1認真備好實驗課

教師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本地實驗條件,弄清實驗原理,確定實驗目標。若是驗證實驗,教師必須預先寫出實驗步驟及實驗注意事項。若是探究實驗,教師則要擬定實驗計劃,具體寫出觀察發現的問題,作出假設,擬定實驗計劃,分析實驗結論。

2.1.2.充分準備實驗器材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實驗儀器的購買與使用往往受到學校經費的限制。由此,在制定分組實驗計劃時,教師必須根據本校的實際條件,對全程教學中所需要的實驗材料有一個全盤的計劃和安排,及時加以採集,購買或培養。此外,為了保證實驗課有充足的、合適的實驗材料,還可以向條件好的學校租借或交換器材,並靈活地把一些實驗提前或推後進行,以實現資源共享。更為重要的是,對實驗中的儀器設備和藥品,教師必須預先做好準備,分發到實驗桌上,儘量讓學生不離開座位就能完成實驗,減少人員走動,給組織分組實驗帶來方便。

2.1.3學生分組和培養小組長

教師根據班級人數、實驗桌的多少以及實驗內容的實際情況,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並選出小組長。實驗桌上貼上編號,學生對號入座。同時,為了減輕教師教學負擔和提高實驗效率,要充分發揮小組長的助理作用。由此,教師要在課前利用課外時間,預先對小組長進行實驗室培訓,讓他們熟練掌握操作方法,從而在正式實驗時起到“小教師”的作用。不僅如此,小組長還應該承擔幫助教師管理實驗器材和藥品的職責。具體地説,每次實驗完畢,小組長要清點器材藥品,安排其他同學清理實驗桌衞生。而要做好這個工作,教師就必須對小組長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其愛科學、愛設備、助人為樂的思想品德。

2.1.4預先告訴學生實驗

在每次實驗之前,教師佈置學生預習教材或複習實驗教材,使學生心中有數,作好實驗心理準備,收集相關知識,這樣便於學生理解實驗原理,順利完成實驗。

2.2組織分組實驗教學

很多實驗教師常常感到組織分組實驗費力、費時,常常不得不高聲要求學生保持安靜和不準亂動儀器。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實驗過程中容易出現課堂秩序混亂的局面。由此,為保證實驗順利進行和提高實驗效果,分組實驗可作如下安排:

2.2.1有秩序進入實驗室

各組的小組長帶領學生按1組、2組……依次進入實驗室,並根據桌上的編號,對號入座,這樣就可避免學生一窩蜂湧入實驗室去搶座位造成的混亂局面。

2.2.2指導分組實驗

對於教師來説,其職責主要是總攬全局和具體指導。而對於小組長來説,其職責就是組織和指導本組成員開展實驗。在此進程中,教師一旦發現學生操作錯誤,立即作好記錄,讓相關學生停止操作,指出其錯誤,並予以演示和引導。例如,在練習“臨時裝片”的製作時,教師發現很多學生撕取的材料較厚,存在着有的蓋片下有氣泡,有的把顯微鏡搬得太斜,有的染液流在載物台上等問題。對此,教師要給學生現場演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使學生通過反覆練習最終達到規範操作的目的。

2.2.3離開實驗室

實驗課結束之前,教師要預留3分鐘時間,讓學生清理器材和桌上的衞生,隨後按順序離開實驗室,並請小組長留下協助教師清點器材。

3.課外實驗

有些實驗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育、觀察,但又不太複雜,也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和實驗條件,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外完成。顯然,由於課外實驗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學生親手操作、親自管理和親自觀察下進行的,因此,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加深鞏固課堂學到的基礎知識和節省時間。一般而論,教師在組織課外實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3.1課外實驗要與教學內容相關

課外實驗必須在學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之後進行。例如,在學生學習了“莖的輸導作用”的生物原理之後,為了證明“有機物是樹皮內的篩管輸導的”,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外尋找樹枝“環剝”樹皮和長時間形成的“枝瘤”,或用“對照法”培養植物,使學生藉此瞭解到無機鹽對植物的作用,從而解決了在課堂上不便操作的困難。

3.2佈置課外實驗必須嚴格要求

教師對課外實驗的目的及其方法都要詳細説明,並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必須做好記錄、測量和繪圖等工作。不僅如此,教師必須嚴格檢查學生所承擔的課外實驗,並儘可能要求學生上交課外實驗做出的實物,以督促學生完成實驗任務和為實驗室提供材料。

總之,生物教師既要端正態度,有奉獻精神,又要因地制宜,多想些辦法,創造條件開展好生物實驗。

生物教學設計2

【知識目標】

學習用比喻與比較、舉例説明事物特徵的方法,瞭解生物社會性x的基本特徵。

【能力目標】

培養快速閲讀,準確捕捉並篩選、處理信息的能力,準確概括並表述作者的基本觀點,並且能做有個性x的閲讀評價。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生物社會性x的基本特徵,培養珍惜並尊重生命的高尚情感,樹立與別人互助合作、融入集體的意識。

【重點、難點】

一、學習用比喻與比較、舉例説明事物特徵的方法,瞭解生物社會性x的基本特徵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二、培養快速閲讀,準確捕捉並篩選、處理信息的能力,準確概括並表述作者的基本觀點,並且能做有個性x的閲讀評價是本文難點。

【教學方法】

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概括表述

這是一篇論述生物社會行為的文章。作者選取了獨特的視角,將一些羣居性x生物的行為與人類進行比較,描述了它們在集體行動中所表現出的高度組織性x,提出了“多個單獨的動物合併成一個生物的現象”,對傳統生物學過分強調個體行為和動物本能的觀點進行了反思,也對人類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認識自身生存危機作出了警示。

【第一部分】借題發揮。提出問題:人類就像羣聚的昆蟲一樣,終日忙忙碌碌,雖然偶爾碰頭交流,但卻為能脱離生物的屬性x。

作者提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説人類像螞蟻可以,反過來説螞蟻像人類,就會遭到非議,因為這是對人類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挑戰。

所以描述昆蟲行為的人,唯恐被指斥為“違反科學”,都不遺餘力地從“有異於人的”方面來理解生物的社會行為,説它們“完全是非人性x、非世俗、幾乎還是非生物的”。

作者卻不從眾從俗,敢於向傳統觀念發起衝擊,指出“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

作者有意用描述人類行為的語言來描繪螞蟻,和文章開頭的一段用描述昆蟲的語言來描繪人類恰成對比,表達了一個鮮明的觀點,那就是:人類的社會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極大的共性x,並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為比照的。

【第二部分】作者指出,很多生物“似乎都過着兩種生活”。作為獨立的個體,我們看不出它們“有什麼思想”;但是隨着羣體的增大,智慧逐漸增強,具有高度的組織性x和協調性x,儼然成了一個龐大的活物,而個體則更像是這個“龐大動物體中細胞樣的成分”。

生物作為個體是微不足道的,但“組成巨大的生物”,就顯示出非凡的力量。

作者對生物行為的反思,是為了檢討人類盲目樂觀自大的情結。人類雖然主宰了這個世界,但人類的行為方式還具有和其他社會性x生物相類似的特點,需要聯合,需要一團一結,才能源源不斷地產生智慧,克服自身發展面臨的種種困境,推動社會進步。

【第三部分】文章結尾,作者以科研為例,援引權威人士的觀點,再次強調個體的智慧與羣體的智慧,就像一個鋸齒與整條大鋸的關係,個人的孤獨靜默也許有助於一些發明創造,但這些發明創造必須融人到羣體的

二、探究品味

1、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學隨筆。

本文雖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但還是具有獨特的論證方法的。

類比論證——在與人類行為的對比中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為,始終認為人類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着共同性x;

對比論證——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其他生物,多從個體與羣體方面做對比比較分析,突出羣體的智慧,強調社會化的重要性x;

舉例論證——對生物的社會行為的描述,有詳有略,(詳昆蟲類,略菌類、魚類、鳥類),抓住典型事例細緻剖析,又豐富了例證,由現象層面到本質特性x逐步深化。

2.怎樣理解本文關於生物社會行為的論述?【類比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作者論述昆蟲、魚類、鳥類等生物的社會行為,證明它們也有集體協作精神,而且隨着羣體數量的增加,智慧也隨之增長,這些都來自他對自然界中社會性x生物細心的觀察和思考。

把生物的羣體看成是一個龐大的生物體,更是作者的創見。

生物的社會組織與人類相比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步調一致的行動,集體協作式的勞動,有目的的行為,互相交換信息等。

作者談論生物的社會性x,焦點是反思人類行為,批判傳統生物學人類中心主義甚至人類沙文主義的觀念,強調人類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識,不然我們就會陷入因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帶來的種種困境之中。

【作者的論述幽默調侃,視角獨特,見解獨到,議論深刻,給人理性x的啟迪和美感的享受。】

3.結合具體的語境,説説下列語句的幽默效果。

它們倒更像一些製作精巧、卻魔魔道道的小機器。

【啟發】諷刺帕遭到非難的作者極端保守的心態,他們恨不得把昆蟲看做是天外來客,完全有異於人類,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機器”一樣。

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

【啟發】諷刺人類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螞蟻的很多行為與我們相似,我們卻不願意或不敢承認這一事實,是有些為難。“

它們什麼都幹,就差看電視了。

【啟發】用誇張的語言説明螞蟻的社會行為太接近人類了一恐怕離看電視也不遠了吧。

它不過是一段長着腿的神經節而已。

【啟發】以“輕蔑”的口氣評論一隻“獨行的螞蟻”,·強調它們個體智慧的微不足道。

我們總要一邊探索,一邊互相呼喚,交流信息,發表文章,,給編輯寫信,提交論文,一有發現就大叫起來。

【啟發】以誇張的筆法,將人類的行為“原始化”,暗中與動物行為混同,意在説明兩者之間的某些相似性x。

【教學反思】

生物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説出人體需要的六大營養物質的名稱及對人體的作用。

2 説明無機鹽和維生素對人體的作用及缺乏症。

重點: 六大營養物質對人體的作用

難點:舉例比較不同果蔬中維生素C的含量。

重點難點突破:提供營養缺乏症的圖片,讓學生對食物中營養成分的作用有直觀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總結,得出相關結論。

教學內容:

一. 預習提綱 (看誰的收穫最多)

(一)食物的營養成分

1. 食物中的六大營養物質是其中是人體需求量最多的有機物。

2. 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質, 是備用能源物質, 是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 、 、生命活動的調節等的物質基礎。

3. 夜盲症是缺乏 引起的,應多吃 等食物。但植物性食物中不含 ,胡蘿蔔、玉米中所含的 可以在人體內轉化成它。

4 神經炎、腳氣病是缺少 ,建議多吃(粗糙、精細 )的米、面。壞血病是缺少 ,建議多吃含__________.它能使____________退色。缺少維生素D時,兒童會患 ,成人患 。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對_____、_____的吸收.

5. 水是構成細胞的重要成分,水占人體體重的 ,在 、 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6. 無機鹽是構成組織的原料,在無機鹽中, 是構成牙齒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缺少時兒童易患 病,中老年人易患 症。 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飲食中長期缺乏易患 。 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長期缺乏易患 ,俗稱 ___________病。

二 師生探究(動手動腦共提高)

1. 青春期的青少年生長髮育速度較快,營養學專家建議青少年適當多吃奶、蛋、魚、肉等食品,為什麼?

2. 天氣炎熱和激烈運動時,大量出汗以後,是喝清涼的飲料還是淡鹽水,為什麼?

3.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用鐵鍋做飯和炒菜,為什麼?

三 總結:

四 當堂達標 (檢測你自己)

1.在我們的食物中主要有六類營養成分,其中既能給我們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又是組織細胞構成物質的是( )

A水、無機鹽、蛋白質 B維生素、糖類、蛋白質

C糖類、蛋白質、脂肪 D維生素、水、糖類

2.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 )

A蛋白質 B糖類 C甘油 D水

3.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 ( )

A糖類 B蛋白質 C脂肪 D維生素

4.防止夜盲症和骨質疏鬆症的最佳食物是 ()

A.胡蘿蔔

B.動物肝臟 C.新鮮蔬菜

D.標準麪粉

5.下面是給佝僂病小兒開的藥方,其中最科學的一組是()

A.鈣片,魚肝油 B.鈣片 C.鈣片,葡萄糖 D.鈣片,生長激素

6. 連線找朋友

①維生素A a 神經炎、腳氣病

②維生素B1 b 夜盲症、乾眼病

③維生素C c 骨質疏鬆症

④鈣 d 貧血

⑤鐵 e 地方性甲狀腺腫

⑥碘 f 壞血病

五 中考鏈接

1.小新同學最近刷牙時經常牙齦出血,應多吃一些富含哪種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

A.維生素A B.維生素E C.維生素C D.維生素D

2.小強沒有吃早飯,接近中午時感到頭暈,你建議他補充什麼食品最快獲得能量?( )

A 雞蛋 B 牛奶 C 花生 D巧克力

3.《齊魯晚報》刊登一副大頭娃娃的照片,患兒是一個不滿4個月的男嬰,由於出生後一直服用一種幾乎不含蛋白質的劣質奶粉,現已出現了頭大,臉腫的症狀。就此圖的因果關係,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找出錯誤的選項( )

A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組織

B人體的生長髮育離不開蛋白質

C組織細胞的更新離不開蛋白質

D蛋白質還能被分解,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是最重要功能物質

4.如果你給貧血患者提供飲食建議,你認為應該選擇的食物組合是( )

A大骨湯、紅薯、 白菜 B雞蛋、鮮血、豬肝

C海帶、紫菜、胡蘿蔔 D肥肉、土豆、冬瓜

5.人體一旦缺乏某種維生素,就容易患病。飲食中如果缺乏維生素A就可能患( )

A夜盲症 B佝僂病 C壞血病 D貧血

6.抗美援朝戰場上,有些志願軍戰士到傍晚眼睛看不清東西,應給志願軍提供下列哪些食品( )

A動物肝臟和蘿蔔 B大米和白酒

C黃瓜和西紅柿 D雞、魚、肉、蛋

7.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物質分別是( )

A維生素、無機鹽 B蛋白質、水

C水、蛋白質 D糖類、水

8.下面是李醫生給佝僂病患兒開的藥方,其中最科學的一組是( )

A鈣片、生長激素 B鈣片、魚肝油

C鈣片、葡萄糖 D鈣片

9.和尚食素,但很少有患夜盲症的,這是因為( )

A維生素A可以由其他物質代替

B植物性食物也會有維生素A

C新鮮水果中也含有維生素A

D有些植物性食物內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轉變為維生素A

生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説出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2.概述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環的作用。

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等觀察,培養學生觀察、綜合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的意義,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的意義,初步形成節約用水、保護森林、愛護植物的意識,從而培養一種“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校園風氣。

[教學重難點]

1.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2.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的意義,初步形成節約用水、保護森林、愛護植物的意識,從而培養一種“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校園風氣。

[教學方法]

以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各種圖例現象,引導小組合作學習,分析、討論,從現象歸納出本質結論,並表達交流。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2、演示蒸騰作用的盆栽植物;3、染紅的瓶裝水;4、6號針筒和滴液管;5、接水盤。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利用“雨林谷”等圖片引入植物體內的水分來源於土壤中。進而導出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二、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觀察:多媒體展示水分運輸演示實驗。

思考:1.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結構是什麼?它有什麼特點?

2.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方向是怎樣的?

三、植物的'蒸騰作用

1.蒸騰作用的概念

觀察植物蒸騰作用的演示實驗,概述出蒸騰作用的概念。

思考問題:植物吸收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這對植物來説是一種浪費嗎?

2.看圖説話,歸納蒸騰作用的自身意義。

圖1為何剛游完泳上岸的人會覺得冷?

圖2為何大樹底下好乘涼?

圖3為何植物內的水是往高處流的?

四、綠色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1.觀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環過程是如何進行的。

設問:

①不同環境(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中水之間是如何轉換運動的?

②如果沒有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環還能進行嗎?

③生物圈中的水循環有什麼作用?

④為什麼説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

2.(根據綠色植物在水循環中的作用)想一想我們應該怎麼做?

引導談談自己的感受,懂得愛護植物,保護森林,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

家園。所以我們應該多植樹造林,還應該多節約用水等。

五、課堂小結:説説你的收穫!

六、課外作業

1.學習指導2.課外實踐調查:當地水資源狀況、農田灌溉方式及建議。

[板書設計]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一、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運輸結構 導管 (無機鹽)

運輸方向 由下往上↑

二、植物的蒸騰作用

1.概念

2.意義

降温

拉力

三、綠色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生物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比較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記住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理解生物的特徵及它們的生活環境,學會調查的一般方法、設計調查方案。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散思維的能力。

2、培養同學們的分工合作、組織和語言表達等多項能力。

(3)情感目標:

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熱愛生命、保護生命。

二、教學重點:

完成本章節內容的識記和把握,理解、記憶本章節的知識要點。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完成“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三、教學過程:

温故篇

(温馨提示:儘量先憑記憶完成,然後針對情況做到查缺補漏、有的放矢,有困惑的可小組內解決):

1、生物的特徵是:生物的生活;生物能;生物能;生物能;生物能;除外,生物都是由構成的。

2、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有明確的,制定合理的,有時因範圍較大不能逐一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

3、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維持生存。綠色植物從外界吸收、

無機鹽和,通過製造出自身所需的葡萄糖、澱粉等有機物。動物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它們以或為食,從中獲得營養物質。

4、絕大多數生物需要進行呼吸,吸入,呼出。

5.、動物和人通過多種方式排出體內廢物,例如人的排廢途徑有、、等。

6、生物體生長到一定程度,就會。例如,大多數植物利用產生的萌發成幼苗;鳥類利用,而貓狗等哺乳動物通過使個體增多。

7、生物歸類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果按照分,可以將生物分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按照生活環境分,可將生物分為和等;按照分,可將生物分為家禽、家畜、作物等。

8、本章節我們學習了兩種科學探究的方法,它們是。

導學篇

重、難點點撥(温馨提示:通過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完成,有困惑的可小組內解決):

1、生物的共同特徵。熟記並運用所學知識,區別生物與非生物,作為生物必然具備他們的共同特徵;反之,不具備其共同特徵的物體就是非生物,這也是判斷生物與非生物的標準。其中,有一個特例是“病毒”,病毒是生物但卻不具備細胞結構。

例題:下列屬於生物的是()A、電腦病毒B、珊瑚C、珊瑚蟲D、智能機器人

2、區別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水、無機鹽、二氧化碳等,有機物則是包括葡萄糖、澱粉等在內的含有生物體所需能量的物質。與二者聯繫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實現“無→有”的轉化(所以被稱為生產者),而生物的呼吸則實現了“有→無”的轉化。另外因為動物體內不能自己產生有機物,所以為了生命活動的需要,他們只能以現成的有機物(植物或動物)為食,即只能進行“無→有”的轉化(所以被稱為消費者)。

試回答:任何生物都能進行呼吸嗎?呼吸作用的產物你能説出兩種嗎?、

3、動物體的排泄途徑有、、。注意理解植物中落葉也能帶走一部分廢物,所以可以看做是植物的一種排泄方式。

4、正確理解三種分類方法(實際上生物的分類方法不知這些),它們是互不影響的。比如:狗是第一種分類中的“動物”,它還是第二種分類中的“陸生生物”,也是第三種中的“寵物”。

知新篇

牛刀小試(温馨提示:在充分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完成,不會的提交小組或班內解決):

1、植物和動物共有的特徵是()

A、劇烈的運動B、光合作用C、捕食D、呼吸

2、外界生物千姿百態,種類及其繁多,但是除了病毒外,構成生物的基本單位是()

A、細胞B、細菌C、器官D、組織

3、下列屬於生命現象的是()

A、暴雨越下越大B、夏天桔子皮上的黴菌越長越多

C、久旱的田地裂縫越來越寬D、汽車越跑越快

4、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是生物具有()

A、應激性B、細胞結構C、生長現象D、新陳代謝作用

5、下列哪一項不是人體排出廢物的途徑()

A、出汗B、排尿C、呼氣D、排出糞便

6、“植物受陽光照射,製造有機物”、“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些現象説明了()

A、生物的生活需要光B、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C、生物的生活需要食物D、生物的生活需要空間

7、關於生命的基本特徵的敍述正確的是()

A、生物能快速運動B、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C、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D、生物都能自己製造有機物

8、下列哪項不能説明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A、蘑菇由小長大B、植物種子萌發成幼苗

C、鳥產卵、虎產仔D、鯨呼吸時產生水柱

9、“非典”和“禽流感”等傳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關於病毒的説法,正確的是()

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是生物B、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是生物

C、病毒有細胞結構,不是生物D、病毒有細胞結構,是生物

10、關於觀察的'敍述,錯誤的是()

A、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B、除用肉眼外,放大鏡、顯微鏡、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都是觀察的用具

C、觀察時要有明確的目的

D、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實事求是,不需要做記錄

11、夜晚卧室裏擺放過多分植物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這是因為()

A、植物生長需要營養物質B、植物要生長

C、植物釋放過多的氧氣D、植物呼吸與人爭奪氧氣

12、“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這句話表明()

A、生物與非生物的關係

B、不同生物之間的關係

C、生物體能夠繁殖自己的後代

D、生物體能夠適應自己的環境

13、下列説法不正確的是()

A、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B、人口普查就是調查

C、調查範圍再大,也必須對調查對象挨個調查D、調查結果要進行整理分析

14、在自然界中,孔雀開屏屬於什麼生命活動()

A、美化環境B、生長C、獲取營養物質D、生殖

15、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可以將生物歸類為()

A、植物、動物、其他生物

B、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C、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D、有用的、無用的

16、下列生物歸類的方法正確的是()

A、青蛙、玉米、海帶是陸生生物B、狗、雞、鴨是家禽

C、松樹、蘑菇、小草是植物D、玉米、小麥是作物

17、下列哪一項不屬於調查()

A、人口普查B、森林資源調查C、水資源抽樣調查D、仔細觀察牛,並拍照

18、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A、調查過程中應儘量記錄自己喜歡的動物,不喜歡的不記或少記

B、調查時看見自己滿意的東西就應該採集回來

C、為了採到合適的標本,到偏僻的地方冒一下險也是可以的

D、調查過程中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

19、下面調查活動步驟正確的是()

A、選擇調查範圍→分組→設計調查路線→調查記錄→歸類→整理

B、設計調查路線→分組→選擇調查範圍→調查記錄→歸類→整理

C、分組→設計調查路線→選擇調查範圍→調查記錄→歸類→整理

D、選擇調查範圍→分組→設計調查路線→整理→歸類→調查記錄

生物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佈廣泛,種類繁多。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夠用圖表現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裏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學生觀察水樣:課前請大家從熟悉的地方採集了水樣,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你帶來的水樣是什麼樣的?

2.學生可用放大鏡等進一步觀察水樣並彙報。你是用什麼方法觀察到這些結果的?

3.談話:假如讓你進一步對水樣進行觀察,你想借助什麼工具?

(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藉助工具——顯微鏡)

4.激趣:取一滴水放在顯微鏡下,水滴裏有什麼?這將是怎樣一個世界呢?

二、引導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1.講述: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2.教師示範使用方法。強調輕拿輕放。

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教師強調以下幾點:

(1)反光鏡不能直接對着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2)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三、組織學生觀察、實驗

1.談話:顯微鏡下,水滴裏到底會有什麼?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把你的發現畫在活動記錄上。

2.學生分組觀察。

(在學生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巡迴指導他們的觀察活動,及時瞭解學生的發現,指導他們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

(彙報時教師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觀察記錄,並讓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3.教師小結: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於動物也不屬於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生物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列舉生物依賴環境生存的事例。

2、理解生物棲息地的含義。

3、瞭解生物間存在着的夥伴關係和敵對關係,能夠舉例解釋生物間的夥伴關係和敵對關係。

教學重點及難點:

知道生物離不開合適的棲息地,觀察一棵樹上棲息的生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園是什麼?(地球)還有那些生物的家園是地球?所以説地球是生物的大家園,但每種生物在地球的位置都有着一定的範圍,他們分佈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尋找生物的家園》,一起探索生物的家園是什麼樣,他們為什麼喜歡居住在那裏?

二、新課

1、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企鵝、獅子、小鳥和海龜的圖片)大家認識這些生物嗎?他們都叫什麼?

①小組討論:這些動物分別住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那個小組能簡單描述一下它們的生活環境?

(出示幻燈片)那麼在這些環境中,除了我們看到的動物以外,還會有哪些生物呢?(南極:海豹、海狗、海獅、磷蝦)

②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把企鵝放在其他三種環境下,會怎樣?

假如把獅子放在其他三種環境下,會怎樣?

假如把小鳥放在其他三種環境下,會怎樣?

假如把烏龜放在其他三種環境下,會怎樣?

從我們的設想可以看出這幾種動物的生存環境,彼此能更改嗎?為什麼?(因為他們生活的地方為他們提供了適合他們生存的條件)

2、回答的很好,誰能更具體的説一説生物的家為他們提供了哪些適合他們生存的條件?(提供了食物、適應的環境、庇護所等)

3、我們一起娛樂一下,做個遊戲“幫我找家園”。規則:找8名小助手,每人發給一張摺疊的卡片(__是小鳥的家,__是牛羊的家,__是魚蝦的家,__是花草的家),讓8名小助手動起來,唱歌曲(歌詞:找呀找呀,找家園,找到一個好家園,做個窩,安個家,你是我的好家園),最後兩人一組,再打開摺紙面向大家,問問這樣的生物對家園對嗎?找2名同學説出不同意見,再找一名同學到前面從新排組,學生在下面邊鼓掌邊唱歌。

4、大家在想一想,我們身邊有那裏是那些生物家園的例子,所有生物的家園是什麼(地球)。

6、大家喜歡大草原嗎?嚮往那裏的生活嗎?讓我們一起步入大草原,這幅《草原之間》美嗎?(美)小組討論寫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名稱。

7、教師巡視指導,找學生回答。

8、小組探究:我們來看這幅《草原之間》,假如沒有陽光生物會怎麼樣?如果沒有水或者温度生物又會怎樣?所以説生物和非生物之間是什麼關係?(賴以生存的'關係)

9、這樣的生活環境被稱為生物的棲息地。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一下生物的棲息地(多找幾名同學)幻燈片出示生物棲息地的概念,並且讓大家齊讀。

10、生物之間的關係分為兩種:種內關係、種間關係

種內關係:既有種內互助,也有種內鬥爭

讓學生舉例子

種間關係:同一棲息地上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為很好的夥伴,有些卻肯能成為敵人。誰能舉例子。

這些生物夥伴是怎樣相互合作的?

生物為了生存,需要從周圍的環境和獵取失誤,於是他們之間就形成了敵對關係。(找同學舉敵對關係的例子)

五、播放視頻《野生動物捕食》

小組討論,從這個視頻中看到了那些敵對關係,找小組回答。

既然自然界中有這麼多兇猛的動物,它們是弱小動物的敵人,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消滅這些猛獸,而保護那些弱者?(小組討論回答)

珍愛並善待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

六、小結

1.、教師總結:在尋找生物的家園中,大家有什麼感觸?不難看出,這些都與我們人類的生活與生存有着密切的聯繫,因為這也是我們所有生物的共同的家園。介於這些,你有什麼樣的想法或者什麼想説的呢?(引導學生説保護地球環境,和不亂捕殺動物)

七、課外延伸

一棵樹可以成為許多動物的棲息地。找一棵樹觀察一下,把其中動植物棲息情況做個記錄。要想看看樹上有多少昆蟲,可以把撐開的傘倒掛在樹枝上,然後搖樹。把搖下來的生物仔細辨認一遍,然後放回樹上,不要傷害它們。

生物教學設計8

一、案例背景及學情分析

《減數分裂》是蘇教版《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二章“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的第1節內容。本節課內容與上學期學過的有絲分裂有密切的關係,同時又是後面學習遺傳變異的基礎,所以本節課內容在整個高中生物學習中有着承上啟下,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本節課內容由於圖像多,曲線多,變化抽象等特點,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減數分裂是高中生物教材比較經典的一個內容,也是我們廣大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節課。為了學生便於理解,這節課採用多媒體動畫、繪圖和列表等方法來模擬減數分裂各時期的變化以及整個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變化。在整個減數分裂的學習中採取多種活動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讓學生用建好的彩紙到講台上演示減數分裂染色體的變化。另外,由於我們普通班的學生基礎比較差,所以在講解和演示的過程中要做到形象化、整體化和直觀化,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減數分裂的概念;

精子的形成過程;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分子數的化。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活動,體驗合作的力量,養成團體意識和合作意識;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用辯證的觀點認識生命現象。

教學重點

(1)減數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分子數的變化

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