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課《我們周圍的材料》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課《我們周圍的材料》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6W 次

  教學背景分析:

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課《我們周圍的材料》教學設計

“我們周圍的材料”單元為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當學生們對各種物體進行探索的時候,他們會發現,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着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可以按照組成物體的材料種類和材料的物理性質來描述這些物體。而材料的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材料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響着周圍的環境。

在對材料展開的研究中,學生們將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從對物體一個特徵的注意轉換成幾個特徵的同時注意。學習運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比較材料之間的相同和不同,學習根據物理性質給物品分類,並提高對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這個單元的第1課,是讓學生觀察和思考,周圍的物體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認6種常見材料並用詞語描述它們。這使我們有機會了解學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從材料的角度觀察物體、引發他們對材料的研究興趣,明確研究材料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一些常見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2.過程與方法: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材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和生產新材料。

教學重點:認識常見材料,知道每種材料的特性。

教學難點:區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學準備:

1.由不同材料組成的各種物體,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物品。

2.學生每人自帶一件玩具。

3. 動畫:常見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我們生活中用到的物品是由各種各樣的材料做成的。例如書是由紙做成的,桌子是由木頭做成的,輪船是由金屬做的……。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出示課題:常見材料)

  一、認識身邊的材料

1.它們是由什麼做的?

出示掛圖,看看教室裏的物體,它們是由什麼做的?

首先明確兩個概念:什麼叫“物體”,什麼叫“材料”?學生可以理解為用來做各種物體的東西就叫材料。

用“頭腦風暴”的形式,分小組討論,並由組長負責記錄,討論完畢後由組長代表小組發言,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觀察最仔細,探究的問題正確率高。

2.它們是從哪來的?

在各種材料中,有的來自大自然,它們是天然材料,如棉花、羊毛、木材和橡膠等;有的材料不是直接來自大自然,而是科學家研製出來的,如塑料、合金等。出示動畫:常見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一些材料的製作過程:

剪羊毛、紡成毛線、織成毛衣

割樹膠、加酸凝固、製成雨鞋

開採原油、提煉石油、加工塑料

  二、試着區分身邊的材料

活動1:翻開書P39頁,看看例圖上這個房間裏的物品,哪些可能是天然材料製成的?哪些可能是人工合成材料製成的?把觀察的結果寫在活動記錄上。

活動2:房間裏的東西有很多,分別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你能説出這些材料的特點嗎?

活動3:觀察自己腳上的穿的鞋子,它是由幾種材料做成的?為什麼選用這些材料,這些材料是從哪兒來的?

  三、擴展練習

任選一件由兩種以上材料構成的物品,按照上面的問題進行研究。

學習評價:

看看自己和小組裏的同學,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攜帶的物品都是什麼材料做成的,試着把它們寫在書中的表格中。答對80%以上者為優秀。

佈置作業:

調查自己房間裏的材料,並回答以下問題?

①調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種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種材料製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種材料製成的。

③哪種材料使用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