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3篇)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9W 次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作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3篇)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1

對於小學教學來説,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前幾天聽了周龍英老師和修建老師指導的兩節作文課,感受頗深。我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練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

學會觀察事物,提高寫作能力,從何入門呢?練寫“觀察日記”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觀察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如自然景物的狀態,氣候的千變萬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會的各種現象等,而光觀察不記錄,那麼有多少新鮮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動感人的場面難免會忘記,即便日後能回憶,也是朦朧的。所以,在教導學生養成觀察習慣的同時,還要養成練寫觀察日記的好習慣。正如魯迅先生所説:“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提倡“觀察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去觀察.在課堂上要經常指導學生練筆,使每個學生都能練出一雙鋭利的眼睛,學會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養成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從而使生活周圍的人和物爛熟於心,出口成章。

二、多表達、勤交流。

在習作指導時不但要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更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並在作文要求允許的最大範圍內給學生表達的自主權,以培養他們作文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能力。

三、多做遊戲,在玩中寫,培養寫作興趣。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用遊戲的方法教孩子們寫作十分有效,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將遊戲融入到作文訓練中,教學生玩中寫作,寫中再現玩趣,使作文成為最輕鬆平常的事。這樣,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再也不覺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多修改、重指導。

重視對修改習作的指導,讓孩子利用自改、互改等形式養成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

五、多鼓勵、重評價。

老師在作文批語中表現出的態度、情感、準確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和興趣因此,老師對學生的作文要用讚賞的眼光去批改,並通過作文批語使學生得到知識上的滿足,學習上的動力,心理上的平衡。

總之,作為語文老師,只要平時勤於培養學生積累、蒐集寫作材料的良好習慣,並在作文的指導和講評上下一番功夫,就能讓學生有話想説,有話敢説,有話會説。只要語文老師腳踏實地,抓住新課程改革這個良好契機,不斷實踐、探索、反思,根據新課程作文教學的理念和目標,改進作文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突破作文教學這個“難區”,總有一天能夠幫助學生攻克作文這個堡壘,讓學生不再懼怕作文,愛上作文,並寫出好的作文。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2

一提到作文,學生怕,老師也怕。學生怕寫,老師怕教,而傳統的作文教學,卻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師講授習作知識時可以侃侃而談,卻不能領着學生操作,為學生示範;家長輔導習作,求助於各式各樣的作文彙編,卻也只是徒勞無功。真可謂談“作文”色變,作文難就成了“歷史性”問題。當然也有入門的學生,他們卻説,得益於課外閲讀和自覺練筆。可是,我們的大多數學生,在複雜的主客觀原因下,有課外閲讀和自覺練筆的時間嗎?

新課標的頒佈,為我們送來了縷縷“春風”,為習作教改注入了活力,為習作教學翻開了新篇章。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相機點撥,靈活引導,激發動機,以情造文,讓學生重新體驗習作的樂趣。

一、豐富習作源泉,讓學生敢寫。

習作離不開生活,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是學生習作選材的重要源泉。在習作教學中,課堂上,我不是指導學生應該寫這個,可以寫那個,而是安排學生先觀察自己周圍的一切,草木蟲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讓學生多見多識,縱向延伸,開闊眼界,積累習作原料。通過如詩如畫的大自然薰陶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操,從而樹立敢寫的信心。然後,我又橫向拓寬,放低要求,讓學生撇開心理負擔,自由選材,引導他們在豐富的習作源泉裏對號入座,產生生動直觀的形象。有縱有橫,掃除學生怕作文的陰影,使學生放開手腳敢寫。

如,我在教寫《我的校園》一文時,我先帶領學生到操場上,找好角度,然後引導學生從大處着眼,從小處落筆,從外到內地讓他們參觀校園,這樣,學生心中對校園就有了比較清晰的印象,寫起來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二、激發創作動機,讓學生想寫。

習作是一項具定創造性的作業,必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話説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在鼓勵性語言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好的創作慾望,從而克服習作的心理障礙。

教學中我努力去發現學生習作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兒微小的進步,如一詞、一句,都及時給予鼓勵。一旦發現習作中的毛病,並不急於批評,而是耐心地和學生一起研討交流,讓學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及怎樣該好。讓學生的熱情也能水漲船高。在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我又給學生增加“營養”,用心評改,鼓勵學生自讀自賞,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改作文,從而讓學生自願地把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

如,教《一件難忘的事》時,我先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難忘事,然後相機點撥,鼓勵學生把剛説的寫下來,自讀自賞,動手動腦互評習作。這樣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讓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都能閃光,從而讓學生想寫。

《語文標準》明確提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如果學生連説真話的勇氣就沒有,我們很難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創新,只有敢於説真話,講實話,才能談創新。因為只有學生把寫作當作是一種需要,把寫作當成是自己情感渲瀉,真情流露,價值體現,理想放飛,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惡醜的舞台時,學生的內驅力才能調動起來,學生智力中潛在東西才會湧現,創造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然而,學生的作文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假大空的不正之風。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經常會發現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現象:

一次作文,發現有許多篇寫自己父母親生病住院,甚至自己親人去世的內容。結果作文寫得空洞無文,讀起來索然無味。這不能不説是假大空思想對學生的一種影響。如果這種風氣不能及時止住,對社會的危害是無窮的,六十年代的浮誇風已給人們的記憶留下了傷痛,我們不希望那樣的悲劇重演。

試想,我們培養出來的人連講真話的勇氣都沒有,我們還能指望他有什麼創新,就更別説能為社會有所作為了。當然導致學生不敢講真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為教師同樣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有忽視學生講真話的現象,本來學生講的是實話,由於我們用成人的眼光去待它,強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觀念,甚至把學生當作異端看待,予以無情地批評乃至呵斥,學生哪還敢講真話。比如教學中有這樣一篇作文,由於學校採取分層次教學,各班所使用的資料不盡相同。於是一個同學針這種現象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認為學校這是在歧視差生,為此表達了對學校的不滿,整個作文可謂情辭懇切,筆鋒犀利,表達流暢,寫的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想。按理説這是一篇佳作,相比其他學生的作文來説更富有創造性,因為這種敢於説真話的精神和勇氣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然而遺憾的是這篇作文卻未能評為優秀作文。

這實際上是對學生創新性的一種扼殺。同時,在教學中,廣大教師為了應付考試,往往在無意識地對學生加以引導: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遠。學生為了高分只好跟着這樣一些套話轉,能寫出真話來嗎?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一定提倡學生説真話,鼓勵學生講實話,為學生營造一個説真話,抒真情的平台。讓作文真正成為表現自己喜怒哀樂,張揚個性的一面鏡子,讓學生想笑就放聲笑,想哭就盡情地哭。當然,我們提倡學生説真話,絕不等於説學生在作文中所説的話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導。

總之,鼓勵學生説真話,應該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一個重要途徑。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3

回顧幾個月的作文教學,我認為在教學實踐中需要辨證對待教師的批改和學生的自改互改,注意揚長避短。既發揮教師批改的長處,榜樣示範,讓學生學有所獲;同時充分利用機會鍛鍊學生自己批改,調動學生學習的幾積極性。

一、二次自改。

這種方法是對傳統批改方法的改進。教師通閲學生的作文以後,對學生作文中的可圈可點之處直接用筆墨進行圈畫評點,重在肯定鼓勵;對作文中的需要重點修改的地方也用序號標註出來,寫上眉批。同時要求學生在作文本的旁白處進行二次修改,教師根據學生二次修改的情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最後評價,寫總批並打上等第。這種方法通過外因(教師)施加影響。與傳統的作文批改相比,把改的大部分任務留給了學生,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改,改什麼。教師通過“批”反饋給學生,學生通過“改”反饋給教師,教師再批再反饋。這種多重反饋,既能讓學生逐步學會作文批改的方法與技能,又看到自己的進步,教師也適時瞭解到學生的動態作文水平。

二、先評後改。

這種方法建立在“全收全看,重點講評”的基礎上。傳統的作文評講是在老師批改學生的作文以後,對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指導。這是一種“馬後炮”的行為。因為老師在評講的時候不可能每一篇都講到,學生很難對號入座,學生扮演得更多的是聽眾而不是演員。而先評後改則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消化教師和其他同學提出的建議。我在瀏覽所有作文以後,列舉出需要修改的要點進行講評,提出明確的修改要求和方向。在具體操作時可使用老師講評學生例文和學生互相點評相結合的方法。如講評學生例文時,不僅教師評,還可以讓其他同學也提出修改意見,同時對該同學修改以後的作文評出預期的等級,一般總是比原文高出一個等級。學生按照老師和同學的修改意見進行相應修改。相對於“先改後評”,這種方法通過內因(學生)直接產生影響,所以學生主動參與慾望強,積極性很高,對同學提出的修改意見也比較容易接受,能主動掌握修改的方法。學生在獲得了一定的修改參照後修改很認真,因為預期的高等級也是他們奮鬥的目標。

三、自主批改。

學生在教師的幫扶下掌握了一些修改技巧,有了一定的修改本領以後,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可以自批自改、同桌互改和小組批改。

小組批改是較好的合作形式。教師可以先在批改前按學生作文水平高低搭勻,編分批改小組,安排組長負責。接着教師簡明扼要地進行評改指導,可以提出明確的批改標準,評改的具體方法等,讓學生有依可據。教師對學生的小組批改也不是放任自流,要參與其中。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解決評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指導擬寫評語,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隨時發現並糾正學生評改中出現的問題。對於典型問題,還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最後進行總結講評。先由各組長彙報評改情況及疑難問題,教師再根據本次作文教學重點組織學生集體評改。

當學生已經能靈活運用修改方法、可以基本放手時應該充分放手。由指定的學生組長召集組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可以在全班範圍類自由流通,讓學生能學習到廣泛全面的不同風格的批改方法,互相之間取長補短。教師只要起到參謀、顧問的作用就可以了。

總之,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時間能實現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循環上升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4

作文教學,是語文老師深感頭疼的事,常常是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與教師的辛勤付出不相稱。就目前作文教學的狀況來説,我感悟到在作文教學中步入了誤區。

一是指導過細,束縛了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

上作文指導課,旨在圍繞寫作目標,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但是,我平時認為指導的越細越好,從立意到選材,從內容到方法,無不細細道來,甚至對中間內容的層次都要加以詳細要求。這樣,學生只好跟着老師定好的模式寫作,寫出的作文就會死板,雷同化,很少出現內容、形式各異的精彩作文。這種指導方法,教師頗費心思,但是並沒有起到訓練學生靈活思維的作用,相反,卻僵化了學生的認識,束縛了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

二是批改過詳,影響了學生自改能力的提高。

批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我在批改學生的作文中,要找出共性的優點和不足,引導學生自改作文的正確方法。這一環節,是訓練學生自改能力的。因此,批語在精不在多。批語精當,學生會在老師的簡明導語下,充分展開思維,進行自改訓練。我卻圈圈點點,勾勾畫畫,補充刪改,總批眉批,應該讓學生動筆的地方,老師都包辦代替了。如此批改,指明學生的優點和不足有餘,而引導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不足。學生的自改能力不會提高的。

三是講評過繁,影響了學生寫作的昇華。

講評課,是作文教學的昇華環節。這一環節,學生在老師的導引下,根據老師的講評和自己作文的得失,進行再認識,使自己對此類作文寫法的認識得到昇華。可是我在講評課時滔滔不絕,幾乎擠掉了學生自我認識作文的時間。這樣,教師講評的時間與學生對自己作文再認識的時間、比例失調,致使學生對此類作文的認識模糊,達不到昇華的目的。

相反,有些名師看似不下功夫,但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斷提高。我想可能是他們的教學方法恰當。語文教學,或許是越下力的教師,學生學習成績越不好,而不下功夫的老師,以學生為主體,大膽放權,學生的能力就會慢慢提高,作文水平也會提高?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5

在xx這段時間裏,可以説時時感受到xx教學的有序性和系統性,尤其是作文教學更是如此。反觀我自己的作文教學,可以説問題多多,主要是一下幾個方面:

不足之一:作文教學缺乏目的性

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大多帶有明顯的隨意性。先從作文題目的擬定説起,大多情況下,作文題目的擬定比較隨意和盲目——要寫作文了,才去找題目。而題目又往往從網上搜索或從往年做過的題目找,找到什麼就寫什麼。這樣的作文命題方式就造成了作文教學的盲目性。學校規定每兩週要做一次作文,所以往往每週連堂的語文課就用來寫作文,這樣,只滿足於作文的次數,根本不去管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等等。一句話,作文教學沒有方向性,沒有設定明確又科學的目標。

不足之二:作文教學缺乏系統性

與作文教學的隨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學缺乏有序性和系統性。大多教師沒有作文教學計劃,作文教學無序化無系統性。這樣,上作文課也沒有具體的教案,只是佈置一篇作文讓學生去寫,然後批改然後講評,至於效果如何則另當別論。試想一想,作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目的和明確的難點、重點,不是循序漸進,而是隨心所欲,這樣進行作文教學只能使學生成為完成作文任務的機器,很難明白自己作文的長處與缺點,很難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能力訓練使自己的寫作能力有所提高從而激起自己寫作的動力。

不足之三:作文教學存在功利性

高考這根指揮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學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學環境。恢復高考以來,高考作文經歷了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幾個階段。儘管眾多媒體和專家都認為話題作文是最好的考場作文形式,但實際上我們無權去找理由説誰是誰非,它們本應該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間。學生讀高中肯定是想考一個理想的大學的,於是老師就帶領學生跟着高考的指揮棒轉,你考材料作文我們就訓練材料作文,你考話題作文我們就訓練話題作文,不做“無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齊!但事實證明,功利化的作文訓練既應付不了考試,更不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綜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作文教學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空間呢?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體會。

一、要確定具體的作文教學目標

作文教學目標的確立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智力水平。

二、制定作文教學計劃

圍繞不同年級的作文訓練目標,分解目標,做到有步驟有序列的發展學生的作文能力。

三、採取有效的方法

(一)、將作文教學和閲讀教學相連接。

作文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作文又是和學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連的一項心靈活動。要想學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可以從語文教學的日常活動——閲讀教學入手。縱觀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收錄的全是文質兼美的名篇,這些文章無論從情感的真摯、思想的豐沛、文辭的華美、作者的品格修為上都堪稱楷模。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還語文其“人學”的本來面目,儘可能在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三種文體和應用文等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一口難言,尤其是對於農村中學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於教材。首先,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於閲讀之後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於閲讀的情況。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訓練點分佈零散,點與點間聯繫疏鬆、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

困境之二:源於教師。教師苦於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後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於學生。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農村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佈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彙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農村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

總之,面對種種境況,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確實陷於重重困境之中。那麼,應如何走出困境呢?尋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師務必面對和肩負反思的職責。要從反思中尋求出路,要勇於正視上述陷我們於困境的種種問題,針對問題,尋求對策。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6

對於小學生的語文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閲讀興趣以及寫作能力,廣泛的課外閲讀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小學生的素材庫,為學習語文知識以及語文寫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教師也要多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只有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發散性思維,才能夠在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過程有更多的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就可以以更加豐滿,更加精彩的內容完成作文寫作,只有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閲讀能力,才可以讓學生的語文水平得到一個明顯的提高,下面就來談一談課外閲讀對於小學生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課外閲讀能夠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對於語文的教學,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是學生培養自身口語以及文字理解能力的開端,所以對於小學生的語文教育非常重要。在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培養,豐富的課外閲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而且還會加快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文章理解能力的養成。所以一定要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閲讀教學力度,一方面教師在學校一定要對學生進行閲讀的引導,讓他們認識到課外閲讀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對作文寫作方面的重要性。並且在語文課堂上適當減少大綱內容的講解時間,因為課文過於枯燥乏味,所以應該加入一些閲讀的時間,這樣可以更好的帶動學生的積極興趣,讓學生不僅對課堂知識進行了有效的吸收,而且還調動了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這樣學生就會漸漸的學會自主進行課外閲讀。另一方面,教師在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一些名著的學習與閲讀,這樣的話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氣質,還能夠在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加入更具體更豐滿的詞句,這樣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為以後的語文寫作打下基礎,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整體興趣。

二、課外閲讀可以讓作文更社會化

現如今的語文教學中,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基本的識字、斷句以及一些理論知識,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讓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更加具有社會化。只有最大程度的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才能夠最大程度的完成學習的最終目的。同時在小學語文的作文寫作中,一定要注重生活中的素材積累,將生活更好的融入到生活中,這樣才能夠讓小學生的作文擺脱空洞,更加豐滿。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閲讀培養,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也可以將社會與文章聯繫的更加緊密,讓作文具有更豐富的情感。另外,課外閲讀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社會中的事情,讓學生擺脱讀死書,死讀書的方式,更好的做到與社會的接軌,讓學生可以更好的通過課外閲讀這一扇窗看到社會所發生的事,更好的擴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增長見識,在學校也可以瞭解到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多樣化的社會生活。

三、課外閲讀能夠讓學生積累素材

小學生的語文教育中,主要是從識字、斷句以及文字理解開始一步一步地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隨着學生開始進入到寫作的階段時,學生已經對基礎的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掌握,而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對學生進行閲讀方面的培養,所以要對學生課外閲讀進行引導性教學。學生只有進行豐富的課外閲讀,才能夠更好的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以及閲讀技巧,漸漸的就會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同時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為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最主要的學生通過豐富的課外閲讀可以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讓學生在以後的寫作過程中可以更加快速的完成文章的寫作,同時讓文章更具完整性,不會讓內容顯得特別空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閲讀引導性教學過程中,通過深層次的對閲讀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可以根據文章的特定情景與人物的思想變化來更好的理解文章,完成對閲讀整體內容的掌握與記憶。另外通過豐富的課外閲讀,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與判斷能力,讓學生的寫作技巧得到一定的提高。這樣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如果遇到相似的寫作環境,學生就可以根據閲讀中的場景進行對文章的完善處理使文章內容更具體,文章也變得更加的完美。為了更好的適應與社會的高速發展,一定要注重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培養,所以對學生的語文教學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只有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整體素養,才能夠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才能推動社會的'長遠進步與發展。而小學語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中的基礎教學,一定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在閲讀中加深學生對於社會的理解和思考,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將語文學習與社會緊密地聯繫到一起,而課外閲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還能夠讓學生加深對社會的瞭解,更好的適應時代的進步與發展。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7

現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積極吸取現代語文教學思想的精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探索和發展,不要被傳統的作文教學思想和作文教學模式所束縛。這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才能夠有新的發展,也才能夠滿足現代素質教育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出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作文教學的實際特點和學生的能力發展情況結合作為教學基礎,積極尋找新的、更加符合現代學生心理髮展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真正的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師是平等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往往能夠了解到學生的真實的想法,這對於教師的下一步教學行動的開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將學生的寫作和實際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

為了提升小學生的寫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跟學生強調,將自己的寫作和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有效的發展。這是因為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形成的,也不是憑空就能夠得到提升的。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升應該以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基礎,在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基礎上,教師要找到學生的能力發展和素質提升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在以前的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讓學生大量的背誦。而現代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則會更加關注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舉個例子來講,在傳統的作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要求學生背誦大量的古詩、名言名句和有名的、高質量的文章,並且要求學生以這樣的文章作為模版進行寫作。其實這是畫地為牢。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被限制在這些內容中。而現代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則更多的讓學生去理解和感受。對於一些高質量的文章,教師會鼓勵學生去理解,感受其中藴藏的深意。同時,教師還會積極的將這些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教師會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內容。除了課堂教學以外,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生活。因為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不可能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的百分百的重複學生的生活。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去體驗生活。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仔細的觀察,詳細的記錄下自己一天的所思所想,記錄下自己的奇思妙想。這些都為學生日後的寫作積累下了寶貴的素材。

二、讓學生自由的想象和創造

現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自由的想象和創造。這是學生能力的發展的必經之路。小學生的思維其實是比較自由的,在看到一些事情或者東西的時候,學生也會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其實也是得到發展的。現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要改變傳統作文教學的命令式的教學任務,轉而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和自由。比如説教師可以讓學生完全按照自己興趣愛好寫作文,在寫完以後教師要認真的批改,並且和學生積極的溝通和交流,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給教師出題目,讓學生和教師一起思考題目。這樣教師就能夠看到自己的思維和學生的思維的差異。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會有針對性的處理一些問題。

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現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工作的開展還需要教師注意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自信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很棒的。這樣學生對語文學習、特別是寫作學習的熱情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可以令學生在思考的時候效率更加的高,更加的令人滿意。現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對學生的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從更高的地方,看到更遠的地方。簡單來説就是要從學生的發展的長遠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語文作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在考試的時候獲得更高的分數,同時更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以後的發展道路上找到前進的方向,讓學生更好的成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自信心。這是做好現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必然選擇。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就必然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作業的批改。在批改作業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批改方式,舉個例子來講,在批改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的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比較嚴格的方式來,而對於能力相對來説比較差的學生來説,教師則可以適當的放寬鬆對學生的要求,儘可能的給學生多一些的分數。這樣當這部分學生看到成績以後不會太過於失望,反而會產生堅持下去的勇氣和信心。長此以往學生的能力發展會更加的理想。現代素質教育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現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思想,在實踐中教師要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只有這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提升,為小學生日後的能力的發展和語文素養的提升提供保障。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8

寫完後的交流和展示很重要,學生相互交流、欣賞,在交流展示中享受喜悦。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樣一點。

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知識與能力的形成,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因素。小學生的作文興趣來源於“有材料可寫”,一旦有了材料,他們就會躍躍欲試,表達興趣濃厚。在這種情緒下,作文課堂教學就會取得顯著的效果。

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語文課程標準》小學生習作目標有這樣的表述-一“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我們從“樂於”、“自信心”、“願意”、“分享快樂”等詞中,看到了新課標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應該説,達到了這些要求,也就達到了作文教學最理想的境界。

學生習作缺乏自我展示的平台。人都有一種潛在的需要就是要展示自我,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賞識。這一需要往往被老師所忽略,很少學生能擁有一個與別人交流的平台與空間,他們的心靈被封存,難以與人交流。因而,也難以體驗作文成功的喜悦。

讓學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讀者,有更多的傾聽者欣賞者,學生會得到情感滿足,在溝通中獲得成功的心理體現,懂得寫作文的意義,增強作文的社會責任感,明白習作要求。以成功促進兒童的新的作文學習。讓所有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獲得成功,獲得欣賞讚揚。

我們在每節的作文課後都一個佳作賞析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一起來品讀寫得特別出色的孩子的文章或片段。這篇文章,這段話或這句話最精妙的地方在哪?把學生作文中的亮點細細地點評展示給所有的孩子聽。一開始,重在老師賞析,漸漸地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點評工夫就會長進起來。這種集體的交流對學生的習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而有的文章需要交流的就不止是同學了,範圍可以擴得更大。

除了點評,相對優秀的作文我們還注意了展示。我們設置了課外的拓展作業,讓學校和班級開闢一塊“自留地”,自己設計自己的版面,貼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作文。只要是老師評價高的或者自己認為棒的,都可以貼上去,讓全班和全校的同學都來當讀者,而且可以隨時交流意見。還將這些作文整理裝訂成《沙欄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鄉產品推介集》,將這些作品放在班級的書架上,成了班級圖書的一本。成了學校圖書的一本。個別特別優秀的學生,我們指導他們積極投稿,我們還在等待孩子的文字在報紙刊物上發表出來,那時的成就感又是另一個級別了。作業的展示成了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平台。這樣開放,方便易行,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它以開放性、綜合性、互動性、合作性吸引着孩子,激起了孩子們對寫作的濃厚興趣與高漲的熱情。當我們用各種途徑充分激發了學生習作的興趣,展示學生的習作後,我們會發現,原來小學生作文的天地也可以是這樣地廣闊,這樣地豐富,這樣地精彩。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9

1、一次活動系列的精品課程,如何做到有語文味呢?老師以她精深敏鋭的語言辨析力和幽默豐富的評價語以及專業精神,使課堂中有着無處不在的語文味、生活中有着無處不在的語文味。例如:老師問:“磚除了建高樓大廈,還有哪些用途呢?”學生回答是建橋、建爐灶、建長城……的時候,老師能用充滿詩意的評價語言——普普通通的磚頭,給我們提供了快捷的交通;普普通通的磚頭,給我們提供了温飽;普普通通的磚頭,成就了長城的雄偉壯觀,留下了聞名世界的古蹟……充滿味道的評價語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磚外表的平凡,作用的廣泛,從而擷趣課堂語言,把樸實的磚寫得美美的。有一位學生這樣寫道:“萬丈高樓平地起,但哪些高樓大廈沒有它的身軀?哪一幢失去了磚的支撐還依然勁挺?哪一幢失去了磚的保護能經得住風吹雨淋?但你又在哪一幢高樓大廈裏見過裸露的磚。”由此可見,充滿文采的課堂語言是語文味的強力助劑,是形成課堂磁場的重要元素,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2、本次精品課程,學生猜完磚後,老師藉着學生低落的心情,話鋒一磚,雖然你們看到的禮物是磚很出乎人意料,但不要小瞧磚哦。接着引入視頻,問學生看到什麼,想到什麼?進行有效的聯想。

語文課程標準中説:“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是交際工具,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品味學習語文運用的妙處;語文是文化載體,所以我們要讓學生浸潤於語文所描述的美好情景中。這就是語文的學科特性,也就是語文味。課堂中,把學生由看視頻中所聽到、看到的感性認識,接着讓他們暢所欲言,充分地發揮聯想思維、練説。學生説道:“我看到了高樓大廈,想到了民工叔叔,他們為了建設美麗的城市,背井離鄉,起早摸黑,勤勤懇懇地工作着……”接着老師評價道:“你知道安徒生為什麼能寫出這麼好的童話,因為他像你一樣善於聯想。”語文課堂是生成性和創造性最強的課堂,老師抓住課堂的生成,在師生互動中,常常會碰撞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思維火花,不時會爆出一些語言的精彩。對課堂生成中語言新知的捕捉,不僅僅是在於對這些新知的瞭解,更在於培養學生時時處處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3、精品課程的設計要努力凸現文本的表達個性,強化最鮮明的寫作特色,不但要研究“寫了什麼”,還要引導學生研究是“怎麼寫的”。這次活動老師在課堂中貫穿了無痕的寫作方法指導,猜禮物的過程抓住看到的情景寫、寫心情要把看到磚前後心情進行對比、由磚引發的聯想要合理豐富,並且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任由他們選擇自己喜歡寫的片段,寫出自己喜歡的文章。這就明確了寫什麼及怎樣寫的教學難點。另外,同桌互賞、師生互評作文的過程又是一次指導學生寫什麼及怎麼寫的過程。評點作文的時候,學生學得什麼知識呢?學生知道原來寫這類作文可以這樣寫的,讓學生把這種想寫好的慾望激發出來,師生互評除了點評寫作方法外,老師還更重視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把學生寫得好的詞語讓全班一起讀,學生讀的過程中,又是對磚的一種認識,又為自己積累了美詞美句,反覆品讀,咬文嚼字品賞,品出習作課上語文的味道。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10

寫作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人類自身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技能。寫作作為一個認識活動過程,其活動的終結是生成文章。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説: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可見寫文章之重要

從這幾年中考成績來看,儘管語文老師們花了大量心血,想了許多辦法,但目前學生的作文還有許多地方不盡如人意:立意不新穎,選材不典型,語言不通順,甚至錯別字較多等老毛病仍然普遍存在,作文失分還很嚴重。作文仍然是制約語文成績提高的瓶頸。到底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讓良好的習慣奠定寫作基礎

從文本出發,逐步脱離學生實際的範文模寫,到以人為本,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從內容上入手,給學生一定創作空間。古人學文,先養氣,蘇轍雲:文不可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如果養成了浩然之氣,則“文不難而自至”了,養氣就是生活實踐。課堂儘可能給學生生活的多種形式,讓生活引領課堂,不無裨益。

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勤記筆記,勤寫日記的習慣。讓他們把在生活中看到感受到的經典事例寫在筆記本上,而且要求他們多看課外書,把課外書上學到的名言警句和優美文章分門別類地摘抄到筆記本,只要他們認為有用的東西都可記在筆記本上,這樣,他們在寫文章時就不會無話可説無事可寫了。因為記筆記的過程就是積累素材的過程。寫日記也同樣非常重要,起初要求不要太高,有些學生不會寫,有些學生不願寫,老師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幫助。日記上記些什麼內容老師不要強求,可以是他們的所見所聞,也可以記他們的內心感受,哪怕他們只寫上幾句話都行,久了,寫得多了,就會有進步,作文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俗話説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寫作活動有興趣,就能促使他細心觀察某些現象,提出問題,潛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穩定的注意力,提高創造思維的水平,從而寫出饒有新意的文章。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有很多:讓學生走出課堂,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做有心人。老師命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作文的內容和形式不要限制太多,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去寫。老師命題時一定要替學生着想,命題要聯繫實際,有的放矢,特別是要貼近生活。有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命題作文,這樣他們才會有感可發,有事可寫。

老師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去我們評價學生作文,總是喜歡所謂的“高標準嚴要求”,千方百計挑毛病,其結果是老師越看越傷心,學生越寫也越灰心。要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就必須學會發現學生的優點,在評改作文時,多表揚少批評,能給高分就儘量給高分,多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二、讓豐富的教學指導點燃寫作激情

優秀的作文各有各的優勢,因材施教,優勢互補,是作文之道。評講作文不能只關注某一個訓練文體,對於出格的學生大加責難,或無動於衷是不對的。寫記敍文,他卻抒情。寫議論文又生出記敍,無傷大雅。應看他寫出的文章有無可取之處。

寫作前的指導很重要,指導的好壞,關係到學生作文質量的高低,影響到作文教學的成敗。教師在作文指導時,要讓學生明白寫作的目的要求,準確理解題意,激發寫作慾望,但千萬不要越俎代庖,如果作文前的指導講得太多太細,學生就會按老師的固定模式去填詞填句,照葫蘆畫瓢,其結果,導致學生作文模式化,大同小異,嚴重影響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按我的經驗,寫作前的指導以五分鐘左右為宜,主要是幫助學生反覆推敲、正確理解題意,明確題目要求,即寫什麼與怎麼寫的問題。

同樣,編寫寫作提綱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了寫作提綱,文章就有了框架,寫作時就容易做到層次井然,條理清楚,結構嚴謹,充分表現中心。如果沒有提綱,他們就想一句寫一句,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結果是結構鬆散,條理不清。編提綱時,一般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先寫中心思想,再寫段落層次的主要內容,每個段落要用到哪些材料,最好註明一下,以便在寫作時有的放矢。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都要求學生編寫作提綱,有時要求他們把提綱寫在作文本上,有時要他們就寫在草稿紙上。按照提綱寫出來的作文,質量就是要好一些。

沒有興趣的寫作只能是一條死衚衕。興趣在於個體創作熱情的有效激發。有了個性再關注就有了個體的自覺。寫作的老大難問題得以緩解。學生作文寫出自我,教師指導肯定自我。這樣自己對於自我的認知,對於自己生活的把握就更確實,更細膩了。作文自然也寫得更確實、細膩了。

三、讓多樣的批改提高再創作的能力

過去人們有一種看法,認為讓學生批改作文就是老師偷懶,是老師極端不負責的表現,凡是作文都必須由老師親自批改才好。其實並不盡然,由老師親自批改儘管有很多優點,但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有些學生拿到老師批改完的作文後,只是看看分數,然後就塞進抽屜裏再也不理會了,等到下次作文時又是如此。長此以往,他們的寫作能力難以提高。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文,則可以彌補以上的不足。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每批改一次作文,都有較大的收穫,都會取得一些進步。

這便是我作文教學實踐研究的總結,在這裏只是起拋磚引玉的作用。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近幾年廣大語文教師對這個問題進行過許多的有益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出過許多獨到的見解,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值得我學習。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地探索,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大有希望的。

情感使語言更真實,情趣使文體更自如,情操使文章更深刻。作文教學中捕捉學生心理世界的波動,關注學生的內心的微妙變化,讓他們自覺參與到作文批改中,並以此為契機帶動課堂教學。教師此時,讓學生主動深入同伴的作文中,帶着批改任務去。觀山則情滿於山,覽物則情動於物。從閲讀中感受身邊人的不同情感,從批改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就使自己的寫作弊端自然明朗了。

用理想審識現實,寫作批改把美的做法植根心底,讓學生理性面對現實生活,學會思考,自覺自主地去想、去説、去寫。

總之,從身邊的作文看起,再到自覺創作中去。源於他人,而高於他人是寫作的規律。長此以往堅持下去,學生一定能形成競爭意識,寫出語句流暢,感情真摯,令人動容的好文章。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11

議論文寫作是高中階段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對高中生進行思辨能力訓練的極好途徑。議論文寫作的好壞不僅僅關係到學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還關係着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寫作能力的培養。但是,目前的現狀是高中生不會寫議論文,甚至是不知什麼是議論文。一提到寫議論文,學生就手足無措、抓耳撓腮、無從下筆。即便 逼 他們動筆,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個別學生甚至連議論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論點不明,或論據不足,或論證不力,或結構混亂。寫不好加上不想寫,使得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步履維艱。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主要從學生寫作和教師教學兩方面總結如下:

一、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論述。好多學生碰到一個論題後,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開。用俗話説,這是沒有找到論述的'竅門'。實際上,對某一問題進行論述,可以從不同角度展開。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即分別解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和'如何'的問題。如寫《誠信》,就可以寫什麼是誠信,如今社會為什麼需要誠信,如何做到誠信。

2、不會論證分析。論證就是要'擺事實,講道理',但具體到'如何擺'和'怎樣講'時,卻不甚得法。簡單點説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論點和論據連接起來。往往是論點一擺,再緊接着就是 例如 ,或者寫上幾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結束了。中間沒有闡釋句,對論據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總之一句話,有論點,也有論據,但水油分離,毫無論味。無非就是觀點加材料的疊加。這包括:a.不善於從現實生活中, 特別是從親身經歷中提煉論據;b.有了充分的論據,但在論證過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對舉,點面結合,詳細映襯,古今中外並存,事實事理俱在。於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會揭示材料的內涵。

3、材料積累不夠。舉例不過那麼幾個:中國的屈原、項羽、司馬遷、張海迪,外國的愛迪生、牛頓、居里夫人。即便列舉出來也不會多角度尋找與論點的關係,只是老一套。以致材料不能為觀點服務,説不出道理,為了湊足篇幅,只好寫些不着邊際的話。

知識面狹窄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不關心時事、不關注社會。許多學生仍然是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 。因此他們寫議論文僅僅是説説大話空話,引幾句名人名言,或用幾個陳舊得發 餿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儘管素質教育的呼聲很高,但應試教育仍暗潮湧動,學生忙於應付堆積如山的數理化作業,很少有時間看課外書,更不用説去讀讀政論文了 。

二、教師的議論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作文教學存在重記敍文輕議論文的輿論導向。一些專家認為高考作文應寫富於生活氣息的活生生的記敍文,大力提倡寫記敍文。它可以讓學生關注自身生活,有話可説。而認為議論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經驗的積累,邏輯思維能力要求過高,學生不會寫就不要寫。因此,這導致一線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忽視議論文。久而久之,學生也認為議論文不會寫無關緊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師不重視議論文教學。許多教師迫於應付種種考試而疲於奔命,卻忽視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的培養,如速讀習慣、作讀書札記習慣、使用工具書解疑的習慣等等。有時為了趕進度,隨意壓縮課時,把教材內容擠成 壓縮餅乾 硬餵給學生,結果食而不化,嚴重影響了閲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3、議論文教學只把傳授議論文的基礎佈局和寫法方法當作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法寶,只講解與論點、論據、論證有關的寫作知識,或單一的指導學生議論文的結構,卻沒有或很少針對論證分析進行教學,以致於學生似乎聽懂了該怎麼寫的道理,掌握了議論文寫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會論證分析,學生議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絲毫沒有解決。

針對議論文寫作存在的雙方面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怎麼 辦?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則:對症下藥、事半功倍。才是改變現狀的解決之道。

一、教師必須轉變觀念,重視議論文教學。

不論是議論文還是記敍文都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文體,而且從某一程度上看,議論文比記敍文更加重要。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

因此,在寫作過程中,論點、論據、論證過程缺一不可。議論文的這一特徵要求學生具有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駕馭能力。可以説議論文寫作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學生學習議論文的寫作,可以鍛鍊他們的思維,使他們的心智快速成長起來。同時議論文寫作的高要求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閲讀面和視野的擴大都有重要意義。

分析江蘇省2006年至2011年的高考題目,有一大半題目也比較適合寫議論文。如06年的《人與路》,09年的《綠色生活》,10年的《品味時尚》,11年的《拒絕平庸》,12年的《憂與愛》。這些題目相對而言,記敍文寫作難度要大。而寫議論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遠,更具備現實意義,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師應該把議論文教學提升到與記敍文教學相同的地位,重視議論文教學,同時也要對學生強調議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改變觀念。

二、教師要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並學會挖掘、運用素材。 用事實證明道理,這是議論文最常見的説理技法,也是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廣泛運用的手法之一,其關鍵在於事例的選擇。優秀的學生往往能夠從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轉換思維,給讀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從而更好地論證話題。一篇好的議論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對其進行支撐。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素材進行積累、挖掘和運用。

首先,指導學生建立 論據收集本 , 豐富自己的素材儲備庫。同時,教師在每天的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平時積累的素材在課堂上分享。也可以讓同學們把素材本互相傳閲、交流,這樣一個同學所積累的素材變為全班同學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楊瀾當年放棄央視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新聞傳播學,而今成為我國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這一素材通過大家討論,發現這個素材可以用於:學會放棄、堅持等話題之中。學生通過這樣的機會,素材積累增加了,素材運用方向也增多了。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12

一:議論文“三要素”指導下高中議論文教學困境反思

《勸學》可以説是議論文的典範了,可是教學過程中,問題不少。本文中心論點為“學不可以已”,分論點有三,一為學習的意義,二為學習的作用,三為學習的方法和態度。課堂上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分論點是為了證明中心論點。這篇文章中,學習方法和態度怎麼能證明‘學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幾年書,從沒有這麼狼狽過,我安慰好學生,回來後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後,我對議論文“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理論產生懷疑。翻閲大量資料後,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議論文一定要有一箇中心論點嗎?

《拿來主義》有中心論點嗎?細細想來,沒有!舊教材中《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該文談了三個問題:“一個是主權問題;再一個問題,是一九九七年後中國採取什麼方式來管理香港,繼續保持香港繁榮;第三個問題,是中國和英國兩國政府要妥善商談如何使香港從現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現大的波動。”對這三個問題,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中,哪一個是中心論點呢?哪一個也不是,此文沒有中心論點。《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大會上的講話》,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説:“全文的大體思路是,先敍述北京大學的創建和新中國成立的艱苦歷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學一個世紀來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然後強調科教興國和創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學,最後對青年學生提出四點希望,勉勵他們做到四個‘統一''。”在論述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許多觀點。這些觀點中,也並沒有哪一個是作為中心論點的,此文同樣沒有中心論點。

二、議論文一定要有論據嗎?

《勸學》就沒有論據。以往有的教學參考書説這篇文章以“生動通俗的比喻為論據”,現行的《教師教學用書》也説文中有的比喻起“進一步論證”的作用。起“論證”作用的比喻是論據,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比喻不能作為論據起到論證即證明的作用,葉聖陶在上個世紀20年代就指出來了。他在《作文論》中説:“在這裏有一事應得説及,就是議論不很適用譬喻即比喻來做依據。明白一點説,無論應用歸納法或演繹法,決不能從譬喻裏得到判斷。”《勸學》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論證論點的論據,那麼是什麼呢?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體就是作者的見解本身。

三、一定要有論證嗎?

論證是對論點而言的,全文的論證過程是對中心論點而言的。這篇文章既然沒有中心論點,又何來論證中心論點的過程?

四、“闡述文”確實存在。

那些沒有中心論點、沒有論證中心論點的過程、沒有證明中心論點的論據的議論文,都是圍繞某一論題(往往就是文章的標題)闡述作者的一系列見解,其寫作目的並不是為了證明某種觀點是真理以讓讀者信服,而是為了闡明與某個問題有關的見解以讓讀者明白,有人稱這類議論文為“闡明文”。《勸學》也一樣,它不過是作者圍繞着“勸學”這一論題,從與之有關的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態度來闡述自己的見解。《師説》不也一樣。

五、反思議論文寫作教學。

新教材議論文少了,可高考議論文卻越來越多。舊版教材的絕大多數議論文其實就是“闡述文”。無怪乎學生寫作很難出現“規範”的議論文。

很想大聲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篇13

作文是人們系統地表達知識和經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作文能力又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為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但在語文教學中聽説訓練起步早,基礎較好;讀寫訓練中,閲讀訓練的分量較重,時間多,範圍廣,寫作訓練無論從時間上還是數量上相對來説都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見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任務還很艱鉅。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教學環節。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摸索,嘗試了以下做法,現總結歸納如下:

一、讓學生學會"仿"作文,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消除畏難情緒。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先仿寫範文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必要和有效地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範文,讓學生從範文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

“仿”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照範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練習對人物外貌進行寫作時,很多同學寫出的人物面部特徵都是“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樑、櫻桃小嘴、彎彎的柳葉眉、紅紅的臉蛋”等。難道這世界上真有這麼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就不是“仿”,而是“抄”。這是我們老師在作文教學時不希望看到的現象,但它確實存在。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因此,老師在教學生寫作的過程中不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約束,而要讓他們有自己的思維特點。學習了《春》一課後,讓學生學習了文章是怎樣通過細心觀察來描寫大自然優美景色的,讓他們仿寫了《夏》。實際上學生進行模範性寫作訓練時,創造思維之光就在其中閃耀。他們的習作,正是張開的創造性思維的的雙翅,慢慢地他們就能搏擊長空。

二、引導學生廣泛閲讀,積累大量素材。進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要提高學生寫的能力,必須先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每一個人,憑直接經驗,對社會的瞭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驗。而獲取間接經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閲讀。閲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範例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學好寫作的成功之路。

21世紀是信息時代,每時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過各種媒介在流動着。而當代中學生的生活閲歷較淺,因而就須每天閲讀,獲愁和博貯信息,造成一種勢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閲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創造能力,從而產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慾望。我們向學生推薦《語文報》、《讀寫舫》、《讀者俱樂部》、《意林》、《故事會》等雜誌,讓他們訂閲,並經常給他們介紹、評價最新書籍和報刊上的文章,傳播新信息,並廣泛開展“每日一讀”,“文學早餐”等活動,從而使學生擴大了閲讀面,增加了閲讀量,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因而有了寫文章的積極性。自然,多讀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覆歷練,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寫作更是一種創新,必須在反覆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律。要養成勤動筆的習慣。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多讀多寫文,只有多寫了,作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