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2W 次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生字詞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六年級雖然是高年級,生字詞的教學不像低年級那樣繁瑣,但是,我們教師應當把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作為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來看待。

在平日教學中,每講一篇課文之前,都要求學生預習課文,預習時學生要將所預習的本課生字每字寫五遍上交,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看學生到底能把生字寫到什麼什麼程度,出錯錯在哪裏,這樣老師就掌握了學生書寫生字的第一手資料,講新課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出錯多的生字重點指導書寫。這樣就把對問題的發現提前,為解決問題留足了時間,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語文生字詞教學活動也不例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於複習的.次數及每次複習所間隔的時間的長短,所以我在每教完一課都對學生進行聽寫,記錄學生出錯多的生字,每課過關,這次聽寫沒有過關的在此聽寫,直至所有學生過關為止。單元結束後以每單元為單位進行聽寫,也是直到所有學生過關為止。單元過關以後再把每一課聽寫時出錯多的生字聽寫一遍,加強鞏固,加深記憶。練的次數多了,學生自然而然也就熟了,考試的時候就會像平時老師聽寫一樣輕鬆應對了。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執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我遇到了以下問題:

1.教學應當是“預設與生成相益得彰”的:

但在教學中,我只顧着講教學設計步步為營地進行實施,對教學現場學生提出的一些疑問,以及產生的.認識和感悟,沒有做到及時捕捉,只是輕描淡寫、蜻蜓點水地點到,甚至忽略不計,沒有使之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更沒有被用作新的生成資源。

2.“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由於學生基礎的差異,知識水平和思考角度不同,對於這個問題的感悟也就處在不同的層次上,但是,我拘泥於尋求惟一的答案——魯迅先生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缺乏敏鋭的洞察和不失時機地充分利用,沒有真正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教學行動中去。

因為上述原因,本課的教學顯得教條而不靈動。

其實,課堂上即時呈現的動態生成資源是格外可貴的,因為它反映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在以上的生成資源面前,倘若能及時調整教學預設,根據學生的不同感悟,組織教學,學生不才能不但讀懂、悟透,而且更有興趣,課堂也會更有活力,更具生命氣息。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永遠需要教師不斷提高應變能力,鍛鍊教學智慧,增強教學技藝和魅力。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黃河——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一篇事理説明文。我以“文本為主,資料為輔”與“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在教學中注重了以下幾點:

1;教學思路對文本的重構。以“搖籃”為切入口,直接學習文章“養育中華民族,孕育華夏文明”部分,首先解決重難點。然後,學生帶着對母親河的親切感認識它的全貌,學習“流域廣闊”部分。最後,通過朗讀最後一自然段,表達對黃河的讚美之情。文本重構之後,課堂顯得流暢自然。

2.注重文本對現實的意義。本文安排在“母親河”單元,除了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還有其現實意義,即孩子應熱愛母親河,怎麼愛?現在最緊迫的就是環境的保護。如果不讓孩子瞭解黃河的現狀,僅僅停留在對歷史的陶醉中,這是不負責任的。因此,在課外拓展中,我安排了“倡議書”環節。

3.發揮網絡資源輔助作用。作為一篇事理説明文,為了讓學生明理,本課準備了豐富的網絡資源,讓學生在讀文後加強認知,以感官認識促進文本的理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4.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學生自讀相結合。整堂課避免提太多太細的問題,以核心問題為主線,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讀文,自己獲取文本信息,學習效果較好。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主要設計為四個環節:第一,比較課題導入新課;第二,檢測預習檢查反饋;第三,初讀課文,概述故事的主要情節;第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1——19小節),品味小夜鶯與德國軍官的對話,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總的來講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第一環節比較《小英雄雨來》《狼牙山五壯士》《夜鶯之歌》的課題,大部分學生存在困難,當時應指導他們從“小英雄”和“壯士”來進行比較,從而知道前兩個題目的`共同點是課題中含有作者對英雄人物的評價。接下來的第二個環節預習成果反饋時關於“蔑”字的寫法,學生一時想不出較好的記憶字形的方法時我適時提供了一個方法“戍”字頭上四根草,此時還不如讓學生當場書寫幾遍或許效果會更好。第三個環節概述故事的主要情節時共的時間過長,學生在文章結構還沒有理清楚時可以採用畫情節曲線來把握故事的情節,同時釐清歌聲出現的次數,抓住文章的線索——歌聲,這樣應該會更加高效。本來預設利用表格的提示來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後再利用情節曲線總結,可在課堂上在指導如何分段這個點上花了較多的時間,邊畫情節曲線進行小結便省略掉了。小組合作學習第一部分這個環節裏,學生能充分學習的自主性,圍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這個主要問題進行探究。小組交流時都能暢所欲言,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但由於時間不夠充分,展示交流的小組不多,學生覺得有點掃興。在教師方面,我應該在進行交流的時候適時地指導朗讀,同時還應該在小結時點出表達的特點,或動作或神態或語言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同時又積累語言獲得知識。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一、學生的表現

1、在自主理解句子交流中,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在於表達的語句上很單一,無論是詞彙量、句式,學生只是模仿老師的引語進行再複述,不能給老師一種新鮮亮眼的感受。

2、表達題抓不住重點。在課練捲上有一題:19年後蘇武抱着旌節回到祖國,當時會有哪些人來歡迎他?他們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對於這道題目的理解,學生只停留在把句子補充完整上,做到了最基本的語通句順,但所填寫的內容則不是很符合課文所要表達的含義。

二、老師的反思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每一個年級段都有説話要求,從能説完整清楚的話,到能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很明顯要求是一步步提高和深入的。 但表達能力非一朝一夕能搓就,所以利用每堂課做好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有條理有感受地説好每一句話,日積月累,養成會讀會理解會思考會表達的學習習慣。

2、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後,都要求學生能聯繫已知,包括聯繫課文,聯繫已有的積累,進行聯想,而不是就事論事,單一地看問題。我想這個習慣不僅對於學習,在將來的處事中都有很好的幫助。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節常態研討課下來,我深深覺得我們與名師的距離之大。名師的課是錘鍊出來的,對學生的成長充滿智慧的導向,我等平凡之輩,更應積極錘鍊自己,即使不能成為名師,也要保證不成為庸師。

這篇文言文較現代文晦澀難懂,趣味的'教學策略能降低學生學古文的畏難情緒。本課我以“成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意會“自相矛盾”的來源,讓學生在趣味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包括給學生道具表演賣矛與盾的情景,學生興致高漲,課堂氛圍活躍,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增強。縱觀整節課堂,小組合作還是比較成功,無論是開始的二人小對子互相讀文,還是三人小組理解單個字義,再到六人大組討論“買矛與盾的人可笑之處及現實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同學們都能積極參與交流合作,各抒己見,提高了學習效率也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不足的是課堂的語言略顯單調、蒼白,當個別學生不能積極參與發言時,對學生缺少激勵的語言;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評價不到位等情況,需要今後加強文化底藴的積蓄,才能更好地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感謝這節常態研討課,讓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得失。“向着標杆直跑!”我會繼續努力的!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説實話,在教學此篇課文之前,我對“白鶴梁”是一無所知。粗看課題時,眼冒出一串串的問號:白鶴梁是什麼?白鶴梁是怎樣沉浮的?它有什麼作用?......帶着許多的問號肅然地讀起文章來,哦,原來,白鶴梁是一座天然石樑,位於靠近涪陵長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個長約1600米、寬約15米的袖珍小島,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古人認為,冬天長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時,第二年一定是個風調雨順的豐收年,於是人們就用“刻石魚”的方法記錄長江枯水水位。這一做法從唐朝延續至近代,每當石魚露出,就成為一件盛事,人們在長江上聚會,在白鶴梁上刻石記載,文人墨客也賦詩題詞。因此,白鶴梁題刻是世界上江河水文的最早記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樑上還刻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白鶴、彌勒佛以及風格不同、甚為寶貴的文人詩文、書法和繪畫作品,因此,白鶴梁又被稱為“中國書法繪畫藝術的水下博物館”。1988年國務院將它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峽水庫的修建關係到白鶴梁的命運。教學前,以對學生的瞭解,也應該沒有人去看過白鶴梁,教學起來一定會吃力,特別是圍繞白鶴梁的保護,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幾個保護方案,尤其是第四個方案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雖然這不是重要的內容,但如果不瞭解的話對領悟文章的主題有影響)哎,怎麼辦呢?這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讀得懂又能領悟文章的情感呢?苦思冥想後,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讀課題質疑:

1、白鶴梁是什麼?

2、它有什麼作用?它的沉浮是指什麼?接着讓他們帶着思考題讀課文的'1—4節,要求他們邊讀邊畫句子,然後彙報交流,沒想到學生很快就解決了所提出的問題,這讓我喜出望外。然後,我説:“白鶴梁是一塊會説話的石頭,三峽水庫又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魚和熊掌能兼得嗎?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哪些保護方案呢?行不行呢?”再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的6—20節,學生的學習勁頭十足,最後帶領他們一起簡要的理解方案(1)、(2)、(3),在教學過程中,我還風趣地把方案歸納為“加罩保護法”“複製粘貼岸邊法”“複製粘貼高處法”,就這個説法使學生豁然開朗起來,對這三個方案的利弊他們竟然分析的有條有理、像模像樣的。(表揚一下自己的小幽默哦,哈哈)由於較順利地理解了前面的內容,為第二節課的學習做好了較好的鋪墊。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今天是十一長假返校的第一天,我準備和學生讀顧拜旦的《體育頌》,這篇文章不算長,但是要讓六年級的孩子讀懂並不是容易——我是這麼認為的。作者寫的可是自己對體育的內心感受。我們學校的班級人多,場地少,家長給學生安排的興趣班那麼多,能夠真正體會過體育的歡娛和精神的孩子有多少呀?至少我的前一屆學生在讀它的時候就覺得困難不少。

課前,我讓學生上網瞭解“奧林匹克”。並把自己感興趣的資料收集起來閲讀。這篇文章很感性,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作為鋪墊不好讀懂,要適當引導在課前進行積累相關體育的資料,加強閲讀主體對體育的瞭解。

進行閲讀教學時,我是這樣引導的:

一讓學生通過抓每段的中心句讀懂課文的內容——顧拜旦在歌頌體育的什麼。

二讓學生涵詠課文,體會這些激情滿懷的話語。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了我體會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第二句,讓我回想起的是奧林匹克運動的起源,“猝然降臨在林中的空地”,還讓我聯想到到了遠古時代那茂密的叢林,就在那裏,奧林匹克誕生了。“灰濛濛”“灰暗”,讓我感受到了那久遠的人們的玉自然抗爭的苦難生活,體育就是一縷生命的晨曦,着涼人們的心房……我在向學生展示我被這些話語激盪內心的過程。我問學生,你覺得我是在用什麼方法體會的?學生總結我在閲讀課文的過程中用上了結合資料理解體會,想象體育競賽活動的畫面理解體會,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體會的方法。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今天的家庭作業:讀課文,哪段話語你能讀出自己的理解,進行批註,並練習通過朗讀表現你的理解。

我期待着明天聽到他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很期待!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我們小學教師特別是六年級的教師肩負着學校領導的厚望,承載着家長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託付着學生對未來的美好願望,更重要的是我們培育的是祖國明天的未來與希望。可謂是眾“望”所歸。如何讓學生在這即將畢業的一年中,尤其是在語文學習方面學有所取學有所獲呢?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全冊課文分成若干組,而且也體現了一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這樣編排對我們掌握教材,把握文章的`重點也是十分有利的。一篇課文,要講的東西往往很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學生的收穫也是甚微,抓住重點訓練項目,從一組教材整體出發,以訓練重點為主線,就可以把教學重點凝聚到每篇課文,集中體現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教材所要教的精華。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間在山中養病時寫的,寫了作者在山中所見的許多可愛的小動物的生活情景,寫出了它們給作者帶來的無限樂趣,也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這篇文章思路清晰,對小動物的描寫具體,所以這節課我設計讓學生通過讀重點詞句來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四人學習小組內,我讓學生分工合作學習課文中寫馬、狗、貓、昆蟲的部分。學生先自學,用直線畫出作者喜愛它們的句子,然後在小組裏交流。在小組長的.帶動下,楊潤偉也表達起了自已的想法,看到同學們投入、認真的學習狀態,我欣喜無比,不管學生是出於對動物的喜愛在讀文,還是任務的壓力所致,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達到了。所以,在集體交流環節,同學們積極性很高,對詞語把握的非常準確,將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完全表達了出來。

在本篇文章的教學中,全體同學能積極參與課堂、走進課文,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本單元的主題——”樂趣“的魅力,更對冰心作品的魔力深信不已。所以,我推薦學生繼續閲讀冰心的作品,走近冰心。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花臉》這堂課要通過四十分鐘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對花臉的熱愛是對英雄的熱愛,也是對民族文化的熱愛。這是教學目標之一。同時,如何引領學生,走哪條路是設計教學環節的關鍵,也是課文的切入點。這堂課的第二教學目標從這點入手:抓文眼體會紅線串珠的寫作方法。既隨文滲透隱性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又體現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

實現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學就是組織學生沉浸於文本,與文本、作者對話的過程,也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帶着這些理念,整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教學環節是導入——演一演,展示花臉。一般來講,導入以激發興趣,創設情境為主。我在課前,讓學生在網上找花臉,願意的還可以做花臉,體驗了戴花臉的感受。所以,導入中更有為課文學習鋪設的情感準備。

第二個教學環節是理思路,使學生對文章的'大致內容瞭然於心。“大抵觀書先需熟讀,使其言皆出於吾之口”,熟讀是閲讀感悟過程的第一步。我採用了默讀和交流的方式,讓學生靜下心來真讀書。

第三個教學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即研讀課文。這個環節也是引領學生走向文章的精神實質的過程——先讓學生找出文眼“喜歡”,再和學生們一起分析感悟作者如何圍繞文眼表達對花臉感情的發展變化。於是,在這個環節設置了兩個大問題,貫穿於整個環節:每一段是如何表現“喜歡”的?每一段的“喜歡”有何不同?學生扣住了課文中精彩的語言,表達了個性化的體驗,有共識,也有異見。讀、品、悟,再讀、再品、再悟。師生在文本中前行,隨着課文內容從一般的花臉——特別的花臉——關公的花臉——關公花臉的深層內涵的展現逐步挖掘出作者情感的發展軌跡:由喜歡——崇敬——自豪——孩子的炫耀,知之越深,愛之越切。

學生是主體,老師必須要關注學生的需求,第四個環節更是為他們設計的,那便是主題之外的多元解讀。“童真”、“童趣”、“對過年的渴望”、“傳統民俗”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讀出的,豐富多彩又各圓其説,這正是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在畢業考試中,語文課外閲讀所佔的比重是相當大的,憑空拿幾篇學生從未學過的文章來讓學生做,實際上這是對學生平日學習能力的考察。所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平日上課或課後練習時,不只是把一篇文章或某篇閲讀講完了就完事了,還要教給孩子做某一類題目的方法,比如在講解一篇課外閲讀時,看這篇文章是寫人的還是狀物的'?

寫人的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狀物的文章又是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這兩類文章在考試的時候一般會怎樣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一類題目怎麼做?概括段意要怎樣概括?不同類的文章概括段意又有怎樣的區分?……凡是在我們平日上課和做練習時能夠遇到的文章或是題目類型,我們老師可以給學生歸類整理,把這些學習方法都教給孩子,讓學生在閲讀和練習中學到好的做題方法,久而久之轉變成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能力。相信學習成績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本組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回憶革命先烈的文章,有詩,有詞,還有毛澤東的著名演講。認真閲讀,可以受到革命傳統教育,懂得為人民服務的道理。在教學時間中,教師必須着眼於語文素養的形成,以語言實踐活動為憑藉,在滲透人文性,讓學生在感悟、理解、欣賞、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的同時,受到情感和薰陶和美的陶冶。

本學期是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個學期。經過前幾年的學習,學生們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本組課文,要儘可能獨立閲讀思考,並把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和同學交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同學討論。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收集資料。閲讀文章的時候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就能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例如,《詹天佑》這篇課文,收集一下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時,清朝政府腐敗無能,中國遭受許多帝國主義國家侵略和欺負的有關資料,就能對詹天佑的愛國之情,對京張鐵路勝利竣工的偉大意義加深理解。學習課文以後,進一步收集詹天佑的其它事蹟,收集祖國鐵路建設成就方面的資料,又能使我們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受到更多的啟發和教育。

閲讀時為了加深理解,需要收集資料;寫文章、進行口語交際一致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也需要收集有關的資料。《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是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文,把握文章的中心,然後通過自學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弄清全文圍繞“為人民服務”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最後,通過對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加深領會文中所講的道理.使學生體會到課文所講的五個問題,都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標準,從不同側面説明怎樣才能做到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引導學生聯繫戰爭年代的英雄人物和和平年代湧現出來的模範,讓學生談一談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

任何一篇讀物所提供的信息,有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和多餘信息之分,而人們閲讀總帶有一定的目的去進行選擇性閲讀,所關注的重點,所獲得的體驗也不盡相同,我們應注意語意的疏通,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注意分配的能力,引導學生快速捕捉課文內容梗概,敏鋭地覺察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詞加以分析,領會文章的主旨.幫助學生品析人物語言,體味人物神態,感悟人物的思想.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研討,引導學生感受李大釗的精神及品質.可以讓學生結合手裏的資料,談一談對李大釗的瞭解,然後教師適當加以補充.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為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提高課堂和教學效果而經常採用的一種有力的手段,一個設計精巧的提問會使課堂氣氛立刻被調動起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開動起學生的大腦,使學生圍繞着問題而積極思考,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和教學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收集有關資料的練習,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生活實踐中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逐步養成收集資料的習慣.

最近的高考改革消息透露:作文中的錯字一字扣一分。這讓我們看到了基礎教育的重要性。生字教學貫穿小學語文階段,到了六年級也是不可忽視的。我班的學生語文學習基礎薄弱,生字字形的掌握尤其讓我操心。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掌握有效的記字方法。我利用小組合作的力量,在第二單元的複習中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聽寫比賽”。比賽前一天,我佈置了學生回家複習,提示了明天將要進行比賽,學生紛紛詢問比賽的細則,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比賽開始了,十五個小組緊張待命。第一輪,我指定學習小組的某一位置同學上台,進行本單元中一部分生字的隨機聽寫。三十個詞語後,第二位同學上台,如此類推。其他同學則需安靜地在台下,可以複習,可以隨老師的聽寫內容進行檢驗。我還特地來個“突然襲擊”:默寫第一單元的一首詞。學生人人嚴陣以待,個個全神貫注。

比賽結束後,我與學生進行了溝通,大家紛紛表示內心緊張的情緒,這不但是個人的榮譽,還是集體的榮譽。尤其是台下的學生不約而同反思:要是我寫這個字我該怎樣寫?,從而進一步明確了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課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後複習的重要性。大家都積極發言,還想出了不少熟記生字的好辦法。十一張成績但很快出來了。大家在關注自己小組的成績的同時,組長髮揮了帶頭的作用,帶領組員進行改錯,尤其針對組內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進行復習,逐個過關。課室裏的學習氣氛讓我感到十分欣慰。小組合作的效果的令人驚喜的,因為全員參與,所以人人都有體現價值的一刻;因為互相幫助,所以有共同進步的可喜成績。學生都是有可塑性的,我堅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老師,我們喜歡你了!”下課後,幾位學生走我跟前。“為什麼喜歡老師呢?”隨便一問,孩子們竟異口同聲地説“因為你對我們好啊。”“那以前不喜歡嗎?”“以前……”孩子們支吾着。

我沉思着。是呀,以往的教學,教師是課堂的權威,是課堂的主要角色。而課改後,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分擔他們的失敗與挫折。平時的我,始終將微笑帶進課堂,把真誠的微笑吹入兒童的心田,把鼓勵帶進課堂,讓孩子們生活在鼓勵中學會自信;把耐心帶進課堂,當學生回答不出,學生犯了錯誤,我都耐心地等待,輕輕地喚醒!

縱觀這節課,雖然校領導和同事們評價較高,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有許多欠缺。比如課文中細節描寫無疑是生動刻畫人物的方法之一。孫晉芳的外貌細節展露了孫晉芳剛毅、果敢、不服輸的'個性。這一點,教學中注意不夠。另外,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誇張、比喻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不乏生動,抒情、議論的文字,也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而這一點,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感悟透徹。

總之,這是一堂並不完美的教研課。當然,我相信自己正慢慢走向我所渴望的教育。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此次參加校級教學比武,受益匪淺。我執教的古詩《別董大》,雖然精心準備,但有些地方效果卻不很理想。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更讓我理解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情了。

此次的教學比武,我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總結:

(一)優點:

1.按照古詩教學七步法進行教學

瀏覽信息知詩人------自讀課文知大意------查閲信息細理解-------合作交流再探究------表情朗讀悟情感------活學活用顯效益-------課外拓展重積累

2.充分挖掘古詩本身的`內涵

通過多媒體畫面,逐步引導想象,讓學生隨時都有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將古詩中言已盡而意猶存的豐富內涵展現在學生面前,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此次教學活動,也讓我陷入了沉思

1.在教學中課件的使用。本次教學活動,不少教師課件精美,而我的卻略顯寒酸。主要是總結雖精心設計了文稿,卻沒什麼動畫。本人認為這可體現自己樸實的風格。課前校長講了這麼一個觀點:教學中,課件可以用,但不用或少用就能達到教學目的更好。我深為贊同,但現在陷入困惑,怎樣才是一個度。

2.我認為開頭的導課應讓學生多參與,用學過的《送別》詩導入,教師儘量不要包辦代替。導課有流於形式之嫌。

3.通過這次的教學活動,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學生思維雖活躍,但上課發言欠積極,特別在公開課上尤為明顯,許多老師亦有同感。雖然這與學生心理有一定關係,但是否有其他原因呢?這是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