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關於《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反思大綱

關於《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W 次

概率統計是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一般強調定量研究的學科都會發展出很多相關的統計分析模型。接下來小編整理了關於《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反思

  關於《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反思1

一、關於“分類與統計”

一般説來,分類是為了使事物具有秩序,分類是為了更深入地瞭解總體。進行統計則是要根據數量上的結果做出決策,指導行動。總之,不能為分類而分類,為統計而統計。

教材中這幾個案例我覺得目的不明確:

1、統計“換了幾顆牙”作為主題引入,很有新意。但是統計出來做什麼用呢?換得早好?快好?目的性不夠明確;

2、讓學生統計穿的鞋子的尺碼,學生了解也沒有用處。這隻有班級為每人訂購一雙鞋子時才需要。賣鞋的老闆可能也需要;

3、有些情景設計的目標不妥當。例如設計學校借書的種類,結果是喜歡“漫畫”的多,喜歡“文學”的最少,於是建議圖書館多賣一些“漫畫書”。這就不大妥當。不喜歡文學書,恐怕需要多作介紹宣傳,而不一定是少買。

二、關於分類的判斷

一堆東西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類,即分類的判斷可以很多。但是,要循序漸進,先是一個判斷,然後是兩個判斷,逐步培養。

一堆幾何圖形,可以按顏色分,形狀分、大小分,一步步來,不要一下子就用3個判斷分類。對一年級學生問:“你還可以怎樣分?”問題太寬泛了。

分類不是單獨的知識點,把分類當知識點展開,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分類作為一種數學思想方法,藴含在數學情景決策之中。隨着知識內容的加深,分類的難度會增加。

分類的種類可以很多,而許多分類是沒有價值的。例如,在一堆幾何圖形中,我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紅三角形”,一類是“非紅三角形”,我們需要這樣的分類?再如,一批東西中吃的穿的都有,其中有一隻冰淇淋。然後,我分類,一類是冷的,一類是不冷的,這樣分類有意思嗎?雖然分得並不錯。

分類不是分得越多越好,分類貴在分得“好”,即有價值,能夠幫助決策。有需要才分類,不是分得越多越好。看見對象就要分類,無目的地分一通,只會把事情搞亂。無目的地追求各種分類,是誤導。

三、關於收集數據

現在強調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教材要求學生做許多調查,收集數據。但是出現的問題也不少。例如:統計班級同學的睡眠時間,學生自己並不知道每天的準確睡眠時間。

四、關於“可能性”認識

現在的中低年級教材,不斷地重複“必然、可能、不可能”的判斷,往往是原地踏步。學習“分數”之後,對古典概率可以進行簡單的認識和計算。此時概率才能定量分析,體現數學的價值。

一般可能性的認識,不教也會。華東師範法學數學系李俊調查:20世紀的中國小學課程裏沒有概率,但是和其他有概率內容的國家相比,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大體相同。

  關於《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反思2

統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的的數據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象,它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及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作出合理的決策。小學階段學習統計與概率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隨機觀點來理解現實世界,初步掌握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統計的觀念,通過統計與概率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人、自然和社會;在面對大量數據和不確定情境中制定較為合理的決策,形成數學分析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瞭解現實世界中的隨機現象(不確定現象),能在不確定的情景中作出合理的判斷,這是概率學習的主要目標。因此從小把隨機的思想滲透到數學課堂中去,這樣不僅給以後的學習帶來方便,而且使學生的學習更貼近生活。對於生活中的某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首先想到用統計的方法去收集數據,然後對數據進行分析與判斷,這是能力與意識的具體體現。例如:十次硬幣中,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就要先算出十次硬幣共有多少可能出現的結果,十次硬幣可能出現十種結果,從而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十次硬幣中,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的概率是百分之十。在統計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對統計過程有所體驗外,還要學會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經歷,讓學生將完成某個任務或從事某個活動作為出發點,在收集、處理相關信息的活動中,根據結果給出自己完成任務的方法。

  關於《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反思3

“統計”與“概率”都是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與描述獲得對一些整體性規律的認識,從而幫助人們對大量紛繁複雜的信息作出恰當的選擇和判斷。在整理複習這部分內容時,我特別注意一下兩點:

(1)引導學生自主回顧、整理學過的統計與概率知識,我再給予點撥、整理。

教學時,我讓先回顧:關於統計與可能性,小學階段學過那些知識?學生的回憶散亂、無序、不完整,我在學生交流時給予整理。按照統計的過程,從數據的分類、計數到統計表,統計圖,統計量,再到可能性,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然後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重點複習統計圖和統計量的概念、特徵和適用範圍,使學生對各種統計圖的特點形成比較全面的認識。

(2)引導學生親身參與統計的全過程。

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設計一個學生個人情況調查表,然後進行組間交流,互相補充調查項目,形成一個比較完整額全班通用的調查表。全體學生填完調查表後,就形成了一系列原始數據,每份調查表就是一個數據樣本。

在此基礎上,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調查,如調查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特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