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精選19篇)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精選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9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聽過故事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精選19篇)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1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2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3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4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5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户,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6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7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8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9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性格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10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着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11

描寫的是西漢匡衡勤學苦讀,最終成為大學問家的故事。現在人們一般用此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户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

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説:“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歎,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12

意思是隻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穫。也説的是隻要下功夫,就會有收穫,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懸樑刺股作為刻苦學習的成語典故,故事源自戰國的.蘇秦和東漢的孫敬。東漢的時候,有個名叫孫敬的人到洛陽太學求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廢寢忘食。時間久了,也會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房樑上,一頭束在頭髮上,當他讀書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扯住頭髮,弄疼頭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繼續讀書學習。從此,每天晚上讀書時,他都用這種辦法,這就是孫敬“懸樑”的故事。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蘇秦,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少時便有大志,隨鬼谷子學習多年。為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置辦華麗行裝,去秦遊説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逐步統一中國,未被採納。由於在秦時日太久,以致盤纏將盡,只好衣衫襤褸地返回家中,親人見他如此落魄,都對他十分冷淡。蘇秦羞愧難當,下決心用功學習,便拿出師傅送給他的《陰符》一書,晝夜苦讀起來。讀書時他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遊列國。這次終於説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並手握六國相印。蘇秦締約六國,聯合抗秦,投縱約書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谷關達15年之久。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13

囊螢: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晉代的車胤自幼好學不倦,可是由於家境貧困,沒有錢買燈油在晚上讀書。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誦詩文。在一個夏夜,他在屋外背書,忽然看到原野裏如星星一樣螢火蟲在空中飛舞。他突發奇想,螢火蟲的.光亮在黑夜裏不正如燈一樣嗎?這樣我就能夠徹夜苦讀了!想到這,興奮的他立即找來了白絹紮成一個小口袋,並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果然,如此還真的管用。正是藉着這微弱的光芒和堅持不懈地苦讀,車胤學識日漸長進,並最終入朝為官。同是晉朝的孫康也是由於貧困而無法點燈夜讀,所以只能早早睡覺。這令他覺得光陰虛擲。一個冬夜,雪下得特別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時分,寒冷令孫康從睡夢驚醒,但他卻發現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來那是雪映射出微光。

於是他倦意頓消,這不正可以藉着這難得微光看書嗎?於是翻身起來,取出書卷,來到院子裏藉着那雪映出光如飢似渴讀書。正是憑着這樣學習的精神,使得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後他也入朝為官,成為一個學富五車的一代名士。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14

聞雞起舞,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同時比喻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祖逖(266~321),是東晉初有志於恢復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將。父親祖武,任過上谷太守。父親去世時,祖逖還小,他的生活由幾個兄長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潑、開朗。他好動不愛靜,十四五歲了,沒讀進多少書。幾個哥哥為此都很憂慮。但他為人豁落,講義氣,好打不平,深得鄰里好評。他常常以他兄長的名義,把家裏的穀米、布匹捐給受災的貧苦農民。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後來,他做了官,並在313年,以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的身份進行北伐。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15

程門立雪,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楊時,北宋時期人。幼年時期聰穎異常,能寫文章。熙寧九年,楊時中了進士門第。後來,楊時拜當時“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程顥為老師。一天,楊時有問題想請教老師,來到老師的住處,結果老師正閉着眼睛睡覺,楊時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等到程頤醒來時,那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16

韋: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比喻讀書勤奮。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閲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像《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這樣翻開來又捲回去,孔子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後來傳為佳話,用韋編三絕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17

用圓木做枕頭,睡着時容易驚醒。形容刻苦自勉。司馬光從小到老,一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後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卧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卧具很簡單:一架木板牀,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枕頭。

為什麼要用圓木枕頭呢?説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睏倦的時候,一睡就是一大覺。圓

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牀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動一下,它就滾走了。頭跌在木板牀上,“咚”的.一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司馬光給這個圓木枕頭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18

斷:切斷;齏:醬菜或醃菜之類。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貧苦力學。比喻不怕生活艱苦,仍然堅持刻苦學習。典故:宋代有個文學家叫范仲淹,他小時候生活十分清貧,父親很早就過世,母親因受不了生活的壓力而改嫁。范仲淹只好到廟裏去學習。他每天用兩升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後便劃成四塊,早晚就着醃菜各吃兩塊,苦讀成才。

古代名人勵志奮鬥的故事 19

西漢時期,廣漢學者董仲舒年少時讀書非常刻苦,經常是夜以繼日地讀書。他的書房緊靠着奼紫嫣紅的花園,而他三年都沒有進過花園,甚至連一眼都沒瞧過。後來他被徵為博士,公開聚眾講學,弟子遍佈四方。“目不窺園”這個詞語比喻埋頭鑽研;不為外事分心。形容專心致志,埋頭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