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有關於讀書彙報會演講稿

有關於讀書彙報會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需要用到彙報的地方越來越多,彙報可以是任務開始前,也可以是任務結束之後進行的,每個階段的彙報重點不一樣,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完成彙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於讀書彙報會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於讀書彙報會演講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很高興能在讀書報告會上向領導和老師彙報自己的讀書收穫和感悟。最近,一直在看台灣作家的幾本書:《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野火集》。仔細把這幾本書放在一起比較,《野火集》曾經一度在台灣軍隊中被列為禁止的書,寫的是社會問題及思考,刀光劍影,寒氣逼人;而另外三本,卻是寫孩子和親人,緩緩道來,深情款款。

《孩子你慢慢來》,是寫她的兩個孩子從牙牙學語到上小學之前的事情,字裏行間有一片珍惜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柔軟心腸,看這本書的時候,心裏是歡喜的,平和的,柔軟的。沒做媽媽的,看了這書會覺得孩子的純真可愛;孩子已經長大了的,看了這書,會想起自己養育孩子時的無窮樂趣和無限歡喜。

《親愛的安德烈》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這本書讀了很長時間,引人深思的問題太多,很多篇章都一看再看。這本書寫作的背景是,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離開歐洲,前往台北任職。等她卸任回到兒子身邊,安德烈已是一個十八歲的小夥子。她覺得與兒子之間多了一座無形的牆,她感到:兒子“愛”她,但並不“喜歡”她。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三十年;也是兩國人,中間橫着東西文化。於是,母子倆用了三年時間互相通信。就這樣,他們以書信的方式,進入了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認識了人生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探討了一個人青年時期的困惑,例如“為什麼要用功讀書?”“你十八歲的時候知道什麼?”“如何接受平庸?”之類的問題,更多的是關於東西方教育差異、文化沉澱和包容、道德與民主、社會貧富差距甚至還有政治敏感問題的探討。

如果家裏有中學生的話,這本書實在應該看,大人和孩子一起看,探討溝通。不僅能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理解,更能使孩子開闊眼界與心胸,讓他們知道——世界,不僅僅只有眼前,還有遠方與夢想、家國與責任。

《目送》的扉頁上寫着:獻給我的父親、母親和兄弟們。是寫於父親去世之後。從序就漫出一股世事滄桑的無奈,看得人隱隱作痛。一篇篇的看下去,每一篇非要把人埋在心裏的那些悽清悲涼扯出來才算。比如那篇《目送》中的那句出現了兩次的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誰沒有父母兄弟,老人孩子?這本書告訴你,這些離愁別恨人人都得經歷,今天是我,明天,將來,是你。心愛的人,自以為離不得的人,一個個的,都將失去,求不回,得不到。以前平淡的每一天,其實都是幸福。

其實我覺得讀書的時候,心痛是好事,它能提醒你:好好對待家人,好好對待朋友,好好對待自己,珍惜每一天。現在我們平淡的每一天,其實都是幸福的。

讀書的滋味,高雅的説,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通俗點説,像兩個人剛談戀愛的時候,她遞一個眼神過來,你馬上覺得心裏又是甜又是酸,那個滋味,不可説,不必説,不能説。

但是,書比戀人好,熱鬧忙碌的時候我們看都不看書一眼,任它落滿灰塵,可是不論任何時候,書永遠在那裏忠實的等着我們,不因我們的淡漠使性惱怒,也不因我們的熱情恃寵而驕。無聊的時候用書消閒,難過的時候有書安慰,煩悶的時候有書啟迪,孤寂的時候還是有書陪伴。書作為朋友,有一種高貴的品質:不卑不亢,沉默安定;不離不棄,相濡以沫。

書讀多了,就會多幾分寬容,少幾分挑剔;多幾分骨氣,少幾分驕氣;多幾分豁達,少幾分怨氣……最後祝願大家過一種書式生活:多讀書,少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