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千師訪萬家演講稿大綱

千師訪萬家演講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3W 次

演講是最能鼓舞人心,起到積極奮進作用的活動,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千師訪萬家演講稿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千師訪萬家演講稿

  篇一:千師訪萬家演講稿

唐朝大教育家韓愈在《師説》開篇中提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授業、解惑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及不同的高度詮釋了為人師表的內涵。傳道關注的是學生的人格品質,授業對應的是學生的學業水平,解惑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此可見,人民教師是一份神聖的職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我的愛人陳老師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一股自豪感與使命感。

家訪工作是拉近師生關係,建立家長老師互相溝通、互相信任的橋樑。為了更好的瞭解我的學生,積極投身到家訪工作中去無疑成為我的愛人協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那是一個華燈初上的冬天的傍晚,我陪着我的愛人走在崎嶇的小路上,心中有點惴惴不安,一起想着學生的家長會不會脾氣很怪或者不可理喻。

心懷忐忑,我們很快來到了朱思琪同學的家裏,由於事先進行過電話聯繫,孩子的爺爺奶奶在家,一聽到老師來了,奶奶接出家門很遠,爺爺在家已經倒好了茶水。進了屋,爺爺説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在外工作去了,一時回不來,聽説老師要來家訪,特意叮囑要熱情招待。原來是這麼回事啊!我們向爺爺奶奶説明了來意,彙報了孩子在校的表現,詢問了孩子在家的生活學習情況。兩位老人對於老師的到來非常高興,起初他們以為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老師就沒有當回事,事

實卻不是這樣,後悔自己不太重視孩子的`教育,並表示以後一定盡全力配合學校努力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談話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過去了,但對於教育孩子的話題, 孩子的爺爺奶奶似乎有問不完的問題。她爺爺滿懷歉意地告訴老師,由於自己和老伴上了年紀,文化水平又有限,實在難以輔導孩子好好學習,孩子跟着爺爺奶奶生活也不容易,希望老師們多多關心孩子的學業,並希望老師們對孩子嚴加管教。

留守兒童在鄉鎮確實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也給我們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更關心孩子的心靈成長,孩子的爸爸媽媽遠在異鄉,老師責無旁貸,讓我們多給留守兒童一點關愛!

走進家庭讓我們瞭解了我們的學生及家長,走進家庭讓我們走近了學生和家長的心靈;走進家庭讓我們深深體會愛與被愛,生活和夢想,責任和希望。走進家庭,讓老師與家長之間建立了一道由信任、理解築成的七彩虹橋。冰心説:“情在右,愛在左,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風在水上寫詩,雲在天空寫詩,燈在書上寫詩,孩子們用純潔的童真在老師的心裏寫詩,而偉大的老師,更願意用畢生的精力,全部的生命來為他們寫詩。

  篇二:千師訪萬家演講稿

為積極響應教育局的號召,我們機關幼兒園開展了“千師訪萬家”活動,作為一名年輕的老師,我認為首先要了解幼兒,瞭解幼兒的家庭情況、生活環境、心理髮展狀況等。在家訪的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每位家長們對子女的期望,也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相互交流了幼兒在家與學校的近階段具體情況,如:幼兒行為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興趣喜好等;及時肯定幼兒的優點,甚至是家長還沒有注意到的閃光點。耐心地交流家庭教育的好方法,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僅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習慣,更要關心幼兒的情感和品德。家訪具體內容如下:魏文浩、楊晨曦、韋子涵、徐魏軒等幾位小朋友性格內向,平時膽小不好動,對家長的依賴非常強,與同伴的交往能力差,較被動。我們對此與家長進行了交流,鼓勵家長多給孩子機會鍛鍊,如:自己穿脱衣服、疊被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幼兒的自理、自立能力,增強自信。幾位家長聽到教師的建議,非常有共識,特別是魏文浩媽媽,正擔心孩子膽小和依賴太強的性格,不僅對教師的建議非常贊成還提出許多幫助孩子的方法和措施。對於我們工作的開展順利了許多。徐魏軒小朋友不喜歡和不熟悉的同伴交流,很害羞,對教師也不親近。徐魏軒媽媽反映説,主要是自己沒有時間照顧她,所以她很內向,不愛説話,平時就是讓她一個人玩玩具或者看電視。針對徐魏軒家長的養育方式,我委婉的向他們介紹了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家長的重要性,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建議媽媽每天都要與徐魏軒交流半小時以上,談一談在幼兒園的開心事兒,學了哪些兒歌、歌曲、故事,及時鼓勵她的進步。知道長時間看動畫片不僅不利於她的語言發展,還對她的視力發展有阻礙。孫鈺翔和宓桃園是我班這個學期的新生,在這個月中兩個孩子都已經適應了本班集體生活,特別是宓桃園進步非常大,現在與小朋友相處的非常好,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強,宓桃園媽媽説她現在在家挺能幹,也比較乖。宓桃園媽媽經常在醫院上夜班陪她的時間較少,她很理解媽媽的工作,不纏着媽媽陪她看電影、買零食。她説媽媽是一名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我現在長大了更應該懂事不讓媽媽操心。她很開心來到了機關幼兒園,現在在幼兒園學的兒歌、故事每天回家都表演給家人看。

通過這次家訪,不僅瞭解到了平時不瞭解的情況,與家長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了共識,更大範圍地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也使得我們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神聖與責任,激發了工作熱情;更使我們得到了教育和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