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精選22篇)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精選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4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精選22篇)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1

近日,街道組織了小學語文教師集體聽評課活動,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姚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王老師優美的教學語言,翁老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她們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深度解讀文本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姚老師在教學《別董大》時,她首先請學生朗誦了學過的送別詩,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詩句,又為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她以品讀詩句——感悟詩情——讀懂詩人的程序,層層深入,引領學生走進了傳統詩句的美妙。最後,多重解讀,多次引讀。整節課在姚老師優美生動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有老師在上《燕子媽媽笑了》這課時,多次讓學生朗讀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對話,體會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認真給媽媽帶來的欣慰,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開火車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三、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

第四、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孩子,你做得真好、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閲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2

上週我到聽了李民琴教師的課,這樣樸實,有趣的課,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一節課都讓我大有收穫。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語文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更好,誰就能震懾學生的心靈。當我聽這位老師的課時,她的語言親切,自然,她的語言簡潔,準確。她們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帶着學生在課文的創設的情境中遨遊,帶領學生感受課文。如李民琴老師的《秋天的雨》一課的設計,彷彿把我們帶進美麗如畫的大自然。

二、感悟,開放引導

新課標中提到:學生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感悟,就是有所感觸而領悟,就是讓學生知有所獲,性有所感,理有所悟。“感悟”貴在悟,而教師的引導是第二位的。着眼於閲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讀後教,先讀後導”的過程。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1、初步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深入課文自讀感悟。例如,在學生自讀感悟時,徐老師向學生提出這樣要求,輕聲朗讀課文,遇到數字圈起來;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讓學生想這些具體數字背後藴含着什麼?徐老師的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語言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

三、把握教材

李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由畫方圓開始,讓學生觀察畫者的動作,表情,理解畫者的心情。能緊緊抓住題眼,步步深入文本。

四、評價語言

這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又是那麼貼切,到位,如運用這些語言“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天水的孩子真是個寶”。 “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3

從開學的第三週開始,我們學校組織了小學語文教師集體聽評課活動,收穫很多。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管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高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張老師在教學《荷花》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景,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當我聽着這幾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

二、對教材的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其中我更喜歡王老師的教學——嚴謹、科學。王老師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導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

三、課堂教學評價

對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但是在課堂中多數老師包辦了對學生的評價,忽略了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其次,忽略了課後提升。

本次聽課讓我感受到了語文課堂上應有的活力!我們既要大膽創新,又要繼承和發揚多年來積累的成功經驗。在實踐中努力探索,讓語文課堂成為師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的共同成長樂園!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4

一、注重生字的指導與書寫。

我發現不論哪個學段的教師都特別注重生字的書寫指導和良好的書寫習慣。這一點我自覺做得不到位,自從到了五年級後我就放鬆了寫字方面的指點,覺得他們已經掌握了書寫的要點,剩下的就是寫好的問題了。現在看來其實不然,學生的習慣養成還沒有完全定性,他們需要老師的提點,這樣才能督促他們做得更好。

二、詩詞的誦讀各具特色。

教師們特別重視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根據教學的需要採用不同的誦讀方式:齊讀、範讀、唱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大聲讀出節奏,小聲品出詩情,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熱忱,點燃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引導學生直接與古詩詞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聲斷而氣連的古詩詞朗讀讓人回味無窮;聲情並茂的情境朗讀更是把學生帶回了作者的時代;生動有趣的吟詩、唱曲等更是平添了學詩詞(曲)的樂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讀出了詩詞的雋永的意境,更讀出了作者的感情。

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讀,有層次地讀,有實效地讀,通過不同方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意境美和畫面美,透過文字去領會作者所賦予詩詞的生命,這也將是我今後教學生朗讀古詩詞的目標。

三、注重詩詞意境的品析。

在讀的基礎上,注重了詩詞的意境美,古詩詞歷史久遠,古韻深厚,教學時很難達到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要求。教師不是通過簡單的字詞教學、詩詞古文今譯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詩詞意境的,而是通過各種有實效的朗讀方式來體會,通過師生的情境對話和有效的引導,一點一點地去感受文字的意藴,去理解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四、有目的的寫,固化知識。

寫也是其中的一個亮點,許多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設計了不同的練習,通過寫的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如此有效的小練筆,既使教師拋出的知識有了落腳點,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學生們精彩的見解,往往博得台下陣陣熱烈的掌聲。

五、注重知識的拓展遷移

在品詩誦詞的同時,教師着眼於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找準了語言的訓練點,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料袋幫助學生理清詩詞相關聯的知識點,讓學生從資料袋中獲取所需的信息,既鍛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又鍛鍊了他們的思考與歸納等方面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梳理知識點,理解詩詞的意境,可謂是一舉多得。

六、課件音畫美

課件的製作既實用又不花哨,音畫效果令人賞心悦目;既符合了教學需要,又給人以美的享受,讓詩意在音樂和畫面中流淌,營造出濃郁的古詩詞氛圍,使學生樂於在如此美妙的意境中學習,讓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薰陶,自然而然地在愉快的環境下積累了相關的課外古詩詞。

這次的聽課對我的啟發和觸動很大。在那些老師的循循善誘下,一首首古詩詞彷彿回到了它們當時所處的時代,充滿靈性而富有詩情畫意。真所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其次,通過學習,我更加認識到老師引導的重要性,往往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意識。如果我們也能如此去上古詩詞的話,必能把古詩詞的枯燥教學局面扭轉,使學生樂於學習古詩,樂於背誦古詩詞。語文教學正象是這一首首意境優美的詩詞,教師們的優秀更讓我反思自己的不足,學習,是我心甘情願去做的事,只有這樣自己才會更加充實,才會不斷成長。正所謂説學無止境——在聆聽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在學習中感悟,在感悟中歷練自我。這就是我這次聽課的心得,真是不虛此行,它必將對我今後的教學起到很大的幫助。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5

我非常榮幸參加了桃江縣小學語文新課改教學成果展示與交流活動,聆聽了三位教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人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這些課不僅有思想的深度,也有教學技術的嫻熟。他們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學藝術的追求,對新課程理念的詮釋都滲透在每個教學行為中,因而每個教學細節背後都隱藏着重大意義。下面是我聽課的幾點深刻感受:

一、教學活動重“實質”。

如劉小華老師在執教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6》時,就給我們展示了從識字到寫字再到讀文悟情的全過程。每個環節都很紮實,反覆鞏固,不急於求成。

二、教學方法注重“體驗”。

如丁雙豔老師執教的《跑進家裏來的松鼠》,和胡芳老師執教的《搭石》都特別注重了學生自己的感悟,談體會,充分張揚了學生個性,在學生髮言的過程中,教師善於聆聽,並作及時點評,為課程改革中的孩子們喝彩。

三、教學環節有“靈性”。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感性認識,體現最多的就是美感在三堂課中都有一些環節注重人視覺、聽覺上的美感。好生動的動畫,好聽的音樂,教師富有親和力的語言等都很賞心悦目。

四、充分運用了“校本資源”。

如《識字6》教學中在讓學生理解“雪中送炭”這個詞時,就播放了發生在本校的一件真實的事。講的是全校師生為本校一位患重病學生捐款的事,還用他們捐款多少,學生感受很深。

我想好的課堂教學與教師充分的準備,對教材的學生的充分了解以及一定的教學經驗的教學方法是分不開的。有些課堂中能充分把握教學細節,彰顯教學的深度,課堂就會顯得更加光彩。我覺得我自己也要多改進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多向老師們學習,爭取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有較大的突破。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x月x日,我有幸參與了東至縣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並且聽了兩位優秀教師的課,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收穫頗多。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語文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的更好,誰就能震懾學生的心靈。當我聽這兩位老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自然,簡潔,準確。她們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帶着學生在課文創設的情境中遨遊,帶領學生感受課文。

二、教師教學藝術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兩位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 深入研讀了教材。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強。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都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具有創意的教學風格。

3、活潑的課堂氣氛。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説”,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這兩位教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特別是名師們都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我要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7

我有幸參加進修學校組織的小學語文科目聽課活動,聆聽不同學校不同年級的語文老師的課,收穫很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常態長效

各位老師的課堂教學呈現,可以用一個形象的詞語來概括:樸實無華、課如其人,這也正是對各位老師人品與課堂作品的概括和總結。樸實更顯典雅和莊重,無華更增添了教學藝術返樸歸真的魅力。他們的課堂教學形式就是一堂常態課、家常課,沒有更多的修飾和虛華的成分,沒有臨場作秀的氛圍,自然、得體、和諧,這是我應該努力去學習的。

二、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老師們的課時,老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温校園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孫靈梅老師在教學《īe üe er》這一課時,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激情的配樂詩朗讀,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

三、自學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楊成金老師在教學《聽聽秋的聲音》這一課時,精心的課前準備為本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整節課教師能圍繞學生身邊的秋天進行學習加上教師聲形並茂的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知識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四、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方應萍老師的《新型玻璃》整節課學生在看、説、做中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只是起到引領作用,學生在歡快中進行設計,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教學效果。

五、這些課教育學生做真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説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 。

聽了以上老師的精品課,我反思自己,何不放手讓孩子當課堂的主人。

以後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鑽研教材,細化每一節課。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8

今天,聽了兩位優秀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有魅力

當我聽着這些教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和藹,它能帶領學生欣賞中國地圖,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在教學小學三年級蘇教版《北大荒的秋天》這一課時,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欣賞,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愛國的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再者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激發了學生對自己生命的珍惜與熱愛,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二、積極倡導“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你把魚放掉》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

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三、評價語言的收穫

兩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適時、到位,老師評價語言豐富,適時、到位,我記下了這些美麗的語言:沒關係,學習就是從不會到會;通過看看,聽聽,生活中就會學習;你最聰明,會聽就是會學習;會發現就是會學習……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誇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別説孩子了,在以後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兩位教師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現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她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很紮實,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9

聽了蔣軍晶名教師執教的羣文閲讀課和關於“羣文閲讀”的講座後,我對“羣文閲讀”教學有了初步的瞭解。

在以《文成公主進藏》“羣文閲讀教學”中,蔣老師用簡潔而又親切的語言帶着孩子們在民間故事閲讀中,感受民間故事的魅力,同時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給孩子們帶了快樂,讓孩子們沐浴在書的芳香裏,激勵着孩子們去大量閲讀,享受閲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悦。

蔣軍晶老師的講座讓我初步明白了“羣文閲讀”的特徵。羣文閲讀是同一個議題、多個文本、探索性教學。 所謂“羣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那麼從單篇到“羣文”,對閲讀教學而言,意義究竟何在?從她執教的課中,我明白了羣文閲讀的意義:首先是讓師生迴歸到“閲讀”的本原,其次,羣文閲讀是對真實閲讀情狀的模擬意義。羣文閲讀意味着“教”的改變,意味着你老師不可能講太多話,不可能提太多問題,不能發起太多討論;意味着老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細(全區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週活動總結及小結)、更透地講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紮實;意味着你不能將“朗讀”、將“有感情朗讀”無限放大。“羣文閲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閲讀中學習閲讀。因此,“羣文閲讀”,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學會放棄。必須根據讀物的不同性質,更多地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閲讀方式。 因此,“羣文閲讀”更是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讀“一羣”文章,就意味着教師要去讀更多的文章,為此,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閲讀積累!

此次活動,帶給我們全新的閲讀形式,隨之而來的還有關於閲讀全新的思考和探索。這是一場關於語文閲讀教學的革命,革命需要堅持和嘗試,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是閲讀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如何將閲讀課上的得效、高效,需要我們不斷嘗試和改革。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有幸聽到了紅旗小學李福玲老師的《鵝媽媽的故事》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瞭解。這次聽課對我來説是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像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這節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李老師在教學《鵝媽媽的故事》這一課時,她一邊讓學生聽老師範讀,一邊讓學生在頭腦中想象景物的樣子。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李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她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

二、抓重點詞句寓教於樂的方法十分獨到

在教師範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説説自己有什麼感受?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有説炎熱的,有説幸福的,還有説開心的,還有説快樂的接着老師又拋出環環相扣的問題“哪些詞讓你有了這樣的感受?這樣就激發了學生讀課文,帶着自己的感受讀課文的慾望。同時教師指導讀出詞語的語氣,沒有解釋一個詞,卻讓全體學生領悟了重點詞語的意思。巧妙之處舉不勝舉,在理解“遼闊”與“廣闊”哪個詞修飾的範圍更大時,教師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先放手讓學生自己説,然後在回到課文中找依據,這樣把難理解的詞語輕鬆的就區別開來。經歷了“找依據的過程”所有的學生輕鬆的掌握了這兩個詞的用法。

最後在讓學生讀自己體會最深的句子進行朗讀指導。通過讓學生在讀中層層加深層層提高,加深後再讀,再體驗,在品味中體現人文性。讓學生感受到了文本的語言魅力。

三、活潑的課堂氣氛

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説”,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特別是名師們都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思想。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11

本學期的研討課落下了帷幕。,在這次研討課中做了精心地準備。 我們在準備的過程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同時在講授後也知道自己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努力。

張偉老師參與的課題是《世界多美呀》她用優美的課件,淺顯易懂的語言,投入最深情的語言帶領着學生徜徉在文本之中,讓學生在讀中悟,增強學生了學生的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同時,張老師非常重視學生語言的運用的能力。

王紅霞老師的<<陽台上的小鳥》這是一篇闖入孩字們經驗世界淺顯易的文本,但是能激起孩子們的愛護小動物,關心弱小的強烈感情。同時,文本中存在的“空白”給學生無盡的想象,王老師在講授的過程中重視每一次的“補白”,來鍛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現總結如下:

1. 先進的信息技術確實增強了孩子們的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對文本的理解。張偉老師用一段視頻説明小雞的破殼的過程,孩子們看的興致勃勃,一下子明白了文本。王老師雨中小鳥一展示,就激起了孩子們的同情心。現代的教學手段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給我們老師提供了無盡的學習空間。

2.兩位老師都參考教參非常重視有感情的朗讀。帶着對文本的理解,張偉老師強調讓孩子們有稚嫩的童音,對美的發現齊讀課題,整篇文章變得神采起來。王老師讓孩子們讀出對雨中小鳥的擔心,讓孩

子們似乎真的感受到了小鳥的可憐。

3.兩位老師在重視識字教學的基礎上,重視拓展語言的訓練。張偉老師不僅設置語言環境運用ABB式詞語,還在引導孩子回答問題上鍛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學們的回答非常精彩。王紅霞老師每一次補白都是在拓展孩子們語言能力,同時設置環境讓利用文本中的關鍵詞讓孩子連詞成句,成段。孩子們的回答有時會讓你感動。

4.當然,在講授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不足,張偉老師對最後一自然沒有做很好的處理,使結局顯得意猶未盡;王老師在處理最後的語言拓展時顯得急促,銜接的不好。

研討課雖然結束了,但帶給我們的思考依然。作為一名老師,我們只有把終身學習作為目標,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壯大自己,我們會一直努力。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我有幸去聽了我們洛陽市的小學語文研討課,回來後也是感慨頗多,許多新的理念,新的思想開始在我的腦海中有了萌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潘xx老師執教的作文課《小魔術》,他的這種教學方法我也曾聽我們這裏的王亞麗老師談過,可真正的見識是在今天的這節課上。首先,潘老師以自己的名字切入,詼諧幽默,引導自己的學生敢於説真話,學生們的“老超”“超超”也引得聽課的老師哈哈大笑,頓時學生們的心情得到了放鬆。接着潘老師由自己的魔術能超越劉謙大大吊起了學生的胃口,在此,他戛然而止,讓學生三言兩語描寫自己此時的心情,孩子們自然樂於遵從,作文開頭成了一件易事。接着潘老師拿出道具,不失時機的讓孩子們口頭描寫這個道具,並有效指導説話的有序性。然後老師故弄玄虛的對道具掂、提、擰、疊、舉一條龍,一邊指導孩子跟自己一起做動作,一邊指導他們選動詞,整個動作做得神乎其神,連我這個聽課人都被吸引住了。在這裏為了指導孩子們要注意細節描寫,他還特意設置了一個“心有靈犀”的小動作,鼓着腮幫子要吹氣的模樣,讓學生猜測魔術的下一步,以此教給孩子們細緻觀察,抓住細節的方法,這樣一個學生對吹“仙氣”的女同學的細節描寫也就不足為奇了。最後,見證奇蹟的時刻:老師的魔術原來就是一場惡作劇!學生的的反應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説自己很生氣,有的説想衝上去揍人,不管怎樣是達到了讓學生説真話的目標。短暫的情感變化之後孩子們還是悟出了這次魔術真正要教給大家的東西——也就是寫作的方法。這樣的作文課言之有物,適時教給學生觀察寫作的方法,真的給那些作文課上咬筆頭的孩子們了最好的指導,這樣的作文孩子們絕對不會無話可説。這節課沒有華麗的課堂設計,平實之中,讓老師們也學到了作文指導的方法。

許xx老師執教的品讀不同體裁的同一故事——《武松打虎》也讓我大開眼界。這是閲讀量相當大的一節課,許老師選取了劇本、快板、評書、小説這幾種體裁中的《武松打虎》一事進行對比,通過反覆讓孩子們默讀、瀏覽、朗讀讓孩子們發現這幾種體裁語言的不同特點,來感受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在此,許老師還特意讓孩子們感受了快書中的好玩、誇張,將評書與小説的語言挑選相同情節進行對比,讓學生學會比較、分析,這種羣文閲讀的能力是難能可貴的,在這麼大的閲讀量面前,一切講解都顯得蒼白,正想許老師説的“這節課就是老師一句未講,孩子的收穫也是很大的。”實際上,我們的教材編排時本身也就是一個系列,抓住相通之處將其整合,也能變成一組很好的議題。

劉xx老師執教的《一個這樣的老師》很注重方法的指導。“批註”這個看似簡單的事情,劉老師也進行了必要的指導,其實,一直以來在我的課堂上“批註”基本上就是優等生幹得活,我相信,學習了劉老師的方法以後,“批註”真的可以不是件難事。另外,劉老師在後兩件事中抓住“正視”這個關鍵詞來教學,讓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句子也是一種好方法。不管孩子們到了幾年級,方法總是大於苦幹。

總之,參加本次教研活動之後,我對小學語文有了新的認識,也開闊了眼界。尤其在課堂改革上,作為一名老師,日後工作的路還有很長,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我會珍惜每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讓自己學有所獲。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13

前兩日,在多媒體展廳參加“開發區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會議”,收穫頗多,感慨頗多。尤其是陳彥真老師的課堂教學。現簡單的談談這次研討活動的體會。

一:主題單元教學必須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學案。在精讀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摸索出學習方法,然後在略讀課文中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交流。如陳彥真老師在《負荊請罪》中引導學生總結了學習劇本的方法:1、抓住矛盾的衝突。2、(品讀文章)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人物形象。3、(默讀文章)體悟人物的動作、語言等的描寫。

二、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把主題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主題叢書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主題叢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主題叢書與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主題叢書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14

真語文,不加任何的媒體形式,沒有音樂的烘托,沒有圖形的輔助,用真正的語言聲音來再現語言文字的內在之美。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們靜下心來解讀文本,解讀學生,熟悉各個教學階段的任務,把學生放在首位,通過“聽、説、讀、寫”的形式,運用文本的“字、詞、句、段、篇”,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我這次聽課的最大的感受。

賈志敏老師在課堂上用文章《腳印》作例子,教會孩子們説話,教會孩子們寫話。不用媒體、色彩、音樂、圖像等手段。導入從最基本的識字,初讀課文 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學生;再讀課文一句一句的領讀,熟悉文本內容;反覆置換句子讀,領悟文本的主題,掌握了關聯詞的使用。整個的課堂以讀為主,形式不同,循序漸進,由扶到放,真正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把“識字、認詞、讀句、讀文”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傳授給孩子,孩子無形中提高了各種能力。我感歎於賈老師的認真的教態;羨慕賈老師的設計精巧。

説到設計之精巧,這次的語文示範課活動還有許多,感受如下:

精巧之一:賈老師的“小貓小狗小鴨的腳印像什麼”的説話練習,既練習了比喻句,又練習了關聯詞的使用,還教會學生使用不懂得關聯詞説同一句話,課堂真的體現“讀與文”的結合。

精巧之一:張賽琴老師解讀文本白鵝的高傲的特點時讓孩子們做動作,邊讀邊感受,並且只要讀課文時有相關特點,張老師都會教孩子去感受,張老師教學注意細節;在感受吃相"三眼一板”時,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張老師讓孩子們來演,邊演邊讀,並知道學生分析其心理的想法,把他説出來,進行“説”的訓練,把整個故事演完,學生對白鵝的特點有了深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進行當堂的寫作訓練,反覆的強調過程,心理活動,學生寫起來水到渠成,無形中張賽琴老師把“聽、説、讀、寫” 立軍遊戲形式的解讀文本中。

精巧之一:張立軍老師的精妙之處更多,(1)作者、作品介紹精妙。(2)整體感知文本精妙:何人、何故、何為。(3)分析文本精妙:度媒體一閃,激勵學生譯文,評價用語更妙“比我高、和我想的一樣等”學生興趣極高。(4)感知人物特點精妙:“我讀此物楊家果,你讀??”以讀帶講。(5)佈置讀書作業更精妙:出示《世説新語》另外的一則短文,講一個小故事,當孩子們興趣正高時,想知道答案時,讓他們去《世説新語》中找答案,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張立軍老師把“聽、説、讀、寫” 安排的環環相扣,學生忙的不亦樂乎,樂在其中,感歎大家之作帶給我的教學的享受。

精巧之處太多,在這裏不一一列舉,總感覺“潤物細無聲”,深知任重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15

我很有幸參加了全國真語文系列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我聆聽了賈志敏等各位大師的講座,並且欣賞了大師們的課堂教學。通過本次活動我對語文又有了新的認識,同時內心也多了一份責任感,可以説本次活動讓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滌。

一、“真語文”讓我懂得了語文的真諦。

本次活動的主持人王旭明老師談吐幽默,他用普通詼諧的語言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語文”?“真語文”就是求真務實,真語文就是語文,假語文就是非語文,不是發明,不是創造,而是尋找,而是迴歸。“真語文”的理念就是要有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就是強調聽、説、讀、寫的整體推進;就是教給學生質疑、創造、有批判的精神。這樣的話語一次次衝撞着我的內心,讓我心潮澎湃,也讓我懂得了作為中國人為什麼學語文?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教孩子們什麼?

所以簡單的來説“真語文”就像著名的葉聖陶老先生説的“語文課就是教會學生説話,教孩子會説話。”秉承着這樣的理念我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愛上語文,並享受學習語文的過程。

二、“真語文”讓我體會到自身的責任重大。

“作文作文憋死小人”這樣的話語我從小就聽到,一直到現在,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狀態,這真讓我感到難受。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愛學語文,把學語文當成一種負擔?這值得我們語文教師反思。王旭明老師説過,中華民族的母語面臨危機,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必須學好母語。聽到這樣的話語我的內心很疼,這是為什麼?我們語文教師到底在幹什麼?為什麼我們的教育導致學生這樣的情況發生。

隨着活動的進行我的內心經歷着一次一次的洗禮,讓我深深體會到“真語文”是改變這一切的源泉。回味着大師的課堂我看到了希望,也為我們語文教師指明瞭前進的方向,讓我們共同努力來教“真語文”,讓孩子們在我們的教育之下都有好的文化底藴,好口才,好的閲讀視野,寫出好字、好文章。

三、“真語文”讓我深知做人的重要。

學習真語文首先要有做人的真品格,學習真人格,學習真品格,學做真語文人。我們人民教師應該具有這樣的魅力,這裏的魅力包括人格、人品、學識,內在的和外在的。我們要緊扣內容提升自己的魅力。看到張麗軍老師在課堂上的風采,我為之震撼。在他的舉手投足間彰顯着大師的風範:深厚的文化底藴,幽默風趣的語言 ,循循善誘的引導。就這樣孩子們在課堂上聆聽着,並讓自己的思維在張老師的引導下飛翔了起來。

作為當下的我們一定要給自己充電,一定要多向我們的前輩學習,一定學着做“真語文人”,讓自己的課堂迴歸本真。

總之這次的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我會在這些大師的引領下努力教“真語文”,讓我們的孩子學好語文,愛上語文,享受語文。我會為之而努力的!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16

2月22日,是一個好日子。我被學校邀請去宜春八小觀摩了語文素養大賽的總決賽。觀摩深深吸引了我……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個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而且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説,無疑也是收穫頗多。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整節課在教師優美生動的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2、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楊老師講的《三顧茅廬》這課,通過課件的設計,精彩的品讀,引發學生邊讀邊想象,教學效果很好。

3、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鄧老師在上《裝滿昆蟲的衣袋》這課時,學習中穿插着齊讀、分組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層次非常清晰。

4、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老師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5、親切的評價。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6、今後的努力

我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後,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閲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閲讀名著、閲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養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17

5月23、24日,我校語文老師有幸參加了“西倉巷小學觀摩課”活動,聆聽了精英教師們執教的低、中、高三個階段的五節語文課。課後的評課活動老師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我校教師收穫頗多。

一、對新課程的思考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於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有着重要意義,語文素質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不僅體現在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而且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也體現在學習方法,審美情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等方面,是個綜合的有機整體,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本身就是語文學科的終極目標。所以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健康持久發展的空間。在本次聽課活動中,執教教師根據不同類型的課例展示,加上課後精彩的點評,使老師們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詮釋,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如《揠苗助長》一課,老師的課堂導入新穎獨特,指導朗讀到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尤其是教學“焦”字時,不只是讓學生認識,而且還從字理方面加以引導,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1、教學的民主性。語文教學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課程的實施者,通過教師的推動和實施,課程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和理解。活動中執教教師們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研讀教材,廣泛蒐集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她們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他們都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已穩定的教學風格。如《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教學中教師針對低年級學生特點,重視字詞教學,教學語言乾淨利落,課堂上讓學生自己説説識字方法,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威尼斯的小艇》這節課,呂婷婷老師對教材瞭如指掌,課堂各環節過渡自然,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威尼斯的獨特風光,吸引學生主動探究課文內容,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教學的體驗性。語文教學的體驗性是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小白兔和小灰兔》注重學生的語言實踐,在體會小白兔勞動艱辛的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生把靜態的圖片化為動態的語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勞動情境的直觀感受,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嘗試》一課張琳老師在第七次嘗試成功後,讓學生體驗布魯斯此時的心情。張青老師的《 蟋蟀的住宅》的邊讀書邊在旁邊做批註,不僅注重了學生的體驗,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另外,針對高年級課堂氣氛沉悶這一普遍現象,像説明文這一類型的文章,建議教師可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課下多收集圖片、影視資料,課堂上展示給學生,這樣課堂學習氣氛會活躍些。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老師們感謝兩校領導給了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老師們將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成就自己課堂教學的精彩。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18

10月13日,我們來到了沂南雙語學校,親臨臨沂市小學語文優質課評選的現場,聽取了來自於市直和各縣區8位教師的課。各位老師用各自不同的姿態詮釋了自己心目中的高效課堂,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課堂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課堂綻放出絢麗之花。教師深挖教材,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再次給我們呈現了一個高效的課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個生命的自主性在參與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讓每一個生命在體驗中不斷地拓展不斷昇華。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快樂,三維目標有效達成。那裏更多的是心靈和心靈間的對話,智慧和智慧的碰撞。

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基地。人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是作為完整的人格而成長的,單純地着眼於認知活動與智力發展,人格是不能獲得健全成長的。“教師任何時候都不應忘記,他的工作對象是完整的兒童(學生)。”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學會生活,而且要學會做人,學會創造;教師在發展學生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一定發展,課堂成為師生共同表演的舞台。教學既是知識、技能的教與學的過程,又是情感的體驗過程。教師以富有情感的方式教,學生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學,這樣的教學才是教師與學生真正需要的,這樣的教學更具有生命力。教學效果也不單純看升學率或就業率,更要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的前景,是否具備長足的創業能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樣,才能真正激發生命的熱情,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體會更多、感受更多、發展更多。

課堂成為張揚學生個性的舞台。教師尊重生命的獨特性,“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的智力因素不僅僅只有一種,學生的個人情況也千差萬別,可以説是各有各的風姿,各有各的精彩。教師要充分注意、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天賦、能力和興趣,為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體驗,讓上課讓學習成為令學生快樂和嚮往的事。例如有的學生性格活潑、口齒伶俐,就讓他們痛快地説盡情地講;有的學生性格沉穩,做事細緻,可讓他們在動手操作方面大展身手;有的同學善於溝通,人際關係良好,讓他們在合作性的學習方式中充分體驗快樂……這也正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學生)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19

本學期學校組織了好多聽課活動,廣大教師受益頗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節課是我們辦公室王慧敏老師的《香港,璀燦的明珠》,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課堂上老師先進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讚歎之餘,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

一、對新課程的思考

王老師為我們上了精彩的課,使我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詮釋,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反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健康持久發展的空間。

二、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課程的實施者,通過教師的推動和實施,課程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師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現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思考和改進,提出看法,提煉方法,不斷地拓展和完善我們的教學資源。

三、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老師的示範課例,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20

4月20日有幸參加了在勝利小學舉行的省小學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這次教學,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參賽的老師展示了精彩的課堂,每位老師都台風穩健、表現從容,與學生的互動成為一堂課的主旋律。走在教育前沿的觀念通過具體的課例展示在了老師們面前。各區縣的課也各具特色,通過交流使各種新的課型變得更加完善。一堂堂課下來,帶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這次觀摩活動,讓我領略了各區縣教師的風采,也讓我收穫了許多。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教學語言獨具魅力

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教師扣人心絃的語言,不但能烘托課堂的氣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陳彥凌老師在教學《老藤椅》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用深情的語言歌頌母親對老藤椅的珍愛,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通過深挖藤椅的老,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喚醒了學生沉睡的記憶。陳老師充滿激情、極富感染力的引讀語言順利地將學生帶入文中的意境,學生的情感自然流淌,讀得繪聲繪色,令人感動。我不禁感慨: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

二、課堂氣氛讓人耳目一新

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教,而輕視學生的學,這樣的課堂死氣沉沉。而這幾位教師的課,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三、讓學生充分的讀悟

聽了這幾節課,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教師講的再多,也是教師的;學生學的再少,也是學生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都要經過學生的內化才能形成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思想和個性。教師在這些方面作了許多努力和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陳彥凌老師在執教《老藤椅》時,充分運用課件激發學生朗讀熱情,啟發學生展開想象。老師用充滿豪情的語言,引領學生去感受後生的活力與能量,並當堂讓學生將描寫後生的一段話銘刻在心中。課上的朗讀指導實實在在,範讀、創設情景讀、評讀,樸實的舉措讓人深切感受到朗讀在閲讀教學中的重新定位並有效運用。

四、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很高

教師教學基本功紮實,她們的板書、語言、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銜接都很順暢。她們深入研讀教材,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次的學習,讓我深深感悟到新課標下語文課堂的樸實、紮實、求實;感受到這幾位老師對語文的熱情、激情;感受到了他們對教學目標的準確制定,對教學方法的慎重選擇,對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對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對學生髮展的全面關注。為我今後的閲讀教學指明瞭方向。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21

《詹天佑》這是篇老課文了,全文通過“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鐵路”三個典型事件突出了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徐老師也正是抓住了這兩點進行教學的。印象較深的地方有:

一、板塊清晰,環節簡化

教學由複習中心句與三個典型事例導入,接着便引導學生分別學習這三件事例,再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練習説話,再次讚美詹天佑的“傑出”與“愛國”,激發學生的情感,最後,仿照本文佈局謀篇的方法,課後寫一寫“同學李進是一個勤學好問的人”實現由讀到寫的遷移。這樣板塊清晰,層層推進,環節簡化,目標簡明,課堂也就更為有效。

二、注重自學,當堂消化

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儘量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如,學習“勘測線路”一段時,教師讓學生自由讀這段,邊讀邊做不同的記號,找出詹天佑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然後再進行交流,抓住關鍵詞來談自己的體會。學習“開鑿隧道”一段時,教師讓學生默讀5、6節,想想他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還當堂讓學生拿出《補充習題》,試着畫一畫八達嶺與居庸關的開鑿示意圖。畫一畫,可以促使學生再次閲讀課文內容,促使學生展開思維。當發現學生由於馬虎畫得不準確,兩端開鑿的箭頭沒有對齊時,徐老師引導得非常好。他指出,按這樣的箭頭開鑿是不會成功的,又引導學生回憶課文內容:我們不禁想起詹天佑説的話: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説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還幽默而善意地指出:看來,這位同學是個馬虎的工作人員喲。隨即以多媒體畫面出示了正確的箭頭。這樣,我想,學生一定會對如何開鑿隧道這個知識點理解得非常透徹,同時進一步體驗到詹天佑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和傑出的工作才華,受到很好的人文薰陶。

三、由讀到寫,夯實基礎

作為小學高年級的閲讀教學,課標指出,要“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徐老師很注意這一點,利用教材這一“例子”,引導學生領悟一些寫作方法,如:抓住典型事例來突出人物,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來豐滿人物形象,圍繞中心句來謀篇佈局。課尾,還佈置了仿寫:同學李進是一個勤學好問的人。通過學習、模仿、借鑑,學生一定能從中獲得寫作方面的提高。

我的建議有:

進一步深入研讀課文,聯繫課文有關內容,引導學生讀懂,讀透,啟發學生的思維。如:學生嘗試畫完開鑿的隧道圖,交流時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説説為什麼這樣畫,這樣開鑿有什麼好處,比較一下八達嶺與居庸關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開鑿方法有什麼聯繫,那麼,學生一定能對詹天佑的才華有更為深入的瞭解,也就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詹天佑的崇敬之情。還有,學生畫人字形線路時,直接從南口畫到了西北,顯然是畫錯了,老師説:“從南口直接到西北方向是不行的。”為什麼不行呢?也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再讀讀文章,找到依據。其實是因為這兒是一個上山的陡坡,所以直接往西北走是不行的。聯繫文中所説到的地形,老師的説法才更有説服力。讓學生畫,其實就是幫助學生展開思維,讀懂文章。學生畫錯體現的其實是他沒有真正地讀懂。而老師這時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好好讀文章,看自己哪裏沒有讀懂。讀懂了,才能理解這種人字形線路的優越之處,也才能更好地理解詹天佑的才華和創新精神。

還可以適度地拓展一些有關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中的一些感人的故事等課外資料,以豐滿人物形象,激發學生的崇敬之情。

課尾的結合課文內容對詹天佑的讚美,個人認為,那個沒有很好地展開的即興口語設計更有訓練價值。即四面八方的人都來瞻仰詹天佑的銅像,他們都讚歎不已。他們會怎麼説,選擇一種人抓住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來描繪一番。因為這個設計選擇面更廣,學生思維空間更大,與課文的結合也更緊密些。

另外,如果教師能夠關注一些教學細節,那麼學生的語文基本功一定會打得更為紮實。字音方面如:狂風怒號的“號”,居庸關的“庸”,表達方面如屏幕出示的一個想象引讀:不管條件這樣惡劣……“這樣”應改為“怎樣”或“多麼”才妥當。還有“攀山越嶺”屏幕上打成了“派上月齡”。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篇22

兩節課分別用什麼樣的方法到達他的目標。我覺得,今天兩節課都是故事類的課,這樣的課的側重點是什麼?教材裏有各種問題的課文,到了中年級的時候,我們的學生要初步掌握文體的方法。我要提醒老師們注意的是,這樣的課的側重點是什麼?我的想法是首先要教給學生講故事的能力,第二要在情感上體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第三必須讓學生有所瞭解這個故事。

第一節課怎麼教?講故事的層次很清楚,先讓學生讀語言文字,看動畫也是教孩子的一個過程。第三講故事。但是,三個層次都不到位。讀文應該讓學生去學習語言文字,你如果通過你的課學會講個故事呢?第二個環節看動畫,指導得不夠。第三層講故事,應該是內化語言文字的過程。我覺得連接的不夠。

第二節課,注意了方法的指導。只是在引導學生講故事的過程中,試圖以為抓關鍵字就以為學生就會講了,我以為做得還不夠。

我換一個角度,我們的孩子在課堂裏在學了什麼?是的,學生學了一個講故事。第一,他在學故事,第二,他在學習讀故事,第三,他在學習講故事。這事一個神話故事,學生跟着老師學習了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理解什麼?神話故事。你希望是什麼樣的狀態。她是一個神人,他的神氣。更重要的是人,不要忘了人。敲敲門,有人在嗎?學習怎麼做人,我們來回饋他們是怎麼學的。你是怎麼教的,他就是怎麼學的。順應文本的意義去教學,如何讓他去朗讀和想象,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訓練了學生的能力。老師用的教學方式都是契合的,我們不能走進不同的課堂都一樣。再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他們看過,讀過,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哪裏?我們在預設的時候更多的去預設學生,我們的預設是不是不要那麼多。你們的預設都很精緻,我們能不能輕鬆愉快神奇一點,不要給學生插那麼多刀,精緻的籠子同樣是扼殺學生的想象力的。學生在課堂裏是怎麼學的?學生主要在回答,在説,讀,在講。孩子在這樣的活動中,他學的怎麼樣?有哪些地方不夠?學生理解文字有沒有困難?他讀得怎麼樣?老師對學生的讀不是太滿意,用什麼方式去指導?我以為在指導讀裏,可不可以範讀,怎樣有效地指導。實際上,我想説,我們來看看我們的評價語言,我們的判斷是否準確有梯度?要生隨心動,不要虛張聲勢,那樣語文還美嗎?第二巧妙激勵有興趣,今天兩位老師非常好,要把激勵放在有效引導促提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