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關於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關於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1

黑黑的夜,燈火闌珊之時,田野裏牆角里蟋蟀卻唱的正歡。或者是圓圓的月亮掛在樹梢,做一個俏皮而充滿詩意的燈籠,星星閃着亮眼,天地間如籠輕紗,風兒輕輕搖着柳梢兒的夢,搖啊搖的,一切彷彿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靜靜的夜,真好。

靜靜的夜,我喜歡。不用清茶,我不會品茗,只是靜靜地捧着那麼一本好書,整個身心全部融入了文章的意境之中了。讀至妙處,如清溪奔流於心底,打着旋兒,撒着歡兒,把自己的靈魂在不自覺中送向了遙不可及的遠方。嚴格的講,我當算是個性急的人,特別表現於看書之時,眼珠兒不想眨一眨,恨不能一目十行,一本厚厚的好書硬生生讓我生吞活剝到極致,書不讀完則無法入睡,輾轉反側的結果必是開燈繼續,實實的沾了點神經的邊。喜歡看書應該不算是一件壞事,但當我真的讀起書來,就兩耳不聞窗外事了,愣是一個啥也聽不見了。看書就看書吧,我卻有一個可謂雷打不動的壞習慣,睡前必須看書,時間不可太短,而且還要躺在牀上看,否則還是別想睡覺,兩個字“難受”!以至於兒子小時候每晚都躺在我的臂彎裏滿書裏找認識的字,晚上躺下必看書竟也成了兒子的習慣。

喜歡看書自然喜歡逛書店。走到書店門口一付魂兒自個就先進去了,雙腿也就不由自主機械地跟着。滿眼的書,真是美不勝收。又怎奈錢包空癟,也只能飽個眼福,倘若狠下心來買上幾本沉甸甸的捧在手裏,心裏愜意的倒像自己抱了一塊玉石之類的寶物回去,簡直傻的可以。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而我的一堆書卻讀成了舊書,人説過日子過日子,書卻成了我過日子的命根子。真可謂可一日無飯而不可一日無書。枕頭邊堆着那麼幾本好書,做夢都做的踏實。讀一本好書猶如品茶,一點點把它滲入到每一個細胞組織,一遍有一遍的味道,一遍有一遍的意境,存進大腦裏就像存進了電腦硬盤,可隨身攜帶又不會因潮濕而發黴。我的每一本書都讀來讀去的總也不厭其煩,每一遍都會讀出一種新意,令自己欣喜不已。我愛讀散文,讀魯迅觸摸到筆鋒的犀利辛辣,朱自清和冰心的抒情又往往動人肺腑;讀過沈從文、讀過施蜇存,讀過……風格獨特,各有千秋。每每讀來,我往往自問:你會寫什麼?雖然讀讀寫寫終究沒有寫出一篇象樣的文字來,但從讀讀寫寫中我不也淘得了許多樂趣和做人得道理來嗎。

我愛讀書,可我絕不會去讀言情類的書。我總是駁他們而無法認同,愛便愛死,不愛則棄之如爛履,一羣不食人間煙火的少男少女,悲則悲死,喜則狂喜,整個從南極到北極,恕我不能接受。再則我從不讀武俠小説,人人皆可以飛檐走壁,掌可以閃電雷鳴,不讀也罷。

愛讀書就讀吧。不知道我不讀書會是什麼樣子,雖不至於悶死,但也會寂寞到無法形容的地步。我為書憂,亦為書狂,書今生與我做伴,可為幾多歡喜幾多愁。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2

今年我們這裏又開展了“暑假讀一本好書”的活動,像往年暑假一樣,我已經在讀一本好書的過程中開始了我的暑假,而今年這一次“暑假讀一本好書”的活動,卻讓我有了別樣的心得體會。

相比去年暑假的“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不一樣的首先是我又長大了一歲,從一個小學生,已經成為了一箇中學生,而相應的,我的閲讀感受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時,我對於閲讀是沒有什麼自己的想法,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感受的,是我的爸爸媽媽讓我參加“暑假讀一本好書”這樣的活動,目的也是為了讓我喜歡上閲讀,進而從閲讀中成長起來。

現在的我,則因為以前參加“暑假讀一本好書”這樣活動的作用,以及成長帶來的變化,已經是自己積極主動地報名參加這樣的活動,想讓自己能夠在這樣閲讀活動的參與中提升自己的閲讀能力,也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今年暑假的閲讀活動還在進行中,我在讀的書籍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籍,我在對這本書籍的閲讀中,又有了許多關於成長的想法,以及許多關於閲讀與寫作的想法,我不知道在讀完這本書籍之後,我會寫出一篇什麼樣的後感,但此時此刻正在讀這本書籍的我,已經感受到了自己收穫頗豐,想必最後的後感是可以作為我對讀這本書的感受之總結吧!

過去的我,不曾覺得“暑假讀一本好書”這樣的活動是一個有趣的活動,那是因為我還沒能從閲讀中感受到專屬於閲讀的樂趣,現在因為一本又一本的閲讀,我開始愛上了閲讀,並在這樣的閲讀活動中感受到閲讀的意義。這一次的活動,我的許多同學也參加了,這讓我在與同學聊天的過程中,又多了一個話題,而且這個關於讀書的話題,讓我們都逐漸感受到自己因為閲讀有了不一樣的變化,大家也在一種“你追我趕”的閲讀氛圍裏,漸漸有了自己的閲讀體會。

像我們老師告訴我們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通過這樣的閲讀活動喜歡上了閲讀,然後在不斷地閲讀以及重複地閲讀中,一定能夠找到自己關於閲讀的方法以及訣竅吧!讀書是一個好習慣,參加這樣的閲讀活動,有利於我們青少年的成長。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3

這本書中,作者美國教導心思學家卡羅琳博士,蒐集了職前教員們的回想的近200個正在先生期間所司理的最損傷孩子心靈的事情。這些事情內收留豐厚,舉例活潑抽象,實在反應了教員正在教導辦理先生中易呈現的各種過錯。讀着這些事例,一件件一樁樁素昧平生,就發作正在你我的身邊。比較着這些“處體式格局”的案例,我如同設身處地,回想、檢查、思考,給了我很年夜的教導、協助以及啟發!

是的,教員具有權利。咱們有權決議先生樂成仍是失利,付與先生權益仍是褫奪先生的權柄,褒揚仍是批判先生,增進先生提高仍是按捺先生開展。這些權益都包含正在教員的言行當中,假如咱們能從這本書中失掉啟示,得當地迷信地均衡本人的權益,會對於教授教養髮生傑出的後果與感化的。

我感到這本書與以往我看的教導類冊本差別的是,採納敍事的體式格局,描繪教導理論中的案例,因而可讀性強,極易惹起教員的共識。本書從一樣平常餬口教授教養中教員易犯的過錯動手,對於各個案例停止一一分析,並提出處理的思緒及辦法。提出的倡議適用性強,教員很簡單付諸理論;並且功課正在找出成績的關鍵時,扼要引見了相干的教導實際,如許還可使讀者的教授教養實際程度更上一個條理!

這本書更吸收我的是,正在每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方式,對於發作的事情賜與剖析,協助讀者找出成績的基本。這些剖析依據人的心思開展的實際,提出很多古代教導理念,誇大了對於先生的恭敬、瞭解,存眷、觀賞、撐持、協助,凸起了作為教員應有的對於先生樸拙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責備他人的時分,剩下的四個手指實在正在責備本人”,“良好的教員,擅長髮掘沒有善於施展闡發的先生其餘方面的長處”,“合情合理的教師會留意黑板禮儀——恭敬先生、瞭解先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觸感染”等等。

做教導教授教養任務的我看完這本書,我感到教員的言行間接影響着先生的樂成與失利,褒揚先生仍是批判先生,增進先生提高仍是按捺先生開展,是咱們教員該當考慮的成績。想一想本人大概正在沒有經意間我的語言損傷了孩子,我殊不知道。這本書中引見的常識能讓我規復寧靜,堅持心思均衡。

教導是奇蹟,而教員是職業。咱們處置的是教員這一職業,擔當的倒是教導的義務。師與生之間,維繫正在一同的是愛,因此愛也就成了教導永久的主題。“教導的最高地步是沒有留陳跡的愛,我但願本人可以到達這個地步。”何等儉樸的一句話。恰是如許儉樸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於教導的瞭解,標明瞭他對於教導任務的立場——存心往做。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4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它也是人類的良師益友。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看了許多書:故事書、小説書、科幻書、名著……給予我啟示最多的,還屬我在8歲時得到的《奉獻真好》。

那是在我8歲生日的前夕,媽媽送了我一本薄薄的書。是什麼?就是注有拼音的《奉獻真好》。當時,我喜歡它是因為它的封面上有可愛的卡通圖案,裏面還有許多插圖。於是,我便囫圇吞棗地看了一遍。

漸漸地,在我9歲時,又帶着拼音看完了這本書,雖然我只能看懂大意,但我卻被這種奉獻的精神所感動。

11歲時,我不僅能讀懂全文,還能理解全文,為什麼人要有奉獻精神。這時,我已把這本書看了3遍。

今天,我依然還在讀這本書。手捧着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心靈又一次受到了震憾。當讀到《鬆遼作證》時,我的眼睛漸漸濕潤了。王進喜真的是刀槍不入的“鐵人”嗎?難道他不知道鑽探石油有多危險嗎?為什麼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他要自己跳入泥漿裏,用身體去攪拌?答案只有一個:祖國的需要高於一切。王進喜為了讓祖國擺脱“貧油國”,為了能夠開發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石油,他無怨無悔地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

好書伴我成長。《奉獻真好》這本書整整陪了我四年,它教會我無窮無盡的做人原則,時刻提醒我,要勇於奉獻。就像前蘇聯的高爾基所説的那樣:生活中最大的享受,最高的樂趣就在於,覺得自己是為人們所需要的,使人們感到親切的。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5

星期六,我讀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裏面有很多的有關成語的故事,有:《八仙過海》《半途而廢》《才高八斗》《對牛彈琴》還有《守株待兔》等等,有好多。我選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半途而廢》我説一説這個故事吧!

東漢時,有一位叫樂羊子的人,他外出求學一年就回家了。它告訴妻子説:“出門時間長了想家。”

妻子聽罷,拿起剪刀走到織布機前説:“這布是一寸寸地積累,才有一丈乃至一匹。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妻子又説:“讀書不可半途而廢。”

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很受啟發,於是他又去繼續學習,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

樂羊子聽從妻子的話做事有始有終,最後終於取得了成就。小朋友們做事一定堅持到最後,不可以中途停止哦!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好!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6

《回到教育的原點》一書中,竇桂梅老師在打造團隊、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式上,提出了主題教學模式,即組成教師“專題學習”共同體。學校要想真正地發展,必須建立學科團隊,依託於學科教研與課程開發,教師方能形成自覺發展的專業發展共同體。其中策略之一就是“共讀一本書”。

對所有學校來説,教師都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專業素養已成為制約教師職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就是發展的機遇。竇桂梅老師就是從這一問題出發,把問題專題化、項目化、課程化,組成一個共同學習的團隊,摒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教研方式,通過學習共同體的專題閲讀研究,讓老師與兒童共同分享閲讀經驗,都能獲得良好的根部滋養。

以2007年為例,竇桂梅老師組織教師共讀《西遊記》的主題系列活動。為什麼讀這本書?竇老師的解釋:為了以讀促教。小學語文教材中只是選取了書中的幾個章回,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猴王出世》等。於是她們力圖通過閲讀整本《西遊記》尋找到源頭活水,從原著中準確的提取出“教學價值”。圍繞原著,又組織教師讀了《四百年<西遊記>學術史》、《<西遊記>與民俗文化》等相關書籍以及上百篇評論。為了讓研究更加深入,還讀了《文學理論》和《文學概論》等相關文藝理論書籍。讀名著,讓老師和學生一道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中,最後收穫的不僅僅是一兩節好課,更有看不見的薰陶與浸染。“沒有被厚重的經典名著洗禮過的人無法擁有細膩的心靈”。正是這樣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機制,有力促進了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能夠認識到開展讀書活動、建設書香校園,無疑是我們農村小學從實際出發打造學校特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學生人生奠基的明智選擇。但對照竇桂梅老師的做法,我們的讀書活動目前只是停留在一個初級階段,就是為讀書而讀書、就是浮在表象上的讀書。讀書沒有和教書很好的結合,讀書沒有和培養學生做人很好的結合,讀書沒有和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很好的結合。竇桂梅老師“共讀一本書”的做法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開展領導共讀一本書活動、教師共讀一本書活動、學生共讀一本書活動。以讀促教(促進教師教書、專業素養提高),以讀促學(促進學生學習、養成教育),以讀促建(促進書香校園建設)。無獨有偶,期初領導計劃交流彙報會上,維武主任在彙報工作中也提到了開展領導共讀一本書活動,並且力薦了王宏甲創作的《新教育風暴》一書,令人欣慰,説明我們的領導、老師也都在思考讀書問題、都在想工作。於是,共識在領導會上達成:本學期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讀書的數量底線,提倡多讀):領導帶頭,共讀《新教育風暴》一書,教師先以教研組為單位共讀一本書(學校推薦、組內選擇),學生共讀一本書(分年組進行)。學期中、學期末要分別開展座談會、寫讀書心得、讀書知識競賽等進行檢查驗收,以期達到最佳效果,由此推動讀書活動持續健康開展,從“積跬步”出發,向“至千里”前進!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7

這是一本值得每個人深讀的一本好書,書裏講了很多很好用的方法和措施,能夠幫忙我們日常工作中的繁雜瑣事,但是知道的多,確實去做的也許就不多,這就是我們停滯不前或者説辦事潛質一向很低效率的原因所在。下方我談談這次學習的一些收穫。

做事情高效的一個祕訣就是要善於集中精力。高效的人,往往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這就應説是我的首要問題,正因在的工作習慣中常常會同時想着很多件事情,並且都想做好,但是到之後常常是每件事都沒有做好。就應都做,但是都沒有體現出我的最好水平。我也因此苦惱了很久。

要事第一,需要能夠分出事情的重要程度,不能興之所至,便不顧一切:這就應説是我的另外一個問題或者致命的缺陷,對於很多事情在做之前我常常沒有先分清主次,但是常常我的時刻是有限的,但是我應對的事情又是無限的,我是不可能做完我遇到的所有事,故常會顧此失彼,重要沒有做,淨做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然結果可想而知。

要事第一,還需要弄清楚哪些事情能夠緩一緩。當我們知道了主次,換機一般就不會再出差錯了。

要事第一,還需要學會拒絕。不懂拒絕的人活得最累,最少我是這麼覺得的,歷來總覺得自己的潛質很差,能幫忙的儘量幫忙別人,樂於幫忙別人沒有錯,只是就應在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完之後。不然就會本末倒置,最後常常時同事怨你不分主次,上級怪你不知輕重。而自己只能有苦無處訴,埋怨為什麼自己的行為總得不到別人的明白。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8

最近我花了400元錢買了好幾本新聞報道叢書,我喜歡的書就是會這樣買很多。可一羣朋友相約打麻將,總是沒時間,不過有本書《揭開真相》——南方週末知名記者報道手冊,時時帶在身邊,讓我從中受益匪淺!

伍小峯作為南方週末寫新聞調查的高手,他對調查新聞採寫有很多心得,他建議大家要在採訪中主動與同行接觸,建立信息網絡,這將是一個資深記者的財富之一。另一方面,建議記者注意積累,最終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從而能夠關注並採訪到更新鮮、更深入、更獨到的新聞。我們不應該是“來料加工”的,專業化和深度化報道始終是記者追求的目標。在報道中如何讓讀者產生閲讀快感的前提是,讓他們看得不費力。有兩種方法我記了下來,一是在落筆前把事情想清楚,自己想不清楚的不要要寫,因為這樣更沒法叫讀者清楚;二是事實很複雜的話,就儘量以時間為順序,把一些背景夾雜在調查過程中。其風格是冷峻、坦誠的,打動讀者的是事實本身的力量。稿子要儘量做到客觀冷靜,事實與思想的關係,事實必須被置於更高的地位。

這是一本好書,我只讀了一部分,後續下回再説吧!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9

幾天前,女兒給了我一本書,“老爸,你把這本書也讀一下吧,記住要寫感想哦。”我乖乖地領命,書的名字是《小公主》。好久沒有讀少兒讀物了,閒暇之餘讀一下或許也有所收穫吧,更何況這還是女兒下達的命令呢?我這麼想着並催促自己抽空讀完了這本書。

故事的大概內容講的是一個叫薩拉的小女孩經歷了家境富有到父親突然去世的變故,從小公主淪落為小女傭、小教師,甚至流浪街頭,然而小薩拉心中的信念沒有因為越來越糟糕的破敗生活而放棄,她的行為舉止始終像個小公主。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我也被小薩拉所感動着,感動的同時,心靈也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假如主人翁換成了我的女兒,她能有這麼強的信念和毅力支撐下去而最終有一個好的結局嗎?

隨着國家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國家越來越富裕、強大,人民生活水平也水漲船高,日子越來越好,孩子成長的物質條件越來越殷實,對於孩子的日常生活需求基本是有求必應。其實這本來是無可非議的,而且這也是我們幾代人所苦苦追求的,然而新的問題卻出現了。最近我看到一篇報道,國外很多學校開始拒絕招收中國學生,原因很可笑也很意外,那就是因為中國學生自理能力太差。其實,仔細地想想,這也不能怪人家老外挑剔,看看咱們現在的孩子,有幾個孩子的自理能力是讓人滿意呢?在這裏,我不想怪孩子,邊讀書邊思考的是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為此都是怎麼做的呢?現在的家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家長把孩子當做掌上明珠,為了孩子,大人寧可犧牲自己的愛好和業餘時間;為了孩子,大人挖空了心思儘量讓他(她)吃好、穿好、住好、行好、學好;為了孩子,大人幾乎全天候的服務,幾乎不給孩子任何參加家務勞動的機會,總是下意識的認為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還不能做。大人們的所謂的好心、苦心換來的是什麼呢?自然是自理能力普遍下降。

這不能不説是現行教育的一種缺失和遺憾。然而,孩子們真的像大人們眼中那麼差嗎?有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玩耍,我突然心血來潮想考考女兒的英語水平。我一直以為以我大學畢業的英語水平考一個只學了不到兩年英語的四年級小學生應該是小菜一碟,可是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我們最終被女兒考住了,女兒用大量的、豐富的、發音標準的詞彙把我們折服了,流利的英文歌曲讓我聽得賞心悦耳,沒想到孩子的表現大大超出我們的期望值。每次孩子自己坐公交車、過馬路我們都很擔心,有一次我偷偷跟在後面觀察了一下,女兒的表現很從容,警覺意識和安全意識都很到位,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擔心過。在家裏,你要是鼓勵孩子去做家務勞動,你就會發現其實她做得很用心、很認真,每次都能圓滿地完成任務。幾次觀察下來,我認為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甚至是無限的,很可能會超出我們的想當然N倍,而我們家長們卻天天在重複犯一個同樣錯誤,那就是天天抹殺他(她)的潛能,不給他(她)發揮和挖掘潛能和鍛鍊自理能力的機會,這是當代家長們所犯的最大的低級錯誤,也是現行教育缺陷之根本所在。

讀完這本書,我曾經很想設想一下假如主人翁是我女兒的話她的表現會是怎樣,但是現在我的想法改變了,我覺得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大的、更充分的信任,給他們更廣闊的自由空間,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和舞台去鍛鍊自己,把加在他們身上的支撐逐漸拿開,把他們從温室裏放到大自然中,把束縛他們的無形枷鎖全部都打開,還他們真正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自由的飛翔。這樣,我還去擔心什麼呢?

子不教,父之過。當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因為自理能力差而被世界名校拒之門外的時候,滿臉通紅、滿面羞愧的是孩子還是我們做家長呢?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10

工作是每個人的生存之本,發展之台,好好工作,才會有好的發展。但是在很多工作上,很多人都沒有努力、沒有認真、更沒有主動。通過組織學習《卓越員工的12項修練》,開卷有益,我似乎明白了很多先前不很明晰的道理,我很願意與全行員工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就如書中所反覆闡述的,一個卓越的員工,須經歷這12項的修煉,整書洋洋灑灑,引經據典,上至五千年,橫跨幾大洲。根據我本人的理解能力和興趣,我側重的關注了第一項,敬業是最卓越的工作態度。

書中所言,“什麼是敬業,通俗來講,敬業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情,具體地表現為忠於職守、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全心全意、善始善終等職業業道德,其中糅合了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這種道德感在當今社會馬得以發揚光大,使敬業精神成為一種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業的重要條件”。

我對此感觸良深,在敬業這種崇高的道德操守的感召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正是這種品德的表象體現。在中國的傳統美德中,不乏類似的先例,也不乏今天的彰顯。

諸葛亮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視為智慧的化身。東漢末,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為其軍師。諸葛亮一生不辭辛苦,兢兢業業。為國民嘔心瀝血,實現了他所説的:“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王猛身為宰相臨終不忘國事”,等等,不一而足。

有時候,朋友們在一起,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我説,領那麼少得可憐的工資,那麼敬業幹什麼?有時我會一笑了之,不破壞當時的氣氛,但之後,我可能會發一份郵件給他,可能是蘇武放羊貝加爾湖19年卻仍忠於職守的故事,也可能是泰坦尼克號下沉時指揮婦女兒童逃生、卻和輪船樂隊在樂曲中沉入海底的船長,還有可能是在9。11事件中,紐約消防局數百名官兵明知大樓即將垮塌,但依舊冒死前往,最後無一生還的故事,那種職業操守讓人永遠敬仰。他也許明白,我所想表達的是“敬業”。敬業、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對於人生,對於自身,對於家庭,對於社會,都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人最基本的東西。我不想太急於改變一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與人性標準,我只是想,讓歷史的真實,讓人性的光芒,照射每一個人,影響每一個人,並改變每一個人的基本觀點。

前不久的汶川8.0級大地震中,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許多人性中被掩蓋被深藏的污垢和光華都在地震中展現出來了。“範跑跑”成了網友們的熱點,這個北大歷史系畢業的人民教師,當時正在四川都江堰市光亞學校上語文課,課桌晃動了一下,但範根據對地震的一些經驗,認為是輕微的地震,因此叫學生不要慌。但話沒説完,都學樓猛烈地震動起來。他瞬間反應過來—大地震!然後猛然向樓梯衝過去。在後來對一們對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學生時,他充分利用在北大學到的文字表達能力為自己展開辯駁,但令人遺憾的是,沒有多少人會為他的先他人之跑而跑理解了,相反,他的辯駁,這就好比一個逃兵對自己在戰場臨陣脱逃不以為恥還以為是高智慧一樣,它公然挑戰了社會公德和職業操守。人類社會延續至今,大是大非自有公論,那是人類千百年沉澱下來的評價標準,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花言巧語就轉了方向。

同樣在這次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德陽市東汽中學的教導主任譚千秋老師,臨時用自己的雙臂護住4個學生,4個學生獲救了,他自己則化為一座永恆的豐碑;

同在震區,一位懷孕的女老師抓緊黑板跪在講台上,也沒有先於學生逃走,而是按照學校的要求行事,指導學生疏散。還有更多的老師“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護着學生”、“用身體為孩子擋橫樑”、“四進四出幼兒園裏的孩子”同樣,出現了為災區孤兒餵奶的女警、出現了舍小家顧大家的北川縣民政局長等等一系列光輝照人的敬業典範,大災顯大愛,關鍵時候顯現了真正的敬業風範。

在我心中,敬業本來就是社會中的重要品質。從小處説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從大處説就是一個民族的素質。一個社會,從政治領袖到街頭小販,雖然職業的核心內容相差極大,但在敬業方面,應該是相同的。

一個領導,他敬重他的`崗位和職責,敬重他手中掌握的權力,充分利用這份職責和權力,深入鑽研探討,為求精益求精,為一個企業和一個單位的發展做出貢獻,他慎重地使用手中的權力,而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中飽私囊、任人唯利、不惜損壞國家和集體利益,他就是敬業的。

一個普通的員工,他敬重他的崗位和職責,敬重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情,敬業的前提是熱愛自己的工作,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該竭盡全力,積極進取,儘自己最大努力,不斷追求進步。我們要從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尋找工作樂趣,從繁瑣的數字工作中享受快樂,這種工作方法才會有效率,工作能力才會提高,讓自己以飽滿的激情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斷追求進步,追求完美。把工作作為生命的重要組成,用心去感悟、去呵護,與之同喜同悲、形影不離,並通過完成一件件工作任務,去享受成就的樂趣。

這種思索,啟示來自於書本——《卓越員工的12項修煉》,卻引發了我許多工作生活中的共鳴,並將指導我努力去實現。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11

這是一本值得每個人深讀的一本好書,書裏講了很多很好用的方法和措施,可以幫助我們日常工作中的繁雜瑣事,但是知道的多,確實去做的也許就不多,這就是我們停滯不前或者説辦事能力一直很低效率的原因所在。下面我談談這次學習的一些收穫。

做事情高效的一個祕訣就是要善於集中精力。高效的人,往往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這應該説是我的首要問題,因為在的工作習慣中常常會同時想着很多件事情,並且都想做好,但是到後來常常是每件事都沒有做好。應該都做,但是都沒有體現出我的最好水平。我也因此苦惱了很久。

要事第一,需要能夠分出事情的重要程度,不能興之所至,便不顧一切:這應該説是我的另外一個問題或者致命的缺陷,對於很多事情在做之前我常常沒有先分清主次,但是常常我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我面對的事情又是無限的,我是不可能做完我遇到的所有事,故常會顧此失彼,重要沒有做,淨做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然結果可想而知。

要事第一,還需要弄清楚哪些事情可以緩一緩。當我們知道了主次,換機一般就不會再出差錯了。

要事第一,還需要學會拒絕。不懂拒絕的人活得最累,最少我是這麼覺得的,歷來總覺得自己的能力很差,能幫助的儘量幫助別人,樂於幫助別人沒有錯,只是應該在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完之後。不然就會本末倒置,最後常常時同事怨你不分主次,上級怪你不知輕重。而自己只能有苦無處訴,埋怨為什麼自己的行為總得不到別人的理解。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12

我家有一本《動物世界大百科》,是我最喜歡的書。這本書介紹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動物,它們與人類一同分享着這個美麗的家園,並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演繹着美麗而神奇的生命旋律。

下面我來介紹幾種動物。大家都熟悉天鵝吧!其實天鵝小時候並不美,它是由“醜小鴨”變成的。天鵝的飛翔能力超出了人們的預料,《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把它們列為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

大家都知道海中的龐然大物——鯨吧,鯨的外表像魚,生活在海洋裏,可是它們並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鯨有很多種而藍鯨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哺乳動物。一 只藍鯨一年要吃掉450噸鱗蝦呢!

大家也認識大熊貓吧!它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一種古老而又珍貴的動物之一。

這本書裏的動物還有很多很多,像最大的鳥——鴕鳥、百獸之王——虎、動物中的巨人——長頸鹿、短跑冠軍——獵豹、沙漠之舟——駱駝……説也説不完呢!

看了這本書以後,讓我掌握了許許多多動物的知識,它們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13

“古之真人,不知説生,不知惡死。”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沒有覺得擁有生命而可喜,應對死亡來臨而可怕。那情形,該像路邊的野花,莊子對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真人不易,學者説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導人出世,以前,至親的人離世,-

讓我感到生命無奈,生活疲憊,很多時連“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顧此失彼,隨波逐流,以為明瞭的事多了,卻是越發失了方寸和方向。我翻開書,參照已心。

有時,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經歷了幾場葬禮。生死是莊子一個永恆的命題,也是的,生死糾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質、精神、愛憎,是人就逃不了。朋友學佛,説人世是苦難的集合體,要歷無數生離死別,得失禍患,來日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下世不好為人。“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莊子也説“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乎。”因此莊子説,我們要懂得“順應”,去應對,當你已無潛質握着的領頭羊時候,去放開。世上沒什麼是理所當然,或是橫加於人的。多經歷了葬禮,我懂得無論對人對物,如果只去憂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以前相遇相守的幸運,那去到哪個世界,也並不能真正快樂。有人問佛祖,什麼是佛?佛説,無憂是佛。原來,此刻腳下的土地,也能夠是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與眾不一樣的生命力量。生命在思潮裏龐雜,迴歸自然便直觀,生命是八個數目字和一條小橋,像德蘭修女1910—1997,周總理1898—1976,在看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個數字。我是人類社會的瑰寶,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橋賞過風光,“活好當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何為真我?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願望的本真,書裏娓娓而出。外面實在太吵了,在信息、物質、慾望膨脹的這天,滋長出原始森林裏蔓藤一樣的人際網,已天天疲於奔命,卻發覺滿足更難,快樂變小。“心為形役”原來心被外物奴役着,心當然是高興不起來。是時候靜下心來,聽聽自己的聲音。見過有種培訓課程,學員要每日停下來和自己的手手腳腳,耳朵肚子身體各部説説話,關心它們過得怎樣樣。這近領頭羊公於莊子的觀心入門。“吾所謂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莊子説的耳聰目明,不在於聽得、看得有多高遠,而是能聽見自己的聲音,看見自己的心。心要見,必先靜。“水靜尤明,況精神乎,聖人之心靜乎。”水能映照天地萬物,是水清靜的時候,風浪大作之下水映不出東西,人心亦然,心湖急流暗湧,世界萬物也照不進人的心。

“莊子把真正瞭解自己內心的人叫善養生者。”以心為鏡,才可看清現狀,聯繫過去,看到未來。“前半生不好怕,後半生不好悔。”閉上目,靜靜的,我問我自己的心,你以前有過什麼樣的夢,怎樣發奮過?你心裏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一幅畫卷?“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奈何。”懂得生命真諦的人,不會花時刻在不該當的事情上,不會正因執拗、較勁追逐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于丹老師説,為了娶絕色女子,為了虛榮嫁給富商,離開了感情,於是此生與他(她)錯過了;捨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結果猴子給逮着了。“喪己於物,失性的領頭羊於俗,謂倒置之民。”將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分開,以心為鏡照見自己,再去思索問題,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他的生活狀態。”且好的心態,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藝重要,像户外員往往場上顯不出場下的好成績;搭在板凳上的板條我能夠輕易走過,但橫到懸崖上就我就卻步了。靜心達而見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顆清明的心,以規律迎合規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會遊刃有餘,做得更好。

書禪明瞭一種“道法自然”的生命狀態,以真求真,以真發現真,“大道合乎自然”是莊子所有理論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們平常斷章取義的無為、懈怠、隱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們才能最後獲到大自然裏“和緩的凝聚力”。天地運行,萬物更迭,四時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間有着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大聖大哲,能聚賢納士傳授至理,是他們不可或缺地擁有和緩的凝聚力。中華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國,骨子裏就是有着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團結共濟和諧發展,在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裏不息不滅。“和緩的凝聚力”,讓我們的心恆久澄靜清明,精神有了足夠的強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靜而觀己心,洞明規律,勉力,順應,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14

書對我們十分重要,高爾基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呀!書是知識的源泉,書把我們帶到浩瀚的知識海洋,讓我獲得了快樂。暑假裏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描寫了一位又聾又盲的人,她能讀、能拼、能寫、能説,並且還能熟練運用英、法、德、拉丁、希臘五國語言,她就是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個標題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迫切地想要知道一個人僅僅只有三天光明的時候,到底想做些什麼呢?第一天她要看看曾經幫助她、鼓勵她的朋友們,看看他們的容貌,看看他們的善良温厚與友誼。第二天她要去博物館看看人類的進化和歷史的變遷,看看那栩栩如生的名畫。第三天想要過一下正常人的庸常生活。讀完後,我深切感受到了海倫·凱勒是多麼渴望得到光明。也許我們天天生活在這個光明的世界裏,這些要求對我們來講太容易了,所有這些都輕而易舉就能實現了。可是你想一想海倫·凱勒每天都生活在那黑暗無聲而又冰冷的世界裏,能有三天光明看到這一切就覺得很幸福了,她覺得這一切是那麼的新奇,那麼的美好!這個故事忠告我們這些視力和聽力健全的人們一定要好好利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觀察、聆聽、學習更多的知識,不要浪費這恩賜的天賦。

有位哲學家曾説過:“勇敢寓於靈魂之中,而不是強壯的軀體。”海倫憑着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而我這個健全的小學生呢,有良好的學習條件,可我們只知道貪玩,在學習中遇到一點困難就要退縮,缺乏堅強的毅力。我堅信有這樣一本好書做我的良師益友,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會激勵我加倍努力的!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15

讀一本好書,收穫百味人生。

——題記

讀書如同與人打交道,不能只看外表。有的人平凡的外表成就了不平凡的一生,有的則相反。讀一本好書也一樣,縱使它沒有華麗的外表,但豐富的內涵卻能使它鋒芒畢露。蠟燭燃點自己,照亮了他人,而一本好書則以其最簡潔最樸實的黑白“圖案”,點綴了源遠流長的藝術文化長廊,黑白條紋間流露的是感情的醖釀。我們珍愛地把書捧在手中細細品味,在這無限的空間體味百味風情。文字中包含的甜酸苦辣只是柔和的從我們的腦海中飄蕩,但又往往在不經意間觸動心靈的味蕾。讀一本好書能陶冶我們的性情,在煩囂中尋求一片寧靜,在平淡中又不乏激情,更重要的是在書中獲益。

讀書不僅是對文辭的琢磨和品味,更是一種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三國演義》轟轟烈烈,其中包含多少成敗得失;《史記》見證歷史的變遷,有多少人流下感歎的淚水;杜甫的詩無一不是對當時社會的反映,字字吐露的都是人民的心聲……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讚歎,有嗟怨,但它們都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快要迷失的方向。

母親總會細細地叮囑我們要用心讀書,長大後才能成為有用之才。在我們掀開的每一頁書上,都見證了我們成長的歷程,更重要的是充滿對未來、對人生的希望和期盼。

保尓在戰友墳前説地人生原則,是我始終不能忘記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河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他這一番話,表現了自我獻身的精神,堅定不移的信念和頑強堅韌的意志;他這一番話,激勵着我,更激勵着無數讀者;他這一番話,使我明白了人生的重要意義。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永恆燃燒的火炬。讀一本好書,讓生命之火燃得更加光明燦爛!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16

讀一本好書,如同交一位益友。知書可以識禮,讀書可以怡情。良好的文化底藴,長久詩書浸染,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養,改變人的性格,淨化人的品質。

劉向説:“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可以博採眾長,取賢者之長補拙者不足,從而完善自我。培根説:“讀書補天然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如何知修剪移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可以充實心靈,豐富素養,提高寫作水平。

“半部《論語》治天下。”讀書可以曉人生之情,識天下之禮,可以引領我們大膽創新。追求真理,可以幫助我們安邦治國。

巴金曾經這樣説:“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是時候,我就從文學作品中汲取大量的養料。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飢渴的讀者平凡入物,日常生活純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發了我的愛和同情。不知不覺中我逐漸改變人對事物的看法。優秀的作品給了我生活的勇氣,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輝。前輩作家把熱愛生活的火種傳給我,我也把火種傳給別人,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光明。”

從巴金所説的話我們可以知道,思想提高自身素養和審美情趣必須要多讀文學作品。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品格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氣質

我常常捧着厚厚的書,坐在操場或者教室的角落裏,不知不覺走進夢一般的精神家園。讀書忘情,往往被書中的柔軟而真情的温情所打動,心也跟隨主人公亦步亦趨,不知不覺中受其影響。

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書,有玄幻的,科學的,歷史的等。令我印象最深的有陸天明的《桑那高地的太陽》、史鐵生的《命若琴絃》、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使我感慨於一個人對命運和信仰竟如此執着;周勵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傑克·倫敦的《馬丁伊登》激勵着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要不斷努力永不放棄。

讀一本好書就等於交了一位良師益友,書使我們更加高尚。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篇17

選取與放下,是一種心態、一門學問、一套智慧,是生活與人生處處需要應對的關口。昨日的放下決定這天的選取,明天的生活取決於這天的選取。人生如演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只有學會選取和懂得放下的人,才能贏得精彩的生活,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做一個選取的時候,意味着需要放下其他的觀念、想法、物質、甚至生命。選取與放下往往是同步的,選取的反面既是放下。放下一粒種子,收穫一棵大樹;放下一處煩惱,收穫一片清涼;放下一種偏見,收穫一種幸福。當你放下足夠的時候,生命也將收穫一片藍天。

聖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降臨的時候手是合攏的,似乎在説:“世界是我的。”當離開世界時手是張開的,彷彿在説:“瞧那,我什麼都沒有帶走。”其實,人生就是一連串選取與放下的過程,有取就有舍,有舍才有得。該放下的就要放下,不是沒有恆心和勇氣,而是選取進取的一種方式。

有人説:“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x,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正因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因此,熱愛讀書吧!像飢餓的人撲到麪包上那樣,熱愛讀書,讓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讓心靈溝透過去和未來,已知和未知。

世紀老人冰心説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能夠使心靈充實,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愛心和禮貌行為、禮儀規範;而讀一本壞書,則使人心胸狹窄,使人不知羞恥,使人自私殘暴。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為祖國21世紀的高素質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