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説課稿 > 大班《蘋果》説課稿(通用10篇)

大班《蘋果》説課稿(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7W 次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蘋果》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大班《蘋果》説課稿(通用10篇)

大班《蘋果》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所選擇的課題是一則適合學習了兩學期的大班幼兒的故事《會爆炸的蘋果》。

一、説教材

故事的題目就能激發孩子欣賞故事、學習故事的興趣。它情節有趣,特點鮮明,發展曲折,結局圓滿,以孩子熟悉的小動物:小豬、狐狸、小鳥為主角,運用了擬人化的語言風格,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義,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非常適合大班兒童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這則故事我打算分為兩課時來完成,今天講的是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初步感知、表演故事,理解人物特點。

二、説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作品,理解並掌握詞語“好奇”、“珍貴”、“搖頭晃腦”。

2、在幼兒理解故事人物形象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初步模仿小豬、小狐狸、小鳥,表現出這三種不同角色的形態、體態及語言。

3、啟發幼兒開動腦筋,大膽想象故事的發展,編構有趣的故事結局。

4、激發幼兒熱愛勞動,誠實善良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初步模仿表現出小豬憨態可掬、小狐狸狡猾貪吃、小鳥聰明勇敢的形態、體態及語言

難點:理解並掌握“好奇”、“珍貴”、“搖頭晃腦”等詞。

四、説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豬、小鳥、狐狸的頭飾。

3、佈置、創設情境,

4、語言表演隊排練童話劇《會爆炸的蘋果樹》。

五、説教法、學法。

教法:創設情境法、興趣引入法、欣賞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小組合作法、視聽結合法、師生互動法。

學法:欣賞法、感受法、討論法、表演法、合作法等。

六、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9分鐘)

1、情境創設。

創設“森林”情景,給學生提供具體生動可聯想的環境。

【設計意圖】:幼兒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創設的“森林”情境,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體驗故事情境,吸引注意力,調動興趣。

2、常規訓練,導入教學內容。

教師帶領學生唱着郊遊的歌曲,從室外走進教室,在音樂聲中帶領學生做聞花香時的氣息練習以及澆水、施肥時的模仿練習。

【設計意圖】:從室外走進佈置後的教室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調動其學習興趣。結合專業特點將氣息、發聲、模仿等常規訓練滲透到情境創設中,讓孩子們在練習時不覺得枯燥。

師:“小朋友們,最近,森林裏發生了一件怪事!出現了一種會爆炸的蘋果,這是怎麼回事呢?”教師帶領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接着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們説的到底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會爆炸的蘋果》。”

【設計意圖】:引導幼兒互相討論,説出自己能想到原因,鍛鍊發散思維。最後導入故事,在課的開始抓住好奇心,使他們更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以情激趣,探究故事。(20分鐘)

1、利用課件播放故事。

2、將課件停留在‘狐狸準備用大紅氣球騙小豬’這個畫面。提問:“小朋友們,故事看到這裏,你們知道會爆炸的蘋果真的是蘋果嗎?那麼,小豬要上當了,我們該怎麼去幫助它呢?”

3、引導學生想象並討論。

4、揭示故事結尾。

【設計意圖】:分段教學法,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故事,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故事,探索故事結尾。這則故事的結尾是最大的亮點,我選擇在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後,再公佈故事結尾,這樣不會讓孩子形成思維定勢,而是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去挖掘、去探索。

5、完整欣賞課件,在欣賞的過程中,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跟隨動畫講述。

6、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情節。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故事,通過提問及互動解決教學難點。通過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出故事,鍛鍊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人機互動等形式,讓幼兒在互動的氛圍和活躍的氣氛中感知、掌握故事,解決本課難點,掌握詞語“好奇”、“珍貴”、“搖頭晃腦”。教學中教師注重規範幼兒語言,如回答問題時要完整等,引導他們説好話,説全話。

(三)、圍繞重點,充分體驗。(12分鐘)

1、師:“小豬、小狐狸、小鳥們,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表演這個故事吧。”

2、帶領幼兒分角色表演,模仿並表現三種人物特點。

【設計意圖】:這個過程着重鍛鍊幼兒的表演能力。教師引導幼兒將小動物的特點表現出來。如:小豬憨態可掬,聲音粗粗的;小鳥聰明機靈,聲音小小的;狐狸狡猾貪吃,聲音尖尖細細等。在表演時我注重面向全體,並解決本課重點,達到引導幼兒模仿人物體態並掌握人物語言特點的教學目的。

(四)、榜樣示範,激發表演慾。(5分鐘)

1、師:“小朋友們,故事中的三個小動物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讓我們熱烈歡迎!”(語言表演隊的孩子表演精彩的童話劇)

2、在欣賞表演的同時,教師提醒幼兒注意每個人物特點、體態、表情及語言。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語言表演隊孩子的表演,給幼兒樹立榜樣示範作用,讓他們進一步理解熟知故事,並激發表演慾望。

(五)、課堂拓展,德育昇華。(3分鐘)

1、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表演的故事裏,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呢?讓我們來投票吧。”

2、課件顯示出三種小動物,讓每個幼兒都來選一選並説出為什麼。

3、教師引導教育小朋友要學習小豬和小鳥愛勞動,誠實,善良,勇敢的精神。

【設計意圖】:拓展環節滲透了德育方面的內容,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準中學科整和的特點。並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

(六)、佈置作業,課堂延伸。(1分鐘)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趣的故事《會爆炸的蘋果》,懂得了要做熱愛勞動、誠實善良的好孩子。還欣賞了哥哥姐姐的精彩表演。課後請小朋友們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製作你所表演的小動物的頭飾,並和家人一起來表演這個故事。下節課老師會帶領你們分組表演,我們要爭取和哥哥姐姐們表演的一樣好!”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能夠將內容延伸到課後及下一節課,在家長的幫助下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表演能力,併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

以上設計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大班《蘋果》説課稿 篇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分蘋果》,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預期效果四個方面對本課時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和學情

(一)教材分析

《分蘋果》是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2——9的乘法口訣和表內除法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旨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學習除法豎式的寫法。但是由於這是開學的第一節課,編者考慮學生經歷了一個假期的休整,對課堂學習還不太適應,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安排的比較少。教材通過安排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幾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引入用豎式計算的方法。編者還意圖通過教師教學時讓學生在經歷分蘋果的實際操作過程中,進一步瞭解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是緊密聯繫起來的。

(二)學情分析

1、二年級的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表內乘、除法,這是本節課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生長點。

2、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討論,並樂於回答問題。孩子們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於抽象的概念教學還需要藉助一些具體形象事物的支持;但學生的自控能力還不強,需要教師做好課堂的調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分蘋果的過程中,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體會豎式中每一步的具體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分蘋果的實際操作過程,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和體會豎式中每一步的具體含義。

二、説教法和學法

一説教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促使他們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本節課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

1、故事情境法:通過猜謎語、與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一起分蘋果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操作發現:通過學具的使用給了學生動手操作的空間,即滿足了學生的動手需求,又讓學生在自由的小組合作中自主探究,促進學生多層次思考,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方式。

3、多媒體輔助法:課件、動畫豐富的視覺感知貫穿整個課堂,既抓住了學生的視線,激發了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又讓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適時放鬆。

4、講授法:除法豎式的規範寫法是一個新的知識,它不能依賴學生去發現,老師的精心講授,可以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能力,並能快速掌握除法豎式的規範寫法。㈡説學法古人云:“教之以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受用終生”,教師重點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本節課在學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通過擺學具、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3、通過靈活、有趣層次性強的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説教學過程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一般規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教師開課之初以猜謎的形式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創設分蘋果學習情境,讓孩子們與喜歡的卡通人物一起學習,激發孩子們探究新知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操作體驗

1、課件出示分蘋果主題圖,提出問題:每籃放5個蘋果,20個蘋果可以放幾籃?

2、動手操作,討論算法。

⑴學生解決問題前,老師首先提出2個要求:①既可以獨立動腦筋想一想,有困難的同學也可以利用每組的蘋果圖片代替蘋果,邊説邊擺,關鍵要説清你分的過程。②想完或擺完後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幾種算法,然後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同學最聰明,找到的算法最多。

【設計意圖:明確具體、層次分明的要求,讓學生操作起來有的放矢,又尊重學生思考能力的層次性。】

⑵學生獨立思考或擺一擺學具,小組交流,探究多種計算方法。⑶集體交流,學生彙報不同方法時教師利用課件進行對應演示、講解、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擺學具、小組合作探究等開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多層次思考,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方式。利用生動的課件演示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推動學生積極思考,逐步滲透算法多樣化,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橫向思維能力。】

3、通過學生對比、教師講解認識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體會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⑴教師談話引出並出示除法豎式。

⑵請小朋友們把豎式跟橫式比較一下,看看你能發現哪些問題,把你發現的問題跟同組小朋友説一説。然後全班交流你發現了什麼?

⑶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教師介紹除法豎式除號的寫法及被除數、除數的書寫位置。

⑷結合分蘋果的過程講解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講解後再要求學生説説書寫順序及每個數表示的含義,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除法豎式每一步表示的實際含義是這節課的重難點所在,我開始沒有采用通常直接講解的方式,而是讓學生在與橫式的比較中找出他們不同之處的基礎上,再用講授法進行教學,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次探究性學習過程,又為教師下一步為了突破重難點的講解鋪墊了認知基礎。教師講解中結合分蘋果的過程,直觀形象地把數和形,形和式結合起來,有效地幫助學生通過構建除法豎式的雛型,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利於學生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含義和除法豎式的算理,掌握算法和寫法;讓學生在操作、觀察,思考、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逐步抽象出除法豎式的完整模型,又感悟位值制的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三)趣味練習拓展運用

我設計了三個層面的練習,逐步提高要求:

第一層是基本練習(智力開門)。通過本題的練習,使學生鞏固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第二層是解決問題,延伸算法(智慧屋)。只有把所學知識置於問題解決中去,使學生感受到知識是有用的,學生會更感興趣。

第三層是改錯練習。讓學生在判斷和改錯中強化對除法豎式每一步實際意義的理解,深入領悟位值制思想,進一步提升學生除法豎式的運算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不同層面的練習,希望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期望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第四環節: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通過設問“這節數學課你學地開心嗎?你有什麼收穫?你想提醒同伴們注意什麼?”學生可以説知識上的收穫,也可以説情感上的收穫,還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將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

(四)教學預期效果

1、每個同學在“擺一擺、説一説、練一練”的過程中,體會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95℅的學生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90℅的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

3、80℅體會豎式中每一步的具體含義。

大班《蘋果》説課稿 篇3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二年上冊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2課時——————《分蘋果》,我將從四個方面來説這節課: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設計、説板書設計。

一、首先我來分析教材。

《分蘋果》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平均分的兩種情況。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乘法的意義,學會了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初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來感受平均分與生活的聯繫。體現了動手操作與概念思考對於認識除法的重要性,是後續學習、體會除法意義的重要基礎。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新課程理念出發,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結合“分蘋果”的具體情境與操作過程,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能通過具體操作或畫圖的方法解決一些平均分的簡單問題。

3、經歷與同學討論、交流的過程,感受合作與分享的愉快。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面對數量較少的物體,勇於採用多種方式進行平均分。

教學難點:如何用恰當的數學語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實物的過程。

二、説教法、學法

我認為,教學方法不應以直接傳授知識為主,而應以促進學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個性優秀品質發展為主。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因此選擇的教法應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服務,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目的,以學生的發展為方向。因此在本課中,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導入法;2、激勵法;3、多媒體輔助法;4、開放式教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可見教學貴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參與探究,動手實踐,討論交流,獲取新知,領悟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倡導的理念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以“分蘋果的”這個故事情境貫穿課的始末,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體驗,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的好朋友笑笑呀,今天特別高興,你知道為什麼嗎?哦,原來,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她特地邀請小夥伴們來家做客。準備開一個生日Party。笑笑為大家準備了很多好吃的。大家看,她拿出了什麼?(課件出示)哦,這麼多又大又甜的蘋果呀!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大蘋果?

師生一起數蘋果。

師:對,一共有12個蘋果。現在笑笑想請同學們幫她把這些蘋果分別擺到盤子裏,你們願意幫忙嗎?

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幫助笑笑“分蘋果”。出示課題:分蘋果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師:笑笑拿出了4個盤子,要把這12個蘋果放到4個盤子裏,怎麼放最合理呢?對,平均分。

師:上節課我們在幫小猴子分桃子的過程中認識了“平均分”。哪位小朋友來説一説什麼是“平均分”?

學生代表説一説。

師:根據圖上的情境,你能提出一個什麼樣的數學問題呢?

學生根據情境提出數學問題。比如:12個蘋果放到4個盤子裏,平均每個盤子裏放幾個蘋果?

師:平均每個盤裏放幾個蘋果呢?就請同學們動手分一分,注意邊分邊説你是怎麼平均分的?

學生動手分一分。

師:誰能彙報一下你分的結果?

學生彙報結果。

師:那你能説説是怎麼分的嗎?

(學生介紹平均分的方法,教師及時評價。)

2、師:蘋果分好了。咦,樂樂發現盤子有點小,放三個蘋果有點擠。他建議:

每個盤子裏放2個蘋果,可以嗎?哦,明明説:”當然可以,可是盤子不夠呀。小朋友們,請你幫樂樂和明明分一分。(課件出示:這12個蘋果,每個盤子放2個,需要幾個盤子?)

學生先獨立思考或具體操作,再進行全班交流。

師:哪位小朋友來彙報一下你分的結果?

學生介紹分的結果及具體方法。

師:小朋友們都非常聰明,通過動手實踐二個二個的分,或者藉助學過的乘法口訣,都算出了可以放6盤。

師:其實呀,這種分法也是平均分。因為每盤放的蘋果是同樣多的。所以,平均分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平均每盤放幾個”,一種是“平均可以放幾盤”。

3、師:接下來,請大家想一想:除了每盤放2個,可以放6盤。還可以怎樣平均分?請小朋友動嘴説一説,動手擺一擺,看一看還可以怎樣平均分?

同桌擺,學生彙報。(課件出示)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小兔背蘿蔔

①先數一共有多少根蘿蔔?

②如果每隻小兔拿4根蘿蔔,需要—()只小兔才能運走?

2、小松鼠裝松果。

(1)出示“練一練”中的第2題的圖片。

(2)互動活動:故事中的問題問答。

問題舉例:①每個籃子裝2個松果,需要幾個籃子?②每個籃子裝3個松果,需要幾個籃子?③有6個籃子,平均每個籃子裝幾個松果?④有9個籃子,平均每個籃子裝幾個松果?……

3、排隊做操。

(1)出示“練一練”中的第4題的圖片。

(2)提出問題:還可以怎樣排?

①可以採用的辦法:用學具擺、用筆在紙上畫、想乘法口訣等。

②可能會產生以下不同的排法:

每排4人,排6排;每排6人,排4排;每排3人,排8排;

每排2人,排12排;每排12人,排2排。

四、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談體會,從“平均分的兩種典型方式”、“分實物的多種操作途徑”等方面交流感想和收穫

五、作業佈置:

分一分,填一填:把18個圓形。

1、平均分成3份,每份()個。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個。

3、每2個分一份,分成了()份。

4、平均分成5份,還剩()個。

5、每7個分一份,分成了()份,還剩()個。

六:板書設計:

分蘋果

平均每個盤子放3個

每個盤子裏放2個,可以放6個盤子

大班《蘋果》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教科書通過“摘蘋果”這一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解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問題。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特徵,他們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對感興趣的食物持續較短,所以肯定會有厭倦,淘氣的行為,所以整個課堂環節必須趣味性濃郁,環環相扣,並做好應對突發狀況的心理準備。

二、教法學法

引導法:本節課我主要做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通過用激勵性的語言、多媒體課件、適當的獎勵等方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互助探究,從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真知,從而達到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學習法:本節課主要以師友自主學習、互助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以動手做、動腦想、動筆寫等為主要學習方法,通過交流、探究、合作的過程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三、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感受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解決有關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理解“滿十進一”。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為有效把握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五個教學流程:

一、練習熱身,複習舊知。

新課之前的熱身練習,鼓勵學生主動複習已學的有關知識,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這一個教學環節中,把學生帶入摘蘋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主動尋找並提出數學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問題,再到解決問題,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件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三、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充分經歷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在探究計算方法時,鼓勵學生利用學具自己尋求計算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獲得直觀體驗,鼓勵算法多樣化。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四、學以致用,鞏固新知。

脱離情境,直接從算式出發進行計算,並要求學生解釋自己的計算過程,幫助學生鞏固並梳理豎式的算法,提高運算能力與總結能力。

五、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提高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

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

17+38=55(個)

7+8=1517

10+30=40+318

15+40=5555

答:一共摘了55個蘋果。

大班《蘋果》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一個蘋果》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八位志願軍戰士在極度乾渴的情況下,卻捨不得吃完一個蘋果的故事,歌頌了志願軍戰士之間深厚的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文章中外貌、神態、動作描寫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關健詞句深入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志願軍戰士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情誼,教育學生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民軍隊戰友間濃厚的情誼。

難點:體會文章中外貌、神態、動作描寫的作用,

教法:抓住文中鍵詞句,反覆品讀,深入感知。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明確主題

1、同學們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有次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2、出示課件,簡介背景。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個蘋果》就是發生這次戰役中的一個感人故事。

4、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2、通過讀文,你都知道了什麼?

學生談體會

[設計目的: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讀書的能力,這一環節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提煉有效信息,總結概括的能力。]

三、細讀課文,感悟戰友乾渴

1、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談了自己的讀書收穫,現在走進黃昏的防炮洞,看看當時的情況。

2、投影出示句子[説實在的,自從二十四日]

3、學生讀文、談感受、理解戰士們的乾渴

①你從哪個詞感受到戰士們的乾渴?

②理解“煙熏火燎”。

③“煙熏火燎”是怎樣的感覺。

④多麼形象的乾渴,讀出自己的體會。

4、你還從哪些句子體會到戰士的乾渴?(投影出示要求)

①學生分小組讀書,勾畫圈點。

②學生討論交流、彙報。

③課件出示學生劃出的句子。

④學生讀句子:不用説一個,就是十個,二十個我也能一口氣吃完。

這是不同尋常的渴。

⑤出示句子:步話員小李正用沙啞的聲音

從沙啞和幹得裂了好幾道口子可以看出小李很渴

⑥出示句子:他的嘴脣乾得發紫

⑦教師總結:如果再不及時喝水,戰士們就會支撐不住,

如果再不及時喝水,戰士們就會失去戰鬥力,

如果再不及時喝水,戰士們就會面臨死亡。

[設計目的:讓戰士們乾渴的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在學生的解讀與朗讀中,切實地感受到戰乾的乾渴,為理解戰士的奉獻精神作下伏筆]

四、深入研讀,體會奉獻精神

1、在這種乾渴的情況下,突然有了一個可以緩解乾渴的戰士們是怎麼做的',他們的哪些做法讓你感動?

2、學生讀文劃出相關語句

3、投影出示句子:“小李出神地”

①哪裏讓你感動?可以是一個字,也可以是一個詞。

②體會“出神地”“看”“給”等詞語感受小李的內心。

③總結:在自己都乾渴得受不住的情況下,小李的心裏還想着戰友,看着戰友,轉手把蘋果給了小藍,這一給,結出的是戰友們深深的情。(學生齊讀句子)

這一給,給出了戰友們深深的愛。(學生齊讀句子)

4、還有誰讓你感動?

①指名讀句子,投影出示:小藍拿起蘋果,張開嘴。

②“張開嘴就要……”説明什麼?

③從這細微的動作感受小藍的乾渴。

④理解“立刻閉上了”的內涵。

⑤總結一個“閉”字,我們感受到小藍對蘋果的放棄,他的放棄是為了給戰友生的希望。

5、體會戰友之情

①學生讀文:(我把蘋果遞給了司號員,)。

②這樣一個可以緩解乾渴的蘋果,你遞給我,我遞給你,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③學生彙報。

④戰友之情在傳遞中延伸,齊讀課文。

戰友之情在傳遞中昇華,齊讀課文。

⑤儘管渴得支撐不住,儘管連長下達了命令,儘管連長帶頭咬了一口,戰士們也只是輕輕地咬一小口,蘋果還剩下大半個,如果你是這些戰士,你咬一小口是為什麼?

⑥學生回答。

⑦是啊,戰友情深,深情動人。

五、激情讀文,感受深情

此時此刻,面對此情此景,連長的內心如何呢?

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1、哪句話具體地寫出了連長的感受?

投影出示句子:一瞬間

2、學生討論交流:他們眼中為什麼會迸出幸福的驕傲的淚花?

3、千言萬語都化作了一種情,我們一起讀,

當幸福、驕傲一齊湧上心頭,我們一起讀,

這份情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流淚,讓我們永遠銘記。

4、學生再次讀句子。

六、拓展延伸

1、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讓我們感動的何止這些。

2、播放課件。

3、正是他們為我們換來了今天幸福的生活。

4、推薦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再見了,親人》。

附板書設計:

一個蘋果

煙熏火燎

乾渴沙啞、裂開

幹得發紫

傳遞

戰友情深,深情動人

大班《蘋果》説課稿 篇6

説教材:數學《大大小小的蘋果》選自南京師範大學新版的《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原題為《大大小小的樹葉》。但是考慮到樹葉的形狀不規範、又不好保存。頭天帶領幼兒拾撿的樹葉到第二天就已經乾枯了,用手一碰就碎了。數學活動是一個科學、嚴謹的活動,需要給幼兒較為統一的標準。大小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且幼兒又是第一次接觸,他手中的大樹葉和另外一個小朋友的樹葉相比也許就變成了小點的樹葉,為了給孩子一個科學嚴謹的概念,因此將樹葉改為蘋果。

説幼兒:本班幼兒是這學期剛招收的幼兒,第一次離開家庭到幼兒園來過集體生活。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幼兒園生活後,大部分幼兒都慢慢地適應着幼兒園的生活。幼兒有初步的進行集體活動的意識。進行集體活動需要一定的常規,我班幼兒的常規還在建立中。

説目標和重難點:

本活動的目標有兩個。

1、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示大小,並從符號形象的對比上初步體驗大小符號的意義。

2、學習按大小標記將蘋果進行分類。在次之前幼兒已進行過按形狀標記和按顏色標記進行分類的數學活動。按大小標記分類是分類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相對於這之前的活動,按大小標記分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幼兒理解大小標記所表示的含義,才能據此進行分類活動。因此有一的基礎又有一定的難度。這既是本活動的重點也是本活動的難點。

為了突破這個重難點,我特意設計了送蘋果的環節,現看蘋果的大小進行遊戲,讓幼兒對蘋果的大小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其次,看大小標記送大小不同的蘋果回相應標記的家;

第三,看大小不同的兩棵蘋果樹,大蘋果送給大蘋果樹,小蘋果送給小蘋果樹。

説教法:小班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活動又有很強的邏輯性。為了讓幼兒更容易理解按大小標記進行分類,因此主要採用遊戲法、引導法、觀察法和操作法。

説活動過程:活動開始直接用大小蘋果進行“我説你舉”的遊戲,讓幼兒對本活動的關鍵詞“大小”有一個基本的概念,為後面進行按大小標記進行分類打基礎。

第二部分:

1、引出大小標記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兩個標記的不一樣,並用身體動作表示出來,來感受幼兒和理解大小標記的含義。

2、運用遊戲“我説你做、我做你説”鞏固對大小標記的理解;

3、運用音樂(《大和小》)來加強對大小標記的理解、記憶。

第三部分:按大小標記進行分類。1、按大小標記分蘋果;2、給大樹小樹送相應的蘋果。

大班《蘋果》説課稿 篇7

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一個蘋果》,它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篇課文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個動人故事——防炮洞裏的志願軍戰士在非常乾渴的情況下分吃一個蘋果,最後還剩下了一大半,生動地體現了戰友之間深厚的關懷與友愛之情。根據教材內容與單元主題,我認為本課的教學應該在落實讀書、識字等常規目標的同時,着重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當時的內心世界,讓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及當時的背景深入理解、感受志願軍戰士相互關懷的深厚感情,進而使他們懂得“團結才有力量”這一深刻道理。

説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民軍隊戰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志願軍戰士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3、學習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

説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民軍隊戰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志願軍戰士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説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情感。

課堂尹始,我將先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曾經有過口渴的感受嗎?能説一説你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嗎?學生通過回憶自己的切身經歷,將會很自然地進入“乾渴”的體驗,那種“嗓子冒煙”的感覺就必然成為理解課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礎。然後我將採用“激將法”,這樣對學生説:“你只是幾個小時最多不過半天沒喝到水,那算不上什麼乾渴,連續幾天幾夜喝不到一滴水,而且還要打仗,那才叫真正的乾渴呢!。想一想,那會是什麼樣的滋味?”學生對此可能感到難以置信,緊接着我將給他們播放一個電影《上甘嶺》的片斷,然後我就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這就是當年志願軍生活的真實寫照,由於敵機的封鎖,防炮洞裏的戰士們已經連續幾天幾夜沒喝到一滴水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個蘋果》這篇課文正是發生在這個時期的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學生有了這樣的間接性體驗,對乾渴的滋味感受得就會更加深刻,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會變得水到渠成。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小學高年級階段閲讀敍事性文章要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事情的梗概。”逐步具備“略讀”的能力。依據課標的這一要求,我將趁熱打鐵,在學生有了“乾渴”的具體感受之後,讓他們帶着下邊的問題快速閲讀課文:圍繞“一個蘋果”講了件什麼事情?這一問題看似簡單,但真正回答起來並非容易,學生需要通過紮實的閲讀,才能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通過這一問題的思考回答,不僅有助於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將為精讀階段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礎。隨着學生的概括回答,我將通過相機引導,揭示出事情的基本脈絡:火線運輸員把路上撿到的一個蘋果送給連長,這時防炮洞裏的戰士們已經幾天沒喝過一滴水了。這一個蘋果先後在8個人手中轉了兩圈,第一圈原樣回到了連長的手裏,第二圈還剩下大半個。教師隨機板書。

第一圈——原樣回到手中第二圈——還剩下大半個

整體感知階段將隨着完成識字任務。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識字能力,因此在這一環節上不必花費過多的工夫。本課的生字只有3個,其中有兩個字容易寫錯,一個是“卸”字,要提醒學生注意左邊的豎是一筆到底,不要斷開。另一個是“薰”字,要提醒學生不要跟“重”字混了。

3、仔細品讀,體會情感。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一個蘋果》一文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是一篇滲透價值觀教育的好教材。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細節部分進行仔細品讀,從中體會志願軍戰士那種相互關懷、團結友愛的思想情感,不僅會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審美能力,而且可以激勵學生樹立為他人着想、為集體着想的價值觀,從而使語言文字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實現和諧統一。為此,我將以兩個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細節進行品味:第一個問題是“一個蘋果在8個人手中轉了整整兩圈還剩下大半個,難道是他們不渴?”藉助這一問題把學生閲讀的目光引到有關“乾渴”的細節上來。課文中這樣的細節可以説是比比皆是,如寫連長乾渴的語句:“説實在的,自從二十四日我連出擊開始,已經幾天沒喝過一品水了,只有前天晚上,營長給了我一塊兩寸長的蘿蔔,我的喉嚨早就幹得煙熏火燎似的。”再如寫步話員小李乾渴的語句:“小李正用沙啞的聲音向上級報告戰鬥情況,這些天一直沒休息,他的嘴脣乾得裂了好幾道口子”,再像寫通訊員小藍乾渴的語句:“他的臉黑黃黑黃的,嘴脣乾得發紫。”等等,對於這些細節描寫,一方面要啟發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出戰士們的乾渴,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運用恰當的語氣讀出“乾渴”,實現“讀悟合一”。第二個問題是“既然戰士們那樣地乾渴,為什麼他們不肯吃掉這個蘋果?他們心裏當時是怎麼想的?”這個問題是對第一個問題的進一步深化,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去感受志願軍戰士相互關懷、團結友愛的偉大胸懷。

4、總結深化,點燃激情。

本篇課文在體材上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小小的一個蘋果折射出志願軍戰士團結友愛精神的偉大光芒,反映出人民軍隊無往不勝的根本原因。在對課文的細節進行仔細品讀之後,我將抓住課文的最後一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防炮洞裏的戰士為什麼都哭了?此時此刻,你的感覺又是如何?通過思考回答,喚起學生對志願軍戰士友愛之情的強烈共鳴,此時,他們內心的情感將會從理解發展到敬佩,再由敬佩昇華為感動,他們會不知不覺地變成防炮洞裏的一名戰士,這種角色轉化將把他們的內心感情,從而使情感目標的落實達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隨着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團結就是力量”。

5、昇華情感。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一個蘋果的轉移為“明線”,以戰友間的情感加深為暗線,緊緊抓住文中的細節部分進行品讀,着力引導學生走進志願軍戰士的內心世界。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將會時時感受團結友愛的巨大力量,進而使情感價值目標的落實同語言文字的學習達到高度和諧,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大班《蘋果》説課稿 篇8

一、説設計意圖

可愛的毛毛蟲是中班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小動物。《毛毛蟲啃蘋果》是一首一段體的歌曲,其音樂流暢、節奏鮮明,具有動作性和故事性,它以毛毛蟲啃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蘋果時發出的不同節奏聲音為貫穿的主線,藴含感受節奏不同、聲音高低等音樂要素,內容淺顯而有趣。主要學習兩種節奏性“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本活動意在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這首歌的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內容淺顯生動,是幼兒學習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由於中班幼兒音樂智能發展的主要方式是依賴於感知節奏,因此本次活動從傾聽毛毛蟲啃蘋果的不同節奏入手,將重點前置,在欣賞、學習演唱之後加入肢體動作表演,以製作生動形象的節奏圖譜、形象逼真的毛毛蟲等一些教具來幫助幼兒有效學習,在遊戲的情境中,感受節奏,感受強弱的樂趣。

二、説活動目標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音樂活動的探索者、學習者和創造者。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學習者。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把暗含的期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動機和探索的興趣,實現音樂教育對幼兒情感、個性、社會性的發展作用。為此,我為本次活動確定了以下的目標:

1.感受並掌握歌曲中啃蘋果的節奏(××0××0××××××,×××××××××————),能夠快樂的演唱。(認知目標)

2.感受並初步學習歌曲中的強弱變化。(能力目標)

3.在情境中體驗遊戲的樂趣。(情感目標)

根據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學習用看圖譜的方法掌握歌曲中兩種節奏型。而難點則是:通過圖譜感受歌曲中強弱變化。

三、説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之前玩過一些有關節奏遊戲的節奏基礎。

2.物質準備:毛毛蟲啃蘋果音效、節奏圖譜、毛毛蟲圖片、蘋果圖片、毛毛蟲胸飾人手一份。

四、説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毛毛蟲來了

1.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所以我以孩子們很感興趣的毛毛蟲導入活動,今天來了一位新朋友,看,誰來了呀?(出示毛毛蟲)還結合適合中班幼兒年齡段的情景教學法展開,情景教學法即通過教學過程根據活動需要,展開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法,重在培養孩子的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象。

2.陳鶴琴先生説過:“讓孩子教孩子。”讓個別幼兒先嚐試學習,然後再換個角色當示範,再讓其他幼兒跟着學,這樣不僅能讓示範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而且能激發其他幼兒參與的慾望,形成互動效應。所以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個別孩子上來學一學聽到的聲音從而引出“卡吃”。

(二)感受歌曲中的節奏

1.這一環節也主要結合情景和示範來展開教學的。這條毛毛蟲可喜歡吃蘋果啦,啃蘋果的時候還會發出很好聽的聲音,聽!(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吃)誰聽清楚了?我們一起啃一啃吧!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被這個“卡吃”的聲音所吸引,聽的也很認真,模仿的也很像。

2.在引出毛毛蟲啃蘋果的聲音後,在孩子們初步學習該啃蘋果節奏後我就出示圖譜了,蘇聯某種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説過:“只要音樂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體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因此,在活動中我將根據歌詞的內容,精心設計各種能表現音樂內容的形象的、符號的、線條的等等小卡片,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啟發幼兒在理解圖案基礎上掌握各種旋律節奏,使幼兒對於音樂的感受力、創造力、表現力得到有效地發展。根據《毛毛蟲啃蘋果》的歌詞及節奏,我設計了儘可能讓幼兒能理解的圖譜,幾個大小一樣顏色不一的蘋果和大小不同的嘴巴,一張嘴咬下一個蘋果代表一個“卡吃”,一張嘴還沒咬下代表“卡——”。

3.毛毛蟲啃蘋果啃得可香啦,口水都快流出來了,聽,它還在啃呢!(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這次毛毛蟲發出了什麼好聽的聲音呀?徐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學一學這次它怎麼啃的。

4.原來這次它是這樣啃的啊(教師出示圖譜二,邊用手指點邊説)。我們一起來啃一啃吧!

(三)學習歌曲中的強弱變化,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採用的是圖譜教學法,通過圖譜讓孩子形象的感受到毛毛蟲啃蘋果的節奏及輕重。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圖譜還是很感興趣的,但是我覺得在讓幼兒學習圖譜上的節奏時我有點操之過急,沒能很好的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過的太快了,所以孩子們可能還沒有很好的掌握毛毛蟲啃蘋果的節奏,從而導致接下來環節的氛圍不是那麼濃厚。本來我想先自己範唱一遍再請孩子們根據唱的內容回憶歌詞再出示圖譜的,但是想想會有難度,所以先幫助孩子們先接觸完整的圖譜,再進行學唱,希望能讓孩子們能更好的理解與學唱。

1.這條毛毛蟲吃了好多蘋果哦,看,它先吃了一個小小的蘋果。它啃小小的蘋果時,嘴巴張的小小的,所以聲音也是輕輕的。(出示第一整條圖譜,教師用手指着圖圖譜唱一遍)

2.然後吃了一個大大的蘋果,大大的蘋果毛毛蟲是怎樣啃的呀?(依次出示圖譜,教師初步引導幼兒認識該圖譜)

3.毛毛蟲吃得可飽了,還高興的唱起了歌呢,聽!(教師完整示範唱一遍)

4.毛毛蟲唱得好聽麼?那我們跟着毛毛蟲一起唱歌吧!

5.毛毛蟲唱歌的時候很開心的,那你們呢?是不是也要開心的唱呀!我們再來開心的唱一遍吧!

6.聽到大家唱得這麼好聽,很多毛毛蟲朋友也趕來和我們做遊戲了,現在請每一個小朋友拿起小凳子底下的毛毛蟲貼到自己身上,現在我們帶着我們的毛毛蟲朋友,一起來啃蘋果吧!本來第一次的時候我沒有設計這一毛毛蟲朋友出場的環節,顯得有點呆板、枯燥,為了讓活動更加生動有趣所以我加上了毛毛蟲朋友也來參加活動的環節,還和毛毛蟲朋友一起找蘋果,這樣還可以讓幼兒在有趣的情景遊戲中鞏固歌曲。即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想這次活動一定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印象,通過特定的情境,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的體驗,獲得新鮮感、成功感。經過第一次的上課,又發現僅僅帶着毛毛蟲朋友在座位上唱歌還是缺乏音樂課的活力,缺乏教師和孩子們之間的互動,所以又增加了帶着毛毛蟲朋友找蘋果的環節,孩子們的興趣度明顯比第一次更高了。

(四)結束遊戲

結束部分,我還是採用了情景教學法,首尾呼應,讓孩子們在一整個情景中學習、遊戲。外面的毛毛蟲兄弟也想聽我們大家唱歌,現在我們一起去外面唱給外面的毛毛蟲兄弟們聽吧!

五、説活動反思

1.活動過程中,在剛出示圖譜,讓孩子認識圖譜上的節奏和學念節奏時,有點操之過急,沒有等所有的孩子都掌握時,就進入了學唱歌曲部分,所以沒有很好的激發大家的積極性。應放滿腳步,一步一步來。

2.沒有讓圖譜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孩子們可能還沒有完全圖譜的意思。

3.肢體動作可以更加誇張,表情也可以更加誇張點,應通過自己的誇張形象帶動孩子的積極性。

4.互動可以再多點,學唱的形式可以再豐富點就更好了。

大班《蘋果》説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人音版五年級上冊第三課《蘋果豐收》。

這是一首朝鮮族歌曲,二聲部合唱,曲調熱情奔放,表現了在蘋果豐收的季節裏,姑娘們喜摘蘋果時歡樂的勞動場面。

隨着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的進一步擴展,五年級學生的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本課第一樂段的旋律中雖然多是一字一音,但是旋律流暢,學習沒有困難,難點是二聲部的準確演唱。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從音樂中體驗農業豐收帶來的農家樂,以及朝鮮族人民喜獲蘋果豐收時的喜悦之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觀、唱、慶豐收”的環節設計,讓學生在感受、體驗、模仿、探究、合作中學會歌曲,進而創造表現歌曲。

知識與技能目標是:用活潑熱情的情緒,準確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做到二聲部聲音和諧。

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用活潑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教學難點是:二聲部合唱的音準與和諧

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遵循“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基本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觀豐收(視聽結合,感受歌曲)——唱豐收(合作互動,學唱歌曲)——慶豐收(探究創造,表現歌曲)”三大環節,配以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教學,打造有意境、有意思、有意義的音樂課堂。

一、觀豐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所以在課的開始我便充滿激情的對學生説“秋天到了,讓我們一起到農村感受豐收的喜悦吧。聽,哪裏傳來了歡快的鼓聲?”教師示範兩條不同的鼓聲節奏,學生敲擊身邊的課桌等進行節奏模仿練習,為後面的歌曲伴奏做鋪墊。接着觀看以歌曲伴奏為背景的朝鮮族歌舞及慶豐收視頻,初步感受歌曲內容和情緒,為學唱歌曲做鋪墊。

二、唱豐收

第二環節唱豐收是合作互動,學唱歌曲環節,第一聲部通過完整聆聽錄音、小組隨琴填詞分句自學、小組接唱、師生接唱的方式學習,唱不準的地方學生互相幫助學習,這一部分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每樂句第一拍附點音符表現了姑娘們蹦着跳着採摘蘋果的情景,從而用準確的情緒演唱;在學唱二聲部時我再風趣導入:“蘋果豐收了不光是朝鮮族的姑娘們高興,聽,朝鮮族的小夥子也高興的唱了起來,學生唱第一聲部,老師模仿小夥子唱第二聲部,之後學生再通過用“啦”模唱二聲部旋律、填詞唱、師生或生生分組練習學唱,解決二聲部教學難點。最後分組看老師指揮完整唱全曲。

三、慶豐收

新課標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所以課的最後我設計了慶豐收的唱奏演的教學活動,利用課前的鼓聲為歌曲伴奏,齊唱部分用XXX合唱部分用XXX,分組,合作表現,增強合作意識,使歌曲學習推向高潮,適時滲透勞動快樂的教育,結束農家之旅。

大班《蘋果》説課稿 篇10

人民音樂出版社五年級第九冊第二課《農家樂》中的歌曲《蘋果豐收》是一首朝鮮族民歌,曲調明快活潑、熱情奔放,表現了在蘋果豐收的季節裏姑娘們喜摘蘋果時歡樂的勞動場面。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想讓學生們感受在風和日麗、彩虹滿天的豐收季節裏,身着民族服飾的姑娘載歌載舞喜摘蘋果的生動情景。

在備課準備階段我查閲了大量的有關朝鮮族風俗的資料,通過視頻學習了朝鮮舞的基本動作,又向朝鮮小學的舞蹈老師請教了長鼓的敲擊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着運用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的思維和身體都能夠隨着音樂動起來。我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充分研究了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學段目標。制定教學目標如下:(出示教學目標)

1、從音樂中體驗蘋果豐收帶來的快樂,用熱情飽滿的情緒、流暢的演唱歌曲,表現朝鮮族人民喜獲蘋果豐收時的喜悦之情。

2、通過聆聽、感受、模仿、自學等方式正確的演唱歌曲的旋律。

3、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二聲部。

音樂課必須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徵進行設計,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時時機的給孩子們創設情境,五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相對安靜,他們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輕易不會舉手回答問題,而需要他們隨着音樂舞起來、熱情的唱起來就更有難度了,所以我要想辦法消除他們的顧慮,讓他們完全的投入音樂、毫無負擔地學習音樂。

當我第一次聽到《蘋果豐收》這首歌時,就被它起伏富有動感的音樂吸引了,同時感覺到自己一下子精神了,還有想隨着音樂跳起來的慾望,所以我想如果我調動好的話學生們一定會跟我有同樣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學中抓住這一特點,讓朝鮮舞最基本的舞蹈感覺始終貫穿整節課,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我先是穿上了朝鮮族的服飾,又隨着音樂有節奏的敲擊長鼓,讓學生聽覺與視覺完美的結合,初步感受了歌曲歡快的情緒。然後出示節奏,簡單的節奏打消了顧慮,在拍的過程中我又融入了朝鮮舞手臂的動作,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能隨着音樂舞起來了,音樂的民族風格也慢慢的滲透在孩子們的心裏了。通過這種方法,一步一步,由淺入深的讓學生感受、體驗、表現,在增加喜慶氣氛的同時感受朝鮮舞的特點,進而使學生對朝鮮族的音樂風格有了一定的瞭解。

《蘋果豐收》歌曲速度很快,能夠輕鬆地咬字、吐字,清晰的表達歌曲內容是本課的另一個重點。因此,我重新錄製了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我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改變音樂的速度,在歌曲學會後再逐漸加快速度,這樣使學生學起來輕鬆了許多。然後,我又以歌中的一句為例,讓學生看着又紅又大的蘋果做吃蘋果時的樣子和甜滋滋的表情,讓學生就帶着這樣的感受來唱“一個個蘋果惹人愛,惹呀麼惹人愛”一句,我在此處進行聲音和情感的處理,達到滿意後再延伸到整首歌曲,最後達到從音樂中體驗蘋果豐收帶來的快樂,用熱情飽滿的情緒、流暢的演唱歌曲,表現朝鮮族人民喜獲蘋果豐收時的喜悦之情的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設計之不足之處,將在進一步的教學實踐中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