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説課稿 >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分數的意義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1

一、説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二、説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分數基本性質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的關係。

2、通過動手實踐,發現並總結規律,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動手實踐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

3、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狀態,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在實踐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説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四、説教法、學法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創設猴王分餅的情境,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既找到了教學的起點,又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這種引課的方式取代了過去的“復舊引新”那種機械的模式。有效性和學生思維震盪的深刻性。

2、創造性地用好課程資源,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教學通過摺紙得出分數,認識到分數大小相等,並探究出規律,這一部分內容跳出教材圈子,有機地整合了教材,把教材的做一做作為鞏固知識的載體。利用摺紙得出的多媒體演示、三個大小不變的分數,把學生們帶入一個探究的空間,感知分數的基本性質的來歷,同時學生對分數的分母和分子之間的關係產生疑問,通過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

3、整節課力求體現探究學習的基本要求,讓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體現,使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漲。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設疑

教師創設猴王分餅的情景:同樣大小的餅,第一隻小猴分得,第二隻小猴分得,第三隻小猴分得,它們誰分得多?學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明白了,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設置懸念,使學生急於想弄明白誰多誰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

2、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説一説、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塗一塗等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並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3)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滲透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的思想。

3、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4、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概念。

二、説教學方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三、説學法指導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材料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表示1/2。然後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後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於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四、説教學程序

(一)展示資料,瞭解分數的產生

通過談話自然引入,讓學生通過調查、把自己知道的説給大家聽。使學生有滿足感,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喚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過回顧舊知,為學習新知作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第一次動手操作理解單位“1”的含義。

(1)教師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還可以表示什麼呢?為了便於同學們研究問題,老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材料(8顆圍棋子、1米長的繩子、一張圓形紙片、一幅熊貓圖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用這些學具試着表示1/2。

(2)集體交流、共享成果

各組選派代表到實物投影儀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點、難點問題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予以突破。

如:學生用8顆棋子、6只熊貓表示1/2這個分數後,教師出示課件,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4)引導歸納,通過比較相同與不同,讓學生親自去發現,去學習,去探究,體會、理解單位“1”並結合實際談單位“1”,體會生活中的單位“1”

2、再次操作,領悟分數意義

(1)再次操作,讓學生用學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樣是這些學具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為概括分數的意義作準備。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2)引導學生試着概括分數的意義

(3)閲讀課本86頁什麼叫分數,自學分數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

(4)5/73/8”為例,鞏固分數的意義和分子分母的含義。

(三)反饋練習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對嗎?為什麼?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遊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四)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書P60--62《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主幹,也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分數”的知識對於學生來説並不是一張白紙。是他們在四年級學習中已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法、以及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節課的學習是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儘管教材在知識呈現上顯得比較簡單,但是使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知識點較多,一共有五個。分別是分數的意義、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以及分數單位和單位“1” 的含義等。而理解分數的意義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重點。這節課教學難點是單位“1”的理解。學好這節課是後面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基本性質以及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提,對以後學習有關分數知識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單位、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在分析、比較、辨析活動中,拓展思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由於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學習雖然不是從零開始,但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的思維特點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對概念的理解還需要經歷從直觀到抽象、朦朧到明晰的過程,所以這一過程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識物化在演示、操作過程中,使具體形象向抽象轉化,建立分數的概念。基於以上教學理念,這節課我主要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發現中交流,在交流中體驗,在體驗中得到發展。

三、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

(二)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讓學生在練習鞏固、內化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具體安排有四個環節:

(一)揭示課題,憶舊引新。

師:關於分數,你們已知道了哪些知識?”在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的同時,學生可能會談到分數的讀寫法、分數的產生、分數的各部分名稱、簡單分數的含義等(如1/2 1/4),這時教師作適當的小結。

設計意圖:我覺得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的已有知識。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可以找到本節課的教學起點。然後作為新課教學的切入點,並聯系學生認知水平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分數的意義。

(二)提供材料,學習新知。

1、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實物感知)

根據學生在前面提到的一個分數作例子(如:1/4)讓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師:你能否用學具袋中的學具(學具袋中有三角形、長方形、圓形、多根小棒、多個正方體)來表示1/4?

(1)小組合作分一分或擺一擺

(2)大組彙報(邊説邊展示作品)

(3)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以上的表示過程,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不同點:被分物體的個數有一個物體的、有一些物體的。相同點:都是“平均分”;都表示1/4)

(4)歸納説明單位“1”的含義。

(5)列舉單位“1”。

設計意圖:單位“1” 是教學中的難點。通過學生分一分,藉助動作思維使學生先獲得鮮明感知,即直觀地感知到單位“1”,不僅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一些物體。然後歸納説明單位“1”的含義,使學生理解起來容易,突破了教學難點。動手分一分,還可以使學生再一次直觀地感知到分數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單位“1”是分數意義中的共同本質屬性。這樣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利用圖像,加深感知。(利用圖像感知)

出示圖例(略)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其中兩個不能用分數表示)。

(1)寫一寫用哪個分數表示。(有1/3 5/6 2/5 4/7 1/2 3/8 )

(2)説一説它們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麼意思?

(3)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圍繞以下幾點説一説有什麼體會

A、一個物體、一些物體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沒有平均分就沒有分數;

C、其中的一分或幾分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觀察、寫一寫、説一説使學生再一次獲得感性認識,然後在頭腦中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這樣讓學生經歷了這些分數的形成過程同時,也理解了這些簡單分數的含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創造分數,加深理解。

用畫圖的方法把12個小正方體分一分,畫一畫,表示出一個分數,並把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説給同桌聽。分數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設計意圖:創造分數能直觀地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

4、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1)師:我們已學了那麼多的分數,那什麼叫分數?

(2)然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這部分讓學生在建立“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表象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能抽取出它們的共同本質屬性,然後把這些共同本質屬性進行推廣。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最後接着問: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會是多少呢?(自學書本書p62)

設計意圖:分數單位理解起來不難,所以放手給學生自學。這樣既可以為學生指導讀書的機會,培養自學能力的同時,也能為學生培養質疑問難的習慣。

(三)鞏固練習,強化意義。

數學練習是鞏固知識,培養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節課練習的安排主要體現本節課的基本內容、重難點。

1、書p63T1—2。

2、書p64T8

3、用直線上的點表示下面各分數。

4、畫一畫遊戲:

有三個紙盒,裏面分別放有一些小棒。

(1)從第一個紙盒裏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5,第一個紙盒裏有幾根小棒?

(2)從第一個紙盒裏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5,第一個紙盒裏有幾根小棒?

(3)從第一個紙盒裏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5,第一個紙盒裏有幾根小棒?

設計意圖:在練習中進一步體會:一個整體不管具體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5份,1份就是它的1/5。同時也使學生感知到,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四)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節課我採用説一句話的形式來總結課堂。如: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你能用一個分數説一句話嗎?

把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可以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真實、親切,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4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基本性質》。下面我將從“説教學理念、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五個方面來談一談個人對這節課的理解。

一、説教學理念:

1、以學生髮展為本,着力強化主體意識。

2 、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變“學數學”為“做數學”。

3、 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過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猜想、驗證、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4、聯繫生活實際、感受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説教材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分數基本性質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的關係。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動手實踐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究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感受“變與不變”、“極限”等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狀態,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體驗互助合作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通過觀察、比較後抽象、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並會簡單應用。

本課的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與商不變的規律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準備有:多媒體課件、每位學生二張長方形紙、兩張圓形紙。

三、説教法

本課的教學力求改變過去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教法、輕學法的狀況。樹立以“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思想。根據學生的學情,以自主探究為主線,以發展創新為宗旨,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材料,採用引導探究、引導合作、引導發現、組織討論、組織練習等教法。精心組織一系列有效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努力使課堂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包辦;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權威,實現教學為學服務的目的。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尤其強烈。因此,當學生對二分之一等於四分之二等於六分之三產生疑問並急於瞭解其中奧祕時,沒有把現成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而是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在新知教學環節中,我主要採用引導探究、引導體驗、組織討論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索、發現、創造分數的基本性質,讓他們在嘗試中發現、討論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質疑中發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創造欲得到滿足。

現代教學論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學生在寫出一組大小相等的分數後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加以驗證,這一驗證的過程使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多種感官配合下,把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的求知過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在例題教學環節,我採用自主探究的學法,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從而學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數,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知識的鞏固階段,我還採用組織練習法,當然以上這些教法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為主,多法為輔”的思想,我將多種教法進行優化組合,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四、説學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樣的理念,本課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合作交流法、自學嘗試法等。

1、學生在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學生主要採用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合作交流法,學生在得出二分之一等於四分之二等於六分之三後,小組合作找出幾組像這樣大小相等的分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為了能寫出大小相等的分數,必然會產生對那組等式進行觀察的願望,從中有所發現。之後學生通過同伴間的交流,運用摺紙、等多種方法證明自己寫出的那組分數大小相等,他們在嘗試中發現,在實踐中體驗。最後學生交流在寫數過程中的發現,最後在討論中明理,揭示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2、在學習例題的過程中學生主要採用自學嘗試法,獨立自主地學習將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同的分數,並嘗試完成做一做,達到檢驗自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