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天邊加油站》觀後感

《天邊加油站》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98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天邊加油站》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天邊加油站》觀後感

《天邊加油站》觀後感1

電影《天邊加油站》以一座加油站、兩代站長、一次工作上的新老交接為線索,為我們演繹了加油站經理王重慶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二十年如一日,一個人駐守遙遠偏僻的天邊加油站,在孤獨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與當地各族羣眾朝夕相處、相濡以沫並結下了深厚的兄弟情、民族情的感人故事。

王重慶,從身份上來説,是一個老人,是一個加油站的退休站長,但從心靈上來説,他有着年輕人的火熱與活力。他熱心助人,為村民調解糾紛,幫忙捎帶東西,時常探望孤寡老人;他堅定正直,不接受葉爾蘭的感謝金;他恪盡職守,縱使年老,也不願輕易放下肩膀上的責任,天邊加油站就是他的另一個家。如果説古麗婭是“天山上的白天鵝”,那他則是天山上生長的“美麗雪蓮”。而接替老站長的秦孝男,則是對當代年輕人最真實的寫照。從剛開始的一番熱血,充滿希望,到繁華與荒涼,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他也曾試圖放棄,但內心的愧疚感與怯弱讓他感到羞恥。最終他選擇了回到崗位,認真接替王重慶的崗位,最終,也得到了圓滿的結局。

從老站長的身上我看到了守初心,擔使命,腳踏實地穩向前。作為一名財務人員,我同影片中的“秦孝男”一樣,在入職初期,存在着當代大學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專業能力不夠、業務水平不足等問題,但我始終熱愛自己的企業,始終銘記作為一名“中煤人”的初心和使命。幾年來,在公司領導的栽培和同事的幫助下,以及自己利用閒餘時間的努力學習下;我的工作能力、業務水平都得到了明顯的大幅提升,在工作中向領導及時彙報,準確實時的解決問題,與同事們積極溝通努力高效完成核算任務,在實踐中也養成了對工作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我會用我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和高度飽滿的工作熱忱去積極完成各項任務。

重奉獻,輕回報,細緻服務暖人心。在我們的身邊,總是有這麼一羣可愛的人:他們工作在基層一線,卻從來無怨無悔,用細緻入微的服務向我們詮釋了工作中“最美好的樣子”;他們任勞任怨,卻從來不計較得失,大家的認可就是對他們工作最高的評價。他們就像冰天雪地裏的一把温暖的火焰,就像烏黑夜色裏的指路明燈,温暖了身邊的每一個人,也照耀着前行的路。他們是偉大的,同樣也是普通的。正是由這千千萬萬的偉大的普通人,才構成了我們這個甘於奉獻,不求回報的大家庭。

千帆過盡,唯有不忘初心;歷盡世事,唯有不畏前行。詩人汪國真説過: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們就要做這樣的人。雖然暫時還無法像電影中“王站長”那樣偉大,但是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立足本職,心懷全局,默默地發光發熱,永遠地堅守自己的本心。

《天邊加油站》觀後感2

厚厚的大雪鋪滿草原,一個小小的寫着“中國石油”的加油站顯得額外的突出,在蔚藍的天空與雪白的大地之間,遠遠的看,真的是宛如“天邊”。

電影《天邊的加油站》根據中國石油企業員工王重慶在新疆偏僻的加油站留守20餘年,兢兢業業守候在天山腳下,為這片民族地區的和諧添磚加瓦,直至退休的真實事蹟拍攝而成。王重慶承受着家庭矛盾,用着一股子“倔脾氣”無怨無悔的默默付出,別的加油站是給車加油,而在王重慶的眼裏天邊加油站是給命加油。

故事以秦孝男的視角拉開序幕,通過秦孝男去發現探索出了王重慶在天邊加油站工作20餘年背後的故事和心酸。這是一個新站長從逃避走向擔當的過程,也是老站長從妻子生氣、兒子也不認他的嚴重家庭矛盾到最後解開誤會,閤家相聚的過程。看完這部影片後我被他的這種無私奉獻、勇於擔當深深打動。

王重慶留守的加油站靠近天山之下的哈薩克族小村落,離最近的縣城也要100多公里路程,那裏的村民都叫他王站長,也叫哈力站長,本來由於國道改建,加油站收益並不好,準備拆除,是木拉提村長和王站長為了村子的“命脈”一起保住了加油站,並且由王站長值守。過了五年,由於王站長家庭原因,王站長被調離天邊加油站,可是,除了王站長沒有人願意再去,王站長舍小家為大家,答應了村長的請求,而這一去,就是20年,76封對家人愛的“情書”一直未有勇氣送出。我發自內心的感到敬佩,作為石油工人,他為其奉獻了一切,不求回報。

在村裏,王站長盡心盡力幫助村民。幫村裏的小學老師赫蘭把東西帶給她在縣裏面讀高中的兒子;葉爾蘭老是忘記加油,王站長每個星期都會打電話提醒他,還會出去送油;孝敬阿媽,給阿媽孫子別克報駕校學車,阿媽兒子哈力是為了救王站長兒子摔死的,所以王站長改名哈力,主動承擔起照顧阿媽的義務;給路過加油的車輛發自己手寫的名片,為了在他們遇到問題時聯繫他……。王站長嘴上説着:“年紀大了,就退唄!”,看似灑脱,其實對於這份工作,這份責任,這裏的風土人情,他放不下也捨不得,他對每一個人都細緻入微的幫助、照顧,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卻唯獨對自己的事默默承受,他揹負得太多太多了,我由衷的感慨,作為一個基層工作者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

新站長秦孝男則是與王站長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開始只是因為逃避失戀,選擇去了遠方,可他並沒有明白自己的責任,最後王站長一巴掌打醒了秦孝男,經歷了辭職、逃跑,最後悔悟回到了天邊加油站。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同樣我也是90後的大學畢業生,今年來到了大唐彭水水電站,同樣作為國企基層工人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光榮,王站長是我心中的榜樣,我會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在以後的工作中發光發熱,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方面面,傳承無私奉獻的精神。

《天邊加油站》觀後感3

所謂迷茫,就是才華配不上夢想:大事幹不了,小事不肯幹;不想做手邊的事,只想做天邊的事。解除迷茫,就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能力不是從做大事得來的,而是從這些不起眼的事情中鍛鍊來的。小事不肯幹的你,大事輪不到你,趁跌倒還能站起來的時候,得先學會腳踏實地。

90後的大學生秦孝男和老站長王重慶,不同年齡各有心思的兩代石油人,因天邊加油站新老站長接替而走到了一起。秦孝男本來想着在一個人的加油站,自由自在地在天邊混日子,卻不曾想被老站長王重慶愛崗敬業的工作精神與濃厚的個人情感,帶入到一個石油人追夢的精神世界。

秦孝男的經歷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從他的身上彷彿看到了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的身影。最初的逃避、害怕到後來的堅韌、有擔當,他的成長我們有目共睹。沒有人一開始就能做到大徹大悟,總是在一件又一件磨難的洗禮下才慢慢蜕變成一個堅強的人。

電影中狼的鏡頭多次出現,它就代表着困難,我們面對困難就像是秦孝男第一次看見狼一樣,是害怕的,因為對困難不瞭解,不懂它的習性,路師傅説見到狼不能怕,要直勾勾的看着它,千萬不能轉身跑,就像告訴我們看到困難一樣,一定要迎難而上,而不是畏首畏尾。村民口中説的狼嚎代表着吉祥,寓意着困難來了,我們就能成長了。電影最後一次狼的鏡頭出現過後,問孝男你還害怕狼嗎,孝男説經歷過了,就不怕了。

身為年輕人,並正好遇到發展的最好時代,90後的我們也是需要被磨礪的一代,和平的年代,留給我們的,就是奮鬥的道路,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國家的繁榮,即使出現各種苦難,各種絆腳石,也要及時面對,要奮鬥,奮鬥出嶄新的面貌。在這個美好的年紀裏面,也許我們現在什麼都沒有,沒有存款,沒有愛情,這正是自己為之奮鬥的理由。別説我們沒有資本,年輕就是資本,要經得起折磨,經得起磨鍊,更要經得起磨礪。

誰的青春不曾迷茫,可我們都在迷茫過後遇到了更好的自己。也許,青春,不是用來揮霍的,不是用來虛度人生的,只有在熱血中奮鬥,才能體現出青春的趾高氣昂。

影片中當秦孝男從一個男孩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識大體、顧大局的真正男子漢時,他才真正突破了個人世界的狹隘,破繭成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石油精神傳承人。

秦孝男的蜕變歷程就註解了新時代石油人應該有的精神面貌。而我們新一代90後接班人也應該接過老一輩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無私付出、甘於奉獻的石油人的旗幟,在新時代的大環境中,充滿朝氣,大膽選擇,勇敢創新,不斷的實踐,不斷的自我成長。這樣我們的青春才不會迷茫,我們的青春才會在奮鬥中得到昇華。

《天邊加油站》觀後感4

電影《天邊加油站》以一座加油站、兩代站長、一次工作上的新老交接為線索,為我們演繹了加油站站長王重慶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二十年如一日,在天山腳下偏遠地區的天邊加油站獨自堅守的故事。

《天邊加油站》中天邊有美麗的風景,有善良的民族,有熱情的姑娘,但天藍的憂傷,雪白的冰涼,風吹的斷腸。這一切在小男人眼中都是蒼白的,天邊應似天堂或是地獄沒有世俗,沒有温度,沒有未來。老男人紮根天邊加油站,有理不順的柴米油鹽,有聊不完的家長裏短,有喝不完的奶茶烈酒,他給汽車加油,給生命加油,給漢哈民族關係加油。在見證了危險、生命與希望之後,小男人被包裹的心逐漸打開,開始走向身邊的瑣碎牽絆,走向需要關愛的人,走向世俗火熱的生活。用真情回饋熱情的邊民,用雙手撫慰受傷的心靈,用智慧給一直照亮他人的老男人,找到回家的路。

王重慶,一個熱情似火的名字温暖了這片蒼茫大地幾十年,老站長用擔當、忠誠和敬業譜寫了一篇新時代的.邊塞詩,縱是兩行清淚為思親,也需時刻銘記一寸丹心圖報國。老站長二十年如一日守護着天邊加油站,但在家庭方面的缺失,讓他面臨着妻子埋怨、父子不和與有家不能回的危機。就算如此他依舊不捨拋下這座“加油站”。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地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將自己奉獻給了哈薩克村民,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給予他們無私的愛和幫助,也換來了村民的真心以待和對自己妻兒的捨命相救。老站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關愛着、教導着、拯救着受傷的年輕人,而年輕人也將他送回温暖的家。

在這個充滿愛與被愛,給予與被給予,施恩與被施恩,需要與被需要,拯救與被拯救的故事中展現的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你不經意地給他一點陽光,他可能會回報整個世界大團大團的燦爛。感情靠人善待,不管擁有着誰,都離不開真心的關懷,情意靠心交換,不管陪伴着誰,都需要彼此相互的疼愛。

年輕人初到加油站,身上有着矯情和虛榮,有着期待和憧憬。但現實遠非他所想的那樣,他一度失望和逃離,後因成長與清醒,理解了這份工作的重要和偉大,瞭解了這是一座“為命加油”的加油站,他也終於理解了老站長內心的堅持和痛苦。年輕人最終也會如老站長一般在這裏度過一個個春秋,始終如一地守護着這座加油站。

從事測繪事業的我們都好似影片中的年輕人一般,認為測繪工作枯燥乏味,每天執行着重複的動作,沒有激情。從最開始的一腔熱血,到後來的落寞與失望,想逃離想放棄。但殊不知無論哪種工作都需要我們精心體會,耐心品味,平凡中有偉大,重複中有情懷。測繪行業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個員工組成了我們這個共同體,願所有年輕人都如影片中那般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不因條件艱苦而輕易放棄,不為工作困難而怨天尤人,為測繪事業一度春秋,始終如一。

《天邊加油站》觀後感5

這是一部沒有跌宕起伏地情節、沒有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沒有緊張刺激的動作場面,卻能深深吸引我的電影《天邊加油站》。它就像是一個説書人把一座加油站、兩代站長、一次工作上的新老交接故事細膩温馨,樸實真摯地娓娓道來,看完以後,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這是一個關於堅守的故事。老站長王重慶一個人在天邊加油站留守了20年。在這20年裏,他矜矜業業、恪盡職守,除了本職工作,他還為109户哈薩克村民提供生活上的方便,也為每一個路人提供緊急救援。堅守換來的是村民們的信任和認可,以至於在妻子兒子來看望他的時候,兒子在惡劣的環境下發燒到40℃,村民們的捨命相救。

這是一個關於責任的故事。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願望的奮鬥路上,企業有企業的責任,個人有個人的責任。天邊的一個加油站,不僅僅是一個加油站,更是哈薩克村民與外界情感交流的重要樞紐,是村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企業來説,高速路改道後,幾天都不會有一輛車光顧的加油站,但因哈薩克村民有需要,依然矗立在那裏,這體現了中石油作為一個國企的社會責任。從個人來説,老站長曾因家庭原因,離開了加油站一段時間,頂替的新站長不願意幹,村長只好上門請老站長回去。作為共產黨員,作為國企員工,面對羣眾的期望,家人的不理解,老站長在唯一能做的只有揹負家人的愧疚之情,踏上去加油站的路上,這體現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國企員工的責任。

這是一個關於傳承的故事。新老站長工作的交接,兩代石油人的交集,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充分體現了石油人的傳承。貨車68升,摩托車10升,村名老是忘記加油,記得每週提醒這是老站長對新站長工作囑咐,也是交接中的非常小的一個細節。看似很小的細節,卻體現了上一代石油人苦幹實幹和三老四嚴石油精神的延續。90後大學生的新站長秦孝男從老站長日常的日常交流中,逐漸瞭解了這份工作的重要性,瞭解了這是一座為命加油的加油站。石油精神的傳承不是靠空洞的説教,而是通過言傳身教,讓新一代石油人理解和接受石油精神。

這是一個關於和諧的故事。奉獻能源創造和諧是中石油的企業宗旨,企業與社會的和諧,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老站長王重慶當地人親切的稱他為哈力站長,他急村民之所急,解村民之所難,在村民需要的時候,總會出現在他們中間,甚至是村民之間出現了矛盾,他都能圓滿化解。喝酒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是老站長融入當地生活的真實寫照。作為回報,在老站長臨走之際,村長邀請他一起參加哈薩克族最神聖的儀式新年天山取聖水。老站長融入當地生活的故事,表現了無數的中石油普通職工與五十六個民族人民和諧共處。

整部影片通過小人物身上的故事來體現他們心中的大情懷,以此向觀眾傳遞石油精神。石油精神產生於艱苦創業年代,是一種歷久彌堅、執着篤行的信念信仰;是一種實實在在、恪盡職守的態度作風;是一種超越小我、奉獻報國的價值選擇和情懷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