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彙編15篇)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7W 次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彙編15篇)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

一談到強勢總會令人望而卻步。在中國或中華文化長久倡導的含蓄內斂的浸潤下過於直接、猛烈的衝擊總會為人們所不接受。

誠然,強勢介入的教育也令學生咋舌。一定程度上它會扼殺學生的個性,阻攔學生的創造,甚至錯誤的介入會致使學生誤入歧途,可以説是當今倡導多元成才,創新驅動發展的大敵了。但是我認為強勢介入並非百害而無一利,它甚至可以促進成才。

懸崖勒馬我們都聽説過。馬奔馳到懸崖邊上,馬背上的人及時勒住韁繩,避免了人馬共同自由落體的悲慘結局。騎馬人的勒馬就是一種強勢介入。如果一個學生當初所選擇的路就是錯的,那麼這時候的強勢介入對他非但不是扼殺而是救贖。

如果在他所選擇的道路上呢?

荀子説: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如果一根木頭,它想成為一個車輪,那麼輮便可以助它達成理想。試想如果它只靠自然生長,要成輪恐怕需要的就不只是三年五載的功夫了。

同樣的道理,一把劍,若非就礪如何利?寶劍鋒從磨礪出,如果沒有那塊磨刀石,如果沒有那番強制性的打磨,金屬就只是金屬,永遠不可能削鐵如泥。

輮和礪雖然只是外力強加於它們身上的,但對於它們的成器,輮和礪功不可沒。

倘若你説那只是古代,那只是過去,是古人的思想過於保守了,那麼我將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你並不是沒有受過強勢介入或者説也許你正接受着強勢介入的教育方式。

就拿初中生來説。

早自習時英語老師或課代表的聽寫是不是讓你萬般憎惡又無可奈何?那就是用一種強勢介入的方式來督促你背單詞、背短語、背句子。你能説它煩,但你能説它害你嗎?寫作文的行雲流水,做閲讀的暢通無阻哪一個不是它的功勞?

語文老師要求的古詩文背誦是不是有時讓你無比厭煩?這也是一種強勢介入的方式。古文記都記不住還談何運用呢?

進一步説其實作業也是一種強勢介入的方式。老師常通過佈置作業,檢查作業來促使你在課後複習。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在不經意間讓你將這些知識吸收掌握。

這樣看來,強勢介入只是另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並非洪水猛獸,它有利也有弊,關鍵在於教育者的判斷以及對強勢這種度的把握。如果把握得好,強勢介入也能促使成才。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2

這是一件真人真事,《摔跤吧,爸爸》講述了前摔跤好手馬哈維亞不顧村裏人反對訓練自己的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的故事。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妻子生了四個女兒,偶然的機會他開始教女兒Geeta和Babita摔跤,努力使女兒變成世界級的摔跤手,期間趣事多多,但也由此引發了一連串有關輿論、宗教等社會話題的事件,儘管有極大的困難,最終女兒們進入英聯邦摔跤比賽次次奪得冠軍。

馬哈維亞有兩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他們沒資格來挑選我女兒,而是由我女兒來挑選他們!今天,你不止是和對手戰鬥,更是和所有歧視女性的人戰鬥!

為什麼女兒們最終會擺脱自己已定的命運,創造更美好的未來?1。努力。剛開始你就沒有這個決心,沒有去努力,半途而廢,什麼也挽救不了你。2。方法。方法建立於努力之上。方法要正確,收穫才更大。比如,Geeta半決賽時,若是聽取了國家教練的建議,還會取勝嗎?努力之大,方法之大。

在我們生活中,方法與努力,缺一不可。現在着重論述努力。天賦再差,只要後天努力了,你依舊可以成為天才!反之,你天賦再好,後天不努力,你只會原地踏步。除了百分之一的天分之外,還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儘管那百分之一更加重要。但那百分之九十九又怎能節省呢?

不管是誰,在心底的深處都一定會隱藏着小小的光芒,就是因為相信這光芒的存在,它才能夠復甦。馬哈維亞執着相信夢想,我們又何嘗不可以呢?

孤注一擲的去追夢,哪怕天地不容,萬劫不復,就讓我一人承擔!我的夢想是做一名作家,將無數天馬行空的想象轉化至自由柔美的文字之中,看完《摔跤吧,爸爸》之後,我會像馬哈維亞一樣,無所畏懼地去迎接夢想的洗禮!

不管是誰,都可以去追夢。你們都可以。

記住,不管黑暗多麼可怕,光芒都永遠不會暗淡。你心中的光芒,那雖小卻閃亮的碎片,它的名字是……

努力過後,結局會變美好。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3

今天,我觀看了體育競技類電影――《摔跤吧!爸爸》。 這部電影講述了馬哈維亞,一位印度的摔跤手,他最大的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金牌,卻因生活所迫放棄了他所熱愛的摔跤事業。隨後他希望由他的兒子來實現這個未完成的夢想,但命運弄人,他生了四個女兒,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開始教女兒摔跤,經過一番波折,以及自己與孩子的努力,最終大女兒吉塔完成了他的夢想。

我認為這部電影將父愛、夢想以及愛國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同時通過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很好地反映了女權、官僚、人性等諸多印度的社會現象。電影裏的父親也讓我對他感慨甚多。 馬哈維亞,在我看來他是一個不夠考慮到孩子感受的父親。他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不顧女孩子的身體與心理狀況,即使村裏 、村外人對他以及孩子冷嘲熱諷,他也毫不在乎,仍堅持着。他是一個有毅力、勇敢、不為外界所幹擾的人。但是他也做出了令女孩不能接受的事――女孩留長髮不能夠很好地訓練,於是他果斷地剪去了兩個女孩漂亮的長髮,她們哭了,作為一個父親,看見她們的眼淚,他心疼?

不過,在兩個女孩聽見女孤兒講述了她悲慘的命運以及一生後,她們理解了父親,原諒了父親,也願意為父親的夢想付出自己的童年以及其他孩子所擁有的自由,即使她們很苦很累,但她們不是也迎來了幸福美好的彼岸嗎?所以,我認為這部電影所塑造的父親形象真是讓人又愛又恨,他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挺身而出,他的勇敢,他的毅力讓人對他大為讚歎。他的命運,他的嚴苛,他的倔強也讓人不禁有些憐憫、討厭他。但到了電影后期時,我們才明白了他這麼做其實不光只為了自己的夢想,因為這兩個女孩最後不都愛上了摔跤,為國爭光了嗎?

小草不經歷風雨,怎能在困境中挺直腰背勇敢地面對;嫩芽不會努力地汲取養料,怎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勇敢的小草,美麗的花朵是我們的榜樣,當然,成就那些榜樣的人是偉大的,也同樣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榜樣。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4

為什麼十三億人裏竟然挑不出十一個好球員?對於中國國足,公眾常常發出這樣的疑問。更讓人疑惑的是印度,這個人口達到十二億的世界第二大國,至今只在奧運會上得到過一枚金牌。回顧一下看過的全球性的奧運比賽或者洲際的運動賽,從未有一個項目裏有印度運動員的身影,這難道不更奇怪?就是這樣一個國家,拍出了一部經典的體育電影,儘管摔跤並非一個重要的比賽項目。

一位父親,曾經的全國摔跤冠軍,為了實現自己為國爭光的夢想,把希望寄託在了兩個女兒身上。他的夢想看起來像個白日夢,因為不僅缺錢缺器材缺支持,也缺乏一個兒子。而男孩,被認為才是他夢想的最好載體。但他轉換思路,把女兒看成夢想的希望,苛刻地培訓她們。對於一個父親而言,苛刻甚至還不夠,簡直可以説殘忍。最終,他的夢想在女兒身上得以實現。到那時,他才放下教練的威儀,以一個父親的身份,説,你是我的驕傲。

體育賦予榮耀,勵志是運動類電影常見的主題。較為有名的如,《卡特教練》、《光榮之路》。儘管觀眾在故事的開頭就能輕易地猜出結尾,但仍然跟隨電影的節奏心潮起伏。因為故事永遠比説教有吸引力,冠軍是汗水甚至失敗澆灌的結果。電影裏,女孩在摔跤場上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搏殺,讓觀者彷彿置身現場,為選手的表現而揪心。對我而言,這是第一次關注摔跤比賽,也是第一次發覺這一比賽的魅力,哪怕是通過鏡頭。

體育不僅賦予榮耀,也賦予自由。美國的《卡特教練》《光榮之路》講述的是黑人如何在籃球場上,用自己的天賦和技巧,贏得白人的尊重。《摔跤吧爸爸》則用女孩的故事,道出性別歧視並非牢不可破。在運動場上,種族和性別不可改變,但並非最為緊要,身體素質、運動技巧和臨場發揮才是決定比賽的關鍵。社會性的歧視,在比賽結果面前不攻自破,被否定的弱者,因而獲得了證明自己價值的方式,也掌握了打破歧視束縛的武器。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5

我被《摔跤吧!爸爸》這部印度電影深深地吸引住了。不得不説,印度的電影業在不斷髮展,那羣藝術人在用自己的電影來讓全世界瞭解他們熱愛的祖國——印度。

我感觸良多。

電影講的是一位摔跤手爸爸迫於現實的殘酷,最終放棄自己熱愛的摔跤事業,奔波於現實,過着普通人的生活。但夢想從來都不會改變,它只是在沉睡,等待着下一個春暖的契機。偶然一次機會,他發現他的兩個女兒對摔跤有着別樣的天賦,於是魔鬼訓練開始,故事的啟程開始……

“什麼?你要培養女摔跤手?”全村的人都對這件事驚悚不已。村裏的人對父親的嘲諷、哂笑,對此事嚴重不抱看好態度。全村人都認為父親是個瘋子,他們一家都是瘋子。

人們常説,天才和瘋子只差一步距離。當兩個女兒刻苦鍛鍊,當父親默默忍受全村人的譏諷,當迎來春暖的契機,女兒贏得世界冠軍時,全村人驚呼:“天才!天才!……”

戲劇性的反轉,在現實中何嘗沒有?小時候被當成笨蛋的愛因斯坦,如今誰人不知道他?被認為喪失聽力無法創作音樂的貝多芬,如今是誰在天天歌頌?

他們被貫稱為瘋子,因為只有瘋子才會心無旁騖沒有雜念地做自己要做的事。仿如一個機器人,每天重複重複再重複,對自己要求嚴格,對身邊的所有事熟視無睹……天才就這樣練成了。我認為,天才和瘋子是一種等級階段,他們之間只有一步之遙。你是瘋子,打怪打怪,就升級成了天才。

欲成功,先發瘋。欲發瘋,需要有用命也要去堅持的事業。

沒有誰會簡簡單單成功,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發瘋的過程、奮鬥的歷程必然充滿艱辛,但值得擁有。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部電影反映了很多方面的事物,印度的社會發展、傳統文化,以及人人羨慕歌頌的家庭温情。

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6

為什麼説它偉大呢?它講了一個普通人靠個人努力為國家爭得榮譽、拿金牌的故事印度傳記片。選這樣的題材,本身就非常冒險,拍不好就像個英模人物的宣傳片。

不過印度人很厲害,它的電影特性正好也反映了它的民族性,總能將各種元素糅合,還具有獨特的味道和力量。它能將娛樂、喜劇、批判、反思放在一起,又釋放出温情,勵志且不矯情,三觀極正還不假大空。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偉大,還因為它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當影片末尾放出現實中爸爸和女兒的照片,我相信,不流淚者無幾。

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現實中的吉塔結婚時,扮演父親的阿·米爾汗本人也出席了婚禮。

原來是真的!原來人真的可以!人們會對“做人”這件事,肅然起敬,並且重新審視“現實豐滿,理想骨幹”這句話。原來只要理想豐滿,現實可以去骨幹。

好的影片一定有豐富的內涵,供大家從不同角度來解讀。這裏面有個人成長,有家庭關係,有社會現象,有理想與現實,有人與外界的衝突。但説到底就是人與自己的一場場競技。

1摔跤又不能當飯吃,那還要不要摔?

這是個關於夢想的故事。

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非常優秀的摔跤運動員,但是被父親教訓:摔跤又不能當飯吃。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難題印度傳記片《摔跤吧,爸爸》觀後感演講稿。

人要活下去,對吧?人在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責任,對吧?你終究不能只為自己而活,對吧?所以“屈就現實”好像也是一條必經之路,你不為現實讓點兒路,也就跨不過現實這條路。

人在隱忍甚至“背叛自己”之後,才會有更執拗的堅持

馬哈維亞將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可是來的是一個個女兒。

想而不得,才是命運的常態。從不可能中發現可能,是人對命運的對抗。

馬哈維亞抓住了最後的救命稻草,做了一件顛覆人想象的事――他開始讓自己的兩個女兒練習摔跤。哪怕受盡閒人閒語、各種嘲笑。

2父母要不要把夢想強加給女兒?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7

看完這部電影后,聽到了身邊朋友對《摔跤吧爸爸》有關父親的爭議。比起用印度的慘淡現實來為之辯解,我倒覺得不如坦然承認電影裏他的所作所為確實有其侷限性和不完美,但這絲毫無損於他的抗爭的偉大。演員阿米爾汗也解釋了父親的進步性,不在於是否強迫孩子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在於意識到女兒也能有所成就。而且還是最大的成就。

最讓我感受到這一點的是父親送女兒來到大學後,低聲下氣地請求教練多關照一下吉塔,因為他相信她能為印度贏得金牌,而教練只把這看做笑料,因為之前從未有人做到過。很難説這有多麼震撼。這就相當於你以優異的競賽成績從農村考上了清華物理系,當年沒錢念不起書的你爸跑到院領導辦公室用一口方言説,老師啊我真的相信我閨女能為中國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堅信女兒有着不可思議的潛能,併為之面臨着全世界的不理解。而讓他與那些痴心妄想的人不同的是,他也一直在用“世界冠軍的父親”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親身去與偏見和物質條件的睏乏鬥爭,為女兒贏得那一個個來之不易的可能性。無論女兒是在輝煌還是低谷,他對她的信任從來都沒有變過。

這種精神放到中國也是稀缺的。社會對傑出女性的判斷標準總是不同於而且往往是低於男性的,比方説:“女孩就不要做太辛苦的工作了,漂漂亮亮就行。”“你以後能有個穩定的工作能養活自己就好。”“早點結婚,過了三十歲你就不值錢了。”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聲音是:“女孩子也要能吃苦。”“就算數理化很難,你也不能隨便放棄。”“如果你想成為一流的科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工程師、程序員、老師、醫生或者創業者,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支持你。”“不要拘泥於瑣事,多想想大事。”“不要放棄你的夢想。”

——你也可以成就最輝煌的事業。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8

今天,媽媽帶我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我覺得非常勵志,而且很感人。

電影裏的爸爸雖然獲得了許多獎狀和金牌,但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爸爸內心一直渴望獲得世界金牌,他看出了兩個女兒有摔跤的天分,就為她們制定了訓練計劃,每天鍛鍊,還很用心地做了一個“愛心摔跤場”。

女兒開始很不情願,以為爸爸是為了他自己的夢想,對她們進行魔鬼訓練。她們必須每天五點早早起牀鍛鍊,還要控制飲食。而爸爸為了訓練方便,竟然把她們的頭髮剪掉了,也不讓她們穿裙子,讓她們像男孩子一樣過着生活,受到了同學們的嘲笑。

直到有一次兩個女兒去參加了一個朋友的婚禮,那個朋友對她們説:“我羨慕你們,不用像我14歲就嫁給素未謀面的男人。你們爸爸是為你們遮風擋雨,抵抗全世界的,還默默地忍受你們鬧脾氣,這是為什麼?就是為了讓你們有未來,有自己的人生。”她們聽了恍然大悟。從那天開始,她們不用爸爸催,也不管全村人和同學的嘲笑,就會認真地去鍛鍊。後來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去參加奧運會的印度女摔跤手,也達成了爸爸十年前的夢想,成為了一名世界冠軍。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也不理解,覺得這個爸爸很自私,非常的專橫。他不顧女兒的意願,別人的嘲笑,只為他自己的夢想,一定要女兒去摔跤。直到後面,我看到為了給女兒補充營養,從不下廚的爸爸特地從外面買了一本食譜,討價還價買來雞給她們做雞湯。為了給女兒創造好點的條件碰了無數的釘子,也接受了無數的鄙視和諷刺……爸爸為了女兒默默付出了許多,才讓我明白爸爸是為了她們不要很早嫁人,為她們的生活着想。

放棄一時的自尊與驕傲,來成就更偉大的理想。從這位爸爸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股什麼困難都打不到的堅持精神。我想,這也是電影告訴我們的道理:做任何事情,只要你認真付出,堅持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的。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9

今天我觀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

在印度的一個小村莊裏,有一個叫瑪哈維亞的人,他是一個摔跤能手,曾經拿過好多的獎牌。但是,因為家庭情況,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心愛的摔跤。他的妻子懷孕了,他把為國家爭奪到一枚金牌的希望寄託給了孩子,讓孩子幫他完成自己偉大的理想。命運捉弄了他,讓他一連生了四個女。他十分失望,整天陰沉着臉。

有一次,幾個男孩兒前來挑釁她的兩個大女兒,兩個女兒氣得滿臉通紅,掂起拳頭就打。把那兩個男孩兒打得鼻青臉腫。爸爸回家,看到家裏有好幾個人,原來是今天早上被他們兩個女兒打的那兩個男孩子和他們的媽媽。爸爸問清楚了是怎麼回事,把他們幾個打發走之後。他的心裏就想出了一個主意:要不讓我的兩個大女兒試試摔跤?

於是,兩個女兒就開始了艱苦難熬的訓練。許多鄰居和朋友都勸他,不要讓女兒練摔跤了。可是,他堅定自己的意見。讓大女兒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結果大女兒不負爸爸的期望,利用嫻熟的摔跤技巧贏了村裏的好多好多男摔跤手,獲得了好多獎牌。大女兒進入了國家隊,教練讓她忘掉以前所有的摔跤方法,使大女兒在國際摔跤比賽中表現的不怎麼樣。於是,爸爸就進入國家隊,幫他訓練。

他要去參加奧運會啦,他通過自己強壯的身體,嫻熟的技巧,贏過了好多好多摔跤能手。成功的進入了決賽。到最後20多秒,他離對手還相差五分。這是一種完全不可能再扭轉的局面啦。他突然想起了爸爸説過的一句話:“我只能教你逃生的技巧,我不能一直幫着你。”就在這時,奇蹟發生了!他衝到對手身後,用盡自己全身的力氣把對手從空中顛了起來,劃過一個弧線形,把對手扔到了胡線外。終於,他靠着這個技巧已經得了世界冠軍。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幹什麼事都要堅持到底,不能放棄,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不要在沒幹這件事之前輕易的下結論!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0

一開始對於這部電影是抱着無所謂的態度看的,大概是因為空間朋友圈都在推薦這部電影,説評分很高,所以和舍友去看了,但是後面越看越震驚。

看了簡介,説是喜劇片,其實劇中喜劇的成分並不是特別多,完全是勵志的表現,而搞笑的部分也只有“我”作為表哥看到的經歷的一些事情吧。可能是因為對於印度的不瞭解,在看到女孩子14歲就要嫁人時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開頭覺得爸爸叫吉塔和巴比塔練摔跤,是一種自私的表現,沒有問過女兒是否願意,就自己做主讓她們完成自己的夢想,後來認識到爸爸這麼做完全是為了讓她們可以選擇自己以後的生活時,我真的被震撼到了,父愛可以如此的偉大而又無私。表面上是父親為了自己的夢想而訓練她們,實際上則是為了她們以後的發展,為了她們自己的未來,為了讓她們可以逃脱14歲就嫁人的命運。

在此之後,吉塔和巴比塔理解了父親也越來越熱愛摔跤這項運動。即使是被男孩子看不起被別人嘲笑,也毅然決然的走上了摔跤這條道路,並且最後越走越遠。

片中出現轉折的地方是吉塔的屢次失敗,是她對於父親那些訓練方法的不理解,是她遲來的“叛逆期”。而父親卻沒有和她爭論,而是以自己的方法不斷教導着吉塔,最終贏得了摔跤的世界冠軍。

在這過程中,在吉塔失敗而又不理解父親的時候,我和舍友有過兩種猜測,一是吉塔最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繼續讓父親指導,最終成為世界冠軍;另一種則是吉塔繼續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巴比塔則是對父親的做法深信不疑,最終成為了世界冠軍。兩種結局的猜測側重點各有不同,第一種側重於吉塔的轉變,表現父女之間的温情以及和好如初理解父親的過程;而另一種側重於吉塔和巴比塔的對比,表現父親是正確的,因為父愛讓我們相信最適合我們的才是最好的。思考了很久之後發現,第一種猜測可能更合理一點,第一女主應該是吉塔,在之前少兒組比賽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了,並不是説吉塔和巴比塔雙女主這樣不好,而是這樣的話沒有辦法完全突出重點,無法體現父愛如山這個主題。

即使整部電影是勵志的,是喜劇,但是父愛依舊是貫穿整部電影的線索,讓人印象深刻,又不禁落淚。

第一次寫影評,中間的不足請諒解,以後會繼續改進的。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1

印度存在着嚴重的性別歧視,女孩子註定一生與鍋碗瓢盆“打交道”。他們為了自己的家庭,必須長大後就和素未謀面的陌生男子相夫教子,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電影中馬哈維亞是一名前途無量的印度摔跤手,因家庭貧寒,只能忍痛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科馬哈維亞卻夢想有個兒子,讓他來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無奈老天爺偏偏跟他作對,連着生了四個女兒。當馬哈維亞徹底絕望之時,吉塔和巴比塔展現出來驚人的摔跤天賦!於是他開始了對女兒倆的魔鬼般的地獄級訓練,他逼女兒剪去長髮,脱下裙裝,換上T恤。在此期間,女兒們反抗過,恨過、母親傷心過、無奈過。最終女兒們還是憑藉着勇敢和不服輸的精神,衝破了命運的枷鎖。大女兒吉塔成功獲得了全國冠軍,被選拔到了國家體育學院。然而遠去他鄉的吉塔在晚上放飛自我,吃喝玩樂,終究逃不過每場比賽失敗的厄運。吉塔曾經燃燒的鬥志已經磨滅了,失去了信心的她卻在關鍵時候被父親從陰影里拉了回來!重新拾起尊嚴,踏上冠軍之夢。在世界比賽中雖然遇到了坎坷,無數次被對手的鋭氣壓制力量,但她永不言敗,最後關頭使出洪荒之力將印度的國旗升至最高點!

這部片子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咱女兒倆剛訓練之際,遭到了村民的譏諷和嘲笑,可她他們毫無灰心之意,努力練習,堅持自己的信念,用實力證明了自己!而在吉塔第一次比賽時,她敗給了一個強悍的男生,事後吉塔請求讓自己再比一回。正是這種不服輸、勇往直前的氣概,令吉塔贏得了勝利;在吉塔學習體育學院教練教給他的技巧時曾回家鄙視父親的方法老土。生活中,我們不能一味的在意別人的看法,要學會自己獨立思考,作出決定。只有自己才能改變宿命,當遇到強敵而失敗時,我們不能喪失信心,應該要更加奮發圖強,戰勝他們;而當你獲得勝利之時,千萬不要忘記你這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如果你因為學習新知識而又忘記了舊知識,那你學了還有什麼用呢?

金牌誰都可以拿,不管年長還是年輕,不管是男還是女。獎牌不會自己從地裏長出來,你得去悉心培育它。用你的愛心、你的努力和你的熱情!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2

《摔跤吧!爸爸》看完走出影廳,所有觀眾讚不絕口,有些還抹着眼淚紅着眼睛,渾身毽子肉、彪悍來襲中國銀幕的阿米爾汗再次意外打動了中國影迷,用他熟悉的招式和精妙的借勢:

1、大約在影片進行45分鐘後,我開始發覺並回憶起《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鬧寶萊塢》以及《我滴個神啊》,看過這三部阿米爾汗的電影,很難不會發現其中最大的兩個共性——歌舞推進流暢敍事+挑戰陳腐體制的思想內核~既製造看點笑點,同時據理引人深思,如果説既往的作品在發問並質疑印度的教育體制與宗教體制,那麼這一部印度人劍指性別歧視與競技體制,這樣做電影無論走心還是走腎都可謂雙管齊下,很難讓人拒斥,這是阿米爾汗所熟悉的招式;

2、這部電影最大的商業賣點,偷師了體育競技——即“摔跤”項目的觀賞性!《速8》觀眾愛看,因為砸車;《摔跤吧!爸爸》拳拳砸肉,擲地有聲,震在心扉,是實打實的刺激觀眾感同身受~賽點讀秒的緊張感、一招致勝的慢鏡頭、耐心引導觀眾的比賽閲讀能力,都是電影主創們精妙借勢讓電影變得好看所付出的功力;

3、電影兩個多小時的時長容納了極其多元複雜的戲劇衝突,父女之間的壓制與反抗、家庭環境內外的質疑與諷刺、父親與教練之間的方法論博弈、姐妹之間變通與固守的爭執、老少繼承接替過程中的辛酸殘酷,都觸發了戲點高潮,而情感的'核心依舊圍繞親情與成長,父女情、姐妹情、運動員艱苦卓絕鳳凰涅槃的成長式,單拎出一點都可以構築一個精彩故事,雜糅而不悖,是劇本過硬紮實;

4、影片唯一會引人詬病的一點,是故事的精神傳達——父輩人代替孩子建構理想,無論這個理想多麼高遠多麼偉大,即便上升到國家榮譽的層面,這種行為的出發點始終都會受到懷疑,道理很簡單:剝奪個人自由意志。本片在這一點上處理得極為含蓄,以理想之偉光照亮了父親不近人情的幽暗之處,順之是喜,逆之則悲~

最後講一點,阿米爾汗一直被譽為“印度的張藝謀”,審視他這些年的作品,不管表現的類型題材如何改變,精神氣不變;反觀老謀子,不管想講的故事內容如何改變,“團體操練”不變;人有點堅持固然是好,但是否該堅持一些歷久彌新的呢。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3

暑假裏,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電影《摔跤吧!爸爸》。影片講述了印度全國摔跤冠軍馬哈維亞·辛格·珀尕訓練兩個女兒成為世界摔跤冠軍的故事。我被珀尕嚴厲而仁慈的父愛所感動,也深深感歎吉塔和巴比塔的努力拼搏精神。影片中主人公的經歷完美的闡釋了“理想+行動=成功”這一定律。

父愛是深沉而偉大的。珀尕是一位教練,更是一位父親,他對女兒們嚴厲而慈愛。這位“教練”在訓練時冷酷無情,對“學生”沒有絲毫憐惜和妥協。他要求女兒們必須每天早上五點起牀跑步,練習各種摔跤動作,並和男人肉搏。當她們反抗時,他毅然決然的剪掉了她們的秀髮,全然不顧她們會因此而遭人嘲笑。因此,他的女兒們曾經一度恨透了這個“教練”。但作為父親,珀尕也有温柔的一面,可以説他是一個對女兒們極富感情“虎爸”。父愛,有時只是一個表情,一個動作,這些小細節我們也許都不曾在意,而它,恰恰就是最深沉的父愛呀!吉塔和巴比塔開始並不理解父親,只是覺得父親殘酷,到後來她們才發現自己是何等幸運、如此幸福!

勤奮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寶。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當然不僅僅因為爸爸施加的壓力,她們自覺自發的勤奮拼搏精神最終把她們推向了巔峯。滴水穿石,這對姐妹終於坐上了世界冠軍的寶座!她們取得的成就,不僅實現了父親的願望,為國爭光,也給當時印度重男輕女的社會偏見重重一擊!她們宣告,女孩也能成為強者!

理想召喚行動,勤奮鑄就成功。作為青少年,我們都要認真思考,樹立自己的理想,並且為之不斷努力。像吉塔和巴比塔那樣,我也有一對關愛支持我的父母,而且我生活在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和富強民主的國家,我一定珍惜好時光,努力進取,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鑄就輝煌燦爛的人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4

前幾天,我去看了一場電影――《摔跤吧,爸爸》。

故事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印度女孩吉塔和巴比塔的爸爸在還沒生下她們之前,一直希望生個兒子,因為他是一個摔跤手,曾經拿過全國冠軍,他想把兒子培養成世界冠軍,實現他的夢想。可惜他生了三個都是女兒,但是後來他無意中發現兩個大女兒不僅會打,而且還打得有招有式,於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女兒們培養成專業的摔跤手。

沒多久,吉塔和巴比塔就被高強度的魔鬼訓練折磨得叫苦連天,甚至想方設法來逃避訓練,結果被爸爸嚴懲,剪掉了那美麗的秀髮。經過刻苦的訓練,吉塔和巴比塔終於成了無堅不摧的女漢子。他們在爸爸的指導下成功贏了邦級賽和全國賽,進入了專門培養頂級摔跤手的國家隊。歷盡波折,吉塔如願以償地參加了世界摔跤大賽,並且進入了決賽。她決賽的對手是以前經常負於的澳大利亞選手。但巴比塔因為有了爸爸的陪伴和指導,她信心滿滿,胸有成竹,為這場應戰做好了充分準備。可成功總是那麼來之不易。決賽前兩局一比一,打平。決勝局中她想起了爸爸教給他的一招制敵式,反敗為勝,成功地獲得冠軍。現場響起了激動人心的印度國歌,爸爸和女兒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全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歡呼一片。

電影結束了,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吉塔姐妹能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披荊斬棘,迎難而上,實屬不易。記得我小時候學騎自行車時,一開始總是摔跤,手腳上的擦傷讓我疼痛不已,多少次都想説:"不學了,學不會。"後來在爸媽的耐心陪伴和教導下我沒有放棄,仍然咬牙堅持,現在我的騎車技術可是相當穩妥。哎,想起當時那麼點困難就動搖了信心,真是自愧不如呀。

如今,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都相當優越,只要我們秉持吉塔和芭比塔這種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精神,必能在各個方面取得更多的“冠軍”。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5

在暑假補課的時候,學校給我們放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摔跤吧爸爸》

影片中的父親是一名摔跤手,他希望自己能有個兒子,去替他繼續完成摔跤。可是,他的老婆接連生了三個都是女兒,他感到很失望。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的兩個女兒把一個男孩子揍了一頓,那時他感覺到了希望,於是他決定要把女兒培養成摔跤冠軍。女兒很不理解父親為什麼要讓她們接受如此殘酷的訓練,在一次她們去參加一個婚禮,那個女孩只有12歲就要嫁人了,這時女兒明白了,父親那樣做是希望她們兩能有自己選擇的機會。

她們之後便努力訓練,終於姐姐在比賽中表現的很好,進入了國家體育隊。到了國家體育隊後,大女兒便不像以前那樣了,城市裏誘惑太多,她留起長髮,學會打扮,不好好訓練,在幾次比賽中都輸了。她回到家中,父親看到她的變化,就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她説教練給她教的才時好的,父親的技術已經跟不上了。於是第二天他們決定比試一下。在第二天的比試中,大女兒和父親摔跤的時候,父親身體不適,最終女兒贏得了比賽。可大女兒還以為是教練教得好,不學父親給他教的技術。

到了國家體育隊後,姐姐又接連輸了幾場比賽,她很沮喪。這時,二女兒也考到了國家體育院。與大女兒不同的是,二女兒刻苦訓練,不安於享受。父親來到體育隊看到大女兒,知道她接連輸了好幾場,便把她比賽的視頻拿來看了好幾遍,記下對方的弱點和大女兒自身的問題。在最後的比賽中,大女兒謹記父親給她的經驗和技術,不按照教練教的,最後,大女兒贏得了成功。父親也終於完成了他的心願。

大女兒和二女兒最後都為國家贏得了很多獎牌。也由此,在印度有眾多的女子學習摔跤,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它給了女人更好選擇的機會,讓她們的命運不再是從一出生就註定的。它所體現的精神也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在以後,從影片中我們得到的啟迪會更多。

有那麼一句話:好的影片總是能直接觸及人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