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通用10篇)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1W 次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通用10篇)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1

劇中,演員鄭昊出演的102團團長蘇達清與妻子許婷可謂是一段柏拉圖式的愛情,被導演稱作為“僅見一次的夫妻。”同在撤離的路上,蘇達清(鄭昊飾)卻無法與妻子見面,思念全靠回憶。軍醫身份的妻子跟隨黨中央主力前面走,團長丈夫蘇達清作為黨中央主力撤離掩護的後衞部隊,一路保護着黨中央的安全與斷後,每每思念都在回憶與仰望天空中度過,“伯拉圖式愛情”牽動着不少觀眾的心。

這對若即若離的夫妻關係,是劇中一條虛構的故事線,兩人沒有現實感情的培養,相見時的短暫,更多的感覺埋在心裏;儘管如此,蘇達清夫妻倆人無時無刻不抓着觀眾的心。導演董亞春用成段落式閃回的方式,將這種特殊的情感用特別的方式呈現出來,鄭昊(飾蘇達清)的豁達耿直,妻子的知書達理和端莊,從兩人的相識、相愛,到彼此談家世。據瞭解,在整部電視劇中蘇達清與妻子僅見一次,這一次也是在導演“格外開恩”的安排下發生的,紅34師作為黨主力撤離的掩護部隊,撤離時後衞隊速度過快超過了黨主力部隊,在放慢速度等黨中央主力部隊時,蘇達清與妻子在路邊意外短暫的碰到。

  為戲無畏敬業精神獲贊

蘇達清鮮明的人物性格使人印象深刻,一場淚別蘇達清的戲,震撼和感動觀眾,“淚別蘇達清,英雄不死!”演員鄭昊樸實、厚實的表演風格更是贏得觀眾一致好評。軍人出身的他將蘇達清軍人的豁達、情義,以及對革命的熱血表現到恰到好處。

拍攝時親身跑炸點,並透露這部戲真正拍攝時的畫面,比觀眾在電視上看到更苦,“演員們都面臨着生命危險,一場爆破戲,好多炸點,每次拍戲的時候大家都會驗槍。”為了更真實的還原出那時的故事,劇中的羣眾演員一般都請兄弟軍人,面對戰爭戲都很艱難,軍人演軍人,當過兵骨子裏散發的氣質,對軍事條例規定動作的熟悉程度是不一樣的。

戰爭戲題材的拍攝比較辛苦,但對鄭昊而言,吃苦不算什麼,只要能夠認真完成這部作品和角色,對得起觀眾才是最終要的。“《絕命後衞師》大家絕對想象不到,紅34師當年是多麼艱難,我們現在都講究換位思考,我們要是那個時期的他們,我們敢不敢拿起槍跟去拼。”在鄭昊看來,敬業是演員的本分,源於熱愛,所以無畏。

  雙重身份加持導演事業精益求精

鄭昊是演員也是導演;導演鄭昊在演員事業繼續發力時,瞄準導演事業齊頭並進。鄭昊説,“又做演員又做導演,是為正義而戰,因為老百姓期待你出作品,投資方花了那麼多錢,演員花了那麼多精力,不能辜負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鄭昊執導的全球第一部電動汽車的公里電影《特麗獨行》,在中青影展表彰盛典上榮獲“金攝影機·新導演獎”。令導演鄭昊自豪的是,“這部影片一千兩百七十多公里,我們一滴汽油沒用,全都是用電把它跑完。”

做演員拍戲的時候會比較辛苦,但做導演後的鄭昊更加忙碌了。“做演員,劇本到我這基本上都是成熟的,而且有拍攝品質;而我做導演,又有很多好的項目和創意在我這,但還沒成形,沒有拍攝品質,我就得去引導整個創作團隊去往前走。”眾所周知,從創意到初步成型的劇本,要通過編劇團隊一點點把字寫出來,再一遍遍進行修改,整個工作流程很是繁瑣。另外,導演需要把控全局,“拍戲只管這個戲,把戲演好台詞背好;做導演要為觀眾負責得同時也得為自己得團隊負責。”儘管導演身份的鄭昊比做演員時更累更辛苦,但熱愛這個行業的他,全身心投身其中忙得不亦樂乎。在影片《特麗獨行》第一部取得不俗的成績後,第二部目前已經在籌備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跟再次跟大家見面。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2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董亞春執導、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攝製的這部長征題材電視劇,既彰顯了駕馭戰爭題材上長期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嫻熟技巧,又表現出把控長篇電視劇創作的能力和優勢。這就確保了這部作品在思想、藝術、製作上能夠有所作為。而獨特的視角與切入口,又使其在眾多的長征題材作品中成為不可取代的“這一個”。

長征出發時,擔任中央紅軍總後衞的紅34師,6000多人主要是閩西子弟,湘江一戰幾乎全師犧牲。師長陳樹湘不幸被俘,他撕開傷口,絞斷腸子,壯烈犧牲,實現了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劇作家錢林森深受震撼,深入龍巖、上杭、長汀、寧化等地採風體驗,參觀革命歷史館,遍訪閩西客家革命老人和民眾,重走當年紅34師將士毅然別離故土的壯烈長征征途,收集了大量的民間口口相傳的革命故事、人物掌故,特別是絕命後衞師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蹟,產生了夜不能寐的創作激情,終於孕育誕生了長篇電視劇《絕命後衞師》劇本。這再一次雄辯證明:創作道路縱有千條萬條,但最可靠的,還是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以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生活。

《絕命後衞師》氣勢磅礴地再現了紅軍長征北上抗日的總情勢、大格局;“寫人”,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師長陳樹湘、政委程翠林、團長韓偉等歷史上確有其人的紅軍指揮員藝術形象和丘老丸子、賴老石頭等小人物藝術形象;“講事”,精彩演繹了採自歷史真實並加以合理想象虛構的中國故事。這樣,全劇以人帶事,講事述史,題旨鮮明,結構緊湊,使偉大的長征精神相當審美化藝術化地躍然熒屏。

這部電視劇用藝術的形式讓我們強烈感受到:長征是宣言書,是一次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北上抗日、保家衞國的理想,是紅34師全體將士的政治靈魂。惟其如此,他們為了完成長征後衞的神聖使命,屢遭挫折不斷奮起,歷盡苦難淬火成鋼,擊退窮兇極惡的追兵阻敵,確保主力部隊北上,直到流盡最後一滴鮮血。師長陳樹湘的壯烈報國感天動地,正是對理想信念堅定執着的一曲絕唱!

它也讓我們真切領悟到:長征是宣傳隊,是一次中國共產黨人宣傳真理、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紅34師將士上演的堪稱世界軍事史上威武雄壯的以弱敵強的戰爭活劇,堪稱向生命極限挑戰的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蹟,其間彰顯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和精神圖譜,有力地宣傳了革命真理,而真理一旦為人民羣眾所掌握,就必然會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

它還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長征是播種機,是一次中國共產黨人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紅34師將士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始終植根於人民,聯繫羣眾,團結羣眾,依靠羣眾,武裝羣眾,以身示範,贏得了人民羣眾的真正擁護和支持。這是“絕命後衞師”能夠完成使命、確保長征勝利的力量源泉。熒屏上再現的蘇區老鄉在紅軍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毅然決然為保衞蘇維埃“投紅”,“父子兵”“夫妻兵”“兄弟兵”“爺孫兵”共赴國難,托起了愛國抗日的忠誠豐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長征播下的紅色火種,必以燎原之勢,燃遍中國,燃及當今,激勵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走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3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測耳聽,側耳聽:“這是朕為你打下的江山!”此朕非君王,而是浴血奮戰的英雄戰士!長征征途道阻且長,紅34師在中央紅軍生死攸關的湘江戰役中殊死搏鬥,勝,長留紅軍血脈!敗,8萬將士埋骨湘江!槍林彈雨,炸點齊飛,看紅軍戰士燃爆熒屏!

現今各種抗戰雷劇污流橫飛,槍擊戰鬥機,手撕鬼子等戲碼一再挑戰觀眾的智商和忍耐值上限。《絕命後衞師》絕對是一股熱血清流擔當,深入挖掘又個性表達對長征和紅軍精神。劇中為展現戰爭場面的真實與恢弘,陣地戰,巷戰,搶渡作戰層層遞進;而導演的場面調度也不容小覷,以電影式的大航拍和長鏡頭美到畫面十分有質感。

由張桐、李強、郭廣平、鄭昊組成實力派熱血男兒幫,在陣勢上足以挑大樑,“魏和尚”張桐演繹詩人氣質的師長陳樹湘,有血有肉讓人欽佩的角兒張桐“附魂”出演,拿捏得當;實力戲骨李強更是對陣張桐,敵對糾葛,在謀略和戰鬥上展開殊死較量;李強用其嫻熟的演技完美展現了這個人物的豐富特質。

軍人出身的郭廣平對此次角色飾演表示依然面臨着挑戰和壓力,並實力詮釋真正的太陽的後裔,值得萬眾期待;實力演員鄭昊詮釋血性“蘇團長”,這“刺兒頭”既“混“又“勇”,將人物的血性和真實性表現的淋漓盡致;更有新晉“國民小鮮肉”夏志遠突破作戰,鐵骨錚錚,英氣十足。劇中更是增加兩大卡車的TNT,一卡車汽油的炸藥量,槍林彈雨、炸點齊飛、烈日灼曬的戲碼真是拼命拼血。

長征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史詩,多少年來長征的故事一直被人們傳頌。第34師的將士們一路喋血鏖戰,在中央紅軍縱隊的身後築起了一道血肉屏障。而這支英雄部隊也為中國革命走向最後的勝利而全軍覆沒。八十多年過去,這段史實卻在歷史的進程中始終鮮為人知。《絕命後衞師》的拍攝85%的戲份都是艱苦的外景戲,對演員與攝製組而言也是一場影視藝術的長征。

毫無疑問,英雄主義不止男兒熱血,更能喚醒整個民族乃至整個國家的血性。34師5000餘忠魂埋骨江東是英雄,5萬餘名紅軍將士血灑湘江更是英雄。這些閃爍着大無畏革命精神的英雄們,將永遠被他所保衞的人民所記憶。英雄不問出處,或許出於戰爭,我們歌頌無畏的英雄,但我們更應銘記戰爭的傷痛。

這是一部絕對好看的主旋律電視劇,滿足所有年齡段的觀眾的需求。爸媽們看故事,看英雄們如何直面生死、堅守信念;七零八零看製作,看如何能場面恢弘又做到細節嚴謹;九零零零後看顏值,絕對荷爾蒙炸裂,從大叔到小鮮肉讓你們舔屏。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4

中央紅軍一零零二團團長陳樹湘,打過多次勝仗,帶了許多優秀兵。之後又被任命為中央紅軍三十四師師長。他那沉着冷靜、艱難應戰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在閩西招兵時,來了一位特殊的人:少年英雄——賴嬌嬌。

賴嬌嬌未滿18週歲,卻立志要成為一個紅軍。當他的爸爸和他與幾人交涉時,嬌嬌爸爸死活不願兒子參軍。賴嬌嬌勸説:“理想的生活就是生活的理想。”的確如此,想要過上是自己所盼的生活,就得實踐於自己的夢想。嬌嬌那種勇往直前、追逐夢想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

我也有自己的夢想:音樂家、自由作家。在追逐夢想的旅途中,我有不少的經歷,也有不少的困難。但是,在這些“磨練”中,我也有了很大的認知。

我自打大班暑假,就開始練習電子琴。在2020年暑假,我要去考級。在那之前,還得學會彈《鈴兒響叮噹》。這首歌難度在於:換音要快、手速跟上、雙手配合。然而,時間卻有些緊迫。眼看着考級時間一天天接近,曲子越往後的小節越難。於是,我找到老師,決定撤消考級。然而老師,卻搖了搖頭:“還記得上個學期彈琴嗎?我和大家説通過一級的人在三個星期內複習或學習《小紅帽》。當時,你一聽就慌了神,因為你正好剛過一級。但是,在往後的三個星期裏,你並不是慌慌張張準備,而是從從容容備戰。最終,你準確無誤的彈奏了《小紅帽》。説了這麼多,只是讓你明白一個道理:不要因為一點小困難就被打倒,要站起來,繼續前進,才能體會到‘雷雨過後的彩虹’。”此後我又打起精神,更加努力練習。4個月後,我如願以償收到了考級證書。賴嬌嬌,不也有這樣的體會,這樣的精神嗎?

我在寫作方面,也有自己的理想。三年級時,我從自己寫的幾十篇作文中,精挑細選了五篇作文,直接輸入電腦中。我請來爸爸媽媽欣賞我的“佳作”。不出五分鐘,爸爸媽媽就左一句“字又打錯了,原稿上怎麼寫的?”,右一句“又寫病句了,看看什麼樣兒!”。我聽得滿臉通紅,低下了頭。爸爸媽媽走後,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沒有半點馬虎地修改了許多遍,並認真核對了字、詞。過了幾天,我又請來他們,然而他們又説了起來。前一句“這裏多用些修辭手法、四字詞”,後一句“描寫要細緻,一處一處寫,不要東一下西一下”。無奈之下,我只好又仔細對照了幾遍。不要以為很囉嗦,其實讓人受益匪淺呢!

賴嬌嬌,也有這種敢於追逐夢想、勇往直前、知難而上的可貴精神!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把夢想當作目標,去追逐,並且在追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獲得認知,獲得快樂!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5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今晚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檔推出史詩大戲《絕命後衞師》,再現紅34師在長征途中作為後衞部隊,掩護中央紅軍突破重圍,最終全師幾乎全軍覆沒的慷慨悲歌。近日該劇在北京舉行首播會,導演、編劇攜主要演員細述該劇的拍攝故事。

《絕命後衞師》重點聚焦的是一羣最普通的紅軍戰士的英雄羣像:夫妻紅軍,父子紅軍,兄弟紅軍,還有投紅士兵等另類意義上的紅軍戰士,正是這些小人物才最真實地體現出中國紅軍長征的艱難不已。該劇彙集了一流的創作團隊,張桐、李強、郭廣平、鄭昊等眾多實力派演員聯袂主演。該劇85%的戲份都是艱苦的外景戲,開機前後又適逢福建的雨季,拍攝中幾乎天天下雨,腳下的路濕滑難行,為了順利完成拍攝,劇組多次現修了通往現場的道路。

為了保證戰鬥場景的真實感和衝擊力,劇組特別請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最好的煙火師,拍攝使用了2噸TNT、10萬發子彈,數千次爆炸重現了紅軍英勇戰鬥的歷史畫面。張桐飾演劇中靈魂人物、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他曾在眾多經典劇集中塑造重要角色,如《亮劍》中勇敢無畏的魏和尚,《闖關東中篇》中血性男兒宋天虎,《上陣父子兵》中性格直爽的喬羣等。本劇中的陳樹湘是一個總領全局、沉穩冷靜的師長,不僅善於作戰,更敢於犧牲,最後他英勇就義的場景也給人們帶來最震撼的感動。面對惡劣的拍攝條件,張桐表示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演員們也肩負着英雄的使命。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6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17日晚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檔推出了史詩大戲《絕命後衞師》,再現紅34師在長征途中作為後衞部隊,掩護中央紅軍突破重圍,最終全師幾乎全軍覆沒的慷慨悲歌。

該劇由央視電視劇中心製作,董亞春執導,張桐、郭廣平、鄭昊、馬倫、王美英、楊俊生等演員聯袂奉獻,還有老戲骨李強、奚美娟、馬少華等的加盟。

劇中85%的戲份都是艱苦的外景戲,開機前後又適逢福建的雨季,100多天的拍攝中幾乎天天下雨,腳下的路濕滑難行,為了順利完成拍攝,劇組多次在雨中修建通往拍攝現場的道路,並且為了保證戰鬥場景的真實感和衝擊力,劇組特別請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最好的煙火師,拍攝過程中使用了2噸tnt、10萬發子彈,數千次爆炸等等真實還原了當時長征歷史的現狀!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7

昨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重點獻禮劇《絕命後衞師》劇組在北京舉行首播媒體見面會,導演、編劇攜劇中主要演員共同出席。據悉,該劇將於10月17日晚21:00在CCTV—1黃金檔播出。

《絕命後衞師》是由知名製作人芶鵬出任總製片人,著名編劇錢林森、實力導演董亞春攜手打造,張桐、李強、郭廣平、鄭昊等眾多實力派演員聯袂主演的史詩大戲,講述的是以6000多名閩西子弟為主的紅軍第5軍團第34師在長征時承擔後衞作戰任務,一路喋血鏖戰,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在中央紅軍縱隊的身後築起了一道血肉屏障,而這支英雄部隊也為中國革命走向最後的勝利幾乎全師犧牲,“用生命和鮮血來投中國共產黨的贊成票”。八十多年過去,《絕命後衞師》劇組將把這段慷慨悲壯的歷史展現在觀眾眼前。

《絕命後衞師》劇組通過多地比選,最終決定將主場景搭設在我市,為了拍出高質量的畫面,劇組上下趕赴我市實地拍攝,600餘位演職人員排除萬難,艱苦拍攝100多天。同時,為了保證戰鬥場景的真實感和視覺衝擊力,劇組特別請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最好的煙火師,拍攝中共使用了2噸TNT、10萬發子彈和數千次爆炸,重現了紅軍英勇戰鬥的歷史畫面。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8

紅軍長征是一項艱苦卓越的'遠征,而《絕命後衞師》的拍攝也同樣是一場艱難的戰鬥,全組演職人員也上演了一場現實版“鐵血長征”。

在前期籌備中,劇組數次派遣美術組前往福建、浙江、江西、湖北等地進行選景工作,根據結果分析後,決定將主場景搭設在福建龍巖。在拍攝中,為了拍出高質量的畫面,劇組上下遠赴龍巖長汀實地拍攝。據悉,《絕命後衞師》85%的戲份都是艱苦的外景戲,開機前後又適逢福建的雨季,拍攝中幾乎天天下雨,腳下的路濕滑難行,為了順利完成拍攝,劇組多次現修了通往現場的道路,足見拍攝的不易。不過艱苦的環境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連綿不絕的雨水、蒼茫的羣山、陰霾的天氣、充滿泥濘的山路,在影調上打下了基礎,展現出畫面的厚重感。恬靜的古鎮,古樸的土樓,通過光暈、光斑、光線的散射又營造了一種令人流連的田園氛圍。精良的畫面也將帶給觀眾美的享受。

此外,為了保證戰鬥場景的真實感和視覺衝擊力,劇組特別請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最好的煙火師,拍攝中共使用了2噸TNT、10萬發子彈,數千次爆炸,重現了紅軍英勇戰鬥的歷史畫面,非常不易。但是為了呈現最好的畫面,劇組上下每一個人都認真敬業,以長征精神為感召,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攝製組600餘演職人員眾志成城、排除萬難,艱苦戰鬥100多日,在劇組最高達到800多人的情況下,保證安全無事故的同時,也保障了畫面的拍攝質量,全面展現了80多年前紅軍長征中艱苦卓絕以及英勇戰鬥的歷史畫面。

紅34師的絕命後衞任務是一項向死而生的悲壯任務,而這種悲壯是一種靈魂的集體昇華。無論是指揮員還是小人物,當他們從農民成長為無畏死亡的偉大戰士,當個體命運與民族命運聯繫在一起,一個個卑微的生命就此變得無限榮光,生活也因此變得波瀾壯闊。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搬上熒屏後必將異常催淚。

據瞭解,該劇在後期剪輯時,有三個機房同時進行剪片作業,三個機房的工作人員都是90後,在剪片時,這羣年輕人看着屏幕中的故事,都不禁濕了眼眶,有工作人員甚至表示自己是“哭着完成剪片工作的”,足見該劇的催淚效果。不僅如此,不少審片專家在看過劇集後也被感動得落淚。恢弘的戰鬥故事,感人的犧牲場景,真實的情感流露,普通人的慷慨悲歌,《絕命後衞師》為觀眾奉獻的最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傳達的最動人心魄的長征精神,必將感動各年齡層的觀眾。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9

近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的史詩劇《絕命後衞師》於央視黃金檔播出,該劇由實力演員郭廣平、張桐等領銜主演,更有奚美娟、馬少驊等老戲骨傾情加盟,眾星聯袂再現長征歲月的艱苦和磨難。劇中,郭廣平飾演英雄部隊三十四師師政委程翠林,在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多次臨危受命,肩負起擴紅、掩護紅軍主力突圍等多次重大任務,身負重責的他展現了頑強不屈的精神。

故事主要以紅軍的後衞部隊三十四師的經歷為主,在突破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時,三十四師臨危受命,肩負起掩護紅軍主力部隊突圍的任務。為了掩護主力軍突破湘江,這支幾乎全由閩西客家子弟組成的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與數十倍的國民黨軍展開浴血奮戰,最終全軍陣亡,譜寫了一首英雄史詩。郭廣平扮演的程翠林作為三十四師的師政委自然是任重而道遠,緊急關頭他臨危受命,不顧危險和艱難毅然決然擔負起掩護主力軍的重擔,為了黨和國家,為了信仰與人民,程翠林以身犯險、不畏犧牲的精神引人深思。

郭廣平曾在多部影視劇中飾演軍人,此次出演《絕命後衞師》,他將如何將程翠林的決心、掙扎、轉變,生動的。表現出來,“身經百戰”的郭廣平不會讓觀眾失望,更多精彩表現,請關注《絕命後衞師》,看郭廣平再現戰鬥英雄的英姿!

  史詩大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10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讓中央紅軍不得不撤出被稱為紅色首都的江西瑞金,從而開始走上長征之路。以閩西子弟為主的紅軍第5軍團第34師在此次撤退中一路承擔中央紅星縱隊的後衞作戰任務,他們一路喋血鏖戰,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在中央紅星縱隊的身後築起了一道血肉屏障,保證了紅星縱隊的安全,挽救了陷於危機的紅軍智囊與紅軍主力。

《絕命後衞師》名字聽起來就讓人非常期待,其實這個名字變更過好幾次,之前叫過《絕命後衞》,也叫過《英雄後衞師》,最終還是被定名為《絕命後衞師》。這個名字又有什麼説法呢?導演董亞春介紹説,紅三十四師很特殊,他一直執行着為中央和中央主力紅軍斷後的任務,是一支後衞中的後衞,“紅三十四師每個指戰員的精神內涵中,更多的是有一種絕命的感覺。因為他們戰鬥在最後時刻,要隨時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就是絕命。

作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創作的一部優秀電視劇,它深入挖掘和表現了長征精神和紅軍精神,並且與之前的軍旅題材相比有所突破。“我覺得這種類型的題材是過去沒有遇到過的,因為這支部隊太悲壯了,它到湘江戰役結束的時候,基本上沒剩人了,全部在湘江戰役的時候犧牲了。”導演董亞春説,他自己被接這個悲壯的題材感動了,認為大家應該記住紅三十四師這個英雄之師,“他們能做到這樣悲壯,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在支撐呢?我想一定是一種精神和信念,一種他們願為之奮鬥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