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非誠勿擾2》觀後感大綱

《非誠勿擾2》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4W 次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誠勿擾2》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非誠勿擾2》觀後感

《非誠勿擾2》觀後感1

我一直追捧馮小剛的電影,也許他比較適合我的口味。跟張藝謀陳凱歌他們比,馮小剛的電影俗的不亦樂乎,我們不管是快進還是慢放都休想從他電影裏找出點“高科技”成分。我不知道馮小剛從哪找來的一堆編劇,總之個個都把劇本貧的外焦裏嫩。馮小剛拍電影很難聽得到“投資”這倆字兒,不過看看演員陣容,我們也不好斷定他拍出的是小成本電影。

剛剛看完《非2》,這部電影一直拖到現在才看得歸功於我某些不靠譜的朋友,説好一起看的,結果集體默契的放我鴿子!笑笑和秦奮在電影裏是一對相當不搭的戀人,一個美女被一個大她20歲的光頭老男人追着要生米煮成熟飯,當然最終倆人還是修成正果了。電影裏一看見葛優那禿瓢腦袋我就想樂,這哥們走到哪都是皮笑肉不笑的一通貧。雖然看着不怎麼正經,話裏卻藏着很多道理,我邊聽他貧邊捂嘴樂,樂着樂着眼淚就掉下來了……

孫紅雷扮演的香山太帥了,他在自己的追悼會上對笑笑説:“婚姻怎麼選都是錯,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第一次覺得將錯就錯這詞這麼有學問,我甚至開始羨慕笑笑能遇到秦奮這樣的男人了。我沒指望自己遇到一個多好的男人,至少有一天分開時他會抱着我説:“想我就給我打電話”就好!

《非誠勿擾2》觀後感2

馮導的《非誠勿擾2》在眾人的期待下,終於搬上熒屏了。隨之而來的是一股又一股的熱評,看到那諸子百家般的各式評論,似乎印證了一位名家説過的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也來説説我眼中的哈姆雷特吧。

首先,我不得不説,我被影片的開頭和結尾給驚訝到了。本人才疏學淺,視野狹小,不知道原來,還能有這樣的離婚和追悼會。本來在我們心裏都不願意宣揚的離婚,也可以像結婚一樣舉辦的如此浪漫、隆重、正式和熱鬧,真應了那句話,我們好聚好散。而我看重的並不是炫耀的成分,而是兩人面對離婚的態度。臨近結尾處李香山的“人生告別會”,這是我最感動也是最受啟發的一個片段。將每個人最不願提及的“死亡”。放在台面上來告別人生,自己參加自己的人生告別會;回顧一生的榮辱興衰,喜怒哀樂;最後一次見自己想要見的人;最後一次大家聚在一次説説話;最後一次大家説聲再見。能夠在活着的時侯看到這些本該在追悼會上才有的哀傷與不捨,能夠在活着的時候見到自己珍惜的人,能夠在活着的時候説出自己想説的話語,就算死亡再可怕,又有什麼關係呢。很多人人窮其一生都未能完成這些心願,帶着遺憾離開世間。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絕對的不幸和幸福,很多時候只要我們換一種思維來看待,那些不幸也會透着人性的光輝。

其次,我想説的是這部影片中表達出來的那些情感。第一是秦奮和笑笑之間的愛情,他們的感情是贏錢的一個主線。一開始,他們決定試婚,可是結果卻發現倆個人之間所追求的東西不一樣。就如秦奮説的:“你是找感情的,我是找婚姻的,從一開始就沒碰到一起。”所以,他離開了笑笑。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不再見面,不再打電話,連短信的字也越來越少。可是那份不能稱之為愛情的感情卻依然還存在,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叫做默默等待。香山在他的告別會上説;“婚姻怎麼選都是錯的,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話雖短,卻是香山在離了兩次婚之後的深刻感受吧。據説,秦奮和笑笑在2030年結婚了。歲月告訴人,婚姻還是感情的終點站。第二,就是香山和秦奮之間的手足之情。香山毫無顧慮的將自己的公司交給秦奮,秦奮忍着痛苦同意香山選擇跳海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沒有推心置腹的信任,沒有相同的生活理念,又怎會作出這樣的決定。第三,我十分不理解的李香山和他女兒之間的親情。我無法理解,在李香山的人生告別會上,在所有人都哭的一塌糊塗的情況下,他的女兒可以平靜的唸完那首《見與不見》。即使那首《見與不見》是多麼好的一首情詩,即使她朗誦的是那麼清脆動聽,即使前面做了很多關於她女兒有哲學味的鋪墊,可是,在這樣的情境下展現出的莫名冷靜,讓我不得不懷疑導演是否考慮到人之常情。

最後,我想説説我從這部影片中看到的唯美之處。一是那首《見與不見》,如果單純把它當作一首情詩,不得不説它簡單,反覆,真實的感情。對那些幻想愛情的人來説是一種希望,一種執着。悽美,卻又充滿着期待。二是香山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讓我想起了那個寫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即使他們選擇死亡的方式不一樣,但是心中對完美世界的想象是一樣的,我覺得海子如果可以選擇跳海會為他添上更浪漫的一層色彩。如果,我們希望過着海子心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如果,我們為影片中的美麗景色所打動,我覺得我們應該為自己感到高興,因為我們就生活在他們眼中的完美世界中,只是,他們一個是在想象,一個是在演戲,而我們是在生活,真真實實的在海南這塊土地上生活,我們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非誠勿擾2》觀後感3

剛看完了《非誠勿擾2》,感觸比較多,於是就試着寫下來,其實我不太會寫觀後感。

馮氏電影,越看越有味道,能引人思考,能引人思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如果一部電影我們看完了,沒有思考,沒有引起我們思考,這樣的作品是好作品嗎?但當我看《非誠勿擾》,首先我會反思,我想要什麼樣的愛情?我需要什麼樣的生活?

中國有多少人沒有過這無憂無慮的生活,這些人會得到自己希望的愛情嗎?愛情又是什麼?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有勤奮那樣的生活,我活着還只是一個為了生活奔波的人。

中國有多少人沒有做過飛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沒有,我沒有做過飛機,所以我不可能人事空姐,所以我也不可能像勤奮一樣和空姐談戀愛,那麼我的另一半會是誰呢?是做什麼的呢?我不知道,而且我也不想知道。

婚姻怎麼選擇都是錯的,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

我覺得這句話説的太對了,不過為什麼我們總是希望得到一份長長久久的婚姻呢?美好的東西都是短暫的,但我們為什麼要渴望一份長久的婚姻呢?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我沒想過結婚。因為我連一次戀愛都沒有,因為我還沒有遇到我想戀愛的對象,當朋友們同學們都結婚了,一年後當他們都為人父為人母的時候,我依然獨自一人,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我,因為我有時候都讀不懂自己。

沒有結婚的我,就這樣將錯就錯的過吧!

婚姻和愛戀也許是個好複雜的課題,可是也有人説婚姻和愛情是很簡單的,其實也就是各自的兩個漢字。説道永恆,有天獨自想起來,感覺也好迷茫:世上真的會有永恆嗎?無窮的宇宙都無刻不處在在變動之中,那我們人間還會真的存有永恆嗎?世間難道真的沒有永恆嗎?那望夫石的千年期盼,不就是一份永恆嗎!愛情的永恆和婚姻的永恆用將錯就錯最合適不過了,各自能夠忍受對方就是過下去的基礎吧!

我倒是覺得對婚姻失去信心的人是因為自己認身上有比婚姻還好的,再是生活好了,便在精神方面搞起了動作。反而看看鄉村的相親的婚姻,卻是最牢固的,生活緊緊是過得去,哪還有心情去想多了。

《非誠勿擾2》觀後感4

看了兩遍《非誠勿擾2》,比起看《非誠勿擾》,情緒由歡到悲,好像心情被隔成了兩截,突然就有了無奈的感覺。

影片一直給觀眾的是一種唯美的畫面,包括李香山的死,也選擇了在美麗的大海上。主人公秦奮和笑笑,演繹了《非》的情節,繼續着他們的故事。

秦奮選擇在長城上向笑笑求婚,那是一個浪漫的情節。女主人穿一件淡藍色帶帽休閒上衣,飄長的黃色圍巾,一襲白色長裙在微風的映襯下,就要飛起來似的。這個畫面讓我記起詩經裏的八個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但兩個人還是選擇了試婚,這是當下年輕人時尚的婚姻態度。地點在大海邊。那是一座浪漫的住處,面朝大海,背靠大山,四季花開,鳥聲啁啾的地方。他們不試蜜月幸福,不試中年危機,就試老年不離不棄,伺候他吃,伺候他喝,陪他洗澡,陪他遛彎。當秦奮揹着笑笑上樓時,有句經典的台詞。我聽後忍俊不禁:你是沒趕上我好的時候,這兩年是有點虛,以前不這樣。

在這樣一所春暖花開的房子裏,笑笑穿一件淺粉色長拖裙,裹深灰色披肩,就像一個吉普賽女子神祕而從容,美麗中帶着一份慵懶;耳邊就是鳥語,身邊就是花香,抬頭是蔚藍的天空,俯瞰是湛藍的大海,我不禁感慨:太美,美的讓人難以置信啊。

還有一場戲,笑笑去看選美大賽。那海邊的白浪拍打着沙灘,華燈初上,流光溢彩,人們簇擁在海灘上,談笑春風,天使從天而降,這幅畫面記憶猶新,真是美輪美奐。古人講,聽小玉説書,男人們三月不知肉味,至今我信。

整部電影就是這樣,以唯美的畫面,細膩的視覺感受,鮮亮的海南風光,讓我們瞭解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見證了電影的美麗與魅力。

但是,我也從劇情中聽出了人生的缺憾與無奈,這也許也是馮小剛導演要表達的真正意圖吧。人生要面對的不光是花前月下,甜言蜜語。更多的是婚姻的無奈,現實的無情,金錢的誘惑以及生死的考驗。

戲裏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人物李香山,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生人性的縮影。他結了兩次婚,也離了兩次,多金但卻得了癌症。在他的人生告別會上,我們基本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輝與脆弱,人生的醒悟與無奈。人生就像走夜路,敲黑門,活着就是一種修行。

當李香山得知自己得了黑色素瘤時,他不忘替女兒買了信託基金,發誓不讓女兒川川再為錢工作一分鐘,一輩子夠吃三明治。他50萬元競拍了一瓶酒,明白了一生苦短,一了百了,只會生活是一種殘缺的道理;他想為自己選塊墓地,不想墓地裏也魂滿為患,都是大通鋪,他不想死了還紮在人堆裏他要有尊嚴地死去,他選擇了大海作為自己的葬身之地,實現了他的願望。秦奮把他的骨灰放在花盆裏,挖個坑埋了他,栽上綠蘿,那綠蘿長的又瘋又高。

從這個人物身上,我們會略約感到無奈,無助甚至是人生的一點點小絕望。可最後我們還是看到了遠方的曙光。

如果影片給我們所展示的是笑笑的美,那麼秦奮的身上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的調侃,放鬆與體悟他的語言台詞正是生活中的一些黑色幽默與頑主意識。他把感情理解為誰動感情誰完蛋;他把幸福理解為幸福不一定在一起,倒黴一定在一起;他把絕症理解為命,這不是病,説沒就沒,説散就散了; 他把婚姻理解為散買賣,不散交情,離了也是好朋友;他把中年婚姻理解為對不起,我睡着了,失禮了;他把女人理解為女的都一樣,不省心!

雖然,如影片所調侃的那樣,婚姻就是一種錯誤,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但秦奮和笑笑最終還是願意將錯就錯,正式結婚大約是在20xx年,秦奮70歲的時候。

《非誠勿擾2》觀後感5

上個一休有機會去電影院把《非誠勿擾2》看了,回來以後回想了一下電影,其實在《非誠勿擾2》刻意搞笑的台詞下面其實還是可以感覺出來對於男女感情中的許多無奈。無奈自己為什麼還是單身,無奈要在相親這種目的性很強的情況下去了解一個女人,讓自己愛她,讓她愛你。

其實在《非誠勿擾1》中方先生和各種女孩相親,到《非誠勿擾2》中對笑笑的相處,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男人無奈去相親,到和一個女人開始慢慢相處的一個過程,只是在方先生的相親過程中華麗了許多,去了日本,開着奔馳,和各種美女相親,空乘相親。説到底,其實還是一樣的,最終目的還是找一個靠譜的女人結婚,一起平淡的過日子而已。

回過頭來想想我們自己,我們居然也到了相親的階段了,現在我有一個兄弟就處在《非誠勿擾1》的階段,在於各個女孩兒相親的過程中,還沒到達非2的階段,他也很苦惱,相親有時候是很煩惱的。遙想當初在大學球場飛奔,無憂無慮的我們,不知不覺就到了相親的地步,哎....深深歎一口氣,感慨一下......他和我差不多,大學還沒畢業就被公司招聘到了外地,我是來了北京,他去了深圳,我在北京一呆就是三年半了,他還好,在深圳呆了一年多吧,幸運的調回了成都工作,買了房子,所以他現在能與各個女孩相親,而我與各個女孩相親的機會都幾乎沒有。只有在心理面保存一顆希望的'心,希望回去以後好好開始......

回過頭來説電影,到了電影后面其實方先生和笑笑其實很少聯繫了,但是彼此的心裏面都存着對方,不管嘴巴上面説的多淡然,其實還是思念着對方,終於在一個臨死的哥們的撮合之下笑笑接受了戒指。而我身邊的一些哥們們,相親以後感覺對方差不多,然後就開始交往,然後感覺差不多,後來也就結婚了,所以説相親其實是提高結婚率的一種有效的手段,但是個人感覺相親並不是提高愛情的有效手段,所以我心裏面一直想保持一份念想,希望不相親來結婚,而希望自己能尋找到自己的愛情。不希望自己最後還是無奈的到了方先生那麼大的高齡,再像方先生一樣去相親,最後還遇不上笑笑那樣的好女人。

《非誠勿擾2》觀後感6

昨天看了鄭惠玉、何家勁主演的電影《割愛》和舒淇、葛優、孫紅雷主演的《非誠勿擾2》,多次被感動的哭泣,內心受到很大的震動。

鄭惠玉扮演了一位新加坡普通家庭的母親叫絲絲,經營着一家裁縫店,她為人隨和,樂於助人,性格善良,認真經營着裁縫店,同時撫養着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她和承擔着沉重工作壓力的丈夫不容易溝通,料理着許多生活瑣事,不料患上了乳癌第四期。她沒有割去乳房,接受了化療治療,日漸憔悴,死神很快奪走了她的生命,但在她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中她得到了家人的關心與呵護,温馨的走過了她人生的最後歲月。

影片有四個段落讓我尤為感動。第一處是絲絲的女兒疊好媽媽的幾件已經洗乾淨的衣服並不住聞着,爸爸回家發現後坐下來問她在做什麼,女兒哭着説她好愛媽媽,喜歡媽媽身上的味道,她害怕媽媽死掉了就再也聞不到這個味道了,所以她把這些衣服收藏起來,以後慢慢體味;第二處是絲絲對丈夫説將來她死了,他可以再找一個愛人,丈夫跪倒在她的懷裏痛哭,説他不會找的,他找不到這麼好的老婆了;第三處是絲絲的母親對她説給她煲了對她身體很有幫助的湯,説着説着就突然痛哭起來説:"你為什麼會得這樣的病?我都沒有,你為什麼會有?!";第四處是裁縫店三十週年的店慶之際,很多親朋好友都在店裏興高彩烈的幫忙佈置,絲絲的兒子仔細地往牆上、玻璃上貼着剛同媽媽和家人拍的照片,在一片喜慶的氛圍裏電話鈴響了,傳來了絲絲去世的噩耗.

影片從長輩、平輩、晚輩等不同角度刻畫了眾多親友對一個人的感情,同時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人的生命對眾多親人是多麼的重要!

接着看了第二部影片《非誠勿擾2》,無獨有偶,影片的最後又展示的是對生命的思索。

李香山病入膏肓,在其生命的彌留之際舉辦了一場他的"人生告別會",會上他自嘲又真情的總結了自己的過去,體悟到一輩子,很短;他太忙了,忙賺錢,忙喝酒,忙着鬧感情危機;不能再抱怨生活了,是自己不懂珍惜,辜負了許多盛情和美意;婚姻怎麼選都是錯的,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很抱歉將女兒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卻不能好好陪她;活着是種修行,他卻沒修出個好歹來;他説自己的病不是病,是命來找了,只能從命。最終他選擇了跳海,留下了最終的灑脱。

看得心裏很悲涼,人是活着才有意義的。一個人的死亡,會帶給很多親友無盡的悲慟。

關於生老病死問題,我查閲了大量佛道醫藥方面的書籍資料,大致癌症等不治之症的形成,總是與個人的心理有關。"為之氣結",不得舒暢,情鬱於中,長期有怨憤不平之氣不能釋放,終令身體細胞變壞,不可救治。同時命數與善惡功德有關,上天有司命之神奪人之計算,總歸有數。

所以應該告訴自己,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日子,要認真對待,好好珍惜,充滿誠意的對待身邊的人與事。"微小的幸福就在身邊,容易滿足就是天堂。"

最快樂的人並不是一切東西都是最好的,但他們會充分享受自己已有的東西。所有的勝利,與征服自己的勝利比起來,都微不足道;所有的失敗,與失去自己的失敗比起來,更是微不足道。

人生一世,福禍其實是可以自己把握的。那天去法院走訪,看到一句警語寫的很好:"頂不住一時的誘惑,將失去長久的幸福。"管好自己,珍愛生活,善待他人,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凡事就會順利平安,就可以安享人生的快樂。

《非誠勿擾2》觀後感7

總算靜下心來看完《非誠勿擾2》了,印象最深的是孫紅雷所飾演香山臨死前説的四個字:人生,很短。儘管香山得了絕症,但香山的樂觀令我感觸不已,香山和秦奮的幽默一直到影片結束讓我笑個不停。我喜歡馮小剛這種喜劇的幽默,喜歡看葛優的表演,那種話語神情真幽默。

人生很短,給了我很多的人生思考,可我就是很犯賤,不到生命快要結束,總是悟不出自己人生真正活着的意義。可在我活着的時候,生命的真正意義我又怎能悟得出來呢?我一直在追問我活着的真正理由,一直在尋找着生存的意義。同時我卻也在每天的混沌中度過,浪費了大部分的時間。我既然那麼混混沌沌,得過且過,究竟什麼時候我可以真正清醒過來呢?也許只有在自己窮途末路的時候,才真正回想起那些可貴的時光,那些還沒有來得及去做的事情,那些還沒有實現的夢想。因為我必須得活在現實,可現實苦短,所以要及時行樂。

人生很短,我願意用我很短的人生去認認真真生活,真誠的對待身邊值得珍惜的人;我願意用我很短的人生給我剩下更短人生的父母一些安慰,給予我對他們的一些感激和回報;我願意用我很短的人生記住曾經在我身邊的人,記住曾經的快樂,珍惜每個在我生命中出現了且給我感動給我欣喜的人;我願意用我很短的人生珍惜我的愛人,珍惜我的家人;我願意用我很短的人生賺些錢;我願意用我很短的人生去探求人生的道理;我願意用我很短的人生將生活的感觸和思考記錄下來;我願意用我很短的人生,好好的,對得起我自己。

人生很短,我要珍惜現在的一切: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不能得到的,莫要勉強;屬於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