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觀後感大綱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2W 次

導語:互聯網時代,數據對社會發展發生重大影響。下面是互聯網時代觀後感,歡迎參考!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一):

用了兩天自我所能掌控的空餘時間,看完了央視製作的十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有一個疑惑,一個感觸,還有聯想。

我認為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比《舌尖上的中國》拍得要好,就資料上來講,前者着眼於人類的未來,而看歷史方面的書很好,看曾國藩那個時代,那也是大變革的時代,多大的變革,內憂外患,怎樣不斷修心養性,應對那麼大挫折,人類情懷十分重要。因為我們沒有宗教情感,那麼在變革的時候追求我們內心穩定的東西,從中國歷史和文化上還是有很多能夠吸取的。

田溯寧在現場把互聯網的很多屬性,對未來的走向,做了一個梳理,讓我們感受到互聯網的雲端化。從創立起始,七牛就一向專注於數據雲端化,讓廣大企業理解數據的價值,並願意把數據託管到雲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七牛除了打造了一個業界最先進的海量存儲系統外,還打通了上傳下載的快速通道,併為已經存儲在雲端的數據帶給了一套完備的高性能處理和分析框架。

由於國家近年來對雲計算產業的大力支持,國內湧現了大批各類掛着雲計算頭銜的公司,十分熱鬧,但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則少之又少。而在產業從充滿泡沫轉向冷靜,雲計算從概念落地為具體服務的時候,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真正顯露出其強大的生存潛力,因為這樣的公司才有潛力打造出真正被客户所需要的雲服務。目前國內相對領先的幾個雲服務企業都擁有強大的研發潛力。

七牛作為研發型企業中的佼佼者,擁有海量分佈式存儲系統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並積累了深厚的海量數據處理經驗。這些技術積累保障了這些年以來業務的高速增長,併為之後上升到一個全新高度做好了充足的前期準備。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二):

《互聯網時代》是中央電視台繼《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華爾街》等之後的又一部力作。繼承以往央視記錄大片的風格,該片從拍攝選景、拍攝角度到配音都顯得氣勢磅礴;片頭畫面和背景音樂能夠一下子吸引觀眾,把我們帶入那個時代,恍若身臨其境。

第一集主要是描述互聯網技術的誕生過程,從蒸汽機的產生開始介紹人類禮貌的進程,回望人類歷史長河中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比照農耕時代、工業時代,互聯網時代帶給人類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印象最深的是在介紹L、O的時候,反覆強調了它們對互聯網時代發展的重要性,這是新時代的敲門聲,這是新生命的呼吸和心跳。L、O鑑證着電腦第一次實現互聯,從此電腦不再是獨立運作的機器。劇集中激情洋溢的文字,情感豐富的旁白,真的讓我們從內而外的感受到它帶來的衝擊和洗禮。

互聯網技術在短短二十年的商業化浪潮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譜寫着改變世界的產業傳奇和創業人生。21世紀是一個數字化、網絡化和知識經濟的社會,信息產業將成為國力競爭的焦點,也是國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直接影響着國家在新世紀的生存和發展。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將改變傳統的貿易形態,為經濟發展帶給原動力,成為各國國民經濟發展一個重要的增長點。

第五集描繪了新的時代背景下,羣體透過智慧創造、新聞傳播和自我價值實現等途徑,實現互聯網時代個人的崛起。有一句話十分經典:每一個我都使你變得更強大,每一個你都能夠變得更有效。這是最好的解釋,互聯網的特色和內涵與所有電子通訊不一樣的就在於每一個人都是創造者。這麼偉大的一個時代,是大家共同創造的。全世界一齊進入了這個時代,這是每個人,每個參與者,中國6億網民,全世界共同創造的時代。

《互聯網時代》是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和全球的視野,不僅僅僅是用中國人的視角去看,而是用一雙客觀而智慧的眼睛在看這個事實。鏡頭中那些互聯網的締造者們,我們走近他們,來到他們的辦公室,看到了他們的機器,明白了當時的路由器是什麼樣的,第一台電腦又是什麼樣的。這是一部沒有任何種族和國籍,沒有各種各樣政治偏見的紀錄片,它以獨特的視角表達着對互聯網的先驅們的敬仰之情。

新事物的到來必然有利有弊,《互聯網時代》這部片子在讚揚新時代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沒有忘記警醒人們學會控制。新時代湧現的網絡犯罪、網絡暴力等網絡安全問題,使管理和控制變得更加迫切、重要且複雜。此外,個人保密的外泄和信息安全問題是伴隨網絡發展將長久存在的挑戰,我們亟需建構新的保密觀念和保護制度。

中央電視台花費三年時間精心打造的《互聯網時代》,是給全人類的禮物。採訪痕跡遍佈世界各地,每個鏡頭都經過精心的剪輯。劇集中採訪了世界公認的互聯網之父羅伯特泰勒、拉里羅伯茨、蒂姆-伯納斯李、温頓瑟夫、羅伯特卡恩,以及其他全球着名學者和業內人士;到訪了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數十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對於觀眾來説,這部劇集不僅僅能夠加深我們對互聯網發展歷史的瞭解,還能夠引領我們學習各國文化。

《互聯網時代》讓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互聯網正在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社會革命,它將引領整個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天我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我們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幾乎都已經與互聯網密不可分,甚至對我們年輕人來説,沒有了互聯網就幾乎無法生存。

《互聯網時代》是我們中國人對世界互聯網的一個貢獻。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要樹立更高的目標,在享受互聯網的同時,為世界互聯網做出貢獻。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三):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認識都是變化發展的。

人類的生產水平從遠古時代,中世紀,近代,現代發展至今,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器,鐵器,蒸汽機到現代的核電站,電腦,生物工程等。近30年來,人類創造的知識總和大概等於過去的兩千多年的總和。

1957年10月5日,一向孤高自傲的美國人被送到餐桌上的報紙的消息震驚了,蘇聯人竟然發射了軌道衞星,而他們卻沒有做到········無疑,這是一個晴天霹靂。之後,“阿帕”成立了,獲得國會批准的五百二十萬美元籌備金,也因此,這天網羅了每一個人的互聯網就萌芽在這項撥款中。

互聯網之父們,羅伯特·泰勒,拉里·羅伯茨,倫納德·克蘭羅克,羅伯特·卡恩,温頓·瑟夫等。經過他們的努力,互聯網一步步的走向成熟。1987年9月20日20點55分,按照RCP/IP協議,一封以英德兩種文字書寫,意為“跨越長城走向世界的電子郵件,從中國到達德國”。

帶領億萬人跨越山巒的英雄----蒂姆·伯納斯·李。他在尋找拉里路線的羅伯茨在人類的舞台上的出場都是29歲,羅伯茨要實現的是不一樣電腦之間的連接,而伯納斯·李是電腦連接了所有人。伯納斯·李,互聯網之父,萬維網的發明者。用比較俗一點的説法來講,如果當初他申請了萬維網發明專利,那麼他將是世界最富有的人,然而他沒有,他成為精神世界最富有的人。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一個人的存在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錢財,而是你為世界,為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

萬維網一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極大地推廣了互聯網,並且讓互聯網的使用得以普及。

互聯網向蒸汽機一樣,掀起了一場革命,信息技術正在前所未有,徹底改變着全球進程中各種聯繫。

隨着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世界上的所有一切事物,將會發生巨大的變革。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四):

前幾日看了央視的紀錄片《互聯網時代》,對於央視以前的鉅製《舌尖上的中國》我是一集也沒看,不是吃貨,對吃也沒太大講究。但是和互聯網有關的`紀錄片必然是要看,興趣所在,無可抵擋。

十集的紀錄片被我一口氣看完了,從互聯網的起源到未來的互聯網,感觸良多。美國是互聯網的起源,斯坦福大學,硅谷是互聯網成長的搖籃。中國94年才接入互聯網,至今也才二十多年。2000年左右,中國的百度,騰訊等巨頭抓住了機會,有了很好的發展。在那個年代,只要有個足夠好的點子就能夠獲得風險投資。最近幾年,互聯網發生了鉅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考習慣,方方面面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了。

本人生於1990,有時候恨自我怎樣不早生幾年,趕上那股潮流;有時候也慶幸自我晚生了這麼幾年,才更有機會接觸互聯網。那個年代,像我成長的小村子裏面,讀個大學都是奢望,更別説接觸電腦和計算機這種高端產品。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是小學,系統是windows95,不能聯網,那時候也不明白自我面前這個機器是幹嘛的,毫無興趣可言。初中高中依舊如此,只是高中時有了個QQ號,當時覺得很神奇,能夠加好友聊天,除此之外對計算機的認識是一片空白。大學開始進網吧,這期間只學會了人人網偷菜和下載電影看。真正對互聯網着迷是在2010年3月16日買的一台筆記本,拿着獎學金買了這麼個東西,此刻覺得還是買晚了些。清楚的記得買電腦的日子,因為自我靠它工作,依靠它學會了各種自我感興趣的知識。

大學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接觸計算機的機會不多,但是還好自我對那些打打殺殺的遊戲不感興趣,所謂人各有志吧。剛買回來電腦自我不會操作,周圍的人除了玩遊戲就是廢柴一個,電腦買了那麼久還是啥也不懂。於是那一個月就是上遠景論壇,卡飯論壇各種惡補知識,操作學起來很快,箇中原理就沒那麼明白了。兩個月後裝上了Linux,雖然是最傻瓜化的Ubuntu。大學的遺憾在於編程學的太少,各種操作系統都有接觸,可惜只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的研究下去,那個時候自我還沒想好以後到底要幹嘛,對計算機只是單純的熱愛。對本專業的硬件,電路等提不起興趣,僅僅是為了考高分而把書多看了幾遍。

碩士期間做學術研究,編程是少不了的,但是用到的語言是Matlab。起初是為了找工作需要,自學了計算機一些通用的語言,C/C++。之後學了計算機網絡和數據結構才體會到計算機的樂趣所在。數據結構練腦袋,TCP/IP使世界各地互聯。也就是這期間,立志要投身互聯網行業,發揮自我的熱愛去創作一些有用的東西。記得找工作時有兩句話我始終重複着説給面試官聽,第一句是:雖然我不是科班,接觸互聯網也比較晚,但我確實對這個行業感興趣,我想以後加班也能夠做着自我喜歡的事而不去應付;第二句是我的理想就是像騰訊或者360那樣,做一款成千上萬用户量的應用軟件,不在乎賺多少錢,在我眼裏那就是成功。

以後的互聯網怎樣發展我並沒有深入的研究過,只是期望花幾年時間,找準一個方向深入的做下去。十年時間完全夠了,編碼十年,傻瓜也能變高手,要學的知識實在是太多了。趁着我熱情還未退卻,趁着互聯網泡沫還未到來,創作一些屬於自我的作品。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五):

用了兩天自我所能掌控的空餘時間,看完了央視製作的十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有一個疑惑,一個感觸,還有聯想。

我認為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比《舌尖上的中國》拍得要好,就資料上來講,前者着眼於人類的未來,而後者講述的則是人文歷史中的一點邊緣性的東西,對此我不太理解和疑惑的是,為何央視在重視程度上前者不如後者,至少我有這樣的感覺。要明白當初《舌尖上的中國》的首播,是在央視最具影響力的央視一套節目的晚10點半的黃金時段播出,並非是該片製作者的紀錄頻道。莫非央視一頻道的霸道,掠奪了紀錄頻道的資源。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是部獻給廣大網民的禮物,該片讓全國已超過6億的網民更加了解到了自我所處的時代,對於進入到網絡社會的廣大網民來説,該片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理性地認識到互聯網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場技術變革,更是一場社會變革,它將引領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該片對互聯網從誕生到全面系統發展進行深度解析,對互聯網帶來的各方面變化進行清晰梳理,對互聯網改變未來的狀況進行全景描述。所有這些讓我深深感觸,充實了我過去對互聯網淺薄的認識。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在近三年的拍攝時間裏,互聯網本身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這一點上講,當初對該片的構思是否會有些跟不上變化與發展呢?我想製作該片本身就應具有互聯網思維才行,否則製作過程很難適應變化的。

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就是用互聯網解決互聯網應對的問題,這或許是我這天看這片子沒在電視上看的一個不謀而合的原因,我想此刻是越來越少的人能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連續十天去看一個10集的片子,互聯網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

無論是要用互聯網創新商業模式,還是要用互聯網改造傳統媒體,都務必首先了解互聯網本身運行的規律,利用它自身所藴含的無限資源和潛力。互聯網這個新的生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談到互聯網思維,讓我聯想起很多,如在年初公司開的13年年終總結大會上,董事長個性講到“小米與格力”的故事,講到了互聯網的作用,但是整個公司在真正構建一種互聯網思維要概念與樹立起這種觀念,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公司在傳統好處上所做的產業鏈,就是缺乏互聯網思維的例證,公司在做電商方面,也只但是是在消費互聯網,而真正要做互聯網時代的創造者,我認為就是要做產業平台,根本不需要去做連鎖醫院,而應依據公司對行業協會、對專業資源的掌控,去做一個網絡平台,將全社會乃至全人類在行業領域內的專業集合到平台上來,從而為全社會及至全人類的同類患者服務,從而解決他們的健康問題。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六):

最近,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正式開播,我有幸觀看的這部歷時三年制作完成的大型紀錄片。

開篇描述互聯網的一句話,我印象個性深刻:“每一個你都使我更強大,每一個我又使你更高效”,或許這就是互聯網的精髓。該片鏡頭對準了互聯網領域的14個國家和地區,涉及50多家跨國公司和科研機構,採訪了國內外近200多名互聯網專家和傑出學者。透過這部紀錄片你會看到不一樣國家以及不一樣公司的發展變化。應對全球化這一互聯網大時代背景下,這部紀錄片幫你打開一扇窗,讓你能領略到不一樣國家中各個學者間的思維模式以及創新方式的顛覆性改變。

隨着互聯網發展的深入,身處其中的我們會發現,互聯網技術的革新帶來了各類創業的浪潮。這天各類家喻户曉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很多是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而發展。同樣互聯網也帶給我們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及娛樂方式的新體驗。

向前數十年,剛好是馬雲、劉強東電子商務夢想的起點。淘寶、京東因改變了大家的消費理念,創立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生活而立穩腳跟;與此同時,互聯網還改變了我們的娛樂模式,電影、電視劇、綜藝都能夠從網上觀賞;在社交領域,微信、微博一度成為話題核心,社會各階層網民都能夠在各自平台上發表觀點,隨着微信崛起,目前已成為手機用户最核心的社交載體,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這些企業大頭們萬萬沒有想到帶給他們利潤衝擊的竟然是一個交友軟件!一項搞笑的調查發現,90年代人們大多害怕失去的東西是食物以及物質方面。但最新數據發現此刻主流

人羣最害怕的竟是沒有手機,擔心沒有食物的人數比重降到第二位;還有目前比較時髦的詞語是“失聯”以及“在線”,以前能夠取得直接聯繫的方式就是傳呼機或者E-MAIL,並不能24小時無縫隙的聯繫到一個人,此刻大家基本上都是手機以及微信端持續着24小時“在線狀態”,若你不在線,你的朋友圈都會以搞笑的“失聯”一詞來形容你的狀態。

除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未來的工作資料及工作形式也在隨着互聯網的推進而發生改變。《互聯網時代》告訴我們,以前供給者和需求者的供需關係已經被打破了,此刻需求者的主角定位正在發生顛覆性的改變。需求者與供給者的關係能夠三種模式存在,一種為客户模式,一種為用户模式,另一種為粉絲模式。客户與商家之間最初的關係就是商家生產什麼,客户就理解什麼,有些商家甚至也會欺騙客户;而用户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提升用户的體驗,比如很多商家會給自家的用户帶給增值服務就是此類模式;在互聯網模式的衝擊下,最聰明的供需關係實際上是把客户變成你的粉絲,商家的粉絲會主動參與商家的產品製作或發行,與商家會有極強的互動性及關聯性,粉絲會時時刻刻追隨及擁護此商家的產品及品牌,粉絲模式這也是供需關係中穩定性、效益性最強的一種關係模式。我相信粉絲模式也是我們未來要一向追求及努力的方向。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以不可思議的發展速凍為我們架設了一個亂花迷眼的“數字世界”,也為我們打造了一個目不暇接、琳琅滿目的“電子金融社會”。“中銀易商”客户端“掃一掃”實現移動支付以及現場體驗、互動體驗機實時翻看及“掃碼”就可購買股票、債券、外匯等投資理財、中行的客户粉絲能夠第一時間與營銷一把手進行互動,中行客户粉絲可主動參與我們的網店佈置及服務意見參與等新思維都不再是不切實際的空想。我相信不遠的將來,沙坪壩支行的“網點變網店”的理想都會實現,我相信這會帶給我們的用户前所未有的服務體驗,我也相信一批又一批的中行粉絲未來都會絡繹不絕地加入我們的隊伍!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七):

互聯網技術在短短二十年的商業化進程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譜寫着改變世

界的產業傳奇和創業人生,掀起了一波波智慧創造與創業人生的浪潮。

谷歌、網景的崛起的神話,讓互聯網技術第一次向世人展現出匯聚財富的驚人速度與龐大規模,吸引着無畏而敢於冒險的創業者和風險投資家們奮不顧身地投身其中。一個千帆競渡,萬馬奔騰的新時代拉開了帷幕!隨後,雅虎、搜狐、阿里巴巴、騰訊等商業傳奇也紛紛走上了互聯網的浪潮之巔。互聯網在極短時間裏,創造了一個接一個的商業傳奇,從1996年開始,硅谷每五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每天都會新增六十二位百萬富翁。

然而,2000年,互聯網展現出了它的另一面,一場意想不到的危機悄無聲息地到來了,從3月10日開始,納斯達克指數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狂跌百分之七十八,七千五百億美元的資產和六十萬個工作崗位蒸發。輝煌的泡沫和破碎,是互聯網這個新生命能量的另一種表達。

納斯達克的迅速下跌,也許暫時中止了網絡公司上市融資的進程,企業的破產也澆滅了風險投資的熱情。但是,人們並沒有因此而停止收發郵件,或網上購物。五年間埋下的一億多公里的光纜,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為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做好了準備。從1995年到2003年,世界範圍內的上網人數,從兩千萬人增加到五億人,在倒閉和破碎聲中,互聯網繼續在成長和運行着。那些真正的創意者,仍然在耕耘着,在收編着隊伍,在積蓄着力量。

互聯網時代,創造不再是系統經驗,不再屬於成熟和閲歷,創造屬於每一個有想法的人。互聯網給每個人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任何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浪潮的推動者。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八):

前兩天看完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二十來年,中國進入互聯網社會也有十幾年了,回想高中時代,還因為去網吧被父母説是玩物喪志,可如今已經退休的父母卻開始習慣於上網遊戲、上微博、看新聞,父親還用互聯網聯繫上了當年下鄉的戰友,互聯網時代早已經深入了我們的生活。

可真正思考我們所處的時代的人卻很少,如今的時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和文藝復興、大航海、工業革命這些鼎鼎大名的時代比肩,互聯網從心靈上拉近了全人類的距離,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結構,改變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來人類生活、工作、學習的方式。

1、一個事物的發明總是在眾多人努力之後,從1945年設想電腦互聯,到1991年每個人都能夠連上互聯網,這其中經過很漫長的曲折過程,而他的發明卻是蘇美冷戰的產物。

2、互聯網和蒸汽機相提並論的劃時代好處,讓我相信未來它的巨大威力將逐步顯示出來。

3、期望我家峯哥能夠在電動汽車上有創造和發明,成為改變人類禮貌的人,實現他的夢想。馬雲會不會代表中國為互聯網做出劃時代的貢獻。而我這一生又準備做什麼來改變世界。

4、看了互聯網發明史,才明白80後的我們是跟互聯網一齊出生成長的人,以前一向以為互聯網早就有了,原先1994年中國才加入網絡,那年我8歲。大學四年都是學計算機的,至今也沒能形象的説明計算機和互聯網到底是怎樣運作。

深處其中的我們,卻很少認識到互聯網時代的變革,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也許某天所從事的行業一夜之間被互聯網顛覆,到時候埋怨時運不濟的人們,這天是否有危機感?想想應對wiki時的《大英百科全書》吧。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九):

我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在歷史上有3次真正好處的文化大融合。

一個是東漢以後佛教的傳入。中國文化以儒家為根基,重視家庭、重視倫理,世俗化,摒棄了商朝重視鬼神的傳統,適應農耕時代的生產生活需求,但弊端是過於功利、世俗,相對缺少俯仰天地、吞吐八荒的大境界、大情懷、大氣魄。佛教的傳入,讓中國文化更宏闊、更博大,至盛唐走上巔峯。

第二次是以1840年呀**戰爭為標誌,中國文化與西方工業禮貌的融合。經過盛唐以後,直至宋元明清,文化越來越精緻,也越來越孱弱,後期,人們熱衷吟詩作對,大多是百無一用的書生,“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最後被西方的工業禮貌衝擊得頭破血流。這是因為,中國禮貌這時缺少了進取性和?悍性格。透過與工業禮貌的融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國文化進取性逐漸強化,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乃至抗美援朝的勝利,標誌着中國最後走出了積弱不振的歷史。

第三次是1994年中國接入互聯網為標誌,中國文化與互聯網思維、或者説與信息禮貌的融合。中國文化有一個缺憾,就是過於強調等級和秩序,好處是穩定,缺點是活力不夠、創新不足。以平等、互動為重要特徵的互聯網思維恰恰能彌補中國文化的這一短處。

實踐和科學證明,不管是動植物還是人類禮貌,經過雜交和雜糅,常常能凸顯出物種和文化的優勢。中國文化恰恰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優點和長處,從而構成延綿不絕的5000年禮貌。相信中國文化在不久的將來,必須能“不忘老祖宗、增添新本事”,重新走上人類禮貌的巔峯。相信我們必須能看到這一天。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十):

最近一部紀錄片《互聯網時代》熱播,同時49歲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憑藉218億美元的個人資產被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評為中國富翁【9月19日馬雲親自赴美為阿里巴巴集團融資,尋求透過IPO籌集約210億美元,引起了震動】,而排行前三的另兩個人分別是騰訊和百度的CEO馬化騰和李彥宏。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都是中國互聯網中的佼佼者,馬雲則是中國互聯網的大佬。

中國人明白互聯網是在1994年。那年的4月20日,透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而那一年,英國的計算機接入互聯網已有21年;絕大多數中國人還只能從《**》和新華社的報道中瞭解剛剛動工的三峽工程和南非新當選的黑人總統;超市進入中國,帶來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多數中國人才開始接觸個人計算機;而阿里巴巴帝國的締造者馬雲正在浙江經營一家翻譯社,勉強收支平衡。

20年過去了,以“追隨者”姿態進入網絡時代的中國,這天已是互聯網巨浪中的弄潮兒。6億的***民和騰訊、百度等***絡公司正在重劃世界互聯網版圖。()中國創造的4G網絡標準已經成為國際標準之一;全球最大的15個社交網絡中,6個來自中國,其中包括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微博和不到3歲就擁有4億多用户的微信。

完全能夠説,互聯網影響、改變着全世界民眾的生活,或者説,全世界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了。

互聯網將所説的地球村更早地實現了!地理位置上的距離對互聯網來説都不是問題。互聯網引發的問題是,兩個人相隔最遠的不是千山萬水,而是各拿着智能手機忘情相向而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