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年朗讀者觀後感大全

年朗讀者觀後感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13W 次

導語:《朗讀者》是中央電視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朗讀者》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年朗讀者觀後感大全

  董卿朗讀者觀後感【1】

今天,我觀看了《朗讀者》這個大型綜藝節目。這個節目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阿姨主持的。這檔綜藝節目的總主題是:一個人,一段文。而今天第一期的主題是:遇見。

通過這檔綜藝欄目,我學習了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學會了怎樣讓朗讀帶有感情。欣賞着他們朗讀文章的聲音,我彷彿身臨其境。

朗讀的人來自不同行業:有成功人士柳總、有無私奉獻的無國界醫生、也有創建鮮花山谷的夫婦、還有詩譯英法唯一人的許淵衝老爺爺……朗讀的內容也豐富多彩:有濮存晰朗讀的老舍散文《宗月大師》,來感謝人生路上幫過他的人、有無國界醫生朗讀的《答案在風中飄揚》,來表示她們對和平的渴望,也有朗讀《朱自豪情書》的夫婦,來表達他們對彼此的愛意……

看完《朗讀者》以後,我對朗讀的興趣更加濃厚了。我一定要在今後的日子裏,朗讀更多的書籍。

  董卿朗讀者觀後感【2】

在這個星期,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朗讀者》節目。剛聽老師説完,我很好奇,難道這個節目是一羣人在朗讀嗎?那該多無聊呀!為什麼老師會讓我們看這種節目?

等看了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並不是我想的那樣。嘉賓都是一些知名的人士,而他們的朗讀,也不是平白無趣,而是發自內心,充滿真情實意。當節目剛開始時,主持人董卿阿姨就簡潔明瞭地告訴了我們第一期節目的主題:遇見。在我心中,遇見這個詞是相當平常的,不就是一個人碰見另一個人嗎?當我看到一個人時,我才發現遇見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他就是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他曾經想當宇航員,可是沒能當選。這時他"遇見"了他的父親,是他的父親鼓勵他,使他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他選擇了新的行業,並且經過多番波折,當上了總裁。看完之後,我感慨萬千:人生是多變的,但有許多人都因失敗而沮喪。可他們都未曾想過,或許他們走另一條路,便可登上人生巔峯,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了放棄,在一條路上跌倒不起。哪怕當不上白領,董事長什麼的,只要勇於挑戰,不畏失敗,總有一條路適合自己。

通過這個節目,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做人道理。

  董卿朗讀者觀後感【3】

週六晚八點,我準時打開電視,觀看《朗讀者》。

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就像董卿阿姨在節目開始的時候説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麼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願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為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説,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多手術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説,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選,內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將自己領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答案在風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麼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衝"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麼美好,願我們一生中,都擁有無數次美好的"遇見".

  董卿朗讀者觀後感【4】

在滿屏皆是明星真人秀、歌舞秀的當下,今年的電視綜藝開始湧現出一股清流,先是黑龍江衞視《見字如面》的清風襲來,沁人心脾,緊接着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輪番登場,盡顯文學風範。《朗讀者》將朗讀者的個人經歷融入經典篇章中,傳遞真實的情感。節目播出後,豆瓣評分高達9.5,微博榜單持續上榜3小時,連續兩小時總榜第一,張梓琳、許淵衝等嘉賓紛紛登上微博熱搜,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文學類綜藝節目若只是正襟危坐地談古論今,抑或一本正經地解析評説,只會收穫曲高和寡的距離感,很難引發共鳴。《朗讀者》的成功在於將文字和人結合,以情感貫穿始終,使觀眾在重讀經典中回味朗讀者的非凡人生。“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讓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如果僅僅是心靈雞湯,這句話確實談不上多麼非凡脱俗,但是經由一位96歲高齡的翻譯家説出來後,就更容易引人感懷。在國內外先後出版英文、法文翻譯作品160餘部的許淵衝並沒有止步於以往的成就,已近百歲卻依然筆耕不輟。面對疾病的侵擾,依然堅持“白天時間不夠,就向夜晚偷時間”。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説,就連年輕人都很難做到的事情,他卻堅持了下來。聽障者楊乃斌的母親心甘情願作為兒子的耳朵陪伴其16年,終將兒子培養成大學生,兒子朗讀起冰心的《不為什麼》時,便更具情感的温度。當楊乃斌用流暢的語言當場朗誦“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額,抵住我的前額,温柔的,不遲疑地説:不為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相信淚濕於心的並非楊乃斌的媽媽一人。當老舍筆下的《宗月大師》再次由濮存昕讀出來後,人們體味到的不僅是由老戲骨抑揚頓挫的朗讀展現出的老北京的生活畫卷,更多的是作家與朗讀者相似的人生經歷。

在倡導全民閲讀的當下,如何將人們的視線重新拉回書本中,是不少公共文化機構都在嘗試推動的事。早在央視《朗讀者》播出之前,一些公共圖書館和書店就先後閃現出不少“朗讀者”的身影。如浙江温州圖書館“閲秀匯”的朗誦社、南京金陵圖書館“朗讀者”項目、哈爾濱果戈裏書店的“朗讀者計劃”,都曾引起廣泛的關注。只不過央視《朗讀者》的轟動,除了自身的獨特創意外,最重要的是依託央視的平台,藉助了媒體傳播的有效途徑。筆者以為,作為公共文化領域的從業者,《朗讀者》給予我們更多的是一種啟迪。在“互聯網+”的時代,閲讀推廣需要我們進一步打開思路,博採眾長,不僅從內容上調製出讀者喜歡的佳餚,而且要依託各種媒體的傳播優勢,使其具有更大範圍的影響力。

  董卿朗讀者觀後感【5】

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上週末繼續與觀眾見面。這期節目以“陪伴”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蔣雯麗,配音演員喬榛,童話大王鄭淵潔,還有楊乃斌、林兆銘等擔任朗讀者。節目中,朗讀者們與董卿分享了“陪伴”的故事,這些陪伴發生在父子之間、夫妻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就如主持人董卿在節目中所説,“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高貴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這些温暖的陪伴故事,也隨着一段段叩擊人心的文字,感動着萬千觀眾。

  童話大王鄭淵潔分享兒時上學“被開除”經歷

伴隨着青年鋼琴家吳牧野[微博]的琴聲,主持人董卿以顧城的詩句開場:“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着不説話”,而嘉賓們選擇的朗讀內容背後都有更多故事。其中,童話大王鄭淵潔走上《朗讀者》的舞台,回憶兒時上學“被開除”的經歷,還暢談了父親對他創作生涯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鄭洪昇也來到節目現場。舞台上,鄭淵潔回憶起寫作之初父與子之間的一段對話,“當時他問我可以把《童話大王》月刊寫多少年?我説,只要你和我媽媽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寫下去。爸爸説,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一席話,引得現場掌聲雷動,坐在台下的父親鄭洪昇也濕了眼眶。節目播出後不少網友稱,“看了鄭淵潔和他父親的故事,頗有感觸,我想這是世間最美好的父子關係了”、“這足夠讓人深思,不僅對孩子,也教育了大人,如何做父親,如何做兒女,最簡單的就是一個字,愛。愛會讓你包容一切。”

  喬榛感恩妻子一路陪伴 一生七次面對生與死

眾所周知,喬榛是配音界的泰斗,曾擔任《魂斷藍橋》 、《葉塞尼婭》、《美人計》等二百餘部譯製片的主要配音演員。在《朗讀者》的舞台上,喬榛講述了自己在妻子的陪伴下抗擊病魔,擊退癌症的感人故事。1985年,喬榛剛剛被領導任命為上海電影譯製廠的廠長的第二年,就被確診泌尿系統惡性腫瘤,他及時手術並進行了長期的化療。1996年,癌症復發,在家人的陪伴下他接受了治療,再次痊癒了。1999年,喬榛的癌細胞擴散到了骨骼,再次入院治療,這次化療痛苦加倍。但他在妻子的精心照料和陪伴下奇蹟般地又一次戰勝了病魔。喬榛動情地説:“沒有她,我活不到今天,她就是我的妻子唐國妹。”隨後,在董卿的建議下,喬榛夫婦同台朗讀了裴多菲的《我願是激流》。

正如裴多菲所説的“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而唐國妹對喬榛的不離不棄,正是在愛情中最長的告白。

  董卿:盡我們所能,喚起大家對文學的認知

《朗讀者》自開播以來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這讓節目主持人兼製作人董卿很受鼓舞。董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其實文化類的節目真的很難做,我並不認為因為是《中國詩詞大會》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着文化類節目就開始大火或者説真的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但文化類的節目真的是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設計。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是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類的一種共鳴,去喚起大家對文學的一種認知和一種最温柔的記憶。”

本週《朗讀者》將以“第一次”為主題,邀請不同領域有影響力的嘉賓參與,到底他們將與節目擦出怎樣的火花?敬請鎖定每週六、日央視一套和央視三套黃金檔播出的《朗讀者》。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