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通用15篇)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2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通用15篇)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1

前幾年,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一直困擾着我: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只有找不到好方法的老師。這句話,讓我苦惱了很多年,因為當我面對教育不好的學生時,想起這句話,就有一種強烈的挫敗感,苦惱於自己沒有方法,痛苦於自己不夠聰明智慧。後來,才知道,這其實只是一種理念,是告訴我們要努力做一個好老師,但是,我還是為此鬱悶,因為我總想把每個孩子教育好,但又做不到,直到認識了雷夫,才終於解開了這個心結。

雷夫説:在教育學生時,我們所有人都曾有過失敗的體驗。那麼,我們到底能不能拯救每一個孩子?我認為做不到。但是,我確信,我們一定要努力拯救每一個孩子!

讀到這幾句話的那一瞬間,我激動得不能自己,我立即在書上批註到:雷夫,相見恨晚哪!

這幾句話,首先讓我明白了,所有老師都有這種失敗的體驗,不是我無能,所以我不再為自己不能教育好所有孩子而糾結痛苦,心情一下子豁然開朗!這幾句話,還讓我明白了:面對難以教育的學生,只要盡力就行。這樣,就不再因為想起班裏難以教育的孩子而徹夜失眠,不再把這樣的學生看成是一顆不定時炸彈而為他們揪心,自然地,就能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和百倍的包容,就能面對他們和顏悦色笑容燦爛,給他們春風,給他們陽光。我的心情也隨之好了許多。

雷夫在這一篇文章最後寫到:很多時候你可能會感到自己付出了很多,卻沒看到孩子們有什麼變化------也許只是你還不知道結果而已。他講的魯迪的.故事,就告訴我們,他所努力拯救的孩子,最後成為一個非常努力非常感謝老師的好學生。

我相信雷夫所講的故事,還相信這樣的故事不只會發生在他的身邊,只要我們去做了,這樣美好的故事也會發生在我們身邊。

所以,凡事做到“要努力”,追求過程的美好就行,而不是“一定要”,不能過分的重視結果。這樣,我們豈不幹得更講方法,活得豈不更瀟灑?!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2

翻開《第56號教室的故事》這本書,先看序,我就被深深打動了,是什麼使這個教室如此特別?是什麼使這個教師如此成功?懷着極大的好奇心,我花了幾天時間,認認真真地讀完了這本書,合上書頁,我陷入了沉思,是“愛”吧,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師的愛讓第56號教室的每一位學生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在這個“家”,孩子們都是那麼的快樂,他們把這裏當成自己的避風港,當成自己的樂園。從這個教室走出來的每一個孩子都那麼的沉靜,而且文明有禮到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是令人感動的。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如想盡一切辦法為孩子籌集外出遊玩的經費,利用課餘時間去打短工籌集經費;組織孩子的生日會等這些事例。我們看到,他把個人的生命與教育事業完全融合在一起,完全把個人的一切都獻給了他的學生。這種精神是多麼可貴,又是我們所無法做到的。這也是他最終能取得事業成功的原因吧。

他每天都要早出晚歸,路上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會免費為學生補習功課,帶他們旅遊。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上的,這份付出完全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對於基礎薄弱、上課不聽講、作業拖拉、愛撒謊的孩子,雷夫老師同樣充滿愛,他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始終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有一個叫艾倫的學生説了這樣一番話:“我去年問一個老師問題,結果她火冒三丈地對我説:‘我不是已經講過了?你根本沒在聽!’可是我有聽啊!就是聽不懂嘛!雷夫老師會講解五百遍遍,一直到我聽懂為止。”

看了這段話,我有些慚愧。曾經我班中也有小朋友來問我問題,而在我對他講解了一遍兩遍之後他依然不解的時候我忍不住大聲地責備他:我上課在講的時候你在幹嘛?為什麼不好好聽?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對我產生畏懼或者乾脆破罐子破摔再也不來問問題了,那我們做的努力豈不是適得其反。我們為什麼不能想雷夫老師那樣,講三遍不懂,可以講五遍,五遍不懂,可以講十遍。所以,遇到學生不懂的時候,絕對不該感到憤怒,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讓學生想問、敢問、也學會問。

記得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位漁夫出海捕魚,從海里撈到一顆大珍珠。這顆珍珠晶瑩圓潤,漁夫愛不釋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個小黑點。漁夫心想,如果能把小黑點去掉,珍珠完美無暇,就會成為無價之寶。於是,他就開始耐心地剝剔黑點。可是去掉一層,黑點依然存在;再去掉一層,黑點還是存在;再去掉一層……最後終於去掉了,不過,令人惋惜的是這顆碩大的珍珠也已不復存在。

由此我就想,這些天真爛漫的孩子不就是一顆顆碩大的珍珠嗎?他們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黑點”。而我們老師和家長,卻總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孩子的那種“白璧無瑕”的完美境界。因為教育這個大環境,要求孩子必須樣樣出色,才能在眾多學生中出類拔萃,於是我們要求着學生這樣那樣,久而久之,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往往困於一個框框內,如同驚弓之鳥,不敢越池半步,孩子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被剔除了,孩子的天真無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殺了。而在第56號教室中,每個孩子都展示了他們的勇氣、毅力和熱情,而這些正是他們的許多同輩所缺少的。這些孩子勇敢地探索着那些很少有人走過的路,世道險惡時他們與人友善,別人放棄時他們令人難以置信地繼續努力。這些孩子們不找藉口,他們抓住機會,讓遇到他們的所有人都看到了未來的希望。這不正是我們所有教師的期望嗎?

唯有出自內心的關懷與真愛,才能創造出人間的“奇蹟”。“第56號教室的奇蹟”其實潛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變,用心去做,一定能創造屬於我們的奇蹟!屬於我們教室的奇蹟!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3

現在,有一個有趣的教室,温暖的教室,有一個關心自己的老師,可以從他那裏得到很多東西,比如温暖和關愛,在家裏得不到的温暖和關愛;比如希望,沒人告訴過自己未來自己還可以過上幸福的和有錢人一樣的生活;比如知識,可以改變自己現在的生活的知識;比如樂趣,有思考的誘惑力的樂趣,這是在家裏和在大街上根本不可能得到的東西……

在這裏,孩子們得到了以往在任何地方都得不到的`東西;在這裏,孩子們感受到了人世間原來還有這樣的温暖和樂趣;在這裏,孩子們的思想和認識有了實質性的改變;這裏,是孩子們命運的轉折點,希望從這裏升起,命運從這裏改變……

有這樣一個雖簡陋但美好的地方,烙印在腦子裏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地方,永遠的存在着;有這樣的一位老師在這裏永遠的生活者,存在着,為什麼不回來看看呢?這裏是生命重生的地方!

雷夫老師的偉大就在於他的愛心,他的耐心,他的恆心,他的執着。

當一個人的心裏有一個火熱而沉靜的愛心的時候,在他的周圍就會聚攏來許多向往美好的生命,因為,美好就在這裏。

坦然,真誠,是雷夫的身份證。

現在的社會上,有多少人還有這個身份證呢?還有多少人讓這個身份證通行呢?還有多少人給這個身份證以便利的條件呢?不説條件,就是起碼的發自內心的尊重又有多少呢?

當每一個人都擁有這一身份證時,每個人的周圍都將是一片燦爛的春花……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4

信任是打開與學生溝通大門的金鑰匙。

信任是人與人溝通的基礎,是人心靈溝通的橋樑,更是人走進彼此內心的一把金鑰匙。同齡人間如此,在教師和學生間,亦如此。

本學期讀了美國“最有趣、最有影響力的教師”雷夫的《第56號教師的故事》,過程中學習了雷夫許多開放的、與眾不同的、更合適的教育教學理念,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也是雷夫在這場“震撼人心的演講”和“精彩紛呈的答問”過程中,反覆強調,極為重視的,那就是如何與學生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關係。

在書的序言中提到,當雷夫被問及“怎樣讓學生如此尊敬您”的時候,雷夫的回答是“我不需要他們愛我,我只需要他們信任我”“而一個老師,要贏得學生尊敬很容易,但是要贏得學生的信任很難。”從雷夫講他與學生交流,以及他學生的狀態中我們能夠看出,雷夫已經贏得了學生的信任。當然,在這本書的問答中,雷夫為我們講了他與學生建立信任的事例,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經驗,但是更多的是聯繫生活實際,去踐行它。

作為科任教師,與固定學生接觸的機會很少,每天行走於各個班級,和每個學生每週只有“一面之緣”。這樣的教學模式,讓我有了思想的誤區,我覺得每節課講完自己要講授的內容,為學生講解清楚即可,不用和學生有什麼過多的接觸,學生也不會想和我有什麼深入的接觸,但是,讀了雷夫的書,我有了不同的看法,我要嘗試和學生有更多的.情感接觸——建立一種信任的關係。

於是,我開始嘗試把這種信任的建立放在課堂,課上我做出的要求,我“説到做到”,讓學生對我的要求深信不疑,並能夠遵守;然後,我會根據學生的表現,以做出相應的獎勵,並“言出必行”。這樣,學生從心理上,就會信任我。結果,我出奇地發現,這樣的溝通和學習方式,讓我們彼此都更加輕鬆,形成了一個課堂教學的良性循環,知識掌握的越來越好——彼此更加信任——享受課堂時光——知識消化、吸收更好。於是,課堂成了我們彼此心靈交流的園地,也是彼此收穫知識的殿堂。

彼此信任了,心便打開了,心打開了,才能彼此走進去,走進去了,才能有更多的瞭解,才能有更多的溝通,只有架起了這座溝通的橋樑,才能方便“互通有無”,才能“雙贏”,我們懂得,孩子也懂得。所以,我們要用一把和我們相同刻度的尺,來衡量孩子們的“內心”。這樣才能建立一種平衡的信任關係,通過信任的建立,打開更多溝通的門,建立更好師生關係,創建更優的學習氛圍,為每個孩子準備好未來。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5

讀了《第56號教室的故事》後,我深有感觸。幹了十幾年的幼兒教師,有許多的艱辛,同時也有許多的收穫,正如雷夫在書中所説:“教學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工作。我是一個好老師,但仍然無時無刻不感到教學的堅難,無時無刻,因為我必須想方設法教學生如何在一個不誠實的世界裏做一個誠實的人,如何在一個不友善的世界裏做一個友善的人。這是非常困難的。”是的,只有認真負責,一心搞好教育的好老師才能時刻感到教育好孩子的困難和巨大壓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3-6歲的孩子是站在人生的第一起跑線上,是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也深深感到肩上責任的重大。通過讀這本書和我平時的教學經驗相結合,我認為要做好一名好老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我認為這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同時也是最困難的一點,要想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首先,你不能讓孩子害怕你。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這樣一種東西“害怕”。雷夫常説:如果他們考試考得不好,只是説明我要再給他們講一遍,如果考試不好,他們的頭髮不會着火,他們的父母仍然愛他們。在幼兒園裏沒有考試,但孩子們也會犯錯誤,有時會推倒小朋友,有時會弄壞玩具,他們剛離開家庭,剛走出他們的小世界,來到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如果去恐嚇他們,他們就會遠離你,有許多剛剛從事幼教事業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會被告誡:不要對他們太親切,那樣他們將不害怕你。是的,與孩子保持距離,讓他們“尊敬”是可以使你的教學輕鬆許多並減少麻煩,但那樣你將難以得到他們的信任,孩子們不會走到你的身邊,同時你更不會體會到和孩子在一起的快樂。其次,要有愛心,耐心。愛心對一個幼教工作者尤為重要,如果沒有或缺乏它,那麼就應該換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愛,不是同情,不是可憐,不是施捨,不是當救世主,是看到每個孩子的優點和力量,讓每個孩子都有力量成為最好的自己。“我只能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孩子自己拯救自己”雷夫 如是説。因為擁有了對他們的愛,你才能耐心的對待他們。如今的人們似乎都很性急,我們希望電腦運轉得更快,希望用錢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就不能這麼着急。要想幫助孩子們,讓他們成為更優秀的人,需要很長的時間。比如,我們這些當老師的總喜歡指出孩子做錯了什麼,我感覺如果你換一個角度去看孩子,今天這個孩子在哪個方面進步了,在哪裏做的很好,然後在慢慢指出他們的錯誤,換種説法,如果你在玩完玩具後把它們送回玩具櫃上那就更好了,我們應該慢下來,一定要對孩子特別有耐心,因為教育是一個漫長的東西,我們不能讓他們一下就明白所有的東西。當孩子願意走到我們的跟前,和我們分享他認為快樂的事情,分享他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説明他把我們當朋友了,他開始慢慢信任我們了。

做一名公正的老師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時候我們確實要懲罰孩子,但懲罰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我們的懲罰必須“符合邏輯”懲罰必須和不當行為相匹配。而對孩子最嚴厲的懲罰,就是不準孩子參加發生不當行為時所進行的`活動。比如,我們正在組織孩子們做遊戲,其中一個孩子故意或違背遊戲規則,那麼我們不能因此而停止這個愉快地遊戲,更不能打罵或恐嚇孩子來懲罰他,而應該讓這個遊戲更加快樂,而那個孩子在懂得遊戲規則前只能在一邊看着大家做遊戲。懲罰公平公正,孩子們就會接受,反之,我們就會失去他們的信任。

人格品質比知識更重要。幼兒園是良好品質形成的初期,也是尤為重要的時期,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人格品質的形成具有關鍵的作用。堅毅、城實、勤奮等人格的良好方面要從小培養。榜樣對人格品質的形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時刻銘記:孩子們一直在注視着你,他們以你為榜樣,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們和氣待人,那我們首先自己要做到和氣待人。如果希望孩子們能做到認真其做好每一件事情,那麼作為老師的我們就應該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幼兒園的孩子們正處於善於模仿別人的時期,他們自己還沒有什麼主見,善於模仿老師,作為一名幼師首先要規範自己的每一個行為,做一名合格的榜樣。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6

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故事》可以説是風靡全國,本學期我們學校也推薦我們閲讀此書。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説明,我們教育本身的荒漠化,我們自己沒有什麼可光照指引大家的故事或榜樣,我們作為教育者的乾渴,真是期盼這書能如甘露,不一定能溶解僵化的心靈,至少能給我們觸動一下。

雷夫為什麼能成為一個故事?

一、雷夫本身的理念和視野:比如,他的努力和要求不是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而是更根本的因素:公平。因為他的學生很多母語不是英語,為了使他們得到公平的機會。而在我們的國度,我們一直以來被教育:最大的就是為了的學生着想——最多是努力使他們考上最好的大學,但近來早已退化成個人的'利益作為驅動力,那些領導也是以此來管理的。所以我們沒有故事。

二、美國的體制——尊重每一位誠實公民的自主權:在美國雷夫可以根據學生、學校、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課程,甚至時間的安排,如暑假。

而我們的體制走到一個地步:只要自己不用負責任就可以了,所以,不合理的放假學校補課調整,甚至連遊歷(學生踏足)全部取消,就是怕出事。學校、老師沒有任何的自主權,苟且偷安,只為方便和肚腹。所以我們沒有故事。

三、真實自我:雷夫可以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來教學,或者説雷夫是以一個獨立的人格、真實的自我在教學。為什麼雷夫可以呢?我想首先得歸因於雷夫自己成長的那個空間,是什麼樣的因素使雷夫可以有獨立、完整的自我來面對學生?

而我們又為什麼沒有呢?

我們這些作教室的,在自己的成長和手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就被塑造成分裂式的人格,我們活在很深的恐懼中,我們被訓練為自動不表達自己真實想表達的,我們有意無意的開口閉口與“最高指示”保持一致,而意識形態就是我們不能質疑的真理,要我們一直重複的教導學生。

我們哪能還有獨立真實的自我!

上面幾點才是奇蹟產生的真正原因,而雷夫所説:要耐心、信任、不看重分數等,實際上是眾所周知的,我們若只學這些皮毛,就當有100雷夫在中國到處演講都沒有用。

學習嗎?同仁們,改革,是唯一出路。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7

研究生學習期間,仔細研讀了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裏面最讓我感觸的一句話是“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一句樸素的話揭示了教育的本質。這本書雷夫用簡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終身閲讀”、“親手勞作”、“以運動為本”以及經濟制度等等對班級管理很有效的教育方法。

《第56號教室的故事》這本書主要集錄了雷夫老師在中國的講演錄。其中有幾點對於我來説頗有感觸:

1.學習是為了在生活中運用,雷夫在班級管理中運用特殊的理財課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每個學生都必須在班級裏面承擔一項任務,設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賬户,用掙來的錢付租金。每個月底,班級會舉辦拍賣會,可以買各種各樣在學校裏用得着的好東西。這樣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經濟學,這比通過考試有價值的多。

2.在每一節課前,我都像孩子們解釋為什麼要學這節課。我從來不會説:“打開課本,現在做數學作業。”我會告訴他們,今天我們學習分數。然後,我會請學生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學分數,我也會告訴他們,為什麼在生活中會用到分數,有什麼作用。我還告訴他們我平時在生活中是怎麼運用分數的,然後打開課本進行學習。如果一節課程設計是合理的,學生在學習之前也瞭解了學習這一課的重要性,通常是不會有學生不好約束的情況。雷夫用簡短的例子向我們展示了怎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控制好教學環境。

3.我們要跟孩子説:我們隊成績沒有任何興趣,重要的是學習這些內容;我們也不是為了考試而考試,只要學得好,肯定能考好。但為了考試而學習是沒有意義的,這些話必須反覆跟學生説,每天説,這樣學生才會意識到,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學生能夠理解什麼是“學無止境”,他們願意不斷進步,而不是為最後的一場考試作準備。

4.“我從來不和別人爭論,那是浪費時間,我會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生身上,這才是成功的原因。”從這本對話錄裏,我們更多的看到的是雷夫對學生的愛,是包容,是理解還有恰如其分的`引導。讓課堂成為孩子嚮往的地方,在56號教室裏面,沒有害怕,沒有分數,更多的是人人平等。每個人都很重要,每個人都是這個教室的主人。在56號教室裏,沒有家庭作業,只有充滿樂趣的課外活動和耳濡目染的音樂、戲劇這些美好的東西。

“堅守”是一個很美的詞,用在雷夫身上恰如其分,他用了30年的教齡説明了對教育的堅守和執着。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們要有教育勇氣和教育夢想,當然也要有腳踏實地的毅力。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8

讀完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故事”一書,給我留下住深刻印象的是一句話“我不是英雄,只是一個普通的教師,我的失敗比我的成功多,但我從不放棄”。是的我們每位教師都是一名普通人,我們不要寄託在工作中能做出驚人的壯舉,實際上也不須要,更不需要什麼教育技巧。只要我們能像雷夫一樣,一切從學生出發,全心為學生,每天和學生一起吃午餐談心,和學生一起活動,讓學生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學習,做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這些我們同樣可以做到,當學生感冒發燒時,我們的`一下撫摸和一句問候;當颳風下雨時,我們給他們撐起的一把傘;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我們給他的一次認真講解;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耐心給他的一個建議;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的一句鼓勵的語言。每天這樣做好了就是偉大,就是英雄。我們不缺乏教育理念和技巧,往往我們缺乏的是耐心和堅持。耐心和堅持來源於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雷夫始終感覺到,和學生在一起是很快樂的事情,所以他每天很開心,他很願意和孩子在一起享受孩子們的歡笑聲。因此只要我們能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看待,給他們做好成長的榜樣,教會他們生活和學習,我們一定也會像雷夫一樣得到學生愛戴,給孩子一個門好的未來。

另外讀到,雷夫在進行班級學生管理時將班裏學生分為三類:第一類學生他們聰明,喜歡學校,喜歡老師他們是上帝賜予的禮物;第二類學生資質平平,表現一般,時長每人關注;第三類學生很笨,還討厭學校和老師,經常犯錯。我們通常是抓兩頭帶中間,結果忙得不可開交又沒太大效果(尤其是第三類學生),而雷夫卻是抓中間,促兩頭,效果很好。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小學和初中很優秀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感覺到自己在學校過得很快樂,老師喜歡,同學喜歡並有女生追(但我不開竅)。但到了高中,成績平平(比我聰明的人多了,全縣就一所高中)沒人關心沒人問,從此我的學習也開始下降,性格也變得內向,(也沒女生)注意,當時我特別羨慕另外兩類同學能得到老師和大家的關注,甚至願意違反紀律而引起老師的注意,但可惜老師認為我平時很遵守紀律偶爾犯錯不用管,就這樣過去了。因此在我從事教育工作以來我一直也很關心第二類孩子,尤其性格很內向的學生,要讓他們也能得到老師同等的關愛。就在前幾天我接到了我班一位女生劉文錦奶奶的短信,感謝我一年多來對孩子的關心,使孩子性格慢慢開朗起來(父母離異和奶奶一起生活),並取得優異成績(班級第11名,原來30多名),實際上我就和孩子每一個月進行一次交流。

因此我認為教育很簡單,不需要技巧,更不需要做驚天之舉,只需用你的耐心和責任心,懷着一種幸福感,一切從學生出發,以身作則做好每一天的每一件事,一定會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9

這是一本典型的美國式教學書籍,介紹的是一位美國傳奇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故事。這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學老師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創造了一間充滿奇蹟的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在中國教育界也掀起了學習的風暴。這本書中讓更多的中國人瞭解了美國教育,體會了美國教育與東方教育之間更多的是相似、相近。

學習雷夫老師,創造傳奇教室。這已經開始成為中國小學教師的追求。但怎麼去學習他呢?學習他的哪些方面呢?這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介紹的更多的是美式教育教學理念的體現。書中許多的例子、做法不一定都能夠模仿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如叢林學校允許雷夫老師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安排教學而不加干涉,如雷夫老師不但廢止了教育部統一印製的教材,而且經常帶着孩子們出去旅遊以獲得更多的深層次體驗……這些對於我們來説,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在教育過程中,雷夫老師表現出來的那種愛生、敬業、勇敢與執着,讓我深深地感動。

雷夫老師是一個勇敢的老師。雷夫宣揚努力付的價值、誠實的自我反省,以及追尋自我道路的勇氣,雷夫是當代的梭羅。雷夫老師敢於講真話,敢於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完完全全地暴露在讀者的面前。在自序中他就寫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牀上睡不着,為着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感覺雷夫老師很有個性,儘管他已經是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了,身上已經被照上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裏的話講出來,真實地表達自我,不怕露短,不怕出醜。他還敢於講美國教育的真話。在書中,他多次例舉了自己所在學校以及其他學校老師的一些做法,並直言不諱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提出了批評意見。同時,他也敢於直截了當地對他所在的州進行的“標準化測驗”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這種勇氣在中國的教育中是不多見的。雷夫老師之所以能獲得成功,首先取決於他的職業良心,他很真實,很坦蕩,很勇敢,敢於面對自己的不安、痛苦,敢於面對教育的困惑、不良現象,而後有所思考,並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去為他的學生撐起一方天地,讓第56號教室的學生有最大程度的發展。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勇氣,是他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反思我們自己的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人云亦云、得過且過的人比比皆是。教育是求真的事業,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如果連我們教師都不敢説真話、做真人,那我們的教育就沒有前途,我們的民族也沒有前途。我們要學習雷夫老師,做一個勇敢的人,針對教育事業中出現的問題勇於思考,敢於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在當前的體制下,我們在實驗學校工作,這所學校很可能就是大多數教職工終身工作的地方。我們有義務為了這所學校的發展與進步做出更多的努力,這些努力中顯然也包括了勇於提出正確的意見與建議。當然,勇敢不等於莽撞,應是抱着對教育事業無限的熱愛與忠誠去做的勇敢。

雷夫老師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

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着“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説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在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老師一些優秀做法,也看到他對學生摯熱的愛。雷夫老師為什麼能成為“感動美國的教師”,這是因為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熱愛孩子,是雷夫老師獲得成功的關鍵。試想一個不熱愛甚至對孩子厭惡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教育工作其特殊性,就在其工作的對象是一個個生動鮮活而有充滿個性的生命。出於對生命的敬畏,我們不能放棄任意一個孩子。出於對生命的敬畏,我們的工作永遠不具有試驗性,因為孩子們不是試驗品。出於對生命的敬畏,我們必須要恪守規範,絕不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出於對生命的敬畏,我們必須做實做好教學“五認真”工作,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而要做到上述這些,首先你得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

雷夫老師是一個很敬業的老師。

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自序《教室裏的火》這個章節中,介紹了一個敬業的故事。書中寫道“一節化學課中,學生們因為使用酒精燈變得很興奮。但是那個女孩找不到燈芯點燃酒精燈。女孩眼裏含着淚,我也為自己想要放棄而深感羞愧。突然間,化解她的憂傷成了惟一重要的事”。後來雷夫老師為了幫忙這個孩子點燃酒精燈,卻讓火焰燒到了自己的頭髮。他感覺自己像個白痴,可是又覺得當老師棒極了。他説“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火了都沒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是沒有捷徑的。正因為雷夫的敬業,才成就了那麼多的學子進入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等名校。也才成就了他的教育奇蹟。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愛崗敬業的好老師,可是誰又能真正向“雷夫”一般的投入呢?反思我自己的工作,白天要認真做好教學工作、教研組工作,晚上回家常常是閲讀一些教育書籍。原來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敬業的老師,但在見識了“雷夫”幾近瘋狂的“敬業”後,我覺得自己還應該做得更多。

雷夫老師是一個有智慧的老師。

一名好教師要成長,必須得善於反思和總結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思想,這是教育的大智慧、真智慧。雷夫老師在教育生涯中,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認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實踐中,他逐步感悟並形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為孩子將來過上一流的生活做準備”、“不要把信仰強加於孩子”、“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許多先進的觀念和認識。最可貴的是,他在遇到問題時,絕對不是先從客觀方面去找原因,找藉口,而是進行積極思考,及時去糾正自己的觀點和做法,用自己的大腦去解決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去擺脱困擾。在他心情的調色盤裏,即便是偶然會有灰色,但他也能很快將它塗抹成暖色。因此,我們可以肯定,智慧是他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我們實驗學校早年前就提出了“做智慧教師”的口號,可是怎樣的老師才能稱得上是“智慧教師”呢?對此我一直很困惑。時至今日,我似乎明白了。一名智慧的老師應該是在教育工作中,能夠不斷的反思、總結自己,並逐漸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教育思想。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一直做反思與總結。可是這些反思與總結更多的是技術層面的,更多關注的是一節課的優劣、一次檢測的得失。我覺得自己的視野還可以更開闊些,可以更多的去關注學生、關注教育現象、關注教育大環境,從中思考如果提升教育的質量,而不僅是狹隘的教學效益。

向雷老師學習,要做勇敢的老師、做智慧的老師、做有愛心的老師。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10

在去年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中,我曾經拜讀過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當聽到這個學期我們要讀這本書,我不禁有些疑惑:不是已經讀過了嗎?可是當我拿到這本書,翻開目錄時我才明白,原來這是一本雷夫老師中國講演錄,書中收入了雷夫老師在中國幾次難得的與中小學老師的對話問答的全過程,以及中國的各大媒體對雷夫老師的評價。如果説《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是雷夫老師和他的第56號教室的自傳的話,那麼《第56號教室的故事》這本書就為我們很好的詮釋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念以及他真正的精髓所在。

當我們讀完《第56號教室的奇蹟》時,很多老師認為:雷夫老師的成功歸根到底因為他在美國,美國老師一定與我們中國老師有着天壤之別的教育背景、成長背景和社會制度,如果雷夫老師在中國他還會一樣成功嗎。如果56號教室在中國的某個小城市,它還會同樣創造奇蹟嗎?帶着這樣的疑問我翻開了《第56號教室的故事》。本書的第一講從雷夫老師在北大的演講開始,讀完幾頁我就發現,該書通過現場實錄的方式,記錄了雷夫老師講演的全過程,從雷夫老師詼諧幽默的語言中我彷彿和以前在現場聽過的演講一樣,接觸到了一位真實的第一線的老師正在娓娓道來他和他學生們的故事。書中不但有雷夫老師暢談自己的親身經歷,有第56號教室的學生講述自己的老師雷夫的短片,更精彩的是在網絡、北京現場和深圳現場的眾多國內的中小學老師對雷夫的現場提問。諸如:您是如何看待中美兩國教育的區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您鍾情於“第56號教室”的工作?如何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接受新班級是您是怎麼做的?您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學生早早的來校學習難道您不擔心學生的安全問題嗎?此類的問題,既尖鋭又實際,很多的問題也正是我在讀完《第56號教室的奇蹟》後想向雷夫老師所提的問題。在讀完雷夫老師的回答後,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把一直把西方國家的教育想象的很完美,把美國的教育想象地很神奇,從雷夫老師的話中我找到了答案,其實教育從根本上來講是一樣的。美國也有對學生和老師分數上的要求,美國也有不愛學習的學生,美國老師的工作量甚至比中國老師的還要大。雷夫老師的回答精彩紛呈,解決了很多中國老師的困惑,和我的困惑。比如有一個老師向他提出的問題是:怎樣讓學生真正的愛上學習?其實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着我,並且我在實際的教學經歷中也一直在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英語教學中我常常絞盡腦汁,花大量的時間在吸引學生的豐富的教學手段上,以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在我近十年的教學經歷中我也總結出許多適合不同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方法,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我的英語課,愛上學習英語這門課程,我很高興。但是也有時候我也會為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的學生而抓狂,有時我常常想是不是自己的努力還不夠呢。雷夫老師的一句話,給了我繼續努力探索的動力,他説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這件事是很重要的。是啊,我所教授的英語這門語言,學習的最終結果不就是運用到生活中去,用語言去交流去獲取更多的信息嗎?我是否可以給孩子更多更寬廣的舞台讓他們學以致用呢?如帶他們到生活中去尋找可以用得到英語的地方,引入外教老師到我們的英語課堂上來,帶領學生使用網絡用英語獲取更多的信息等等。我想如果書中老師們的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以及雷夫老師的回答,我都能仔細的思考一番的話,讀完這本書後,我就會猶如跟着雷夫老師上了一門教育學課程一樣大有收穫。

看完第一講其實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想是教所規定的500個字所不能表達的,也許這些想法可以留到下一篇讀後感中,我也很期待下一講雷夫老師與中國名師的對話,讓我感受中美兩國老師所碰撞出的思想的火花。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11

利用閒暇的時間,我拜讀了雷夫先生的《第56號教室的故事》,在教育教學中深有啟發。

(一)特殊的理財課。

在開學的第一天,雷夫先生告訴孩子們,必須在班裏承擔一項工作,可以是“銀行家”、“清潔工”、“文祕”,等等。承擔並完成了這些工作之後,每個月底他給孩子們發“工資”,當然不是真的錢,但可以在教室裏使用。

啟發:我們班級也在搞班級百分制,雖然百分制和孩子們每週之星評比和綜合素質評定等有一定的關係,但隨着時間的流逝,孩子們對班級百分制會產生一定的倦怠,百分制對孩子們的刺激也不如初一時來得這麼強烈。我在想,如果按照雷夫先生的方法,將千分制換成具體的“工資”形式,是否能讓孩子在學習、工作等方面的積極性更強,同時也能指導他們正確理財,既鍛鍊了孩子們的自立自強能力,又培養了孩子們的責任意識,讓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了更密切的聯繫,這真是一舉多得啊!

(二)抓中間,而非抓兩頭。

雷夫先生説:“在我的班級裏,我總是在腦子裏把學生大致分成三類:第一類孩子、第二類孩子和第三類孩子。”

這是一般老師的普遍的分法,而雷夫先生對待這三類孩子的祕訣在於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第二類孩子身上。這一祕訣讓我眼前一亮。的確,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喜歡第一類孩子,但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第三類孩子身上,而第二類孩子卻往往受到忽視。事實上,在第二類孩子身上花時間是最有成效的。

在雷夫老師這一觀點的啟發下,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得到發展,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對這三類孩子的關注強度各不一樣,為使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各自的發展,我認為作為老師,應該為他們的發展創造條件。比如説位置的安排。七年級,為了班級的穩定與和諧,為了小學的孩子能儘快適應初中的生活,我們的位置習慣採取“互補”的形式,特別是習慣好,成績優異的同學,他們的同桌相對習慣較差,成績較弱。在班級初始階段,這樣的安排的確有利於保證課堂的紀律,形成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對習慣差學習能力弱的同學也有一定的榜樣作用。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優異能力強的同學會找不到合適的競爭對手,而學習能力弱的同學又因對手太強,而失去前進的動力,這樣極不利於各類孩子的發展。

於是,我根據孩子們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在班中為每位孩子尋找合適的對手作為同桌,而在前後桌之間採取互補的形式,讓他們既有合適的競爭對手,又能在碰到問題時,找合適的同學解決問題。位置形式的變化極大的.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使各類孩子都能找到了自己學習的目標,學習動力再次被激發。

(三)閲讀是生活的基石。

培養孩子終身閲讀的能力,是雷夫先生的閲讀觀點。作為語文老師,我尤其關注利用閲讀,培養學生的品行,引導學生心理,陶冶學生的情操。

現在的學生在浮躁的時代,埋頭作業,抬頭活動,很少能靜下心來探尋自己的內心。為培養學生靜心閲讀的習慣,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我們八年級語文備課組每週收集好的文章,讓孩子們利用午休時間進行專題閲讀,並以練筆的方式摘錄獨屬於自己的句子,為週末的隨筆尋找靈感累積素材。週三中午我們集中閲讀自己精心選擇的書本,甚至在課前2分鐘交流同學作品或欣賞同學的摘抄。在交流中,學生閲讀的熱情得到了提高,特別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鋭度有了一定的加強。為了保持學生的閲讀熱情,我們又開展名家作品眾人談活動,對每月學生的閲讀寫作做一彙報和展示。

閲讀讓孩子們終身受益,在閲讀《第56號教室的故事》的過程中,我們也得到的智慧的啟發,得到了教育教學的無限力量。喜歡閲讀雷夫先生這樣一位擁有着無比熱情和無限智慧的美國教師,更喜歡將他的智慧運用到日常教育教學的實踐。閲讀着,收穫着……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12

今年寒假再次拜讀它――《第56號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師中國講演錄》,心境完全不同,因為思想更加成熟,所以當我再次走進這本書時,我不僅從這本書裏收穫了很多,而且有了很多的發現……

雷夫老師的這一做法我很感興趣――雷夫老師把學生分三類(當然我會為了保護每個孩子的自尊心,心裏這樣分,但絕對不公開,在班裏每個孩子眼中大家都是平等的。)第一類聰明,喜歡老師,家長也喜歡老師,各方面都優秀;第三類討厭老師,討厭學習,頑固不化,並且愛搗亂;第二類資質平平,學習一般,不是跑得最快的那羣人,不是最漂亮的女生,也不會成為最偉大的科學家或最出色的作家,但是他們還過得去。正因為他們還過得去,所以從來沒有人注意到他們……雷夫老師通常關注第二類學生,把精力花在他們身上,這些學生會很興奮:老師注意到我了!於是表現得像第一類學生一樣,而第三類學生就被晾在一邊,沒法搗亂。他的這一做法給我的啟示是:打破常規,改變關注對象。別老盯着“壞”孩子的缺點無限放大,天天跟這些孩子鬥智鬥勇,生氣不説,還起不了一點教育效果。要學習雷夫老師用榜樣的力量引領感化“壞”孩子,也讓他們融入到教室這個學習知識,學做真人的天地,我想這樣的教育才會創造真正的奇蹟。

雷夫老師的這個觀點我很贊同――雷夫老師重視閲讀。“一個孩子走進學校,並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當他面對一本書沉醉不已的時候,教育才剛剛開始。”為樂趣而閲讀的孩子比大多數只閲讀指定功課的孩子,會擁有更多的熱情。從整個雷夫與許多教育名家的對話中,我們能體會到雷夫老師對於閲讀的關注度和閲讀帶給56號教室每個學生的影響。對於這一點我的啟示是:作為一位兼語文學科的班主任,更應該明白生活在現在這個繁華浮躁的社會中,閲讀且廣泛的閲讀不僅重要,而且很有必要,也很迫切!因為只有閲讀才能讓一顆顆浮躁的心靈沉靜下來,只有閲讀才是每個人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所以,遠離手機,做手捧書本的'一員,不做低頭看機的一族。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一頓教育的大餐、一次智慧的盛宴,更值得我在教育路上反覆品味:在班級管理中打破常規,改變關注對象;教育教學上努力用閲讀安撫孩子們浮躁的心靈,這樣我們的教室也會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更會有意想不到的奇蹟發生!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13

雷夫老師在自序中他就寫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牀上睡不着,為着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感覺雷夫老師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教師。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也有同樣的感受:有時為了思考如何上好一節課、如何突出一個教學重點、如何突破一個教學難點,常常是反覆的思考、推敲、有時甚至是寢食難安。

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着“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一定就是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吧。“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説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裏,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着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是一種多麼樸素的意識和想法啊!我想:要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教師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以信任代替恐懼。

正如雷夫老師所説:“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於恐懼之上的信任。”有的時候教師可能是“愛生心切”,一個知識點教了幾次有些後進生都不會,這時教師就免不了語氣會重一些,甚至會罵幾句,這個時候的學生就象一直“驚弓之鳥”,越緊是聽不進去,最後學生和老師都弄的筋疲力盡。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和諧、平等、信任的環境中學習,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知識的海洋中快樂得搏擊。

二、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

雷夫老師説:“絕對不可拿某個學生的測驗分數跟另一個學生相比,一定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這句話説得非常睿智。作為一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我從來不拿一個學生和另一個學生相比較,而是注重學生學習表現的縱向對比,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並給予及時的表揚。”

三、要培養孩子們孜孜不倦、不屈不撓地克服困難的學習態度。

對於學生而言,學習有時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一次次的攻克難點中不斷進步的,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在學習的路途上。

四、要善待學生的錯誤。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學生犯了錯誤,不能一味的批評,而是應該幫助他找到錯誤的原因,避免類似的錯誤重複發生。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14

利用暑假時間,我讀完了學校推薦給我的《第56號教室的故事》,掩卷思量,其實整篇文章不是説56號這個漏雨的教室多麼有名,而是講述了勒夫這個美國同行,他的師德有多馨香。我看用劉禹錫先生《陋室銘》前幾句話“山不再高,有仙則名,水不再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來總結,那是再也恰當不過;56號教室的出名正是因為有雷夫這樣一個老師顯靈:

一、率真實誠的雷夫:

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國的霍巴特小學的一名教師,他一直認為“教學是一種非常不易的工作”,他自信“我是一個好老師,雖然經常遭遇失敗,請不要認為我就是一個壞老師”。他是一個“瘋狂的老師,延長了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他的觀點率真,對中國目前應試教育風暴痛擊,“教師操心的是如何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技能,不要擔心年終考試,要關注學生當下的成績,要關注的是孩子們十年後的成績”;“老師的責任不是去創造會考試的好學生,而是去塑造好人”;雷夫老師是一個真誠的人,他説“教育家完全是真實的、有缺點的、卓越的教師”,“真正的教育家是接地氣的人……”;“在做中學,讓孩子在失敗中找到成功”。他尊重事實,不説睜眼瞎話“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我做不到”“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被教好,教師的職責是給學生機會,讓他們挽救自己的靈魂”;雷夫老師是一個誠實的人,是美國家喻户曉的教育家,但也從不把自己吹噓成神,“我不是英雄,只是一個普通教師,對於教育,我不過是比其他人多了一點熱愛”,“我也總是犯錯誤,常常有失敗感”。

二、熱愛孩子,忠誠教育事業的雷夫:

“比其他人多一點熱愛”,讓他成為世界名人,美國的教育英雄,但這一點是多少呢?“延長了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安排各種各樣的音樂藝術活動,把這些活動列為教學的一部分內容”,“想要幫助孩子們,讓他們成為更偉大的人,需要更長的時間和耐心”,“我們應該先慢下來,一定要對孩子,特別有耐心,因為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能讓他們一下子就明白所有東西”;“讓教室成為安全的天堂”,“平等需要被看見,需要被感受到,只要雙方平等的時候,你才有可能被感受到、被喜歡”;正是因為這種愛,他對教育有了更多的領悟,“教育是一種獎賞,而不是懲罰”,“教育不是為了抓到一些壞孩子,教育要學會等待”,“真正的愛就是看到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力量,把這種力量喚醒,讓它舒展開來,這就是生命的'綻放 ”,對教育孩子有了更多的研究:“抓中間而非抓兩頭”,“給予中間的學生更多的關注”。

三、注重家校合作共建的雷夫:

“家庭是影響孩子的最重要因素”。“給家長的第一個建議是,每天一定要和孩子吃晚餐,第二個建議是,不要在孩子的房間裏放上電視和電腦,第三個建議是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讓孩子學習音樂”。這些建議,需我們在實踐中去實踐。

總之,通過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對教育的不同認知,讓我有了新的發現和體驗。

《第56號教室的故事》五年級讀後感 篇15

拿到書時,不禁對書名產生了疑問和好奇。教室裏會有什麼奇蹟,有的不就是桌椅和學生,五十六號教室裏又有什麼奇蹟呢?帶着種種疑問和好奇,我走進了第五十六號教室,閲讀完了整本書。

閲讀的過程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驚訝的是第五十六號教室則是位於洛杉磯某個佈滿貧窮,暴力地區的小學教室,那裏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在各個領域取得了特殊的成就;而那個第56號教室的雷夫老師,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温暖的家,他對教育的投入和激情及他在教育上的智慧與愛心都深深的感動了我。

這位令人敬佩美國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瞭解這些相似之處,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教師職業的確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職業。辛苦是因為這項工作的確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開發出自己的智慧,成為好的教師,特殊,是因為這個職業面對的是一羣質樸無型的孩子,工作的場地是一間教室。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還有哲人的敏鋭、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雷夫正是以他對教育無法比擬的熱情將不足40平米的教室無限延伸,使得這裏成為了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在化學實驗上,一個小女孩因為找不到燈芯而苦惱,眼裏含着淚水。為了不讓她掉隊,雷夫老師決定停下來幫助她。由於燈芯太小,所以雷夫將頭靠的離酒精燈很近,由於很專注,連頭髮燒着了都沒有發覺…

其實這樣的事可能很多老師也都能夠做到,我真正感動的不是這個故事也不是插圖,而是插圖下面的那是幾個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也許一個教師幾十年如一日的從事教學並不鮮見,也許一個教師幾十年如一日的從事教學並不鮮見,也許一個教師為了工作而做出犧牲也實屬正常,但是一個教師能夠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於教學,並且將這種專注視為是正確前進方向的指引的話,那麼這位教師已經超越了這個單純的職業,而將其上升到了精神層面,並且將這種精神轉變為了自己的信仰。我想這才是教育的真諦。雷夫就是這樣一位教師,一位可敬的教師楷模!

書中還有很多故事和小的細節表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專注與熱愛。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裏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

仔細回想一下,真的是當局者迷,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老師。但有很多次,教育方式有所偏頗,其實我應該再多點耐心。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必須要努力才行。任何教學的決策都必須謹慎小心,務必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考慮,學會使用更優雅、更成熟、更能達成目的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用心體會他們的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從艾斯奎斯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努力找到平衡,真正以孩子的觀點來看待問題,汲取教訓學會跟孩子溝通,讓自己成為一個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