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推薦】《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96W 次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捫心自問:今天,我發現了學生的哪些優點或特長?我為學生的個性成長做了哪些努力?在當代社會的教育中,社會更注重的是素質教育的發展,學生的全體發展,不單單來指學習成績的提高,更在乎學生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過這次學習給教師的十條建議,我知道了老師在學生心中的重要作用。在學習生活中,如果每個孩子都感覺自己是老師的“最愛”,讓每個孩子在教室裏都能不斷體會到成功的喜悦,那麼,這樣的老師必定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尊重。

想要讓學生喜歡你,你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給予學生最温暖的關懷,傾聽學生的心聲,對學生提出最中肯的建議,甚至批評。在學生的進步中,你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聆聽花開的聲音。

教師對學生要多一些適時、適性的鼓勵,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充滿自信地行走在校園裏,在各種場合、各種活動中發出自己的聲音、展示自己的才華,這樣的教師必定會深受學生喜歡。

凡是成功的學校都有一批優秀的教師:他們依然純潔,他們相信自己的職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職業,他們依然在“用心”做事,他們有自己的人生信仰,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教師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時,很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後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拴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韁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於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

讀到這裏,我深切的體會到,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這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做到教書育人、持續穩定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僅要連通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這根“絲線”,使用好這根“韁繩”,而且要在課堂內外連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根“絲線”,通過這根“絲線”來培養和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創建新型的師生關係,使教師與學生在親切、和諧、彼此信任的氛圍中教學相長。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感受頗深。他精練的語言、閃光的思想,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作為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確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實踐鼓舞着千百萬教師。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2

一直以來總覺得在學校大部分時間忙於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生。回到家裏,要忙家務,還要教育孩子,這些繁雜瑣碎的事往往令人感到身心疲憊,哪還有精力和時間去讀書呢?

我在閲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的《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一章節。若有所悟:

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

作為一名教師,是否熱愛讀書,精神生活是否充實,帶給學生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知識淵博,談吐不凡,會讓學生對教師充滿敬佩之情,對知識充滿渴望。一個知識豐富而淵博的教師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推崇,這樣的教師上的課,乃至説的話都能自覺的引領着學生,促使他們健康的成長。那些沒有積累的,光靠書本知識灌輸的教師,方法單一,底藴不足,他們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甚至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要想成為一位好教師,自己首先要熱愛讀書,和學生一起走進書籍的世界,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因此,還是應該每天擠出點時間,閲讀一些和教育教學相關的刊物或書籍,瞭解教育新動態,學習先進的經驗,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另外,對於我們個人來説,讀書也是提高自己生活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書中的種種閲歷、見識、思想,時時刻刻給予我們引領,提高我們對人生、對生活的看法,從而使我們掌握正確而高尚的人生態度,不斷從課外閲讀中獲得營養,滋潤自己。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3

我看了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讀了《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

工作幾年來我越發的感受到方法的重要,總希望時間能再多些,方法更好些。我努力做到與學生心與心交流,可學生有時總不領情,我對他們的寬容反而成了他對自己的更加放縱。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浮躁、抱怨是無濟於事的,唯有學習會讓我們變的富有敏鋭力和觀察力,知識能讓我們處理問題時更加有“殺傷力”。是啊,他的這些話是多麼的富有哲理:無論年輕的時候充滿了多麼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但在這個時期,總是能夠找到時間,來一步一步地積累我們的精神財富——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他還説:“年輕的朋友,我建議你每個月買三本書:

(1)關於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

(2)關於可以作為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鬥爭事蹟的書;

(3)關於人(特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古人也説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啊,看書確實讓我感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看的快樂又有收穫何樂而不為呢!

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如果我還要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我就要讀教育著作。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我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我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我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我不會將我的工作當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生活的工具。其實想來也對,教師是一個特別需要有創新精神的職業。我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我的工作效率怎麼可能提高,就好比是要求一個不愛看書的學生在四十分鐘內必須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是一樣的道理。用學生的話來説就是:比登天還難。

最後用一段引言來結束我的感受吧:請你像尋找寶石一樣尋找那些關於傑出人物(如菲·捷爾任斯基、謝·拉佐、伊·巴布什金、雅·斯維爾德洛夫、尤·伏契克、尼·別羅揚尼斯)的生平和鬥爭的書籍。請你把這一類書擺在你的個人藏書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4

閒暇時間,在圖書大廈裏看書時,發現了這本由朱家雄教授主編的《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買完回家仔細的看完了,正如序言裏所説的,“這是一本幼兒園教師親切、可讀、實用且有益的書”。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一共有七輯,分別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讓孩子愛我們;聽孩子的話;擠一點時間來反思;做一個有協調能力的班主任;理解家長對孩子的愛;像熱愛工作一樣熱愛生活。分別從幼兒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專業成長和班級管理,以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收集了全國幼兒教師的一些案例、感受、體會和建議,然後統一編輯而成。書中內容包含了幼兒教師工作的各個方面。對於一名幼兒教師來説,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借鑑的作用。

《品讀“職業幸福”》是本書第一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中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有這樣問道,有人説:“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低人一等’,只是負責看孩子,負責他們的吃、喝、拉、撒、睡。”也有人説:“家有三鬥糧,不做孩子王。”“當幼兒教師真的幸福嗎?”“當幼兒教師真的能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嗎?”看到這個地方,我不禁回想起了我剛踏入幼兒園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思想鬥爭,甚至還想到過退縮和放棄。我想這也是現在每一位教師踏入幼教行業所要遇到的問題。書中作者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幼兒教師應該將幼兒快樂的成長過程視為自身生命增值的過程,從中享受奮鬥與收穫的感動,要學會熱愛,要學會奉獻”。“幼兒工作的核心是愛”、“幼兒工作需要耐心、細心、誠心和責任心,需要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認為,教師是一項平凡的工作,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用一份愛,一顆心去獲得孩子的愛,贏得家長的心。這種被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和支持的體驗是幸福的。

在第三輯“聽孩子的話”中有一篇文章叫《不可忽視的`教學細節》。作者用實際案例《有趣的管子》詳細的闡述了什麼是教學細節,如何去做好教學中的細節。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慎對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和流程,更應該關注那些看似簡單的細節問題。筆者還提出,細節能反映出教師的教育理念,體現教師的教學策略,因此,教師在設計每一次教學活動時,都要注重教學細節的預設,同時還要及時捕捉、利用精彩的細節。

像這樣實際解讀教師教育教學方法的文章在本書第三輯“聽孩子的話”中還有許多。當我看到這個部分時,感覺書裏所説的就是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許多問題,能給我帶來很多的啟發。

以上是我對於《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一個簡單的介紹。在看了這本書後,最深的一個感觸就是,這不是一本理論類讀物,也不是一本純實用類讀物,這本書介於兩者之間,可能對於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可能更有益,更切合其需要,從專業上來説,能促進幼兒教師的業務提升與反思,有益於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值得大家去閲讀的一本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5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就放在沙發上,每次坐下來就捧起它讀上幾頁。從中學到的值得拿來用的很多,也有的建議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一直用的。但每次都會有所得。下面關於注意力的問題,怎樣控制學生注意力,結合自己的做法談一談。

蘇霍姆林斯基説:“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學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其實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內心是很想學好的,但他們由於基礎差,不懂的知識越積累越多,上課時就越不知從何學起.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更差;但如果採用強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説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們並沒有從心底裏認同!看來怎樣才能使學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並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

這樣的話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我比較常用的措施就是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如做一些猜謎小遊戲、動手動腦的活動等,讓他們的思維處於緊張狀態,進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應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儘量做到講解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從而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感興趣,進而集中注意力。還要採用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為學困生創設成功的機遇,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教師可有意識的'出一些較簡單的題目,然後叫他們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學困生”答對,則予以表揚,讓他們得到老師和學生的認可,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可以學好的;若沒答對,教師也應予以鼓勵,相信他們下次能夠會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6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的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在網上通讀了他的鉅著《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給了我很大觸動。這本書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深深的明白了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個人合格的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

《給教師的建議》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我們每天忙忙碌碌,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課題,教研活動,培訓學習和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帶着這個問題,我從書中瞭解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就是讀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教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取百家之長。我們所教的學科裏教科書所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

愛生是我們老師必備的道德素質,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我更加感覺到師愛是陽光雨露,學生是花朵禾苗。對學生的愛既要象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又要對一些缺少愛的同學有所傾斜。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我們班有一些農民工子弟,他們的經濟條件很差,學習習慣不怎麼好,在平時教學和生活中我更加關注他們給他們更多的愛。那麼愛學生我們又應如何來愛呢?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目錄,我被第二十二條“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吸引了。我想每個老師,看到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總是很欣喜。不禁問自己,你的學生熱愛你所教的學科嗎?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從教十多年來,自己一直儘量讓孩子喜歡自己,公正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所以孩子比較喜歡自己,喜歡自己所教學科,孩子就能比較認真聽課,他們就能積極認真完成你佈置的作業和任務。

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教師都要思考,是什麼促使某些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麼方法才能改變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7

書是人類的朋友,也是無聲老師。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先做好“讀書人”才能做好“教書人”,讀書能讓我們成為優秀的教師。我讀了書中的一百條建議後,有撥雲見日之感。作者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把教育孩子的好建議向我們娓娓道來,不僅給我排解煩惱,為我指點迷津,還給我教育教學的好方法,受益頗豐。看來,讀書能促進人思維的發展,能讓人靜下心去思考。讀書能讓我們教師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成為真正有品位的教師。讀一本好書,猶如品嚐一杯美酒,讓人回味無窮;猶如品嚐一杯清茶,讓人心曠神怡。

本書安排的四個部分:“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師作為一種自由職業”。四句簡單的話就闡述了教師的本質。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職業之路,默默無聞,精神固然可佳,但是“蠟炬成灰淚始幹”並不應該成為我們教師職業精神的寫照。我們應該追求的職業精神是,照亮學生的同時,也要照亮自己。

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也應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神聖”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教師不可能人人成為“聖人”,也沒有那個必要。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

教師還應該是一名稱職的員工,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做“減法”,要減掉壓在我們身上的重擔;我們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我們要學會團結協作不要總給自己罩上飄渺虛無的神祕的光環,我們要像一般單位裏的員工那樣,先學會做一個稱職的員工,這是事業成功的保障。

教師必須成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師要有理性,這是我們的工作與其他工作最大的區別;教師要有理性,必須“從四十分鐘裏榨出油來”,提高教育效率,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才是優秀的教師,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做好、做大、做強。

我們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要成為一種“自由職業”,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風格,你才能成為教育職場的“稀缺資源”;教師要“傾聽自己的聲音”,這些聲音在告訴我們:學校教育不僅為着每一個學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樣為着每位教師,我們和學生一起共同學習,共同創造着幸福的每一天。

書到用時方恨少,而每一本書都是精神財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尤其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們。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8

歲月流金,經典永恆。今年寒假有幸閲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一經典著作。時隔五十多年的今天,雖然教育的形勢已不同於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那個年代,但是當我翻開書的那一刻,他亮閃閃的教育思想和樸實無華的語言依然如同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

《給教師的建議》中第18條是:學習之母不應變成後孃。孔子在《論語》中説:“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雖然複習是學習之母,但是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位本來慈善的母親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扮演了狠毒後孃的角色。主要原因是:學生被迫在短時間內完成超負荷的複習內容,導致其身心俱疲。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反而傷了身體,乏了興趣。學生在學校裏不僅僅複習一門課程,還要學習其他功課。回想起自己從教以來,也曾犯過類似的錯誤。現在再回頭看,這確實是一種老師累、學生苦,又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做法。針對這種情況,蘇霍姆林斯基給出的建議是:根據不同課程和具體教材的特點,佈置不同類型的作業,採用不同形式的方法。例如:在複習理科類科目時,可以採用綜合複習法,以完成實踐性作業為主。在複習文科類科目時,則要撇開教材,不看細節,仔細瞭解主要內容。在本條建議的最後,蘇霍姆林斯基還介紹了自己常用的一個小技巧:要求學生在筆記本專門留出的空白邊上,用紅鉛筆記下應當永遠記住的內容,以便他們翻閲課堂筆記時,可以複習。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條建議告訴我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雖然,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複習方法;但是,應當遵循的總原則是一致的,即:既要符合學科的知識習得特點,又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這樣才能夠既達到複習的效果,又保護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在這條建議的背後,我看到了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的.愛。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對教育充滿了愛,對學生充滿了愛。因為他愛學生,所以才會處處從學生的立場出發,來思考和解決教育中的問題,才會抓住了教育的本質,才會寫出這麼偉大的著作。

其實,教師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不必要的學習負擔,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也是愛學生的表現。寓教於樂,讓老師教得開心,學生也學得開心,這才是教師在教學上對學生的真正關愛。

蘇霍姆林斯基作為一代大師,他沒有用居高臨下的方式,進行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口吻,將其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讓我們感受到了教育的親和力和滲透力。作為後輩,我會繼續向大師學習,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自己,不忘教育者的初心,努力踐行教育人的使命。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9

在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肩上的重擔。

最近一段期間,我有時間閲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感受頗深。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

有人説: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説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高震東説:“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説,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裏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裏擊起快樂的迴響。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脱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繫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

人活到老學到老,這永遠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古人早就説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給教師的建議》。《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都是出自實踐的經驗

之談。雖然時間離我們已有幾十年了,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但對於我們中國

現在教育,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的意義。

書上説: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其他著作裏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閲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我覺得,我們的許多研究論著,往往宏觀的原理性的論述多,結合現實的可行性則基本缺席,這也是許多人不大看重社科研究論著的一個原因。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強烈感受,就是與現實的緊密聯繫,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於字裏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血肉豐滿,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而絕無某些政治思想讀物的空洞,蒼白之嫌,生動的點,概括的面,點面結合,具體生動。

書中提到有關閲讀的事,蘇氏認為不要因為孩子成績差,而不讓他閲讀,恐怕會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相反,一個孩子如果不加強閲讀的訓練,是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的。我認為,功夫在詩外,中國的古人已講過,這是極有道理的。閲讀,是建立在實踐上的。現在的一些教師和家長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認為看課外書會影響學習成績,於是禁止讓孩子看這些。其實恰好相反,沒有了閲讀,孩子一味沉浸在做習題的單調中,他是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習的能力的。沒有了閲讀,孩子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就顯得過於單純,如果因為發生一點不益於他們的事,他們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決的方法。因此,閲讀近者是對閲讀能力甚至學習能力都是一個飛越,遠者則能夠進入這個大環境中,在環境中變得通達,從而產生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古人云: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對於學習中的作業,書中認為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儘量減少不該有的錯誤,讓孩子一寫就正確。有人認為先讓孩子嘗試,嘗試不成功是沒有關係的,孩子能夠在一次一次失敗中接受教訓。但蘇氏不這樣認為。他説作業批改已經不是目的,只是定期檢查便可。這種説法卻是讓現在一直紮在作業堆裏不能自拔的教師們一個很大的啟發的。作業固然要改,但要注重效率,講究方法,讓改作業發揮最大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

《給教師的建議》裏對時下父母們還是非常看重的分數作了非常科學的分析。可惜現在大部分的家長甚至教師還是一直把分數放在第一位,認為分數高就是學習好,分數高就是好學生。於是剝奪了孩子雙休日的休息權利,讓他們參加這樣那樣的學習班,進行這種那種的培訓。有些家長即使有些猶豫,但最終抵不住別人家的孩子個個都往往學習班時去。正像一個同事所説的那樣:如果不參加學習班,肯定比不上人家。

書中還描述:母親和父親打心眼裏關心兒童的成功和失敗,他們就逐漸懂得了尊重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這門很微妙的學問。同時,在學前期進行一些教學,還可以防止家長們產生一種錯誤的想法,即認為“只要逼得緊一些”,就能使兒童在學習上得“高分”。我們力求使父母們懂得:對學業成績的評定,並不反映對兒童道德面貌的評定。違背了這一點,會給兒童帶來很深的痛苦,有時候甚至摧殘他的心靈。我們認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歸結為一條簡單化的結論——好分數就是好學生,沒有得到“應得”的分數就意味着這個學生“不夠格”。在這種奇怪的、缺乏教育學常識的觀點裏,沒有把人看成是多種特徵、品質、才能和愛好的和諧的統一體。

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幾十年了,但現在的家長們老師們竟還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數。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要付出代價的。這種代價,有的已經顯現出來,比如信仰的缺失,比如道德的淪喪,比如文化的沒落。這是很可怕的,甚至是很可悲的。

經常説以人為本,但現在何嘗真的“以人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養人,就應該以人為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種功利。這種功利,讓一些教師和家長忘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試考得怎樣。其實,正像書中所説的那樣,考個90分對有些孩子來説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説就會是一種大進步。總之,尊重差異,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觀。

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説一句:讀書吧,朋友!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1

教師是社會中最具有影響力的羣體之一,他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對於教育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而閲讀是教師提升個人素質和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下面,我將分享我在閲讀過程中的體會和建議,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一、關於教育思想

1.《教育的藝術》(作者:杜威)

本書通過對教育的深入探討,揭示了教育的本質和目的,引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更加註重學生的個性化和創造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2.《教育的本質》(作者:紐曼)

本書通過對教育的哲學思考,闡述了教育的本質和意義,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價值觀的培養,實現教育的真正意義。

3.《教育的心理學》(作者:詹姆斯)

本書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規律,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認知過程,實現教育的人性化。

二、關於教學方法

4.《教學的藝術》(作者:艾森克)

本書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更加註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5.《學習的藝術》(作者:加萊)

本書通過對學習方法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實現教學的針對性和個性化。

6.《教學的反思》(作者:希爾)

本書通過對教學反思的實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和方法,實現教學的不斷優化和進步。

三、關於學科知識

7.《英語語法》(作者:奧爾韋)

本書通過對英語語法的詳細講解,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英語語法的規則和應用,實現英語教學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8.《數學思維導論》(作者:波利亞)

本書通過對數學思維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更加註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實現數學教學的啟發性和趣味性。

9.《物理原理》(作者:費曼)

本書通過對物理原理的深入探討,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的本質和應用,實現物理教學的生動性和實用性。

四、關於教育實踐

10.《教師的成長》(作者:李顯龍)

本書通過對教育實踐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實踐的重要性和方法,實現教學的實效性和實用性。

11.《教育實踐中的問題》(作者:陳永平)

本書通過對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問題的解決和創新,實現教學的創新性和發展性。

12.《教育實踐中的案例》(作者:劉芳)

本書通過對教育實踐中的案例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案例的分析和應用,實現教學的案例性和實踐性。

五、關於教育管理

13.《教育管理》(作者:張德芬)

本書通過對教育管理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管理過程中更加註重管理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實現教育管理的高效性和科學性。

14.《教育領導》(作者:劉洪波)

本書通過對教育領導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領導過程中更加註重領導的人性化和激勵性,實現教育領導的人性化和鼓舞性。

15.《教育政策》(作者:李龍)

本書通過對教育政策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更加註重政策的落實和效果,實現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六、關於教育技術

16.《教育技術》(作者:陳寶生)

本書通過對教育技術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技術的應用和創新,實現教育技術的`高效性和實用性。

17.《教育信息化》(作者:王志剛)

本書通過對教育信息化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信息的獲取和利用,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高效性和實用性。

18.《教育網絡化》(作者:李小燕)

本書通過對教育網絡化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網絡的應用和創新,實現教育網絡化的高效性和實用性。

七、關於教育研究

19.《教育研究方法》(作者:徐光憲)

本書通過對教育研究方法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研究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實現教育研究的高效性和實用性。

20.《教育研究論文寫作》(作者:王瑞華)

本書通過對教育研究論文寫作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研究過程中更加註重論文的規範性和創新性,實現教育研究的高效性和實用性。

21.《教育研究成果的評價》(作者:李志強)

本書通過對教育研究成果的評價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研究過程中更加註重成果的評價和應用,實現教育研究的高效性和實用性。

八、關於教育心理

22.《教育心理學》(作者:陳清池)

本書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規律,實現教育心理的人性化和實用性。

23.《教育心理諮詢》(作者:馮克利)

本書通過對教育心理諮詢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發展,實現教育心理的健康性和發展性。

24.《教育心理測試》(作者:吳國華)

本書通過對教育心理測試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學生的心理測試和評估,實現教育心理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九、關於教育文化

25.《教育文化》(作者:李炳元)

本書通過對教育文化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實現教育文化的傳承性和創新性。

26.《教育史》(作者:胡適)

本書通過對教育史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歷史的借鑑和啟示,實現教育歷史的借鑑性和啟示性。

27.《教育人物》(作者:錢三強)

本書通過對教育人物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人物的塑造和表現,實現教育人物的塑造性和表現性。

十、關於教育實踐

28.《教育實踐》(作者:李玉華)

本書通過對教育實踐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實踐的重要性和方法,實現教學的實效性和實用性。

29.《教育實踐中的問題》(作者:陳永平)

本書通過對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問題的解決和創新,實現教學的創新性和發展性。

30.《教育實踐中的案例》(作者:劉芳)

本書通過對教育實踐中的案例的分析和總結,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案例的分析和應用,實現教學的案例性和實踐性。

總之,閲讀是教師提升個人素質和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而不同類型的書籍可以幫助教師更加深入地瞭解教育的各個方面,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讀書,不斷學習和進步,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2

蘇霍姆林斯具有執著的教育信念和頑強的工作作風。自從1948年被任命為帕夫雷什中學校長後,他的教育才華就愈益明顯地展示出來。到50年代中期以後,他已成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躍在原蘇聯教育界。他的工作富有鮮明的獨創性和革新精神,從不拘泥於傳統的陋習,緊緊把握時代的發展脈博。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經驗與理論著作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在他一生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既當校長、又當普通教師;既教課,又當班主任;既做具體工作,又搞科學研究。他是一位勤奮務實,筆耕不輟的傑出人物。這就使得他能從學校工作的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觀察、瞭解、分研究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各種現象和問題,避免理論與實踐中的片面性,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將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較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

蘇霍姆林斯基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關於智育。他認為智育就其本質與任務來説,包括給學生以系統的科學知識、形成科學世界、發展智力等方面。他提出了學生的知識要建立在廣闊的“智力背景”上,創造了許多新鮮經驗,其中包括:給兒童上思維課;開展課外讀書;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參加課外小組活動等。關於體育。他説:“對健康的關注,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關於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建全的有力源泉”。 關於勞動教育。他明確指:“勞動以外的教育和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蘇霍姆林斯基偉大、光輝的一生給我的最大啟示是,教育工作者應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做深入細緻研究工作際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時刻不應忘記肩負的理研究的使命。

總之,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論述,既提出了明確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體的教育任務。在論述教育時,既強調了教育的“相對獨立職能”,又證明了在實施過程中必須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3

近日,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因為沒有比較充足的時間,隨意性很強,已歷時半月餘,仍未通覽一遍。邊讀邊思考,邊讀邊聯繫教育教學實際,寫點感想的文字。其實,寫作讀後感必須領會作品的精髓,斷章取義是大忌。但為了不讓瞬時的體會消逝,就暫且記錄下來,以備後用。

《給教師的建議 11》的主旨是“怎樣使檢查家庭作業成為學生有效的腦力勞動”,在談及怎樣有效完成課堂作業的檢查時,大師向我們介紹了經驗,推薦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草稿本。這種方法可以“把檢查知識變成知識的積極運用”,教師可以“密切注視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慮到他們的個人能力和特點”。

課堂作業可以這樣檢查,那麼課外作業又該如何處理呢?聯繫實際,課外作業的檢查大抵有這麼幾種方式:

一是班主任“大包大攬型”。每天,班主任老師都會採取抽查或者普查的方式,把全班學生的作業檢查一遍。這些班主任的敬業精神着實讓人佩服,實際的管理效果和社會效應也非常好。以作業檢查為抓手,學生每天疲於應對班主任的檢查,減少了違紀事件的發生;作業不敢馬虎,學習成績自然就好;班主任管得嚴,家長放心,三全其美。

二是科任教師“親力親為型”。負責任的科任教師知道課外作業的重要性,即使耽擱一些正常的課堂教學時間,也要把學生作業認真檢查,以查缺補漏、督促後進。這種方式也值得推崇,不過耗時耗力,效率存在問題。

三是班幹部“分工協作型”。在教師的指導下,構築作業檢查網絡:班長—學習委員--科代表--學習小組組長--組員,分工協作,無縫對接。各科作業情況經班幹部彙總,反饋於科任教師,對作業檢查中的棘手問題,則反映到班主任處。這種方法現在應該是學生課外作業檢查的主流。

四是“捆綁家長型”。也有不少教師採取此方法,家庭作業的檢查有家長負責。孩子作業經家長檢查後,簽字確認。此種方法對教師而言,高效、便捷,且有理論依據。這樣有利於家校聯合,有利於家長對孩子在校學習情況的瞭解。

當然,以上四種方法,均有利有弊。究竟在教育教學中,採取哪種方法最有效,這還要根據校情、學情而定。筆者認為,以上方法都存在一種通病,那就是沒能充分尊重課外作業的主體——學生,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能充分信任每個孩子。

這個問題,深究起來,還是有些説頭的。這就涉及到教師佈置作業的目的何在?課外作業實際上既是對學習目標達成度的檢測,也是對學習結果的鞏固;既是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更是一種深化、一種提高;既是對情感的薰陶、態度的端正,又是對價值觀的重塑。而這些都離不開完成作業者的積極參與,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基於此,何不充分尊重教育的主體呢?那就把作業檢查權還給孩子吧。督促、指導孩子檢查好自己的作業,長期堅持下去,讓檢查作業成為孩子的自覺行為,成為一種習慣,應該大有裨益。

當然,這種理念的科學性毋庸置疑。實際操作,還需要我們教育人不斷探索。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4

前不久,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情異常激動,深深地被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折服了,真的有些慚愧,以往認為自己參加工作也10多年了,在教育教學方面做得不錯了,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也夠了解的了。可讀過這本書後,真的意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闢,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讀書感悟。

感悟之一:教師應堅持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記住,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你的教育車間裏增添了一件新的精緻的工具。

真的有些後悔,後悔今日才讀了這本名著,又有些慶幸,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本好書。這對我來説,是一個很大的觸動,平時也想讀點書,但有時總以工作累,家庭瑣事多為由,沒能堅持下去。從此,我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多讀好書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好,那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把讀書當作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讀好書能夠淨化我們的靈魂,開啟我們的教育良知,鍛造我們的優秀品質,靜下心來讀書是提高教師素養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師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教師應善引學生

關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説,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濕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他這個比方很恰當,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

我們會發現,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積極性也很高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可到了高年級,有的學生對學習有些無所謂了,學習成績也下滑的很快,任憑老師怎麼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慢慢的減退了,消失了,而我們做教師的有沒能及時發現,及時引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

讓學生始終對學習有興趣,並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感悟之三:教師應善學

“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們應該向哪師學習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在不熟悉、不瞭解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哪些老教師呢?他給了我們一條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你先看看學生的練習本。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裏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確實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素養的一個縮影。

其次,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學習人家的思想。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這一條對於任何一位教師來説都是關鍵的,但是,年青教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向別的優秀教師學習的時候,全盤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顧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結果別人的經驗沒有學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這就猶如“邯鄲學步”,這些確實困擾着一些很想努力提高的教師們。有時也困擾着我。

向誰學的問題很重要,如何學的問題更重要。比如最近我們在學“杜郎口教學模式”和“洋思中學的教學模式”,這兩種教學模式當然是成功的教學經驗,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如果讓我們的老師完全按照其模式去教我們的學生,效果就未必好,要根據我校的學生的實際擇“適”選用。

讀過這本書,我獲益匪淺,我更加堅信了我的教學信念,要多讀書,讀好書,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做一名學生喜愛的老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5

早就聽説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細閲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鑑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閲讀。下面就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的體會:

在第二條建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中,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如果你還要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中你才能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你不會將你的工作當成一種負擔。看到這條建議,我回想一下自身,畢業後參加工作到現在,自己真正讀過幾本書呢?除了教學必備的幾本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外,其他的書可以説是屈指可數......

在第三條建議裏,蘇霍姆林斯基反覆強調學會觀察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他説,觀察對學生來説的重要就像空氣、陽光、水分對於植物生長一樣不可或缺,他説觀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還形象的將觀察比作是思考知識和識記知識之母。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往往發現,個別學生之所以學習跟不上別人,就是缺乏觀察或者不會觀察的緣故。比如我們的物理,很多的題目就是來源於生活,如果每個學生都學會留心觀察,注意思考,那麼很多題目就會顯得非常簡單,而恰恰在這方面,許多學生過不了關。這裏面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還是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

實際上樂於觀察世界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們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我們許多成年人沒有看到的細節,他們會為花的無聲開放而欣喜,會為雨後躺在地上的一條蚯蚓而擔憂。可隨着年齡的慢慢長大,卻逐漸失去了這種興趣。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善於觀察,注意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多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條建議“興趣的祕密何在”是談興趣的,關於興趣,我們當老師的,有太多的話要説,誰都知道,興趣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看看我們現在實際的教學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己教課也提不起興趣。那麼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根本問題。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主要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有趣,何為有趣?就是: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種對課的描述很令人嚮往,説實話,要想使每一節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也是不可能的。那麼,這樣説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裏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學生沒有興趣,我想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自問一下,你自己對所講的知識有興趣嗎,你有沒有想過辦法去創設情景去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這裏面我引用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這裏,我想到這一條建議更多地是促使我們思考,教師如何保持對知識的興趣,並且有強烈的責任感,只有我們首先做到了,才會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才會不去做傷害學生心靈的事,才不會對任何事情漠不關心。

第二十二條建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大量的事實證明: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方向或者發展,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説,在教學的過程中,你首先要有這個意識,希望老師們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他還指出,你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有你所教的'學生,例如一個班,兩個班等,還應該有“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於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當成自己將來所從事研究的方向,當成一門科學來攻讀。對這一類學生,教師要採取要善於動腦筋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方法來保持他們的興趣,來促使他們在這門學科上更深入的思考。但不管怎樣説,我們總會碰到在教學中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經常會聽到老教師講這樣的話: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落後、考不及格,這並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態度。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作為教師碰到這樣的學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麼促使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麼方法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要使一個人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感和規律性的心情。

第三十三條建議是寫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年青教師的。歸納一下大概有三點:

1、必須點滴地積累起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2、要培養自己有一顆敏感的心靈。

3、要積累起一定的習題集。

這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給我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特別強調閲讀的重要性,在這條建議裏,他又提出了讀書對於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青教師的意義。他建議大家每個月要買三本書,一種是關於自己學科的,一種是關於人物傳記的,還有一種是關於心理諮詢學方面的書。這三種書對於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買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讀,那麼讀又是為了什麼呢,除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之處,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智力大廈。讀到這裏,我有些慚愧,也有些後悔,參加工作以後我買了幾本書,又真正讀了幾本書呢?如果從參加工作以來都像蘇霍姆林斯基説得那樣去做的話,那麼,現在我的書架上也應該有近百本的書了。

第四十三條建議“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這個問題不論是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還是其它教師都是應該掌握的。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們應該像哪些教師學習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在不熟悉、不瞭解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哪些老教師呢?他給了我們一條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你先看看學生的練習本。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裏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