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後感範文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4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後感範文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後感範文1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自己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什麼地方?就是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當前 "核心素養"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

什麼叫"核心素養"?

什麼叫學科核心素養?

為什麼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

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説真的,我還真説不出個子醜寅卯!於是我翻閲了由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針對以上問題,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出系統迴應。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大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中指出:閲讀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之關鍵能力中的之一,"不會閲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我們知道,閲讀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手段,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説:"必須教會少年閲讀!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閲讀的人,就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在小學中就應該使閲讀達到完善的程度,否則就談不上讓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為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待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會閲讀。

可見,學生的閲讀是多麼的重要。人民日報曾撰載文章稱:"小學欠下的 ‘閲讀帳’遲早是要還的!再不多看書,孩子考試時連卷子都做不完!"這也許並不是危言聳聽。

近兩年,無論是學校、家庭、社會,對於重視閲讀的呼聲越來越高,閲讀的重要性無須贅述。我們在強調學生的閲讀能力的同時,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是不是也應該讀一些書呢,甚至是列給學生的一些必讀書呢?當我們在給學生開的必讀書書目也好,還是讓學生進行自主閲讀的書也好,那麼學生到底讀的怎樣,閲讀中遇到了哪些問題,這需要我們語文教師進行必要的跟蹤指導和監控。當然指導和監控的方式有多種,調查問卷、讀書沙龍、寫讀書筆記等。如果我們教師不也去進行實地閲讀,怎麼對學生的閲讀進行指導和監控,又何談去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當我們語文老師真正地讀了這些書後,才能和學生交流有了共同的語言,才有了交流的"底氣",才可能和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鳴。加之小學生的善於表現自己的心理特點,還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或者還沒有讀這本書的同學,認為自己再不讀書,就會被老師和同學"邊緣化"了,無形之中,就會自覺的進行閲讀。當然,當老師在和學生進行語言、心靈交流的同時,學生會真切感受到閲讀的無窮魅力。

再説,隨着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學生的素質也越來越高。記得去年一年級上學期的第一課《天地人》,我當時在教認識"地"這個字時,當有的同學組出"地下"這個詞時,緊接忽然有一個小手舉了起來,迫不及待地説: "老師,我知道地下有巖漿"!"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從書上知道的。"我當時吃了一驚,倘若這要是發生在城裏的小孩身上,也許算正常,但對於農村小孩來説,況且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説,這能説是不足為奇嗎?隨着科技的發展,學生的素質也越來越高,也許在某些領域,孩子比我們知道的還多,顯然僅僅有一桶水,哪怕是一潭死水肯定是OUT了!這種形勢難道不逼着我們去讀書嗎?否則,我們怎麼又能滿足課堂教學發展的需要?

總之,"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讀書,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自己讀書的習慣都不晚"!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是不是更應如此!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後感範文2

20xx年3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並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製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核心素養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今年寒假拿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時,我就迫不及待地研讀起來。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麼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形成的機制和路徑是什麼?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出了系統迴應。

餘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所以在研讀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繫,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餘教授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麼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形成。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麼,才能夠給予學生什麼。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這樣,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就要重建,餘教授認為: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首先必須確立以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觀念。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就教學方向而言,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老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基於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是就教學內容而言,課程意識本質上就是課程觀,教師的課程意識就是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課程觀決定教學觀,教師怎麼理解課程會從根本上決定怎麼理解教學。也就是説,教師不能就教學論教學,就教學談教學,而一定要有課程的高度、課程的視野,即課程的意識,否則,教學就會陷入就事論事的弊病。

從學科教學的角度講,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學科表層”(現象),而應進入“學科深層”(本質)。惟其如此,學科教學才能有效地促成學科素養的形成。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是就教學主體而言。學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教學的中心、重心在學而不在教,教學應該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素養的必然要求。我收穫最大並認為最有價值的是本書提出了核心素養背景下,六項基本策略一一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際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念,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成操作的策略。以上策略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而是複雜的多向關係。可以説,任何一項好的策略都同時體現了若干理念,而任何一條好的理念也同時需要多項策略去落實。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於我們去實踐和研究。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並付諸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