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紅樓有感散文大綱

讀紅樓有感散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59W 次

讀紅樓有感散文1

當覺得茫然無措時,我常翻看第一回青埂峯結緣之時和百廿回中緣散之時,縱使今生寥寥,也能一時間跳出這樊籠,聽着好似與我無緣的話,“我所居兮,青埂之峯:我所遊兮,鴻蒙太空,誰與我逝兮,吾誰與從?”但又彷彿實實經歷,歷歷在眼,茫然與超然交錯混雜。

讀紅樓有感散文

其實紅樓不單是曹雪芹的紅樓,我們感喟的也根本不是釵黛分離,煙柳繁華地一朝傾滅,而是我們每個人真實的血淚史,煙花後的消亡,再高的社會地位終於閉眼時,也不免似鏡水靜若太古,再無波瀾.

再好的言辭也修飾不了一脈深情。當紅樓真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各種批本亦或是續本都是無關緊要的,大可一笑置之,因為在至愛面前,融入了自己一腔血肉,再多旁人的評論都是淺薄粗俗的。也許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的主觀才是正常的,也應該有這樣的自信。

這一生或許都要沉淪於所謂“他人的故事”中,但我始終認為,我在過自己的生活,讀紅樓夢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緊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我的“烏托邦”,也是我的“紅樓夢十二曲”常常警醒我盛筵必散的結局,當下彌足珍惜的道理。

讀紅樓有感散文2

紅樓往事夢一場,黛玉後知滿憂傷。——題記

青紗素帳,黛玉你的房間如她一般素雅。

手中懷擁着一本《紅樓夢》,閉上眼睛輕嗅着季節的芬芳,彷彿一睜開眼便會望見你那婀娜多姿的模樣。一顰一笑無不憂傷,“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黛玉啊黛玉,你究竟是怎樣的女子?

寶玉第一次見到她時,他説眼中的黛玉便是這樣“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頗有美人之資,卻“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為何黛玉她會如此“悽美”,是否已看破了紅塵,還是對這世界有所不滿。。。。。。我已明瞭,“悽”是因為她身世淒涼,體弱多病,她的外延內涵和藝術卻是如此“美”,是一種柔弱美,是一種病態美。

有人説:“女人都是水做的骨,”林黛玉又何嘗不是呢?在三生石前,她得甘露脱草胎而成人性,為報灌溉之恩而下世為人。她説;“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水還他,但把我一生的淚全還給他。”上天註定她要為那賈寶玉流盡一世的淚,她那一顆一顆晶瑩的淚編織了一場夢,交織迴盪着她那深切悲痛的愛情心曲和疾憤抑鬱的叛逆心理。

思緒仍未停止,梧桐碧以瀟瀟,我可以看見她從婆娑搖曳的.樹影下緩慢地走了出來,眉間隱隱籠着絲絲輕愁,似皺而未皺,如有輕煙繚繞,目中依稀有縷縷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駐。挽着瑩白輕紗,便在水邊葬起花來,好一首《葬花吟》,好一句“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誰?”滿是憂傷的情懷,一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也只有她這般的女子會為落花尋歸宿吧。

有人知她的弱不禁風,有人知她嚮往自由,又有幾人知曉她的那份堅強。林黛玉便是《紅樓夢》中最堅強的女子,誰説眼淚是懦弱的表現,林黛玉的淚不是軟弱,不是屈服,是對這黑暗的社會的無聲的抨擊。當她的愛情幸福被扼殺時,她是多麼勇敢,她用死來向社會表達自己強烈的不滿,她在抗議!

從古到今,又有多少巾幗英雄呢?孝女花木蘭替父從了十年軍,忠孝兩全,十年歸來放棄功名利祿,和家人共享田園之樂;文成公主下嫁西藏,放下一切安逸的生活,給天下百姓帶去希望。誰説女子不如男,這些不正是向我們證明巾幗也是不讓鬚眉的!

將目光放向窗外,已是正午,蟬鳴有些憂傷,我微微一笑,正所謂知我者莫若蟬兒也。風撫過綠葉,觸到我的面頰,漸漸地便泛起了睡意,將《紅樓夢》枕在胸口,口中喃喃着: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説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説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讀紅樓有感散文3

有一個節日裏,我與朋友喝了大半天的酒。不過,我狀態好,喝暈了沒有出現斷篇兒的事,另外幾個人都喝迷糊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喝迷糊的人説出來的話有時都是真話、大實話,有些話是平時不會説出來,對看不慣的人和事,也會藉着酒勁“罵”出來,俗言“酒醉心裏明”。

這讓我想起《紅樓夢》中那經典的一幕——焦大醉罵。焦大罵出來的事,都是真事實事,也是賈府中見不得天日的醜事。研究《紅樓夢》的人,對焦大所罵之事有不同的解讀,但事實一定清楚。仔細一想,借酒澆愁的焦大,反而是賈府裏惟一清醒的人。他也是賈府裏惟一敢痛罵主子的奴才。魯迅先生把焦大稱作“賈府的屈原”,一對比就什麼也知曉了。

焦大在《紅樓夢》裏是無數個小人物中的一個,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他年輕時曾經跟隨太爺寧國公賈演一起去打戰,還曾經救過賈演,按理説這樣對賈家有大恩的人應該得到賈家的尊重和好處,但焦大的境況卻完全相反,同是賈家的奴才,焦大和賴大那可是天差地別。焦大自恃是賈府的老功臣,依仗酒醉而破口痛罵主子。魯迅把焦大的痛罵主人與屈原的諫君拿來對比,認為性質類似。魯迅指出:焦大的罵,並非要打倒賈府,倒是要賈府好。假使他能作文章,我想,恐怕也會有一篇《離騷》之類。魯迅果然是讀懂焦大這個人物的文學家。

到了第一百零五回“錦衣軍查抄寧國府”,焦大在第一時間跑到榮國府來報信,不料這邊也查抄着呢。便號天蹈地的哭道:“我天天勸,這些不長進的爺們,倒拿我當作冤家!連爺還不知道焦大跟着太爺受的苦!今朝弄到這個田地!珍大爺蓉哥兒都叫什麼王爺拿了去了,裏頭女主兒們都被什麼府裏衙役搶得披頭散髮?在一處空房裏,那些不成材料的狗男女卻象豬狗似的攔起來了......他們還要把我拴起來。我活了八九十歲,只有跟着太爺捆人的,那裏倒叫人捆起來!......我如今也不要命了,和那些人拚了罷!”不論人們怎樣評説《紅樓夢》中的後四十回,但我認為,這一回中的焦大應該是符合曹公意的。看這一段,想起他的罵,那真的就是一種勸,勸而不聽才罵。這跟屈原的勸諫不被採納則怒、則發牢騷,還真像是一回事兒。為了賈府,他要和別人拼命。如果沒有愛,又哪來的勸,哪來的這種拼命精神呢?如果焦大不愛賈府,屈原不愛楚國,他們還會那麼氣憤?那麼傷心難過麼?

但是,不管任何時代、任何社會、任何集體的當權者,都不喜歡單位有烏鴉嘴,有揭當權者隱私的人存在。類似屈原、焦大等都是不受歡迎的人,他們屬於一個單位多事多嘴多舌之人,不識時務,這不能不説是人性的悲哀。

屈原的“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反觀焦大,也是賈府中最清醒之人。可他們的結局呢?

話又説回來,屈原再清醒楚國還是滅亡了;焦大再清醒賈府還是被抄了。真正的原因誰又能説得清呢。

活在這個世上“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對於個人是一種最好的生存狀態。

難怪鄭板橋先生“難得糊塗”呢!